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香港邵氏電影成龍

香港邵氏電影成龍

發布時間:2023-02-12 10:45:31

1. 有個電影是成龍主演的,演的是書里出來了5個小鬼,教成龍練五行拳,電影就什麼名字

中文名:《拳精》

外文名:《Karate Ghostbuster》

其它譯名:《Spiritual Kung Fu》

製片地區:中國香港

拍攝地點:中國香港

導 演:羅維

類 型:動作

主 演:成龍,王青,元彪,田俊,石天

片 長:94分鍾

上映時間:1978年11月23日(香港)

成龍飾演一名少林弟子,他生性頑皮好動,常被師父責罵,可是他聰明伶俐,且膽大驚人。傳聞寺里藏經閣有鬼,他卻主動要求去看守,怎料大樓真的有鬼,鬼魂的名字叫:龍、蛇、虎、鶴、豹。

他們教他失傳多年的功夫五形拳:龍拳、蛇形、虎爪、鶴拳、豹拳,令他成為武林高手。少林方丈本隱藏極深,原來是江洋大盜出身,成龍在五個鬼魂的幫助下,最後打敗了方丈,正義最終戰勝邪惡,此片還是成龍第一部功夫喜劇,意義深遠。

(1)香港邵氏電影成龍擴展閱讀:

演員表——

1、成龍 Jackie Chan

成龍,1954年4月7日出生於香港中西區,祖籍安徽省蕪湖,中國香港男演員、導演、動作指導、製作人、編劇、歌手。

2、王青Ching Wong

王青,綽號「大口青」,1949年6月24日出生於上海,前邵氏演員,現為香港城市電訊(HKTV)演員。曾擔任龍虎武師及動作指導,八十年代亦為電影界一線演員。曾經於新浪潮電影《山狗(1980年電影)》中飾演反派之一角。 王青的哥哥是寫實警匪片導演王鍾。

3、元彪Yuen Biao

元彪(原名夏令震),1957年7月26日出生於香港九龍,中國香港男演員,「七小福」之一1964年進入於占元開辦的中國戲劇學院學習京劇 。1967年開始作為兒童演員參演影視劇。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常追隨師兄洪金寶、成龍拍片。

4、田俊James Tien

田俊,1942年5月28日出生於廣東潮安縣,香港70年代著名動作明星。田俊60年代中期進入邵氏公司擔任龍虎武師,60年代末在電影中飾演角色。70年代初升任武術指導。1973年加入嘉禾做演員。在李小龍電影里《唐山大兄》、《精武門》、《死亡游戲》都有他主演。

2. 有什麼好的邵氏電影推薦分享呢

我是 邵氏影迷 ,現在還經常看老的邵氏經典,真是 邵氏出品,必屬佳片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於1958年在香港成立,由邵逸夫擔任總裁,邵氏已生產超過一千部電影;1958年,邵逸夫與邵仁枚成立"邵氏電影公司",在香港製作電影,邵逸夫任總裁。1961年,位於九龍清水灣的邵氏影城於12月6日正式啟用。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當時發展迅速的電視行業,與無線電視合作,培訓藝員。

邵氏電影為什麼能稱霸亞洲半個世紀,號稱 東方好萊塢 ?主要原因是金牌導演、優秀編劇和演員。

四大金牌導演

李翰祥 :開創黃梅調電影

李翰祥在邵氏的創業階段進入公司,當時他力主拍攝黃梅調電影,選用林黛擔任主演拍攝出影片《貂蟬》,影片於1958年上映,隨即打破了國語片在香港的票房紀錄。李翰祥隨後拍出了《江山美人》,李翰祥的黃梅派電影漸漸成為邵氏出品影片中的一大支。

胡金銓 張徹 :確立新派武俠片風格

與李翰祥不同,胡金銓和張徹則以拍攝武俠片聞名,他們的風格被人定義為新派武俠電影,確定這一派的開山之作是胡金銓1966年起用岳華、鄭佩佩主演的《大醉俠》,次年,張徹的《獨臂刀》上映,成為第一部票房超過百萬元的影片。

楚原 :最古龍的武俠片導演

楚原拍攝的影片多以古龍的小說為藍本,他的《流星。蝴蝶。劍》等都是這類超現實武俠片的代表作。經常在楚原的影片中出現的演員是狄龍,當年,人們習慣地把楚原、古龍和狄龍三人稱為鐵三角。

金牌編劇

倪匡,原名倪聰,字亦明,1935年5月30日出生於上海,籍貫浙江寧波,著名小說家。與金庸、黃沾和蔡瀾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 。

1960年代末,香港武俠影片興起,倪匡轉而從事劇本創作十多年間,倪匡編寫的電影劇本超過四百部,代表作有張徹導演的《獨臂刀》。據他自述,他在高峰期時曾一天寫下二萬字,十二份報章刊登其作品。

倪匡寫了四、五百套劇本,其中拍出三百套電影。他稱自己當年創作力驚人;三、四天可以寫好一套劇本,同時還在寫七、八篇連載小說。

邵氏培養班

TVB建立造星工廠,全面培訓新人,壟斷明星資源,1971年開辦藝員訓練班;包括梁朝偉、周潤發、周星馳、趙雅芝、袁詠儀、胡杏兒等明星。

總結:邵氏電影是亞洲電影奇跡,創造了幾千部經典,特別是武俠電影,無人超越。

邵氏電影的確好看,他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武俠, 歷史 ,恐怖,科幻,桃色風月等等。。。。

