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旁歷菲瑪索被法國人稱為「法蘭西玫瑰」、「法蘭西之吻」、「法蘭西魅影」。
蘇菲·瑪索,1966年11月17日睜啟姿出生於法國巴黎,法國女演員、導演、編劇。1980年,出演青春片《初吻》,成為一名兒童演員。1982年,主演青春片《初吻2》,1983年憑借該片獲得第8屆愷撒獎最佳新人女演員獎。
1985年,主演由祖拉斯基導演的電影《狂野的愛》。1986年,主演了懸疑電影《墮入地獄悉絕》。1988年,主演的愛情片《心動的感覺》上映。1991年,出演了音樂愛情片《藍色樂章》。1993年,主演浪漫愛情電影《芳芳》,於90年代逐漸走紅。
演藝經歷
2002年,自編自導了由朱迪絲·哥德雷科、尼爾斯·阿萊斯楚普領銜主演的劇情片《當愛變成習慣》,這是蘇菲·瑪索執導的第一部長篇電影,她憑借該片獲得了第26屆蒙特利爾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03年,與文森特·佩雷斯領銜主演了由黛安娜·克里斯執導的愛情喜劇片《我決定留下來》,蘇菲·瑪索飾演一直生活在丈夫影子里的家庭主婦瑪麗。2004年5月15日,與安托萬·夏佩合作出演的劇情片《就在今晚》上映。
⑵ 朱麗也 比諾什(法國女演員) 拍過的所有影片(按照年份)
朱麗亞·比諾什主要作品
1983年--《冒失美女》
1985年--《女人們》
《你好,瑪麗》
《約會》
《家庭生活》
《凡人再見》
《生活中最美好的》
1986年--《家庭慘劇》
《卑微的血統》
1988年--《布拉格之戀》
1989年--《旋轉木馬》
1991年--《新橋戀人》
1992年--《呼嘯山莊》
《愛情重傷》
1993年--《藍》
1994年--《白》
《紅》
1995年--《屋頂上的輕騎兵》
1996年--《巴黎情人,紐約沙發》
《英國病人》
1998年--《愛麗斯和馬丁》
1999年--《世紀兒女》
2000年--《雪地里的情人》
《巴黎怨曲》
《濃情巧克力》
2002年--《時差》
2004年--《頭骨國度》
2005年--《集會季節》
《隱藏》
《陶耶爾》
《巴黎,我愛你》
⑶ 對法國演員熟悉,或看得多法國片的人進來下,問個人
這是藝校的秘密的海報~~~~~女主角miles sophia~~~~
地獄使者,來自地獄,雷鳥驚航,崔斯坦和伊索德,哈勒姆~這些都是她演過的。貌似黑夜傳說1里她也有出現。。
⑷ 法國香頌的相關人物
2.1 派翠西亞·凱絲
2.1.1 派翠西亞·凱絲是上世紀90年代法國最頂尖當紅的女藝人。在她十五年的歌唱生涯中,唱片總銷量突破1500萬張,吸引了全球近100萬歌迷參與其800場演唱會。
2.1.2 1985年,年僅19歲的派翠西亞推出了她的第一首單曲《嫉妒》,引起了法國樂壇專業人士的熱切關注。
2.1.3 她的第一張唱片還使她一出道便獲得了「法國的格萊美獎」的年度最佳女藝人獎。
2.1.4 從此以後,她的每張專輯銷量都達到了上百萬張,並屢獲摩洛哥世界音樂獎「年度最佳藝人」、「年度最佳專輯」、「海外最受歡迎法國藝人」等大獎。 2.2 安娜·佩可
2.2.1 安娜·佩可作為集作詞、作曲、演唱及演員於一身的藝人,活躍在法國各地以及世界音樂和戲劇舞台,多年來,她的足跡遍布美國、德國、荷蘭、瑞士、比利時、波蘭、匈牙利等國。 2.3 羅西妮鮑
2.3.1 她所唱的「香頌」名曲「對我細訴愛語」,在1931年5月所舉辦的第一屆ACC唱片大獎上奪魁,這首歌曲除了促進了法國唱片工業的蓬勃發展,也因為詞曲優美,而被改編成14種語言風靡全球,正式揭開法國「香頌」迷人的風華史。 2.4 伊夫·蒙當
2.4.1 伊夫·蒙當,男,生於1921年10月13日,義大利托斯卡納皮斯托亞,天秤座 ,身高1.88 m。1991年11月9日, 法國電影演員伊夫-蒙當逝世。他因艾迪特-皮雅芙的提攜而聲名鵲起,成為法國家喻戶曉的香頌歌手,與法國著名女演員西蒙妮-西涅萊有過婚姻。
