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中國的歷史《末代皇帝》這部電影卻由外國導演拍攝而不是中國人拍的,你怎末看
這個電影上映於1987,是好萊塢導演花費大量人力,財力拍攝的。那時的中國導演無法花費這么多的代價,並且這些外國導演又是中國通,拍的時候比較客觀,尊重歷史。所以配合他們拍是正常的。 之所以是英語版的,是為了適合美國人的口味。試想一下如果是中文版的,那麼在中國上映時門收不回來(那時人們窮),在美國上映時觀眾可能不買賬,那麼門票更是無著落了。
B. 被好萊塢翻拍的中國電影有哪些
1、競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華語經典——《無間道》
說起被外國導演翻拍的經典華語片,《無間道》絕對是廣大港片迷們最先想到的一部作品。憑借過硬的質量,《無間道》在2002年上映後,連續拿下了「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第4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的榮譽。2003年,該片還代表香港電影遠征奧斯卡,參與了「第75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評選。
在第75屆奧斯卡上的亮相,讓《無間道》受到了許多好萊塢電影人的關注。2003年,好萊塢「華納電影」以175萬美元拿下了《無間道》的翻拍版權,並將該片的拍攝工作交給了好萊塢著名導演馬丁·斯科塞斯。
對於馬丁·斯科塞斯,喜歡好萊塢電影的觀眾應該都不陌生。早年的馬丁·斯科塞斯憑借《憤怒的公牛》、《好傢伙》、《計程車司機》等作品,在好萊塢備受矚目,還與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代表作《侏羅紀公園》、《外星人ET》)、喬治·盧卡斯(代表作《星球大戰》系列)、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代表作《教父》三部曲)並稱「好萊塢四傑」。
近年來的好萊塢銀幕之上,《雨果》、《華爾街之狼》、《禁閉島》、《沉默》等作品,也都是出自馬丁·斯科塞斯之手。
面對《無間道》這個警匪故事,馬丁·斯科塞斯弱化了原作中濃重的文藝氣息,反而是通過寫實的表達方式,講述這個「卧底」與「黑警」鬥智斗勇的故事。在奧斯卡影帝評選中表現活躍的「小李子」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馬特·達蒙分別挑戰了梁朝偉、劉德華的角色經典。而奧斯卡影帝傑克·尼克爾森,也一展黑幫大佬風范,塑造了一個美利堅版的「韓琛」。
2006年,好萊塢翻拍版的《無間行者》上映。獲得了不少北美觀眾的喜愛。在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上,《無間行者》獲得了最佳影片的榮譽,馬丁·斯科塞斯也因為該片,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的獎杯。
2、被「痞子」昆汀看中的港片經典——《龍虎風雲》
華語影壇的「卧底式警匪片」,似乎一直都十分受好萊塢電影人的喜愛。除了《無間道》,經典的警匪港片《龍虎風雲》,也曾以翻拍的形式出現在好萊塢的電影銀幕之上。
1987年,香港導演林嶺東與自己的老同學周潤發,合作了一部卧底警匪片《龍虎風雲》。在該片中,林嶺東導演用寫實的電影鏡頭,為觀眾展現了卧底警察復雜的情感世界。在第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林嶺東導演憑借《龍虎風雲》一舉拿下「最佳導演」的榮譽。周潤發也因為該片中的精彩表現,拿下了「金像影帝」的獎杯。
憑借《低俗小說》、《殺死比爾》、《被解救的姜戈》等作品名震好萊塢的「拿來主義大師」昆汀·塔倫蒂諾,早年也曾是一名忠實的港片迷。1987年的《龍虎風雲》,給昆汀·塔倫蒂諾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昆汀的處女作《落水狗》,就是改編自《龍虎風雲》這部經典港片。
同樣都是「卧底打入劫匪團伙,抓捕劫匪」的故事。在《落水狗》中,昆汀對《龍虎風雲》的故事結構進行了巧妙的改編。《龍虎風雲》里以警察為故事主線,用寫實的手法講述了警方安排卧底,抓捕劫匪的經過。而《落水狗》則以劫匪為故事主線,在講述一夥劫匪打劫失敗的同時,通過插敘的方式,引入卧底警察的劇情。
在《龍虎風雲》里,周潤發飾演的「卧底」被張耀揚飾演的「警察」打死。而《落水狗》的結尾,卧底橙先生也死在了小巡警的槍下。憑借這部《落水狗》,昆汀·塔倫蒂諾在第17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拿下了「國際影評人獎」,而他的導演生涯也因為該作拉開序幕。
3、被「獅門影業」看中的華語恐怖片——《見鬼》
被好萊塢電影人看中的華語電影,不只警匪片這一種題材。華語恐怖片,也曾以翻拍的形式,走入過好萊塢的大銀幕。