1.十八般武藝。

集中國武術兵器之大成,武打戲份非常的足,劉家良加入了詼諧的武俠影響後來的成龍,其動作設計與我打水平也登峰造極。影片諷刺義和團偽科學,清政府陰謀論,最後以狹義止干戈。神打壇金鍾罩、茅山壇傀儡術、術士壇瞳術、三岔口精髓的巷戰、鐵猴的暗器襯衫、十八般兵器破解法都非常精彩。

2.新獨臂刀。

開篇用了個亢龍有悔。兄弟之間情誼相惜用的也很好,正是這才是得潛龍升天。狄龍施展雙刀真是帥極了,棕色皮坎肩也英姿颯爽,大戰群寇出彩被攔腰斬斷既讓人感慨又覺悲劇有餘。結尾,白衣獨臂長橋大戰,為兄弟之情泣淚重出江湖也是緊接著的亮點,一手三刀的絕殺更秒。

3.風月奇譚

李翰祥的風月民俗題材非常有趣,這個片子特別推薦。三段式嵌入敘述主線。色慾情迷的香艷故事中充斥著見血的諷刺、極致的荒誕。《捉姦記》女人聽鐵匠打鐵以自我安慰,風箱借指性交,淬鐵戒指射精,很精彩。《畸婚記》民俗房中術蔚為大觀,映射人情炎涼,連小孩子也滿肚花腸。《偷情記》充氣娃娃前衛十足,整蠱故事貴在有趣!

七十二家房客

7.4

胡錦/岳華/井莉/中國香港/喜劇/1973-09-22

楚留香

7.7

狄龍/岳華/苗可秀/中國香港/劇情/1977-05-03

陸小鳳傳奇之綉花大盜

7.3

劉永/岳華/凌雲/中國香港/動作/1978-02-19

無翼蝙蝠

6.5

井莉/爾冬升/歐陽佩珊/中國香港/武俠/1980-12-11

風雨雙流星

6.4

王羽/成龍/藍毓莉/中國香港/武俠/1976-08-21

我愛HK 開心萬歲

6.9

曾志偉/梁家輝/吳君如/中國香港/劇情/2011-01-31(中國大陸)

天蠶變

6.6

徐少強/萬梓良/劉永/中國香港/動作/1983-09-30

水滸傳

6.9

姜大衛/狄龍/陳觀泰/中國香港/劇情/1972-03-17

天官賜福

6.7

爾冬升/王祖賢/汪禹/中國香港/喜劇/1985

五毒

7.7

郭追/孫建/江生/中國香港/劇情/1978-08-12

花田錯

7.4

樂蒂/張仲文/丁寧/中國香港/劇情/1962-03-14

1、《生死門》導演: 張徹、主演: 傅聲、郭追、 羅莽、林珍奇、劉慧出演。上映時間:1978年4月26日。

2、《楚留香之幽靈山莊》是由楚原執導,狄龍、顧冠忠、戴良純等主演的功夫片,上映時間:1982年

3、《叉手》導演: 張徹、主演: 郭追、錢小豪、江生、朱客,上映日期: 1981年05月15日。

說幾個代表人物:狄龍、姜大衛、陳觀泰、爾冬升,有邵氏黃金配角「谷峰」參演的都是經典的武俠片

上海灘十三太保,血灑天牢,十二道金牌,雙俠,保鏢,獨臂刀姜大衛版,獨臂刀王羽版,獨臂刀王,天下第一拳,太多了記不住了

1.《唐朝豪放女》

即便步入沒落,但邵氏畢竟是邵氏,它的古裝片在詩詞沉墨上的寫意已然是界內難以逾越的高峰,無論墜落淫香的場面,亦或流鄉別景的難情,它好像就生活在那過往的時代,講述著那時的男男女女與 社會 間的種種聯系,彷彿在以雅緩的節奏記下卷卷史冊,供日後閱者了解彼時政局。我想,這也是邵氏不朽的原因之一

2.《風月奇譚》

思路廣,歡樂多。好有趣好精緻的片子,讓人捧腹之餘還要贊嘆一下編劇的巧思。 服裝、布景都好精緻,對白更是妙處橫生,演員長得漂亮,演技也妙。尤其是第三個故事中的當鋪老闆娘,那個眼神真是太勾魂了。

3.《邪》

雖然對惡魔和怪談多有模仿,但卻是非常成功的本土化改編,敘事節奏好,細節鋪墊自然,演員的表現也很不錯,即使現在上映也算是佳作了。

4.《新獨臂刀》

狄龍和姜大衛少年時期真乃絕代雙驕,張徹很敏銳很穿越地洞悉到兩位秀色可餐的正太是香港武俠史上難得罕見的BL素材,於是將兄弟情描寫得堪比愛情又勝似愛情,即使這么多年過去,仍可以滿足廣大腐女的無限遐想。

5.《十八般武藝》

太過癮,各種兵器和硬橋硬馬的集中展示。C叔講解漲姿勢,梳理了劉家良及更早期功夫片的 歷史 脈絡,分享了大量的影視資料,電影本身就很有趣,各種周邊知識太好玩了。這次之後基本我對功夫片就有個系統的印象了。每個演員都處於體能正好的年代,打得又美又充滿想像力。美術也做得不錯,充滿喜感賞心悅目

