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是什麼電影
電影叫《俄羅斯媽媽》
該韓劇是2016年7月28日上映的,由崔元俊執導。
該劇是由麗娜、姜藝娜、金度希、尹世炯聯合主演。
2. 俄羅斯媽媽是什麼意思
《俄羅斯媽媽》是一部韓國電影,主演是叫rina,住在小女孩小米隔壁的當鋪大叔除過生意之外和鄰居們從不來往,頹廢的造型以及沉默的性格讓人們對於他的身份有諸多懷疑。天真的小米從不理會這些傳言,時常造訪這位神秘鄰居竟然使他倆慢慢的成為朋友。小米的媽媽牽連到黑幫的毒品搶奪之中,最終使自己和小米陷入危險之中。目睹小米和媽媽被人綁架的當鋪大叔為了救出小米和媽媽,開始和黑道展開斗爭。此時,警方也在著手調查這起案件,當鋪大叔車泰錫的真正身份慢慢浮出水面。被摘除所有值錢器官的小米媽媽的屍體在一輛汽車的後備箱里被發現,但是,和她一起失蹤的小米卻依然下落不明,劇情就這樣展開了,大叔為了救出小米,與黑社會進行一系列斗爭,終於在最後救出了小米,結局相當感人,很值得一看
更多關於俄羅斯媽媽是什麼意思,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aca4531615822210.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3. 電影《魔術技法》百度雲資源
俄羅斯媽媽 (2016)導演: Choi Won-joon-I (???)編劇: 馬特·庫克主演: Rina,Kang Ye-na,Kim Do-hee,Yoon Se-hyeong,Ahn Min-sang
4. 求一個俄羅斯電影名字
《在屋頂上流浪》 Hallam Foe (2007)
劇情簡介 · · · · · ·
男孩哈勒姆(傑米•貝爾 Jamie Bell 飾)自小就十分依戀母親,他喜歡拿著媽媽的東西胡鬧:拿眼線筆畫眼線、拿唇膏到處塗抹、用媽媽的耳釘幫自己穿耳洞……然而,他的母親卻突然離世了,之後他的爸爸娶了他的繼母。哈勒姆十分悲傷,正處在青春叛逆期的他懷疑母親是被他的繼母謀害的。於是,哈勒姆把自己慢慢於是隔絕開來,經常喜歡獨自一人在樹屋內遠遠的偷窺著別人,為的是能探究出母親的死亡之謎,幫她復仇……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962968/
5. 俄羅斯媽媽男演員是誰
尹世炯。《俄羅斯媽媽》是由崔元俊執導,麗娜、姜藝娜、金度希、尹世炯等主演的劇情電影,於2016年7月28日在韓國上映。,男演員是尹世炯。演員通常指是參加戲曲、戲劇、電視劇、電影、舞蹈、曲藝、等表演的藝人。
6. 《戰火中的芭蕾》觀後感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以下是我整理的《戰火中的芭蕾》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戰火中的芭蕾》通過男女主人公在抗日烽火中的芭蕾情緣,講述一段跨越國界的凄美戀情,揭露日本軍國主義的兇殘與偽善、頑固不化與背信棄義,展示了中俄兩國軍民患難與共、攜手並肩共同抗擊法西斯侵略的戰斗友誼。
這部影片最大的特色還是中俄兩國電影藝術家們的合作,導演董亞春,曾拍攝過《沖出亞馬遜》《八路軍》《愛在戰火紛飛時》《周恩來在重慶》等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並獲得第28屆飛天獎優秀導演獎,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等獎項。同時該片有幸請來俄羅斯著名導演,電影家協會主席尼基塔·米哈爾科夫擔任總監制。