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又有新片定檔了,名字叫《四海》,定檔2022年大年初一播出,影片由劉昊然、劉浩存、沈騰、尹正等主演,影片主要講述的是一個摩托車少年多年之後和父親相逢,一個女孩和她哥哥的車隊也闖入摩托車少年的一個生活故事。這個是韓寒執導的第四部電影,之前他執導的電影有《後會無期》《乘風破浪》和《飛馳人生》。
如今《四海》定檔,我覺得韓寒肯定也會有所突破,還是非常期待這個影片。
Ⅱ 《乘風破浪》韓寒專訪:綜藝電影才是真的搶錢
少年休學成為作家,而後挑戰賽車、挑戰電影,韓寒說自己的半個人生都活在是非爭議和風浪飄搖之中。而在這風浪背後,真實的韓寒是個對所做之事極為執著的人。就像《乘風破浪》預告中的那句台詞: 「男人至死是少年。」,已過而立之年的韓寒至今仍充滿少年感。
《乘風破浪》早在開機之前便確認了檔期,認准了要在春節上映的韓寒把計劃做透,把拍攝日程細化到分秒間,邊拍邊剪用難以置信的效率完成了這部作品。 在這期間我們看到了打著吊瓶堅持拍攝的韓寒,密集宣傳期堅持親力親為的韓寒,以及咽喉發炎堅持接受采訪的韓寒。他說人生的有效工作時間可能只有三十年,我不想浪費。 而對於高一就選擇退學逐其所愛之事的韓寒來說,其實前半生的有效工作時間比一般人要長得多,過得肆意又充實。
徐太浪這個人物是致敬已逝賽車手徐浪徐浪和韓寒
關於男主角徐太浪,韓寒也坦誠的表示是致敬自己的賽車手摯友徐浪, 「因為是用他的名字,雖然性格不是很像,但是呢,引用了下他的名字。」 徐浪是中國著名賽車手,也是韓寒的多年好友。2008年因意外身故的他年僅32歲,當時悲痛的韓寒還曾發文悼念。
再談年少休學:那種感覺還是挺迷茫的《乘風破浪》的故事是從父子間的隔閡展開的,談到自己跟父母的分歧韓寒表示:「 也會有,但是父母到最後往往都……想想也沒有辦法,因為你不休學,也要被學校開除也要退學。 那最關鍵的其實是在外面自己生活、生存的怎麼樣,這點很重要。 而且離開學校並不意味著停止學習,在外面也可以繼續的學習,這點是最重要的。所以到後來父母也想明白了吧,的確會有沖突和隔閡,但是一切可能也要看你自己本身的努力 ,如果真的去外面什麼都不幹,吃喝嫖賭,那就成個廢物了。」
韓寒在微博曬出的少年時期照片
韓寒說想通了這些的父母還是支持了自己的決定, 「我是想要在外面有一番自己的作為,並不是說就想離開學校吃喝嫖賭,而且當時這么小的一個小朋友, 17歲,這么小的一個少年吧算是,青少年,突然離開學校高一,其實那種感覺還是挺迷茫的,所以也花了一段時間來調整。」
從小就害怕氛圍枯燥,希望作品有趣有用在談到拍完《後會無期》那樣的文藝片後,選擇喜劇題材,韓寒表示自認《後會無期》也是喜劇,並表示從小就怕氛圍枯燥,「 首先我覺得《後會無期》也蠻喜劇的,我覺得它是2014年應該也算是,如果你要說好笑的電影,在電影里數笑聲我覺得前三名也排得上,只是說它表述手法很文藝。 但是呢,這部片子(《乘風破浪》)就可能會用特別快的節奏,特別商業的手段來表達這樣的主題,我覺得這不沖突, 因為我一直很喜歡庫布里克,然後也喜歡卡梅隆,他們都什麼片子都可以駕馭,想拍憂傷的、文藝的、愛情的、科幻的、軍事的、戰爭的,就所有的一切(題材)他們都能駕馭的很好。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優秀導演應該具備的。 」
「因為我平時這個人吧,在很多時候氛圍就怕很枯燥,包括我小的時候看有人上台念自己的作文,下面有的同學在那裡睡著了。我當時心裡想:我以後千萬不要這樣,我寫的作文在上面念,或我要拍的電影,(觀眾)千萬不能睡著,或者不能看我的書看的很無聊。這個是我潛意識里形成的一種東西,所以呢,我就特別希望東西本身有趣,所以有趣有用也是我的追求之一。」