6.《五毒》

五人各自的功夫對應其性格和處事作風:靈蛇擅遊走,頭腦靈活;蛤蟆修氣功,豪爽剛直;蠍子尾後針,隱藏心機;壁虎騰空攀附牆壁,變通不羈喜助人。功夫設計精彩,聯手破功也是奇觀。

7.《傾國傾城》

「傾國傾城」加上李翰祥的大名乍聽容易讓人誤以為是一部製作精良大牌雲集的風月片,沒想到是宮闈 歷史 戲,亦是李氏第一部清宮戲,美術場景的華麗在記憶中覺得超出了垂簾和火燒,香港導演的魅力就在於能在狹小的棚里製造奇跡與幻覺,當在故宮實景拍攝時,反倒凸顯不出李翰祥這個獨特的長處了。

8.《三少爺的劍》

楚原拍的最好最有格調的武俠片;屬於邵氏必看片之一,配角陣容很強大,當時邵氏大牌幾乎一個不落全來客串了一把,可以數星星玩;男主爾冬升英氣逼人,完全把狄姜二人給比沒了。女主余安安也很靚;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王墨鏡的東邪西毒。

9.《五遁忍術》

張徹出品,雖然情節編排比較老套,但是貫穿全片的忍術還是給了我很多看片的樂趣。這么多年過去了,無論是電影的拍攝手法、導演的構思水平還是演員演技的錘煉都勝過了當年,不過為什麼現在的片子思路就那麼狹窄呢,無非警匪、黑幫、愛情、親情,總覺得不如當年的電影內容涉獵那麼廣。





簡直不要太多,但邵氏電影給今天觀眾的感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武俠片, 歷史 片和風月片。

特別是後者風月片,金瓶雙艷,大軍閥等為代表的,就是最有價值和意義的電影。

現在的觀眾去看邵氏電影,最大的兩個疑問,一是裡面的香港演員為什麼呢都是說的普通話呢?而且有的人明明現在講的不怎麼標准,但是那個時候反而講的很好呢?

二是裡面的布景是怎麼做出來的?特別是江山美人,傾國傾城等反映晚清 歷史 題材的電影,為什麼看起來的室內布景能夠以假亂真,栩栩如生呢?

因為解放前後,很多上海的電影人和文化人都到了香港,他們對於內地和上海的印象還停留在舊時代,他們及其後代的母語自然是普通話。只是隨著20世紀70年代粵語片的興起,這種以前的普通話慢慢沒有人看了。

所以能聽出來當時明星的普通話即便比後來的港普好很多,但也和現在的普通話有不小的差異了。

記憶中的邵氏武俠

香港電影

開創黃梅調電影,

確立新派武俠片風格......

片頭片尾的一句「邵氏出品,必屬精品」讓人終身難忘。

那個年代的人們,還很淳樸,

以為這句話是一句自吹自擂的廣告,

如今和過去做比較。僅僅通過影片中簡單的道具的對比,

我們應該不再將邵氏電影的那句口號當廣告了,

而是視其為「自我勉勵」——邵氏電影自始至終有精品意識。

在商業片時代,還堅持做精品電影的製作人估計也只剩邵氏了。

片名排版從右到左,是不是兒時記憶中的樣子?

看起來很親切,而且這個片名還有點互聯網特色。

《風流斷劍小小刀》劇照

1976年的《天涯明月刀》是香港邵氏公司根據原著改編的電影,

故事描寫天下「第一快刀」傅紅雪擊敗燕南飛

成為武林第一。其後兩人被殺手追殺,合力追查真相的故事。

《西廂記》由邵氏公司於1965年出品。這是深受歡迎的中國傳統戲曲之一,多次被搬上銀幕,大受觀眾歡迎。而這部《西廂記》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

《梁山伯與祝英台》被視為1960年代極其重要的電影之一,邵氏有古典美人之稱巨星樂蒂飾演祝英台,原本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一帶演廈語片的凌波首次反串演出男主角梁山伯,一舉成名。

李翰祥把曹雪芹先生的《紅樓夢》中那段至死不渝的愛情悲劇,

香港邵氏電影比較讓人歡喜,它情節鮮明,武打精練,故事簡單,內容該復雜時復雜,該簡單時簡單,劇情老少皆宜!

3. 香港的「五條龍」,你知道都是誰嗎

七八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可以說是最輝煌的時代,優秀的電影層出不窮,優秀的演員不計其數,其中,這幾位名字含「龍」的演員,可以說是各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成龍

成龍原名陳港生,出生於中國香港,小時候因為不好好讀書,父母將他送入於占元師傅戲班,學武學藝,後來與洪金寶元彪等組成「七小福」,隨著戲劇的低迷到來,眾人紛紛踏入電影圈,一開始成龍也是武行,跑龍套。

從小被遺棄在香港街頭的他,被養母賣到了戲院。在戲院尊龍也是受盡折磨。之後,他被美國一對夫婦看中帶到美國,再後來,尊龍經過不懈的努力,憑借著1985的《龍年》,被美媒稱為「最帥的黑幫老大」。1987年《末代皇帝》,尊龍將溥儀飾演的完美無瑕,也是該片讓尊龍大火。回到國內,尊龍因為空運狗事件被媒體抹黑。錯過了原本由他出演「程蝶衣」的《霸王別姬》。被人們稱「因為一條狗失去封神機會的人」。2007年在《游俠》之後,他也是退出了電影圈。生活在了加拿大。

