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八佰》這部影片在中衛導演眼中是否製作的很成功
在疫情過後電影院封閉178天後的首個復工日,全國電影的日票房才僅僅422萬。四天後的首個電影院復工的周末電影票房銷售也大大不如從前。而《八佰》的上映無疑可以說是很成功的拯救了慘淡的票房。
作為疫情之後第一部全民期待的新影片,《八佰》在還未上映之時就被給予了厚望。在此之前在全國舉行的超前點映中《八佰》的票房就已經突破了兩億。而根據貓眼電影平台的專業數據在八月十七日他的票房創下了復工以來的單日最高票房突破了7500萬。截至北京時間的8月21日23時《八佰》的單日票房已經達到1.35億元人民幣左右,累計票房已經超過了五億。
《八佰》無疑是成功的,他可以被當為電影行業復甦的標桿,拯救了復工以來慘淡的電影票房。也讓更多的電影企業有了更高的標准做出更好的作品。
❷ 八百電影評價
對於很少進影院和果粉這些非資深非主流觀眾來說,《八佰》前半段的激戰和中場的護旗,足以成為犒賞他們視覺和情緒的饕餮盛宴。
作為有一定藝術審美基礎,有個人獨立思考,和對歷史有一定知識儲備的觀眾,比如我,對影片則是感到失望。
工業化技術度方面是華語電影絕對一流水準,曹郁的攝影也完全有實力問鼎甚至是橫掃明年三金獎杯。
最糟的恰恰是導演編劇管虎,是他把一個難得的好題材拍成了一桶半熟的爆米花。將戰斗場面升級做誇大渲染,並不為過。射殺戰俘,也是華語電影里珍貴的一次血性飛揚,不必理會聖母婊的聒噪,這樣處理既真實也理所應當。你死我活的戰場,殺敵就該理直氣壯。
真正的錯誤是價值觀的混亂和缺失,沒有對歷史的尊重和負責之心,反而讓人看出其中有點卑劣的商業算計。
首先,珍惜生命不等於貪生怕死。對懦弱的逃兵新兵著墨太多,此類人物會有但絕非戰場主流,電影里對姜武、張譯、包括歐豪和那個小湖北的怯戰描寫太多太過,也是創作者人文意識的泛濫與意淫。
其次,八百壯士四行倉庫保衛戰的來龍去脈,被編導做了個人喜好化的騸割。以怯戰小兵視角,切入這個歷史事件也可以接受。但是,撤退到租界和其後孤軍營生活以及謝將軍的結局,不應該有個如實的表現嗎?這不是八佰這個集體和這場戰斗完完整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嗎?
這才是真實的歷史,這才是給觀眾負責任的講述自己要說的歷史。截取事件一段高光時刻,掐頭去尾誇大煽情之餘,又以畏死來曲解反戰的含義,離佳作和史詩的門檻實在是百步之遙。
第三,在藝術手法上總體寫意,局部寫實的比例,明顯不適合表現歷史戰爭題材,尤其是華語電影創作和觀賞環境,也與影片宣傳定位相悖。
銀幕上那匹白馬,就是管虎創作上的一顆私心。我不是講述歷史,是自己說書。謝將軍和日本將領騎白馬相見,說為各自的榮譽而戰時,這電影已經徹底垮了,那座四行倉庫已經轟然崩塌成廢墟了。
如果不做商業計算的煽情,樓頂護旗一場和前半段接近寫實的戰斗拍攝風格一樣,情緒的沖擊和情感的升華只會更真實深刻。而不是現在這般強行煽情無休無止,讓人感到疲勞尷尬。
可能導演只怕觀眾不知道,我這電影就因為這場戲而審查受阻的。毋庸諱言,審查真的不盡人意。但有些導演的本事和腦子,還真不一定是審查這口鍋給砸壞的。
自己屁股坐歪了,摔倒了不能怨椅子。
《八佰》電影最大的價值和意義就是它的上映,能讓一些年輕人知道了哪怕是十分輕淺的歷史事件和愛國感情,也是一件功德之舉。至於電影的藝術品質,那就另當別論,真的不談也
❸ 《八佰》這部劇的影評怎麼樣看過的人都是怎麼評價的
這部劇在豆瓣影評目前打到了7.7分,有超過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打了四星及以上,目前看過的人都說好。
《八佰》作為一部民族電影還是值得去電影院一看。
❹ 如何評價電影《八佰》毀譽參半,你怎麼看電影向人傳達了什麼意義
命運多舛的《八佰》總算公映了,針對久旱逢甘雨的中國影市而言,它是一劑真真正正能夠帶熱銷售市場的強心劑,針對成千上萬觀眾們而言,它也是非常值得走入電影院一看的電影。殊不知,有關《八佰》的異議自始至終持續上升,從改檔前到再次上映後基本上沒停過,大量來自電影對四行倉庫爭奪戰的改寫。
大家體現戰爭、勾勒戰爭,目地並不是提高那類由老前輩血水換得的自傲及其榮譽感,而是藉由戰爭去思考人的本性、去討論人為災禍帶來的浩劫、去反戰且號召將來要永保和平的信心,避免該類慘案再度將臨到人們的身上。
❺ 如何評價八百這部電影
《八佰》一箭四雕,管虎與委員長的默契
本答案從第二部分開始,內容會復雜一些,如果你想留言批判此回答,請看完,如果你無法理解超過1000字的文章,請謹慎留言反對。
第二部分講電影最大的bug,第三部分講如何用一段台詞生造出一個根本沒有的巨大轉折(不是歷史上沒有,是劇情上就沒有)
一