伊夫·蒙當是法國最富魅力的著名電影演員和歌唱家。他1921年10月13日生於義大利的一個貧窮猶太農民家庭。 伊夫·蒙當與妻子西蒙·西涅萊共同度過了30多個春秋,是國際影壇少有的保持長久穩定關系的一對明星夫妻。
埃迪特·皮亞芙(edith piaf)
2.5 埃迪特·皮亞芙(edith piaf)
2.5.1 埃迪特·皮亞芙(edith piaf)是20世紀上半葉最重要的法國歌手。
2.5.2 1915年12月19日,她出生於巴黎郊區的一個衛星城市—美麗城(Belleville),亦即今天法國第二大華人聚居區。盡管距她去世已有60多年,今天人們依然可以在美麗城街72號的一個牌子上看到這樣的銘文:「埃迪特·皮亞芙就是在這座建築物的台階上第一次看到了這個世界。」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是她留給世人眾多歌曲里最膾炙人口的一首,連爵士巨匠Louis Armstrong都說這是他的心頭好。
2.5.3 2003年10月11日,為了紀念她逝世40周年,巴黎市政府決定鑄造一尊塑像,放在距離她出生醫院(de l'hospital Tenon)不遠處的埃迪特·皮亞芙廣場上。
簡·波金(Jane Birkin)
2.6 簡·波金(Jane Birkin)
2.6.1 聲音
2.6.1.1 簡·波金(Jane Birkin)的聲音算是尤物,可以詭異,可以溫婉,可以輕柔恬適,都帶點沙啞。
2.6.1.2 即使年滿60,面容依舊青春,聲音依然像小孩。她嚴格意義上說,是英國人。但所有人都把她看作是經典的法國女人。
2.6.1.3 唱法語歌,和法國人戀愛,三個女兒中的兩個都是法國人心中的年輕繆斯,一如她們的母親。
2.6.2 氣質
簡·波金,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民謠偶像、女演員。牙齒不齊,孩子氣的大笑,無拘無束,她的美代表了那個年代的性感象徵:感性的,灑脫的,不受束縛的,放任的純真情懷。穿套裝,化規矩的妝,一切都精緻得一絲不苟的現代女人在她面前一比,就能看出什麼是精靈般的靈性氣質,什麼是塑料般雕塑的木偶了。
2.6.3 生平
簡·波金是個美麗的女人,上個世紀40年代出生於倫敦但其大部分時間活躍在法國演藝界。曾為已逝法國樂壇奇才舍鞠(Serge Gainsbourg)的妻子,其在上個世紀60年代末創造的一首很有影響、很有爭議的歌(甚至一度被列入禁歌),就由兩人共同演繹。用大多數法語為母語的人的話來說,簡·波金是個近乎完美的女人。其性感的外形,充沛的精力,激情投入的演出,加之特別的音質(發音時伴有沉重的呼吸聲和英式口音很重的法語),使其舉手投足間動感十足,散發著無窮的魅力。
2.6.4初聽起來她的聲音沒有太大的特色,但是結合著帶著一點點中東神秘感的音樂,變得一下可以深入你的心。尤其喜歡一首名為《She Left Home》的音樂,輕靈的鋼琴聲拉開了帷幕,繼而成為兩種弦樂的背景,其中又以類似中提琴的音色為主,中提琴的委婉和小提琴的激烈配合的恰倒好處。不知什麼時候,鋼琴的聲音消失,出現了干凈而富有變化的鼓聲。多種樂器交織出的音樂似向人們講述著一個故事,只可惜講述太過短暫,讓人感覺意猶未盡便潸然結束……
班雅明畢歐雷(Benjamin Biolay)
2.7 班雅明畢歐雷(Benjamin Biolay)
亨利·薩爾瓦多(Henri Salvador)
2.8 亨利·薩爾瓦多(Henri Salvador)
