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949年上映的根據張樂平同名漫畫改編的電影是什麼
根據張樂平同名漫畫改編的電影是三毛流浪記。
《三毛流浪記》是上海昆侖影業公司攝制的喜劇片,由趙明、嚴恭執導,陽翰笙編劇,王龍基主演,《三毛流浪記》於1949年10月在全國公映。
《三毛流浪記》根據張樂平創作的同名漫畫改編,通過孤兒三毛在舊上海的種種遭遇,展現了舊社會廣大城市流浪兒童的不幸命運。
相關作品
1、1949年趙明、嚴恭執導電影《三毛流浪記》;
2、1958年,由章超群編劇,導演,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同名電影《三毛流浪記》;
3、1980年虞戡平執導的香港電影《三毛流浪記》;
4、1992年張建亞導演,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大陸電影《三毛從軍記》;
5、1996年由羅寧導演、孟智超主演電視劇《三毛流浪記》,1999年出續集;
6、2000年李金熔導演的52集兒童劇《三毛新傳》;
7、2006年央視動畫《三毛流浪記》;
8、2010年動畫片《三毛奇遇記》。
㈡ 《三毛從軍記》是哪年拍的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電影《三毛從軍記》 (1992年,上海電影製片廠) 該片榮獲第十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兒童片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化妝獎;第六屆中國童牛獎優秀兒童片獎、優秀導演獎;首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最佳觀賞效果獎、藝術創新特別獎;上海第一屆寶鋼高雅藝術獎優秀故事片獎;哈爾濱第五屆冰雪電影節「冰雪杯」銀獎;葡萄牙第二十二屆菲格臘達福茲國際電影節評委獎;第五十屆威尼斯電影節參議院特別獎等。在1999年上海電視台舉辦的首屆STV熒屏夏令營中,被小朋友們棗畢塵投票評選為「觀眾最喜愛的電影凳禪」。2005年,在中國電影誕辰100周年之際,該片被評為「我最數攔難忘的百部中國電影」之一。 (編導:張建亞 主演:賈林) 參考資料: http://www.sanmao.com.cn/world/dimension/movie6.html
㈢ 92年電影【三毛從軍記】演員表
92年電影【三毛從軍記】演員表
魏宗萬 飾演 老鬼
孫飛虎 飾演 委員長
賈林 飾演 三毛
朱藝 飾演 師長
張名煜 飾演 團長
李穎 飾演 太太
蔣雯 飾演 少女
董霖 飾演 教官
石靈 飾演 將軍
戰車 飾演 警察
蘇震宇 飾演 少爺
其它信息:
《三毛從軍記》是根據作家張樂平的同名漫畫改編、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喜劇電影。由張建亞執導、張樂平、張建亞編劇,賈林、魏宗萬、孫飛虎、李穎、朱藝、張名煜、蔣雯、石靈聯袂主演。
該片描述了三毛在「抗戰」期間由流浪兒變成一個兵,最後仍然無家可歸的遭遇和他在從軍期間的一系列離奇搞笑的經歷。
《三毛從軍記》於1992年10月在中國大陸首播。影片播出後先後獲得第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第1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兒童片獎、第5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參議院特別獎等國內外獎項。
㈣ 三毛從軍記里是幾幾年拍攝的,幾幾年首影的
三毛從軍記
《三毛從軍記》
演職員表:
導演: 張建亞
原著: 張樂平
編劇: 張建亞
主演: 賈林,魏宗萬,孫飛虎
出品公司: 上海電影製片廠
出品年份: 1993年
簡介:
1937年,中華民族的危亡租磨到了最後關頭,全國進入非常階段。無家可歸的三毛參了軍。
