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評價王家衛
王家衛,可以說是史上最會忽悠的導演。
不管我喜不喜歡王家衛,我都不會否認他是一個有才華的電影導演,是一個成功的電影導演,只不過,道長認為,他的成功完全靠忽悠,如果不會忽悠,王家衛不會有現在的成就。
拍完《春光乍泄》後,有記者問張國榮會不會繼續跟王家衛合作,他笑著說:「有好劇本就拍啊。」
是個人都知道王家衛拍戲沒劇本的啦……
B. 如何評價王家衛以及他所導演的電影
作為中國最突出的一位風格化導演,王家衛的所有影片都有著一些一以貫之的風格,從工作方式(比如不提前寫劇本)到電影語言的運用(手提攝像機的搖晃感、快速頻繁的剪輯),從「御用演員」的偏好到電影精神主題的統一。這篇論文主要探討的就是王家衛電影中獨特的精神風格。 如 果說基耶洛夫斯基喜歡把他的主人公人物置於某種「處境」之中,那麼王家衛則傾向於營造一種狀態。這種狀態包含著某種特定的的氣氛、心理、精神、語言風格甚 至某些影像風格。王家衛電影的獨特氣質很大程度上就在於對這種「狀態」的不斷營造和反復闡釋,他將他所有電影的全部人物,都置於這種狀態之中。這種狀態包 含著某種特定的的氣氛、心理、精神、語言風格甚至某些影像風格。每一個人都在期冀,有所追求、有所寄託、有所等待,但一切又是如此飄忽不定,與期冀相伴 的,也有更多失望、拒絕、兩手空空。不管是《東邪西毒》中盲武士的死,還是《阿飛正傳》中無腿小鳥的比喻,亦或是《春光乍泄》中永遠追尋不到的遠方的大瀑 布,一切的一切都象徵著永遠的漂泊。
C. 王家衛經典台詞(王家衛導演的電影有多文藝)
曾經在雜志上看到,王家衛讓演員翻譯「I love you」,演員直接翻譯成「我愛你」,王家衛就說,怎麼可以這樣講呢?應該說,我已經很久沒有坐過摩托車了,也很久未試過這么去接近一個人了,雖然我知道這條路不是很遠,我知道不久自己就會下車,可是這一分鍾,我覺得好暖。這也是電影《墮落天使》的經典台詞。有人說,如果不認識王家衛,就不知道什麼才是文藝。
王家衛作為香港著名導演拍攝了不少的經典,有人說,你可以看不懂他的電影,但是你卻不得不被他的台詞折服。王家衛是用生命去拍電影的,他對電影的追求是極致的,即便是截下他電影的隨便一幀,都是能看到一種文藝。而王家衛電影總有幾句台詞會讓你心動。
《重慶森林》「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什麼東西上都會有個日期,秋刀魚會過期,肉罐頭會過期,年保鮮紙都會過期,我開始懷疑,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是不會過期的。」似乎現在的一切都有了保質期,什麼都是新鮮的好,一旦過期就會被丟棄。用過即棄、過期不候,事物如此,人也是!
《2046》「愛情這東西,時間很關鍵,認識太早或者太晚,都不行。」就如張愛玲的一句,原來你也在這里。愛情是琢磨不透的,如果時間趕巧,而你剛好走進某個人的眼中,那可能就是宿命。
《東邪西毒》「我曾經聽人說過,當你不再擁有的時候。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讓自己不要忘記。」我們一路走來,總會失去很多,失去後才懂得珍惜,有些事也終究是無法挽回的,所以讓記憶留在心裡,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一代宗師》「有時候我昨天遇見一個人,感覺他非常有意思,印象深刻。但後來再也碰不上了,人生就是這樣。」我們也可能會在旅途中遇到一個相見恨晚的人,一路上談笑風生,自此一別可能就是永別,所以萍水相逢也會令人格外珍惜。
如果你喜歡電影,你有一腔文藝情懷,相信王家衛的每一部電影總有一句台詞讓你動容,哪怕是幾年之後,那句打動你的台詞,記憶猶新。
D. 如何評價王家衛的電影《花樣年華》
《花樣年華》是個精緻的藝術品,很多回我都想觸摸它,但又不敢,因為實在太過精緻。精緻到你看一輩子,大約都不會厭煩,都會有新的認識和發現。王家衛大約是一個優秀的社會學家,他把人際社交,人的心理看得有點透徹。我認為《花樣年華》在影壇的地位會越來越高,大約很難有第二部藝術電影取代它的位置,能夠把愛情將得如此迷人,是影片中有諸多細節,每一個細節都讓人驚奇和迷人。時間的表達,蒙太奇的組接,甚至服侍,甚至聲音,太多了,《花樣年華》大約可以用一本專著去解讀,也真的需要一本解讀這部電影的書。這篇文章,筆者想分享的是一個細分的主題:禁忌之愛。
《花樣年華》實在太多精妙,遺憾的是我自己學識太過淺薄,不能把那些零零碎碎的想法整理得非常系統,分享給喜歡這部電影的人,多讀書吧!真心的希望中國電影可以更多地出現這樣的好片。
E. 電影《東邪西毒》對導演王家衛有怎樣的意義
【東邪西毒】1994年在香港上映,本片雲集了眾多大牌明星。小編覺得,正是王家衛導演的個人魅力才把這么多大明星請到一起,演一部超級文藝的武俠片。
先看看【東邪西毒】所獲得的榮譽。
威尼斯電影節(51屆):獲獎,金奧賽拉獎-最佳攝影獎,金獅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F. 王家衛的《一代宗師》到底好看在哪這部電影的口碑如何
王家衛的《一代宗師》到底好看的地方以及這部電影的口碑非常好!