法國音樂界的巨擘Henri Salvador(亨利.薩爾瓦多)於1917年7月18日出生在法屬蓋亞那的首府卡宴法。他在巴黎學習的音樂,曾經與Django Reinhardt合作演出。他於1935年開始正兒八經地在巴黎彈起了吉他。他的音樂能夠明顯感覺到他在巴西的居住。他的聲音混合了巴黎的卡巴萊,巴西的巴薩諾瓦,以及法屬安替列群島的影響,絲般的感覺氛圍和輕柔的熱帶微風滲透在油潤的嗓音里。這位定居巴黎的爵士歌唱家、詞曲創作者和娛樂界名流是法國家喻戶曉的風雲人物,也是獲頒無數傳奇獎章的文化精英。
凱倫·安(Keren Ann)
2.9 凱倫·安(Keren Ann)
法國時尚香頌歌謠派巨星,凱倫·安的音樂華美卻又極具簡矜,她的美妙輕聲細語猶如易碎的水晶玻璃,又仿若濕潤夏季里輕涼的山泉。2000年,在凱倫·安的首張專輯《La Biographie De Luka Philipsen》中,呈現的是俄國文學、猶太民謠和法國詩歌,並以Trip-Hop、民謠及法國流行樂融合一身的完美表現。一曲《Jardin d'Hiver》更是驚動了80高齡的法國巴薩諾瓦(Bossa Nova)音樂派的鼻祖亨利·薩爾瓦多(Henri Salvador)。在她之後的專輯里,凱倫·安又加入了爵士和布魯斯的元素,Chamber Pop以及法國流行樂,甚至也從古典音樂中汲取了更多營養。她新專輯中的主打曲低下你的頭又展現了輕快柔美法式旋
查爾斯·阿茲納吾爾(Charles Aznavour)
2.10 查爾斯·阿茲納吾爾(Charles Aznavour)
2.10.1 查爾斯 阿茲納吾爾 在法國樂壇上已經是老頑童級人物。80多歲高齡,他仍然活躍在音樂界。查爾斯出生於巴黎的一個阿爾巴尼亞籍藝術家家庭,父親是古典演唱家,母親是演員。為了維持生計,他的父母在巴黎的huchette路開設一家音樂餐廳。耳渲目染,日積月累,他從小在充滿詩意和音樂的環境中成長。9歲時,他通過一家著名演藝公司的面試,開始了自己的演藝生涯。
但是,成功並沒有隨之而來,直到上世紀40年代,與香頌天後埃迪特 皮亞芙的合作才給他帶來等待已久的贊譽。在查爾斯長達60年的音樂生涯中,他共產740首歌曲,其中法語350首,英語150首,還有8張西班牙語專輯,7張德語專輯。這位高產的老頑童,也因此被CNN和《時代》評為和貓王、Bob Dylan齊名的20世紀最偉大流行音樂家。
小野麗莎
2.11 小野麗莎
2.4.1 2003年,她的音樂之旅的足跡來到了法國,這里也就是她的最新專輯「左岸香頌」的概念發源地。
2.4.2 專輯「左岸香頌」!由小野麗莎從許多膾炙人口的法國香頌到電影音樂的眾多名曲中挑選而出,再加上她以法文演唱的3首全新創作的歌曲,共12首充滿法國浪漫情懷的Bossa Nova。
事件編年
3.1 1930年前後,是法國「香頌」發展最具關鍵性的時期,那段時間,法國創立了最具權威的ACC唱片大獎。
3.2 1931年5月:由羅西妮鮑華耶所唱的「香頌」名曲「對我細訴愛語」,在1931年5月所舉辦的第一屆ACC唱片大獎上奪魁,這首歌曲除了促進了法國唱片工業的蓬勃發展,也因為詞曲優美,而被改編成14種語言風靡全球,正式揭開法國「香頌」迷人的風華史。
3.3 1952年,法國唱片協會所設立的唱片大獎也開始運作。第一屆的得主是擁 有「香頌王」美譽的伊迪絲比雅芙所唱的「心跳的聲音」。
歷史定位
4.1 這些極具權威性的唱片大獎,除了捧紅了許多法國香頌歌星,同時也促進了音樂媒體的興盛,只要歌曲一得獎,報紙電台便競相報導與播放,使得「香頌」成為了法國人每天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
4.2 盡管時代不停地變遷,法國「香頌」也不免因為新鮮血液的注入而改變原來的面貌。
4.3 但是,法國「香頌」,或者說法國流行歌曲,並沒有喪失它獨特、雅緻的風格。老式的法國「香頌」依然是風華絕代,韻味十足;而現代的法國流行歌曲,在經過多次與外來元素的融合之後,時代感中依然可見優美的旋律浪漫情調一如往昔。這就是法國「香頌」特有的迷人魅力!
