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女主角戴頭盔唱搖滾的電影

女主角戴頭盔唱搖滾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3-03-27 05:16:12

A. 求大神幫我看看這是什麼電影,一個女的戴上頭盔就啃這個男的,還沒人幫他

《恐懼幻影》 (2013)

導演: Eric England
主演: 尼古拉斯·圖齊 / Boris Tsymba / Caleb Barwick
類型: 恐怖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3
片長: 88min
又名: 顫栗:五大喪屍

B. 求電影名字,很多年前的國外電影了,只記得劇中一個金發女戴著頭盔開飛船送一個男的到一個地方,男的走之

《太空英雌芭芭麗娜》。

更新描述或海報

全片播放

導演:羅傑·瓦迪姆
編劇:Brian Degas/Claude Brulé/Clement Biddle Wood
主演:簡·方達
類型:喜劇/科幻/奇幻/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法國 / 義大利
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1968-10-11

C. 問一個關於女聲搖滾的韓國電影(大概是)

作品:《圖畫紙》(Drawing Paper)

導演:金善熙

主演:姜恩菲,邵伊,李雪雅,韓秀妍

影片級別:NR

片長:94分鍾

國別:韓國

影片女主角尚源在初中畢業後就讀於一所職業學校,並成為了學校中一個名為Magnolia的女子樂隊的成員,Magnolia樂隊成員們在一起演出和練習中結下了深厚的友情,不過在和男子高中樂隊一起練習的時候也會因為喜歡同一人而成為情敵。成員們心中共同的最大的煩惱則是不確定的未來,影片是在韓國很難看到的講述成長的影片,被稱為韓國版《Swing Girls》。

D. 有沒有關於搖滾的電影

搖滾學校
看看吧

E. 有個韓國電影,其中有個名叫春心的女主角戴這頭盔東奔西走,求其片名

快遞驚魂

F. 由三個美女拍的電影是美國的求電影名字

《霹靂嬌娃》
劇情簡介
她們是三個集齊美貌、智慧於一身的女人:娜塔利(卡梅隆·迪亞茨飾)、戴蘭(德魯·巴里摩爾飾)、埃歷克斯(劉玉玲飾),因為她們是為查理先生效命,故人們又習慣稱她們是「查理的天使」。她們的使命就是在查理的帶領下,鋤奸懲惡,伸張正義。
埃瑞克·克諾斯(山姆·洛克威爾飾)是克諾斯高科技工程的創始人,就在他剛剛設計了一套聲音辨認系統軟體後,意外地被人綁架了。由於這套聲音辨認系統軟體比原先依靠指紋辨認罪犯的方法更加精確,所以如果它落在壞人手中,後果將不堪設想。 就在工作人員正為埃瑞克的失蹤不知所措時,克諾斯工程的負責人伍德先生想到了現在只有查理和他那三個聰明性感的探員才能救出克諾斯,於是伍德立刻僱傭了他們,並把希望全寄託在查理和他的「天使」身上。 在娜塔利、戴蘭和埃歷克斯了解整個案情後,三個人不約而同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克諾斯高科技工程的對手——紅星系統,這個目前全世界最大無線通訊人造衛星網路的負責人羅格的身上,一致認為他的嫌疑最大。 通過三人的喬裝打扮與日夜跟蹤,娜塔利、戴蘭和埃歷克斯終於在羅格和生意合夥人的身上發現了蛛絲馬跡。就在她們計劃如何營救出埃瑞克、並將羅格一夥一網打盡的時候,戴蘭突然接到了一個神秘電話,這個電話不僅把「天使」們的計劃全盤打亂,她們的生命同時也受到了威脅……
精彩看點
影片《霹靂天使》是七十年代美國的同名電視系列劇的新編電影版,二十年來,該劇一直受到世界各國觀眾的青睞,正因為如此,美國哥倫比亞公司和原電視劇版執行製片戈德堡,決定讓查理偵探社再度紅火起來。本片於二千年一月開機,大部分外景選在了美國南加州海岸。導演麥可吉原本是一位廣告片和音樂電視導演,《霹靂天使》是他第一部電影作品。片中三位女主演卡梅隆迪亞茲、德魯巴里摩爾和華裔女星劉玉玲,是好萊塢當紅的三位女明星,對這三位並沒有過太多拍武打動作片的女演員來說,要讓銀幕上看起來打得火熱,鏡頭後就一定不能夠怠慢,即使是每個動作鏡頭並不需要她們做得十分到位,但她們在拍攝期間,每天還是要進行六至八個小時的體能武打訓練。 身高一米七八曾兩度受金球獎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卡梅隆,近年來所取得的成績,讓她成為好影壇最灼手可熱當紅明星,此次加入天使組合,完全是受好友巴里摩爾的邀請。六歲就進入影壇的巴里摩爾,在片中身兼主演和製片人兩職,因此她成為影片六個月的拍攝過程中,參與最多的大忙人。華霹靂嬌娃劇照(3張)裔明星劉玉玲雖然是最後一位被選定的天使扮演者,但她還是憑借著與成龍在影片《龍旋風》里的合作經驗,依然與二位搭擋的配合依然是天衣無縫。從服裝造型、特技處理、武打設計到故事內容上全部更新後的《霹靂天使》,二千年年底在美國推出之後,再次成為觀眾們議論的焦點,也成為全美票房的寵兒。做為賀歲片之後的主打影片,《霹靂天使》將於二月中旬與中國觀眾在銀幕上會面。