米哈爾科夫被譽為俄羅斯的"斯皮爾伯格",他執導的《蒙古精神》榮獲1991年威尼斯金獅獎、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烈日灼人》曾獲1995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所以,從影片的很多鏡頭里,你足可以看到這其中的前蘇聯情節,像在東北邊境小鎮里的俄羅斯媽媽的麵包房,有特別強烈的地域特色,那裡有東北特色的原生態人文風貌,冬儲大白菜,地窖,殺豬,還有滑雪板,過年時的煙花,東北大炕等特有的習俗場景,食物和語言。而這里恰恰又是中俄邊界,所以俄羅斯媽媽在這里開麵包房也頗具當地特色,這不禁也讓人聯想到學生時代課本里常常提到的英雄母親的形象。而音樂和白樺林,以及女主角在白樺林中翩翩起舞,男主角擁抱和飛舞的場景,則讓人一下子回到了那個革命年代。這也是中俄全拍片最精彩之處。
女主角曹舒慈為專業芭蕾舞演員,曼妙的舞姿和精湛的演技為影片增添了一抹亮色。男主角為俄羅斯演員伊戈爾·克洛斯科夫,顏值爆表不輸"小鮮肉".兩個人在電影中的表演,非常搭,尤其是女主角形象非常的清純,而土生土長東北妞的打扮,也非常招人喜愛。而兩個人的浪漫情節,則讓人感受到了愛情的美好。而這種美好,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生活在那樣一個戰爭年代,更重要的是,他們為自己的理想,為打敗帝國主義而歡呼雀躍,這樣的青春總能帶給人激情澎湃。而在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以後黑土地上"最後一戰"的殘酷與悲壯,也讓人看到了老一輩人的青春和愛情的凄美與不朽,那種銘記比起我們現代人的愛情來,更刻骨,更純情。
和很多的主旋律電影不同,《戰火中的芭蕾》主要是講述的那種在特殊背景下的愛情,沒有八路,沒有口號,更沒有說教。而是將戰爭帶給普通老百姓的不幸與災難描述的淋漓盡致,這一點,非常巧妙,也很細膩。像女主角弟弟的死,則讓人看到了日本兵的殘酷,而日本投降後,日本小女孩媽媽難產死後,中國母親又用最博大的胸懷養育他們,這也就是典型的日本遺骨,這種特別細膩的情感詮釋,讓人看到了中國人的善良,也同樣從另一個側面折射出戰爭對於日本普通人帶來的不幸,這其實都是一樣的。這種強烈的對比,讓人感受到電影更多的'是關注人性,關注家庭,反戰爭,帶給人無限的思考,也讓人看的非常震撼。
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及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影)即將在全國范圍內發行《戰火中的芭蕾》、《誘狼》和《我不是王毛》等多部優秀國產抗戰影片。
其中,在剛剛結束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組委會特別將反映中俄兩國共同抗擊日本法西斯題材的歷史戰爭影片《戰火中的芭蕾》做為該電影節的閉幕影片來放映。這部由中國和俄羅斯兩國合作拍攝的影片一經放映,便憑借其全新的視角和獨特的風格,以及震撼的視聽體驗,博得了各國影迷和電影業內人士的一致好評。據悉,《戰火中的芭蕾》將於今年8月28日在國內上映,為中國抗戰勝利70周年和大 閱兵 盛典獻禮。影片上映後,必將引發中國電影觀眾的愛國主義情懷,增強民族自豪感,紀念中俄兩國之間的傳統友誼。同時也號召民眾牢記歷史、勿忘國恥、以史為鑒、發展未來。
《戰火中的芭蕾》用全新的角度和風格來演繹抗日反法西斯題材的歷史戰爭影片。在弘揚抗日精神、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同時,帶給觀眾極大的藝術震撼和電影享受。影片由中國和俄羅斯兩國電影藝術家通力合作共同完成。該片有幸請來俄羅斯著名導演、電影家協會主席尼基塔。米哈爾科夫擔任總監制,董亞春擔任導演,並由中俄兩國的優秀演員聯袂出演。