新兵訓練開始,三毛穿著「巨大」的軍服搜型耐,神態莊重地排在隊伍中。在手榴彈實彈投擲訓練中,三毛不小心把手榴彈投入隊伍中,一聲巨響,排長一臉焦黑……
日軍炮轟宛平,華北情勢嚴峻。作戰中,勇敢的三毛鬧出了許多笑話,最後參加了一個敢死隊,將日軍一網打盡。
一紙調令從天而降,三毛到了師部擔任勤務兵。「高就」的三毛卻成天做著保姆的工作。師長自殺世春了,三毛呼天搶地嚎啕大哭,哭師長,也哭自己。
重返軍營,三毛又與老夥伴們並肩作戰,他們接受了一個絕妙的行動計劃:組成突擊隊,里應外合夾擊。突擊隊被空投到叢林中,不幸飛機再也沒來接他們。
三毛和戰友老鬼早已衣衫破爛變成野人,突然有一天,一架飛機飛過,撒下無數傳單,原來是戰爭結束了。
三毛第一期復了員。他摘下帽露出久違的三根白毛。農村荒蕪,城市凋蔽。三毛不知該向何處去…
獲獎情況:
第一屆大學生電影節 最佳故事片: 《三毛從軍記》
第一屆大學生電影節 藝術創新特別獎
第一屆大學生電影節 最佳觀賞效果獎
第十三屆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獲獎者: 魏宗萬
第十三屆金雞獎最佳化裝獎獲獎者: 殷麗華、沈東生
第十三屆金雞獎最佳兒童片獎獲獎
㈤ 如何評價電影《三毛從軍記》
我認為,國產電影中最好看的就是三毛從軍記,雖然是會些幽默的電影,但是內容也非常的豐富,而且給我很多的感觸
我認為,看《三毛從軍記》,是一個由淺至深的過程。
其實,關於抗日題材的喜劇比比皆是,但它又和大家所熟悉的抗日神劇有著本質的區別。
它不用貶低敵人的方式,上演幼稚的精神勝利法,而是放低自身姿態,對戰爭進行嚴肅反思。
即使將故事放在今天,《三毛從軍記》中的黑色幽默和自嘲精神,都極具藝術性和參考價值。
在電影拍攝前,受到局慧多方面的影響,被動多於主動。
最後能夠順利開拍,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導瞎臘察演張建亞的執著。
起初,張樂平一直對改編持懷疑的態度,覺得電影不能把故事的神韻拍出來。
直到導演張建亞把想法全盤托出後,這才得到了張老先生的同意。
片中,飾演「老鬼」的魏宗萬老師,當年已經54歲了。
最初劇組找到他時,覺得自己年齡太大,而且還要和小孩子演對手戲不太合適,所以本想著拒絕磨茄參演。
後來,導演張建亞親自登門拜訪,跪在他面前求他,這才答應出演。
而飾演的三毛賈林,當年才15歲,但精湛的演技,把三毛這個角色演繹得淋漓盡致。
這一老一少的搭配,放在沉重的歷史里,並未走苦大仇深的路線,反而是鬧出了不少笑料。
只可惜,電影在拍完前的最後兩天,老先生就逝世了。
所以在影片結尾處,專門打出了「向張樂平先生致敬」的字樣,代表著所有的「三毛迷」們對這位漫畫大師的敬意。
㈥ 三毛從軍記是誰演的
《三毛從軍記》是根據作家張樂平的同名漫畫改編,由張建亞執導、張樂平、張建亞編劇,賈林、魏宗萬、孫飛虎、李穎、朱藝、張名煜、蔣雯、石靈等聯袂主演。
該片主要講述三毛在抗戰期間由流浪兒童變成一個兵,最後仍然無家可歸的遭遇和他在從軍期間的一系列離奇搞笑的經歷。 影片於1992年10月在中國大陸首播。
演員表如下:
1、三毛由賈林飾演
賈林,1977年10月出生於湖北省,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戲曲導演專業,中國內地男演員。工武生,常演《夜奔》、《探庄》等京劇名段,功底扎實,動作乾脆利落。
2、老鬼由魏宗萬飾演
魏宗萬,國家一級演員,1938年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餘姚,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上海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影視話三棲演員。
3、蔣委員長由孫飛虎飾演
孫飛虎(1941年-2014年11月22日),生於上海,中國內地男演員,1964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至貴州話劇團任演員。