4. 45年前的武俠片票房僅29萬,古龍說了什麼話,讓主演成龍痛哭

現在整個華人演藝圈成龍當之無愧地成為大哥,我相信沒有人會質疑成龍在電影界的資格和地位。他出生於1954年,8歲那年他以童星的身份出演了電影。16歲之後,他加入了大師兄洪金寶,並在離開京劇學校後參加了演出龍虎武師。像許多香港明星一樣,成龍也有跑龍套的經歷,當時他叫陳元龍。1973年李小龍去世,香港電影界迫切需要尋找李小龍的繼任者,選擇成龍並為他拍新精武門,目標是捧紅成龍。

而且對敵人也模稜兩可,血雨門無緣無故出來,成為最後一個終極BOSS。這是製作喜劇的感覺,而且太乏味了。當然鑄造中存在某些問題,必須承認古龍的最初判斷沒有錯,並且成龍的出現與古龍中描述的浪子英雄的出現不符,導演羅威也無法對此進行深入研究。成龍的個人魅力導致南方的劍花朦朧雨和後來被稱為香港首部3D武俠片的飛度卷雲山都失敗了,飛度卷雲山發行後,甚至導致製片人羅威影業瀕臨破產。幸運的是成龍與最重要的博樂導演吳思遠相識,並拍攝了蛇形刁手和醉拳,從那時起他成為了功夫超級巨星。

5. 邵氏風月電影(邵氏風月片里的東方風情)

1982年,根據同名連載專欄改編的《三十年細說從頭》上映,導演李翰祥在片中大膽戲說自己從影30載的秘聞趣事。

李翰祥說:「人生如戲,誰的戲都有掌聲起落的時候,誰的戲都有落幕的時候。」

作為李翰祥在邵氏拍的「落幕」作品,電影重現了邵氏的黃金時代——雖然獵奇感遠甚歷史感。

80年代,伴隨著李翰祥的辭別,邵氏時代也在走向謝幕。作為香港電影行業的黃埔軍校,巔峰時期邵氏發掘的眾多導演演員,後來也成了邵氏走向衰落的引子。

胡金銓出走台灣,鄒文懷何冠昌成立嘉禾電影,培養出風光一時的李小龍、成龍、張曼玉、洪金寶、陳可辛等頂級巨星和名導,邵氏的光輝日漸暗淡。

70年代邵氏「風月片」的興起,未嘗不是邵氏開始由巔峰走向落寞的轉折點。

但如今回看,大概也只有邵氏時代的禁片能稱得上「艷情而不色情,風流而不下流」,配得上「風月」二字。

「風月」潮起

香港的電影分級制度,一直要到1988年才得以確立。從那之後,才有了如今人們常識的,囊括色情血腥暴力在內所謂「三級片」的概念。

在那之前,作為港產香艷三級片前身,邵氏風月片其實已經興盛了好十幾年。

邵氏風月片潮流的起點,是1972年上映的風月喜劇《大軍閥》。這場合作起始於70年代初李翰祥和邵氏兩方的經濟困局。

1963年,李翰祥出走台灣成立國聯影業。正欲大展宏圖,卻遭遇金主爸爸陸運濤(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老闆)坐飛機在台中豐原神岡失事。

失去靠山的李翰祥後來在票房上接連失利。1971年,創業失敗的李翰祥再度返港,開始拍騙術題材小成本電影掙錢。

當時邵氏的日子也不好過。因為吝嗇分成,鄒文懷何冠昌帶著一群邵氏同僚出走,另起爐灶成立嘉禾。之後邵逸夫又走眼錯失李小龍。

很快,在嘉禾王牌——李小龍功夫片的重創之下,邵氏開始遭遇嚴重的生存危機。為拯救危機中的邵氏,邵逸夫主動請回了曾經的搖錢樹,開創過一代黃梅調電影熱潮的李翰祥。

而李翰祥試水的風月喜劇片《大軍閥》,就是回歸邵氏後的第一部作品。取材北洋政府時期諸多逸聞趣史,李翰祥打造了經典的軍閥大帥龐大虎形象,也捧紅了之後20年裡香港最重要的喜劇演員——許冠文。

作為當年三大賣座華語電影之一,《大軍閥》的成功,開啟了邵氏和香港電影的風月片浪潮,也讓邵氏堅定了風月片這條全新的生財之路。

邵氏風月時代

跟執著於電影藝術水準的名導胡金銓相比,同為「文化型」導演出身的李翰祥,卻將文化內涵和市場需求的平衡點拿捏得恰到好處。

大約是經歷過了創業的失敗和市場的毒打,李翰祥後來對電影的商品性質毫不避諱:「電影本身是商品,不是畫,不是曲。畫和曲可以是非賣品,電影卻一定要有市場,要大家來看,要在商業中求藝術,藝術中講商業,最好雙叫——叫好叫座。」

《大軍閥》的成功,讓邵氏開始打定主意開拍更純粹的風月片撈錢。在藝術和市場,掙錢與成本之間,李翰祥和邵逸夫也達成了統一意見:「邵先生對我其實不錯,我拍了幾部風月片賺了錢,他就讓我拍大成本《傾國傾城》。」

當年邵氏風月題材多取材於民間曲藝、歷史宮廷、《金瓶梅》等傳統中國古典文學題材。基於老輩藝術家天生在國學上的存留的底蘊,他們的作品裡總會滿溢出濃厚的傳統風情。

在他的作品裡,不管是陽春白雪的歷史片如《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還是下里巴人的黃梅調電影《梁山伯與祝影壇》,甚至之後艷情吸睛的風月片《金瓶雙艷》、《風月奇譚》,都帶有濃郁的東方古典審美。

