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電影演員出演費

電影演員出演費

發布時間:2023-04-17 00:58:11

⑴ 一般演員的片酬是多少

問題一:演員們的片酬是多少 演員像一部吃錢機器? 內地電視劇市場環境惡劣

2006-1-27 9:05:33

部分電視劇明星片酬

陳道明10萬元/集

趙文卓9萬元/集

何潤東5萬元/集

斯琴高娃8萬元/集

馬景濤4.5萬元/集

陸毅6萬元/集

周迅6萬元/集

寇世勛5.5萬元/集

趙薇9萬元/集

林心如6萬元/集

張國立8萬元/集

李亞鵬8萬元/集
片酬是衡量一個演員影響力的重要砝碼,而一部戲的好壞,演員的優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隨著前不久北京舉行的全國製片人大會,再次將「演員片酬漫天要價」的問題擺在桌面,「電視劇投資的50%都會被演員瓜分」――如此讓人震驚的數字被堂而皇之地擺在了人們面前。「一個劇總要找一個或幾個腕兒當賣點,50%的投資都給了演員,那一部戲能拍得好嗎?長此以往,我國的電視劇產業路在何方?這一連串問題都直接對准了演員―
―這一吃錢的機器。

現象>>電視劇市場油水都讓演員拿了

電視劇《 *** 燃燒的歲月》的熱播,讓很多人都羨慕投資方老闆馬建安,但是誰能想到,這部火遍大江南北的電視劇,卻因為沒有控制好演員片酬而虧了本。馬建安透露,在《 *** Ⅰ》拍攝時,孫海英和呂麗萍的演出價格都不高,「孫海英片酬是每集7000元左右,呂麗萍是每集1.5萬元左右,但我們沒有控制好群眾演員的片酬,雖然電視劇這么火,我們卻虧了本。孫海英和呂麗萍的身價現在是每集4萬元左右了。在拍攝《 *** Ⅱ》時,我們堅決用新人,因此《 *** Ⅱ》所有演員片酬一共只有幾十萬元。」馬建安說:「《 *** Ⅱ》已經賺錢了,其中控制演員片酬節約了很大開支。」

中央電視台電視劇製作中心一位負責人說:「內地電視劇市場總的來說是80%的電視劇虧本,10%保本,10%賺錢,投拍電視劇本來就是一種風險投資,從經濟學角度來講,有50%的賺錢機會是正常的,但如果只有20%甚至更低就不正常了。」

這位負責人非常直率地說:「應該說,在中國目前的這個電視劇市場體系中,獲利最大者就是演員,有多少大牌明星不是開派稿著賓士寶馬來拍戲的?」

二流演員一集電視劇也要2萬

片酬是衡量一個演員影響力的重要砝碼,片酬多少由多種因素決定,其中電視台的需求也是一方面。比如,只要是陳道明主演的電視劇,電視台就一定會買,他的片酬每集可達10萬元甚至更高。女演員中片酬最高的是趙薇,每集8萬元到10萬元左右。打星的身價比文戲的明星高,中國打星身價最高的是趙腔悄文卓,每集達到9萬元左右。

在中國的影視圈中,演員多得不計其數,但是演員畢竟還是一部戲的門面,求大於供的市場,導致了演員的片酬佔到了投資的50%以上,而這樣的數字還在上升。前不久記者更得到一個驚人數字,一個新近躥紅的陳姓年輕女演員,在報價一部20集電視劇時,獅子大張口一集就要10萬元,這樣一部戲下來至少200萬元裝進她的腰包,而該戲的總投資僅有600萬元。

采訪中,曾經拍攝《縣令黃馬褂》的製片人胡先生告訴記者,一般一流演員演電視劇,每集是5萬元起價,而二流演員也要2萬元。這樣,控制演員成本就成了製片人最頭疼的問題:演員弱了電視劇賣不出錢,但都是好演員戲又肯定虧本。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圈內人士透露了一些演員時下接拍電視劇的行情:「像徐帆、蔣雯麗這些實力派女演員,每部戲每集都要5萬元以上。陳道明、葛優、張國立、姜文、潘虹、斯琴高娃......>>

問題二:一般網路劇演員片酬都是多少?急急急 最少的片酬也得100或者200當然200是最多的,你想網路劇的演員也不是太知名的不像孫儷她們片酬那麼多,但網路劇演員她也是人吧最少的還有50的呢。

問題三:走紅的演員一般片酬是多少 隨著第一集的開播,走紅的不是孫儷、劉濤等主演,而是6歲的小蘿莉――飾演羋月兒時的 劉楚恬。「小羋月」劉楚恬一出場就萌翻了一眾網友,而她也成功地搶了多有人的風頭,成為了小紅人。 劉楚恬肉嘟嘟的小手,忽閃忽閃的大眼睛,與趙文u飾演的父親互動毫無違和感。「3歲傾城,5歲傾國,說的就是她!」諸如此類的評論瞬間刷屏。劉楚恬順利地成為了伍羨渣《羋月傳》走紅第一人。 不僅如此,有關劉楚恬的演藝經也歷迅速曝光,出生在福建的她會說一口標準的閩南語,在電視劇《秦時明月》、《爺們》等眾多熱播劇中都有參演的她如今已經是個「老演員」。

問題四:一線二線三線演員一般片酬多少? 一線男演員:陳道明、張國立、葛優、姜文、陳坤
一線女演員:蔣雯麗、周迅、趙薇、孫儷、、李冰冰、范冰冰、
還有稍遜一籌的,但也不屬於二線的,只是曝光率較少,像何冰、徐崢、陶虹、陶紅、夏雨、
至於二線的話,就是那種出道很久,但在電影電視中很少演主角,或者是剛出道不久的新人
至於三線,就是那種幾乎沒有演過電影,演電視劇也都屬於配角的,但演過的電視劇數量有很多的 比如隨便一個演員,你覺得他特別眼熟,但就是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都屬於三線的了
幾千到幾萬的是3線 ,幾萬到十幾萬的是2線,十幾以上的就1線了,跟組演員是不可能慢慢變為一線的或者希望很渺茫,成為一線二線要有最重要的倆個條件1是自己的水平,演什麼是什麼,美醜都有特點,有話題,第2最重要的是有人要捧你,這是最重要的,有多少好演員就是因為沒人捧,一輩子默默無聞,所以這一行並不是你自己的實力夠了就能成為一線二線的,群演更沒可能了,除非突然那個那個大老闆,大導演看上你了,就倆說了,呵呵

問題五:演員每月掙多少錢 演員這門生意
在采訪最近憑《千山暮雪》走紅的香港藝人劉愷威時,記者提到演員漲價的問題,劉愷威開玩笑地說:「豬肉價格都漲了56%,片酬當然要漲了。」
我們可以細算一筆賬,看看電視劇演員的片酬是怎樣成功跑過CPI的。1994年,滕站投資的第一部戲《御花子》,當時主角的價格是1萬元/集,10年後的2004年,達到10萬元/集的演員依舊很少。2007年拍攝的《潛伏》,由於是小公司製作,趁著孫紅雷有個空當見縫插針,只能用當時的天價14萬元/集來吸引他。《潛伏》還沒上星已經火了,孫紅雷再接電視劇就達到了20萬元/集。
不過現在談起這個價格,投資人都會驚呼:「太便宜了!」從2009年開始,演員片酬進入快速上行通道,製片人段彬為他的《九河入海》在2010年底和某位一線大腕接觸,從35萬元/集漲到50萬元/集只經歷了一個月時間。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文章,觀眾對他的印象應該是從《與青春有關的日子》開始的,他扮演的「卓越」大概是男四號或五號,他的一張娃娃臉被趙寶剛戲稱為「永遠的男二號」,並在自己的電視劇《奮斗》里啟用他任男二號。後來電視劇《雪豹》良好的收視率,讓他又上了一個台階。文章的片酬在同齡的演員中呈火箭式上升,在電影《失戀33天》創造票房奇跡前,據說他的片酬已經漲到60萬元/集~70萬元/集,成為一線男演員中唯一的「80後」。與他情況類似的是楊冪,出演電視劇《宮》之後她的片酬達到了40萬元/集。
一線大腕都非常忌諱公開談片酬,但實際上,電視劇是個高度市場化的行業,永遠沒有白拿的片酬。《永不磨滅的番號》的導演徐紀周對一線的定義是「決定一部戲氣質的人」,賣劇就賣這一張臉,這些面孔大多數是部分中年男演員以及蔣雯麗、宋丹丹等極少數女演員,在多年沒有新人出現的電視劇行業,文章、楊冪屬於特例。一線男星的報價不低於四五十萬元,這些人中包括陳道明、陳寶國、王志文、李幼斌、孫紅雷、黃志忠、林永健、黃海波等人,據說其中最高可達80萬元/集,不低於30萬元/集的女星才可算一線,數量上比男星略少一點兒。
前兩年《三國》成本達到100萬元/集曾經成為話題,當時平均成本在六七十萬元/集,不過很快,成本與演員價格一起飛漲,隨便一部都市題材低於100萬元/集的已經沒有了。通常電視劇在30集~35集的居多,如果製作成本3000萬元,一個大腕就可以拿走60%的投資,而過去,所有演員的成本約佔全劇的1/3。現在日本還保持著這個投資比例。
再看看電視劇的銷售。2007年,一集戲賣70萬元算很高了,2010年大概200萬元左右,現在三四百萬元很正常。電視劇銷售價格的演算法比較復雜,首先是獨播劇,央視一套在這塊兒是老大,他們可以拿200萬元/集來買劇,但是地方衛視可以捆綁在一起,通常是4家衛視,簡稱為「4顆星」。以2011年初播出的《你是我兄弟》為例,1顆星出25萬元,4顆星100萬元;下半年銷售就漲到了1顆星45萬~55萬元。因此現在央視每次出價都會被地方衛視組合幹掉。另一小部分收入來自地面頻道和二輪播出,對於成本低的戲,這種銷售方式很重要,甚至是全部,2010年全國生產1.4萬多部(集)電視劇,所有播出平台能消化7000集;2011年更加可怕,上半年已經生產了1.5萬多集,全年大約3萬集,只有約1/3能夠播出。
由於視頻網站的迅猛發展和積極上市,它們可以消化掉一部分成本,據說《宮2》獨家視頻播出權賣到了180萬元/集,既然網站又......>>