相關信息
1 comme d'habitude (my way) claude francois 1967 / 1968
2 la vie en rose (玫瑰人生) edith piaf 1946
3 ne me quittes pas (不要離開我) jacques brel
4 les feuilles mortes (秋葉) yves montand 1948
5 l'hymneàl'amour (愛的頌歌) edith piaf 1947
6 et maintenant (現在) gilbert bécaud 1961
7 pour que tu m'aimes encore (為何你還愛我) céline dion 1995
8 la mer (beyond the sea)「(海) charles trenet
9 c'est si bon (美好) yves montand 1948
10 l'envie d'aimer (愛的渴望) daniel levy 2000
11 je t'aime, moi non plus (無法再愛你) serge gainsbourg & jane birkin 1969
12 non, je ne regrette rien (不,毫不後悔) edith piaf 1960
13 savoir aimer (懂愛) florent pagny 1997
14 marcia la」(馬西亞。貝拉) rita mitsouko 1985
15 quand la musique est bonne (當仙樂飄飄) jean-jacques goldman 1982
16 c'estécrit(記錄) fran is cabrel 1988
17 que reste-t-il de nos amours (愛的灰燼) charles trenet 1942
18 la bohème (漂泊) charles aznavour 1965
19 que je t'aime (只愛你) johnny hallyday 1969
20 foule sentimentale (浪漫的人們) alain souchon 1993
⑸ 法國著名的女電影演員有哪些
法國著名的女電影演員有:伊娃·格林、蘇菲·瑪索、朱麗葉·比諾什、奧黛麗·塔圖、伊莎貝爾·阿佳妮等。
1、伊娃·格林
伊娃·格林(Eva Green),1980年7月6日出生於法國巴黎,法國演員。2003年出演銀幕處女作《戲夢巴黎》,並獲得第17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女演員」提名 。
2005年參演史詩巨作《天國王朝》。2006年主演動作驚悚影片《皇家賭場》,榮獲第60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新星獎 。2009年主演英國劇情影片《裂縫》。
2、蘇菲·瑪索
蘇菲·瑪索,1966年11月17日出生於法國巴黎,法國演員、導演、編劇。
1980年,出演了青春愛情片《初吻》,由此成為一名兒童演員。 1982年,主演了青春愛情片《初吻2》,憑借該片獲得了第8屆愷撒獎最佳新人女演員獎 。1984年,主演了戰爭電影《沙崗堡》。
3、朱麗葉·比諾什
朱麗葉·比諾什,1964年3月9日出生於法國巴黎,演員。
1983年出演了個人首部電影《美麗的自由》,從而進入演藝圈 。1988年因主演愛情片《布拉格之戀》獲得更多的關注。1991年主演文藝片《新橋戀人》。
4、奧黛麗·塔圖
奧黛麗·塔圖(Audrey Tautou),1976年8月出生於法國一個盛產黑莓口味葡萄酒的小鎮伯蒙,在法國中部的蒙呂松長大,是一名法國演員。
2000年,奧黛麗·塔圖憑借《維納斯美女沙龍》獲得第25屆法國凱撒獎最佳新人女演員。 2001年她因主演電影《天使愛美麗》備受矚目,這部影片獲五項奧斯卡獎提名,奧黛麗本人也在各大電影節上獲得八項提名。
5、伊莎貝爾·阿佳妮
伊莎貝爾·阿佳妮,1955年6月27日出生於法國巴黎,法國女演員。