《霹靂嬌娃2:全速進攻》
劇情簡介
本片是哥倫比亞公司大受歡迎的動作驚險喜劇片《霹靂嬌娃》的續集,改編自極富人氣的電視連續劇。在這部續集中,她們非常漂亮,她們專門給蠢人教訓,她們為查理工作。2003年6月27日,美國最秘密的武
器將再次出擊,娜塔麗·庫克(卡梅隆·迪亞茲)、戴蘭·桑德斯(德魯·巴利摩爾)以及阿歷克斯·芒蒂(劉玉玲)在查理的天使中再次挑戰危險。 天使們在毫無預備的情況下集合到一起,承擔了營救兩位失蹤的法官的任務。這不是普通的任務,她們必須持有密碼才能正確找到每一個人,這是聯邦證人保護計劃規定的。當證人開始一個接一個的死去,只有天使們用她們的高超的偽裝本領、間諜的技巧和功夫拳腳的厲害才能阻止罪犯——神秘的墮落天使(黛米·摩爾)。在她們可信賴的同行傑米(伯尼·麥克)的幫助下,天使們開始了在遙遠的蒙古邊境的冒險,而最後只有戴蘭面對自己黑暗過去所隱藏的秘密後,事情才能結束,這個秘密讓三個好朋友陷入危險……
幕後製作
一些女性主義者認為,阿部定和潘金蓮都是女權運動中的英勇鬥士,那麼照此邏輯,在2000年《霹靂嬌娃》中踢到男人骨斷筋折的三位女主人公可謂再次向男權社會發起了猛烈沖擊。然而,男權統治在相當長時間內是無法改變的,所以與主動追求歡愉的阿部定和潘金蓮被受千夫所指,而鋌而走險伸張正義的三個天使也離不開男人的前綴,她們只不過兒是查理的打手,甚至查理的聲音就足以令她們言聽計從。不過,無可否認,《霹靂嬌娃》取得了商業成功,美國本土
和全球票房分別達到了1億2500萬和2億6000萬美元,盡管《霹靂嬌娃》沒能讓年輕女性通通喜歡上空手道,但它的女"拳"主義成了不折不扣的吸金大法,於是更無腦、更性感、更激烈和更具SM傾向的續集自然會乘勝而上。 為了保證續集的原汁原味,負責幕後製作的主創人員都出自《霹靂嬌娃》的原班人馬,其中包括製作設計師J·邁克爾·里瓦、攝影指導拉塞爾·卡朋特、服裝設計師約瑟夫·G·奧利西和剪輯師韋恩·沃爾曼。 在續集中,製作設計師J·邁克爾·里瓦努力讓天使們的私生活豐富和生動起來。他說:"在這集故事中,娜塔麗打算迎接愛情,迪倫因不想危及同伴正准備退出,而亞歷克斯則堅持不懈的說謊,以向家人和男友隱瞞自己的真實工作。還有麥迪遜·李出現了,她是曾經呼風喚雨的退運嬌娃,是三位新人最崇拜的偶像。我希望人物所處的環境、所用的道具和所穿服裝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徵。"在里瓦的設計下,娜塔麗住在簡約的海邊小屋,這是她開始同居生活的第一天;亞歷克斯的住所非常整潔卻有些孤單;迪倫住著一間旅館房間,里瓦刻意營造出迪倫已經在臨時住所居住多年的感覺,以突出她一直以來的心理困惑。 影片在蒙古酒吧中拉開序幕,里瓦說:"蒙古酒吧會讓觀眾感到非常意外,當導演McG和我討論這段場景時,我建議應該發生在遙遠的地方,應該是充滿危險的敵對環境,並且野蠻而古怪。我們創造了一個虛構的地方,拍攝時起用了很多臨時演員,當時場面非常嘈雜。"為了拍攝這段場景,里瓦及其手下進行了細致而深入的研究,製作出具有蒙古特色的紡織品、煤氣燈、傢具和一隻機械氂牛。 麥迪遜·李的藏身之所是片中一處大型布景,為物色到足夠大的場地,里瓦和藝術部門來到洛杉磯市,將聯合車站廢棄的售票區加以改造。里瓦說:"因為是麥茨迪遜的老巢,所以空間一定不小。這個房間高50英尺,我們放進一個足有兩人多高的巨型壁爐。我們的布景師勞里·加芬用望遠鏡、黑森林大型傢具和裸體雕塑將整個空間裝點起來,加只穿內衣的黛咪·摩爾翩翩而來,一切頓時性感至極。" 服裝設計師約瑟夫·G·奧利西在首集中為三位嬌娃設計的亮眼服裝曾贏得如潮好評,於是導演McG迫切希望奧利西能繼續擔綱。McG板說:"約瑟夫讓姑娘們看起來如此優雅而可愛,而當需要她們表現強硬時,約瑟夫也毫不含糊。他為人低調,個性毫不張揚,直到你見識過他的想像力,才會發現他是多麼超凡脫俗。" 出於對奧利西的信賴,除了一些特定場景,McG給他自由的發揮空間。奧利西說:"McG對20世紀中期以來流行文化的方方面面非常了解,他的指點讓我發現了新的設計方向。在續集中,卡梅隆·迪亞茨扮演的娜塔麗還是那種加州戶外女孩的形象,總是一身運動裝;德魯·巴里摩爾扮演的迪倫一改'花童'形象,搖身一變成為搖滾明星;劉玉玲則仍是三人中最國際化和見多識廣的一個。她們的服裝看上去既要光鮮,又要忠於'天使'元素,於是我對顏色進行了細微調整,大量運用了紅、白、黑三色。" 蒙古酒吧是融利西銘最喜歡的場景之一,他說:"這場戲與影片的其他部分完全不同。我們找來大約150名蒙古臨時演員與三位嬌娃配戲。巴里摩爾的服裝最多真正蒙古人的著裝,劉的服裝則根據蒙古盔設擴計而成,迪亞茨身上雪兔般的服裝反差最大,一絲幽默油然而生。" 摩托車越野賽愛好者肯定會發掙很多參賽選手都一身Troy Lee Designs公司設計的服裝,特洛·李(Troy Lee)是賽車界的首席設計師和塗裝師,他為片中三位嬌娃親自設計了緊身上衣、褲子和護胸,三人的Shoei頭盔也是由他來設計和塗繪。
幕後花絮
為避免受到天氣和噪音干擾,片中好萊塢中國戲院的屋頂場景是在攝影棚中搭建拍攝的。 片中上演歌舞的The Treasure Chest的內景也是在攝影棚中搭建而成,僅牆面鋪設的紅色聚乙烯基就用了500碼,而懸掛的金幣和銀幣也足有3000多枚。 在50年代用染印法拍攝的音樂劇是本片視效設計的靈感來源。 片中三位嬌娃的每套服裝都需要製作8到12套,以適
合不同的替身穿著。 片中的蒙古國邊境其實是在聖費爾南多峽谷的漢森水壩拍攝,該水壩已經有62年歷史,由美國陸軍工程兵部隊保護,通常被用於防洪。在實攝時,劇組從美國軍事歷史博物館借來一輛重達49噸的M60 A-1坦克,並將坦克運到了壩頂。 泰勒·霍奇林曾希望扮演片中的麥克斯。 當黛咪·摩爾站在門口朝揚聲器箱射擊時,她身後出現了1976年電視劇《查理天使》中女演員們的肖像。 傑米·福克斯曾有意扮演吉米·鮑斯利。 布魯斯·威利斯在片中客串William Rose Bailey,該角色的姓名源自「槍炮與玫瑰」樂隊主唱W. Axl Rose,他在17歲之前的真名是William Bruce Bailey。 最初設想,關於「墮落天使」麥迪遜·李的情節應該出現在第三集中。 比爾·默瑞的照片曾出現在鮑斯利母親的家中,首部《霹靂嬌娃》中的鮑斯利正是由他扮演。 在摩托車越野賽場景中,有4位名車手前來客串,他們是Ricky Carmichael、Jeremy McGrath、Chris Gosselaar和Carey Hart。 寇特尼·歇芙曾拒絕扮演麥迪遜·李。 本片也是在2005年第一部被製作成藍光DVD的電影。 德魯·巴里摩爾非常希望在閃回畫面中配以邦·喬維樂隊的《Living on a Prayer》,但這首歌曲的版權非常昂貴,於是巴里摩爾致電給主唱喬·邦·喬維咕,告訴他自己如何喜愛這首歌以及這首歌在影片場景中如何重要,後來邦·喬維樂隊找到了法規漏洞,巴里摩爾終於如願以償。 在電視劇和首部《霹靂嬌娃》中為查理配音的約翰·福賽思繼續在本片中擔綱。 加可琳·史密斯在片中繼續扮演了她在1976年電視劇中扮演的凱莉·加勒特。 阿什莉·奧爾森 (Ashley Olsen)和瑪麗·凱特·奧爾森在本片中客串 本片的美國票房和全球票房分別為1億零90萬和2億5900萬美元,而影片的拍攝成本是1億2000萬。