問題六:普通演員一集的片酬是多少 這個不好說,看演員級別和吧
比如生化大爆炸里謝耳朵的扮演者 jim parsons接拍這部劇的片酬已經是100萬美元一集了

問題七:明星的片酬真那麼高嗎 一般藝人的片酬都是稅後的價錢,其中還要包括明星攜帶一行人的吃住行。
而這個片酬所得並非藝人全額收入囊中,而是要和經紀人分成,具體分成要看藝人紅的程度,一般而言,簽約公司指派的經紀人收入分成幾部分,包括公司的工資工作量獎金、聯系演出外帶提成。通常情況,一場演出下來,經紀人會抽取明星出場費10%~15%左右的提成。
內地經紀公司與藝人的利益分成一般是「三七開」,當紅明星約滿再續約,公司會主動降到「二八開」,甚至可能出現「一九開」。當然在簽約新人時,公司利益分成大多「五五開」,是呈階段性的。
台灣的藝人一般都從屬於某個經紀公司,藝人演出時經紀人不允許提成,得統一上交公司,之後再從利潤中拿

問題八:演員們的片酬是多少 演員像一部吃錢機器? 內地電視劇市場環境惡劣 2006-1-27 9:05:33 部分電視劇明星片酬 陳道明10萬元/集 趙文卓9萬元/集 何潤東5萬元/集 斯琴高娃8萬元/集 馬景濤4.5萬元/集 陸毅6萬元/集 周迅6萬元/集 寇世勛5.5萬元/集 趙薇9萬元/集 林心如6萬元/集 張國立8萬元/集 李亞鵬8萬元/集 片酬是衡量一個演員影響力的重要砝碼,而一部戲的好壞,演員的優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隨著前不久北京舉行的全國製片人大會,再次將「演員片酬漫天要價」的問題擺在桌面,「電視劇投資的50%都會被演員瓜分」――如此讓人震驚的數字被堂而皇之地擺在了人們面前。「一個劇總要找一個或幾個腕兒當賣點,50%的投資都給了演員,那一部戲能拍得好嗎?長此以往,我國的電視劇產業路在何方?這一連串問題都直接對准了演員― ―這一吃錢的機器。 現象>>電視劇市場油水都讓演員拿了 電視劇《 *** 燃燒的歲月》的熱播,讓很多人都羨慕投資方老闆馬建安,但是誰能想到,這部火遍大江南北的電視劇,卻因為沒有控制好演員片酬而虧了本。馬建安透露,在《 *** Ⅰ》拍攝時,孫海英和呂麗萍的演出價格都不高,「孫海英片酬是每集7000元左右,呂麗萍是每集1.5萬元左右,但我們沒有控制好群眾演員的片酬,雖然電視劇這么火,我們卻虧了本。孫海英和呂麗萍的身價現在是每集4萬元左右了。在拍攝《 *** Ⅱ》時,我們堅決用新人,因此《 *** Ⅱ》所有演員片酬一共只有幾十萬元。」馬建安說:「《 *** Ⅱ》已經賺錢了,其中控制演員片酬節約了很大開支。」 中央電視台電視劇製作中心一位負責人說:「內地電視劇市場總的來說是80%的電視劇虧本,10%保本,10%賺錢,投拍電視劇本來就是一種風險投資,從經濟學角度來講,有50%的賺錢機會是正常的,但如果只有20%甚至更低就不正常了。」 這位負責人非常直率地說:「應該說,在中國目前的這個電視劇市場體系中,獲利最大者就是演員,有多少大牌明星不是開著賓士寶馬來拍戲的?」 二流演員一集電視劇也要2萬 片酬是衡量一個演員影響力的重要砝碼,片酬多少由多種因素決定,其中電視台的需求也是一方面。比如,只要是陳道明主演的電視劇,電視台就一定會買,他的片酬每集可達10萬元甚至更高。女演員中片酬最高的是趙薇,每集8萬元到10萬元左右。打星的身價比文戲的明星高,中國打星身價最高的是趙文卓,每集達到9萬元左右。 在中國的影視圈中,演員多得不計其數,但是演員畢竟還是一部戲的門面,求大於供的市場,導致了演員的片酬佔到了投資的50%以上,而這樣的數字還在上升。前不久記者更得到一個驚人數字,一個新近躥紅的陳姓年輕女演員,在報價一部20集電視劇時,獅子大張口一集就要10萬元,這樣一部戲下來至少200萬元裝進她的腰包,而該戲的總投資僅有600萬元。 采訪中,曾經拍攝《縣令黃馬褂》的製片人胡先生告訴記者,一般一流演員演電視劇,每集是5萬元起價,而二流演員也要2萬元。這樣,控制演員成本就成了製片人最頭疼的問題:演員弱了電視劇賣不出錢,但都是好演員戲又肯定虧本。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圈內人士透露了一些演員時下接拍電視劇的行情:「像徐帆、蔣雯麗這些實力派女演員,每部戲每集都要5萬元以上。陳道明、葛優、張國立、姜文、潘虹、斯琴高娃等這些都......>>

問題九:新演員片酬多少,電視劇的 那要看你演什麼角色,如果剛出道的新人,一上來就演一號角色,那片酬也不少,整個一部戲下來拿幾萬塊也是有的。如果新演員演的只是群眾,那就很少了,每天幾十塊錢而已,而且群眾演員不論新老,片酬都是一樣的。其它小角色和配角,隨著角色的主次,整部戲的片酬可能從幾百塊到幾千塊都有。而且新老差別不大,只跟名氣有關。

問題十:一線演員的片酬一般是多少 十五位以上,多多益善嘛…

⑵ 演員的片酬是拍攝前給還是演完戲才支付

其實關於演員片酬的問題,在業內一直都是一個很隱晦的事情,我估計除了演員自己和經紀人之外,一般的旁人只怕都不是很清楚這個問題的真實答案。所以我在這里也只能是通過最基本的模式,來說明一下這個問題的一些固定套路,這完全就是一個僅供參考的答案,還請大家不喜勿噴。

大導演張藝謀曾經才某節目中親口說過,國內的演員片酬問題,與國外的情況有很大的區別。首先,在國外的電影圈裡,特別是像歐美地區,對於演員的片酬,都是選擇前期先支付一少部分的酬金,然後等到電影上映之後,根據票房成績,讓演員直接參與分成,票房越好你就拿的越多。這樣的好處,就是避免出現因為演員「高片酬」的問題,影響到電影的前期製作。

而在國內卻不是這樣的,一般情況下,無論是大小演員,都是先談好「價錢」,然後再開工幹活的。針對於小演員來說,可能會要求「嚴謹」一些。但是輪到大明星之後,基本上都是沒收到錢,是絕不可能開工幹活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很多國產電影中,會出現那麼爛片的原因。錢都給了大明星了,還哪兒來的錢製作電影嘛。