1969年進入影壇,1975年出演新浪潮名導特呂弗執導的《阿黛爾·雨果的故事》得到了愷撒獎和奧斯卡的提名 。1981年的戛納電影節上,憑借著《四重奏》《迷戀》獲得最佳女主角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伊娃·格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蘇菲·瑪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朱麗葉·比諾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奧黛麗·塔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伊莎貝爾·阿佳妮
⑹ 伊莎貝爾·阿佳妮:法蘭西玫瑰,剛生完就被渣男拋棄還不止一次
純凈湛藍的雙眸、挺拔俏麗的鼻子、嬌艷欲滴的紅唇、烏黑飄逸的秀發……她有著一種超凡脫俗的美。上個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整個法國都在為她瘋狂。
她才華橫溢。戛納、柏林、凱撒三料影後,曾五次摘得凱撒影後桂冠,並兩次得到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是法國影壇8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女演員。如今雖已年過六十,但仍舊對電影保持熱忱和激情。
她就是上個世紀的法蘭西玫瑰,一個世紀只能出一個的——
Isabelle Adjani
01
1955年6月27日,阿佳妮出生在阿爾及利亞戰爭期間巴黎郊區的貧民區。她的母親是德國人奧古斯塔·阿佳尼,父親是阿爾及利亞人穆罕默德·謝里夫·阿佳尼 。
她的童年物質生活匱乏,生活環境暴力頻發,又因為是社會底層,遭受著嚴重的種族歧視。這導致阿佳妮的性格敏感又易怒。
後來又因語言不通造成交流障礙,阿佳妮一度患上自閉症。
受到周邊地區藝術氛圍的影響,她還在上小學的時候就開始了業余戲劇表演。表演能讓她壓抑的情緒得到發泄,也能在演繹角色時毫無壓塌毀力地歇斯底里,因此她愛上了表演。
1969年,14歲的阿佳妮利用暑假拍攝了自己的銀幕處女作。
16歲時,阿佳妮被法蘭西大劇院破格錄取,後來一邊上學一邊陸續參加了一些舞台劇和電視劇的演出。
1974年,阿佳妮在影片《耳光》中的精彩表演征服眾人,她也從此下定決心投身於電影事業。
19歲時,她被法國鼎鼎大名的新浪潮導演特呂弗看中,出演《阿黛爾·雨果的故事》中雨果的女兒。拍攝過程中導演讓她自由發揮,而她不負眾望,將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的女兒阿黛爾的性格刻劃得淋漓盡致。
「你無法將視線從她臉上移開!」
隨著《阿黛爾·雨果的故事》上映,阿佳妮一舉成名,成了法國公認的「第一美女」。
成名後阿佳妮的父親沒有停止對她的教育,尤其不團嘩備准她在公開場合暴露家庭隱私。所以,阿佳妮只演戲,在公共場合少言寡語,幾乎不接受采訪。
這讓她的脾氣也古怪得很,作風在圈內顯得特立獨行,被公認為「難以相處的明星」。
甚至有人向她提出忠告:
「想再繼續加入法國三大女星的行列,那就必須學會控制自己。」
02
阿佳妮個性極強,容易生氣並做事沖動。在劇組她也控制不了會大發脾氣而中止拍攝,甚至還會一時不爽退出劇組,因此阿佳妮常常被說「蘆棚耍大牌」。
不過這並不影響她自己的堅持。她本人挑片非常嚴格,對角色的要求非常高。也正因如此,從15歲到62歲,她拿過5次法國最高愷撒獎,其他大大小小的獎項、提名不計其數,被許多電影評論家認定是法國最傑出的銀幕形象之一。
其中獲得榮譽最多的電影,便是1988年的那部《羅丹的情人》。不說小獎項,因為本片,她獲得了凱撒、柏林影後及奧斯卡影後提名。
羅丹的創作升華期,正是因為遇到了卡蜜兒,兩人度過了一段幸福的時光。
當時已經33歲的阿佳妮,扮演的是從17歲便跟著羅丹學雕塑的學徒卡蜜兒竟毫無壓力。
