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主角迴避依戀人格的電影

主角迴避依戀人格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3-02-02 09:08:55

⑴ 《想見你》人物剖析|愛你在心口難開是因為自卑嗎

大家看過《想見你》這部劇,都會感覺這是《不能說的秘密》+《你的名字》+《信號》+《雙世寵妃》的結合體,劇情曲折懸疑的同時還不停撒糖,也是很佩服編劇的邏輯和腦洞。

我們會發現裡面的女主角陳韻如和莫俊傑是迴避依戀型人格,黃雨萱和李子維是屬於安全型依戀人格。

劇中黃雨萱和陳韻如雖然樣子相似,但是性格截然相反。

陳韻如一直以來都是獨來獨往,在自己的世界裡,不習慣別人靠近,甚至對方跟自己示好也會迴避,久而久之身邊的人都會覺得她性格古怪還孤僻,所以紛紛遠離。她對這一切都習以為常,因為對於她來說不懂如何跟別人相處,是更愛獨處的,相比融入集體只會讓她覺得不自在,是一種內耗的行為。

但是另一方面,弟弟雖然表現出很討厭自己,她依然會叫弟弟起床,買早餐給他吃。這種行為是有點示好和拉近關系,至少不想雙方關系變得那麼僵,也是有討好的意思在裡面,說明她也是需要有個伴的,而不是真的喜歡獨來獨往。但是她不會主動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更不會主動要求別人如何對自己,所有的委屈只能自己憋著。

她會形成這樣的性格,跟原生家庭有很大關系,父母感情不和,爸爸重男輕女,媽媽因為逼於生計也無暇顧及家庭,弟弟雖然疼姐姐,但是不懂如何表達自己的關心,反而用討厭、不待見陳韻如的方式,想讓姐姐可以被家人關心,覺得只有這樣,父母才會將注意力放在姐姐身上。

但是陳韻如的性格,早就習慣察言觀色,只要覺得對方有一絲嫌棄和厭煩自己的表現,都會覺得問題都在自己身上,覺得是不是自己給別人造成了麻煩?成為了別人的負擔?所以她會形成一種假性獨立,讓別人覺得自己不需要他人的幫忙和親近,覺得這樣就不會麻煩別人,也就不會讓人討厭。

莫俊傑因為自身缺陷,小時候一度陷入自卑當中,被同學視為異類,不斷被他人排斥,導致無法合群只好獨處。

他會喜歡陳韻如,是因為在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所以會感同身受,知道她需要被理解被關心,但是只敢默默的關注不敢靠近。

因為迴避依戀型人格的特質,就是體現在社交和親密關繫上,他們不懂如何跟別人建立親密關系,也不懂如何跟他人相處,所以會有點排斥跟別人建立親密關系,所以會讓別人覺得他們都很冷淡。甚至就算雙方有好感,或者已經是戀人關系,一旦進一步發展就不知道如何是好,就直接玩消失或者提出分手。

遇到事情不會跟別人溝通,只會迴避問題。遇到喜歡的人只會躲在一邊暗中觀察,就是打死都不會靠近一步,也不懂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情,就算再喜歡也不會主動,需要別人主動示好表達感情,所以也是最難脫單的一群人,追是不可能追的,寧願錯過也不可能去追的。

也不要覺得他們欠揍,因為本身就敏感,也害怕受到傷害,自然害怕會被拒絕,所以為了避免自己受傷害,會規避一切可能性,就是不讓它開始。遇到別人跟自己示好就習慣躲避就是這個原因,除非你特別堅定,一直持續對他好,讓他覺得你不是三分鍾熱度,一旦在持久的相處接觸中,感受到你的誠意和真心,就會慢慢讓你靠近。