首先《八佰》不是歷史片,也不是戰爭片,它是一部奇觀片。
它與歷史的差距,很多答案都說了,這里不多說了。單談一下,導演跟委員長跨越八十餘年的默契。
《八佰》拍的好,關鍵是題材選的好。
首先導演自己在宣傳里也說了,一水之隔,喝著咖啡打著賭,就能觀看真實戰爭的事件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這就是奇觀,電影再把奇觀放大一下,尤其縱身一躍、丈夫許國,確實直擊人心,不單是視覺的更是心靈的,看著看著就落淚了。
其次,愛國主義,這是最容易引發共鳴的,尤其在當前的國際大環境下。
但是導演厲害就厲害在,它的愛國主義不是歌頌TG的,而是歌頌國軍的,這樣一些反感主旋律的觀眾也會喜歡,更進一步說,這都不是國軍,是一種超越了黨派、階級的,每一個普通人的愛國主義,更高級的愛國主義。這一下B格就高了起來。
最後,因為不是歌頌TG的,還能跟飛將軍孫元良扯上關系,而孫元良的兒子正是台灣著名演員秦漢,秦漢是誰?大家可能不太知道。但是在他那個年代可是跟林青霞齊名的,他與秦祥林、林鳳嬌、林青霞合成二秦二林(星爺的大話西遊里至尊寶還忽悠紫霞自己是秦祥林),也就說他沒准能影響金馬獎哦。所以導演去台灣拜訪秦漢。之前16年他挺姓戴的也是一個道理,此人和秦漢有一個共同點,在省內電影界影響力甚大,1999年到2014年,金馬獎12次提名,9次獲獎。
片中還有一個高筆,就是沒提孫元良(委座本來是要把孫元良的整個八十八師都留下的,孫不幹,最後留下400人),按此人的真實形象提,又逃跑又強奸的,秦漢不滿意。不按真實形象提,國內觀眾不滿意。不提,秦漢推這部片子時,還可以避嫌,等片子獲獎了再找水軍在省內給秦先生歌功頌德。所以,導演去拜訪片中沒有的孫元良的後人秦漢,卻不去拜訪片中主要人物謝晉元的後人。
❻ 八佰電影評價
這是一部耗時耗力遠超普通人想像的電影。在開機前的18個月,攝制團隊在華誼兄弟電影世界(蘇州)園區內等比例復制了1937年上海蘇州河兩岸的建築。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劇組完成了68棟建築、30多萬平方米的搭建,岩皮埋並挖出一條長達200米的「蘇州握碼河」,巨大的工程量背後,是精益求精的電影匠人之心。
熱愛歷史、熱衷鑽研歷史的管虎導演,多年前就被四行倉庫「八佰壯士」守護國土、以命相搏的事跡所吸引,萌生了要將這一歷史事件搬上大粗螞銀幕的念頭。但計劃操刀如此宏大的主題,其中的難度不言而喻。然而,管虎依然保持了對創作的虔誠,他並沒有著急馬上開拍,而是以更多的時間和力量去籌備,以拍好這「一輩子只有一部」的電影。
這一準備,就是十年。
十年間,管虎導演不停地搜羅和閱讀有關這場戰爭的書籍和史料,反復琢磨公共價值觀,不斷淬煉《八佰》的劇本,經歷了40多輪的反復打磨才最終完成了劇本的定稿。
不僅如此,作為亞洲首部全程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電影,在鏡頭透視感極強、極易造成「穿幫」的情況下,《八佰》在細節的打造上力求完美。道具模擬槍、群眾演員的皮箱、餐館櫥窗里擺放的洋酒瓶等等,都在外觀、重量等微小之處完整地還原了現實;河道里停泊的小船,是道具部門在開機之前圍繞著太湖、陽澄湖花費了一年時間「徵集」而來;就連未必有露臉鏡頭的群眾演員,也都經歷了嚴格的訓練和指導。
如此「磨人」和「較真」的過程,都只為呈現最真實的場景,讓觀眾在沉浸式的觀影體驗中,切身感受這場史詩級戰爭帶給後人的震撼。
❼ 從專業角度如何評價《八佰》這部以戰爭為題材的影片
從題材的選擇上評價《八佰》
從題材本身來說,這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影視作品。在淞滬會戰時,四百餘人對外宣稱戰士八百,孤軍留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與日軍苦戰四天四夜,史稱「四行倉庫保衛戰」,這是淞滬會戰乃至整個抗戰史上頗為悲壯的一幕,這些浴血奮戰的戰士也被稱為「八百壯士」。這一段歷史本就動人心魄,適合戰爭題材的影視作品進行再演繹。
對小人物的描寫細膩
英雄就是身邊人?也可以是平民?從這部電影來看,是的!《八佰》背後的英雄史,也是平民史,這讓這部電影的格局從四行倉庫及其中的八百壯士延伸到了蘇州河另一側的達官顯貴、平民百姓,這是這部電影的高明之處。覆巢之下無完卵,在大巢將覆之時,沒有人能做到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同樣,在日軍已經打到四行倉庫時,一河之隔的人也必然不會無動於衷。在這部電影中,保衛四行倉庫的也並不僅僅是八百壯士,在租界內原本隔岸觀火的商賈、幫派子弟、伶人、學生、大學教授等等,最終也全部加入了這場保衛戰中,全民抗戰!