4、團長由張名煜飾演
張名煜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影劇演藝名家。
5、太太由李穎飾演
李穎,1968年4月15日出生於上海,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中國內地女演員。
李穎以模特兒的身份出道,1992年獲得中華全國廣告模特大賽上海賽區比賽一等獎 ,同年出演電影《三毛從軍記》。1995年憑借電視劇《浦江敘事》提名電視金鷹獎最佳女主角。
6、少女由蔣雯飾演
代表作品有《千里走單騎》
7、教官由董霖飾演
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董霖(1921--2004)。原名董瑞霖,1921年出生,河北唐山人,中學畢業。抗日戰爭時期先後參加文抗宣傳隊、西北劇社、西南旅行劇團、中華劇藝社、中央青年劇社等團體,演出舞台劇。
8、將軍由石靈飾演
石靈(1922--1999)天津人,著名作家、演員。幼時曾隨堂兄石揮活躍於舞台。1940年於天津商業中學畢業,後當過商店學徒、電話局練習生。1944年在北平華北電影公司拍攝影片。後在職業話劇團任演員。1948年在上海參加文華影業公司,在影片《表》、《腐蝕》、《我這一輩子》中飾演角色。
9、警官由戰車飾演
戰車,上海譯制電影製片廠配音演員。戰車是《變形金剛》的導演,變形金剛配音劇團的真正老大。他的敬業精神使我們能夠看到不遜於英文版的配音。安排演員上獨具慧眼,每個人都能完美地體現出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點。尤其是指導配音機器昆蟲等風味獨特的配音時,更是比原版勝出一籌。
10、少爺由蘇震宇飾演
11、鬼子軍曹由徐才根飾演
徐才根,1932年2月21日出生,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
1960年初入表演,在北京方言獨幕劇《相親記》,演男主角小沈。 2010年,參演王全安執導的電影《團圓》,在片中飾演陸善民一角,憑藉此角色獲得第47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男配角提名獎,同時獲得第28屆金雞獎最佳男配角。2016年,參演楊海君執導電影《喊·山》,在片中飾演村長一角。
12、國軍招兵軍官由胡榮華飾演
胡榮華,1976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同年進入上海人民藝術劇院任演員,現為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員。
13、長毛鬼子由徐春華飾演
㈦ 《三毛從軍記》播出29年,長大後才看懂,影片要表達的隱喻和暗諷
提起抗戰題材的電影,人們想到最多的是《地道戰》《地雷戰》《小兵張嘎》《鬼子來了》《舉起手來》《紫日》《金陵十三衩》等。
有一部電影,好於88%的抗戰片,卻很少被人提起。
它就是1992年由張建亞導演的經典影片《三毛從軍記》,電影改編自張樂平「三毛」系列漫畫。 從漫畫來看,《三毛流浪記》是一出舊時期苦難少年的申訴,而《三毛從軍記》則是充滿詼諧調侃的諷刺畫卷。
張建亞用一種誇張而充滿童趣的筆墨,解構了這樣一部經典漫畫作品。
說到張建亞導演,在第五代導演中,他算是比較特別的一位,張建亞的電影作品與張藝謀、陳凱歌等大導演的主流的宏大敘事背道而馳,講述的都是小市民、小人物的心聲,在當代喜劇電影創作中呈現出多種風格和趨勢。
《三毛從軍記》將張建亞導演的幽默感發揮得淋漓盡致,其創作特點和風格在90 年代獨樹一幟。 這是中國早期電影中少有的以漫畫改編的黑色幽默喜劇電影,可以說是80、90後的時代記憶。
但是這部影片真正的意義,可以說是「鮮為人知」的。因為過去近30年,我們總是把它當成兒童片看,小時候每到六一兒童節,學校都會組織學生一起觀看。
其實,《三毛從軍記》不僅僅是一部兒童片,它是一部值得所有成年人去重新認識的作品。
《三毛從軍記》在當時有兩張海報設計, 第一張是以三毛在敵軍回頭張望的一幕作為海報的主題。