王家衛的《一代宗師》,頗細膩的片子,王家衛上海人,片子的風格也非常上海味,膩膩乎乎,畫面精緻,影影約約;電影講述了民國時期南北武林多個門派之間的爭斗,雖然不懂“武林”,但是懂“人情”;各派武學宗師在“武林”中堅守著自己的一生;這是一部充滿詩意且浪漫的電影,導演風格很突出,在多個碎片化的故事組接中表達了別樣的“江湖”。好似潺潺流水,不緊不慢,娓娓道來了中國武學的哲學精神。
G. 王家衛電影藝術特色評析用英文怎麼翻譯
Analysis of the Wong Kar Wai movie artistic feature
H. 王家衛的電影分析
你好,
王家衛
二十世紀最後二十年的華語電影圈為世界影壇貢獻了眾多出色的作品與導演,而王家衛無疑是其中最值得關注的電影作者之一。他迄今為止的六部作品已經憑借著其極端風格化的視覺影像、富有後現代意味的表述方式和對都市人群精神氣質的敏銳把握成功地建構了一種獨特的「王家衛式」的電影美學。
王家衛1958年出生在上海,五歲時隨家人移居香港。早年在香港工藝美術學校學習平面設計時他瘋狂地迷上了攝影,特別是Robert Frank、Henri Cartier-Bresson和Richard Avedon這些大師的作品對他的影響尤為深刻。1980年從學校畢業後,他進入香港無線電視開辦的電視製作培訓班學習劇本寫作和影視製作,後在一系列無線的電視劇集中擔任製作助理和編劇。1982年,王家衛離開無線正式進入電影圈,他先做了近五年的電影編劇。1987年,王家衛為香港新浪潮電影的主將譚家明編寫系列影片「黑幫三部曲」的劇本,結果譚家明只採用了其中的最後一部拍成了《最後勝利》,而其中的第一部就成了1988年王家衛的首部導演作品《旺角卡門》的劇本。從1991年的《阿飛正傳》到1995年的《墮落天使》,不斷涌現的出色作品完成了王家衛對自我藝術風格的建立和鞏固。1997年,王家衛終於憑《春光乍泄》一片獲得了戛納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得到了國際影壇的肯定。
王家衛電影的獨特性首先在於他對自己身處的城市和時代有著非常深入的理解,而且他找到了一種恰如其分的方式去表述自己在這樣一個特殊外部環境里的生命體驗。他是最敏銳洞悉了現時態香港的藝術家:人流擁擠、華洋雜處的重慶大廈,旺角的高樓分割出的暗藍色天空,啟德機場邊可以看見飛機起落的公寓窗口,當然還有路邊攤、便利店和幽暗的酒吧,王家衛靠著這些標志性的元素組和出了一個世紀末的香港,最明顯的例子是《重慶森林》和《墮落天使》(當然你也可以把《東邪西毒》中那片孤寂冷漠的沙漠看作是寓言化了的現代城市,而且《春光乍泄》里的那種遠在異鄉的無根飄零的感覺也是對香港這個殖民城市在另一個異域時空里的反照)。王家衛是一個濃厚地背負「都市感受性」的影像表述者,現代城市所擁有的無機性和符號性使他的作品經常是內容隱藏在形式和風格里的,或者說,風格本身有時候就是他的內容。在以往香港新浪潮導演的代表許鞍華、譚家明等人的作品中,你可以輕易地觸摸到賴以支撐風格的「生活真實感」,但在王家衛的電影里你看不到這些。
王家衛的影像世界是高度抽象後的真實,這首先表現在他敘事時流露出的獨特的時間觀。王家衛電影里的場景往往都在線性時間的過去和未來中呈現出一種懸置狀態,盡管他不斷地用細節去強調時間概念,像《阿飛正傳》里那個著名的開場、《重慶森林》里對日期的反復訴說和《東邪西毒》里經常會在事件開頭指出節氣,但他講述的這些故事並沒有特別的時間背景,它們可能每天都會發生在這個城市的角落裡,它們只是從城市生活中抽離出來的標本。如果你仔細看過《重慶森林》,你就會發現兩個故事的某些細節其實是互相交錯的,王家衛用這種捉迷藏式的游戲來造成一種共時性的效果,既消解了傳統敘事的線性時間觀念又凸現了當代都市生活的偶然和無序,從而形成了一種存在主義式的精神意蘊。