雖然說針對於每個演員都會有一個「身價數字」,但是在結算片酬的時候,片方一般都不會選擇「一次性」支付的,當然這也是會出現一些「特殊情況」,比如「非你不可」或者「炙手可熱」的「搶人」情況,片方也是會「一口買斷」的。但是正常情況下,都是按照「分期付款」或者「分集付款」來的。

分期付款,前期先支付你的「進組費用」,然後到了製作中期會支付「進度費用」,到了製作完成之後會支付「尾款」,一般都是334的支付方式。而分集結算,一般都只針對比較有名氣的演員,因為他們本身的報價都是按照「一集一價」來出的,所以片方一般都是「三集一結」或者是「X集一結」,這個方式對於某些演員來說,那也是真的「來錢快」,猛地拍幾天戲,估計就是上百萬入賬,並且還是「稅後」的。

像演員「帶資進組」或者參與「分成」的方式,這已經基本上不算是「片酬」的問題了,因為他們之所以願意「出錢又出力」的來干這件事,就是對於所謂的「片酬」不那麼「在乎」了。他們「期待」的是最後的「收獲」。像比較出名的「帶資進組」,當屬今年年初的吳京零片酬「帶資6000萬」進組《流浪地球》,吳京這一「操作」,不僅「拯救」了《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也給自己帶來了豐厚的「資金回報」。

而說到「參與分成」這個問題,我感覺這招玩的最好,並且「運氣」最好的演員,應該是徐崢了。他參與的很多電影都是屬於那種「低成本」高回報的作品,所以在他有點名氣之後,就經常以「低片酬」+「參與分成」的方式,參演某些電影的製作,但是不得不說,他的運氣是真的好,近幾年的他賺的是「盆滿缽滿」,只要是他參與的「低成本」電影,票房基本上都是「一路飄紅」。

綜上所述,這些就是我「扒出來」的一些參考答案,還請大家將就點看。畢竟自從「限薪令」下來之後,關於演員「片酬」的這個問題實在是太「敏感」了,能收集到的資料著實不多。但是,我看了那麼多的資料,有一點東西我還是比價「肯定」的,那就是演員們的「片酬」,基本上都是「稅後」的,只是這個「稅」,都是由片方給納的。

第一娛記出品必屬精品!

這個問題我有發言權!我作為影視製片人,拍過不少作品,和演員也簽過不少合同,整個行業情況基本上是這樣的(絕大不部分,極少例外):

在劇組拍戲,基本上演員得罪不起,特別是男女一號。因為她或者他只要不拍了,或者刁難你,整個劇組就陷入困境,即使是導演都可以換掉,男女一號不好換,換了等於白拍了。所以,在簽約的時候,基本上演員處於強勢地位,合約一般會這么簽!

簽約之日起,三個或者五個工作日支付定金。開機前三五個工作日支付一大筆酬金,連同定金,此時大概已經支付了百分之六十左右,拍攝過半支付大約百分之三十。在殺青前三五天支付餘下的百分之十左右尾款!當然也有比例不一樣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演員殺青前,片酬已經結清!因為演員也怕你拍完了,你不給錢!

影視市場看著熱鬧,實際上賺錢的公司少之又少,因為演員的高額片酬,大部分公司都是在給演員打工,賺了個吆喝,做了個賠本買賣!

舉個例子說明,一部30-40集電視劇,請一線藝人和准一線藝人各一名,預算大概一億八千萬左右。兩位一線明星片酬大概在一億兩千萬到一億三千萬(一個八千萬,一個四五千萬),剩下的就是其他全部製作費用!當資方拿出這么多真金白銀,最後剩下一堆硬碟,所有的風險就在製作方這里!賣不賣得掉,能不能播出,演員錢早就賺走了。製片方獨自承擔風險,基本上,製片方就是在給演員打工!

基於演員片酬畸形的現狀,製作公司和 社會 各界一直在呼籲整頓,之前總局和影視製作業這會也聯合發出了限制演員片酬的通知,現在看起來,有一點效果,因為限制了演員最高片酬不能超過5000萬,最少不再像以前動不動八千萬,一個億的天價片酬。

但是這樣,依然沒有解決問題:第一,演員片酬依然過高,一部戲5000萬,你們自己掂量。幾個月時間,一個公司一年賺5000萬都了不起了。一個演員三四個月可以毫無風險的賺到!第二:演員沒有風險。不能把所有風險壓到製作公司手上,演員也必須共同承擔。賣不掉,收視率不好,演員必須一起負責!

我在影視行業工作了很多年。總的感受是,只有推到重來,重新設立制度,才有可能改變 娛樂 圈的重重黑幕,改變演員片酬過高的問題!

一提到片酬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2018年炒的沸沸揚揚的 「天價片酬」 一事,少則千萬多則過億的片酬背後,其實並不只是數字這么簡單,而對於明星片酬的結算方式也是不盡相同,片酬的支付大致分為三種類型;

顧名思義,這種形式就是在影視劇拍攝之前就把片酬談好,最終按約定的時間、約定的金額支付給藝人片酬,但這種支付形更多的用於群演和在劇中只有幾個鏡頭的小角色,還有一些大牌明星的特約出演也會選擇這種形式,而至於是拍攝前支付片酬還是拍攝後支付片酬還是要看演員方和影視劇方的協商而定,但拍攝後給片酬的情況比較多,大鵬曾拍攝的《屌絲男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參與拍攝的演員過多,大部分也都是拍攝後再支付片酬的;

這種方式只適合出演電影演員的片酬結算,也不僅僅是演員演完戲才支付片酬,而是等到電影下映後才開始按照票房比例對演員進行結算支付;可這種結算方式也是各有利弊,因為在不確定票房高低的情況下,演員的片酬也很容易出現兩個極端,所以選擇這種片酬方式的演員還是非常少見的;

這種方式是前兩種的 「升級版本」 ,也是大牌明星的首選,在拍攝前按照協商先支付固定片酬,影片下映後在按照協商支付票房分成部分的餘下片酬,而這種方式也是所有方式中片酬最高的,完全符合明星的 「利益最大化」 准則;

當然,隨著近年來網劇的發展,片酬方式也或多或少的發生了變化,比如把影片票房變成了 「點擊率」 進行結算,或者電視劇的分集結算,前者也很好理解,隨著劇的熱播,在一定周期內計算點擊率,之後結算在這期間的明星片酬,後者顧名思義,每拍一集都要結算一集的片酬;

所以,對於明星片酬到底是先結還是後結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方式,只能說更多的都是以先拍後結算的形式進行的。

不管是電視劇還是電影都差不多,支付百分比會有浮動,不過基本都是三次付清。

以上說的拍攝完成,並不是影視劇拍攝造成,而是這個演員的戲份拍攝完成,就要支付掉所有的稿酬。

不過有的知名演員或者檔期比較緊湊的、拍攝時間很短的,會全款支付,也就是開拍前一次性付清稿酬。

電影是按照戲份和所需時間來計算稿酬的,比如一個演員三天的戲份,那麼這三天的時間全部拍攝這個演員的戲。

電視劇是按照集數來算稿酬的,這也就是電視劇的集數越來越多的原因。

在影視劇拍攝前片方會和演員簽訂合同,演員的所有稿酬基本上都是稅後,所有稅都是由片方出。如果是開拍中非演員因素造成影片無法正常拍攝,演員的稿酬是不退的。當然,如果因演員原因造成影片無法正常拍攝,演員要賠償的(這條也就對一般演員有作用)。

以上所有情況只針對普通演員,明星或者名演不在此列。他們都有自己的一套方式,他們主導權比重很大,普通演員聽導演的,導演聽他們的。

關於片酬我覺得拍攝前可以付一點,之後的片酬可以通過票房來分股。這樣的話,就不會容易導致天價片酬的出現。而且這樣一來,演員的片酬很大一部分就取決於觀眾了。從這一點出發,演員內心就會尊重觀眾,而不是扣圖之類的隨便應付下觀眾。為什麼之前一直在說天價片酬的問題,就是因為演員不好好拍戲,純粹為了錢,對於他們而言,錢到了自己手上就行,至於電影的好壞我估計對他們來說毫無意義。所以我覺得應該讓觀眾決定高片酬,觀眾認可這部電影那麼演員即使拿再多的錢,我相信觀眾也不會說什麼,畢竟那是演員們憑實力爭取來的,是靠心血汗水換來的。所以我想可能我們會嫉妒,但絕對不會反對。謝謝

