Ⅰ 電影《岡仁波齊》導演是誰
《岡仁波齊》是由張楊執導的劇情片,該片主要講述了尼瑪扎堆等十一個藏民在2500公里朝聖之路上發生的故事。
2012年5月8日張揚執導老年人的「青春勵志片」《飛越老人院》上映。2014年張揚執導公益微電影《大山裡的聲音》。
張揚擅長以老百姓的家庭生活為主題,在電影中進行敘事和表達。
Ⅱ 張揚導演的作品年表
演員作品
開往春天的地鐵 Kaiwang chuntian de ditie (2002)
導演作品
太陽花 Sun Plant (2006)
向日葵 (2005)
昨天 Zuotian (2002)
愛情麻辣燙 Aiqing mala tang (1999)
洗澡 Shower (1999)
編劇作品
昨天 Zuotian (2002)
愛情麻辣燙 Aiqing mala tang (1999)
Ⅲ 如何評價張揚導演的電影《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看上去像一部紀錄片,這一場「朝聖」也是精心策劃過的一場旅行;然而雖然是演員在表演,表演者卻不是職業演員,他們的確是真正的素人,也想要去一趟岡仁波齊和拉薩朝聖,因此這場電影的拍攝既完成了拍攝,又完成了一群人的朝聖心願,聽上去像是一場行為藝術,這也是為什麼張楊拒絕將之稱為「公路電影」而叫做「真實電影」。(搜狐娛樂評)
《岡仁波齊》中還有一個女人懷孕在身還去朝聖,途中生完孩子繼續上路,影片沒有把真正殘酷的一面扒開給觀眾看,至少在醫學上很難不為這個女人的健康感到擔憂 。(騰訊娛樂評)
Ⅳ 比較分析中國第五代和第六代導演的創作特色
第五代導演豐富而廣闊的生活閱歷,無疑成為其鮮明藝術風格得以形成的豐厚底蘊,也成為了其終生取之不盡的精神富礦。其對生活廣度的體認,對於生活艱辛的感受,對於苦難的認同,皆具有非常的經驗。而第六代導演則與第五代導演有著迥然相異的人生經歷,他們成長於經濟復甦的開放時代,盡管他們沒有了第五代豐富的生活閱歷,然而其對生命的體驗卻大為深刻。因此,在對電影藝術創作的理解上也有各自的獨到見解,並形成自己的電影藝術創作特色。
第六代導演,一般是指出生於60年代、80年代以後在藝術院校畢業、90年代中後期以來為影壇所注目的創作群體。這一批導演,在出道時就有自己的創作理念,其創作也體現出與第五代導演相區別的特點。90年代以來,他們的作品又體現出創作轉型的特徵。將他們作為一個群體加以研究,有助於把握其創作特點與把握中國電影的發展走向。近兩年,又有一批畢業於藝術院校的新導演加入這一群體之中,我們不妨把他們稱為「後六代」導演。從大的范圍看,他們並未形成與第六代導演明顯相異的共同特點,即未形成影壇第七代,因此,仍可將他們歸入第六代導演行列。
就是這些啊!!!!!!!!!!!!!!!!!!!!!!!!!!