G. 大家推薦幾個關於搖滾的電影,除了NANA

我看過的就只有《迷牆》《天鵝絨金礦》(又名「紫醉金迷」),都特別經典。兩部都是歐洲影史的經典。另外我在網上給你找了點其他的:

十部經典搖滾電影

1.《Easy Rider(逍遙騎士)》(1969年,美國,導演:丹尼斯.胡珀,主演:亨利.方達,丹尼斯.胡珀)。這部影片既是一部公路摩托片,又是一部搖滾片,片中兩位主人公騎著錚亮的高把摩托車,穿著國旗裝,幾乎是漫無目的的橫穿美國,在經過一系列的奇遇之後,兩位主人公莫名其妙的死去。在看這部片子時,總令我想起凱魯亞克的那部著名小說《在路上》,總感覺「嚎叫」派詩人、作家的創作精神很與搖滾樂相通。影片中的音樂雖然不是太出名——最出名的大概是The Byrds的音樂,但這些清新淡雅的民謠風格的音樂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2.《American graffiti(美國風情畫)》(1973年,美國,導演:喬治.盧卡斯,主演:哈里遜.福特等)。《星球大戰》系列的導演拍出這�那逍驢扇說男∑罰�釗頌痙�S捌�?962年夏天美國一個小鎮為背景,描寫幾個高中生畢業一夜的生活,反映了越戰前夕過著優裕富足生活的美國青年人的思想、感情,其中引用了大量了美國50年代的搖滾樂作為背景音樂,如: Bill Haley(比爾.哈利)的 《rock around the clock》(晝夜搖滾)等等,應該說是恰如其分。這部影片是喬治.盧卡斯的最有深度作品——我就不懂為什麼美國人對《星戰》這樣的適合於兒童觀看的影片這么津津樂道——《美國風情畫》比《星戰》強多了。

3.《The Buddy Holly Story》(《巴迪.霍利的故事》1978)(導演:不詳;主演:不詳)這部影片講述了巴迪.霍利這位搖滾殉道者的一生(巴迪.霍利死於1959年一次搖滾樂演出的失事飛機上,同行的還有另外一批當時的搖滾紅星,所以後來的美國歌手Don McClean在他的歌曲《American Pie》中唱到:Buddy Holly死亡之日就是搖滾樂死亡之日),70年代末期正是第一代搖滾歌手和樂迷成為父母輩,而他們的子女又開始叛逆家庭的時候,導演在片中安排了許多老歌,帶出濃濃的懷舊氣息。

