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成龍的成家班到底有多厲害
看了《王牌對王牌》,終於知道成龍為什麼會怒批「小鮮肉」了
前段時間「成龍怒批小鮮肉」事件在圈中鬧得沸沸揚揚,大哥直指某演員耍大牌,武打戲別人都幫忙拍完了,只是來拍幾個喘喘氣的鏡頭,還直喊累要收工,讓他氣得只想送上5個字,「看你幾時完!」
在人民日報都痛批明星高薪低能,淪為表情包的當下,演藝圈拍戲文替,武替,配音,摳圖彷彿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而成龍這次性情中的「發飆」在圈中可謂難得,為什麼大哥對這樣的事情不能容忍,又為什麼大哥敢於發出這樣的聲音?從最近一段「成家班」40年重聚的視頻,或許能看出一些深層的原因。
近日,成龍率領《功夫瑜伽》劇組參加了浙江衛視《王牌對王牌》節目的錄制,張國立、曾志偉、黃子韜、張藍心等人現身幫大哥站台。當天,節目組瞞著成龍准備了一份驚喜大禮―邀請成家班從第一代到第八代的成員來到了現場,這也是成家班40年同台首聚。
成龍先是在一段VCR里看到第一代第二代的成家班兄弟,回憶和大哥一起出生入死的經歷,成龍聽著聽著面色凝重眼中泛起了淚花。一回頭,發現VCR中的兄弟們已經站在他身後,一聲聲「大哥」讓成龍瞬間情緒失控,淚如雨下。
一聲「好久不見」飽含了多年出生入死的兄弟之情,成龍上前和兄弟們依次擁抱。
眾所周知,在香港電影史上眾多的武行群體中,成龍的成家班與洪金寶的洪家班,無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武打明星群體,幾乎成為香港電影的代言標志之一!
成龍與洪金寶二人本都是於占元的徒弟,兩人與元奎、元德、元華、元彪、元俊等人被稱為——七小福。
兩人分別衍生出了影視業界的成家班與洪家班兩大群體,在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期間,兩大班底,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亦是形成了一場的熒幕競爭。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都為香港電影史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對於成龍一手創立,40年間用心血在維持的成家班就是武行里的「飛虎隊」。在觀眾心中,他們無所不能,有他們的地方就意味著驚心動魄。一部部精彩的影視作品,一個個驚險萬分的動作,都給人留下了抹滅不去的印象。
作為9次獲得香港金像獎的動作班底,也是唯一能連續三年奪動作設計的班底,成家班在香港可謂傲視群雄、風光無限,可以說在影視表演藝術上已是登峰造極。
就如成龍所說的那樣:「四十年他們跟我出生入死,一早五六點鍾就進醫院,這些都沒人知道。」不可否認,成家班能闖出一番天地,都是以命博來的。
以前拍電影,他媽的,不危險的不拍,不危險的不上。」——盧惠光
那個年代電影就講究硬氣,都給觀眾看真的,一腳過去就是一腳。有部戲就是很簡單的一腳,在臉上踢一腳,因為要拍特寫。第一個上,「哄」一腳暈倒了,第二個上,「哄」一腳又暈倒了,結果連上七個,都被踢暈了。」——賈仕峰
成家班是比較喜歡弄鋼絲的,當時說做安全措施,但是也做不到多好,要出事的時候,該死就該死。」——姜國華
「以前做一個大的危險動作,可能都會在心裡想,今天晚上可不可以回到家。」——賴勝光
我很多東西都可以不要,我公司也解散過,唯一是成家班,我由頭到尾堅持下來。中間非常困難地經營下來,而且到今天,已經去了第八代.」從最早的五人到繁榮時代的十幾人,再到如今的幾十人。成家班經歷了傷病、經營、解散、重組方方面面的問題。也正是那些重重阻礙更顯得那份「搏命」的藝術精神尤為可貴。
我希望每年都有這個機會,跟大家一起。真的,走的已經走掉,我也向他們致敬。我們希望成家班,沒有了成龍以後,以後也是個班,繼續為我們中國的武術電影發光發熱。」成龍在現場這樣說道。