在邵氏的風月巔峰時代,為貼近東方古典風情的韻味,李翰祥將中國傳統民俗、舊時風物、市井風韻和背後的倫理精神都靈活融入了電影作品之中。

譬如,在《金瓶雙艷》里,整個布景道具人物服飾,都與小說原著的元明代背景契合。而《鬼叫春》中花家驛的水車茅屋,《風流韻事》中雕欄畫棟的西門大宅,都洋溢著如同國畫般的古典美。

李翰祥通過對場景細節的追求,烘托氛圍塑造真實感,重現傳統故事裡的古典意境。又將故事中人物個性進行重塑,以更貼近七八十年代觀眾的倫理觀念。

譬如,在《金瓶雙艷》里,李翰祥就著意淡化了女性的負面形象,略去了原著中某些語言粗俗,強化了他們的悲劇命運和對愛情的追求,同時也保留了作品本身的訓誡意識。

邵氏的票房春葯

邵氏風月片繁榮的70年代,也正是西方「性解放」意識興起,香港電影開始從「注重社會教諭」向「追求感官刺激」的轉型階段。

在李小龍、洪金寶、成龍等為代表的新一代功夫片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的七十年代,邵氏風月片的大行其道,拯救了當年風雨飄搖的邵氏電影。

李翰祥和邵氏這場合作延續12年,產出電影30多部,其中20多部都是風月片,包括經典的《風月奇譚》、《北地胭脂》、《風流韻事》、《金瓶雙艷》等等。

除了李翰祥,當年楚原導演的《愛奴》、後期方令正的《唐朝豪放女》,陳安琪的《花姐時代》,都是邵氏風月題材的優質作品。

但隨著邵逸夫開始退出電影管理,邵氏繼任者越發缺乏長遠眼光,注重短期利益。就如同《三十年細說從頭》里拍的,同一個攝影棚同一條街,三部電影同時開拍互相撞車,一條街道恨不得拍20次,如何能不出爛片?

將「風月」和吸睛噱頭當作票房春葯,遲早就會如縱欲過度的西門慶一般掏空根本。

此後,80年代港產三級片開始完全拋棄文化內涵,追求獵奇吸睛和情色噱頭。香艷三級片離「風月」二字越來越遠,越來越注重單刀直入的感官刺激,也越來越金玉其外。

以至於作為「風月片」代表的李翰祥都不得不出來說:

「真正寫性要騷在骨子裡,大家脫光便不性感。性開放的國家如德國、法國、日本都有很多真人表演,大家見怪不怪。反而收得越緊,人就越好奇。所以拍風月片首重含蓄。」

但「風月」題材畢竟在傳統倫理觀中難登大雅之堂,拿「風月片」談文化情感聽起來也有些違和。何況在那個商業社會下燈紅酒綠的香港,非要電影來肩負什麼文化使命也是為難。

有情有性,精緻唯美的邵氏風月片時代,畢竟是要落幕了。

- THE END -

6. 1975年的邵氏電影

《花飛滿城春》是朱牧執導,石天、恬妮等主演的香港喜劇片。
影片由兩個故事組成。第一個故事講述兩位不能生育的中年夫妻討論生養問題;第二個故事描寫一間手推車公司的老闆娘背夫偷情的過程。

7. 風雨雙流星的演員表

成龍飾演花無病,偷盜大內玲瓏如意八寶箱的竊賊,狡猾多端,最終死於梅星河的奪命流星。

王羽飾演梅星河,刑部大內密探,人稱江湖奇俠,武功高強,其絕招奪命流星神乎其神。

《風雨雙流星》是1976年羅維執導,古龍編劇,成龍、王羽領銜主演的創新風格武俠奇情傑作,成龍首次與王羽合作經典武俠巨制,片中成龍飾演反派角色,結尾中與王羽鬥智斗勇,最後敗在王羽手中。

(7)香港邵氏電影成龍擴展閱讀:

王羽,原名王正權,1944年3月28日生於上海,祖籍江蘇無錫。為空手道好手,香港影視演員、導演、編劇、監制、製片人。

從影三十年,共拍了60多部武打片,參與製作和監制的電影共計有80多部,為新武俠世紀的第一位武俠電影紅星。

1971年與日本武打影星勝新太郎聯合演出《獨臂刀大戰盲俠》。70年代中葉脫離嘉禾公司,加盟羅維獨立製片,與成龍聯合演出《風雨雙流星》、《墨水台道》、《直搗黃龍》、《獨臂王大戰血滴子》等。

成龍,1954年4月7日出生於香港中西區,祖籍安徽省蕪湖,中國香港男演員、導演、動作指導、製作人、編劇、歌手。

作為演員,成龍不僅代表了香港電影的成就,而且還具有世界性的影響力 。作為中國功夫電影的代言人 ,他在好萊塢向人們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英雄的概念 ,為世界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 ,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發揚者 。

作為電影人,他熱心培養和扶植新人,為中國電影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

8. 香港電影在大陸上映最早是什麼時候我聽爺爺說他們七十年代就在電影院看過邵氏電影

Wg後最早是1977年,1965年鳳凰影業拍攝的《畫皮》算香港電影里頭一個被引進到內陸的。爾後的幾年裡,被引入內陸的香港電影都以鳳凰與長城兩家左派電影公司出品作品為主,如《三笑》(1964)、《屈原》(1977)等。被引進的邵氏電影應該不多,銀都出品的《少林寺》風靡後,邵氏的動作片也才被內陸重視到。