4.《The rose(歌聲淚痕)》(1979年,美國,導演:不詳;主演:貝蒂.米德勒)這是一部關於搖滾樂史上最偉大的女性——Janis Joplin 的傳記片,製片人找了一位外形比較相似——同時也是一名歌手的貝蒂.米德勒來出演這位傳奇女星的短暫一生,令人唏噓不已,貝蒂.米德勒的表演應該說是比較到位的。影片中除了引用了大量Janis Joplin的歌曲以外,貝蒂.米德勒也一展歌喉,在影片中大放異彩。影片的原聲專集十分暢銷,其中出現了一曲也許是搖滾樂史上最為動聽的歌曲《The rose》(玫瑰)。

5.《the wall(迷牆)》(1982年,英/美聯合攝制,導演:阿侖.派克;主演:鮑伯.吉 爾多夫)。——一部最出色的也是最著名的搖滾電影。1979年英國的傳奇搖滾樂隊Pink Floyd推出了搖滾樂史上最經典的作品之一——概念性雙唱片專集《The wall》,由樂隊的靈魂人物Roger Waters根據自身經歷創作的半自傳性作品,這張唱片以「牆」的概念為基礎,抒發了對戰爭的恐懼(Roger Waters的父親死於二戰),對人性麻木的控訴和社會陰暗面的描寫,唱片推出後,不僅在搖滾樂界,而且引起整個西方文化界的巨大反響。兩年後,英國著名導演阿侖.派克決意把它搬上銀幕,他請來了英國樂隊Boomtown rats的主唱Bob Geldof扮演影片主角Pink,運用大量的電影表現手法——蒙太奇和動畫手段極好的傳達了唱片的主題(當然也有導演自己的理解),不僅如此,影片的音響表現手法引起極大震動,全片沒有一句對白,全部採用Pink Floyd在雙唱片專集《The wall》中的歌曲(也有唱片中未出現的一些歌曲在影片中出現)作為推動影片情節發展的媒介,就像一部長篇music video。可以說這部影片的出現直接引發music video的熱潮出現。另外影片的製作方法也引起後來電影人的紛紛仿效。不過如果你對西方戰後青年的概況和唱片本身的內容不夠了解的話,你大概不易看懂這部片子。值得一提的是阿侖.派克在十五年後,又拍攝了一部根據音樂劇改編的影片《Evita》(貝龍夫人,由麥當娜主演。),全片仍然沒有一句對白。

6.《Great ball of fire(悲傷的大火球)》(美國,1984年,導演:不詳;主演:不詳)這又是一部人物傳記片,記述的是搖滾樂史上音樂成就可與貓王比肩的一代巨星Jerry Lee Lewis的生活,Jerry是一位悲劇性的人物,影片主要圍繞著他的愛情生活來描寫,影片中流露出來的悲觀氣氛很能打動人,其中穿插了Jerry的一系列名曲,當然也少不了那首《Great ball of fire》。

7.《The Doors(火樂焚城)》(美國,1991年。導演:奧列佛.斯通;主演: 方.基默、梅格.瑞恩)這是我個人十分喜愛的一部影片——當然和導演有關,我是奧列佛.斯通的忠實影迷,同時也是The Doors樂隊及其主唱歌手Jim Morrison(吉姆.莫里森)的忠實樂迷。奧列佛.斯通和吉姆.莫里森是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影學院的校友,還是吉姆.莫里森在世期間,斯通曾給吉姆讀過自己寫的劇本,在80年代初期,斯通就萌發了把吉姆和大門樂隊的事跡搬上銀幕的想法,這個願望直到斯通完成了《生逢七月四日》後才得以實現,在他宣布要拍攝這部影片之後,很多男影星都爭相要飾演男主角吉姆——因為這個角色實在是太有挑戰性了,最後外形酷似吉姆.莫里森的方.基默幸運入選。斯通在拍攝這部影片中,採取的不同於一般人物傳記片的手法,截取了吉姆一生個片段,並且並不完全拘泥於史實,甚至是一些超現實主義的手法(如那個反復出現的死於車禍的老印地安人)來表現吉姆和大門樂隊的傳奇經歷,取得很好效果。斯通不愧於電影大師的稱號,他對影片的氣氛和節奏把握得恰倒好處。方.基默的演出也十分出色,為了演好這個極富爭議的角色,他不但認真研究表演方法,而且刻苦鑽研了吉姆和大門樂隊的詩作和歌曲,認真體會角色的性格,甚至模仿吉姆的一舉一動,應該說,他把這個人物刻畫得淋漓盡致,不但是形似,而且是神似,(即使沒看過影片,只看過劇照的人相信也會同意我的說法)方.基默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在影片拍攝結束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不能從角色中解脫出來。這部影片和斯通的其他作品一樣,放映後引起極大的爭議,但其藝術價值不容置疑。這部影片也向人們證明——方.基默和梅格.瑞恩(在影片中飾演吉姆的妻子帕米拉)不是只會扮演諸如《壯志凌雲》中那樣傻傻的角色。