畫面中三毛背朝畫面,手持步槍彎腰前行,轉頭回望神色緊張慌亂,誇張滑稽的五官表情十分吸引觀者,令人捧腹。這張劇照視角偏低,從下往上仰拍,使三毛的身體顯得更加瘦弱,腿長頭小,增強了畫面的視覺沖擊力。
而畫面背景是一排注視著三毛的戰友,黑白色調與畫面中心三毛鮮艷的綠色軍裝形成鮮明對比。
第二個版本的電影海報 ,選擇與第一幅海報相同的三毛回頭張望的劇照,但是採用的黑白木刻版畫的表現方式,既與漫畫版《三毛從軍記》的藝術形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時又通過民間藝術形式的木刻版畫表現方式使主體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具有本土民族特色,也更能夠獲得群眾的喜愛。
90年代,電影人物影像與劇中場景相結合,給觀眾帶來了新奇的感官體驗,在視覺上更加容易激發觀影興趣。
《三毛從軍記》講述的是無家可歸的三毛,隨老萬一同參軍,在軍營發生的一系列離奇古怪的事情。
影片以一個經典的漫畫人物形象——三毛為主人公,講述了這個瘦小孤苦的流浪兒在抗戰爆發後參軍打仗的故事,既有可笑之處,更有可悲之處。
三毛身著不合體的特大號軍裝,和各種年齡的軍人甚至是軍痞一起沖鋒陷陣,盡管他很認真地投入到戰斗中去,但還是常常無意間鬧笑話。由於三毛歪打正著的「傑出表現」,甚至在戰後得到了蔣介石的慰問與關照,從一個最底層的小兵蛋子成為了師部的勤務兵。
經歷了師部生活和叢林野戰的三毛,終於等到了戰爭結束的那一天,頭頂上的三根黑毛已經成了白發。復原之後的三毛回到滿目瘡痍的城市,發現自己仍舊是一個無家可歸、無處可去的孤兒。
電影《三毛從軍記》中的戲謔調侃所指涉的范圍非常廣泛,首先,一個突出的、也最明顯的層面,是對國民黨「大人物」和所謂「抗戰神聖」的嘲弄。
趕鴨子上架式的新兵訓練,前一秒是新兵訓練,下一秒鏡頭就是趕鴨子。
當影片開頭三毛面對徵兵的國民黨軍官說出「老子叫岳武穆」時,電影便已開始了對「大人物」的調侃,因為大人物冠冕堂皇的口號正是「要以無數的無名岳武穆,來造就一個中華民族的岳武穆。」隨著劇情的展開這種調侃和嘲弄更加深入。
戰爭開始前,勞軍女郎們送上了一場慰問演出,她們火辣的表演,無疑是對「抗戰神聖」的辛辣戲謔和嘲諷。而且軍官們的望遠鏡竟然會自動飛起來,也是頗盡調侃之意。
還有一個片段,一群日本軍官在等待吃蛋糕,蛋糕到了,他們像野獸一樣鯨吞、蠶食,其中一個人吐出來的葡萄籽,下一秒畫面變成炮彈。
小時候看的時候,只是覺得這些人貪吃,直到長大了才真正看明白,這是中國的版圖。一個小小的片段,就把日本侵略中國的急迫與殘忍表現出來了。
還有一段敢死隊喝酒的戲,在悲壯中插進一段鬧劇,令人哭笑不得。這是典型的卓別林風格,喜劇的內核是悲劇,影片通過刻畫小人物的悲劇,來得到觀眾的共情。
影片中還有一段,三毛用計智勝敵軍後,與「大人物」蔣介石合影卻被錦旗擋住了。後來因為抗戰有功,三毛又被調去給牛師長一家人當勤務員,給師長太太洗襪子內褲,伺候師長兒子拉屎擦屁股,忙得人仰馬翻。
這時出現了一段畫外音:「國難當頭,自然一切行動都是抗敵救國,反之就是投敵賣國。此時的三毛干什麼都應該知道,他這是在為抗戰出力。」
這段畫外音可看作是對國民黨「抗戰救國」論調的巧妙調侃,極具戲謔意味。而牛師長一次又次地「再議」,以致貽誤戰機被迫自殺後,居然被稱作是「民族魂」。
還有「大人物」的那句「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更是戳穿了國民黨高層的虛偽面目,將所謂的神聖搗得稀里嘩啦。
影片中還有好幾次畫外音:「要以無數個無名的華盛頓,來造就一個有名的華盛頓」。戲仿之中,元語言的調侃和戲謔,使得原本一本正經的文本語言變得更加喜感、有魅力。
電視劇中常常出現的「故事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張建亞的《三毛從軍記》中同樣引用了這句話:本故事毫無虛構,如有雷同,不勝榮幸。
三毛在影片中是虛構人物毋庸置疑,而當蔣介石這一 歷史 人物在新聞片段落中,呈現為由孫飛虎所扮演的形象之時,觀眾就不得不體驗一次「是」與「不是」的辯證過程。