⑶ 藝人在影視劇里的客串和友情出演,片酬是怎麼算的

客串和友情出演的片酬區別

要知道客串和友情出演的片酬有多大區別,首先要知道這兩種出演方式的區別。

客串出演,最初是用在戲曲界,後來延伸到整個演藝界。主要是指非專業人員參與演出。比如說導演何平客串《大腕》,編劇史航客串《邪不壓正》。

通常客串出演的演員,都是和劇作的主創團隊(比如導演、製片等等)關系不錯,才會願意來。很多時候,客串的鏡頭非常少,台詞一兩句,對於作品的內容,沒有直接影響。

所以客串出演,大多數是人情往來,不會單獨談片酬。可能也就是給個車馬費,甚至還有關系特好的,自己貼錢來客串的。

演藝圈也是一個人情小 社會 ,彼此幫忙,日後好相見。所以一般對於這種邀約,大家都不會計較片酬,也都願意出演。

友情演出,這幾年慢慢和客串越來越接近了。最初它和客串是有明顯區別的。友情演員,一般也是專業演員,而不是非專業演員。

友情演出的角色,一般也會作為作品發展的線索人物,或者重要作用人物。所以,在字幕上,友情演出也是緊跟在領銜主演、主演之後的。

友情演出的片酬呢,有的和客串一樣,大家關繫到了,象徵性給一點就行。如果戲份多的話呢,那就稍微多給一點。但是肯定是低於市場行情的。

比如說一個演員,本來出演電影的片酬是500萬,那麼友情出演,可能就只收100萬。對外宣傳可能就是免費。

友情出演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大演員出演小導演的小製作作品。比如劉德華,行業公認他片酬假如是1500萬。那麼他接電影角色的片酬,就不能低於這個行情。因為這個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而且他整個團隊在運營。

此外,他的報價,也影響著行業里其他演員的報價。某個演員覺得和劉德華卡斯接近,那麼就報1200萬。劉德華如果隨便降片酬,那你讓1200萬片酬的演員怎麼辦?跟著降嗎?

這時候問題來了。假如劉德華非常喜歡某個小製作劇本,很想出演。但是可能那部電影製作費都不夠劉德華的片酬。怎麼辦?

這時候,就按照友情出演來。大演員友情出演,自降片酬。表示我這次是特殊情況,我本身片酬還是那個行情,不影響市場。

這就是客串和友情出演的主要區別了。

客串明星的片酬一般都是抽個零頭,而這些客串,分以下幾種情況,一種是關系很好,隨叫隨到,價格免費,就是給你面子,另一種是大製作,導演或者製片人邀請,這種片子能上就是賺到,而且出場方式都很特別,至於價格,那都好商量,還有一種就是絕對的客串,跑個場,這種就跟正常的差不多了。

關系好的這個,最典型的就是大鵬的煎餅俠了,大鵬的煎餅俠開創了小成本小製作大票房的先河,在喜劇電影上也有很強的意義,這部電影的客串太多太多了,以柳岩為例,柳岩和大鵬的關系很好,她通過這個電影得到的片酬基本可以不算到電影製作成本里。

還有很多電影,比如泰囧里的范冰冰,也是零片酬出演,周星馳的美人魚,文章也是友情出演,本來就沒幾個鏡頭,其實就是賣個導演和演員一個人情。

但是也有的時候,有很多大製作,製片方都是大腕兒,演員在人家面前根本就沒什麼話語權,他們讓你零片酬或者低片酬,你也沒辦法,比如建國大業。

第二個,在大製作里客串,像這種例子也不少,像張藝謀,馮小剛她們的電影里明星客串的也很多,像姜文、葛優這些大佬就經常客串一些大製作,當然了,對於他們這個級別的演員來講,片酬給個一點半點的也看不上,對演員來說主要是面子問題,但是對於導演和製作人來說,他們不好意思不給,有的按照片酬的百分比給,有的就是口頭約定。

第三,那就是專門的客串了,像這種一般都是按照正常的價格給,也會簽合同,相對來說就規矩多了,這種客串也分很多種,不熟的,不火的,過氣的,什麼樣的都有。價格也是要參考演員的市場價的,不過一般都是跟經紀人或者經紀公司簽約,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所以綜合以上,友情客串價格一般都不貴,而且製片方又不傻,哪怕你是大腕兒,既然是友情客串也不會把片酬花在你身上的, 娛樂 圈的人都很精明,更何況想要通過拍電影賺錢的製片方和導演呢?

作為電影里的一個關鍵彩蛋,有很多電影里都出現一個也許與電影本身並沒有太多關聯或許不太合適電影風格的超級明星精彩亮相,而這些明星僅僅算是客串,甚至也只有一兩個鏡頭,不過,這些客串的明星,有的是不收費,只為了給朋友幫個忙,有的則固然一兩個鏡頭卻片酬很高。像《泰囧》里的范冰冰,幾乎是零片酬在電影中出演了「本人」,也讓這一橋段成為電影的一個經典。

《唐探2》中元華客串的「莫友乾」一角,據元華本人透漏片酬僅有10萬元,而且他本人表示沒辦法,畢竟沒戲可拍,像元華如此的老演員過氣了就只能在電影里客串一下了……

賣情面,一般是出來露個臉,打個醬油,相似於客串,比方《歡樂頌2》裡面扮演魏渭的祖峰,周星馳《功夫》里馮小剛扮演的的黑幫老大,片酬會比特別出演少很多或許完全就不收費。畢竟情面貴,這點客串費是小錢嘛!

一些電影或電視劇的導演或主演邀請來的,平常關系比較好的朋友,來友情客串一把,能夠為電影添加一些名氣,有寫電影宣傳裡面也會用到,這些知名的演員的出場也會被當做電影里的彩蛋。

那些能夠在影視劇作品中被冠上「友情客串」頭銜的演員基本上都是手握大把流量、在圈內的知名度和口碑都很不錯。

大部分明星都不會收取費用,畢竟客串的鏡頭很少,佔用明星的時間也不會太多,片酬也不會很高,所以乾脆就不要片酬的,純屬幫朋友一個忙!

在鄧超的《分手大師》中,韓寒就有那麼幾個鏡頭,大家知道這幾個鏡頭值多少錢嗎?免費的,據說就是為了友情出演,根本就沒有要片酬!

周星馳的《功夫》中,你是否見到過馮小剛的身影?那個時候,馮小剛在劇中飾演一個黑幫的老大,鏡頭也就一會!但是,馮小剛沒有收片酬,也就是幫朋友一個忙。

在王寶強、徐崢的《泰囧》里,最後片段女神范冰冰真的出現了!范冰冰可是年薪高達2億多的大明星,在國際上都是非常有名的存在,這樣一個大明星客串這幾個鏡頭估計也不少錢。不過范冰冰沒收錢,純屬於友情客串。

所以來友情客串的演員基本上是零片酬出演,他們願意友情客串的幾個主要原因無非是因為朋友間的情誼、圈內資源的共享、以及出於對劇本本身的喜愛。你們看過哪個大明星會客串垃圾影視劇的嗎?

客串和友情出演一般是較有名氣的演員作為非主演的身份出演一部片子的幾個鏡頭。

大都是為了某位知名導演或者主演 免費出演 。

還有一種情況也不會收費,就是作為影片的投資者,為了提高片子的知名度,製造話題,比如說吳京出演的流浪地球就是這種情況。

很多時候明星都會為了一些原因去影片里客串,有的還能收獲 雙贏 的結果。比如說徐崢在導演泰囧的時候只是導演界的一名新手,並不被人看好,為了說服范冰冰客串居中范冰冰的角色,徐崢特意給范冰冰寫了很長的一封信,最終打動了范冰冰免費出演泰囧,成為影片最大的一抹亮色。後來范冰冰被罰款之後,據傳徐崢特借款一個億給其周轉,度過難關,雪中送炭的徐導也是極為仗義了。

還有很多導演也會給別人的片子客串。像馮小剛就在讓子彈飛中客串了一把師爺,還沒進入正片就掉進去了河裡,過了過戲癮。在姜文的這部片子里,客串的不但有馮小剛,還有苗圃、胡軍、白冰等。很多影片由明星導演坐鎮,劇本構思精巧吸人眼球,也會召喚很多明星主動加盟演出,不是為了賺多少錢,而是為了 拓寬戲路 ,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能夠換來更多的劇本找上門。