2002年,香港導演彭順執導拍攝了恐怖片《見鬼》,該片憑借過硬的質量,獲得了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第3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的多項提名。在片中擔任女主角的李心潔,也憑借自己出色的表現拿下了「第39屆金馬影後」的榮譽。
《見鬼》在2002年上映後,獲得了許多影迷的好評,也引來了不少好萊塢片商的注意。隨後,好萊塢「獅門影業」一舉拿下了《見鬼》的翻拍版權。
喜歡恐怖片的觀眾,對於好萊塢的「獅門影業」應該都不陌生。《美國精神病人》、《電鋸驚魂》、《人皮客棧》、《林中小屋》等作品,都是「獅門影業」製作發行的恐怖經典。2008年,「獅門影業」推出了《見鬼》的好萊塢翻拍版《異度見鬼》。
不過這部翻拍版的《異度見鬼》,在上映之後的表現並不理想,口碑、票房雙雙遇冷。因為出演該片,女主角傑西卡·阿爾芭還被提名了好萊塢第29屆金酸莓獎的「最差女主角」。
C. 美劇《三體》真的來中國拍攝了嗎
美劇《三體》已經開機了,原著作者劉慈欣在其中擔任顧問。這部劇中並沒有中國演員,是由外國導演拍攝的,採用的也是外國的演員。劉慈欣是一個科幻作者,出名的作品是很多的,《三體》就是最為觀眾所熟悉的。幾年前張番番作為導演,邀請了馮紹峰、張靜初等演員主演了電影版的《三體》,但一直沒有真正的拍攝,是處於擱淺狀態的。至於為什麼被擱淺,可能與特效以及演員的檔期有著重要的關系。畢竟這部頃巧叢小說講述的是恢弘的科幻世界 年代的跨越很大一些,描述相當的抽象,影視化很難。
總結
現在這部電影已經開機了,可能在明年或者後年就能與觀眾見面。
D. 如果美國導演在中國拍電影,演員都是中國人,但美方出全資,電影算哪國的
因為是美國導演,並且美方出資,所以電影是美國的。
E. 在1972年來中國拍攝<<中國>>的外國導演是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1912—2007),義大利現代主義電影導演,也是公認在電影美學上最有影響力的導演之一。
F. 推薦幾部外國導演在中國拍攝取景的電影!
《太陽帝國》是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的,也是當年最早到大陸取景的,故事也是發生在中國的。況且比前面幾樓說的都有內涵。
G. 末代皇帝為什麼是外國導演人拍的 而且還是英文版 這是什麼情況 似乎間接說明了些什麼 有木有感覺到
這個電影上映於1987,是好萊塢導演花費大量人力,財力拍攝的。那時的中國導演無法花費這么多的代價,並且這些外國導演又是中國通,拍的時候比較客觀,尊重歷史。所以配合他們拍是正常的。
之所以是英語版的,是為了適合美國人的口味。試想一下如果是中文版的,那麼在中國上映時門收不回來(那時人們窮),在美國上映時觀眾可能不買賬,那麼門票更是無著落了。
H. 外國人最早在華拍攝的電影是什麼
外國人來華拍攝紀錄片的歷史,最早大約可以追溯到電影剛誕生的那幾年。1896年,盧米埃爾兄弟派出了數百名攝影師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攝影師就曾來華拍過紀錄片,只是這些影片的名稱和內容現在已難以考證。
1898年,美國愛迪生電影公司的一名攝影師在周遊世界過程中曾在香港和上海拍過一些素材,後來被編入《香港碼頭》、《上海街景》等6部短紀錄片中。4年後,另一家美國電影公司根據其攝影師在北京、天津拍攝的素材編輯發行了《北京前門》和《天津街景》兩部短片。
1908年,在上海從事電影放映活動的義大利人勞羅也開始了拍片活動,拍攝了《上海第一輛電車行駛》、《上海租界各處風景》、《強行剪辮》等片,而在北京拍攝的《西太後光緒帝大出喪》紀錄了一個古老帝國的兩位統治者的葬禮。
1909年,法國百代電影公司的攝影師來北京拍攝風光片,也拍攝了紀錄一些京劇名角(如楊小樓、何佩亭)的演出片斷。同年,美國人本傑明·布拉斯基在上海成立了亞細亞影戲公司,起初拍攝的大多是紀錄片,如《西太後》、《不幸兒》等。
1925年,蘇聯導演史涅伊吉諾夫與一名攝影師隨同開辟莫斯科—北京遠程航線的蘇聯飛機來到中國,在張家口、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拍攝了一些素材,被編入紀錄片《偉大的飛行與中國的國內戰爭》,此片後來更名為《東方之光》,作為蘇聯在國外上映的第一部新聞紀錄片在西歐諸國放映。兩年之後,另一位蘇聯導演雅可夫·布里奧赫來中國拍攝了新聞紀錄片《上海紀事》,影片反映了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末期上海的情形,於1928年在蘇聯上映。
1927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率領一個包括北大學生在內的聯合考察隊開始對中國的西北部進行了持續8年之久的考察活動,過程中拍攝了大量的電影資料,曾在北京放映。1920年末期,另一位瑞典人,考古學家安特森用電影紀錄了自己在中國北方和西北部的見聞,影片對塞外的風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服飾等都有所反映。
