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拍攝多人場景電影需要幾個錄像機,怎麼本放這些攝像機呢
多機位拍攝,可是一項比較復雜和系統的事情,初拍影視的人,可要好好琢磨呦!
我們還要注意拍攝的一個規則,就是軸線規則,一般是不能跑到對面去拍的,這樣越軸了,讓觀眾摸不著頭腦.越軸一定要"交待",否則不符合觀賞習慣.所以一般多機位是在同一軸線一側的.
仁兄你留意一下電影電視就知道了,沒有"交待"是不會越軸的.
多機位還要多注意穿幫問題....一不小心那就白費力氣。這就是雙機位正反打鏡頭,一般是在對話鏡頭中使用一個對話鏡頭然後反打一個反應鏡頭或者平行對話,正反打鏡頭一般都遵循對稱的原則,即景別對稱.可以是過肩正反打也可以是內打,一般國內拍攝的電視劇和電影都是一部機器拍攝,,拍完一組正打,然後再換個機位拍攝另一組反打鏡頭,演員要最少演繹2遍。
多機位拍攝,不管是雙方攝象師,還是後期製作,都很嚴格,所以也就誕生了現場剪切台有一個辦法,試試看,使用視頻疊加功能,關閉副軌音頻。
1、預先有個分工,如果有對講機在拍攝過程中相互交流更好,這個可以借用,內部通話系統根據樓主的狀況就不奢談了。哪個機位的拍特寫,哪個拍中景,哪個拍全景,哪個反拍觀眾,哪個照顧主持人等,都要有個預先分工,不然可能出現相同時候都搶拍一個特寫,或者大家都拍舞蹈造型等。
2、節目中間都不能停機,至少單個連續的節目中間不能停,這樣後期只需要對一次音頻,也才能夠找到相同的時間不同的鏡頭。
3、如果可能,最好從調音台接一路音頻到其中一台攝像機,以後作為保留的音頻使用。如果不能做到,處於正中的主要負責拍攝全景的機器千萬要做好錄音,因為其它位置的機器和舞台音箱的角度變化較大,出來的聲音不均勻。
4、後期採集不要使用分鏡頭採集,一次採集完。
5、編輯時,同時載入四個機位的視頻到四條軌道,打開音軌的波形,找到一個典型的波形(如峰值的或者低谷的,只要好對就行),將四個機位的開始點對齊,然後根據編輯的意圖選擇相應視頻,然後清除其它不需要的視頻和音頻,音軌最好在確定使用鏡頭後再清除不需要的,只保留計劃好的,品質最好的那條。當然,精確對位並不能夠精確到幀,但是可以到觀眾無法識別的程度。這也就是前面說到的中途不要停機的原因,至少單個節目中間不要停機,不然,後期編輯根本無法尋找哪個鏡頭時和哪個相同時間的。一個會議或者晚會,一次錄完最好,這樣只在開始對一次位就可以了
㈡ 拍一部電影需要幾架攝像機
第一,拍電影用攝影機,不是攝像機;第二,用幾部沒有一定之規。
㈢ 拍電影他們是一個個鏡頭拍,還是幾台攝像機同時拍不同角度呢
是按場景拍,攝像基本上是2機位,一個全景, 一個特寫(你看看電視劇就明白了)。通常拍多次,直到導演認為可以了,再進行下一個場景,特別的用長鏡頭拍攝,就是一個鏡頭拍到底的那種,但是通常在布景時要進行綠背景處理,後期換色,這種長鏡頭超燒錢,還有技術上的要求,所以一般少有導演用。另外聲音也是現場錄,但後期基本上都是後配。
㈣ 在電影和電視劇中,人物對話(以兩人對話為例)是怎樣拍攝的;需要幾台攝像機,具體是怎樣拍攝的。
都是分開對話的,咱們看著好像是兩人對話,實際上演員們都在對著攝像機說,分別說完後經過剪輯連接就好像是在面對面說一樣
㈤ 拍電影一般用的都是什麼樣的攝像機
中低端電影的拍攝普遍應用ARRI系列機器進行拍攝,特別是ARRI的ALEXA,真2.8K的畫面,高寬容度使其得到了許多電影工作者的認可。主流的電影攝影機還包括SONY家的F-35 F-55 F-65等等。至於高端大投資電影的拍攝,特別是用65mm膠片或者70mm膠片拍攝的IMAX電影。
㈥ 拍一部電影需要幾架攝像機,各有什麼用
其實不是攝像機的問題,看你需要幾個鏡頭了,一般的來說有三台機器,近景,中景,全景各一台就好了。其實有沒有條件都可以拍電影,讓演員多演幾遍也可以。還可以有長鏡頭,不切換景別,也別有風格,一台機器就夠。
㈦ 用膠片攝影機拍攝電影,那麼導演怎麼監視畫面監視器畫面是怎麼顯示的
導演看的監視器畫面,是從現場的另一台數字攝像頭傳回的實時閉路電視信號,並非來自膠片攝影機。
㈧ 導演在棚裡面看拍攝畫面那是什麼機器啊 監控器嗎 有的拍微電影那種機器有的買嗎
這個是專業的攝影器材,我們業余的不需要這個。還有如果你要拍微電影一般的攝像機就可以了,好一點的相機也可以由錄影的功能。不要浪費太多錢,如果你喜歡的話,買個攝影機就可以了。
㈨ 拍攝多人場景電影需要幾個錄像機,怎麼本放這些攝像
按說可以多用幾台,尤其是有多個角色都要說話的時候,但實際拍攝中不會用太多,有的劇組為了省錢就用一台攝影機。一般是用兩台攝像機拍攝主要角色,這樣的場景可能要反復拍多次,還可能單獨拍一些次要角色和群眾演員(如果有)的畫面。這都需要導演去做好分鏡頭劇本,並有攝影師配合完成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