應該說各種演算法都有的,我認為最合理的是演員參與票房分配。這樣可以從整體上激發演員的激情,而不是固定薪酬,一次性買斷。

至於客串和友情演出,人家都說了是「友情」,那工資肯定不高。

舉個例子,一部描述北京老北京胡同生活的電視劇,客串出場4-5集的演員,應酬稅後大約5W人民幣。餐補住宿補,北京去基地的大交通,費用單獨算,由劇組承擔。

要知道客串和友情出演的片酬怎麼算,那首先要知道這兩種出演方式的區別。

簡單說,客串:和電影公司或幕後工作人員關系好來幫個忙(甚至不領取片酬)

友情演出:戲份極少的明星

總結:友情出演戲份 客串戲份,友情出演基本象徵性收片酬甚至零片酬,客串基本沒多少錢

另外,現在很多戲都喜歡找一些前輩來客串或者叫友情出演,主要是為了宣發時有好處。這些大咖前輩大多都和製片人交情不錯,而且也不會很計較片酬的問題,基本上就是完工後給個大紅包。

⑷ 演員是拍完片馬上付片酬還是上映以後付片酬

演員片酬的什麼時候結算呢?一般為好幾種

一,固定片酬,按約定的時間金額付;一些小角色用的更多。

二,是票房分成,等影片下線後結算。如果票房很好的話演員得片酬會多很多很多。

三,片酬+票房。絕大部分都是拍完以後按之前商量好的片酬再加票房分紅再拿錢。

四,分期結算,一般分三期或者四期 看影片周期和你角色的周期 合同簽定同時就付頭期款,開機付第二期,拍一半付第三期 拍完付尾款特約類型的或者就一兩天戲份一般拍再一次性結清。

第一娛記出品必屬精品!

作為專業的行業內人士,給大家安利一下影視行業片酬支付方式!

說起來很復雜,但是也很簡單!主要就是看你怎麼談!但是大部分並不是如提問者說的那樣拍完馬上給,或者上映後給!主要有以下幾種!

最多的方式:分階段支付!

娛樂 圈支付演員片酬,最多的方式是分階段支付,這個比例占據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舉個例子:假如某主演一部電影,經紀人和製片方談好了合作內容,片酬方面一般都會這樣約定,在簽約之後三個或者五個工作日內,支付百分之十或者二十作為定金,演員開始閱讀劇本,熟悉內容。開機演員進組以後三五個工作日,製片方會支付百分之二三十,等到拍攝過半,製片方還會支付百分之三四十。在拍攝殺青前,支付完演員的全部片酬!

這個過程當然不會完全一樣,有的分四次,有的分五次,每次比例也會不同,但是大體模式就是這樣!

但是需要說明的一點就是, 絕大多數演員在殺青前,全部片酬已經到手了!

上映後支付的大都是片酬入股或者參與投資

很少有演員上映後才拿到片酬的。但是有一種例外,那就是片酬入股這種形式。

這幾天《掃毒2》票房大賣,主演及監制劉德華就是這種形式,他因為看好這部電影,覺得有錢賺,就採用投入自己的片酬佔一部分股份。這種形式就只有等到上映結束了,票房分賬的時候,才能領取自己的片酬!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這不是單純的片酬了,而是一種投資行為了。這樣的事在 娛樂 圈也不少見,譬如黃曉明主演的《新上海灘》,他就是拿自己片酬投資,承擔投資方角色!

演員片酬支付方式亟待改革

其實製片方對現行演員片酬支付方式非常不滿意,因為拍完戲,演員片酬全部已經結清拿走了,最後能不能播出?播出效果好不好?結果都是製片方獨自承擔!

但是現在在劇組,演員是強勢的一方,特別是大咖。如果你不支付完片酬,那我就不拍。一旦不拍,損失的是劇組,所以製片方不得不乖乖給錢!

但是為什麼我們經常聽到一些演員討要片酬呢?這些演員其實都是小演員,不怎麼有名氣的演員,在簽合同的時候,會就一部分錢在拍攝完成後支付,遇到流氓劇組,最後一筆他們就不支付了。但是大演員絕對不會同意在殺青夠支付片酬的!

最好的辦法是風險共擔,利益共享。作為演員,必須對自己演的戲負責,不能不管拍的好不好,錢都全額拿走!錢放好,收益高,演員也可以提出增加片酬!

其實演員片酬的交付沒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根據合同來付片酬。

交付片酬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

01、拍完馬上支付片酬,無任何分紅

並不是所有演員都能夠獲得上映之後的分紅,比如一些客串的演員或者是一些咖位不高的配角。他們的戲份並不多,可能只在劇組里待上半個月就走,這樣的演員一般拍完之後立馬就能拿到自己的片酬。

甚至有一些演員單純就是友情出鏡,連合同都沒有事先簽署,就直接進組拍攝。這種情況一般也是拍完之後再聯系經紀人或者工作室支付片酬,屬於事後再進行合同簽訂的情況。當然,這種情況並不常見,因為友情出鏡通常沒有片酬,純粹是人情交易。

而一些群眾演員,比如橫店影視城的那些群眾演員,往往就是在拍攝之前商量好拍一場戲需要多少錢,拍完之後就立馬結款,他們甚至可以在拍攝之前拿到一部分錢,等拍攝完畢後再拿尾款。

02、拍完後付片酬,上映後付分紅

電影中的一些有經紀公司的主演演員,可能自己帶資進組或者自己參與了分紅,他們簽署的合同可能就是拍完之後支付片酬,上映之後再計算分紅的支付方式。這種支付方式是比較常見的,先將演員的片酬支付到位,後期的分紅再另外計算。

由於演員的片酬需要與經紀公司進行分成,所以劇組先行支付片酬,經紀公司好先做好入賬的計算工作。而分紅這種事情,演員可能會和經紀公司分成,也可能只是個人投資,與經紀公司無關,則無需和經紀公司分成。

這種方法有一個好處就是經紀公司可以提前和劇組溝通好演員的片酬,在片酬合適的情況下再去談分紅,占據主導地位的一方也就是經紀公司。在拿到了滿意的片酬後再參與分紅,不管最後的分紅到底多不多,他們都是無所謂的。

03、上映後將片酬和分紅一起支付

部分一線演員可能有自己創設的工作室,但沒有簽署專門的經紀公司,他們拍戲可能也是自己找的資源,自己投資的劇組。這種情況下往往就會是片酬和分紅一起,直接支付到演員的工作室,非常快捷。

而演員那邊往往不會立即拿到片酬和分紅,而是等到年底工作室進行結算的時候,一次性拿到自己該年度應該拿到的錢。這樣的演員往往也不是那種靠演戲養活自己的演員,而是將演戲當做一種投資在做。

當然,這樣的方式往往只針對於一些有實力、資源多的演員。這些演員的工作重心通常會放在好作品的輸出上面,而不是利用自己的流量去進行快速的變現。他們在拍戲的時候也會更加認真,期望能夠用好的表演來征服觀眾。

你好,我是小小明天,很高興回答演員是拍完馬上付片酬還是上映以後付片酬?我的回答如下

資金到位,劇組可以准備開機,

劇組是一個臨時的單位,把大家組合在一起,然後演員入組之前簽合同,簽完合同,先付20%首付,拍了一半,再付30%,最後全部拍完,付剩下的50%片酬。

一般都是片子前期製作完,演員前期演完戲結束以後,應該就把片酬全部結清,這就是我對你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好萊塢電影類,一線明星一般都是拿基本片酬+票房分紅,比如去年復聯三,全球票房20億,光演員股東分紅就花了快3億,唐尼的8000萬美金差不多就是2000萬+分紅,這屬於與收益相關的。二線明星一般幾百萬美元固定片酬,剩下的幾十萬美元,美劇演員則要差很多,頂薪不過百萬美元一集。

國內一般明星自報片酬,製片方自己估量收益,總之就是自負盈虧,收益與否與演員無關。

對於這個問題,我去網上搜索了一下。得到了以下幾點。

第一種是演員的固定片酬,是按照演員在戲中所要出演多少分鍾,扮演什麼角色來定的。所以這固定片酬是拍完就付完的。

第二種是簽合約時規定的定金,這種是在還沒正式拍戲錢就要付完的。不然明星是不可能去拍的。

第三種是拍的電影是院線電影,有票房分紅。

所以這種票房分紅是在拍完戲電影上映後,根據票房來定的。

不過這些都要簽合同的,提前談好各種價錢,然後簽合同。

所以不用擔心會有劇組不給演員付片酬。

看合同的簽訂狀況,一般是簽訂演員合同之後付款20%片酬,開拍之後再付30%,上映之後再付款一部分,電影下畫結算之後付最後尾款。不過,有很大操作性,看怎麼談,最常規的就是簽訂合同之後會給一部分錢(不多),剩下的等上映和結算付。演員希望早些拿到更多的錢,公司希望晚付片酬,看兩方的能量和談判情況,就跟做生意一樣