談到《乘風破浪》中大量的笑點,韓寒則說絕大多數都是寫劇本的時候設置的,最後的效果也得益於演員的表演, 「絕大多數還是劇本,因為在片場磨的往往不會有特別好的效果,我不相信有人能在片場磨出一部特別優秀的喜劇片。第二呢,我覺得演員的表演也很有關系,只有演員的表演到了那種境界,到後來你就相信「她是他媽,他是他爸」的時候,那個時候的感覺就會更強烈。所以也要感謝這些演員很優秀的表演,這個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演員演的沒有可信度,那你其實怎麼都很難去(讓觀眾)發笑。」
《乘風破浪》拍攝期間,韓寒曾發微博徵集大家看過的最俗的台詞, 「我本來想用一句最俗的台詞來反諷一下,後來覺得可能大家get不到這個點,可能就覺得我自己很俗,後來就沒有冒險用這一招。而且這種(微博網友)很俗的答案全是我以前上一部電影里的台詞。」
韓寒在微博徵集最俗台詞,熱評亮了
彭於晏很可愛,口音可以理解為福建人關於選擇彭於晏來演會不會擔心口音問題,韓寒表示: 「一開始他會去(努力)咬字,希望說的更像普通話,我說:你不要這么說話,因為你這樣的話,你一緊張反而表演不好,你就放開來說。就算台灣腔也沒關系,我們後期可以配。那後來他一放鬆反而也說的很好,他有的時候會有一些台灣的那種感覺,『都是你的錯啦』,就是這種,但是還是蠻可愛的,就覺得帶著一點點這種感覺也很可愛,哪怕理解為他是福建人嘛,就可以啦。」
接地氣的劇組
邊拍邊剪,中國電影都不可能有這樣的效率關於《乘風破浪》選擇了邊拍邊剪的工作方式,韓寒直言是為了效率,「因為這樣的工作效率會更高,而且這樣的話,容錯率會高,糾錯率也會更高,就是你糾錯更快,一旦有任何問題,現場第二天馬上就可以糾錯了。 我們其實剪輯完了以後,我們拍攝完了以後第三天初剪就結束了,第十三天精剪就完成了,然後,就是剪輯效率是非常的驚人的,應該說中國電影就不可能有這樣的效率。一來是靠我們的剪輯指導很優秀,另外呢就從我導演開始,每個人都想的很明白很透。 因為我看到有挺多人說我們的剪輯很棒,節奏也很好,其實我覺得還是得益於一個是想得明白,另外一個是專業人才。」
《乘風破浪》剪輯指導白玉俠
談到目前中國電影的剪輯現狀,「 因為我覺得其實剪輯真的不用花那麼多時間的,只要你想透了。 就很多的剪輯花了很多時間,很多導演每個禮拜去剪輯房去一次,待個三小時就出來了,然後連續一年都這么忙,最後只剩一個月了,噼里啪啦在裡面剪,感覺是像剪了一年零一個月,但其實他們的有效工作時間還沒有我們長。 因為我們每天結束了剪,第二天再調再剪,一道一道,我們的有效工作時間是非常非常多的。 」
年紀越大,越喜歡美國大片談到平時喜歡的電影類型時,韓寒坦誠的表示喜歡:「 美國大片。喜歡看美國大片,因為我很小的時候,初中就看很多的香港電影、台灣電影、藝術片啊、東歐北歐(的電影),那個時候反而這些看得多。 後來慢慢長大了吧,反而就看這種商業片、香港電影、美國電影,覺得節奏比較好看, 而且藝術片可能(因為)我本身也是寫小說出身的,所以好多的手法,但是知道他們要做什麼,表達什麼,他們玩的那些套路是怎麼樣的,所以對我來講,反而不能很有效的打動我 ,那還不如看一些快節奏的商業片。」
綜藝電影才是搶錢,因為找不到好的團隊在很緊張的拍攝日程之下,韓寒直言沒有遇到什麼難以攻克的困難,「還好, 因為演員也都很配合,雖然大家的時間都很緊,演員的時間也都很緊,但是大家其實也都非常的辛苦。也很少存在超時這一說,其實大家都是在往一個方向努力的。 」