幾十年一同出生入死的相伴,讓這一刻在舞台的重聚變得尤為珍貴與感人。因此,也難怪早前成龍大哥在采訪中怒批某小鮮肉:「他哪裡辛苦,別人的戲都拍完了,他去擺個姿勢,喘兩口氣,然後就說辛苦。」同時還表示,一個演員的成功,並不是演員自己怎麼樣,而是有無數的工作人員,像燈光、造型、化妝、道具等等無數人的心血,才可以讓一個演員成名。
與成家班經歷40年風風雨雨的成龍有此言論,或許也正是因為對待影視藝術他們比許多現代演員多了一份「搏命」的精神吧。這是一種對藝術工作、對觀眾負責的態度。
隨著電影時代的革新以及各種特效技術的發展,成家班或許已經不需要再如同當年一樣每一場戲都「以命相搏」。但成家班留下的,也將一直傳承的是一份對待影視藝術的態度與責任。
如此看來,早前成龍批判小鮮肉「耍大牌」、「看你幾時完」不單單只是想去指責某些人,更是想提醒現在所有的青年演員,秉持著認真、敬業的工作態度,拿出好的作品遠比各種炒作,走歪門邪道來的有用的多。這也是成為影視圈常青樹唯一的路。
成龍的龍家班到底有多厲害?所有美國電影人見到都會主動鞠躬
成龍的成家班這個名字代表著香港特技專業人員中最出類拔萃的一群,他們每一個都是百中選一的精英。
成家班是香港電影黃金時期不能逃避的話題,說起香港電影,就絕對不能不提成家班、成家班是成龍電影的特技班底,是香港特技專業人員中最出類拔萃的一群人。如果說,成龍創建了成家班的話,那麼成家班也成就了成龍。這種成就不是一個兩個人能達到的,而是很多龍虎武師拿命換來的,當然,我們能看到成家班的成績,因為他是香港金像獎獲獎次數最多(9次)的動作班底!
就像成龍所說的一樣,成龍的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其實,背後是成家班幾代人的努力。最開始成龍與王耀,謝見文組建第一代成家班的時候,也許並不會想到,他們在未來會取得這樣的成就,那時的他們想的倒是很簡單,幾個兄弟,一身武藝,一口硬氣,一個江湖。
那時候,70年代中期,正是香港功夫片絕境之時,成家班一定程度上拯救了香港的動作電影,但這種拯救是有一定代價的,《A計劃》之後,成家班正式站在功夫電影的頂端。成家班的動作電影,硬氣,真實,真刀真槍,拍的時候,需要救護車全程跟護,不玩虛的。
成家班那時被稱為「武行飛虎隊」,在那時的電影人看來不死的不僅是成龍,還有這支無所不能的成家班。
但在成家班最輝煌的幾年裡,他們的付出和艱辛,都湮沒在觀眾對成龍功夫電影一片叫好聲中。
所以,成龍有多強大,成家班就有多強大。
成家班40年:不想哭的成龍還是忍不住掉了眼淚
「男人四十」,是許多文藝創作里都喜歡用到的一個符號。它往往代表了從稚嫩走向成熟的轉變,也代表了被打上歲月烙印的困擾與無奈。
簡而言之就是一句話,這是最有故事的年歲。
6月20號,華語電影史上最出名的動作團隊「成家班」迎來了它成軍四十周年的紀念日。那天,這支班子的帶頭大哥成龍的一條微博,將所有人的記憶,拉回到了過去的四十年裡。
這個屬於一群男人的「四十歲生日」,背後同樣是說不完的故事。
香港武行的飛虎隊
成家班可以說是時代的產物。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功夫片興起。與此同時,傳統的戲劇、武術行當開始沒落。為了生計,許多學戲習武之人,紛紛加入劇組,做起了武行。
所謂「武行」,有點類似於今天所說的替身演員。早年的香港影壇把出身武術行當,後參與電影拍攝的武師叫做「龍虎武師」,到後來,這一稱謂逐漸變成了「武行」。
這其中,就有師從京劇藝術家於占元的一對師兄弟,洪金寶和成龍。
憑借在戲班裡打下的堅實基礎,二人迅速在影視圈站穩腳跟,並逐漸從替身成為了正式的演員。
在積累了一些經驗和人脈之後,洪金寶率先成立了自己的武行班子,洪家班。不久之後,成龍也自立門戶,和王耀、謝見文等人成立了第一代成家班。
現在看來,這樣的武行團隊更像是一個江湖團體。幾個志同道合的好友湊在一起打拚,靠的是一身武藝、一口硬氣和一份情誼。
在二人逐漸站穩腳跟後,又一次時代的變化給他們帶來了新的機遇:70年代中期,隨著李小龍的突然離世和胡金銓、張徹接連幾部作品的票房失敗,一度風光無限的香港功夫片墮入了谷底。
