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可以被稱為電影作者的導演

可以被稱為電影作者的導演

發布時間:2023-04-25 23:18:17

Ⅰ 我們通常所謂的電影作者是指什麼

法國新浪潮時期,特呂弗等人提出,認為不是所有導演都能成為「作者」。具備電影作者論資格所拍的電影才是「作者電影」。作者政策要求電影想小說、音樂、繪畫一樣是一個人的作品,電影作家的作品——即導演個人的作品。此理論產生廣泛的影響。其作者資格條件如下:1在一批影片中體現出導演個性和個人風格特性,把個人的東西帶入題材,導演不是一個執行者。2影片應具有某種內在涵義,是後天形成而非先前存在的。3電影作者是對電影製作全面控制的人,無導演、編劇之分。法國新浪潮主要人物:特呂弗、戈達爾、夏布羅爾。電影作者代表人物:戈達爾、特呂弗、安東尼奧尼、費里尼、希區柯克。此理論確定美國一批導演的作者地位,其電影為作者電影。作者論的實質:強調電影導演是主要創作人和最終定稿人。判定依據是導演對作品的控制。作者電影與類型電影相對,也稱藝術片。

Ⅱ 誰能詳細介紹一下中國電影早期的大明星,例如阮玲玉等等

問碧空星光幾度 尋心中百年夢影 他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繁華與蕭條交織的時代;每個人都是一部寫也寫不完的傳奇;他們是膠片的情人、銀幕的伴侶;他們的面孔,濃墨重彩地浮現在過去100年的電影菲林中,並且在未來能夠想見的100年裡,仍將顛倒眾生——他們,就是百年銀河星漢中最耀眼的百顆星,讀者心中最完美見證百年光影的名字。 本報年度特別策劃,囊括中國電影100年的大型專題報道「誰有資格代表中國電影百年」,今日塵埃落定。以下是我們嚴格按照票選結果,統計出的讀者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國電影百年的100名電影人。 1、鄭正秋: 中國電影事業的拓荒者,最早的電影編劇和導演之一。 他是中國第一部故事片的編導者,最早倡導電影應成為改良社會、教化民眾的工具。他編導的影片,開拓了一種以通俗家庭情節劇為核心的中國社會片模式。 2、黎民偉: 長期以來被忽視的中國電影之父。 黎民偉是香港電影集編、導、演於一身的第一人,被視為「香港電影之父」。他拍攝的《莊子試妻》不僅是最早的香港電影,還成為首部出口海外的中國影片,開創了電影輸出的先河。 3、孫瑜: 系統接受西方電影教育的「中國第一人」。 孫瑜曾被譽為「電影詩人」,是中國早期電影中罕見的一位作者型導演。他拍攝的《故都春夢》、《野草閑花》等多部影片,為中國電影提供了新的審美方式,使中國電影開始引起知識界的注意。 4、阮玲玉: 中國默片時代的無冕「影後」。 《野草閑花》中,她唱出中國電影第一聲;她的《神女》成為中國默片時代最高峰;「全能演員」、「中國的嘉寶」,這些美譽都屬於她。阮玲玉已成為一個象徵,凝固了一個有關藝人尤其是女星與坊間流言的永恆話題。 5、金焰: 中國最早的「電影皇帝」。 上世紀30年代,「電影皇帝」金焰是市民眼中的完美偶像。與當時影壇上「油頭滑腦」的酸小生形象完全不同,金焰在銀幕上塑造的青年才俊,堪稱當時青年人心目中的理想。 6、費穆: 被長久遺忘的電影大師,「人文電影」的開拓者。 費穆是導演中的學者,最早提出「中國電影只能表現自己的民族風格」。從《城市之夜》到《小城之春》,費穆以其中國式的電影思維方式和觀念手法,為人文電影的後繼者勾畫出一張明晰的藍圖。 7、胡蝶: 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女明星。 從默片到有聲片,由普通話片到粵語片,胡蝶成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最優秀的女演員之一。她主演了中國第一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第一部左翼電影《狂流》。她的出現,標志著中國明星制的正式形成。 8、袁牧之: 中國電影史上最具天賦的「千面人」。 作為戲劇明星,他曾被譽為「舞台千面人」;作為電影藝術家,他集編、導、演於一身,創造了中國電影史上多個「第一」;他還曾出任新中國第一個電影廠——東北電影製片廠的廠長,是新中國電影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9、王人美: 中國第一代現代歌舞演員。 她是中國第一代現代歌舞演員。