因為邊界感和分寸感很強,所以不能觸碰他們的底線,否則對你產生排斥心理,會自動疏遠,可能不會說出來,但是行為上你會感覺到明顯的疏離感。

莫俊傑才會選擇默默關注,就是不想給她壓力,而不是改變她的現狀,覺得這是她最自在的狀態。

李子維和黃雨萱是一類人,獨立、自信、敢做敢當,面對不公不平等的事他敢於反抗斗爭,有時覺得他們挺沒心沒肺不在乎別人眼光,同時又很會照顧身邊人的情緒和感受,兩個相同的人反而更能產生共鳴,容易理解對方。

黃雨萱比李子維多了一點細膩的特質,這種人可以看穿對方偽裝的堅強和不在乎,同時知道該如何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引導他們。這些特質吸引了李子維,也成為陳韻如內心深處最想成為的人,所以陳韻如喜歡李子維,想要做黃雨萱就變得情理之中了。

安全型的人是不排斥親密關系,也喜歡被他人依戀,不會因為伴侶黏人而不耐煩,遇到問題會跟你溝通,一起協商解決方法,懂得理解他人感受,也會主動接近,提供情緒價值,不需要你教他如何去愛你跟你接觸,他通過相處溝通後就明白如何愛你,所以這類型的人很適合跟迴避依戀型的人在一起,因為會懂得給他們個人空間,做事有分寸,情商高。

陳韻如會想抓住李子維不放,是覺得他是照亮自己生命的一束光,同時也是自己的救命稻草。

因為李子維,她不再自己一個人,可以感受到溫暖,知道有人主動關心自己是什麼感覺,這個時候她就會渴望被認同,想讓對方喜歡自己,這也是為什麼她無法喜歡莫俊傑的原因,因為兩個人太像了,陳韻如都無法接納自己,又怎麼會喜歡跟自己一樣的莫俊傑。

低自尊的人都渴望被別人認同,尤其是被自己在乎喜歡的人認同,所以她為了讓對方認同自己,會做很多事情去討好、迎合對方,就是為了讓對方喜歡自己,這就是為什麼她後面會假裝自己是黃雨萱的原因。

都說人人都是陳韻如,但是人人都想做黃雨萱,因為人的內心深處都渴望美好,都想成為閃耀受歡迎的人。

如果你是陳韻如這類型的人,不需要自卑覺得不配被愛,要記住每個人都有被愛的權利,有些人本身就不懂愛,因為從來沒有感受過愛,又怎麼會懂得如何愛別人。

關於愛情我們都需要去學習如何經營維護的,或者需要被帶領。如果你們喜歡的那個TA是迴避依戀型人格,希望你們能分清楚對方是渣,還是愛在心口難開,然後學會如何理解TA,如何愛TA,不要讓TA再懼怕被愛。

⑵ 有哪些影視作品中的人物屬於迴避型依戀人格

張一山所演的柒個我中的,其中一個人格就是會,迴避型依戀人格,不僅演繹出了他的嬌羞,還體現了他的依賴程度非常的高。

⑶ 迴避依戀型人格(迴避依戀型人格的分析與自救)

在電影《春嬌與志明》中,張志明像個長不大的孩子,和春嬌在戀愛的過程中一直唯唯諾諾,不斷的退縮。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幕是春嬌准備從火車站離開了,這時候志明才在朋友的催促和提醒下選擇追了上去。他追上春嬌說的第一句話就是:「 我知道這么久以來沒能為你做過什麼,對不起,但其實我真的想改。

我在之前這篇文中側重寫的是身為另一半的人該如何和迴避型依戀者相處的一些具體的技巧,總結下來: 耐心+引導 ,是最為關鍵的。

還有不少小夥伴本身就是一個迴避型的傾向, 自救的技巧也是尤為重要的 。每個迴避型依戀者都有著精分的靈魂,或者說他們都是偽裝高手。

對於迴避型依戀者本身來講,不管你是完全迴避還是不完全迴避的類型,坦然的面對自己已經很難了,更不用說真實面對自己的情感。(此時回想起林宥嘉說謊的BGM: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

但是人生就是艱難的,既然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怯於突破困境往往都是弱者;你現在正在看這篇文章的話,骨子裡必然是有著 強者思維 的,所以靜下心來搬個小板凳,好好聽聽老師的講解吧~