8.《Singles(單身一族)》,(美國,1992年,導演:卡梅侖.克勞;主演:馬特.迪龍,碧姬.方達。)這部影片在影史上的地位可能不如它在搖滾音樂史上的地位高,因為電影本身講述的關於單身貴族們的有趣生活影片可能並不太吸引人。但是影片中所描寫的舊金山青年生活和引用的大量西雅圖當時還不甚出名的地下樂隊歌曲,影片的原聲碟和Nirvana的專集《Nevermind》一起開創了20世紀最後一次的搖滾樂浪潮——Grunge,敘寫了20世紀的最後一次搖滾神話,同樣也帶動了一大批地下樂隊的走紅。當然影片本身也比較吸引人,輕喜劇的風格使影片可看性很強。

9.《北京雜種》,(中國,1992年,導演:張元;主演:崔健。)這是唯一一部入選的中國片,有些扶持民族產業的意思。張元是大陸第六代導演的領軍人物,這部很有誠意的作品以記錄片的風格忠實記載了90年代初北京人特別是北京一些藝術家的生活,記錄了當時中國人的一種生存狀態,由此獲得當年瑞士洛加諾電影節大獎。影片由中國搖滾第一人崔健擔任主演(扮演他自己),另外臧天朔、竇唯、何勇在片中也有出演,當然也少不了他們的精彩音樂。本來在崔健專集《紅旗下的蛋》中不甚出彩的歌曲《北京故事》用在片中作為主題歌竟是相當的貼切——當然本片也有不足之處,那就是對於搖滾樂的內涵揭示的還不夠,因為張元並不太懂搖滾樂。

10.《不日成名(Almost Famous)》(導演:卡梅侖.克勞;主演:凱特.哈德森,)又是卡梅侖.克勞!他似乎特別善於把握這類搖滾樂題材的作品,因為他在十五歲那年(還是在七十年代)就成為著名的音樂雜志《滾石》的特約記者,跟隨過LED ZEPPLIN樂隊巡演采訪。後來又成為職業樂評人。在作為一名導演大獲成功後,他有意把他少年時代的經歷搬上銀幕,這個願望終於在2000年變成了現實,卡梅侖.克勞在這部影片中虛構了一個STILL WATER樂隊(靜水),描寫了一個想成為樂評人的少年跟隨樂隊巡演途中的奇遇。影片拍攝得如詩如畫,為我們再現了70年代那個搖滾樂的黃金時代的面貌,充滿了濃濃的懷舊氣息。也引用了大量七十年代的搖滾金曲,如:LED ZEPPLIN、RODSTEWART等人的歌。喜歡那個時代搖滾樂的人可以大過其癮,影片中還有幾首虛構的STILL WATER樂隊的歌曲——由卡梅侖.克勞的妻子南希.威爾遜擔綱作曲和製作(南希是著名搖滾樂隊HEART的主唱),這些歌和眾多名家的作品放在一起毫不遜色。這部影片是卡梅侖.克勞從影以來的最佳作品,也是2000年好萊塢的最佳作品(當年的奧斯卡得獎片《角鬥士》的藝術成就明顯不如《不日成名》)。總之,這部片很吸引我——除了以上這些原因外,還有主演凱特.哈德森的迷人微笑。