一部《漁光曲》讓觀眾記住了飾演漁家女「小貓」的女演員王人美,健康活潑、青春煥發的形象一反當時充斥銀幕的「病態美」。 10、趙丹: 最早集明星與演員於一身的表演大師,代表了中國男演員的高峰。 趙丹是中國電影的一張經典面孔,真正的演技派大家。在表演上,他強調個人體驗,借用戲曲、國畫等傳統文化觀念表現角色,反對教條地學習挪用西方表演理論,為中國表演理論提供了大量可借鑒的依據。 11、周璇: 舊上海的文化商標,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娛樂巨星,罕見的傳奇偶像。 短暫的一生中,周璇出演過數十部影片,錄制了200多首歌曲,堪稱橫跨歌影兩界的天後。她算不上演技超凡的大師級人物,卻以其自身特有的氣質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觀眾,也為銀幕上的中國女性形象提供了一個審美上的經典範本。 12、吳楚帆: 華南影帝,方法演技派大師。 由1935年從影,至50年代拍粵語片,吳楚帆在每個時代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堪稱方法演技派大師。 13、白光: 電影史上的「一代妖姬」,第一代華語流行歌壇的代表人物。 白光擅演風騷妖媚的壞女人,號稱「一代妖姬」、「傳奇女子」。她還是第一代華語流行歌壇的代表人物,與眾不同的低音歌喉,在燕語鶯聲的三四十年代恰似萬綠叢中一點紅,奪目而迷人。 14、上官雲珠: 中國第一位性格演員。 「情於中,形於外」,上官雲珠戲路寬廣,敢於嘗試各種角色,還都演得准確傳神。 15、舒綉文: 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配音演員。 從配音小角色摸爬滾打到「四大名旦」之一,似乎她甫一出現在銀幕上,就反射了太強烈的性格光彩。性格之美、風韻之美、愉悅之美……人們評點那個年代的舒綉文用盡了華美之辭。 16、陶金: 第一個飾演周萍的演員。 陶金一生,在表演和導演領域中均取得了較高的成就。他導演的戲曲片富有特色和新意,尤以《十五貫》最負盛名,該劇曾以「一出戲救活一個劇種」而名揚全國。 17、白楊: 戰後中國影壇最有聲望的女星之一。 在中國電影史上,白楊一直是具有傳統美德的中國賢妻良母式婦女形象的典型。除了演電影,她還是40年代中國話劇界的「四大名旦」之一。她表演生命的最高峰,當是在由魯迅作品改編的電影《祝福》中飾演的祥林嫂。 18、秦怡: 銀幕上東方女性美的典型代表。 素有「東方維納斯」之譽的秦怡,上世紀30年代就被稱為抗戰大後方話劇舞台上的「四大名旦」,走上銀幕後又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形象,成為單調年代裡動人的亮色。 19、王丹鳳: 50年代引領社會風潮的美麗「護士」。 初登銀幕,便人稱「小周璇」,她曾是40年代上海灘風光一時的女明星。1957年她又留下了經典的《護士日記》,只因這個名叫簡素華的護士太美麗,一度令不少男士以護士為擇妻的第一選擇。 20、英若誠: 20世紀後半葉中國戲劇表演藝術的一個品牌和瑰寶。 表演藝術家,戲劇理論家,翻譯家,文化官員—英若誠堪稱一位「奇才奇藝」的藝術家。在電影《白求恩》中飾演的翻譯大獲成功,他一生塑造了無數個人物,其中許多已成為我國戲劇表演史上的典範;此外,他在戲劇翻譯領域更取得了無可替代的成就。 21、於是之: 北京人藝藝術風格和具有中國氣派的表演藝術的傑出代表。 於是之被公認為一位自然本色、含蓄深沉而又富有詩意的平民藝術家。以他為首的北京人藝同仁參與拍攝的話劇電影《茶館》等,在世界劇壇為中國的表演藝術贏得了極高的聲譽。 22、石揮: 最有君王氣質的表演「鬼才」。 中國電影百年的歷史上,並不缺少循規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揮這樣「離經叛道」的鬼才卻屈指可數。曾是叱吒舞台的「話劇皇帝」,他自導、自演的根據老舍小說改編的影片《我這一輩子》,更是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被稱做「平民史詩」。 23、崔嵬: 獨具中國「血性」和豪邁之氣的電影人,中國電影史上一員巨匠。 作為演員,老舍贊他是與金山、趙丹齊名的中國最優秀男演員。作為導演,他是大氣磅礴的巨匠,在「北影四大帥」中也獨占鰲頭。 24、任劍輝: 有「戲迷情人」之稱的粵劇名伶,香港懷舊文化中不斷被重復塑造的人物。 作為香港20世紀最獨特的文化符號之一,任劍輝20歲便女扮男裝反串文武生,比真男子更來得風流倜儻,口口聲聲稱她為「戲迷情人」的幾乎全是痴迷的女人。 