改善思維模式

雖然迴避型人格的形成並不能完全歸咎於原生家庭的 漠視 ,其中還有基因和先天因素,但原生家庭的影響,直接且深刻,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格本質。

如果這種幼時的體驗足夠深刻,很可能在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沉澱下來,變為一種「人際關系是不可靠的,只有自己才值得被完全信任」的潛意識,長大後也會格外珍惜自己的獨立性。

比如當一個迴避型依戀者在一段關系中感到進展太快或者難以適應的時候,往往會採取 拖延戰略 ,直到他們深刻的意識到拖延無法補救,才會主動的邁出第一步。

過度的自我保護,讓迴避型依戀者錯過了更多很多優秀的擇偶者,也錯失了很多深入交流的機會。

很多迴避型的人都喜歡幻想理想伴侶和最契合的相處模式,因此總是喜歡遇到困難就半途而廢,下個說不定會更好呢,企圖通過「等」的方式來佛系處理問題。

當你喜歡上一個人,突然又覺得對方不合適,想分手或換人的時候,你要提醒自己是不是 壓抑系統 啟動了,你其實是渴望親密的,但是又總是壓抑自己的需求,你看到的並非事實。你需要破除「開啟新關系作為備份」的觀念,非原則性問題的前提下,對給自己和對方一些耐心。

迴避型依戀者會經常誤解他人的動機,覺得對方總是在圖你什麼,會容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這會對感情造成破壞,此時你需要意識到自己是否在傷害別人(包括你的伴侶),如果還想繼續這段感情,請多做一些 換位思考 ,在他人筋疲力盡之前,哪怕做一些微不足道的關心和交流,也能夠使得你們的關系懸崖勒馬。

在親密關系中,凡事要 盡量多往積極的方面想 ,可以列出每天 感恩清單 ,每天晚上在睡前回憶伴侶為你做的事情,把它寫下來,提醒自己為對方感恩。

此外你也需要意識到你的平靜外表和對處理關系的態度,可能會使得焦慮的人感受到更加失敗,感到自己缺少存在感,因此更加焦慮。你的情感疏遠狀態,也會讓自己的伴侶更加焦慮,如果他/她本身就是個焦慮型人格,還會因為被你這樣對待而變得更加苛刻,讓你在關系中更加痛苦,個人空間更少。

模仿安全型的處事方式

認識到問題後, 積極嘗試按照安全型的處事方式待人 ,多次模仿後形成習慣,消除焦慮感。

多了解安全型行為的案例,充分理解「做出安全型人格的行為可以獲取他人信任並提升自身安全感」這件事。

如坦白贊美他人後感到親密度提升,多次重復並形成 確定性 ,自我暗示「如果我可以突破自身障礙表達對別人的善意,可以得到自身渴求的安全感」。

我個人推薦,迴避型依戀者可以多看青春純愛日劇和日影,一方面畫面唯美,故事簡單清新;另一方面價值觀正確,多為少年人百折不撓的熱血故事,或者傳遞即使頭破血流也於心無愧的積極愛情觀,有利於幫助迴避型依戀者鞏固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突破舒適圈」的思維認知。

坦誠自己的不完美

迴避型依戀者會袒露自己缺點,多半是分手或者關系瀕臨破裂的時候,才會說出自己配不上對方的理由。但這樣的方式是很傷人的。

要正確認識自己,提升自信心,不僅僅是可以通過伴侶的贊美實現,自我接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

迴避型依戀者形成自卑感的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和對待自己,因此要消除自卑心理,你必須從自我入手,坦誠自己的不完美,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不要把別人看得十全十美,也不要把自己看得一無是處。從日常生活的細節觀察入手,意識到「人無完人」,認識到其他人也有自己的不足之處。我們都是不完美的人,並不需要做一個完美的利己主義者。這個社會需要每個人的相互包容和理解,才會變得更美好,親密關系同樣也是。