卡蜜兒做了多年羅丹的情人。在這段時間,她對羅丹愛而不得後又因愛生恨,最後活脫脫把自己逼瘋。在人生的最後三十年,被弟弟送進瘋人院。
阿佳妮把卡蜜兒面對愛情與事業的雙重摺磨,在希望、失望到絕望的巨大的心理落差下,最終精神崩潰的心理變化塑造得淋漓盡致。
她對這個角色投入至深,到拍攝結束後都難以自拔。
03
阿佳妮敏感而神經質的性格,讓她被全世界的導演視為可以詮釋「歇斯底里、貴族神經質和迷人的錯亂」的演員。這種言論沒有貶義,相反是對她演技的肯定與褒獎。
阿佳妮出演的影片以小眾電影為主,出演過的那些令人驚嘆的作品,大多數都是「神經病」的角色。
她第一部獲奧斯卡提名的電影正是《阿黛爾·雨果的故事》。
影片中,阿佳妮飾演的雨果小女兒吃穿無憂、年輕貌美,卻偏偏愛上了風流的軍官。為了這個男人她花光身上所有的錢,整日憂心忡忡,飽受感情的折磨,直至瘋掉。
而阿佳妮讓毒葯君最印象深刻的,莫過於1981年的《著魔》。
《著魔》是波蘭著名導演安德烈·祖拉斯基「最具人性的作品」。安德烈·祖拉斯基的電影死亡遍布,情緒極端猛烈。這部電影在英國被禁了18年,直到1999年才以錄像帶形式發行。
電影中阿佳妮飾演面容姣好卻精神分裂的家庭主婦。
丈夫懷疑老婆出軌,便派私人偵探調查,結果發現了一個叫「亨利」的男人,於是二人關系急轉直下。丈夫逼問老婆出軌原因,老婆閉口不談。
接著就是阿佳妮飾演的妻子情緒時常崩潰,兩人相愛相殺。
再然後妻子開始長時間失蹤,丈夫派去調查的偵探隨之有去無回。之後丈夫親自跟蹤妻子,發現的真相驚世駭俗……
阿佳妮在片中貢獻了法國影史上最瘋魔、最喪心病狂的表演——
在昏暗的地下通道中,長達3分鍾駭人、惡心又情感強烈的長鏡頭。
阿佳妮在片中的表演可謂登峰造極。她將神經質和歇斯底里發揮到極致。
她同時演繹了天使和惡魔,完美詮釋了「瘋魔」這個詞語。當年26歲的阿佳妮,也因此片成為1982年戛納和凱撒雙料影後。
有人打趣道:阿佳妮的作品集簡直是她的精神病史。
比如《怪房客》,
《諾斯費拉圖:夜晚的幽靈》,
《殺人的夏天》……
很多神經質的銀幕形象被阿佳妮刻畫得入木三分。
04
「由於阿佳妮對公眾和傳媒始終避談私生活,很少接受傳媒訪問,並從1990年代起隱居瑞士,所以成為當代法國電影界最富神秘色彩的女演員之一。"
有媒體這樣評論阿佳妮。
盡管她生活中盡最大努力降低曝光度,但她與丹尼爾·戴-劉易斯的一段不完滿的感情時不時就會被人提起。
1989年至1994年,阿佳妮與另一位戲痴劉易斯墜入愛河。劉易斯是史上第一位拿下3座奧斯卡小金人的教科書級影帝。
兩人都被稱為「戲魔」、「瘋子」、「神經病」,見面起便惺惺相惜。他們在一起後,紛紛放下自己的演員事業,消失於公眾視線。期間,阿佳妮放棄了《本能》、《不道德的交易》等電影的出演機會,和劉易斯熱戀六年。
1995年4月9日,阿佳妮為劉易斯生下第一個兒子加布里埃爾·凱恩,但孩子剛生完不久,劉易斯便提出了分手,理由是「拒絕成為父親」。
而實際上,在阿佳妮懷有身孕時,劉易斯去美國拜訪他崇拜已久的作家阿瑟·米勒,機緣巧合見到了米勒的女兒瑞貝卡,兩人一見鍾情並迅速發展成戀人。
1996年11月13日,丹尼爾與美國劇作家阿瑟·米勒的女兒瑞貝卡·米勒結合,成了十足的妻奴,後兩人先後生育兩個孩子,「拒絕成為父親」的人,成了兩個孩子的爸爸。
劉易斯和瑞貝卡·米勒結婚前夕,他給阿佳妮寫了一張字條:
「我不願你在所有人之後知道這件事。」
這段開始令人賞心悅目的戀情,在一片對劉易斯「渣男」行為的謾罵聲中結束了。而阿佳妮卻沒有萎靡不振,而是自豪地告訴劉易斯他們的孩子帶給自己的幸福與自豪感。
其實加布里埃爾·凱恩是阿佳妮第二個孩子。
阿佳妮21歲時,與比自己大十歲的導演布魯諾·努伊頓相戀,也是生下孩子沒多久就被無情拋棄。此後,阿佳妮還幫他瞞了十多年。
真的是,她多美,情路就有多坎坷。
05
阿佳妮的情感經歷像極了那些她演過的為愛發狂的女人的悲劇人生。而與劇中那些可憐女人正好相反的是,阿佳妮始終沒有對生活失去希望,獨自養育兩個兒子,讓他們在良好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阿佳妮和大兒子Barnabé Adjani Nuytten的父親保持著朋友關系,