她不只稱雄舞台,還稱雄銀幕,一生參演粵劇電影300部,前後40年無人能及,成為香港有史以來主演影片最多的女演員。 25、於洋: 鐵打鋼鑄的中國硬漢的銀幕代言人,影迷心目中永遠的的「虎膽英雄」。 從演員到導演,從劇團團長到電影審查委員會委員,從演電影到拍電影,從拍電影到審電影,於洋的一生可以說是新中國電影史的縮影。 26、於藍: 中國電影中革命婦女形象序列的締造者。 於藍所塑造的中國革命婦女形象,成為中國電影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個人物序列。尤其是對「江姐」的演繹讓她達到了表演事業的頂峰,從某種意義上說,於藍就是江姐的代名詞。 27、田華: 新中國主旋律電影的縮影。 在50年代人的心目中,田華和白毛女已經成為一種記憶的符號,深刻地印在了腦海中。她藝術的高峰期,也是「十七年」「主旋律」電影從觀念到實踐的一個縮影。 28、葛存壯: 北影「反一號」,中國電影史上「五大壞蛋」之一。 葛存壯演了一輩子反派戲,演技已臻爐火純青,卻從沒獲得過任何獎項。他與陳強、陳述、方化和劉江被戲稱為中國影壇的「五大壞蛋」,堪稱無冕之王,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29、張瑞芳: 為新中國電影奉獻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喜劇形象——「李雙雙」。 張瑞芳曾是話劇舞台上聞名遐邇的四大名旦之一,從舞台到銀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鮮活生動的形象。1962年的快嘴「李雙雙」,讓她達到電影演藝事業巔峰。 30、馮(吉吉): 50年代人心中深埋的時代偶像。他天生就有一種儒雅和倜儻,一種別人無法模仿的瀟灑氣質,是一代人心中深埋的偶像。他出演的角色中,《南征北戰》中的高營長、《羊城暗哨》中的偵察員王練、《桃花扇》中的侯朝宗,尤其深入人心。 31、謝晉: 中國電影的一面旗幟,中國現實主義電影的集大成者。 謝晉的電影,曾製造了一個「當代中國人集體審美」的輝煌歷程。自《女籃五號》開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被視為一個時期的電影標志。雖然在整個中國電影史的代際序列上,謝晉被歸為「第三代」,但實際上他已完成了對時代的超越。 32、孫道臨: 影壇常青樹,中國配音史上成就最高的演員之一。 有人說他是一位詩人,有人說他是一位文武兼備的演員,也有人說他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導演,還有人稱他為詩歌朗誦家和配音演員,而更多的人稱他為藝壇上的一棵常青樹。 33、王心剛: 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軍人」。 王心剛在銀幕上詮釋了一個又一個完美的中國軍人,「第一軍人」的地位至今無人逾越。「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曾經是中國大地上流傳甚廣的口頭禪。在人們對男人這個概念還很籠統的年代,他就已經提供了最佳的範本。 34、程之: 獨一無二的「南方特務」。 從藝五十年,他以善演反派角色著稱,被觀眾戲稱作「南方特務」;他還是一位優秀的配音演員,許多經典名片都留下了他極富魅力的聲音;他的相聲水平和京劇功底,也是有口皆碑。 35、王曉棠: 中國電影界惟一一位女將軍,60年代的中國女性美的標志。 她曾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也是我國電影界惟一的一位女將軍。她曾給當年的影壇帶去一種揉合著剛強、靈秀、野性而率直的美,在那個年代,王曉棠就是中國女性美的象徵。 36、謝芳: 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銀幕代言人。 她是60年代氣質特殊的一位女演員,雖然扮演的都是革命英雄人物,但濃濃的書卷氣和小資情調卻難以掩飾。《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謝芳為我們留下了那個年代裡最經典的三部影片。 37、李默然: 新中國第一代話劇大師,電影史上有限的幾位能自成一體,且成就卓越的表演藝術家。 在銀幕與舞台上,李默然扮演的幾乎全是清一色的英雄,尤以鄧世昌著稱。