傳統的功夫片不再吃香,市場急需新題材填充進來。這次站出來的,仍舊是洪金寶和成龍。
1977年,洪金寶在導演處女作《三德和尚與春米六》開功夫喜劇之先河。成龍也在70年代末拿起了導筒,並於1983年推出了他的導演代表作《A計劃》。
二人還聯手奉獻了不少熒幕經典,在徹底拯救了香港功夫片的同時,也讓洪家班和成家班不斷壯大並成了香港最重要的武行團隊。
但日子久了,二人在合作之外也開始想爭個高低,看看誰才是「香港第一」。
雙方的競爭倒也頗有一些江湖氣: 沒有太多勾心鬥角,而是靠實力說話。每每拍戲雙方都要拿出所有看家本領,想要在票房和獎項上贏過對方。
成家班的賈仕峰就曾說過:「當時我們都比到你活我死了,那時成家班做個危險動作,洪家班馬上做另外個更危險的動作!」
當時洪家班可以說是人才輩出,各個身懷絕技,有的武行威亞很厲害,有的地上套路很厲害,拍起戲來可謂花樣百出。
反觀成家班用的則是現代的打法,可能沒那麼多花活,可每一拳每一腿都實實在在的,看得十分清楚。
而這種拍法的問題就在於危險太大。據說那時成家班拍戲時,片場門口通常停著一輛麵包車,一有人出事,馬上就被抬上車送醫院。醫院里甚至有七張床位是專門留給成家班的,因為幾乎每天都會有他們的人被送進去。
回想起那段歲月,賈仕峰頗為感慨:「那時電影就講究硬氣,都給觀眾看真的。有部戲就是很簡單的一腳,在臉上踢一腳,因為要拍特寫。第一個上,『哄』一腳暈倒了,第二個上,『哄』一腳又暈倒了,結果連上七個,都被踢暈了。」
另一位成員賴勝光則說:「以前做一個大的危險動作,可能都會在心裡想,今天晚上可不可以回到家。」
如今來看,洪成的競爭沒有輸贏,二人的努力共同推動了香港功夫片的發展。可在當時,成家班的模式顯然更受喜愛。雙方鬥了十多年,在前期的較量中成家班拿了七次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洪家班則只有兩次。
成家班的敬業,更是為他們贏得了「武行飛虎隊」的稱號,在那時的電影人看來,他們是無所不能的。
再無江湖
和洪家班培養了眾多明星的模式不同,成家班可以說是集所有人之力來捧成龍一人。
在成家班最輝煌同時也是拍戲最不要命的那些年裡,整個團隊幾乎完全被成龍一個人的光芒所籠罩,他們的付出和艱辛,都湮沒在觀眾對成龍功夫電影一片叫好聲中。
兄弟們的好,成龍看在眼裡。在當時,成家班的各項薪水、福利一直都是各大武行團隊里最好的。除此之外,成龍還經常自掏腰包給兄弟們買衣服、請吃飯,絲毫沒有「老闆」的架子。
成家班裡的人都叫成龍叫大哥,而在那個年代裡,他們真的就宛若一個家族,一群共同闖盪江湖的好漢。
可惜好景不長,隨著香港電影產業的飛速發展,原來這種小團體時的團隊模式開始動搖。
雖說情意無價,但在真金白銀前,兄弟間的羈絆也受到了影響——九十年代初期,開始有人花重金來挖成家班的成員去做技術指導。
比起在成家班裡拿命換來的薪水,在外頭當個武術指導輕輕鬆鬆就能賺取好幾倍的收入,這讓很多人動了離開成家班的心思。
讓成龍沒能想到的是,第一個向他提出辭職的,是他最要好的兄弟之一:賴勝光。
有一次賴勝光找到成龍,提出想要離開成家班的想法,但被成龍給拒絕了。於是接下來一段時間里,賴勝光天天往外面跑,去接各種私活。
可即便如此,成龍依舊不願意失去這位好兄弟,於是對他說: 「成家班有事做(時),我再叫你回來吧。」
賴勝光的「成功」,鼓舞了很多人,大家紛紛效仿,外出接活。一時間,曾經無比團結的成家班人心渙散了起來。
終於,矛盾在1992年成龍拍攝《飛鷹計劃》期間爆發了。
當時這部電影計劃要到西班牙去拍,整個團隊都必須放下其他的活離開香港。以往到海外拍戲時,大家都會主動把護照教給製片統一辦理手續,但那一次包括賴勝光在內的不少人都沒有上交護照。
雖然後來事情敗露,大家不得不選擇前往西班牙,但成龍自己心裡頭也明白,成家班這個團隊是留不住了。
《飛鷹計劃》拍攝完畢後,成龍主動選擇解散了成家班。加上洪家班等班底也於此前不久就解散了,那段屬於香港武行班子的江湖歲月,也算徹底畫上了句號。
幾年後,出於拍攝的需要,成龍組建了新的成家班,也有不少新人進入到了成龍的公司。
但和老的成家班不同,新的成家班裡不再是那些「橫沖直撞」的愣頭青,而是真正經受過現代化電影工業熏陶的成熟電影人。
