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道戰》56年:男主角演過《武林外傳》,女主角已去世
各小組注意!各小組注意!從現在開始!你們各自為戰!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開火!開火!開火!
這段耳熟能詳的台詞,出自1965年的《地道戰》,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
《地道戰》和《地雷戰》、《破襲戰》被譽為軍教片三部曲 ,其中《地道戰》影響最大,許多人看過幾遍甚至十幾遍。
據統計,幾十年以來,《地道戰》 觀影人次高達30億次 (截止2012年),是世界電影史上觀影人次的紀錄,要知道《戰狼2》的觀影人次也才1.6億。
01、 歷史 原型人物
網上有不少人噴《地道戰》是抗日神劇、科幻片啥的,挑出各種毛病,不符合邏輯之處,將影片吐槽的一無是處。
個人只能表示呵呵,老一輩電影創作者絕不會閉門造車,他們大多經歷過那個年代,采訪過原型人物,就算有些誇張處理,也是電影手法。
而且老藝術家們在開拍前,都會到農村體驗生活, 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 ;
白天,他們幫村民干農活,晚上,他們會去采訪當年的民兵英雄,為的就是讓自己進入角色;
有兩位演員例外,分別是扮演山田隊長的王孝忠和飾演漢奸偽軍司令湯丙會的劉江,他倆是反派,所以住進了原先老地主的家裡。
經過3個多月的深入體驗生活 ,演員們都找到了理想狀態,共同造就了這部經典作品。
反觀現在滿屏幕手撕鬼子褲襠掏手榴彈的劇情、穿著光鮮亮麗且 油頭粉面的演員 、尷尬的演技、畫面精美但 失真的場景 ,《地道戰》不知道高級多少。
1963年,領導要求八一廠拍攝教學片《地道戰》,目的是讓普通人學習一些基本軍事知識。
雖然是軍教片,但要拍成故事片,這樣更容易吸引人,於是重擔落在了擅長拍故事片的任旭東導演身上。
劇本重中之重,劇組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在不同城市的20多個村子找素材,最後確定在 河北正定縣的「抗日先鋒村」高平村 。
高平村是電影中原型村子,但因為高平村的地道曾被洪水破壞,沒有合適的拍攝場景,最後導演選擇將保存比較好的冉庄、唐庄和李庄合而為一,成了電影外景拍攝場地。
給村民鳴鍾報警而犧牲的老忠叔以及英勇無畏、足智多謀的高傳寶,他們倆的原型人物是高平村的劉傻子,曾被評為 特等戰斗英雄 。
劉傻子作為隊長,帶領村子200餘戶人,和敵人戰斗50餘次,傷亡敵人120餘名,擊潰敵人數百至上千人進攻的輝煌戰績。
令人遺憾的是, 歷史 上劉傻子1945年就犧牲了,而導演將男主角取名高傳寶,也是希望 革命傳統可以像寶貝一樣,一代一代傳下去 。
02、錯綜復雜的地道如何拍攝?
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最初地道只是藏身之地,經歷幾次戰斗之後,地道的出入口越來越隱秘, 諸如驢槽口、鍋灶口等 ;
功能也越來越多, 既能防水,也能防毒 ,同時還能依託優勢,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轉守為攻。
那麼電影中地道的規模和戰斗的場面如何在大銀幕上展現呢?
一開始,導演任旭東想在一塊空地上,開挖成地道斷面,但最後放棄了,因為成本太高,耗時太長。
經過商量之後,導演和劇組的美工以及置景部門,決定在八一電影廠搭景拍攝。
電影中縱橫交錯的地道場景,是導演和其他部門通力合作, 巧妙地運用攝影鏡頭和多變的剪輯 拍成的,將一個宏偉壯觀的戰斗網展現在大家面前。
那個沒有特效的年代,電影創作者在布景、剪輯和攝像上下足了功夫,用心創造出了不朽的經典,這何嘗不是人民的智慧呢?