H. 生命因你而動聽的影片評價

一個好老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有多大,每個人都有親身體會。影片跨越30載,德萊弗斯以精湛演技及毫無破綻的化裝詮釋了一個有血有肉有家庭生活痛苦的教師形象,他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遭遇諸多不幸,如兒子失聰。但他仍忠於職守,將自己對音樂的熱愛透過教育傳達給學子,可以說是音樂版的《萬世師表》。全片故事雖無太多新意,但處理得當,非常內斂,因此感人而不煽情。
美國電影《生命因你而動聽》,講述音樂家荷蘭先生的真正志願是作首流芳百世的交響樂,卻為生活無可奈何當起高校的音樂老師來,其後更將自己三十多年的青春貢獻於培育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後來也才驚覺自己成就原來是那麼大。他啟發並改變了數以百計的學生。荷蘭先生受到學生及家人的啟示,最終明白到人生並不會常常按照我們的計劃而行,而是要求我們接受意料之外事情的故事。
一個好老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有多大,每個人都有親身體會。影片跨30載,德萊弗斯以精湛演技毫無破綻的化裝詮釋了一個有血有肉有家庭生活痛苦的教師形象,非常內斂,因此感人而煽情。
理查德·德瑞福斯的精彩表演是本片的亮點之一,他因此獲得了金球獎及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的提名。音樂教師個人的家庭生活並非本片的重點,戲里的大量篇幅著眼於霍蘭如何對學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誘方面。本片雖然稍顯冗長,但仍不失為一部感人肺腑、溫情脈脈的文藝佳作。影片在表現時間的流逝感上,加入了各個歷史時期珍貴的紀錄片鏡頭,流暢地完成了不同年代的交替過程。音樂愛好者對此片也一定會愛不釋手的——為了配合劇情的需要,片中融合了巴赫和貝多芬等古典作曲家的經典樂曲片段(如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美國作曲家喬治·格什溫的多部作品也不失時機地出現在劇中,悅耳動聽的旋律極好地烘託了影片的整體氣氛。
親情、愛情、家庭、學校、要怎樣權衡兩者,Mr.Holland讓你看到什麼是對家庭的責任,什麼是對教育的認真。Mr.Holland本是一名音樂人,後來在三十歲的時候轉為學校的老師。一開始的他很不情願做老師,可是他認知到、音樂、藝術對一個學生修身養性是多麼的重要。他教他們認識音樂,愛上音樂。他一直都想自己寫一首交響樂,可是因為學校、他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好像命運一直對他開玩笑,他的兒子Cole是一個先天喪失90%聽力的孩子,他一直認為兒子不懂音樂、他放在學校孩子身上的時間比放在自己孩子身上的時間多得多。可是就在約翰列儂去世的那一天,他發現自己的兒子懂音樂,懂自己對音樂的熱衷,所以他用手語為兒子唱了一首約翰列儂寫給自己小兒子的歌《Beautiful boy》。隨著時間的推移。三十年過去了,Mr.Holland已經六十歲了,時代也在變化、開始流行起各種流行音樂。教育部為了削減教育經費而放棄了音樂課程,因此、Mr.Holland退休了。這時候的Mr.Holland已經愛上了這個教育事業,在他要走的那一天、他以前的學生全都來為他送行,並為他演奏了他自己寫的《美國交響曲》。
Mr.Holland影響了一個又一個孩子,他教一個吹不好黑管的女孩什麼叫堅持、那個女孩最後成為了州長。他教一個根本不懂音樂的卻在體育方面極有天賦的男孩打鼓,後來那男孩參軍後為國殉職。然而、最深刻的莫過於他與Miss.Morgan的那種微妙的情感,他排演一部音樂劇,女主角正是Miss.Morgan,他告訴女孩怎樣理解音樂,他教她去選著自己該走的路,女孩慢慢的愛上了這個老師,她決定去紐約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在走之前她告訴Mr.Holland,希望他和自己一起去紐約,一起實現夢想。Mr.Holland一定矛盾了很久、他默默的看著妻子為自己拍的照片,他最終決定留在學校、留在妻子兒子身邊。在離開的那個晚上,他去送女孩,女孩在上車之前,想要親吻他,他只是在女孩臉頰上清硺了一下,他其實喜歡那女孩。可是,家庭的責任讓他留下了。印象最深的是在最後一場表演時,女孩獨唱,Mr.Holland指揮,女孩看著她輕輕的唱出歌,他也靜靜的看著她,那一刻覺得周圍所有人都不在了、只剩下他兩人在無盡的溫柔中對視。
這是繼Robin的《死亡詩社》又一部讓人哭泣的關於老師的電影,作為一個老師能夠如此的偉大,能夠舍棄自己的夢想,只為教育一代又一代學生。這種精神是如此偉大,在這篇文章里放的背景音樂不是大家熟悉的《昨日重現》,而是另外一首同樣感人的歌曲《落日之幻影》,教師真的很偉大。
雖然沒有華麗的技巧,沒有火爆的場景,沒有驚悚的情節,沒有盪氣的情愛,也鮮有充滿哲理的話語,只是波瀾不興、行雲流水般地講述著一個普通音樂教師三十幾年的教學歷程——一段融合了音樂的人生經歷,簡單,瑣碎。可就在這如水的敘述中,處處充溢著溫情,師生之情、夫妻之情、父子之情……猶如陽光下的海水,無需渲染,卻時時沖擊、震撼著我,讓我一次次地流淚,感動得一塌糊塗。說《生命因你而動聽》是一部幾近完美的電影一點也不為過,因為它演繹了人生的平凡與偉大、刻畫了心靈的細膩和飽滿,還有那貫穿劇情不同主題的音樂,演員精彩富有張力的表演。整部電影,音樂、歷史、人生相互交織,自然流暢,幾乎每個細節、每段對話、每曲音樂,都讓人流連。