成家班基本不再沿用簽約武師的傳統做法,而開始靈活的隨時調整需求,平時大家都各忙各的;到了成龍要拍電影時,再將大家聚集起來。
原來的老朋友們很多也通過各種方式和成龍繼續合作著。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成家班是一以貫之的。
可回首起這段往事,還是會叫人有些唏噓。因為從那之後,在這片領域里,有藝術,有金錢,有成績,卻再也沒有江湖了。
「說到底,我們還是兄弟」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舊成家班的解散,是一次成功的解散。
因為即便當時成家班能堅持下去,但隨著香港動作電影的衰落和市場的變化,這種家族式的武行團體,終究是會被淘汰的。
解散反而給了他們各自發展的契機。
擅長威壓、飛車的賴勝光在離開成家班後,拍攝了《火燒紅蓮寺》等知名影片,直到2007年他還在挑戰足以創紀錄的飛車影片。
成家班第三代成員賈仕峰,不光作為武術指導,參與了「黃飛鴻系列」等影片的創作,還於1992年遠赴美國拍攝了《李小龍傳》。
成家班的幾位核心成員,在解散後作為動作指導界的大牛,發展得都很不錯。
至於成龍,更是在此後的幾年裡從亞洲明星發展成了國際巨星,成為了華語電影在世界范圍內的一大符號。
可成龍心裡,依舊放不下那段日子。他在公司不斷發展壯大、自己的事業越來越好時,無數次對身邊的人說: 「我想見的見不到,不想見的天天見。」
盡管當年的老友也會偶爾回來幫忙,甚至會在他的電影里客串一把,但誰都明白,過去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武行早就成了過去式,隨著電影技術的發展,再也不需要一群人把命搭上來拍一組鏡頭了。
(多位成家班成員參與了《寶貝計劃》)
成家班是時代的產物,最終被時代的變化所替代。即便是在電影里無所不能的成龍,也無力將這一切改變。
就像電影《老炮兒》里的六爺,不管當年他如何不可一世,不管後來他多麼桀驁不馴,但在 歷史 的檔口,還是會顯得有些無力。
可這是悲劇么?
電影里,當年輕一代都覺得六爺傻得不行的時候,那些曾經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們,卻堅定地站在了他的身後。
猶如當年一樣。
成家班四十周年的活動上,說好不哭的成龍還是忍不住了。
正如十年前,成家班成員盧惠光在回應外界關於成家班的矛盾時曾說過的: 「說到底,我們還是兄弟。」
個人感覺批的對,現在只要男的長得帥,女的長得靚,就是小鮮肉,就可以演戲唱歌,之後各種綜藝曝光,一個明星就出來了,,現在的造星多麼簡單。雖然不是所有的小鮮肉都這樣,但是十之八九都一個樣。
成龍老師電影好看啊回到小時候的我龍虎兄弟好看啊
成家班跟了大哥很多年了,的確是最棒的一個團隊,
成家班正式成立於1979年,輝煌時代: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至今。
這個名字代表著香港特技專業人員中最出類拔萃的一群,他們每一個都是百中選一的精英。
成家班,一個享譽海外的名頭。
成立於1976年,以成龍為首的國際動作指導特技團隊。到目前為止共獲得過7次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國際上的榮譽更是數不勝數。
曾幾何時,很多人會拿成家班與洪家班進行比較,說成家班都是為成龍一個人服務的,除了成龍這個最璀璨的巨星以外,沒有人紅過。而洪家班則不同,洪金寶更注重培養新人,把洪家班的成員推向幕前,讓成員有成名的可能,所以洪金寶更加了不起。
我想說,這種理解真的很膚淺。
成龍的成家班在全世界都是動作指導領域的金字招牌,好萊塢各種大片的幕後動作團隊很多都是成家班。這是成龍的功績,是成龍帶領成家班完成一個個不可能,用雙手拼出來的功績!他深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班子內的成員都是做幕後的,這也是他們最擅長的領域,為什麼不讓他們在這個領域里深耕,從而取得更輝煌的成績呢?