「你們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高,實在是高」;「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不準放空槍」; 「水是寶貴的……煙是有毒的……」 ;電影中的這些台詞,當年都是最流行的詞語,至今還印象深刻。
除了台詞,電影中的同名主題曲《地道戰》也是印刻在腦子里的,現在想來也會哼唱兩句: 「地道戰嘿地道戰,埋下神兵千百萬」 。
影片結尾,伴隨著激昂的旋律,無數的人民群眾,從菜地里翻開擋板,出現在敵人面前,小時候覺得震撼不已,久久不能忘懷。
03、演員現狀
高傳寶扮演者朱龍廣,今年已經82歲了,當年因為「英俊、威武、戲好」而被導演看中,因《地道戰》走紅,走在大街上,人家都喊他老高,老高,他只能跟人解釋,自己叫朱龍廣。
後來他又被《西遊記》劇組挑中,出演如來佛祖一角,形神兼備,一直以來他就是國民心目中的佛祖形象,和 左大玢的觀音、鄭榕老爺子的太上老君 一樣,都是無可替代的。
多年後,他又出現在《武林外傳》劇組, 飾演佟湘玉的老爹 ,一出場就笑點滿滿,和如來佛祖、高傳寶完全聯想不到一起,這就是好演員。
值得一提的是,朱龍廣的妻子吳惠芳在《地道戰》中也出演了一個女民兵,兩人自60年代末結婚以來,一直相濡以沫,已經攜手走過了50多年。
飾演趙平原的張勇手,當時已是明星,塑造過 《英雄虎膽》的耿浩 、《奇襲》的方勇、《林海雪原》的少劍波。
《地道戰》之後,他又出演了《南征北戰》、《啊!搖籃》、《橫空出世》等影片,精湛而朴實的演技令人稱贊。
同時作為導演,他還執導過《祁連山的回聲》、《沉默的冰山》等電影,老爺子今年87歲了,祝身體 健康 。
「高,實在是高」 ,劉江老爺子經典台詞太多,諸如《閃閃的紅星》中的 「我胡漢三又回來了! 」
80年代之後,他還參與了《譚嗣同》、《京都球俠》、《孝子賢孫伺候著》等影片,亦正亦邪,每一個角色都能深入人心。
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還有一個角色,那就是 《西遊記》里的閻王 ,只可惜2020年,老爺子永遠離開了我們,享年95歲。
另外一位大反派, 山田的扮演者王孝忠也不在了 ,從第一部電影《戰斗里的成長》開始,他就已被反派定型;
比如《永不消逝的電波》里的中村、《回民支隊》中的白守仁、《戰上海》、《奇襲》、《突破烏江》、《野火春風斗古城》等,無一例外都是反派。
反派角色塑造起來,有時候比正派難,王孝忠經常用心琢磨,努力塑造出不相雷同的反派角色來,只可惜這樣一位好演員,2016年去世,享年88歲。
另外還有 林霞扮演者劉秀傑 ,2020年去世,享年87歲;
崔連長扮演者朱啟 ,2007年去世;
孫進財扮演者謝萬和 ,1986年去世,享年58歲;
老忠叔扮演者王炳彧 ,1982年去世,享年47歲。
《地道戰》的演員,除了其中幾位是八一廠的,其他基本上都是 工程兵文工團話劇隊的演員 ,諸如偽軍漢奸高學智、吃雞的日本兵田海泉、大康扮演者韓國棟、牛娃扮演者胡自和、毛妮扮演者袁根娣等。
56年過去了,再看《地道戰》這部黑白片,它的 拍攝手法、配樂、演員的表演 也是值得考究的,對比一下,比現在所謂的大片好太多了。
網路上有AI修復的彩色版《地道戰》,不過個人還是更喜歡黑白版本,因為那是專屬於我們的童年美好回憶。(撰文:十一)
❷ 地道戰老電影演員
朱龍廣 飾 高傳寶
王炳彧 飾 高老忠
張勇手 飾 趙平原
朱啟 飾 崔連長
劉秀傑 飾 林霞
王孝忠 飾 山田
劉江 飾 湯丙會
韓國棟 飾 大康
胡自和 飾 牛娃
http://ke..com/subview/9158/5048419.htm#viewPageContent
❸ 軍教片《地道戰》故事,誰的原型犧牲了
在中國電影歷史上,有一個特有名詞「老三戰」,分別是《地道戰》《地雷戰》和《南征北戰》,