而較短的製作周期可能造成的外界誤解,他也話鋒一轉談起了「搶錢電影」,「 大家其實都很信任我們的團隊, 因為相對來說短的製作周期人家肯定會說「搶錢啊,不搶錢啊」,但是類似的電影製作規模的, 像我、彭於晏其實都是蠻挑劇本的,然後我們也都是希望自己走更長的長線的,就不可能出現這種(搶錢)行為。綜藝電影是真的會搶錢, 就很簡單的一個道理,是因為任何的綜藝電影,他們找不到一流的團隊,就特別優秀的(電影)團隊,是很難去接一部這種拍綜藝類節目的電影,所以這就導致了,可能綜藝電影結果拍出來質量不好。 並不是說綜藝電影本身不行,比如說《爸爸去哪兒》等別的這種好的綜藝電影,交給一個頂級的團隊,一樣拍的很好,只是那些團隊不會接而已。所以最主要的還是團隊本身。」
作家還是其他職業轉行不重要,重要的是個人能力今年幾部作家轉行的導演作品都引起了比較大的爭議,在談到這點時韓寒表示:「我其實個人也一直想去看國慶上映的《爵跡》,還有《擺渡人》,但是因為那段時間我正好是一直在忙後期,所以就一直沒能去看。國慶的時候是在拍攝,最忙的時間。然後十二月的時候是在做後期,我沒有看這部片子, 我覺得電影還是要看過以後才能發表評論的。那我覺得其實無所謂什麼(行業)轉行的,很多導演是從攝影師轉行的,甚至有從分鏡師轉行的、剪輯師轉行的、主持人轉行的、演員轉行的,最關鍵的我覺得是他的能力,不在於他原本的行業。這個是很重要的,我覺得沒有必要帶著對固定的某一個行業,帶著某種偏見,我覺得沒有這個必要,還是看他們做的作品。 」
韓寒直言還未看過《爵跡》
我也有過失敗, 先把眼下在做的事情做好彭於晏曾說「韓寒是想做什麼事就一定能做成的人」 ,而韓寒則謙虛表示:「也不一定啦,失敗的事情我就不說出來了而已嘛, 有很多事情我做的失敗的,做的不好的,太多了。」
雖然有過失敗,但韓寒表示每件事都會全力以赴,「 就像當年我們(《乘風破浪》)拍的時候就希望進春節,也知道春節的競爭很殘酷,但是我覺得這是磨練團隊的一個非常好的機會,那對我們自己也有信心。 而且我們知道我們說了以後肯定會有很多人可能會對我們的製作產生質疑。我覺得他們說的也沒有錯,在沒有看過片子之前,這都是很正常的,所以我們也提供提前的看片,來讓人家打消這種顧慮。 我覺得一切都是向更多人證明我們團隊非常的優秀。因為電影不單單是導演本身,還是很多人一起工作的結果,就我們整個團隊都非常的優秀。」
而在導演、作家、賽車手三個身份時間的分配上,韓寒表示先把眼下在做的事情做好,「還是更傾向於……我覺得眼前的工作吧, 眼前是導演那肯定是拍電影,眼前是賽車那就安心去賽車,先把事做好。賽車我也代表著一個車隊他的成績, 因為我們車隊就兩個車手,那今年還挺開心拿到了年度總冠軍,但是就是說你也是代表一個車隊的幾乎一切。 那拍片子也是很重要,你也不能說在現場說去比賽就去比賽了,所以說先把眼下在做的事情做好再說。」
(采訪 / 文 顧北;剪輯 許晨陽)
Ⅲ 如何評價韓寒跨界當導演
說到韓寒,我還是比較有感觸的,我在讀書期間看的唯一一部萬字小說便是韓寒的《三重門》,當時每天只要有時間就會把小說抱在手上,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對萬字小說感興趣(本人是漫畫迷)。在看小說是完全對韓寒沒有認識,只知道其是首屆全國新概念作文比賽一等獎,但小說後逐漸對韓寒有了一定的認識,一位天才作家,有著魯迅一樣犀利諷刺的筆鋒,職業賽車手,而且長的還帥。就這樣韓寒在藝術圈裡面慢慢的有了小成就,就在2014年7月韓寒指導的第一步電影《後會無期》與大家見面了,緊接著第二部電影《乘風破浪》也在2017年上映。