❽ 《八佰》雲首映,吳京是如何評價此部電影的
在《八佰》點映時,導演、演員吳京在場觀看了這部國產戰爭電影作品,無論是對於《八佰》電影本身,還是對於好友張譯在電影中的精湛演出,都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吳京作為《戰狼1》《戰狼2》的主創人員,對於戰爭電影自然有自己的感悟與理解,那麼,吳京對於《八佰》的客觀評價,其實是值得借鑒與聆聽的。以下,我結合自身對於《八佰》的觀後感,以及吳京的客觀評價,提出一些自己的見解。
吳京評價張譯的這句話,果然是入木三分。在我看來,《八佰》中的“老算盤”張譯,果真將角色的膽小懦弱演繹得淋漓盡致,而且,飾演老算盤的張譯在與歐豪打戲,演繹那段哭戲時,更是讓我直接為之動容。
總而言之,從我的角度來說,吳京對於《八佰》電影本身,還是對於好朋友張譯在《八佰》中的演技評價,都是較為客觀的,而且多有看點,讓我對《八佰》的認識也由此更深了一層,當然,在《八佰》之後,我國戰爭電影更需要持續創新,更加讓戰爭電影再上一層樓。
❾ 《八佰》導演管虎為何說:票房再漲也不想跟張譯合作了
電影《八佰》自上映以後,其中蘊含的家國情懷給予我們很多的感動,而演員張譯飾演的老算盤,成為《八佰》中較為另類的人物角色,而《八佰》導演管虎在一次采訪時,卻說起,票房再高,也不想跟張譯合作,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說回《八佰》張譯的演技,在電影《八佰》中,杜淳、歐豪、姜武等人飾演的都是鐵骨錚錚的軍人,每個都給我們留下了正面的印象,與此相比,張譯飾演的老算盤則是其中的另類,膽小怕事、懦弱無能的形象讓我們記憶尤深。
有一個細節,當老算盤逃跑的行為被歐豪飾演的端午發現後,那種彰顯人性的痛哭求饒,讓我猜虛亂看了之後都感到身臨其境,如果說鄭愷、杜淳等人的角色演繹是為了展現《八佰》的正能量,那麼,張譯的演技展現,就是為了凸顯電影中的人性本質,人性與家國情懷的交織,構成了《八佰》的精彩劇情。
所以,在我看來,張譯的精湛演技,尤其是展現老算盤人性特點時的感染力,讓我們為之動容,我相信,這樣的表現也在很大程度上打動了導演管虎,讓管虎見識了張譯這位“戲骨”演員的魅力。
總而言之,管虎在采訪中所譽敗說的“《八佰》票房再高,也不會跟張譯合作了”這一話語,只不過是一次笑談罷了,真實涵義其實是對張譯演技、張譯在影視行業影響力的肯定,所以,我認為,管虎和張譯經過合作,應該會有一種心心相惜的感覺,而在後續電影《金剛川》的又一次合作,也是更好的證明。
❿ 八百評價如何
對電影八佰如何評價呢?
我覺得不光《八佰》這部作品值得點贊,導演管虎更值得人們尊敬!