影片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1945年9月12日,潛伏在黑龍江邊境小鎮叢林中的300多名日本軍人拒不投降、負隅頑抗,血洗當地村民,並襲擊蘇聯紅軍。最後東北抗聯部隊和蘇聯紅軍一舉剿滅這股日軍。由於戰斗發生在日本宣布投降以後的第28天,故稱為抗日戰爭中發生在黑土地上的"最後一戰".該片以此為背景,講述了一段1945年發生在東北邊陲小鎮上的東北抗聯部隊帶領老百姓與蘇聯紅軍同仇敵愾共同抗日的故事。
真實的歷史故事,總是具有震撼人心、感動影迷觀眾、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強大魅力,影片通過男女主人公在抗日烽火中的芭蕾情緣,講述一段跨越國界的凄美愛情,再現了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以後黑土地上"最後一戰"的殘酷與悲壯,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兇殘與偽善、頑固不化與背信棄義,展示了中俄兩國軍民患難與共、攜手並肩共同抗擊法西斯侵略的戰斗友誼,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紀念意義和歷史意義。此外,因為這是一部與芭蕾舞相關的影片,影片在舞蹈、音樂、美術和布景等方面做出巨大的努力和投入,必將給觀眾帶來全新體驗的藝術震撼和視聽享受。
本片總監制尼基塔。米哈爾科夫表示,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偉大戰爭中,中國人民和蘇聯人民曾經攜手並肩與日軍戰斗,因此在這一題材上兩國的電影合作有著偉大而特別的意義,他也同時表示,在這一題材上,兩國影視工作者還有著更加廣闊的合作空間,他本人願意繼續為加強兩國電影人之間的交流和與合作貢獻力量。米哈爾科夫還對中方創作團隊在影片中所體現出的專業水準給予高度評價。
《戰火中的芭蕾》是一部由華影主控宣發的影片,華影近年來積極拓展對外合作。自2003年公司成立以來,華影從上至下始終重視國產電影,以多種方式和角度全力推動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如今,國產電影已經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中國也逐漸成為世界上最大、最重要和最具活力的電影市場之一,受到國際電影界的高度關注和重視。與此同時,中國和世界各國的電影合作也日益頻繁,並且呈現出多國別、多類型的發展方向。特別是中國和俄羅斯的電影合作,近幾年來日趨緊密,不但每年都有合作項目,而且從影片質量到票房成績都表現不俗。華影也高度重視國際電影合作,電影《戰火中的芭蕾》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中俄合作影片。身為國內最具實力的電影公司之一,華影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創新機制,積極探索,已經成長為一個現代化、綜合性並日益國際化的電影企業,為推動中國電影的繁榮發展貢獻出巨大的力量。
7. 尋找一部俄羅斯關於母親的電影
說的不是蘇聯,應該是東德!
中文片名 再見列寧
原片名 79 qm DDR
更多中文片名 民主德國在79平方米房間里的延續
英文片名 Goodbye Lenin!
片長 121 min / Argentina:112 min
國家/地區 德國
拍攝日期 2001年9月6日 - 2001年11月30日
上映日期 德國 Germany 2003年2月13日