戰爭歲月的記錄者
1935年,在燕京大學任教的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曾用一台16毫米手搖攝影機拍下了「一二·九」學生運動的場面,今天已成為珍貴的歷史資料。1936年,斯諾在訪問延安期間拍攝的一些素材,紀錄了毛澤東、周恩來的形象,紅軍步兵和騎兵的操練、檢閱和野戰演習,八一運動會的球賽及部隊的文娛生活,這些素材也成為了非常珍貴的歷史資料。繼斯諾之後,美國攝影師哈利·鄧海姆也輾轉來到陝北革命根據地,拍攝了紀錄片《中國要給予反擊》。
1938年,又一位蘇聯紀錄電影工作者羅曼·卡爾曼來到中國拍攝了表現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紀錄片《中國在戰斗中》和《在中國》。同年,荷蘭紀錄電影工作者尤里斯·伊文思歷盡艱險來到中國,他拍攝的《四萬萬人民》曾在不少國家上映,對聲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起到了積極作用。
與此相反,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來華拍攝的日本紀錄片不僅被用作鼓動日本民眾和軍隊進行侵略戰爭的宣傳手段,更成為日本政府推行軍國主義的外交手段。1937年8月21日,就在「七七事變」一個多月後,「大日本電影協會」在中國成立了「滿洲映畫協會」,大肆製作宣揚偽滿「國策」的影片。從1937年至1945年,該協會在中國拍攝了600餘部影片,其中半數為系列新聞紀錄片,如《新聞周報》、《大東亞戰爭特報》等。
從1938年到1943年,日軍曾經對重慶進行過200多次空襲,出動戰機9000餘架次,投擲炸彈兩萬多枚,炸死炸傷市民數萬人……這段被稱為「重慶大轟炸」的史實曾經被紀錄在長達6個小時的電影資料片中,攝制者包括日本航空隊的隨軍攝影師、德國駐華大使館新聞記者以及原國民黨中央新聞製片廠的攝影師。這些資料片在二戰後曾經被美軍繳獲,後來幾經輾轉才流入國內。2001年6月4日,根據這些資料片剪輯而成的51分鍾的關於「重慶大轟炸」的紀錄片在重慶試播,這是國內第一部反映60年前那場劫難的紀錄片。
1949年9月底,25位蘇聯紀錄電影工作者來到中國,在長達8個月的時間里,兩個攝影隊拍攝了大量的素材,分別被編入了兩部大型紀錄片《中國人民的勝利》和《解放了的中國》。這兩部影片於 1950年7月17日全部製作完成,上映後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均獲得了「斯大林獎」一等獎。這兩部影片大概也是外國人在華拍攝的最早的彩色紀錄片。
1955年,法國紀錄片導演克里斯·馬蓋來到中國拍攝了《北京的星期天》,享有法國「新浪潮之母」盛譽的女導演阿涅斯·瓦爾達作為藝術顧問一同前來。1958年,已經定居巴黎的伊文思再次來到中國,拍攝了紀錄片《早春》,反映了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江南農村景象。
1971年,伊文思與羅麗丹花費5年時間拍攝了由12部影片組成的大型系列紀錄片集《愚公移山》。1976年3月初,這些影片在巴黎的四家藝術影院同時上映。也許是由於滿足了西方人了解「封閉鎖國」已久的中國的需求,此片僅在法國的映期就長達6個月,後來又在西德、比利時、巴西等國播映,受到廣泛好評。1980年代中後期,他們花費同樣多的時間在中國拍攝的另一部紀錄片《風的故事》更成為紀錄電影史上的傑作。1938—1988年,伊文思在中國拍攝紀錄片的時間跨度長達半個世紀之久。
1972年,義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拍攝了紀錄片《中國》。這部影片讓安東尼奧尼和他的電影在中國遭到全國性的批判。一位加拿大紀錄片研究者指出的那樣:這些影片與拍攝對象之間的關系冷淡,從來沒有成功地與他們進行過密切的交流,只是一些由觀光客拍攝的旅行日記般的有關中國的印象而已。然而這部影片卻真實地記錄了幸福中國,與現在人們所想像的"史無前例"完全不一樣的中國。
I. 有哪些好萊塢的電影是在中國取景的
中國幅員遼闊,擁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擁有5000年的文明史,它是現存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有很多值得一游的名勝古跡,而且中國境內的很多風景名勝在世界上也是非常有名的。
《2012》是一部非常棒的災難片,一經推出,就引起了全球轟動。人們希望看到傳說中的世界末日,它是什麼樣子的?在這部電影的情節中,瑪雅人的預言成真了。2012年12月21日真的是世界末日,由於太陽和地球本身的活動導致海平面在全球范圍內上升,青藏高原成為人們最後的希望,於是人們在青藏高原建造了三艘諾亞方舟。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設定,影片最後一部分拍攝於青藏高原,也讓全世界的人們了解了喜馬拉雅山,了解了我們藏傳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