影視界需要更多的血液,每位導演也有自己不同的風格,韓寒跨界做導演無疑是將自己的「韓式」黑色幽默注入到了新鮮的傳播方式,給予了中國電影界不可多得的力量,反觀另外一位師出同門某位天才作家郭導,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會各個導演怎樣製作爛片賺錢,並發明了跨時代的PPT式電影,為中國爛片提供了新一代的模板,這樣的導演騙錢不說還用自己腐爛的價值觀影響著我們的下一代,是中國電影界絕對的毒瘤,最後引用朋友的原話總結下兩位的電影風格「韓寒的電影是逼格的,郭導的電影是裝逼格的。」
Ⅳ 韓寒電影《乘風破浪》
2017年韓寒電影《乘風破浪》
《乘風破浪》由韓寒執導,鄧超、彭於晏主演的一部電影,下面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部影片的主要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劇情簡介:
影片講述了小鎮青年阿浪認為父親阿正從未理解他的職業與生活。一次機緣巧合,他見證並經歷了父親當年傳奇而有趣的一面。看起來是一部父子之間情感和解的故事。
【相關新聞】
李榮浩跨界演《乘風破浪》 銀幕首秀獻給了韓寒
自韓寒先後曝光鄧超、董子健將出演其新片《乘風破浪》之後,今日再公布新晉歌王李榮浩出演本片。消息一出,便令網友們直呼“陣容清奇”。
“金曲歌王”李榮浩首觸電 ?角色成謎惹期待
自2013年起,李榮浩從音樂製作人完美轉身為歌手後,頻頻收獲金曲獎等多項音樂大獎,可謂是華語樂壇中當之無愧的新晉金曲歌王。他所創作的歌曲曲風新銳,別具都市風格,加上質感厚重,個人風格化及辨識度極高。此次出演韓寒電影《乘風破浪》,算是李榮浩首次觸電,完全屬於跨界新嘗試。在看到韓寒公布的這張照片後,網友們的回應很熱烈:“有生之年…居然看到李榮浩演戲?”“韓寒請李榮浩來演戲,莫非是想親自演唱主題曲?”“恍惚間以為自己看見梁家輝。”“韓寒+李榮浩,套路可以的。”可見李榮浩這次大膽跨界挑戰令網友們期待滿滿。
韓寒“火眼金睛”挑演員 “新人”李榮浩入戲快速
據悉,韓寒很喜歡李榮浩的音樂,第一次相約見面後,更堅定邀請李榮浩加盟《乘風破浪》的想法。而李榮浩長期也有不少戲約在談,但幾乎所有角色都是圍繞他的歌手原型打造,所以他一直不太滿意。在收到《乘風破浪》劇本後,他便被劇本里的角色氣質一下吸引,加上被韓寒的'誠意所打動,李榮浩毫不猶豫決定參演。雖然是演員中的新人,但李榮浩與此前已曝出的鄧超、董子健並列時,氣場並不輸給“前輩們”半分,不得不佩服韓寒挑選演員的眼光實在“毒辣”。李榮浩進組拍攝首日便進入狀態,更令人驚喜的是,他舉手投足之間有著不輸影帝的風采。“新人”李榮浩到底演的什麼角色,引發無數猜想。
至此,由韓寒導演的《乘風破浪》已經正式公布鄧超、董子健及李榮浩三位特質完全不一的演員陣容,但目前影片內容、角色仍處於保密階段。他們之間是一種怎樣的角色關系?又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觀眾已經迫不及待想知道其中內幕了。
更多相關優秀文章推薦:
1. 2017年韓寒電影《乘風破浪》
2. 電影乘風破浪電影主題曲
3. 《乘風破浪》主題曲<男子漢宣言>歌詞
4. 電影乘風破浪演員表
5. 電影《乘風破浪》什麼時候上映
6. 乘風破浪主題曲《男子漢宣言》MV及歌詞
7. 電影乘風破浪預告片
8. 電影乘風破浪主題曲《男子漢宣言》歌詞
9. 乘風破浪高清海報