有些人適合台前,有些人適合幕後,成家班的成員可以說是屬於實干拼搏型的,如果非得力捧他們到台前做演員,做明星,反而不一定會成功。在早年,成龍也監制出品過一些電影,由自己的成家班成員去主演,但效果並不理想,顯然他們並不具備成為明星的潛質。成龍也在想盡辦法給自己的班底成員謀福利,找到更適合他們去發展的平台。
反觀洪金寶的洪家班,目前已經解體了,之前被洪金寶捧過,紅過的成員,現在大多也沒有什麼動靜了。不能說洪金寶不好,只能說是洪金寶沒有把他們推向更高更遠的實力,只能到這種程度了。
術業有專攻!
要說目前成家班到底有多麼厲害?我只能說厲害的不要不要的。
集體榮譽就不說了,華語乃至世界電影最強動作指導班底。說幾個名字吧,這些人都是成家班出來的,而且在台前幕後都是聲名遠播,只是成龍的名氣實在太大了,讓人忽略掉其他人的光芒。
陳勛奇(第一代「成家班」成員):華語電影全才,全能電影製作人。
林國斌(第二代「成家班」成員):斷水流大師兄。
李忠志(第三代「成家班」成員):截止2018年、由李忠志擔任動作指導的電影主要有:《97古惑仔之戰無不勝》《98古惑仔之龍爭虎鬥》《戰狼》《狂獸》《保衛戰隊之出動喇!朋友!》《男兒本色》《黑拳》《特警新人類1》《特警新人類2》《保持通話》《狼牙》《奪帥》《奇逢敵手》《三岔口》《爆炸令》《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大搜查之女》《讓子彈飛》《殺破狼2》《一個好爸爸》《西風烈》《新少林寺》《極速天使》《消失的子彈》《葉問:終級一戰》《滅門》《掃毒》《非凡任務》《全城戒備》《賭城風雲》
杜琪峰電影《復仇》和日本電影《生存還是毀滅之特警新人王》
鄭繼宗(第四代「成家班」成員):鄭繼宗師從成龍學習動作電影的製作大約八年,於2003年開始逐漸獨立發展,是第四代成家班的傑出的動作指導之一
截止到2018年,鄭繼宗擔任導演的電影有《狂野時速》和《總統特工隊》
擔任動作指導的影視作品主要有《蠍子王》《暮光之城》《叢林奇兵》《尋求正義》《新世界》《血債血償》、2011年上影的《小紅帽》和美劇《荒原》《迷失》《無敵女金剛》《過江龍》等
唐季禮(第四代「成家班」成員):不多說,經典作品很多。
Brad Allen(第四代「成家班」成員):Brad Allen是澳大利亞人,祖籍卻是蘇格蘭,他出生在遠離墨爾本的山區中,是成家班中不多的外籍成員之一。
Brad Allen是現實中『成龍''的徒弟,因為仰慕成龍而學武、並刻苦努力研習拳擊、合氣道、空手道、中國武術等多種流派的格鬥技巧、特技功夫。
Brad Allen師從成龍十二年,於2008年開始獨立發展。
截止2018年,由Brad Allen擔任動作指導的電影主要有:《地獄男爵2》
《海扁王》
《關鍵第四號》
《超級奶爸》
《環太平洋》
《王牌特工1》
《王牌特工2》
《游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
《歪小子斯科特對抗全世界》和2015年上映的《小男孩》等。
伍剛(第五代「成家班」成員):伍剛是上海市人,武術運動員。成家班第五代成員
2016年11月26日,第5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伍剛憑借《唐人街探案》獲得最佳動作設計獎。
伍剛,動作導演,代表作品《功夫瑜伽》《絕地逃亡》《唐人街探案1》《唐人街探案2》《功夫夢》《辛亥革命》《非常幸運》《鄰家間諜》《大兵小將》《十二生肖》《火力全開MV》等。
以上。
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舉了,還是那句話,厲不厲害要看發展空間及個人職業生涯的延伸。洪家班現在還有啥?除了早年紅了幾人,現在還有任何資源嗎?沒有!