Ⅳ 電影《紅高粱》的導演是誰啊
紅高粱》( Red Sorghum )
【導演】張藝謀
【主演】 鞏俐, 姜文, 騰汝駿, 張藝謀, Liu Jia (I), 錢明, 計春華
【類型】劇情 愛情 戰爭
【年份】1987
【地區】中國內地
【語言】國語
【片長】91分鍾
【色彩】彩色
【電影介紹】
在出嫁的路上,新娘被趕跑劫匪的轎夫余占熬所吸引。三天後新娘回門,與余占熬在紅高粱地里激情相愛。新婚丈夫被人殺死,新娘勇敢的主持了釀酒廠,再趕走其他土匪之後,余占熬在酒缸里撒了一泡尿,竟成了噴香的好酒。9年後,日軍強迫村人砍倒高粱修建公路,並將羅漢大爺剝皮示眾。余占熬帶領鄉人報復日軍,鄉人們全死了。痴呆的余占熬,站在女店主的屍體旁,放聲高歌……
【電影評價】
中國新時期電影創作的新篇章
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新開始
猶如一聲霹靂,驚醒了西方人對中國電影所持的蔑視與迷幻
《紅高粱》賞析
導演:張藝謀
編劇:陳劍雨 朱偉 莫言
攝影:顧長衛
主演:姜文 鞏俐
西安電影製片廠1987年出品
獲獎:1988年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中國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錄音獎;中國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一、影片的主題
二、完整的故事線
三、影像表達
1.神秘的空間造型
2.光線
3.色彩
四、聲音元素
1.音樂的使用和處理
2.嗩吶的感染力
3.歌曲的運用
《紅高粱》是一個具有神話意味的傳說。整部影片在一種神秘的色彩中歌頌了人性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贊美生命是該片的主題。「是要通過人物個性的塑造來贊美生命,贊美生命的那種噴涌不盡的勃勃生機,贊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張藝謀:《(紅高粱)導演闡述》)正因為這種對生命的禮贊以及影片那精湛的電影語言的運用,使得《紅高粱》獲得了國際榮譽,這也是中國電影迄今為止在國際上獲得的最高榮譽。
《紅高粱》並不是十分具有現實性的作品,也不是一種對民族文化的尋根。相反,在這個聯系三代的以過去時回敘出來的故事中,塑造的是一個未來意義的人格,是一種人格理想,超越了具體的社會表層,具有人的本性與本質的深度,影片自始至終所呼喚的主題就是勃勃的生命力,就是張揚活得不扭曲、無拘無束、坦坦盪盪的生命觀。因此.擺在觀眾面前的作品不是一個已被理解的世界,而是對一個世界的生命的理想。這種理想就是在那具有「太陽崇拜」的神話中。《紅高粱》不同於以往任何一部反映農民的影片,它的視角已從傳統的對土地的禮贊轉向了對生命的禮贊。故事的超常特點決定了敘事的非現實性,故事的地點也被淡化。在影片中甚至淡化了社會最基本的結構——村落。影片中的所有敘事元素與視聽元素都在為這種自然生命的熱烈、自由自在和痛快淋漓的風格服務。
與以往的探索影片不同,《紅高粱》雖然也承載了導演對生命主題的意念,但並不是完全像《黃土地》等探索片那樣淡化情節,靠純粹的電影視像語言的震撼力來直接表達導演的意念。張藝謀在這部影片中是從實處入手,從規定情境下的具體人物性格人手,編織一個完整、美妙動人的故事框架,從而使意念通過故事的曲折、人物的行為、動作自然而然地流溢出來。在此,導演是如何通過具體的方法來達到這兩者的完美結合的呢?