當面臨某種情況而感到自信心不足的時候,不妨給自己壯壯膽,多給自己打雞血,「我一定能夠做到的,這件事並不難,別人都可以我為什麼不可以」,如果懷著豁出去的心理去從事自己的活動,並且事先不過多地體驗失敗後的情緒,緊張不安的情緒就會和你say goodbye。

事實上袒露自己的不完美也並非是一件丟人的事情,反而能夠獲得對方的欣賞和認可,當你邁出了第一步,整段關系步入良性循環的狀態後,你的自信心自然也會大幅度提升。

接受伴侶的缺點

當伴侶對你表達負面情緒時,請深吸一口氣,讓自己堅持傾聽。你可能會感到渾身不舒服,想要反擊,想要完全否認對方,或是想要逃跑。我鼓勵你不要這樣做,通過 回饋 對方對你說的內容,來向他們展示你可以理解他們,表達完你的理解後,一定忍住不要說[但是]二字來反駁對方,強行植入你的理解。

⑤ 消除「凡事只能靠自己」的刻板印象

我建議迴避型依戀者們不要把你的工作和事業放在人際關系之前。你要知道,不斷提醒自己凡事只能依靠自己,自我價值提升才是唯一重要的這個聲音,其實是在你小時候形成的,來保護你體會安全感的。但是現在你已經長大了,你要清楚的看明白,遲早所有人都會在競爭中遇到比你自己更強的對手,多多少少會遭遇失敗的。當這一天到來,你卻沒有人真心愛你的話,這一切又有什麼意義呢?

如果可以的話,我鼓勵你們去意識到不完美的自己也是能夠得到尊重和喜愛的,即使你沒有成為一個特別特別成功的人。

⑥ 階梯式克服計劃

我曾經在沒遇到我愛人前,我也是迴避型依戀者,我深刻的體會那種想走出來卻又不知道怎麼走出來的猶豫心態。 根據依戀理論,要引導自己慢慢走出迴避的狀態,最簡單無腦的辦法就是找個安全型風格的戀人 ,安全型能夠給迴避型依戀者所帶來的那種心安的感覺,是使得他們不想迴避的搖籃。

但在我咨詢的經驗中,安全型的人確實少之又少,絕大部分人都是屬於迴避型/焦慮型。迴避型和焦慮型戀愛是最不容易的。因為焦慮型常常需要獲得伴侶的關系來提升安全感,而迴避型又恰恰不擅長表露自己的內心,喜歡逃避,從而觸發焦慮型的不安機制。兩人相處一不留神就會陷入陷入「我追你跑」的狀態,彼此都痛苦的不行。

在尋求外界失望落空時,迴避型依戀者要做自己生命中的強者。迴避型依戀者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人際交往障礙,因此必須像老師給學生布置作業一樣,對自己的關系交往進行任務規劃。起初的級別可以是比較低的,隨後逐漸像階梯式增長。例如在戀愛中:

第一禮拜,盡量不去從負面角度評價伴侶,列出每日感恩清單;第二禮拜,在伴侶有合理訴求的前提下,彼此約定好每月見面計劃;第三禮拜,再與伴侶相處一段時間後,開始主動提出要求想要認識對方的朋友圈;第四禮拜,月末階段,這個月如果有發生矛盾,找個喝茶閑聊的時間和對方坐下來,好好袒露你內心的真實想法;

一般來說,上述階梯式計劃看似容易,對於迴避型依戀者來說,實際做起來卻並非一件輕松的事情。此時你能夠找到一個監督員,比如你的男女朋友,讓他來評判你的執行情況,並且督促自己堅持下去(可通過獎勵的方式),是錦上添花的一件事,實在找不到人,找老師這樣的心理咨詢師幫你跟進指導,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如果你也是一個迴避型,或者被身邊的迴避型伴侶困擾很久,就用這篇文章去和他們解釋清楚吧,只要你能勇敢的邁出這一步,改變永遠不算太晚。