影片講述的是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俄勒岡州的一個故事,主人公賀倫酷愛音樂,有自己的樂隊,他夢想創作一部能留芳百世的交響樂,但命運似乎在與他開著玩笑,讓他為生活所迫不得不暫時放下夢想,到肯尼迪中學謀到一份音樂教師的工作,打算幹上四年就辭職回家,專心從事音樂創作。上班第一天,他對校長說:「我取教育學位只為不時之需。」為此受到了校長的批評:「我不認為教學是末路工作。」那時,賀倫又怎能想到,這偶然的選擇竟是自己終身的事業。
賀倫走上了講台,執起了教鞭,可是事多不順。因為胸懷夢想,不甘心當一名音樂老師,自然也難以安心教學,工作總是敷衍了事。而學生素質也差,從教伊始,無心向學的孩子便給他來了個「下馬威」,說不出《C大調小步舞曲》,也不知道巴赫是誰,彈奏樂器走調,樂隊排練基本的協調都做不到,幾個月後的學科考試,班上學生的成績更是慘不忍睹。賀倫的自信心大受打擊,他的工作態度和業績也受到校長的質疑和否定。「數月來,我不斷觀察你,在放學鍾響後,從沒任何師生比你更熱衷和快捷到停車場的。」「作為老師有兩項工作:給青少年傳授知識,是的,但更重要的是給他們方向,以免知識給浪費。我不知道你在傳授知識方面如何?但在指導方向方面,你很失敗。」校長的嚴肅批評,妻子的耐心寬慰,好友體育教師比爾的現身說法,使賀倫認識到教育學生需要無私的愛心和充分的時間,於是開始調整心態,重新審視自己從事的這份工作。反思,改變,他將學生熟悉並喜歡的搖滾樂引入課堂,讓學生們感受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的聯系。賀倫無疑是一個善於引導的好老師。他告訴學生,音樂是生命流淌的感覺,傳遞著生命和希望的信息。他說:「音樂不只是樂譜上的音符,音樂在你的腦中,在你的指尖上,在你的心中。音樂關乎心靈和感覺,能夠用生命之美打動人。」他引導學生們了解音樂的奧秘,使他們明白音樂與心靈的關系。於是,教學上屢屢取得突破和成功,這讓他欣喜。從此,賀倫老師不再行色匆匆,刻板冷漠,而是面帶微笑,時常幽默,使原本枯燥無味的課堂氣氛逐漸活躍,他也開始被學生喜歡、敬佩。不知不覺中,賀倫老師已經愛上了教學工作,喜歡上了引領學生們熱愛上音樂的感覺。在那所學校里,他一教就是三十幾年,教了一茬又一茬的學生,用愛心、信任和理解,贏得了大家的尊敬和愛戴。
由於工作上的忙碌,賀倫老師無暇於音樂創作,當然在這方面無所建樹,而歲月不饒人,他老了,白發、皺紋、灰胡須……滄桑老邁、步態蹣跚,當年的夢想早已破滅。到最後,為節省開支,學校的股東會決定裁員,賀倫老師名列其中,理由是音樂不是學習的必要部分,學生還是要以文化知識為主。賀倫老師百感交集,甚至懷疑自己三十多年的教育是否可有可無,懷疑三十多年的選擇和堅持是否正確。在妻兒陪同下,他懷著失落的心情收拾起行李准備離開。在經過那留下美好記憶的音樂廳時,他忍不住停下了腳步。大門無聲打開,他驚呆了,舞台正中,懸掛著巨大橫幅,上面赫然寫著——再見,賀倫先生。觀眾席上坐滿了人,大多是他教過的歷屆學生及社區里的名人。他剛在門口出現,全場立刻響起熱烈的掌聲。原來,這是學生們給他的送別禮物,特別為他准備的專場歡送音樂會。當年那個樂感極差的吹單簧管的小女孩葛楚.凌,已經成長為今天的州長。她深情地致辭:「賀倫老師對我的一生有深遠影響,對我們許多人的一生亦然。但我覺得,他或會認為……這大部分的人生都是虛度。據說他經常在寫交響樂,那可令他名成利就的交響樂,但賀倫先生沒發達,也沒成名,除了在本區。所以他或會以為自己很失敗,但他錯了,因為我認為……他的成功比名成利就更甚。環顧你四周的人吧,這里沒一人不曾受你影響。全因你,我們都成了更好的人。我們就是你的交響隊,我們是你作品的音符和旋律,我們是你生命的樂章。老師,我們送回你一樣東西,給你和一直支持你的師母,她等了三十年才聽到。若你願意,不知可否上來,執起這指揮棒,帶領我們作『美國交響樂』的首。」此時,整個會場掌聲雷動,經久不息。賀倫這才恍然明白,過去的三十多年裡,他的學生已經遍布四方。自己以音樂、誠摯,塑造出了一顆顆善良、堅韌的靈魂。這些靈魂,才是自己最富抒情的音符,才是自己用終生心血和精力譜就的輝煌樂章。此時此刻,全校師生雷鳴般的掌聲就是對他的最好的報還和獎賞。賀倫老師激動萬分,強忍住從心底湧出的熱淚,緩緩走向舞台,接過女州長遞過來的指揮棒,開始指揮起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作品——《美國交響樂》,給自己的執教生涯劃上了完美的句點。
伴隨那激昂雄壯的音樂,我深深地被震撼,心裡湧起一陣陣莫名的感動。影片中讓我感動令我難忘的感人場景一幕幕重現——
那個長著一頭晚霞一樣長發的小女孩葛楚.凌,每天在賀倫老師的指導下練習單簧管,但她吹腫嘴唇也找不準管音,自信心降到了零點,最後決定放棄。但賀倫老師不言放棄,他想盡辦法鼓勵她。他拿走了樂譜,問女孩:「當你照鏡,你最愛的是甚麼?」女孩回答:「我的頭發。」「為甚麼?」「我父親常說令他想起晚霞。」賀倫便對著她低語:「那麼吹出夕陽吧!」然後讓女孩閉上眼睛,尋找心中的藍天夕陽,終於,美妙的樂音像晚霞一樣得到層層渲染。女孩做到了,終於做到了,她吹出了自己心中的音符。在柔美抒情的流暢旋律中,女孩滿眼漾著快樂,賀倫也一臉欣慰。
黑人男孩路易華斯是全校最棒的橄欖球中衛,並有三次打入州決賽,但他學習異常遲鈍。為了拿到學分順利畢業,對音樂毫無感覺的他,在賀倫老師的建議下只好選擇學習大鼓。誰知他不識樂譜,連基本的節拍都不懂,始終找不到樂點。賀倫老師耐心地指導華斯用腳踩打節拍,還別出心裁地讓男孩戴上橄欖球頭盔,自己在男孩頭上輕輕敲擊樂點,讓男孩跟著節拍練習打鼓。最後,在一次樂隊練習時,賀倫突然叫停,黑人男孩一臉錯愕,賀倫老師告訴他:恭喜你,你終於找到了節奏!