其中,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最熟悉的莫過於《地道戰》了,除了這部電影發行拷貝多(3700個),觀看人數多(超過30億人次)之外,該片還有兩首經典插曲,其中同名主題曲《地道戰》簡直就是每年大合唱比賽的常規曲目。
圍繞著《地道戰》也有很多故事,筆者就借著彩色修復高清版的截圖說一說。
最後,《地道戰》是電影的同時,也是一部軍教片,教學和示範是它的重要任務,因此《地道戰》的拍攝除了要保持客觀真實之外當然還要保證勝利,總不能拿一部結果失敗的作品去當教材吧。
不管怎麼說,《地道戰》這部軍教片性質的電影不論從現實上還是藝術上都已經融入歷史,現在該片也已經發布彩色高清修復版,大家可以重溫一下了。
❹ 地道戰老電影的簡介
《地道戰》是1965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電影,由任旭東執導、朱龍廣主演,於1966年元旦在全國上映。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為了粉碎敵人的「掃盪」,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新地利用地道戰的斗爭方式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截至2012年,已創造出共30億人次觀看的紀錄。
劇情介紹:1942年,日軍侵華的戰火燒到了冀中平原。俯首稱臣只有死路一條,奮起反抗才是最終的出路,冀中的人民都動員起來共抗日軍了,高家莊更是調集了大量民兵。為了對抗日軍的飛機大炮,當地人民利用地貌開鑿出了一條條錯綜復雜的地道。
民兵隊長高傳寶(朱龍廣 飾)利用這些巧妙的地道,率領 民兵與日軍展開迂迴作戰。雖然曾因隊伍里的敗類湯丙會的出賣而吃了不少苦頭,但是智勇雙全的高傳寶最終率領隊伍利用地道圍剿了日軍,清理了湯丙會,並活抓了日軍領隊山田。地道戰的勝利奏響了冀中反日的最強音。
(4)老演員王孝忠演過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地道戰》角色介紹:
1,高傳寶
高家莊民兵隊長。高傳寶的原型叫劉傻子,是個農民,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很魯、很愣。高傳寶在趙區長的教育下頓時醒悟,帶領游擊隊員們利用黑夜的掩護悄悄了將地窖改造成地道,形成了既可以藏身又可以打擊敵人的地下長城。
2,高老忠
高家莊群眾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與民兵隊長高傳寶領導村民,及時應變,把土洞、地窖改造成幾家相通的多口地道。
某夜,黑風口據點的日軍偷襲高家莊,高老忠為掩護村民疏散逃離,不顧個人安危,孤身跑到村裡的大槐樹下為村民敲鍾報警,不幸被日軍發現,山田開槍打傷了高老忠,高老忠掙扎站起來後繼續敲鍾,最後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
3,趙平原
黑風口據點的日軍偷襲高家莊,高老忠為敲鍾報警獻出了生命,地道遭到破壞,幸虧區長趙平原帶領游擊隊和民兵及時趕到,群眾始免於難。
❺ 老電影《地道戰》里扮演柳本太郎小隊長的演員是誰
山田 ,名字叫王孝忠
❻ 地雷戰中日本頭子扮演者叫什麼
王孝忠
王孝忠(1928—2016),原八一電影製片廠、珠江電影製片廠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1928年5月29日出生在沈陽,1942年,就讀於「奉天鐵路學院」電訊專科。1943年,王孝忠在錦州鐵路局供職。1949年,王孝忠入伍後進入東北軍區政治部哈爾濱青年幹部教導團。同年,王孝忠加入東北軍區政治部文工團,後在沈陽軍區政治部抗敵話劇團任演員,與後來在電影界享有聲譽的著名演員王心剛、張良、田華、邢吉田等人,都同屬一個部隊文藝團體。