;Ⅳ 如何評價電影《乘風破浪》
爛片中的佳作。
笑點比去年美人魚和澳門風雲里的好笑(反正我是這樣覺得),鄧超彭於晏演得還不錯(他倆演技還行),包子臉演的角色也沒有違和感(個人感覺還可以),整個片子很有情調,像翻老照片的感覺。
顏值比大鬧天竺高,演技比西遊伏妖篇好,劇情適合文青(我覺得挺有意思的)
而且,看過小時代的會覺得韓寒和郭敬明最大的區別就是韓寒有情懷和深度,而郭敬明空有文采。
所以乘風破浪至少比小時代高出了一個封神傳奇
可是一個盡管不專業但喜歡電影的觀眾都會發現,《乘風破浪》的敘事做得太敷衍,人物塑造做得不好,感情來得莫名其妙。
說句實話,韓寒畢竟是作家,電影和文學有本質的區別,我不認為一個沒有研究過什麼電影的作家可以轉型為一個成功電影人。這些年來,有事實證明,作家不適合當導演,當然也有事實證明,中國的導演確實像是一個什麼人都可以做的職業。。。
Ⅵ 電影《乘風破浪》觀後感
由鄧超、彭於晏、趙麗穎領銜主演,韓寒導演的燃情喜劇《乘風破浪》已經於1月28日大年初一上映,這部在春節檔電影院中畫風獨樹一幟的合家歡喜劇,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隨著初一觀影人群逐漸增多,《乘風破浪》的好口碑也水漲船高。在豆瓣的評分也呈現逆襲之勢,目前以6.8分的分數在幾部春節檔大片中位列第一,經受住了群眾的考驗,而且該分數還在不斷上升。
2014年,韓寒一部《後會無期》橫空出世,拿下6.3億的票房和豆瓣7.2分高分,成為票房口碑雙收的現象級的電影作品。而這次新片《乘風破浪》讓所有人都猝不及防,也讓所有人大呼驚喜,韓寒這次拍了一部不尷尬、不生硬的真正喜劇片!網友這樣形容:“全程笑點不斷,依舊是典型的寒式幽默融合些復古。沒說大道理,但是依舊溫情。韓寒高明就在這,你笑著看完片子,但等笑完你會回去想一想導演的用意。”還有網友直爽地表示:“真的燃爆了!太好看了!剪輯好牛,好多地方剪的有血有肉,哭死笑死!”當然也有觀眾表示:“《乘風破浪》里那些熟悉的幽默感和心照不宣,有種老友重逢的感覺。”
《乘風破浪》中的笑點類型也是多元化的,除了充滿韓寒特色的經典語言包袱外,還有通過前後情節的矛盾和落差營造喜劇感、角色本身的前後表現落差營造喜劇感,都十分的自然合理,這也是笑點不讓人感到尷尬的原因之一。
鄧超、彭於晏和趙麗穎三位不論在電影還是在電視劇都有著響當當的成績和地位。鄧超個人電影票房已經過100億元,戲路無限,是有口皆碑的實力派男演員;彭於晏則是後起之秀中的佼佼者,腳踏實地的努力蛻變,成為了顏值和演技雙雙在線的一線小生;趙麗穎是目前國民度最高的女演員之一,電視劇霸屏女神,家喻戶曉,此次在《乘風破浪》中的表現也讓不少人感到驚艷。
《乘風破浪》能出現口碑爆棚的現象,當然還得益於導演韓寒的精益求精。
《乘風破浪》的故事發生在90年代末的亭林鎮,導演韓寒為了原汁原味的呈現出那個時代的風景和人文,投入了巨大的心血。當時風靡大陸的香港電影、BP機、錄像帶、錄像廳、明星畫報、第一代身份證等等等等,都通過精心製作,還原出那個時代獨有的流行審美和時代記憶。
除了用心復古,韓寒對電影中的車戲情節也十分用心。從賽車界跨界做導演的韓寒,自然也要在車戲中大展拳腳。這一次,韓寒不僅許多特技場面自己親自駕駛,更是請來了賽車行業的專業人士在現場督導,一些高度危險的情節還要多人協助完成,足以體現他對車戲的用心和重視。
鄧超飾演的“徐太浪”與彭於晏飾演的“徐正太”,不僅是父子,更是兄弟。親情與友情交織。那些兩肋插刀、義氣千秋的感人故事,最後的走向其實是兩代人的和解。感情真摯赤誠,觀眾隨著角色回味一生,一起歡笑,一起感動。