他的表演自成一格,兼收並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的某些原則和中國傳統戲曲表演的特長,具有中國民族文化的深厚內在美。 38、龐學勤: 60年代的「長影」頭牌小生。 明月皎夜光,中國影壇上曾經有個龐學勤。他曾是為數不多的幾位英俊小生之一,英姿勃發,銳氣逼人,當之無愧的「22大明星」之一,風度翩翩的明星照遍及全國。 39、李翰祥: 奠定香港電影觀念的大師級人物。 在香港電影史中,李翰祥是一個不知從何說起的人物。他和朱石麟、胡金銓等一批內地到港的電影人一道,為香港傳統電影觀念奠定了堅實基礎。他一生開拓多個電影類型,黃梅調電影、清宮片、風月片、喜劇片。他在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發行股票,一生奔走於內地、香港、台灣之間,無意中促進了三地之間電影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 40、夏夢: 普通話片罕見的全能演員,東方的奧黛麗·赫本。 夏夢號稱「長城大公主」,有「上帝的傑作」之美譽,是普通話片罕見的全能演員。其氣質神韻獨步影壇,後繼乏人,在老一輩影迷心中,夏夢是香港惟一可與奧黛麗·赫本相比的女星,息影多年仍讓人贊嘆不已。 41、黃宗洛: 中國演藝界的龍套大師。 粉墨一生,龍套為本。黃宗洛是藝壇黃氏三傑中最年輕的一位,是影視戲三棲表演藝術家。他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已有一百個,自詡為「百丑圖」。他以演配角為樂事,有「小角色之王」、「龍套大師」的美稱。 42、林黛: 迄今為止、惟一的四屆亞洲影後。 她曾經創下蟬聯四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的紀錄,至今無人能及。她的電影在港台和海外具有深遠影響,如今香港仍每年舉辦林黛電影周。她的氣質高貴大方,被稱為香港電影永遠的女神。 43、胡金銓: 新武俠電影宗師,開創了文人式武俠電影類型。 在中國電影的百年歷史中,像胡金銓這樣高度風格化類型的電影大家,屈指可數。他是第一個把武俠電影當作藝術來做的導演,其作品重現了中國山水畫中的抒情意境,開創出具有強烈詩化韻味的作者式、文人式武俠電影類型。 44、張徹: 第一個將中國電影貼上「雄性」標簽的導演,開創暴力美學及陽剛派武俠電影。 張氏作品是當之無愧的雄性電影始祖,1967年,正是他導演的《獨臂刀》,帶來了武俠電影史上的第二個黃金年代,以陽剛風格一舉挽救了香港電影的陰柔局面。「張家班」的出現,更使他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最早「結幫組派」的電影人。 45、凌波: 戲曲片第一反串影後。 在華語片歷史上,凌波絕對稱得上傳奇人物。她是香港黃梅調電影史上最重要的名字,戲曲片第一反串影後。當年凌波以一部《梁山伯與祝英台》訪台,萬人空巷,三十里人潮夾道相迎,造就了轟動一時的影界盛事。 46、盧燕: 第一代圓夢好萊塢的華裔女影星,中美電影文化交流的使者。 在盧燕的身上,沉澱著中西方文化的深厚底蘊。她的表演能夠抓住人物性格的本質,有生活、有深度,被公認為是好萊塢最具藝術修養的華裔演員。 47、狄龍: 香港功夫片巨星,大名鼎鼎的「三條龍」之一。 他所樹立的大俠「味道」與「風范」,至今無人能出其右。人稱「標准大俠」的狄龍,六七十年代曾是邵氏首席小生、一代武俠紅星,「邵氏」的盛世也是狄龍的黃金期;八十年代成功轉型後,他的俠義豪情更成為香港江湖片的一張標簽。 48、李小龍: 叩開西方大門的第一位武者,中國武術和精神的象徵。 李小龍是一個開始,也是一個絕響。他像彗星一樣開啟了真功夫的電影時代,真正將中國武術的神話帶到了世界影壇,不會再有第二個集哲人、武者、畫師、明星於一身的卓然不群的李小龍了。他的電影打破了導演中心制,形成了以明星中心制訂制劇本、配合宣傳、動員票房的電影生產模式。 49、甄珍: 台灣第一代玉女明星,70年代文藝片首席女星。 甄珍自1973年起出演了一系列瓊瑤劇,成功架構起第一代瓊瑤女郎柔弱優美的角色氣質,紅遍東南亞,成為1970年代文藝片首席女星。 50、達式常: 銀幕上的儒雅之星,70年代的大眾情人。 在銀幕上,達式常留給人們的總是親和的笑容、從容的風度。看膩了濃眉大眼、虎背熊腰的「高、大、全」式人物,人們開始欣賞起達式常所代表的溫文爾雅、書生瀟灑。誰能詳細介紹一下中國電影早期的大明星,例如阮玲玉等等