2016年1月22日15時20分在廣州逝世,享年88歲。
❼ 王孝忠的主要作品
王孝忠電影作品一覽表
1957年:《戰斗里成長》;
1958年:《永不消逝的電波》;
1959年:《回民支隊》、《赤峰號》、《戰上海》;
1960年:《奇襲》;
1961年:《突破烏江》;
1962年:《東進序曲》;
1963年:《怒潮》、《野火春風斗古城》;
1964年:《岸邊激浪》;
1965年:《打擊侵略者》、《地道戰》;
1976年:《南海長城》;
1978年:《不平靜的日子》;
1980年:《一個美國飛行員》;
1981年:《皆大歡喜》、《畢升》;
1983年:《秋天裡的印象》;
1984年:《海瑞罵皇帝》;
1985年:《女子別動隊》。
❽ 電影地道戰鬼子軍官是誰演的
朋友,你好!
紅色經典影片《地道戰》中,鬼子中隊長山田 是由老藝術家王孝忠飾演的。
當年,王孝忠與後來在電影界享有聲譽的著名演員王心剛、張良、田華、邢吉田等人,同屬一個部隊文藝團體。他參演的第一部電影作品是1956年的《戰斗里成長》,也正是從這部電影處女作開始,開始了他在銀幕上長達五十餘年的「反派」定型。其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當屬他塑造的一系列日本鬼子形象,如《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特高科處長中村、《地道戰》中的中隊長山田、《野火春風斗古城》中的情報顧問多田等等,細數這些著名影片中的日本鬼子形象,幾乎占據了他所有出演角色中的一半以上。但他塑造的這些角色,雖同屬一種類型,卻各有特點:或奸詐狡猾,或心狠手辣,或詭計多端等等不一而足,可以說把一個個反面角色演活了。
1965年,王孝忠和張勇手、劉江等人參演的《地道戰》一片,原本是一部「軍事教學片」,但考慮到影片內容的主題化、情節的觀賞性,大家集思廣益,和擅拍軍事科教片的導演任旭東一起,依據八一影廠拍攝《地雷戰》的成功經驗,共同將一種單調、枯燥、無情節發展的非故事片片種,拍成一部在中國影壇上至今還廣有影響、且深受廣大觀眾喜愛和歡迎的故事片。這是八一廠繼1962年的《地雷戰》之後,「軍事教學片」和「戰斗故事片」相結合的一種很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影片拍攝完以後,審片的領導頓時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投放市場後,也立刻在廣大觀眾中間產生了廣泛的好評,並在民間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當年的拷貝增訂數在全國同類故事片中高居第一。雖然,影片片頭仍然是以「軍事教學片」出現字幕,但影片中完整而連貫的故事情節,所弘揚的愛國主義、民族精神和中國人民的氣節,都給人以極大地振奮和鼓舞。
這部《地道戰》,連同《地雷戰》,再加上新拍的《南征北戰》一起,組合成「老三戰」,在「文革」之後多年荒蕪的中國電影銀幕上,以其特殊的涵義仍能夠反復地、不斷地上映,故此,許多觀眾在連續、多次的觀看中,已經把電影中那些經典的角色和情節,都牢牢記住了。特別是王孝忠扮演的那個不可一世的日本鬼子,還有劉江扮演的那個「高,實在是高」的愚蠢的湯司令,而那些 「高、大、全」的正面人物,反而因為缺乏鮮明而突出的性格特徵,在觀眾的記憶中相對模糊了。。。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謝謝!