1996年拍完《孽迷宮》後,阿佳妮前後10年沒有接拍任何電影,悉心照顧小兒子加布里埃爾·凱恩。
如今小兒子繼承父母優良基因已經長成美少年,住在紐約,也經常與父親見面。
阿佳妮曾是Elle、Vogue等頂級時尚雜志八九十年代的封面霸主,也是Dior、Prada、YSL等各大時尚品牌的靈感謬斯。加布里埃爾繼承了母親的時尚基因,成為了時尚模特,深受老佛爺喜愛。
06
2009年,阿佳妮憑借《裙角飛揚的日子》重回影壇,並於2010年凱撒獎創紀錄五度封後。
她精心挑選了《裙角飛揚的日子》這部戲為復出之作,用她的的精彩表演為社會的不公發聲。
故事發生在一間小小的教室中,兩個學生打鬥時意外出現一把槍,阿佳妮扮演的老師為防止槍支傷人而去搶奪,在過程中不巧扣動扳機傷了學生……
教室里的一場意外劫持人質的時間映射出法國社會的毒瘤:種族歧視、宗教沖突、校園霸凌、教育缺陷等等,阿佳妮一人串起這些問題,全程高潮迭起,反轉不停。
也就是從《裙角飛揚的日子》公映開始,有人說阿佳妮老了,胖了,不好看了。
你在不允許誰容顏老去?
在毒葯君心中,阿佳妮仍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性之一」(1990年阿佳妮曾被《大眾》雜志評選為世界上五十名最漂亮的女性之一)。
她自己從不在意外接如何評論她的容貌,默默地以精湛的演技為影迷塑造一個個為追求美好而支離破碎的靈魂。
縱然她已年過花甲,但那雙晶瑩剔透到攝人心魄的雙眼始終沒有改變。
⑺ 國外60、70年代的老電影女明星有哪些
奧黛麗·赫本、
凱瑟琳·赫本、
多麗絲·戴、
伊麗莎白·泰勒、
朱麗·安德魯斯、
索菲亞·羅蘭、
葛麗亞·嘉遜、
瑪吉·史密斯、
格蘭達·傑克遜,
凱瑟琳·德納芙
費雯·麗
格蕾絲·凱麗,
⑻ 有哪些出名的法國電影演員
伊娃格林。1980年7月6日出生於法國巴黎,法國演員。2003年初演銀幕處女座戲夢巴黎,並獲得17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女主角提名。2005年參加史詩巨作天國王朝。應該是法國最著名的實力演員了。
⑼ 米歐·米歐的演員介紹
在法國的電影明星中,米歐·米歐(Miou-Miou)始終是個特例,若論影片產量,她絕對算個高產的演員,從1971年出道至今,她也參演了70多部電影,平均每年就有將近兩部作品推出;而跟她合作的導演也包括了伯蘭德·布里耶、路易·馬勒、約瑟夫·羅西、雅克·杜雷等諸多大牌導演;而十次提名凱撒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的殊榮,想來也是凱撒的一個記錄了吧。可惜的是,雖然如此,她的知名度卻非常的有限,不單是中文網路,包括英文媒體和網路對她的報道也是很少。不過作為一個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非常著名的女演員來說,如此被忽視實在是有些不公平了。
米歐·米歐(Miou-Miou)1950年2月22日生於法國巴黎,跟之前介紹的許多女星不同,米歐·米歐並不是一個生長在藝術家庭的孩子,她的父親是一名警察,而她的母親則是一個賣水果的;也許正是這種底層的生活,使米歐·米歐擁有著不同於其他女星的親合力,這是一種來自於生活的真實。而早期的米歐·米歐一直在跟母親在大街上賣草莓,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她遇到了導演羅曼·布特耶(Romain Bouteille),並將她帶去了火車站咖啡館( Cafe de la Gare),火車站咖啡館是由羅曼·布特耶和另一位法國著名喜劇演員科路西(Michel Coluche)共同創建的,這是一個即興表演式的戲劇團體,他們由69年之後的一群熱愛戲劇和藝術的年輕人組成,他們希望用他們的理解去重新定義戲劇和表演。在這個團體里誕生了很多優秀的演員,幾乎影響了當時的一代人演員,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傑拉爾·德帕迪約、帕特里克·迪瓦爾、米歐·米歐等許多人。該團體如今仍然存在。