首先先上個 合同模板 就知道個大概了。


正常來說,付款方式這塊都是分階段付款,就像我們家裡搞裝修,都是簽合同後給一筆預付款(訂金),人員設備進場後給一筆入場費,結束驗收完成後給餘下尾款。

當然這些都是標准合同作法,還會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比如橫店的群演,工資直接按日結算,辛苦點大概能拿到200元/天,中午能夠領一餐盒飯。


如果你是一二線大明星,那就有跟甲方談判的籌碼,在拿到高片酬的同時,出現了多種片酬模式。

一是常規的固定片酬;二是固定片酬+分成,即演員分享後期收入;三是分期結算或分集結算等。一般請明星大咖來演,演員殺青前明星的固定片酬一定是立即結清了的,而且還是稅後,所以經常有明星猛拍幾天戲就拿錢走人的現象。

還有一種情況是 帶資進組 ,成功的典型是吳京帶資進組《流浪地球》,原本說好只客串一天,可吳京去劇組拍戲的時候發現劇組特別窮,說好的原投資方也撤資了。吳京看好《流浪地球》的劇本,就以投資人身份追加投資六千萬,據說當時吳京連家裡的固定資產都抵押了,原本一天的客串也變成了三十一天的出演。而導演郭帆為了節省資金直接把吳京的片酬免了,讓吳京直接拿電影分紅,所幸電影《流浪地球》一炮而紅,吳京賺的缽滿盆滿。

當然帶資進組實際情況非常混亂,比如帶資進組演員功底實在太差,影視公司詐騙錢財假拍戲等。


最後總結,普通演員就按合同標准模板支付方式,沒任何討價還價餘地。明星演員根據自身咖位和甲方實力談判,咖位最大越有籌碼談,多種片酬模式共存。實際也是明星賺錢太容易了,盡管相關部門不斷出台限薪令等政策,普通人看來那還是天價啊!

希望對您有幫助,謝謝!

演員片酬這個話題有點老生常談了,在中國演藝圈,片酬幾千萬幾百萬根本不叫事,頂級流量小鮮肉的片酬都是過億。對於付片酬的先後順序,張藝謀在很早以前就說過這個問題,在國內基本上都是一次性先付清,而國外則是採用先付一部分然後加上電影票房的分紅。

國外的這種方式更有利於電影質量,因為分紅的拿多拿少和演員的發揮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避免在前期就因為高片酬影響了整個電影的預算。


而國內這種片酬方式,衍生了一大批只靠頂級流量明星撐場面的爛片,而製作費用卻比好萊塢一部科幻大片還要多,預算總共那麼多,全用來請明星肯定會在別的地方縮減。


比如前一陣子被罵慘的《上海堡壘》

鹿晗喝酒蹦迪救世界,還要抽空追舒淇,高難度動作發型絲毫不亂。


這樣尷尬評分的電影,請恕我確實不能昧著良心說話,客觀評價就是:「真的不咋地,粗製濫造的作品」,選用鹿晗和舒淇為這部電影帶來了很大的資金壓力,這勢必會擠壓電影在特效方面的投入。

與電影不同的是,電視劇的話一般會採用分集付款,因為涉及到劇目的集數、演員出演次數和劇情修改等原因,一般都是按集付錢。孫儷當年拍攝《羋月傳》每集片酬就高達50萬元。


還有一種就是演員很看好這部劇,想帶資進組,類似投資的方式,比如《流浪地球》。據傳吳京「帶資6000萬」和零片酬加盟《流浪地球》,當年《流浪地球》票房更是達46.54億讓吳京賺的盆滿缽滿。

當然為了防止影視行業亂象橫生,發展扭曲,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了「限薪令」,加之當年范冰冰的「陰陽合同」事件,明星們在涉及稅務和片酬方面的隱秘工作就越來越好,希望演員們能苦練演技把自己的專業技能提升到符合自己片酬的水平。

其實關於演員片酬的問題,在業內一直都是一個很隱晦的事情,估計除了演員自己和經紀人之外,一般的旁人只怕都不是很清楚這個問題的真實答案。

第一點,國內和國外的結算區別。

首先,在國外的電影圈裡,特別是像歐美地區,對於演員的片酬,都是選擇前期先支付一少部分的酬金,然後等到電影上映之後,根據票房成績,讓演員直接參與分成,票房越好你就拿得越多。這樣的好處,就是避免出現因為演員「高片酬」的問題,影響到電影的前期製作。

而在國內卻不是這樣的,一般情況下,無論是大小演員,都是先談好「價錢」,然後再開工幹活的。針對於小演員來說,可能會要求「嚴謹」一些。

第二點,分期結算和分集結算。

雖然說針對於每個演員都會有一個「身價數字」,但是在結算片酬的時候,片方一般都不會選擇「一次性」支付的,當然這也是會出現一些「特殊情況」,比如「非你不可」或者「炙手可熱」的「搶人」情況,片方也是會「一口買斷」的。

分期付款,前期先支付你的「進組費用」,然後到了製作中期會支付「進度費用」,到了製作完成之後會支付「尾款」,一般都是334的支付方式。而分集結算,一般都只針對比較有名氣的演員,因為他們本身的報價都是按照「一集一價」來出的,所以片方一般都是「三集一結」或者是「X集一結」,這個方式對於某些演員來說,那也是真的「來錢快」,猛地拍幾天戲,估計就是上百萬入賬,並且還是「稅後」的。

⑸ 影視明星的片酬有多少

演員是沒有月工資的,都是拍戲才有片酬。普通的群眾演員一天大約100塊左右,知名演員一天幾百到幾千不等,當紅演員一部戲可以拿到上千萬的片酬。
演員在至20世紀40年代,中國多數地區還沿襲著戲劇演員死後牌位不能進宗廟祠堂的規矩。中國早期多稱演員為「優伶」,後又有「戲子」的稱呼,這些稱呼多帶有貶義,表現了傳統中國演員地位的低落。
到了晚清、民國以來,一些名演員的社會地位逐漸提升,且經常成為一個戲班的實際經營者,因此他們常被尊稱為先生或老闆。
(5)電影演員出演費擴展閱讀:
演員的發展渠道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演員的行列當中。對於演員發展渠道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1、簽約經紀公司
一般簽約經紀公司的演員外貌條件普遍都比較好或者有名氣,通過經紀公司包裝經營獲得更多演出機會與名氣。
2、自我推薦
相對簽約演員比較辛苦的方式,向劇組、活動方提交個人履歷獲取機會,往往成功率也比較低。
3、選秀
比較流行,曝光率、話題性都比較高,但每一場大型選秀獲得成功的演員也在少數。

⑹ 2022一線演員的片酬

一線演員的片酬請到人民網進行查看。

一部影視劇的成本大體分為製作成本和人力成本,製作成本包括布景、服裝、拍攝周期、後期製作等;人力成本涵蓋編劇、導演、攝像和演員。

10年前,一部國產電視劇的演員費用約占製作費用的30%,但近幾年國產劇演員片酬超過總製作成本50%已成常態,在一些更為倚重「流量偶像」的IP大劇中,明星片酬在製作成本中的佔比甚至升至75%。

投資方盲目迷信「明星中心制」,堅持「只要在演員陣營上下足了功夫,賣相再差,也不愁賣不出好價錢」的投機心態,直接導致了明星片酬一漲再漲。

明星片酬亂象:

天價片酬一直都是影視圈中存在了慶山一個大問題,這個行業亂象也是使中國的影視劇發展不起來的一個重要的原因。靠娛樂、走流量的年代,越來越多的製片人還有投資商喜歡打「安全牌」,而打「安全牌」一個重要的保障就是演員要有流量。

隨著流量明星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他們的片酬也是越要越高,所以商人不得不把製作影視劇的成本縮減,而影視劇的質量也就是可想而知了。

很多的影視劇為了保證收視率,譽仔中把大部分的賭注都壓在了演員的身上。投資者大部分都是商人,他們更願意去追求紅利而忽視質量,於是製作成本一再壓縮,演員片酬越報越高,也滋生了大量超級流量明星的現象。