Ⅲ 著名電影作家有哪些人

說到電影,如今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娛樂的一種日常的休閑方式,有人天天看電影,有人已經離不開電影,比如我!那麼這十個世界著名電影導演你究竟認識幾個?
蒂姆·波頓
1958年8月25日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美國男導演、編劇、製片人。這位好萊塢的另類天才,他那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怪誕的視覺風格,充滿令人著迷的魔力,尤其是華麗而頹廢的哥特元素,隨處可見的象徵和隱喻手法,構成了獨特的奇幻影像世界。2007年,年僅49歲的她獲得威尼斯終生成就獎。對此,威尼斯電影節主席馬克·穆勒表示:「蒂姆·波頓是美國最勇敢、最有想像力和最具創新精神的電影人之一。」
代表作《蝙蝠俠》、《剪刀手愛德華》 、《愛麗絲夢遊仙境2》、《小飛象》。
2.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出生於1899年8月13日,於1980年4月29日逝世,原籍英國。他是一位聞名世界的電影導演,人送「恐怖大師」。在他長達六十年的藝術生涯中,她共拍攝了超過50部電影,尤其擅長拍攝驚悚懸疑片,正式她創造並完善了製造懸念的藝術。其中,由他指導的驚悚片《驚魂記》(1960)標志著心理驚悚片成為恐怖電影的一個亞類型。時至今日,「希區柯克」已不僅僅只是一個名字,而是代表了一種電影手法,成為懸疑驚悚的代名詞。
代表作:《西北偏北》、《驚魂記》、《鳥》、《捉賊記》、《狂凶記》
3. 霍華德·霍克斯
1896年5月30日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戈申城,1977年12月26日卒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棕櫚泉城。美國電影導演,他幾乎能在所有的類型片領域內游刃有餘。這位「類型片大師」在他的幾十年導演生涯中精品迭出,涉獵過幾乎所有的電影類型(神經喜劇、黑色電影、傳記片、冒險片、西部片、科幻片、歌舞片等),並體現出鮮明的個人風格。其中《疤面人》(1932)被認為是最好的黑幫題材影片之一,可謂是黑幫犯罪題材電影的開山之作,影響了此後幾乎所有該類影片。霍克斯也是法國新浪潮電影人熱烈推崇的「電影作者」之一。
代表作:《星期五女郎》、《育嬰奇譚》 、《紅河》
4. 肯·洛奇
1936年6月17日生於英國,英國獨立電影與電視導演編劇。這位「新現實主義大師」敏銳地捕捉社會現實,並對底層民眾報以深切關注。在第64屆柏林電影節獲頒終身成就獎時,柏林電影節主席迪特·考斯里克稱:「肯·洛奇是歐洲當代最偉大的導演之一,在他長達五十年的職業生涯中,保持著非凡的持續性,並且能夠始終堅持創新。他對人類命運有著深切的關注,一直堅持只拍底層人的故事。我們尊重他的導演身份,並對其影片中對社會不公的揭露與幽默感表示贊賞。」
代表作:《風吹麥浪》、《關於我母親的一切》、《沒有過去的人》、《29棵棕櫚》、《兒子的房間》、《愛情是狗娘》、《迷失東京》
5.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1941年6月27日生於波蘭,逝世於1996年3月13日。是一位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波蘭電影導演、劇作家。因他的作品《三色》和《十誡》聞名世界。這位波蘭偉大的「作家式」導演,他的影片被認為「既有伯格曼影片的詩情,又有希區柯克的敘事技巧」。在他的鏡頭里,當代波蘭和歐洲的現實生活如畫般展開,並通過富於哲思和詩意的電影語言,來探討任性及生命的終極意義。
代表作:《三色:藍色白色紅色》、《十誡》 、《初戀》 、《生命的烙印》 、《殺人短片》
6. 費德里科·費里尼