首先,影片自身有一條完整的故事線,但這條敘事線大部分由畫外音來完成。影片一開始,還是全黑的畫面時,聲帶上就傳來了「我」的敘述;「我給你說說我爺爺我奶奶的這段事,這段事在我老家至今還有人提起。」這是一個以現在時進行回述的視點,這個「我」在此是一個故事的敘述者。由於他沒有在故事中出現,按理是一個客觀的敘述者,但他又是故事中人物的後代,這又使得他具有某種參與意識,從而又具有被敘述的意義。因此,這個視點是非常奇特而又新穎的,它使導演在處理全劇時有了一種游刃有餘的視點參照,非常自由而又具有全知性。同時,他的敘述的特點把故事拉遠,又具有歷史的間離效果。在此視點基礎上,導演在這開場白中道明了故事的虛構性。「日子久了,有人信,也有人不信。」從而非常自如地把故事納入非現實的時空之中。
畫外音在影片中出現了12處。而影片中的人物關系、周圍環境、時間轉換等幾個主要情節轉折點,幾乎都是由畫外音交待的。如我奶奶與麻風掌櫃李大頭的關系,高梁地的「鬼氣」,新婚三天新娘回老家的規矩,李大頭被殺,禿三炮綁走我奶奶的過程,羅漢大爺的出走,日本人的出場等。畫外音在此影片中還承擔了一種「預敘」的功能,如抬轎出發時畫外音就告訴觀眾,轎把式將成為我爺爺,這就增設了觀眾的「期待視野」,使畫面故事的進展更富有張力。在傳統影片中特別容易出戲的那幾段全被畫外音虛掉了,導演在電影的空間與畫面上也就能盡情揮灑,將大部分的畫面用在表現顛轎、劫道、野合、敬酒神、日全食上,讓意念承附在具體的畫面上,依附於一個個具有強烈生命象徵意味的儀式之中,從而達到虛實相生的藝術境地。確實,畫外音在影片中是作為一個戲劇因素滲入故事之中的,它「縫合」了過去與現在、意念與故事。
其次,當我們面對《紅高粱》時,就會感知到全片都被那輝煌的紅色所浸透。紅色是太陽、血、高粱酒的色彩。在這里,導演對色彩的運用是高度風格化的。影片一開頭就是年輕漂亮、靈氣逼人的我奶奶那張充滿生命的紅潤的臉,接著就是占滿銀幕的紅蓋頭,那頂熱烈飽滿的紅轎子,野合時那在狂舞的高粱稈上閃爍的陽光,似紅雨般的紅高粱酒,血淋淋人肉,一直到那日全食後天地通紅的世界……,整部影片都被紅色籠罩。導演對這種基調的選擇幾乎完全剝奪了我們對戲劇情節的關注,而進入一種對一個特定的造型空間的純粹情緒性體驗了。這是一種對完美自由的自然生命的渴望與贊美。這不是一個完全現實時空的再現,而是我們內在生命力的精神外化。影片結束在那神秘的日全食中,紅色的擴張力獲得了一種凝固的近乎永恆的沉寂效果。黑紅色的高粱舒展流動充滿了整個銀幕空間,極為輝煌、華麗、壯美。
第三,影片的空間環境與造型處理,都在努力尋求一種色彩的單純化和空間的神秘與闊大。一切瑣細的對比協調和過渡都被拋開,造成一種崇高神聖和神秘生命的生存空間。影片主要是兩個空間環境:高梁地和釀酒作坊,釀酒作坊體現出生命的遠古意識,如風雨剝蝕、似古堡般的十八里坡的圓形門洞。而那片自生自滅的高粱地,則透著生命的神聖。當畫面上充滿了高粱地時,它是作為一個巨大的自然生命符號群,舒展、盛大、堅強、熱烈、寬厚。影片中三次對高粱的渲染都呈現出一種人與自然生命的整一性。當我奶奶淚水滿面、仰天躺在我爺爺踩踏出來的聖壇上時,銀幕上一連出現了四個疊化的狂舞的高粱鏡頭。在這里,高粱地是生命誕生的見證。而在日本人強迫百姓踩踏高粱的鏡頭中,又感到生命被摧殘的震撼。影片結尾,我爺爺與我爹泥塑般立於血紅的陽光里,面對那高速流動的高梁的鏡頭,我們內心喚起的是一種對生命的自信和對熱烈悲壯的生命的禮贊。
當然,《紅高粱》在思想內涵和意蘊指向上也還存在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但作為我國電影的一部力作而載入史冊,卻是無疑的。
【所獲獎項】
1988年獲第38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大獎
1988年第5屆辛巴威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故事片真實新穎獎
1988年第35屆悉尼國際電影節電影評論獎
1988年摩洛哥第一屆馬拉什國際電影電視節導演大阿特拉斯金獎
1988年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
1988年第十一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1989年第16屆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廣播電台聽眾評委會最佳影片獎
1989年法國第五屆蒙彼利埃國際電影節銀熊貓獎
1989年第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之一
1990年民主德國電影家協會年度獎提名獎
1990年古巴年度發行電影評獎十部最佳故事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