首先,觀眾既然能認出孫飛虎這名演員,自然也就意味著這是一個假蔣介石;然而,作為一名特型演員,孫飛虎卻又主要是以蔣介石的形象出現在觀眾面前的,換句話說,觀眾所熟悉的孫飛虎所扮演的唯一角色也只是蔣介石;更何況近十年來,在眾多的蔣介石的形象中,孫飛虎所扮演的「蔣介石」更是觀眾所熟悉的蔣介石的唯一形象,因此,至少對於50歲以下的觀眾來說,孫飛虎就又正是蔣介石。
於是,眼睛看到的是蔣介石,腦子里又有很多疑問,到底是真是假?這樣一種錯位,使得觀眾不得不對該新聞段落的真實性表示懷疑,當三毛這一虛構人物與蔣介石這一 歷史 人物發生關系時,其為虛構自是確鑿無疑。
而當三毛舉著沒過頭的錦旗和蔣介石合影上報時,時候「小人物」與「大人物」在 歷史 舞台上邂逅,我們又覺得這不是一種虛構,因為片中出現了大量報紙的鏡頭。
「虛實結合」的手法,無疑增加了電影的趣味性。
《三毛從軍記》被認為是國內電影界的一次後現代主義的標志性電影實踐文本。
影片不僅從題材上把嚴肅的抗日戰爭題材,化解為一場對 游戲 的描繪,而且從敘事手法、造型、音樂等方面都顯露出戲仿、拼貼等後現代特徵。
影片不僅融合了《地道戰》的立意、京劇《沙家浜》的場面、《白毛女》的造型、黃梅戲的意境,還把「西班牙鬥牛士」、古典音樂、京劇伴奏、電子 游戲 的音樂混合在一起,以一種 游戲 的方式消解戰爭、 歷史 、英雄的崇高感,以及我們以往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念。
片中以古典音樂、京劇伴奏等作為電影的背景音樂,配上三毛的生存窘境,著實增加了電影的喜劇效果。
例如在送葬這種肅穆的時刻,背景的音樂是「迎親曲」;戰爭打響的時候,動員號變成了「婚禮進行曲」,解構了葬禮的神聖感和婚禮的儀式感,只剩下觀眾們的笑聲和歡呼聲。
水中勞軍的場景中,表演變成了中國國粹——京劇,完全還原了戲曲中的伴奏、服裝、唱腔,塑造了一個三毛版的岳飛,甚至連日本鬼子都畫上了臉譜;樣板戲《沙家浜》中的蘆葦盪中隱藏著新四軍戰士,出現在三毛的夢里,跟樣板戲中的鼓點、動作、念白如出一轍。
《三毛從軍記》中的插曲,接近於說唱的曲風,歌詞:
歌詞配合三毛和軍營生活的格格不入,快節奏的畫面剪接,充滿想像力和趣味。
有些音樂加強氣氛渲染,這些音樂未必能突出漫畫改編電影獨特的藝術表現力,但它通過局部的強化,增強了全片的藝術感染力,提升了影片的質量。
影片還把動畫片放到真人的電影中,將人類無法演繹的片段,交給後期動畫,無疑是後現代喜劇的另一出路。
影片中人物被車壓成了紙片人;人物撞在玻璃上留在的輪廓;頭部被榔頭砸碎後腿仍然在動等, 都是借鑒於動畫的表現手法,這樣的喜劇元素,無疑讓張建亞的喜劇電影樹立了自己鮮明的風格。
如《三毛從軍記》中,三毛在村莊和小女孩打倒了日本兵後連續出現了兩段幻覺或夢境,第一段為歸隱田園最終與女孩結婚生子;第二段為繼續參加革命報效祖國。
這表現了三毛內心矛盾復雜的心理,一方面他對女孩還有平靜和諧的生活充滿了美好朦朧的嚮往和幻想,另一方面他又受當時 社會 環境影響希望殺敵報國參加革命。
這兩段心理動作的描寫,體現了三毛在戰爭中的迷茫與矛盾,以及對和平生活的嚮往,表現了他的單純和善良。
《三毛從軍記》這部電影是不是巔峰不敢說,但肯定是很難逾越的高峰。
如果以兒童的視角和心靈去觀察它、感受它,本片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它較好地吻合了兒童電影的「快樂原則」,適應了兒童觀眾的 游戲 心理,熱鬧、好玩、情趣盎然。它極盡幽默,帶著法式風骨,熱鬧的地方讓人狂笑。
在 游戲 規則中,一切都是荒誕的。影片對道具、場面、情景的 搞笑 做到了極致,從頭到尾都貫穿了這種能適應孩子們的 游戲 心理的場面和細節,自然能夠獲得兒童的認可和喜愛。
但實際上,本片並不僅僅是一部兒童電影,而是一部具有特殊風格的喜劇影片。
這部電影以鮮明的人物形象、荒誕的漫畫風格和誇張的滑稽表演結合在一起,不僅僅是為了營造喜劇氛圍而「 搞笑 」,更在嬉笑之間以一種後現代的方式展現出對戰爭的深刻反思。
它絕對是國產黑色喜劇的巔峰,夾雜了關於戰爭、人性、人生的思辨,畫面語言、劇情節奏、剪輯獨樹一幟。