1920年01月20日出生於義大利,逝世於 1993年10月31日。這位義大利國寶級導演,既是新現實主義的奠基人,又以他個性強烈的「費里尼風格」成為無數後世導演的靈感啟迪。童年時期對馬戲團和小丑的情有獨鍾也貫穿了他的電影生涯,並投射在他的電影作品裡。從新現實主義的寫實風格,到意識流式的奇幻世界,這位電影大師敢於推翻並重塑自我,卻始終飽含深邃的人文關懷。
代表作:《卡比利亞之夜》 、《大路》 、《甜蜜的生活》、《阿瑪柯德》、《費里尼自畫像》
7. 讓·呂克·戈達爾
1930年12月3日出生於法國巴黎。別名高達,法國著名電影導演、影評人,畢業於索邦大學。曾是《電影手冊》的影評人。這位思想激進且多產的法國新浪潮導演,是以蔑視傳統電影技法聞名的「破壞美學」的代表人物,她的影片在破壞傳統結構方面比特呂弗走得更遠。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電影作品都有其鮮明的主觀立場,並把自己的政治思想注入作品之中,比如常見的存在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影子。
代表作:《隨心所欲》、《阿爾法城》、《狂人皮埃羅》、《芳名卡門》、《精疲力盡》
8. 宮崎駿
1941年1月5日出生於東京,日本動畫導演、動畫師及漫畫家。迪斯尼稱其為「動畫界的黑澤明」。這位受全球影迷喜愛的動畫大師,用動畫拷問著良知。他是將動畫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也是日本三代動畫家中承前啟後的精神支柱。半個世紀以來,他始終用豐富的想像和溫暖的畫風,傳遞著和平、環保、博愛的信念。回顧創作生涯,他曾說:「創作一部動畫也就是創造一個虛擬的世界,這個世界慰藉著那些失去勇氣的、與殘忍現實搏鬥的靈魂」
代表作:《天空之城》 、《龍貓》 、《螢火蟲之墓》 、《魔女宅急便》 、《紅豬》、《千與千尋》
8. 英格瑪·伯格曼
1918年7月14日生於瑞典烏普薩拉,逝世於2007年7月30日。他是宮廷牧師之子。先在業余劇團,後在哥特堡、赫爾辛堡以及斯德哥爾摩皇家劇院擔任戲劇導演。是瑞典著名的電影、電視劇兩棲的導演,傑出的電影劇作家,現代電影「教父」。作為瑞典國寶級導演,伯格曼是是20世紀電影大師之一,他對法國電影新浪潮運動乃至整個歐洲的藝術電影都有著巨大影響。他是一位「哲學的電影家」,在他的電影中充滿隨處可見的奇藝構思和對人生意義的個性化沉思,是「作者電影」的典範代表。
代表作:《第七封印》、《女人的期待》 、《野草莓》 、《魔術師》
9. 李安
1954年10月23日出生於台灣屏東縣潮州鎮,編劇、導演。在華人導演中,李安無疑是一個標桿性人物。東西兩種文明的碰撞與融合,造就了他與眾不同的視野和氣質。他的電影含蓄細膩卻又欲語還休,通過傳統與現代、倫理與情慾、東方和西方等矛盾沖突,訴說著人性的普世價值。在題材上他也勇於探索,不拘一格,並取得了斐然的藝術成就。2001年,小行星64291以李安的名字命名。2009年,入選美國《娛樂周刊》評選的「當代最偉大的50位電影導演」。2016年,被授予「大不列顛獎」傑出導演獎。2017年,李安出任下屆金馬獎主席。
代表作:《卧虎藏龍》 、《斷背山》 、《色戒》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喜宴》
10. 王家衛
1958年7月17日出生於上海,香港電影導演、監制及編劇。1988年,首次執導電影《旺角卡門》 。他的電影不多,但幾乎每一部都耐人尋味。這位以「文藝」著稱的風格化導演,通過斑駁陸離的光影奇景、隨心所至的散漫情節和囈語般的特色獨白,營造出如夢似幻的別樣情調,並塑造了一個令人見之難忘的角色。不驚天動地,卻糾纏人心。1997年,執導的電影《春光乍泄》,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2004年,拍攝電影《2046》。2006年,成為首位擔任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的華人。
代表作:《花樣年華》、《春光乍泄》、《阿飛正傳》、《東邪西毒》、《重慶森林》