導演是韓寒,他身上的標簽太多了。
暢銷書作家,80 後十大傑出代表人物,雜志主編,賽車冠軍 ……
最近,因為《乘風破浪》的主題曲他身上又多了一個「直男癌」的標簽。
你每天早上,不許起的比我晚。
飯要做的很香甜,打扮起來要大方,還有婆婆和小姑,都要和睦的相處。
您不要忘記,你不要忘記,我是一個沒有本領的人。
我這個家全都靠你,只有你才能做得好。
不要指望我,我是個凡人。
豆瓣上很多給一星的,就是沖著這首主題曲。
魚叔看過電影之後,負責任地說,片子沒有不尊重女性,跟直男癌也沒關系。
去掉特定語境的情況下,光聽這首歌是有問題,但看過電影,理解前後關聯,並不會產生這種質疑。
也是因為主題曲風波,魚叔對它的期待值並不高。
但看完之後不得不承認,《乘風破浪》的確值得一看。
魚叔先簡單的說下故事。
鄧超飾演的男主角叫徐太浪。
跟韓寒一樣,也是個賽車手。
可是他的父親並不理解他的職業選擇,給他找了一份開車的工作,不過是開救護車。
父子倆的`矛盾由來已久,徐太浪出生沒多久,母親就因為產後抑鬱而跳樓自殺。
父親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喜歡踹他臉。
二十多年相處下來,倆人的關系非但沒有變好,反而愈加水火不容。
徐太浪拼了命想要證明自己,父親一如既往的反對。
一次車禍,徐太浪意外的穿越到了 1998 年的故鄉亭林鎮。
並遇到了年輕時候的父親,以及父親的朋友們。
在穿越的時空內,他們意外的相遇相知,成為了無話不說的好兄弟。
父親形象的降級,兒子形象的升級,讓他們獲得了平等溝通的機會,解開了心扉。
穿越電影的內核大體相似,都是回到過去,追尋親情或者愛情。
並不新鮮。
但必須承認的一點是,韓寒在進步。
無論敘事還是鏡頭語言,相較之前都成熟了不少。
金句和冷幽默照舊,抖得包袱也很容易戳中笑點。
所有的穿越電影,都是基於對現實的不滿,想回到過去,尋回初心。
就像徐太浪。
父親愛他,卻用了不正確的方式;母親也愛他,無奈去世的太早。
和多數出生在單親家庭的孩子一樣,徐太浪缺少安全感,也失去了去愛一個人的能力。
可在穿越的時空內,他重新得到了這些東西。
那時候,自己還未出生,母親和父親青梅竹馬,正准備結婚。
徐太浪有幸見證了這段愛情。
除此之外,還見證了父親與兄弟的情誼,才明白父親為什麼在他沒出生前就進了監獄。
父親帶領的"正太幫",只有兩個成員。
小六,因為從小跟著父親賣盜版碟,導致每次看見警察都習慣性跳河逃跑。
小馬,是個程序猿。
幫主就是徐太浪他爸,徐正太。
痴迷於香港電影,有點大男子主義。
出場的時候一身鄉村蝙蝠俠的裝扮,背插兩把刀,口戴碎花口罩。
彼時,他們都是一群意氣風發的少年,有不可避免的缺點,也有珍貴的正義感。
還承包了小鎮上所有修電路修門鎖的雜活。
用鄧超的話來說:
"你們收的根本不是保護費,而是物業費。"
當香港老闆想要收購 KTV 時,他們拚死守護,為的就是當初那句"KTV 里只唱歌,不賣身"。
父子的矛盾和解了,也代表著現實與夢想握手言和。
在現實時空里,父親是現實,兒子是夢想;但在穿越時空里,父親是夢想,兒子是現實。兩人互相打擊對方,但都在最後取得了諒解。
《乘風破浪》的英文片名叫 Duckweed,意思是浮萍。
我們都是河流中的浮萍,大時代中的小人物。
無論時代怎麼變,過得都是再平凡不過的生活。
電影穿越回去的時間是 98 年。
那一年,還在流行使用 BB 機;
那一年,馬化騰創立了 QICQ(也就是現在的 QQ);
那一年,全國房價還沒開始漲;
那一年,跟別人說我想靜靜,沒人會問你靜靜是誰 ……
能回到那一年,重新開始人生,有多好?