其實按照製作的資金來看的話戚鏈,很多影視劇都不成正比,但是亂象也在逐漸的得到整治。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明星片酬比房價上漲更快,一線演員片酬增長250%

⑺ 電影中演員正常片酬應是多少

作為演員這個職業,確實是很多人都非常嚮往,因為一部作品,一個知名演員就能夠有幾千萬的片酬。其實在中國電影市場當中,演員當中曾經片酬最高的是李連傑,還有成龍,兩個人最巔峰的時候有8000萬的片酬之高,當然作為國際影星的鞏俐,章子怡也是在6000萬左右徘徊。一般來說普通的一線演員片酬都能夠接近1000萬,比如說黃曉明這樣的明星,一直以來都沒有低過於1000萬的片酬。

但是現在的演員與影片方已經達成合作,那就是不收取片酬,直接性的入股那就是在後期票房上映之後,直接性的票房分成。其實吳京的片酬一直都不是很高,如果一部作品吳京非常認同的話,甚至會零票房出演,比如說流浪地球就是吳京鱗片酬出演的一部作品。

⑻ 演員的片酬是拍攝前給還是演完戲才支付

其實說實話,除了演員自己以及經紀人之外,很難給到你真實的答案,畢竟國內關於演員片酬這一塊,一直是一件很隱晦的事情。所以在這里我只能從一些所謂的蛛絲馬跡里給你一些你想要的答案…
張藝謀曾經在節目里說過,國內的演員片酬和國外的有很大的區別
區別在哪裡?在國外的影視圈裡,拿歐美國家的演員來舉例吧,一般演員的片酬結算方式是有一個固定模式的,演員在出演之前,前期會收到一小部分的酬勞,之後演員拍完直到電影上映之後,演員根據「業績」,再拿到自己的那份分成。

而國內並不是這樣的,拿一線演員舉例吧,據說一般都是在參演之前先談後價格的,如果價錢合適,演員再開始開工,如果沒收到錢,那是絕對不會開工的。所以有時候會看到的爛片,裡面有一線流量明星,但是影片的製作卻很爛,為什麼爛?錢都給演員了,哪還有錢製作呢。
還有一種叫「帶資進組」以及「參與分成」
個人覺得這種情況就不太涉及到片酬的問題了,他們之所以「出錢又出力」,是因為他們期待的是最大的收獲。比如吳京的《流浪地球」,據說把房子都賣了,湊了6000萬來拍這個電影,當然結果肯定是大豐收了。

參與分成這塊就更好解釋了,就是演員參演「低成本」的電影,最後享受分成。如何在「低成本」的電影里獲得高回報呢,這部分就要跟運氣掛鉤了。運氣最好當數徐崢了,參演了好幾部「低成本」的大電影,這幾年可算是賺得盆滿缽滿。

不得不說,國內演員的片酬仍然屬於畸形狀態了,雖然限制了演員的最高片酬不得高於5000萬,但是你想想一部戲5000萬,對尋常人來說依然還是天文數字,更何況演員還不用承擔風險,反正收視好或者不好都是製作公司的事。所以啊演員片酬制度仍需要改革,至少要和製作公司共同承擔風險,比如影視作品賣不掉、收視不好,演員應該一起負責。

其實關於演員片酬的問題,在業內一直都是一個很隱晦的事情,我估計除了演員自己和經紀人之外,一般的旁人只怕都不是很清楚這個問題的真實答案。所以我在這里也只能是通過最基本的模式,來說明一下這個問題的一些固定套路,這完全就是一個僅供參考的答案,還請大家不喜勿噴。

第一點,國內和國外的結算區別。

大導演張藝謀曾經才某節目中親口說過,國內的演員片酬問題,與國外的情況有很大的區別。首先,在國外的電影圈裡,特別是像歐美地區,對於演員的片酬,都是選擇前期先支付一少部分的酬金,然後等到電影上映之後,根據票房成績,讓演員直接參與分成,票房越好你就拿的越多。這樣的好處,就是避免出現因為演員「高片酬」的問題,影響到電影的前期製作。

而在國內卻不是這樣的,一般情況下,無論是大小演員,都是先談好「價錢」,然後再開工幹活的。針對於小演員來說,可能會要求「嚴謹」一些。但是輪到大明星之後,基本上都是沒收到錢,是絕不可能開工幹活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很多國產電影中,會出現那麼爛片的原因。錢都給了大明星了,還哪兒來的錢製作電影嘛。

第二點,分期結算和分集結算。
雖然說針對於每個演員都會有一個「身價數字」,但是在結算片酬的時候,片方一般都不會選擇「一次性」支付的,當然這也是會出現一些「特殊情況」,比如「非你不可」或者「炙手可熱」的「搶人」情況,片方也是會「一口買斷」的。但是正常情況下,都是按照「分期付款」或者「分集付款」來的。

分期付款,前期先支付你的「進組費用」,然後到了製作中期會支付「進度費用」,到了製作完成之後會支付「尾款」,一般都是334的支付方式。而分集結算,一般都只針對比較有名氣的演員,因為他們本身的報價都是按照「一集一價」來出的,所以片方一般都是「三集一結」或者是「X集一結」,這個方式對於某些演員來說,那也是真的「來錢快」,猛地拍幾天戲,估計就是上百萬入賬,並且還是「稅後」的。

第三點,帶資進組和參與分成。

像演員「帶資進組」或者參與「分成」的方式,這已經基本上不算是「片酬」的問題了,因為他們之所以願意「出錢又出力」的來干這件事,就是對於所謂的「片酬」不那麼「在乎」了。他們「期待」的是最後的「收獲」。像比較出名的「帶資進組」,當屬今年年初的吳京零片酬「帶資6000萬」進組《流浪地球》,吳京這一「操作」,不僅「拯救」了《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也給自己帶來了豐厚的「資金回報」。

而說到「參與分成」這個問題,我感覺這招玩的最好,並且「運氣」最好的演員,應該是徐崢了。他參與的很多電影都是屬於那種「低成本」高回報的作品,所以在他有點名氣之後,就經常以「低片酬」+「參與分成」的方式,參演某些電影的製作,但是不得不說,他的運氣是真的好,近幾年的他賺的是「盆滿缽滿」,只要是他參與的「低成本」電影,票房基本上都是「一路飄紅」。

綜上所述,這些就是我「扒出來」的一些參考答案,還請大家將就點看。畢竟自從「限薪令」下來之後,關於演員「片酬」的這個問題實在是太「敏感」了,能收集到的資料著實不多。但是,我看了那麼多的資料,有一點東西我還是比價「肯定」的,那就是演員們的「片酬」,基本上都是「稅後」的,只是這個「稅」,都是由片方給納的。

第一娛記出品必屬精品!

這個問題我有發言權!我作為影視製片人,拍過不少作品,和演員也簽過不少合同,整個行業情況基本上是這樣的(絕大不部分,極少例外):

第一:演員片酬在拍攝完成時已經結完!
在劇組拍戲,基本上演員得罪不起,特別是男女一號。因為她或者他只要不拍了,或者刁難你,整個劇組就陷入困境,即使是導演都可以換掉,男女一號不好換,換了等於白拍了。所以,在簽約的時候,基本上演員處於強勢地位,合約一般會這么簽!

簽約之日起,三個或者五個工作日支付定金。開機前三五個工作日支付一大筆酬金,連同定金,此時大概已經支付了百分之六十左右,拍攝過半支付大約百分之三十。在殺青前三五天支付餘下的百分之十左右尾款!當然也有比例不一樣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演員殺青前,片酬已經結清!因為演員也怕你拍完了,你不給錢!

第二:影視公司大部分都是在給演員打工!

影視市場看著熱鬧,實際上賺錢的公司少之又少,因為演員的高額片酬,大部分公司都是在給演員打工,賺了個吆喝,做了個賠本買賣!

舉個例子說明,一部30-40集電視劇,請一線藝人和准一線藝人各一名,預算大概一億八千萬左右。兩位一線明星片酬大概在一億兩千萬到一億三千萬(一個八千萬,一個四五千萬),剩下的就是其他全部製作費用!當資方拿出這么多真金白銀,最後剩下一堆硬碟,所有的風險就在製作方這里!賣不賣得掉,能不能播出,演員錢早就賺走了。製片方獨自承擔風險,基本上,製片方就是在給演員打工!