Ⅳ 有哪些可以被稱為「電影詩人」的導演

王家衛。1963年隨父移居香港。1980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平面設計專業後,經過短期培訓進入香港TVB電視台從事電視製作。1988年王家衛首次執導電影《旺角卡門》,1990年執導第二部影片《阿飛正傳》,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及金馬獎最佳導演獎2001年,獲香港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2004年拍攝電影《2046》,榮獲歐洲電影獎、紐約影評人協會獎等多項大獎,2006年5月21日,在法國戛納獲法國政府頒授榮譽軍團騎士級勛章,同年擔任第5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2013年執導電影《一代宗師》,獲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 。1994年執導影片《東邪西毒》,是一部顛覆傳統的武俠片。1997年導演影片《春光乍泄》,獲得第50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是第一位獲此獎項的香港導演。

Ⅳ 被稱為電影詩人的中國導演是

賈樟柯,導演、監制、作家。生於1970年,山西省汾陽人[1] 。

1993年就讀於北京電影學院,主要作品包括《小武》、《站台》、《公共場所》、《任逍遙》、《世界》、《東》、《三峽好人》、《無用》、《二十四城記》、《海上傳奇》、《天註定》、《山河故人》。
1998年,處女作《小武》獲柏林電影節青年論壇大獎。《站台》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亞洲電影獎,入選多倫多電影節「新世紀十年最佳電影」。2006年,《三峽好人》獲第63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洛杉磯影評協會最佳外語片及最佳攝影獎,入選釜山電影節「史上十佳亞洲電影」。2013年,《天註定》獲第66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2007年,賈樟柯獲達沃斯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稱號。2009年,獲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勛章軍官級榮譽。2010年,獲多倫多電影資料館新世紀十年最佳導演獎。同年,獲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榮譽金豹獎、荷蘭克勞斯王子桂冠獎。2014年,被美國《外交政策》評選為「全球百名思想家」,同年,被釜山國際電影節評選為史上十佳亞洲導演。
2015年,獲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終身成就「金馬車獎」[1] 。
2016年,獲孟買電影節 「傑出藝術成就獎」,開羅電影節「傑出藝術成就獎」。[2]
現擔任國際作家和作曲家協會聯合會(CISAC)副主席,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副會長,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院長。2016年,創辦全球電影短片中國內地首映平台「柯首映」。
https://ke..com/item/%E8%B4%BE%E6%A8%9F%E6%9F%AF/282083?fr=aladdin

Ⅵ 哪些導演的電影屬於作者電影

正確答案應該是A李安

Ⅶ 作者論的內容

圍繞「編劇、導演、製片人,誰是影片主創者」的爭論由來已久。法國電影強調導演的作用,好萊塢電影則以製片人為主導,實行製片人中心制。1954年,時任《電影手冊》編輯的法國電影導演弗朗索瓦·特呂弗發表《法國電影的一些傾向》首倡「作者論」,提出影片的真正作者應該是導演而非編劇,在一系列作品中堅持題材和風格的一貫特徵的導演,即是自己作品的作者。這一觀念得到了《電影手冊》編輯部的支持,並且引發了在製片人大權獨攬的好萊塢一些美國電影導演可否稱為作者的爭論。在這場爭論中,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奧托·普萊明格、霍華德·霍克斯等導演的作者地位得到確認,與歐洲電影作者等量齊觀。1962年,英國《電影》雜志的一批青年影評人和美國影評家安德魯·薩里斯分別在英美傳播作者論。作者論後來發展為兩派:一派認為,導演個性體現在影片的藝術風格及場面調度中,作品一向具有獨特風格的導演方可稱為作者,而僅有技藝功力的導演只是場面調度者;另一派認為,導演個性體現在作品的一貫主題中,主題一貫、內涵豐富的影片導演可稱作者,而僅僅注重風格特徵等外在形式的導演只是場面調度者。作者論對於新浪潮與新好萊塢的不同影響分別形成了導演中心制和導演資本制。對於導演資本制的深入研究並應用於新生代導演,形成了完全導演論。作者論對個性的強調迎合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方電影個人化創作思潮和自我表達的需要,成為法國新浪潮電影和西方現代派電影興起的理論依據之一。作者論對鼓勵藝術創新、提高導演的地位、減少製片廠對創作的干擾,起過積極作用,對電影創作的影響卓然可見。但是,單純強調導演個性,盲目贊揚已被奉為「電影作者」的人的一切作品,主觀斷定作者身份,無視時代、社會和歷史對作品的影響,也是一種偏頗,安德烈·巴贊稱之為「美學上的個人崇拜」。電影作者論強調了導演的核心作用,加強了對電影實踐的指導。而好萊塢的製片廠體制、類型片模式及後來的新好萊塢獨立製片是電影產業化的典範。完全導演論則在電影作者論和製片人中心制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導演的完整職能以及與投資人的關系,建立了從新好萊塢、新浪潮到新生代的導演模型和導演資本制的應用原則。