可是人生沒有返回鍵。
總以為自己是香港電影中的江湖英雄,其實不過是微不足道的小鎮青年,在一方天地中守著自己的熱血和理想。
我們常常幻想拯救世界,但實際上我們連自己的生活都無法拯救。
電影在穿越的情節設定上是有瑕疵的,所以最後不得不歸於徐太浪的一個夢。
這何嘗不是韓寒的一個夢。
有人說,主角是賽車手,故事又發生在韓寒老家亭林鎮,這簡直就是韓寒的自傳。
其實不然。
韓寒是在以電影這種方式來緬懷他的好朋友——徐浪。
徐浪是韓寒在賽車界的領路人和崇拜的偶像,08 年去世的時候,妻子剛剛懷孕。
在電影里,韓寒沒有讓他再死一次。
所謂的穿越,不是一次迴光返照,只是一個漫長而有趣的夢。
歲月安好,乘風破浪。
是一句祝福。
給徐浪的,也是給所有懷夢的人。
這不是一部通常意義上爛片的評分
豆瓣都被水軍攻克以後評分不知道該去看什麼了
惡意刷一星的應該也是被微博一堆罵直男癌的女權癌們帶跑了,希望豆瓣以後能定一個審核評分的制度,不一定說是看了才能打分,但起碼能可信度高一點。
反正這部電影我豆瓣可以打到四星。
我對韓寒的好感度還是很高的,大抵是初中語文老師很欣賞韓寒,也推薦我去看過韓寒的博客。不提代筆門(事實上我也不清楚真相,也不好作評價),但就個人而言還是挺喜歡韓寒的文風的。這部電影可以看作韓寒自己不同時代的映射,無論是徐太浪還是徐正太,都有韓寒自己的影子,他將自己內心不願忘卻的“被遺忘的時代”以電影的形式濃縮在了亭林鎮當中,定格成不朽的記憶。
再說直男癌,歌曲單看的確令人反感,電影前期的營銷手段也略惡心,但放在電影中卻是很合意境,表達的也只是正太對小花的一往情深。希望女權癌好好看完電影再來評價吧。
配樂還不錯,很多地方契合度很高,插曲也自然而不突兀。攝影方面,大概韓寒也是賽車手的緣故,賽車的幾段在我看來還是很刺激扣人心弦的。但做舊的濾鏡看的太多有點不大舒服,剛開始的一段太過拖沓不夠緊湊。
電影中還是有bug的,畢竟是1998年的時代背景,製作周期又比較短,很多地方不還原,但並不影響劇情發展。[關於說乘風破浪是三個月的圈錢之作的,私以為這部電影應該是在韓寒腦海中演繹過改變過修繕過許多遍的,這是他人生的片面寫照,是他對自己的“理想國”亭林鎮的壓縮和定格。]
電影主題不算深刻,但在青春親情友情愛情的處理上都還不錯,笑點密集而不尷尬,盡管許多梗都是韓寒原來的小說里的,但在電影院中看卻不會犯尷尬癌。起碼作為賀歲片還是很適合一家人進電影院去觀看的。
Ⅶ 韓寒跨界導演的《乘風破浪》,真像別人說的一樣是爛片
韓寒在處女作《後會無期》中還對理想高談闊論,到《乘風破浪》時,他的表達更加成熟,在緬懷過去中又帶著溫情。韓寒把自己賽車手的身份代入到阿浪身上,又將所有人的視線引回到韓寒成長的地方亭林鎮,那個單純的烏托邦的存在,孕育一切理想的地方。這部電影中有太多韓寒的色彩,一個想把現實擺在觀眾面前,又不忍心摧殘太多年輕人的希望的編劇,於是他用喜劇的形式,化身段子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故事。
Ⅷ 為什麼說《乘風破浪歌》炒不火韓寒的票房
乘風波浪歌拉不動韓寒的票房,好片才是最好的炒作與營銷
談到對於電影的野心,韓寒曾說,「我想做中國最好的那批年輕導演之一」。
可是在具體操作一部電影時,韓寒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在確保他成為中國票房最好的那批年輕導演之一。
但是這一次,韓寒或許低估了大眾的審美,無論是對電影的,還是對炒作的。
2016年的中國電影,一個最有趣的變化是——爛片不再能夠肆無忌憚地圈錢了,在被眾多IP大片折磨過之後,觀眾不再一味相信IP或者明星,而是越來越開始相信電影口碑的力量。
這種進步當然是緩慢的,事實就是,觀眾並不會為了一部電影的好口碑去看一部電影,但觀眾也不再輕易為了談資和熱鬧,去看一部公認的爛片,這種進步雖然不夠令人滿意,但也的確為那些有誠意、有品質的好電影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韓寒改編的乘風破浪歌真是一場劍指票房的炒作,我們也很難說,這是一場成功的炒作,因為即使這場輿論風波如預期一般拉高了電影的關注度,我們也不知道,它會對韓寒這兩個字的票房號召力,造成怎樣的影響——畢竟,女性觀眾,才是當下中國電影最大的消費者。而與自己的消費者作對,永遠不是一件聰明的事情。
從電影炒作的角度看,有價值的爭議,永遠是一部電影票房乘風破浪的最大利器,可並不是所有的爭議,都能夠助推票房,《長城》也好,《擺渡人》也罷,我們其實很難判斷,這種爭議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到底是推動了票房,還是抹殺了一部分潛在票房。
說到底,乘風波浪歌炒不火韓寒新片的票房,因為好片,以及好片引發的觀眾自發的好口碑,才是變化的票房修羅場中,對一部電影最好的營銷。
跳出這部電影的票房成敗來看,這場主題曲風波就更接近一場風險巨大的賭博,它拼的是一部韓寒新片的票房,可無論輸贏,都有可能損耗了一個可以持續輸出票房的IP價值,這個IP,當然就叫——韓寒。
為什麼說如果沒有這首乘風破浪歌,韓寒新片可以賣得更好?