加入火車站咖啡館對米歐·米歐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在熱愛藝術的年輕人的幫助下,她開始學習表演,了解戲劇,理解藝術。同時也正是這種即興式的,街頭式的表演形式,讓米歐·米歐這個對表演一無所知的小女孩很快的找到了自己的方法並逐漸確定了下來。同時,在這里,她與創始人之一科路西(Michel Coluche)陷入愛河,由於米歐·米歐給人的感覺總是很安靜、很可愛、又很乾凈的印象,於是科路西親切地稱她為米歐(Miou-Miou)(即小貓喵喵叫的擬聲)。這個藝名也一直陪伴她至今,以至於沒什麼人還記得她過去的名字。
米歐·米歐的首次銀幕表演來自於1971年的短片《Vie sentimentale de Georges Le Tueur, La》,該短片由他們火車站咖啡館的演員共同演出,雖然只是個短片,但這畢竟是米歐·米歐在自己表演事業上非常重要的一步。而她事業的第一次成功來自於1974年的電影《圓舞曲女郎》。
該片對於導演布蘭德·布里耶以及傑拉爾·德帕迪約、帕特里克·迪瓦爾、米歐·米歐三位主演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電影,影片對四個人來說都是第一次,該片是導演第一次指導劇情長片,也是三個來自火車站咖啡館的年輕人第一次擔綱主演。70年代性解放運動和嬉皮運動風行,而主創人員這正是二三十的年輕人,所以在影片中,他們灌入了大量的個人體驗。而這種源自生活的體驗由於其與生俱來的真實性與親切感,一經推出,就獲得了非常大的好評,影片為七十年代的法國帶去了一股清新的風氣。也送去了三位非常優秀的演員,而米歐·米歐在片中大膽的演出,也讓很多人記住了那個有些野性,有些粗鄙,又充滿活力的女孩。法國《電影手冊》如今的主編讓·米歇爾·福東曾說「米歐·米歐表演的風格就在於一種充滿粗鄙、野性、又活力十足的風格」。
《圓舞曲女郎》的成功讓米歐·米歐被提名為當年凱撒最佳女主角,並且進一步確立了她的表演風格。同一時刻,她跟她的工作夥伴,《圓舞曲女郎》另一位男主演帕特里克·迪瓦爾相愛,並生下了一個女孩安吉拉,可惜兩人因為各自的原因,很快就分手了。之後的米歐·米歐戲約不斷,包括阿倫·泰納的《喬納2000年將25歲》、克勞德·米勒的《告訴他我愛他》、約瑟夫·羅西的《去南方的路》以及丹尼爾·杜瓦爾的《再見了,巴黎的夜》。而《再見了,巴黎》是她唯一一次獲得凱撒最佳女主角獎,但是她卻拒絕領獎,她認為演員是不應該彼此競爭的。以至於她之後七次提名凱撒最佳女主角而沒有得獎,這也許是當年她的言論使得評委會沒辦法再給她頒獎。於是只空留下這十次提名凱撒獎的趣聞。
她演藝的另一次高峰來自於1983年的《禁色迷情》,影片由法國女導演克里斯指導,米歐·米歐和另一位著名的法國演員伊薩貝爾·於佩爾主演。影片講述了兩個女人之間的友情以及愛情,影片在當時的年代,代表了一種女性的自我認知和覺醒,而米歐·米歐在其中的表演也非常精彩。米歐·米歐在90年代還主演了路易·馬勒的《五月傻瓜》以及《探戈》、《第八日》等影片。也都獲得了很多認同。時至今日,米歐·米歐仍然活躍在法國電影第一線,參與了很多電影的拍攝,這個已經年近60的女人,曾經法國影壇上的小野貓,雖然獲得了很多的掌聲,但卻仍然非常謙虛,她曾經說過「我不敢與米基·洛克一起吃飯。因為他是個明星,而對我,那是個遙不可及的夢而已,阿佳妮是明星,德納芙是明星,而我還不夠資格。」
⑽ 法國經典電影女演員資料(凱瑟琳'德納芙)
中文名: 凱瑟琳·德納芙
外文名: Catherine Deneuve
別名: Catherine Dorleac
國籍: 法國
出生地: 法國巴黎
出生日期: 1943年10月22日
職業: 演員
代表作品: 《厭惡》、《白日美人》、《最後一班地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