我是雨宸 ,一枚婚戀情感咨詢師,專注於解決你的情感難題。咨詢可以直接在文章底部留言,我會一一解答。

⑷ 什麼是迴避型依戀人格

一,有個女性朋友發給我一張圖。

這是她在微博上看到的。

她說,半夜刷到這張圖時,笑得整個人都在顫,可笑著笑著,眼淚就流了出來。

我知道她想要表達什麼。

她就是那隻貓,貓的孤獨與焦慮,就是她「內在的關系模式」。

同事還跟我講了個小故事。

她和前男友分手的時候,是在廣州白雲機場。

在過安檢機之前,前男友深情地盯著她眼睛說:

「只要你叫我留下,我立馬把機票撕了。」

那個瞬間,兩人大概凝視了三四秒。

那幾秒鍾,她內心不斷地自我暗示:

快,去抱住他,你不能讓他走,他出國就不會再回來了!

可是,她就像中了魔似的,緩緩舉起右手,擺了擺,然後,目送他離去。

我閉上眼也能想像得出,在男友背影消失後,她是怎樣的淚如雨下……

盡管同事敘述這事時,顯得是那麼雲淡風輕、毫不在意。

閑聊一會後,她俏皮地說:

「好巧哦,為什麼每次談戀愛我都這樣?」

我說:

「聽過迴避型依戀人格嗎?你就是。」

二,如果說孤獨是幸福的天敵,那依戀就是孤獨的救星。

人若沒有依戀,愛就無法聯結,一切情感要麼流向死亡,要麼攻擊自我。

也就是說,每個人渴望有一個依戀對象。

但我們知道,「想法」和「行動」是兩回事。

而迴避型依戀人格,就是在親密關系裡,你明明很渴望依戀對方,可在關鍵時候,總是做出相反的舉措。

我把迴避型依戀人格,大致分為2個等級。

一個是輕量級:能形成親密關系,但關系無法深入。

舉個例子。

在公開場合,有些人會刻意打壓伴侶,用語言貶低伴侶。

比如我問你,你男朋友怎麼樣?

你可能會當著男友面說:

「他蠢死了,什麼都不會。」

男友一臉喪氣,結果,你還要踩上一腳:

「怎麼,還不服氣?」

但真相呢?

你心裡非常在乎他,但你就是無法低頭,你想用這種打壓對方的方式,來證明「他愛你」。

再比如,對方傷害了你,但你就是憋著不開口,既不說出自己感受,也不說出自己需求,永遠一句「沒事」掛在嘴邊。

情感需求和真實表達總是相反,這自然無法形成依戀。

三,一個是重量級:無法進入正常的親密關系。

電影《在雲端》里的瑞恩,簡直完美演繹出了這一點。

在經濟大蕭條時代,瑞恩的職責就是全球各地飛,幫公司處理裁員問題。

用瑞恩的話來說,他去年有322天都在飛來飛去,剩餘的43天猶如噩夢,因為要待在家。

年過40的瑞恩,沒有談過一場正式的戀愛,沒有一個知心朋友,甚至連和家人的相處,也是能避就避。

飛機成了他的家,努力積累飛行1000萬英里,也成了他逃避親密關系的慰藉。

後來他有了一個穩定的炮友。

對方很美,人也善良。

瑞恩同事問:

「她很喜歡你,你就不希望和她有未來嗎?」

他說:

「你還小,以後你對關系的理解會改變的。」

同事怒斥他:

「不,這只是你自甘墮落的借口,你這樣的生活方式,幾乎不可能擁有任何形式的人際關系。」

是的,迴避依戀嚴重的人,別說擁有正常親密關系,他們常常連個關系夠深的朋友都沒有。

因為任何情感,一旦進入到彼此心靈的深處,就不可避免的會形成依戀。

四,迴避型依戀人格的形成是多因素的。

可能是你的小時候,父母沒有跟你形成依戀關系,從而導致你「內在的關系模式」,就是迴避依戀。

也可能是你曾受過很大情感挫折,比如失戀,被親密的人背叛等等。

但不管誘發因素是什麼,迴避依戀的人有一個共性就是:自我界限僵硬,內心很少敞開。

你是不是極少會對一個人敞開心扉,暴露痛苦與孤獨?