王家衛電影的「抽象真實」還表現在他偶然性片斷式的敘事結構和對流行符碼的拼貼借用上。如果你看了王家衛的作品而感動的話,那絕不是由於整體世界的印象所引發的,而是因為細節、片斷以及絮語化的主觀獨白所喚起的氣氛能讓你產生心領神會的共鳴使然。氣氛存在於片斷中,或夾雜在片斷與片斷間的留白里,這很像是後現代美學對宏大敘事的摒棄和對細碎印象的偏好。在王家衛的電影里,你可以發現大量流行文化的符號,諸如流行音樂、商標、卡通玩具等等,包括他非常喜歡使用的人物如警察、殺手、阿飛等其實都是一種都市邊緣的亞文化符號,這種由都市提供的消費符碼經過王家衛的拼貼變得就像一面鏡子,反映出現代社會由具體實像蛻變成的符號化感性,這也使得他的電影極端敏銳,新鮮而發人深省。
當然談到王家衛的電影,你立刻想到的還會有手提攝影機所拍攝的恍惚眩目的晃動鏡頭、不規則的畫面構圖和艷麗但冷漠的色調運用。這種商標式的影像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和他長期合作的美術指導張叔平和攝影杜可風。今天,在很多香港的獨立藝術電影甚至有些商業電影中你都可以看到這種王家衛式的影像,但大多數都只有單純形式的拷貝而缺乏內在的創意。
王家衛的電影有很酷、很炫的形式感,但其實內里充滿了感情:像《重慶森林》里對快餐化愛情的反諷、《春光乍泄》里細膩糾纏的感情和《墮落天使》里金城武為父親做冰激凌的那段戲都讓人難忘。他作品中始終貫徹的一個主題就是:人與人之間對某種傾訴和溝通的渴望以及對遠比這種渴望更為強烈的個體交流不可能性的無奈。在華語電影圈中還沒有人可以像王家衛那樣更善於把這一主題表達得如此細膩而傳神。
王家衛的電影世界還在發展中,據說他的兩部新片《花樣年華》和《2046》將會有一個風格上的重大突破,所以在今天對他的成就下定論還為時尚早。英國著名的《聲與畫》雜志將王家衛選為20世紀90年代最重要的電影革新者,在他的名字前面有50年代的安德列·巴贊和70年代的安迪·沃霍爾,該雜志在對他的評價中說:「王家衛也許不是未來電影的全部,但他確實地指出了未來電影的一個方向。」
I. 王家衛導演的《春光乍泄》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我覺得王家衛的《春光乍泄》不單是一部關於同性戀的電影,也是對兩性關系的一種思考,他想要表達的是一種對於人性的渴望,王家衛的電影很多都是在講述一個主題,拒絕和逃避,自由和回歸。這部電影的魅力就在於,整體元素的和諧運用,音樂,畫面,光與影的結合,體現了一種光影中的溫暖。
很多人記得這部電影都是因為張國榮,他是那麼有才的人,卻選擇早早地結束自己的生命,而我們只有在他電影中找尋他的影子。畢竟他是娛樂圈為數不多公開自己同志身份的明星,在那個對同性話題並不是特別包容的時代,能夠將這部《春光乍泄》搬上大熒幕就是一種突破,這就讓很多人記住這部電影。也記住了哥哥。
《春光乍泄》的藝術風格、拍攝技巧、畫面剪輯、演員演技為王家衛帶來了無限榮光,王家衛想要表達的是,人生而不同,沒有人生下來就和別人完全相等,每個人都不一樣,正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一樣,我們要學會欣賞不一樣,贊美不一樣,而不是用否定的目光去看待他們,我想這也是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東西吧。
J. 如何評價王家衛的電影
王家衛導演的電影獨具一格,王家衛舍棄了傳統電影的線性敘事結構。在敘事中,王家衛把更多的筆墨放在了人物的狀態和情感,淡化了人物的背景,甚至模糊了故事應有的邏輯,並在敘事中特意設置大量的留白,用留白去調動觀眾的想像力,從而達到了千人千面的效果。可以說,王家衛風格的電影,是話語電影的一大新嘗試,在華語電影中具有重要意義,也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