9. 成龍十大經典電影

1、《醉拳》

童年回憶系列電影,一招一式類動作片最後的輝煌,有意思的點全在主角成長的部分了。典型港片風格,武打設計和演繹是亮點。經典的邵氏電影風格,精彩的招式對打和拆招解招,也算是成龍開始大開拳腳之作。

成龍最好看的10部動作片,榜首驚人一跳,至今無人超越。

10. 成龍的辛酸成名歷程

成龍:原名陳港生。

在許多西方人眼中,中國電影所承載的文化意義,遠遠要超越電影本身的內核。

功夫,就是在這樣的一個被文化渲染的影像載體中,被全世界人所熟知的。

七十年代,李小龍那敏捷的身手,把帶有東方傳統哲學意義的「功夫」,推廣到了海外。

而八十年代至今,又是一個叫成龍的男子,把傳統意義上的中國功夫以一種嶄新的面貌,傳播向五湖四海。

可以說,他們是將世界電影的格局拉向「准功夫」時代的英雄,是以一種榜樣姿態立足於世界舞台的精神偶像,世界各地的影迷,是通過他們才認識到當代中國人的真實面貌,堅強、果敢、毅力與責任,是他們以傳統的人生觀向現代世界提出的挑戰前提。

成龍,這個身材相貌並不出眾的奇男子,現如今儼然已是紅透天下的大明星。

從影三十年來一路摸爬滾打,用一身的汗水和傷疤,書寫著自己的人生傳奇。

人們眼中的他,一貫是健康、快樂、成熟、堅毅的陽光形象,一身唐裝下的他所承載的不僅僅只是一個單純的銀幕英雄,更承載著一個中國人面向世界舞台的責任態度與榜樣。

險被父親賣

小時候的成龍家裡很窮,天生頑劣的他總不能讓家人對他抱有什麼生活期望,甚至爸爸都幾乎把他就此賣掉。

人窮志短、殃及子孫,等到了長到該挎著書本走進課堂的年紀,家裡卻無法負擔他的學費,只好把他送到了戲班子里管教。

那就是當年於占元所創辦的「中國戲劇研究學院」,名為戲劇學院,實際上就是一個傳統的戲班子。

於占元當年創辦的「中國戲劇研究學院」,名字雖然取得唬人,但要論規模在香港眾多戲校中也只算得中等,而且校舍破敗,條件簡陋,所幸師傅並未誤人子弟,教得認真。

學生拜師、學藝、簽生死約依足了舊式梨園行的規矩,父母一旦將孩子送入戲校,契約期內便要完全聽憑師傅的教導照顧了。

其時香港的梨園行當年還未被電影擊垮,尚有很多觀眾捧場,因此需要大批戲曲演員,於占元正是看此機會才辦起戲校來的,歸根結還是為解決自己的生計問題而已。

不讀書、不識字,成龍就這么昏昏厄厄地走過了自己的少年時代,每天里只勤學苦練一身軟硬功夫,在師傅的鞭子與竹條下熬過春夏秋冬。

那時侯的他雖然有師傅的嚴加管束,但是卻難改一身頑劣的秉性,和所有混在街邊的壞孩子一樣,他會去偷偷刮人家的私家車,偷偷撬走人家車前的金屬徽章,和一群壞孩子們打架,把臟水裝在塑料袋裡丟到人家頭上。

可以說,少年時的成龍,絕對是眾多師兄弟里最不讓人省心的一個,師傅往往都揪住他狠狠地一陣毒打,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他我行我素的很,用於占元的話來講,就是一看就是頂不爭氣的那種。

死跑龍套的

香港戲曲行業的沒落,迫使戲曲學校最終關停,成龍和一干師兄弟們當時面臨的只有兩條路,要麼,就是進入到黑社會做打手,要麼,就是走進片場做武行,也就是功夫片里的替身與龍套。

最終,成龍沒有違背自己對父親以及對師傅的承諾,沒有進黑社會把自己深陷進去,而是走進了邵氏電影大片場,做了一個「臭武行」,那時候人們都管他們這些龍虎武師形容做臭武行,就是因為這個群體的復雜性,如果你一到片場,就要先學會賭錢,要學會象別人一樣講連篇的粗話,學著很拽的樣子抽煙,給人以一種根本沒什麼前途的印象,將來要作什麼,誰都沒打算。

成龍的電影之路,是從一個「死跑龍套的」開始的,剛走進片場,導演二話不問就把他推倒在地上,一邊叫人朝他臉上抹了一把泥水,然後再塞一袋子血漿在他嘴南里,這時候成龍惟一要做的就是不要喘氣,如果你看過周星馳的《喜劇之王》的話,應該會有點印象,尹天仇一進片場,被人胡里糊塗地推倒在在地上。

臉上抹泥灑血漿裝死屍,就是當年成龍的經歷。

險入黑社會

回首當年,成龍自言不敢相信自己的這一路風雨,或許是自己命好有上天青睞,也或許是自己拚命的精神以及對事業的責任心,成就了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總之,這一切都似乎是一個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傳奇,它讓人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實,也讓人不得不感慨這冥冥之中的造化果真捉弄到了自己頭上。

成龍17歲那年,父親當年為了生計,出國到遠洋賺錢,在機場臨走的時候,硬是抓住成龍囑咐了他三件事,他說第一不能吸毒販毒,第二不能加入到黑社會,第三不能去跟人家賭牌九。