你是不是經常壓抑自己的情感,即使是面對喜歡的人,也不敢流露出來?

你是不是經常感到孤獨,但當跨出孤獨時,你又害怕被傷害?

沒錯,這就是自我界限過於僵硬。

在職場、社交場,你看起來彬彬有禮、侃侃而談,給人感覺很知禮。

但也止於「知禮」,因為一旦溝通進入到心靈層面,你就會本能的抗拒——盡管,你其實非常渴望。

曾奇峰曾說,99%的心理問題,其實都是人際關系的問題。

創傷,在糟糕的人際關系中形成;創傷,也在好的人際關系中療愈。

而解決迴避型依戀問題的第一步,就是讓自我界限變得不那麼僵硬,使「界限」柔軟起來。

通俗來講,就是學會低頭,慢慢敞開內心。

因此,我們需要建立一段有深度聯結的關系。

如果從親密關系開始比較困難的話,那我們可以從朋友,或者家人開始。

當然,如果找個心理咨詢師,那效果肯定更棒。

就以「朋友」做個例子。

你可以拿張白紙,寫下你目前所有還在聯系的朋友。

接著,選出2個你覺得最可能,願意聽你傾訴的朋友。

最後,在你最最最孤獨的時候,打電話給ta。

說什麼呢?

說什麼都可以,只要不是太正確、太禮貌的話。

比如我很孤獨、我害怕一個人、我做過哪些蠢事······

不要害怕傷害,試著示弱,試著低頭,試著承認自己弱小和無助。

電影《綠皮書》里,托尼對唐說:

「世界上孤獨的人,都害怕踏出第一步。」

當你建立了這樣一段敢肆意表達內心脆弱的關系時,你就等於邁出了「第一步」。

因為你自我界限不再那麼僵硬,能允許讓別人靠近你了。

但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終究還是要靠有深度鏈接的親密關系,來療愈曾經受過的所有傷害。

就像一位網友對瑞恩的評價:

「就算你飛了1000萬英里又怎樣?人生終究還是需要一個副駕駛。」

說到底,我們迴避的一切依戀,其實都是對自我生命的摧殘和打壓。

人生的底色或許是孤獨,但幸福的底色,是示弱,是坦誠,是明知傷害不可測,但仍然會低下頭——我需要你。

亦舒說,請給我很多很多的愛。

而我想說,請先把你的心打開。

五,如果你是迴避型依戀,你該怎麼辦?

01,要對別人抱有合理的期待

有人說:我們不要對別人抱有期待,沒有期待就沒有受傷。

這一點很難,我們最怕的不是憤怒,而是冷漠,哀莫大於心死。沒有期待了,生活就沒有了希望。

誰都希望自己可以被愛、可以被人捧在手心,希望自己一有事情就會有人幫自己解決掉。

每個人都會有這個期望,這是無法否認的。但是能不能實現是另外一個問題。

過高的期待,是沒有人可以實現的。

例如《河東獅吼》里:

要寵我,不能騙我;

答應我的每一件事情,你都要做到;

對我講的每一句話都要是真心。

不許騙我、罵我,要關心我;

別人欺負我時,你要在第一時間出來幫我;

我開心時,你要陪我開心;

我不開心時,你要哄我開心;

永遠都要覺得我是最漂亮的;

夢里你也要見到我;在你心裡只有我……

因為真實世界裡面,總有一些始料不及的事情出現,把過高的期待當成目標,是一定會受傷的。

能做到十有八九就可以了。

02,多點好奇心

世界是復雜多變的,有太多的未知,抱有好奇心,多問為什麼,而不是管中窺豹。

有一對新婚的夫婦,丈夫很愛自己的妻子。每天早上起來,就會做好早餐,非常開心的將早餐端到餐廳,然後很興奮地喊自己的妻子起床吃飯。

可是妻子卻非常反感這樣的行為,覺得丈夫很沒教養,怎麼可以「大呼小叫」喊自己起床呢?