電影的結尾,也是對漫畫最後一頁的神還原。
影片塑造了「小人物」在現實困境面前所表現出的無力感、絕望感,這樣更接近觀眾的生活,刺激觀眾的心理。通過瘋狂的 游戲 化和黑色幽默相交織的拍攝方法,將小人物的小事件展現得淋漓盡致。
它的黑色諷刺,只點到為止,卻入木三分。
影片結尾一句「完了」,把電影里、銀幕外的所有人拉回現實,戰爭完了,電影完了,小角色也完了。 三毛和老萬得以保全性命,卻說明了一個事實:小把戲只能是小把戲,小人物永遠是小人物,他們構成了 歷史 ,推動了 歷史 ,卻被默默遺忘在 歷史 的深處。
《三毛從軍記》這部電影由許多伏筆和巧合橫空交錯,彼此結合,破天荒地把幽默建立在國家和戰爭之上。
影片的敘事顯示出導演的掌控能力和自信,演繹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段位之高,立意之巨,足以甩開那個年代其他的喜劇片幾百條街,這正是這部影片的引人入勝的根源所在。
所以,請記住這部優秀的電影,《三毛從軍記》。
——END——
㈧ 《三毛流浪記》是講了什麼三毛為何去從軍
《三毛從軍記》我的這本和外面市面上的漫畫不一樣,是由新中國建立後拍攝的電影改編而成的連環畫叢書。這本由張建業導演的《三毛從軍記》真是好玩的不得了,一提到他拍的這部電影,那句「三毛三毛三毛」的呼喚聲一直在我耳邊響起。張導的《王先生與小陳》、《緊急迫降》等片我也很喜歡,當然,最喜歡的還是《三毛從軍記》中的那句「嘿咯嚨咚呦,當大兵。嘿咯嚨咚呦,穿軍裝。」
瘦削矮小的他賣過報紙、擦過皮鞋、當過學徒、賣過武藝,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自力更生。雖可憐窮苦,卻聰明機靈、樂觀幽默、不畏強暴。三毛不是孤獨地,他是當時中國孩子命運的象徵,也是多數貧苦善良中國人民的命運象徵。作品中有淚有笑,有社會的冷酷無情,但同時又有著人性光陰的溫暖、同情和愛。
《三毛流浪記》中給我印象深刻的篇幅就是美夢幻滅。美夢幻滅這篇講的是三毛聽朋友說有個大城市叫上海,那兒人多、車多、房子也多,還有好多高樓大廈。他想著如果能到上海找個活干,不愁沒飯吃。
㈨ 三毛的電影
中外合拍電影《三毛》(2008年)
手機游戲《三毛流浪記》(2008年)
特奧會吉祥物陽光三毛(2007年)
網路游戲《三毛歡樂派》(2007年)
動畫片《三毛流浪記》(2006年)
新媒體卡通戲劇《三毛從軍記》(2005年)
虛擬導游三毛(2005年)
電影《三毛救孤記》(2004年)
舞台劇《三毛太空漫遊》(2000年,香港)
電視系列短劇《三毛新傳》(1999年)
舞台劇《三毛流浪記》(1997年,香港)
電視連續劇《三毛流浪記》(1996,1998年)
電影《三毛從軍記》(1992年)
舞劇《三毛流浪記》(1990年)
動畫片《三毛流浪記》(1984年)
電影《三毛學生意》(1958年)
木偶片《三毛流浪記》(1958年)
電影《三毛流浪記》(1949年)
有一個三毛網站,裡面很詳細!
㈩ 求分享三毛從軍記(1992)賈林主演的電影網盤資源鏈接或者下載方法
《三毛從軍記》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pHYGOInk70MM0H2SrmJH_w
三毛(賈林 Jia Lin 飾)從來就是銀幕上喜劇人物。這次,三毛從軍了。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了,無所事事的三毛一心想著為國立功,加入了軍隊。不料,新兵訓練的時候就笑話百出。手榴彈實彈投擲訓練時,三毛一不小心就將手榴彈投到了戰壕里,搞得全軍上下一片烏黑。稀里糊塗的三毛隨後參加了一支敢死隊,笑話百出的他和隊友們竟一股全殲了敵軍。
抗敵有功,三毛高升到後勤部,不用再上戰場了,卻成了師長姨太太的跟班。整天被使喚也鬧了不少笑話。不料兵敗師長自殺,三毛又重投兵營。一次執行空降任務時,三毛和以前的知心戰友遭到伏擊,大難不死卻落入深山。一等就等到了抗戰結束,三毛和戰友早已成了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