這是從小到大父親留給自己最為沉重的一份囑托,它讓年少的成龍早早體會到了責任,帶給自己的壓力,同時也讓生性不羈的成龍,早早樹立了自己的做人准則與人生觀。

17歲的成龍,沒有父母在身邊管教,生活在一個魚龍混雜的底層社會圈子裡。

從早到晚跟一些黑社會分子打交道,就連他們殺人放火的傢伙都擺在他的衣櫃里。

身邊的好朋友往往也都是道上的混混,經常誘惑他一同去砍人、搶劫、跟人家賣白粉,一次有三千塊錢的酬勞,一個禮拜就可以賺九千,那對於當時一貧如洗的成龍來說,是多麼驚人的數目。

但是一份責任讓他止步,答應了爸爸的承諾就一定要履行,不能因為那小小的恩惠而把自己做人的責任一股腦丟開到腦後,也不能因一時的困境,而輕易把自己墮落掉。

結果,曾誘惑他加入黑社會的那些人後來手也被砍斷了、腿也瘸掉了,先後都遭遇了不幸,僥幸沒有受到牽連的成龍想到了爸爸的話,覺得這些承諾真的是父親留給自己最為寶貴的一份精神財富了。

不做守財奴

當年戲劇學校里有一百多人,由於師傅管教嚴厲,生活枯燥,中途有很多人偷著逃跑了,在他也偷著跑回家裡想得到解脫尋求家庭支持的時候,他爸爸跟他說:「簽了合同就是承諾。

你答應人家的事情一定要把它完成,不能半途而廢,要信守承諾,簽了的合同你一定遵守……」

就是因為這番看似潑冷水的話,讓年輕的成龍有了一個對責任的基本概念.

後來進入到邵氏片場混工,很快做到了演員、武術指導,一個月的酬勞已經能拿到三千塊錢。

這時候突然有人請他吃飯,說可不可以跟他講點事情,談到跳槽的問題上,說成龍這邊如果毀約的話,他們就替成龍付這十萬元的違約金,而且還另外塞給他一包錢。

成龍只顧得吃飯,沒有仔細看那包里錢,只看到了一個明晃晃的1,後面是很多的零,想想成龍連算數都不會,也沒有見過這么多的錢,怎麼會有估算。

心想說,這大概也就是十萬吧,回頭就說跟人家還有合同,不想這么草率做決定。

所以就一口回了下來,那人連番推就,所以自己也只好先收下那包錢,回頭找人商量。

回到公司,看到陳志強,把錢拿給了他看,結果陳志強就瞪著眼睛跟他講:「那不是十萬,是一百萬現金!」一聽到這里,成龍整個人都跳起來,一百萬現金啊,這可怎麼辦?雖然是個難啟齒的事,他還是打算跟羅維導演商量一下,他拿著個支票,找到了羅維導演戰戰兢兢的承認,那時侯他叫羅維做乾爸爸,說:「剛剛我見到何先生,他給我一百萬現金,我想跟他拍了這部電影再跟你拍電影行不行?」結果羅維火了,劈頭蓋臉地就說:「有什麼了不起,拿人家錢干什麼,還給他。

我說還給他,你還給他……」

結果,老實過頭的成龍果真把錢還給了那個送錢的人,那人就是後來成龍事業的夥伴何冠昌

老實人有厚報,也可能是成龍退還這一百萬現金的行為感動了公司上下,公司以一種獎勵的形式讓他完成了自己的夙願,讓他導演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笑拳怪招》,結果這一部電影問世以後,立刻點燃了香港影市的火爆,創造了當時的票房紀錄。

而成龍,也籍此成為了香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賣座片導演,那一年,他才二十二歲。

話說從頭,這只是說明一個人的責任心的輕重,無關於生前身後,雖說最終還是在何冠昌的策動之下,以四百萬的身價轉投了門庭,但是我們已經知道,這時候的成龍已經開始需要自主的創作,而不是自主的鈔票。

成龍自言錢不是萬能,沒有錢卻也萬萬不能,如今功成名就的他很清楚自己的財富是怎樣得來的,總是不厭其煩地將這些財富回饋給這個社會,成立慈善基金,為大學生中學生設立獎學金、資助香港影劇學院,每年資助給希望工程的失學兒童,甚至還每年做幾千件的羽絨服送給老人院。

被古龍臭損

成龍的好人緣與努力,往往都是他事業獲得成功的最大砝碼,但在當年唧唧無名的那個時候,卻也是不得不低聲下氣地去為自己爭取更好的機會,甚至還要忍氣吞聲,被人奚落到流眼淚。

那時侯在大片場做一個龍套,你幾乎是沒有權力講話的,就是導演叫你做什麼,你一定要做什麼,在他拍攝一部古裝武俠戲的時候,戲里邊劇情要求有三個女人都喜歡他,但是當時擔任主角的一位著名女演員,坐在一邊跟導演講風涼話,說:「我怎麼會喜歡他?大鼻子、小眼睛,多讓人討厭啊……」一聽到這話,成龍的眼淚就流下來了,但是背後里哭鼻子,面對她時還要對著她鞠躬,等著她站起來先走,自己退後讓路,一副委屈的樣子。