❾ 王孝忠追悼會及簡介 2019年著名演員王孝忠逝世
演藝經歷:
演藝經歷他參演的第一部電影作品,是1956年八一廠的《戰斗里成長》,也正是從這部電影處女作開始,他在銀幕上的角色,便由此開始了長達五
十餘年的「反派」定型。於是,《赤峰號》中的敵艦長、《戰上海》中的敵參謀長、《打擊侵略者》中的偽團長、《回民支隊》中的叛亂分子、《突破烏江》中的匪營長、《岸邊激浪》中的「大金牙」、《南海長城》中的敵特匪首"王中王"……當然,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且與方化的《平原游擊隊》中的日本鬼子松井並駕齊驅的角色,當屬王孝忠的一系列日本鬼子形象,像《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特高科處長中村、《地道戰》中的中隊長山田、《野火春風斗古城》中的情報顧問多田、還有後來八十年代初期的《一個美國飛行員》中的憲兵隊長坂田等等,細數起來這些著名影片中王孝忠的日本鬼子形象,幾乎占據了他所有出演角色的二分之一。這些同屬是日本鬼子,但角色定位卻各不相同,因為這其中的日本鬼子,既有詭計多端的特務,又有行伍出身的軍曹,王孝忠從整體角色的一體化中,又找出了各自角色中的不同表演區域。這主要是得益於他青少年時代,人生成長的那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
人物軼事:
1928年5月29日出生東北、長在沈陽的王孝忠,1942年,就讀於奉天鐵路學院電訊專科。當時,任教老師、舍監等要職的都是日本人。這些退伍軍人雖脫下戎裝,但是從骨子裡卻頑固的保留下了日本軍人所特有的武斷、偏執和粗暴,對於在校學生,這些日本人在教學和進行柔道訓練中,經常拳打腳踢,瘋狂施暴,這種階級仇、民族恨,深深的烙印在王孝忠幼小的心田裡,由此在他從藝以後,並且去尋找與日本鬼子這一反派角色的人物原型和創作淵源時,這些痛苦屈辱的經歷,便自然而然地浮現在他的眼前,王孝忠便從中進行了正確、恰當的借鑒,從而磨合到與角色相一致的切入點,使自己曾經經歷的生活往事,有益的成為他塑造角色的生活素材。從而使王孝忠的日本鬼子,從腦海中真實人和事的底片中,再和大量的史海資料相結合,從而令廣大觀眾過目不忘。
1957年期間,王孝忠拍攝《永不消失的電波》有一場戲,是他扮演的日本特務頭目中村,審問通過「分區停電」的手段而抓捕的地下諜報員李俠,很老練地瓣開他的手指陰險地說道:「老資格了啊。」這一動作便是王孝忠在劇本里並沒有寫到的現場發揮,因為他在此之前曾接觸過整天發報的一個電務員朋友,看他手的中指由於經常按擊電鍵,已經壓磨的呈扁平狀,與一般不從事這份工作的人的手指並不相同,他在拍攝現場用這樣一個很恰如其分的動作,來表明日本特務的詭計多端,使這一反派人物的性格特徵立刻顯現出來。樂得導演王蘋高興地一下子撲到王孝忠的身旁,連聲叫好。