成家班這么多代成員,目前各自獨立發展,在全世界的動作電影中發光發熱,這就是實力。不要狹義地認為只有在台前出名才算成功,在業界在電影整個工業中,成家班的厲害絕對是空前的。
❷ 成龍在拍片中用到的替身是哪幾個人
近日,曾擔任過劉德華、周潤發、周星馳等大腕替身的香港電影人羅禮賢,爆出成龍(blog)雖然對外宣稱不用替身,其實從剛拍戲開始,他的替身就一路相隨。
何必難為成龍
這是連成龍大哥自己都不能否認的事實。所以,當爆出成龍用替身的新聞時,其實都不是什麼新鮮的猛料,早就在人們的意料之中。媒體之所以狂炒濫賣,皆因成龍大哥的名氣,還有成龍大哥一直引以為傲的那一句說話———他不用替身,哪怕多危險的動作。大眾樂意看到成龍現在自打嘴巴的洋相。
只是,細心地想一想,就忍不住大笑。成龍大哥說「不用替身」這句豪言壯語時,是什麼時候?那正是成龍大哥剛紅之時,正是他身強力壯的當拍之時。那個時候,年壯氣盛的成龍,有資本有底氣說出這樣自信、自負、自傲的話。而事實上,成龍當時也確實真真正正做到。一次次受傷,一次次歷險死門關,造就了成龍電影的精彩,也成就了成龍電影事業的輝煌。
可惜,歲月不饒人。成龍大哥的功夫再好,也敵不過日子的消磨。成龍大哥老了,身手已經不像以前那樣矯健靈活,也經受不住那些高危動作的傷害。成龍大哥用替身是無可避免的。無論哪一個劇組,哪一個監制,哪一個導演,都負不起成龍大哥拍戲受傷的後果。何況,成龍大哥那一副貌似健壯的身體,其實舊傷累累,已經玩不起高危的動作。
然而,成龍大哥畢竟還是一位非常專業的演員。雖然年紀不再年輕,身手不再靈敏,身體不再強壯,力氣不再旺盛,但是成龍還是盡了一位演員的職責,親力親為完成他還能做到的動作與打鬥。這並沒有過分誇耀成龍大哥。今時今日的成龍大哥,已經不需要用「不用替身」作為電影的賣點與宣傳。
成龍大哥的電影,片後總是播映一些拍攝花絮。從那些NG的片斷,可以看到成龍大哥為電影所付出的汗水與心血。實實在在的危險鏡頭,可以看到成龍大哥每拍一部電影都受了不同程度的傷。許多時候,可以看到成龍大哥受傷後的那一張痛得扭曲變形的臉;許多時候,可以看到成龍大哥一度昏迷過去,甚至危及生命。試問一下,整一個影視界,像成龍大哥這樣一個國際級的大牌明星,一把年紀了還拿著生命拍電影,能有幾個?
成龍大哥顯然已經不僅僅是為了名、為了錢而拚命地拍電影。電影的歷史已經隆重地記下成龍大哥輝煌的一筆,而那以億算計的身家更是讓成龍大哥奢侈地過一個優哉悠哉的晚年。但成龍大哥不輕言退休,仍然堅持著他的電影夢想。成龍大哥說,他熱愛電影!正是對電影充滿熱忱之心,成龍大哥哪怕是不斷地受到觀眾的批評,也以頑強的鬥志繼續拍電影,並嘗試著戲路的轉型。
成龍大哥曾經多次在各種場合,很認真很坦率地表示他對將來打不動時的擔憂。所以,不是成龍大哥不服老,而是他真的喜歡電影。成龍大哥的沉默,其實早就已經默認了他使用替身。這已經足夠了。同時,這也沒損害到成龍大哥的尊嚴與榮譽。作為一個理性的觀眾,是不會吹毛求疵的,要求成龍大哥以五十有幾的年齡還親自從電影的開頭一直打到結束。這對現在的成龍大哥而言,已經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
打星用替身應當鼓勵
近日,香港動作導演羅禮賢揭秘,說打星成龍大哥對外號稱從不用替身,其實只是一個「美麗的謊言」,從拍電影至今,替身就與成龍一路相隨;這話一出,轟動和喧囂立竿見影,一個「功夫神話」彷彿即將土崩瓦解,慶幸的是,觀眾是理智而通情達理的,成龍是人不是神,是人就有人做不到的地方和事情。
巧得很,素來以「功夫人物」出鏡的甄子丹(blog),在接受采訪時也自爆一直用替身,因為對於特別危險的鏡頭,打星用替身是保護自己的片場「潛規則」,這本無可厚非。正所謂行有行規,這「規矩」一直延續著,甚至成為人人心知肚明的「金科玉律」,即使演員想親自上陣,估計也得忌諱點什麼吧,畢竟拍戲是個「集體活」,講究的是友好而默契的合作,壓根就不需要個人英雄,若是你一人頂十人的活,你讓跑龍套和其他幕後人員吃啥呢?!