後來兩個人抱著對對方的好奇,深入探討才發現兩個人的家庭背景截然相反。

丈夫出生在農村,家庭兄弟姐妹眾多,媽媽一個人忙裡忙外,早上做好早飯之後,就會大聲招呼大家圍坐桌邊吃飯,長大後的他,自然也是習慣了這樣的方式。

而妻子是家裡的獨生女,書香門第,爸爸早晨會精心挑選輕柔的音樂,她自然就是在音樂聲中起床。

事情到此,妻子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真的是錯怪丈夫了,原生家庭帶來的習慣,讓丈夫慣性的使用這樣的方式來愛自己。

所以,我們有多少次是給對方「定了罪狀,判了死刑」?

對對方沒有好奇,就容易給對方下定義,從而讓自己覺得這段關系不靠譜,越來越沒有安全感。

03,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是了解自己的開始

不安全型的人,通常會被復雜的情緒所困擾著,這些情緒錯綜復雜,就像是一團亂了的線球,理也理不清。

想趨於安全型的人,就要理清楚,自己的身體里到底產生了什麼樣的情緒。

當然情緒來的是很快的,一瞬間就啟動了。我們有時候根本來不及注意到它。

比如我們剛進入一個陌生的會場,也許我們還沒有弄明白這里發生了什麼,但是我們會心跳加速,手腳出汗,心裡就會有一種緊張的感覺。

情緒的反應,要比認知的反應快太多。

有時候,伴侶說了一句話,我們可能甚至還沒有去想他說的有沒有道理,是不是事實,但不管,就是不爽了。對不對?

情緒的反應實在是太快了,是不經過大腦思考的,所以有時候,我們的表現就會很「無腦」。

焦慮型的人,給別人一種壓迫式的、要窒息的感覺,就是因為情緒在推動著。

我們要學會一個技能,就是對自己「喊暫停」。

並且問自己4個問題:

1、我這個是什麼反應?緊張嗎?憤怒嗎?羞恥嗎?

2、我為什麼有這種反應?哪個點觸動了我?

3、我的需求是什麼?

4、我希望對方怎麼做或者我要怎麼做呢?

舉個例子,假使有一天,對方約好看電影,但是遲遲沒有出現。

1、我的反應是什麼?生氣的、不受尊重的;

2、我為什麼有這種反應?因為說好的事情,沒有通知,突然就沒有音訊了,不知道對方來還是不來;

3、我的需求是什麼?想要他告訴我發生了什麼,需要一個解釋;

4、希望對方怎麼做?希望對方下次可以提前告知。

用這樣的方式,代替了對對方的責難和冷漠,我們自然就從焦慮性或者迴避型慢慢轉變成了安全型的人。

閱讀全文

與主角迴避依戀人格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內友花里愛情電影網 瀏覽:99
電影慾望愛人演員表 瀏覽:453
電影血書5完整版 瀏覽:891
外國電影結局女兒去世 瀏覽:945
趙麗穎的理論電影大全 瀏覽:752
很多音樂的動畫電影 瀏覽:34
八月未央電影開幕圖片 瀏覽:841
奪命蜂巢法國電影完整版 瀏覽:356
中村之惠中文電影 瀏覽:28
名偵探柯南電影的圖片大全 瀏覽:223
經典特種部隊電影大全 瀏覽:880
十大瘋狂高分復仇電影 瀏覽:659
成龍的一部老電影和蛇女的 瀏覽:198
警察穿越民國電影大全 瀏覽:477
看日韓電影的網站 瀏覽:138
上合國際電影節閉幕6 瀏覽:321
譚詠麟林子祥粵語電影 瀏覽:716
電影導演周曉文 瀏覽:483
勝者為王電影舒淇圖片 瀏覽:266
有秋秋小朋友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