網上有很多這部劇的負面評價,但是,恕我直言,很多人根本沒有感悟到這部劇的精髓,更沒有體會到導演的良苦用心。
管虎先生曾坦言,《八佰》這部電影的創意源於13年前。眾所周知,十多年前是一個奇怪生物盛行的年代。彼時,中國的網路上充斥並渲染著一種「國民黨才是抗日主力」的說法,很多人抱怨為什麼沒人拍國軍,並呼籲影視作品要正視和歌頌國民黨的抗日功績。
身為一個樸素的愛國主義者,看到那些採用春秋筆法顛倒黑白的文章,管虎先生心中的壓抑與悲憤可想而知,這也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時光荏苒,盡管距離那個時候已經過去了十幾年,他依然倔強的選擇把這部劇拍攝出來,以引發人們思考。
做為一個資深導演,他深知有錢就是爺,資方才是真爸爸。為了獲得拍攝所需要的資金,他不得不委曲求全,把想說的話隱晦的藏在一個個畫面和劇情下面,然後進行瘋狂的暗示,等待觀眾去挖掘。
1、他特意把電影名字取做《八佰》。
首先,他特意採用了「百」的大寫字體,明面上是標新立異文藝范,實則在傳遞「注意看,我有話要說」的信息。
再者,根據歷史記載,進入四行倉庫的守軍只有四百餘人,為了壯大聲勢才對外聲稱有八百人,取這個名字既能忽悠資方,又剛好寓意「百字為真,八字為假」,暗示觀眾電影里一半都摻了私貨,都是fake news,他真正想表達的東西都藏在另一半劇情里,一定要好好品味啊!
2、他專門用計讓觀眾去探索影片故事發生之前的劇情。
電影選取的是淞滬會戰末期,1937年10月26日至30日發生在四行倉庫的故事,對前情卻故意不提,藉此激發觀眾的好奇心,讓觀眾自己去探索背後的真相。我們都知道,淞滬會戰是蔣介石主動發起的、意圖以絕對優勢的兵力消滅當時在上海駐扎的日軍為目的的軍事行動。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中國的魔都卻有日軍駐扎?
我們通過自己的查證才知道,那是因為5年前,淞滬事變發生之後,在當時所謂的國際社會「公正」調停下,上海被宣布為「非軍事區」,中國不允許在上海及其周邊駐軍。但是!但是!但是!日本卻可以在日租界甚至日租界外駐扎軍隊!
導演明面上在歌頌國民黨抗日的壯烈,暗地裡卻在挖國民黨的黑料,諷刺其自作自受的騷操作。潛伏在劇組內部還能玩出技驚四座的雙線操作,導演簡直六的一批好嗎。
3、他巧妙暗示了國民黨拉壯丁的行徑。
電影里沒有介紹國軍士兵參軍的過程,反而著重刻畫了幾個陰差陽錯沖進四行倉庫的人。他們迷茫,不知道究竟在為何而戰。他們怯弱,一開始只想著當逃兵。他們沒有軍事素養,只能靠長官的逼迫下才能勉強殺敵。隨著電影劇情的推進,他們從絕望逃避,開始覺醒奮戰,用意志和生命來捍衛祖國的尊嚴。
表面上看,這對國民黨的教化能力做了肯定與贊揚。殊不知,最高級的藝術形式就是寫實+反串黑。而導演也正是採用了這種藝術手法,把國民黨軍隊拉壯丁的事情從側面做了深刻的描繪與批判。
這幾個人的思想活動,和歷史上被強行拉壯丁來當兵的人簡直一模一樣。拉來之後既不教育他們為什麼而戰,也不進行軍事培訓,反而剋扣人家軍餉,動輒打罵體罰,導致兵士思想迷茫,只想逃跑回家,靠長官們用槍逼著才能上戰場,盡管拿著希特勒給的武器,但依舊戰鬥力低下。淞滬會戰,國軍80萬對日軍20萬,戰斗的結果確是我方傷亡30萬,敵方傷亡4萬,最終上海淪陷,南京門戶洞開。
對比下歷史上的八路軍,人們踴躍參軍,積極請戰,淮海戰役60萬吃掉80萬國軍精銳,真的是讓人嘆息無言。
4、他故意刻畫了國軍官兵齊心抗日的場面。
一方面,他用了很多鏡頭給受傷的士兵、滿臉污漬的士兵、眼神堅定的士兵、浴血奮戰的士兵、不怕犧牲的士兵。
另一方面,鏡頭外則是那些衣冠整齊的國軍精英和高官。
分開看的話,會覺得國軍的高官個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國軍的士兵個個同仇敵愾奮勇殺敵,毫無違和感。
但是,他偏偏選擇了把他們放在一部劇中讓觀眾細細品味。
更要命的是,讓這八佰戰士死守倉庫的長官孫元良卻選擇了逃跑,完美繼承了國軍「下面浴血奮戰做炮灰,上面紛紛跑路享富貴」的優良傳統。
這樣,既用台詞謳歌了國軍基層士兵的愛國與犧牲,又用無聲的鏡頭批判了國軍軍官的腐敗與無能,二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狠狠扇了一巴掌那些蘸著底層士兵流的血為出賣士兵利益、出賣國家利益的國民黨統治者洗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