Ⅷ 霍華德·霍克斯的成就

霍華德·霍克斯一生拍了47部電影,精品迭出,而且類型多樣,被稱為「類型片大師」。但脊祥知是,影片商業上的成功並沒有給他帶來榮譽,他沒有得到過一次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事實上甚至提名也只有一次。 20世紀50年代初,法國《電影手冊》的影評家開始為他正名,認為他是好萊塢少數具有個人風格的「電影作者」之一。此後,美國電影史學界和理論界也開始重新認識霍克斯,對他的評價也越來越高。美國著名電影理論家安德魯·薩瑞斯認為霍華德·霍克斯對各種類型影片都駕輕就熟,並認為對於他這樣一個偉大的導演來說,不存在什麼次要的類型。萊昂納德·馬丁在他的《電影網路全書》里說道:「雖然霍華德·霍克斯這個名字並沒有達到家喻戶曉的程度,但稱他櫻消為偉大的導演並不是輕率之舉。他的影片的視覺風格干凈、整齊,幾乎看不到人為的痕跡。而且不像其他只導過一兩種類型的導演,霍華德·霍克斯涉獵過所有的類型。」面對如此高的評宴拍價,霍華德·霍克斯本人則始終很謙虛地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匠人」,而不是一個「藝術家」。
1974年,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因他「以創造性成果在世界電影中的顯著地位」授予他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Ⅸ 韓國哪個導演被譽為「作家導演」

作家導演:李滄東
李滄東在做導演之前,是大學教師和作家,他的小說被選進韓國的大學教材,拍電影成名後,李滄東仍繼續擔任韓國藝術綜合大學電影學院的教授。他是韓國少數幾個作家導演中成就最為突出的一位,作品雖只有三部,卻為他在韓國國內外贏得廣泛贊譽。李滄東憑《綠洲》奪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之後,現今擔當盧武鉉內閣的文化及旅遊部長,是名副其實的韓流掌門。李滄東電影最令人怦然心動之處,不在於技法,主要是他能異常堅定地透過一個個緩緩逼近的悲傷故事,陳述出絕對韓國化的破碎和深重的無望,並藉此與整個人類慾念捆綁後的掙扎達成了明明慘不忍睹,卻又必須面對的共識。這一點上,《薄茶糖》是最為淋漓盡致,《綠洲》還多少放進點陽光。而他的處女作《綠魚》(也譯《生死邊緣》),透過一個退伍軍人混堂口時庸常而不乏破敗的遭遇,抽絲剝繭般道出男性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焦慮。李滄東的男性形象,大都不知該如何應付內心潛層的那縷溫情。他們且都與犯罪有著緊密關連。《綠魚》是黑社會小人物,《薄荷糖》是位陰狠的警官,而《綠洲》是位三進宮的刑滿釋放人員,並再次入獄。他們在社會邊緣上的緩慢遊走,並非意識明確後,與社會的對抗。而是由生計、扭曲、歧視所引發的一系列非常態行為。李滄東以高度人文的精神,通過獨特個體的身心運作,直面韓國歷史和現時的多重症結。

Ⅹ 以下哪個導演能夠被稱為標準的作者導演 A. 張猛 B. 基耶斯洛夫斯基 C. 諾蘭 D. 湯姆

B 基耶斯洛夫斯基 智慧樹給的答案,我選了諾蘭,然後……錯了

閱讀全文

與可以被稱為電影作者的導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三國電影大全完整版 瀏覽:603
感人的電影加感人音樂 瀏覽:502
動畫電影尋夢環游記音樂美學分析 瀏覽:718
第三種愛情免費觀看宋志憲的電影 瀏覽:200
90年代香港武俠古裝電影大全 瀏覽:588
電影票房和導演收入關系 瀏覽:548
玩具總動員英文電影經典台詞十句 瀏覽:436
只有你電影插曲英文 瀏覽:30
免費愛情電影網站下載 瀏覽:410
貓和老鼠大電影幾月出 瀏覽:188
電影小黃人觀後感英文 瀏覽:614
分析一部電影的台詞 瀏覽:180
鄭凱泰國電影 瀏覽:214
勵志電影女人圖片大全 瀏覽:109
周星馳和李小龍的電影 瀏覽:927
貓眼電影票比較實惠嗎 瀏覽:132
上甘嶺電影觀後感200字左右 瀏覽:975
小飛象電影有沒有中文版 瀏覽:705
電影院資質 瀏覽:190
清唱的電影歌曲大全 瀏覽: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