1961年,王孝忠在《突破烏江》中,為了更有別於以往扮演的反派角色,他特意向導演李舒田和李昂提議,把這個敵營長處理成一個「結巴」,是憑借自己的做旅長的姐夫才當上營長,以表現出他的愚蠢、無知及獨斷專行的魯莽性格。但是,怎樣「結巴」?該用哪一種「結巴」?王孝忠卻還在心裡圍繞著「結巴」的發音犯著嘀咕。正巧,有一次,他在北京前門大柵欄等公共汽車的時候,遇到一位「結巴」走過來,主動找他問王府井百貨大樓該搭什麼車、怎麼走,此人一開好說話還算流暢,但關鍵的詞句卻因為著急憋脹得滿臉通紅,卻是越著急越半天說不出來,王孝忠從中似乎一下子尋找到創作靈感而茅塞頓開。這個並不是平時經常可以看得見的那種每句話都說不囫圇的「結巴」,很有語言表達方式的特色,他於是便一直跟著這個「結巴」,不但熱情的給他指路,而且還一同乘車前往王府井百貨大樓,待「結巴」下車以後,王孝忠又暗暗跟在他的身後,也走進了王府井百貨大樓里,去仔細觀察這個「結巴」的言談舉止,一舉一動。
所以,在《突破烏江》中,王孝忠把生活中的觀察和積累,巧妙的「拿來」和借題發揮,並自然的運用到又一個反派角色的處理當中。王孝忠認為反派角色最難的一點,就是因為劇本對這樣的一種人物沒有突出性格的刻畫,著墨很少,更沒有連貫的人物情節,往往都只是一個臉譜化的注釋符號而己,因為大量的筆墨要重點突出正面人物、英雄人物和主要人物,反派角色該如何來演,這只有靠自己去悉心啄磨,發揮演技,塑造出不相雷同的反派角色來,而不能是千人一面。
原八一電影製片廠、珠江電影製片廠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王孝忠於1月22日15時20分在廣州逝世,享年88歲。
王孝忠電影作品一覽表
1957年:《戰斗里成長》;
1958年:《永不消逝的電波》;
1959年:《回民支隊》、《赤峰號》、《戰上海》;
1960年:《奇襲》;
1961年:《突破烏江》;
1962年:《東進序曲》;
1963年:《怒潮》、《野火春風斗古城》;
1964年:《岸邊激浪》;
1965年:《打擊侵略者》、《地道戰》;
1976年:《南海長城》;
1978年:《不平靜的日子》;
1980年:《一個美國飛行員》;
1981年:《皆大歡喜》、《畢升》;
1983年:《秋天裡的印象》;
1984年:《海瑞罵皇帝》;
1985年:《女子別動隊》。
❿ 打擊侵略者演員表
【打擊侵略者】演員有:張勇手、王孝忠、胡曉光、李炎、於純綿、張良、黃邦瑞、劉秉章。
《打擊侵略者》是由華純執導,張勇手、王孝忠主演的電影,影片講述了1953年夏,美國侵略者在朝鮮戰場妄圖發動新的進攻。為粉碎敵人的陰謀,我志願軍某部副團長崔凱奉命帶領一個加強營潛伏在敵人鼻子底下,准備執行穿插任務。影片於1965年在中國上映。
1953年夏,美國侵略者在朝鮮戰場妄圖發動新的進攻。為粉碎敵人的陰謀,我志願軍某部副團長崔凱奉命帶領一個加強營潛伏在敵人鼻子底下,准備執行穿插任務。
出發前,祖國慰問團分團長梅嫂子率團來到陣地慰問,李軍長得知戰士丁大勇就是梅嫂子和英勇犧牲的、李軍長的戰友梅國梁的兒子時,提出不讓他參加加強營的任務。但梅嫂子反對,並勉勵丁大勇要英勇殺敵。
潛伏中,敵人的炮彈引燃了潛伏區的蒿草,執行任務的丁大勇為了整個潛伏部隊的安全,以堅強的毅力戰勝燒傷的疼痛。在朝鮮人民軍地下工作者的幫助下,這支部隊殲滅了敵軍主力白虎團,救出遊擊隊長和其他朝鮮民眾。
緊接著,他們又插入鷹峰,截斷敵軍退路。這時,崔凱身負重傷,陣地上只剩下丁大勇等三個人,在危急關頭,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的主力部隊及時趕到,把敵人全部消滅在鷹峰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