其實,打星用替身是「潛規則」,至少有這么三條好處。
第一,俗話說得好:隔行如隔山。一個人的能力和能量是有限的,演員也是如斯,即使是一線演員,他也不可能是全能、全才。既是如此,拍戲這個行當,它需要是專職人才,而不是「樣樣會、沒樣精」的「濫才」。成龍、甄子丹都是目前中國乃至全球數一數二的「功夫巨星」,他們有著深厚的功夫底子,優美而張力的「功夫線條」,震撼人心、沖擊視線的功夫套路,讓觀眾叫好、市場叫座;毋庸置疑,他們是打星中的人才,但他們卻不是打星里的全才。比如說,電影中的飛車、跳樓、燃燒鏡頭等等,他們未必都能駕輕就熟地完成,讓導演不用屢叫「Cut」,甚至發生意外、危及自身安全。打星替身的出現和產生,就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打星、演員們的生命安全,確保影視拍攝的正常進行和如期殺青。
第二,物盡其用。黑格爾說:存在就是合理的。打星替身不但存在了,而且還形成了規模,成了影視拍攝當中必不可少的「特殊演員」。據說,像成龍、甄子丹這樣出色的演員,他們通常非常地繁忙,同時拍攝幾部電影不在話下,參與若干個宣傳活動更是家常便飯,為了趕場和保持拍攝速度、質量,他們不得不使用「分身術」,而替身就是他們常用的「看家本領」。這樣一來,他們非但分身有術,還讓替身們英雄有用武之地,體現出他們存在的價值和自身追求的價值;套句俗話,叫「有錢一起賺」嘛。
第三,降低投資風險。打星替身的存在無疑給影視投資方吃了顆定心丸,要知道,那些武打巨星身價動輒就是以億計算的,稍微有個頭破血流、三長兩短,足以讓投資方「大出血」,多貼上白花花的銀子不說,沒准還將自己的聲譽賠搭進去,如此簡單的計算公式,投資方不會傻到自己找罪受吧。
這圈子裡,不是說一涉及「潛規則」就得唾棄和謾罵,有些「潛規則」不得不存在,若真沒有了,反而讓人尤其是演員和影視投資方心中空落落的;再說,哪怕是成龍、甄子丹一直用替身也無須大驚小怪,電影都是「純屬虛構」,咱們又何必耿耿於懷甚至斤斤計較其中角色和動作的真實呢?!
❸ 成龍大哥在李小龍的電影中跑過龍套嗎
我知道的是成龍大哥在李小龍電影《精武門》和《龍爭虎鬥》中跑過龍套。現在巨星他們一開始只是在李小龍主演的電影中以以武師身份出演,也許當時只是混一口飯吃,填飽肚子。可是隨著武術大師李小龍成為一代巨星,他們的經歷或多或少的改變著。昨天他們還是那個小小的龍虎武師,今天已經成為了圈內的大佬。其中有我們熟悉的國際巨星成龍大哥。
46年前在李小龍的電影中跑龍套,當時在電影中,成龍還是一個小配角,是成龍剛剛接觸到影壇,在其中也只不過是一個露面的小龍套,當時在影片中的時間只不過只有20秒,而且在這20秒中還飾演了一個被李小龍當眾打趴的人,不過之後的成龍在事業是上就跟開了掛一樣,成為今日功夫巨星。其實不管以前是什麼樣的人,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努力,這才是真的取決以後的位。
❹ 為何李小龍和成龍的形象在很多影視劇和游戲中被模仿,而李連傑卻很少
一句話:某種影響力沒達到相應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