古龍的武俠小說我們常看,但是為人我們卻並不清楚,在他生前,他是邵氏片場里的常客,那時侯成龍每天都要陪他喝酒,原因很簡單,只為了讓他寫一個劇本給自己。

所以就坐在那邊敬古大俠左一大杯,右一大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下喝,喝完以後,古龍說:「我怎麼會給他寫這個劇本,我要寫,也得找個好看點的啊!」羅導演說,這劇本應該寫給羅列、岳華,一聽到這里,原本就不是滋味的成龍躲進了洗手間,一把抱住姜大衛哭成了淚人,這件事讓他耿耿於懷很多年,自此經過無數次挫折,都會把這個時期的落魄翻出來與自己做一番對照。

惹惱鄧麗君

相貌不好,卻有人愛,成龍成名前後曾招攬無數美人的垂青與愛戀,這裡面不僅有已故的歌壇天後鄧麗君,更有後來被他娶過門的成名玉女林鳳嬌。

成龍對愛情的態度,也許有點過於散漫了一些,不太懂得珍惜,無論是對待初戀的情人,還是對待身後的妻子,都一樣。

那也是過去的事情,那是他與鄧麗君交往的那一段時間,那時侯成龍到哪裡都是一個樣子,很大喇喇的,顯得很沒有禮貌,幾乎是暴發戶般的一個年輕人,那時侯他大概只有二十二歲,卻已經有了幾百萬身家了,走到哪裡永遠都帶著一票兄弟,總是一副沒有規矩的模樣。

而鄧麗君帶他到法國餐廳去吃飯,吃完之後成龍就很生氣,因為她是很有氣質很有學問的樣子,既會看法文菜單,也會跟服務生講法文,而一向威風慣了的成龍在卻連餐牌都不會看。

看著她坐在那邊悠閑的樣子,自己連喝湯的勺子叉子都分不清,所以就故意把湯一把抓起來揚手就喝,牛排一上來他就兩刀切開一把丟到嘴裡就吃完了,大聲嚷著:「走!算帳!」出去後,成龍生氣地告訴鄧麗君,說永遠不要再帶他到這種地方來。

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想起來這事,讓他覺得好辛酸,如果不是因為自己當年的任性,可能不會讓自己錯過那麼多的真情,而自己所犯下的錯誤,也都是因為自己散漫而任性的態度所一舉造成的,可以說,這些人生的遺憾,成就了如今完美的成龍,每個人身後都有一些無法彌補的東西,而成龍無法彌補的,也正是這些個人情感與人生陰影。

半夜發瘋做義工

成龍只在講自己的真心話,自言沒有什麼秘密,他說自己曾有些自閉的傾向,這算是自己多年來一直無法擺脫的一個精神夢魘。

他總是喜歡找個地方沒有人的一個人很靜靜的呆著,最好讓人找不到,那樣自己會很舒服。

有時候會莫名其妙地跑到自己的辦公室,把自己的書一本一本取出來重新擺好。

特別喜歡下雨天,一下雨的時候。

半夜聽見打雷,他立即就亢奮起來,馬上會穿好衣服出去。

在路上,他會把音響開得聲音很大,大到蓋過雨聲,他會開著車就這么在雨里繞過香港兜一個圈,然後再回到家裡,一個人躺在那裡就會顯得很舒服。

一聽見大風,預報說台風來了外面有災情,成龍就會立即穿好衣服躥了出去,開著自己的吉普車,到處找災情,到處找拋錨的車子。

賓士在狂風暴雨里,路邊濺起好大好大的水花,那時侯他的心胸才會豁然開朗,得到一種純精神意義上的解脫。

有缺陷的完美

別人把成龍當作神,而成龍把自己當成人,這就是人生錯位為他帶來得無窮矛盾。

普通人會犯的錯誤,他一樣會樊,普通人跌過的跟頭,他成龍也難免不會摔跤。

也許這就是你所無法理會的他,無法給予寬容的那一個側面,這使得他的精神世界越來越顯得寂寞空虛,只有在一場風雨背後,才能得到一點嘈雜的快慰。

男人始終要承擔責任,而責任,更是男人活在世上最為直接的價值體現,這是成龍的信條,是他事業與生活的不二籌碼,已經為自己身邊兄弟先後安置好產業的大哥,更把這份責任分給了身邊的每個人,包括自己的助理、自己的司機,甚至還有這世上千千萬萬他叫不上來名字的苦命人。

收藏 分享

閱讀全文

與香港邵氏電影成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Moviedb電影大 瀏覽:338
動漫電影推薦愛情霸氣 瀏覽:525
小伙安裝攝像頭結局令人細思極恐的電影 瀏覽:111
有意境的電影黑白圖片 瀏覽:819
我在盡頭等你電影院 瀏覽:543
金蟬脫殼電影觀後感300字 瀏覽:502
明天電影院上映什麼電影院 瀏覽:111
絕殺黎明電影吻戲圖片 瀏覽:862
海綿寶寶尋找小蝸大電影中文 瀏覽:88
美國動作愛情電影片段 瀏覽:59
有關愛情回憶電影 瀏覽:772
娃娃老闆中文版的電影免費觀看全集 瀏覽:653
一部在美國總統山打鬥的電影 瀏覽:993
米奇的動畫片電影名字 瀏覽:435
電影主角弗蘭克槍戰 瀏覽:310
大八仙的傳說電影 瀏覽:836
周星馳電影中阿麗 瀏覽:744
電影評價寫作英語教學設計 瀏覽:602
主角是盲人的電影電視 瀏覽:595
特種兵大片李連傑電影大全 瀏覽: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