此前當被問到為何選擇在春節檔上映時,韓寒曾表示:「我以前是一個車手,一場比賽跟我競爭的對手還有五十個、一百個,而且賽車可能只有一個獲勝的冠軍,但是電影好像大家可以一起獲勝。但是最重要的,放在這樣一個時間上映,只能說明三個字,就是有信心。」
但是在我看來,當韓寒選擇採用這樣一種宣發手法的時候,實際上是低估了自己的電影,以及錯判了這個變化的票房修羅場。
《乘風破浪》是唯一一部公開試映的春節檔大片。
在此之前,業內都擔心《乘風破浪》會像《後會無期》一樣太文藝,不適合春節這個熱鬧的檔期。可試映結束後的口碑證明,這部故事架構類似梁朝偉梁家輝主演的《新難兄難敵》的穿越喜劇,其實是一部非常適合春節檔的劇情類喜劇。而且,非常好笑。
況且,韓寒手裡還有鄧超+彭於晏+趙麗穎的陣容組合。盡管宣發時間短,觀眾印象偏文藝、預售和排片情況不佳,但這其實不是一場註定隨風而逝的戰役。如果沒有這么一首乘風破浪歌,韓寒有可能面臨怎樣的票房形勢呢?
簡單來說,就是後發制人。
《乘風破浪》的確很難在春節檔前半段壓制地住《西遊2》和《大鬧天竺》,可是春節檔並不是只有三天。
雖然起跑不佳,但一旦電影形成口碑發酵,並且以觀眾自發評論打破電影太文藝的誤解,這架韓寒票房賽車的續航能力就無疑值得期待,依靠觀眾口碑,影片完全有可能在春節檔後半段和進入工作日後實現逆襲,最終不僅超越《後會有期》不是夢,甚至有可能創造一個超乎韓寒自己想像的票房成績。
可是在電影口碑制勝的慢熱和放大招的快贏之間,已經六獲全國拉力賽年度冠軍的優秀賽車手韓寒選擇了後者。
Ⅸ 如何看待《乘風破浪》這部電影
《乘風破浪》就是在講一個美好的故事。用來個電話就會斷線的撥號上網開發OICQ;沒人專注於房價房產;用杜月笙的理想收著「物業費」;說想靜靜時候不會被追問靜靜是誰;愛一個人從四歲開始善始善終……這都是那個年代的純粹美好,沒有如今浮躁社會里一絲的雜塵。電影所表達的就像曾經韓寒唱片中的歌詞:「他的幼稚,我的固執,都成為歷史」。但你的天真,我的倔強,也別在成長中埋藏。男人至死是少年,保持著赤子之心,戴好安全帶,如時光倒流般向你的未來飛馳吧。
Ⅹ 《乘風破浪》到底是不是爛片
《乘風破浪》強勢地插入了韓寒對時代的吐槽,包括對徹底改變人類社交方式的網路,對徹底改變年輕人致富方式的房價。該片不像《後會無期》那麼任性,處理很有分寸感。該片的情感線也比《後會無期》更符合電影的創作規律,親情線和友情線的起承轉合都很完整,尤其在大反派的襯托下,也有了相對明確的價值觀和道德感,可作為觀眾超我的出路(騰訊娛樂評)。
該片跟所有尋回情感類的電影相似,韓寒用自己獨特的冷幽默和熱血青春,完成了電影和現實生活中與父親,與世界,與自己的和解。韓寒借電影中徐正太之口,說出了自己簡單又不簡單的心願——任世界滄桑變化,仍希望保留著自己內心的不變。
不過也有影迷反應,韓寒的商業性質愈發嚴重,應該承認,單從電影技法上講,《乘風破浪》完成度很高,笑點也頗為密集,但就思想水平而言,它是韓寒所有文學和電影作品中最差之一。當然,韓寒越來越像郭敬明,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無論成為偶像還是成為商人,都是一個值得尊重的個體選擇。只是很多人還是會感到遺憾,畢竟韓寒曾經立志於區別於郭敬明,他也多次公開批評郭敬明,而今他以郭敬明為師,無論是電影內涵還是宣傳手法,與郭敬明越來越像。
乘風破浪,http://www.crxz.com/softdoc/pc/69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