第三:演員片酬制度急需改革!
基於演員片酬畸形的現狀,製作公司和 社會 各界一直在呼籲整頓,之前總局和影視製作業這會也聯合發出了限制演員片酬的通知,現在看起來,有一點效果,因為限制了演員最高片酬不能超過5000萬,最少不再像以前動不動八千萬,一個億的天價片酬。

但是這樣,依然沒有解決問題:第一,演員片酬依然過高,一部戲5000萬,你們自己掂量。幾個月時間,一個公司一年賺5000萬都了不起了。一個演員三四個月可以毫無風險的賺到!第二:演員沒有風險。不能把所有風險壓到製作公司手上,演員也必須共同承擔。賣不掉,收視率不好,演員必須一起負責!

我在影視行業工作了很多年。總的感受是,只有推到重來,重新設立制度,才有可能改變 娛樂 圈的重重黑幕,改變演員片酬過高的問題!

⑼ 主演一部電視局片酬是多少,新人要比當紅明星賺的少吧

新人要比當紅明星賺的少,2019年明星片酬從單劇1.5億元降到5000萬元。

采購的版權成本從最高超過1500萬元一集的電視劇,現在回落到800萬元以下,自製劇成本主要在演員片酬方面降低,現在頂級演員最高一部劇的限價是5000萬元人民幣,而以前曾經超過1.5億元人民幣。

2018年年8月,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三家視頻網站攜手正午陽光、華策影視、檸萌影業、慈文傳媒、耀客傳媒、新麗傳媒六家國內製作公司,共同發布「關於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業不正之風的聯合聲明」。

上述企業所采購或製作的所有影視劇,單個演員的單集片酬(含稅)不得超過100萬元,其總片酬(含稅)最高不得超過5000萬元。

(9)電影演員出演費擴展閱讀:

製作方用「天價片酬」請明星,雖然壓力不小,但基本也算「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明星「天價片酬」是合理的。事實上,不合理的片酬機制扭曲了影視行業的生態,已影響到文藝的健康發展。

一方面,個別明星片酬顯著高於導演、編劇和其他演員,不利於行業健康發展;另一方面,當絕大部分製作經費用於支付明星片酬,故事情節、拍攝水平等方面難免會打折扣。

近幾年,我們在電視台和電影院看到的影視劇中,「爛劇」「爛片」的比例似乎越來越高。究其因,製作方重用一些有人氣但無演技的明星、將主要經費用於支付明星片酬、注重話題效應卻忽視質量提升。

⑽ 普通演員一般片酬多少

演員,這是很多人都是喜歡的一個職業,可以演繹很多的角色,體驗不同人的生活,不僅如此, 娛樂 圈的明星們似乎賺錢都很容易,往往一部戲的片酬,就抵得上普通人奮斗一輩子了,你羨慕嗎?

之前,就有央視新聞頻道的《新聞直播間》關注暑期檔主演片酬再創新高的現象,直接點名一批高片酬演員,批評了《如懿傳》男女主演拿走超過1.5億片酬,要知道這數字足以再拍一部電影。

說到收入,演員行業一定是最極端的行業了。

一方面,根據央視數據,單部劇明星演員片酬最低的2500萬元,最高的超過一億元,演員片酬呈爆炸式增長,三十年漲幅超過了5000倍。

另一方面,「流量咖」們一邊拿著天價片酬。那麼還不是明星的新人演員片酬有哪些?藝人片酬是自己拿還是抽成?

於正劇《延禧攻略》里女一號吳謹言。在這部劇裡面她要演70集,但片酬僅僅只有500萬,所以每一集摺合下來只有可憐的7萬多。

但再以於正劇《美人心計》比較,裡面女一號林心如的單集片酬卻是17萬。

新人演員比較便宜。有人稱「他們把錢財看得不重,只要喜歡,很低的價格也能去演。

小演員的片酬在400元左右,如果連續一個月都有戲份的話,那就有一萬元了。

趙今麥在某綜藝中自曝第一次拍戲的時候,拍了2個月時間,片酬只有2千塊,甚至連普通人都不如。

藝人片酬是自己拿還是抽成:

一般藝人的片酬都是稅後的價錢,其中還要包括明星攜帶一行人的吃住行。

而這個片酬所得並非藝人全額收入囊中,而是要和經紀人分成,具體分成要看藝人紅的程度,一般而言,簽約公司指派的經紀人收入分成幾部分,包括公司的工資工作量獎金、聯系演出外帶提成。內地經紀公司與藝人的利益分成一般是「三七開」,當紅明星約滿再續約,公司會主動降到「二八開」,甚至可能出現「一九開」。當然在簽約新人時,公司利益分成大多「五五開」,是呈階段性的。

明星的片酬也是需要用來支付團隊的需求的,只要在市場合理范圍,大家也會理解,不至於抵制。好了關於演員的片酬就介紹到這里了,大家還有什麼想了解的可以留言哦!

一方面我們關於一般藝人的片酬是多少的關心來自於對本身的比照,我們很想知道自己腳踏實地的作業和光鮮亮麗的明星的間隔到底有多大,另一方面也是我們關於明星這個作業的獵奇,一般藝人的片酬是多少直接關乎到很多人的命運,我們是否挑選藝人這個作業。

一線演員的片酬可能會高一些,但是具體多少要根據演員們參加的電影或者電視後期的收入而定。

二線的話,就是出道很久了,在電影或者電視中不會演主角只演配角,或者剛出道不久的新人,就是那種沒有演過電影或者電視劇的也屬於配角,但演過的電視劇數量有很多的,比如一個演員,你覺得在某個電視劇中他很眼熟,但不知道他的名字叫什麼,這屬於三線演員了,片酬幾千到幾萬的屬於三線 ,幾萬到十幾萬的屬於2線,片酬十幾萬以上就是一線了,這里說的片酬都是按天或者小時來說的!

國內的二三線演員片酬,許多人都想當明星,因為他們不僅光鮮亮麗,更重要的是非常賺錢。比如范冰冰等一線明星身價都是上億的。大家都知道如果明星嫁給富豪就非常有錢了,其實明星本來就有錢,比嫁給富豪也一樣過得很好。二三線演員的片酬是雖然沒有一線明星的高,但是這兩年來演員的片酬一直在上漲,據說一部電視劇三分之二費用都被演員拿走了,一部電視劇如果用二三線演員的話,他們的片酬也得五百萬到一千萬了。

總結:一般演員的片酬是根據自己在電視中的戲份來說的,但是作為演員他們的片酬也不是太低。

娛樂 圈這種地方,片酬懸殊高過任何一個職業,先不說三四線明星,單就一線明星和二線明星而言,他們都有天壤之別!比較著名的一線明星有邁克爾傑克遜、貓王、鄧麗君、以及中國的李小龍等,因為他們都是傳世巨星,他們的作品影響幾代人,他們都屬於頂級明星,除了李小龍國內還有幾位明星演員,如成龍、范冰冰、李連傑、鞏俐、楊穎等,隨著流量的橫生一線明星身價幾乎都幾十億,他們的片酬更是高達幾千萬,其中分為演技派和人氣派。

二線明星指擔任過某部大火的影視劇中的男女主角,該劇播出後在國內收視名列前茅,男女演員名聲直線飆升被觀眾熟知,二線演員也劃分為演技派和人氣派,如迪麗熱巴、古力娜扎等,二線演員片酬一般處於500萬左右,三線演員基本是那些二線演員的後補者,他們是一二線明星光環下不可或缺的群體,如金晨、徐璐、穎兒等,他們的片酬處於100萬+。

閱讀全文

與電影演員出演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春節期間為啥不讓換電影票 瀏覽:586
邵陽大祥區電影院 瀏覽:912
有一個小孩丟失的電影名字 瀏覽:129
電影院沒有武漢日夜 瀏覽:657
333層監獄的電影名字 瀏覽:673
印度一部電影主角會接子彈 瀏覽:155
武打片大全電影南拳王 瀏覽:820
電影前路漫漫背景音樂 瀏覽:771
鄭伊健泰國電影 瀏覽:279
豫劇電影全集大全在線觀看 瀏覽:735
愛國電影八佰觀後感300 瀏覽:748
泰國關於打胎的恐怖電影 瀏覽:500
教父1電影英文字幕 瀏覽:728
top拍的電影名字 瀏覽:739
正義聯盟電影中文免費觀在線觀看 瀏覽:211
電影導演的因果 瀏覽:804
徐達夫是什麼電影里的名字 瀏覽:724
香港的天使愛情電影 瀏覽:247
保護動物的電影觀後感 瀏覽:31
什麼電影的床戲是真的 瀏覽: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