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來的李老師》電影觀後感 500字左右 急
1、《新來的李老師》觀後感
文:豪豪
昨晚在網上無意中看到了一部以我的故鄉為背景的電影《新來的李老師》。它通過藝術的形式再現了支教老師的真實經歷,講述了從大城市到偏遠鄉村支教的大學生怎樣用一套自創的「快樂教學法」改變一所思想保守滯後的小學,同時自己也被這所朴實可愛的學校所改變的故事,使人感慨良多。
這部電影故事性很強,它通過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把故鄉旬邑的風土人情和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坡再現於熒屏,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故鄉教育領域的真實情況,透過這個時代背景,也使我想起了童年時代的一些往事。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由於經濟不發達,故鄉的許多學校就坐落在牛舍或者廟宇里,當時簡陋的教室中,基本上是用土坯搭起來的土桌子和土板凳,每次上完課回家,全身上下沾滿了黃土,害得家長經常洗衣服。最難熬的是冬天,由於沒有取暖設施,生冷生冷的寒冬,經常凍僵了學生的手腳,有時候握筆寫字都很困難,老師為了讓大家取暖,往往在課堂中間休息5分鍾,讓學生就地跺腳,活動完後,教室里塵土飛揚,土星子嗆得人張不開嘴巴,看不清黑板,盡管條件艱苦,可是我們依然學習生活的很快樂。只是那個青澀年代的一些趣事,至今記憶猶新,使人久久難以忘懷。記得當時的師資力量非常缺乏,常常是高年級的學生教低年級的學生,其教學水平可想而知,而至今令我難忘的是我的一位小學語文老師,由於分不清拼音和方言的讀法,常常是拼對音念錯字,比如「國」和「麥」字,他在教我們讀音的時候,經常說:「guo」國,國(gui)家的國(gui);「mai」麥,麥(mei)子的麥(mei ),把普通話發音和方言念法有機的結合,充分體現了地方特色,而由此也使我進城三十餘載,至今不會說普通話,想想都是當年文化底子差惹的禍。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二元經濟已經逐步向一元經濟過渡,在農村的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同時,許多孩子也紛紛隨父母進城上學,現在的農村學校,反而出現了師資力量浪費的現象,再也不會出現我們那個年代的「逸聞趣事」了。回首往事,雖然令人遺憾,但新的生活和條件,足以使我們欣慰許多,起碼我們的子孫後代再也不會重溫那個年代的「艱辛」和「貧乏」了。
其實,電影中多次出現的太堡村小學,就是我當年求學的母校。
2、海選中脫穎而出
作為海晏和清公司「09教育勵志三部曲」的首部主打影片,《新來的李老師》原名《向快樂出發》,改編自支教老師的真實事跡,講述了從大城市到偏遠同村支教的大學生李青怎樣用一套自創的「快樂教學法」改變一所思想保守滯後的小學,同時自己也被這所朴實可愛的學校所改變的故事。
在籌拍之前,製作方曾接觸國內多位知名女演員,但是一直沒有找到特別合適的演員來演繹「李青」這個靈魂角色。最後,為了促進中國電影業的發展,挖掘有潛力的新人,北京海晏和清公司和中國傳媒大學舉行了女主角海選活動。多才多藝的王寧在眾多選手中脫穎而出,成為「李青」的不二人選。大大咧咧的王寧也透露「海選的時候我特緊張,機會難得嘛,好在臨場發揮不錯。」
多才多藝 厚積薄發
曾是中國傳媒大學表演系學生的王寧從小能唱又能跳,還特別擅長模仿別人的聲音和說話神態,常常逗得大家笑個不停。她在老師的建議下參加了小主持人訓練班,隨後一直在中學擔任廣播站站長至畢業,接著順利地考上中國傳媒大學表演系,進行系統的演員訓練。日復一日的基本功練習、小品話劇的排練、表演課,滿滿的課程表占據了王寧的生活。繁忙的課程也讓她對演戲有了更深的感悟——「演員不只有光鮮的表面,還有很多困難和艱辛,你要做的工作是在熒屏上去感動觀眾,任何一點虛假和做作都會被鏡頭無限放大,所以拍片的時候會有種如履薄冰的感覺。」也是在學校積下的表演功底,讓王寧順利成為《新來的李老師》的主演。
演員生活 壓力大於興奮
雖然王寧曾在學校有很多表演經驗,但第一次參與電影的拍攝,再加上王寧飾演的女主角「李青」是整部戲的重中之重,巨大的壓力很快便蓋過了興奮。一開始,由於沒有找對感覺和適應劇組生活,求好心切的王寧居然成了「NG王」。這讓王寧十分著急,好強的她甚至在看到導演搖頭後悄悄地在背後抹眼淚。她多次研究劇本,揣摩人物心理,拉上對手一遍一遍拍戲,最後終於融入角色,連工作人員都不叫她真名直接稱呼「李青」。
獲製片人和導演雙重肯定
製片人齊為民也是對王寧的演藝生涯充滿期待,連稱她「中規中矩完成了表演,雖是首次拍膠片,但表現從容、鬆弛。在新人中是很難得的,潛力很大,值得期待」。
導演王莉在評價王寧時一直贊不絕口——「作為一個剛畢業的學生,王寧在片中的表演可圈可點,由於本身性格與角色相近,所以我一直要求她飾演自己,不要留表演痕跡。王寧很好的領會了這個意圖,因此影片中便出現了一個活潑、莽撞卻又率真、可愛的80後女老師形象。也正是因為她賦予了角色真實感和可信性,才使得影片故事充滿了童趣和溫馨。」TG/文