就這樣,在賀倫老師的引導和熏陶下,原本缺乏音樂天賦的兩個學生分別學會了單簧管和大鼓。
後來,黑人男孩路易華斯於中越戰中陣亡,在他的葬禮上,賀蘭又使另一個天才少年成熟起來。如此生生不息,綿綿不斷……
賀倫一直指望兒子承繼他的未竟之業,不幸的是兒子先天失聰,根本無法體會音樂的美妙。一個視音樂為生命的父親,卻要面對先天聾啞的兒子,真是殘酷。賀倫拒絕學習手語,拒絕與兒子溝通,不讓兒子捧他的樂譜,將兒子送進聾啞學校,很少去關注,埋頭教學,把本該給兒子的父愛全給了自己的學生們。父子之間隔閡很深,關系一直很冷漠。父子的矛盾最終激化的時候,當他想要告訴兒子別碰自己的樂譜卻比出了「別坐」的手勢時,當兒子向他比了「混蛋」的手勢而他卻向妻子求證什麼意思的時候,他終於意識到這些年來自己這個父親是多麼不稱職。列儂被槍殺,一個音樂時代終結,賀倫非常難過。兒子告訴父親,他雖然聽不見,但知道列儂,知道音樂,對這場悲劇他也感到難過。心懷歉疚的賀倫為兒子舉辦了一場音樂會,專門以彩燈信號和手語表達音樂,給聾啞學生獻上貝多芬的《第三交響曲》,最後特別為兒子用手語「演唱」了列儂的《漂亮男孩》。當他發現兒子竟然能用身體感受音樂的旋律,心中頓時湧起一股難以言狀的快樂……
沉浸在影片那些溫情的場景中,我一次次地感動著,一遍遍地思忖著。「人無論聰慧,無論笨拙,都有自己合適的位置,生命理應獲得尊重。」這一點,賀倫老師直到退休的那一瞬,教過的學生集聚在一起為他送行的那一刻,他明白了,他的學生明白了,淚水滂沱的觀眾——我也明白了。是的,我的學生,無論聰明,還是笨拙,都有他自己的位置。只要當老師的我不言放棄,只要他們能感受到老師的愛,能感覺到自己的進步,他們就會有更進一步的信心和力量。
我猛然醒悟,影片講述的是一個亘古的話題——生命的價值,教育的意義。這價值,這意義,如我一樣,賀倫老師開始並不知道,到最後,當他所教的學生從四面八方匯集在一起,為他送行時,他明白了。人生的道路,並不會純然按自己的想法和期望延伸,而常常要求我們接受意料之外的命運。從事教學,賀倫老師最初並非願意,卻在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他在有意無意中,做了他們的領路人、指南針。他用音樂啟迪了他們心中最美好的部分,教會了他們什麼是音樂,使他們的生命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循環,而是閃爍著音樂的點點亮光。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很多時候,生活都是在我們不經意中完成的。那三十多年裡,賀倫老師真正創作出了偉大的作品,不是用樂器演奏的音樂,而是他所教過的那一批批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是他作品中的一個音符,他們一起構成了「賀倫先生的樂章」。或許,這才是真正令人感動的交響樂。
在那一刻,我不禁回想起自己的生命,有多少感動都源於老師。在成長路上給我指引的是誰?那個說我寫字漂亮的人,那個說我畫畫好的人,那個給我的作文打上高分的人,那個鼓勵啟迪我的人,他(她)是我的老師。作為老師,我又該為我的學生留下什麼樣的影響和啟迪呢?如果用電影中的說法,學生的生命因老師而動聽,那麼,我有無讓學生的生命因為我的存在因為我的工作而更加動聽呢?片尾那《美國交響樂》激昂澎湃,會場掌聲熱烈,賀倫淚水盈滿眼眶……葛楚.凌的聲音再次在耳邊響起:「全因你,我們都成了更好的人。我們就是你的交響隊,我們是你作品的音符和旋律,我們是你生命的樂章……」此時此刻,我回想自己近二十年來的教學生涯,彌散心中的,是欣慰、感動和幾許思忖。如果,在自己的生命中,能夠聽到 「我們的生命,因為你而變得動聽!」這樣的的聲音,那將多麼令人欣悅和自豪。
經典片段
最終校方因開支日益緊張,決定取消音樂、美術和戲劇課緩解經濟壓力。賀倫十分傷感,開始懷疑自己從事了多年的音樂教學,是否真的可有可無。妻子和兒子來學校接他回家,兒子已長成了小夥子,能夠和他像朋友一樣的交流。賀倫經過音樂廳,推門進去,他驚呆了——懸掛的橫幅上寫著他的名字,觀眾席坐著校長和他教過的很多學生,在大家的掌聲中,賀倫感到十分欣慰。
當年吹單簧管的小女孩已成為本州州長。演奏前她發表了深情的致辭:「賀倫老師對我的一生有深遠影響,對我們許多人的一生亦然。據說他經常在寫交響樂,那可令他名成立就的交響樂,但他沒有發達,也沒成名,除了本區,所以他或會以為自己很失敗,但他錯了,因為我認為……他的成功比功成名就就更甚。環顧你四周的人吧,這里沒有一人不曾受你影響,全因你,我們都成了更好的人。我們是你的交響樂,我們是你作品的音符和旋律,我們是你生命的樂章!」……熱淚從賀倫的心底湧出,他走向舞台,最後一次指揮他用生命譜就的華彩樂章。

閱讀全文

與女主角戴頭盔唱搖滾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文電影甜心先生 瀏覽:784
電影音樂之聲錄音 瀏覽:823
泰國校園電影敘事學研究 瀏覽:182
英語電影網 瀏覽:325
親密電影女主角 瀏覽:185
電影冰川之戀完整版 瀏覽:604
去看電影怎麼寫用英文 瀏覽:135
為什麼有些電影院明天不排片 瀏覽:709
有一部電影講換個身份復仇 瀏覽:975
徐錦江扮演的電影大全 瀏覽:592
黑夜傳說電影網站 瀏覽:583
什麼巴黎電影 瀏覽:999
速八電影所有音樂 瀏覽:680
俄羅斯海怪電影大全 瀏覽:116
機器貓電影英文 瀏覽:421
男人變成女人的電影名字韓國 瀏覽:900
西南電影節 瀏覽:633
螺什麼電影 瀏覽:774
最新狼動漫電影大全下載迅雷下載地址 瀏覽:807
法國出軌電影攝影師 瀏覽: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