從這些角度說
可以參考著寫^ ^希望你能滿意
㈡ 明星李青出生年
明星李青出生年為1963年。
李青,女,1963年12月生,漢族,山東濟南人,畢業於山東省戲曲學校,1985年參加工作,現為濟南市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系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文聯委員、十二屆濟南市政協委員。
國家一級演員,山東省濟南市京劇院優秀演員。專攻張派青衣。1987年拜著名表演藝術家,張派傳人薛亞萍為師,在山東有「小薛亞萍」之美譽。
李青畢業於山東省戲曲學校,嗓音良好,基本功扎實,加上得到了薛亞萍老師的真傳,所以,唱腔委婉動聽,做功細膩、優雅,深受戲迷的喜愛。她演出的《玉堂春》《望江亭》《秦香蓮》等張派名劇,被北京北影錄音像公司著作成VCD光碟全國發行。
2000年,她隨濟南市政府代表團出訪日本,演出了《貴妃醉酒》《坐宮》等劇目,受到日本朋友的高度贊揚。同年,她還在北京長安大戲院演出張派代表劇目《狀元媒》,獲得北京觀眾熱烈稱贊。
獲獎情況:
1997年在山東省首屆青年戲曲演員電視大獎賽中榮獲金獎。
2001年元月,在由中國文化部主辦的全國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中,《狀元媒》一劇榮獲表演三等獎。
2002年2月25日,省文化廳為李青在2001年文化藝術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特給予通報表彰。
2004年排演了新編京劇《李清照》(飾李清照)在第四屆中國京劇藝術節上榮獲優秀劇目獎。
2004年10月,在第八屆山東省藝術節上榮獲表演一等獎。
2004年12月,新編京劇《李清照》被文化部選入參加了第四屆中國京劇藝術節,李青榮獲表演獎。
㈢ 李青是雙字輩滑稽演員嗎
是的。
滑稽演員主要靠動作,不靠說話搞笑。滑稽演員一般演的是啞劇用肢體去表達讓觀眾覺得好笑。
李青,滑稽戲、獨腳戲演員,江蘇揚州人。代表作品有《性命交關》等。
主要作品
獨腳戲代表作有《贊紅娘》、《唱山歌》、《調查戶口》等。
人物經歷
一九五一年從滑稽演員張利音學藝、後拜姚慕雙、周柏春為師。表演誇張有致,擅長扮演各類穿針引線的人物,在《性命交關》、《阿混新傳》等劇中均有出色表演。
個人榮譽
2014年獲得笑林盛典終身成就獎。
㈣ 李青的個人簡介
李青自幼便顯露了她的音樂天賦和良好的聲音條件。在小學、中學就以「文藝骨幹、希望之星」在天津小有名氣。她以自己的靈性和對音樂的悟性16歲即被天津音樂學院錄取學習聲樂,並顯現出了在聲樂藝術上的才華。在眾多同學羨慕的眼光中,在眾多演員的篩選中脫穎而出,在歡迎柬埔寨王國國家元首西哈努克親王的文藝晚會中即擔當獨唱,李青在以優異的成績圓滿完成音樂學院學業後,即刻進入天津歌舞劇院,並迅速融入到歌劇表演藝術和擔當獨唱任務之中。隨著她在舞台上、在熒屏上的屢屢出現和她首唱的《揚帆》、《湖畔靜悄悄》、《幸福之光》的傳播,觀眾逐漸熟悉了她。隨著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和知名度的不斷提升,二十齣頭的李青在上世紀80年代的改革大潮中就擔綱了領銜主演。在全國巡演中,她的演唱在全國各地引起極大反響,並受到各地媒體、觀眾的極大關注和歡迎。每場演出她都要演唱十幾首歌曲,返場七、八次,否則,熱情的觀眾就會不停地鼓掌。觀眾和主辦單位紛紛提出舉辦獨唱音樂會的要求。作為年輕演員,在幾乎沒有準備時間的情況下舉辦獨唱音樂會。她的壓力、難度可想而知,但生性倔強的李青、沒有退路的李青面對盛情難卻的觀眾,毅然走上舞台,並連續在全國幾十個城市舉辦了近百場獨唱音樂會,這是在全國歌唱家中絕無僅有的。全國各大媒體都報道了李青獨唱音樂會的盛況。李青獨唱音樂會隨之成了各地演出公司、接待單位一種接納演出的基本條件和要求。為了滿足各地觀眾的強烈願望,為了團隊的榮譽,在每年近三百場的巡迴演出中,「綜合音樂會」和「李青獨唱音樂會」成了品牌性的「音樂套餐」。
㈤ 上海滑稽演員李青幾歲
上海滑稽演員李青89歲。
他是滑稽戲,獨腳戲演員,江蘇揚州人,一九五一年從滑稽演員張利音學藝、後拜姚慕雙、周柏春為師。表演誇張有致,擅長扮演各類穿針引線的人物,在《性命交關》、《阿混新傳》等劇中均有出色表演。獨腳戲代表作有《贊紅娘》、《唱山歌》、《調查戶口》等。
李青的注意事項和重點須知:
上海,作為一個海納百川的城市,接納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各地朋友。但是隨著「九腔十八調」的增多,為了更便於溝通,推廣普通話就成為了城市文明的首要任務。可隨之而來的結果,卻是越來越多的上海小囡不會上海方言了。
在學校、公共場合、乃至家裡,上海子弟們幾乎都用普通話交流,反而自己的「母語」上海話卻越來越少人說了。這樣下去,如果再不對滬語進行一個保護的話,再過幾年,不要說滑稽戲,就連會說上海話的人也快沒有了,這就是滑稽大滑坡後繼乏人的因素。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