在丈夫逃往西德後,充滿熱情的東德統一社會黨黨員克里斯蒂娜就把全部精力奉獻給了她的黨和一對兒女,並嚴格按照社會主義的要求撫養教育他們。1989年秋天,克里斯蒂娜突然心臟病發作,昏迷過去。在她不省人事的這段時間里,德國已經是天翻地覆:柏林牆倒了,她所摯愛的民主德國也解體了。
克里斯蒂娜蘇醒後,醫生叮囑她的兒子阿歷克斯,任何刺激都將是致命的。為了不打擊卧病在床的母親,阿歷克斯只好小心翼翼地隱瞞起統一社會黨下台,德國統一的消息,假裝柏林牆還依舊矗立。於是就在他們那間小小公寓里,阿歷克斯盡力演出著一場民主德國繁榮昌盛的鬧劇,從食品到服飾,甚至偽造電視新聞,盡管外面早已換了一番天地,但這方小世界裡歷史似乎停滯了,或者說兒子藉著對母親的愛而改寫、創造著歷史。
8. 俄羅斯媽媽男主演爸爸叫什麼
俄羅斯媽媽男主演爸爸叫尹世炯。《俄羅斯媽媽》是由崔元俊執導,麗娜、姜藝娜、金度希、尹世炯等主演的劇情電影,於2016年7月28日在韓國上映。影片講述了男主人公和來自俄羅斯的後媽在生活上的故事。
9. 俄羅斯的媽媽演員
《俄羅斯媽媽》是2016年上映的電影,由Choi Won-joon-I導演,Rina、Kim Do-hee等主演。
10. 蘇聯英雄母親和他的九個兒子
葉皮斯季尼雅·費奧多洛夫娜•斯捷潘諾娃
葉皮斯季尼雅 (1882.11.18-1969.02.27)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俄羅斯女性,家住庫班地區一個偏遠的小居民點。生前她獲得了「蘇聯英雄母親」稱號,死後被授予蘇聯「一級衛國戰爭勛章」。
克拉斯諾達爾地區的季馬舍夫斯克市,有一座外觀引人注目的高大建築,在這座建築的正面,人們可以看到由彩色馬賽克拼成的九幅巨幅壁畫。壁畫上九位英姿颯爽的青年人栩栩如生。這座建築同時也是斯捷潘諾夫英雄家族的博物館。
季馬舍夫斯克市立斯捷潘諾夫九兄弟壁畫
盡管馬賽克壁畫創作於蘇聯時代,可英雄們的形象、衣飾卻是按照東正教的教規描繪的。九個人的名字也都篆刻在畫面上:亞歷山大、費奧多爾、巴維爾、瓦西里、伊萬、伊利亞、亞歷山大、菲利普、尼古拉。
斯捷潘諾夫家族博物館
在城市廣場豎立了一座青銅紀念碑「母親」,一位慈眉善目、頭戴俄式頭巾的老奶奶坐在長凳上,滿懷期望凝視遠方,等待孩子們歸來。
英雄母親葉皮斯季尼婭·斯捷潘諾娃
斯捷潘諾夫家的一個房間(博物館)
在十月革命後保衛新生蘇維埃政權的內戰期間,他的長子亞歷山大•斯捷潘諾夫(1901-1918)因為家人幫助紅軍而被哥薩克白軍槍殺。
費奧多爾•斯捷潘諾夫(1912-1939)少尉1939年在哈勒欣河(諾門罕)戰役中,為保衛祖國邊境而犧牲。費奧多爾從小就立志當兵,在克拉斯諾達爾指揮員訓練班結業後,被分配到外貝加爾軍區服役。據報道,一次激烈的戰斗中他率領一個排向日軍進攻,英勇犧牲在陣地上。費奧多爾獲蘇聯政府追授「勇敢獎章」
1941年6月21日,納粹德國向蘇聯發起突然襲擊,偉大衛國戰爭爆發,老媽媽剩下的七個兒子都上了前線。
巴維爾•斯捷潘諾夫(1919-1941)就讀於基輔炮兵學校。葉皮斯季尼婭收到的第一份陣亡通知書,就是巴維爾在布列斯特要塞保衛戰中戰亡。
伊萬•斯捷潘諾夫中尉(1915-1942)於1942年在白俄羅斯犧牲。他畢業於軍校,曾與芬蘭白軍作戰,任機槍排排長。1941年,他在作戰中被俘,逃跑後找到在明斯克附近活動的游擊隊。他是作為游擊隊員與德寇作戰時犧牲的。
瓦西里•斯捷潘諾夫班長(1908-1943),1943年12月在尼科波爾的德國戰俘營里被法西斯槍殺。他是第9集團軍106步兵師的班長。曾在1941年的克里米亞爭奪贊卡戰斗中被俘。逃離後,他先加入地下組織,再加入游擊隊。在執行任務期間,不幸再次落入法西斯分子魔掌。
伊利亞•斯捷潘諾夫(1917-1943) 1937年入伍,畢業於薩拉托夫軍事學校,第250坦克旅旅長,在波羅的海戰斗時負傷,他先在羅斯托夫的一家醫院接受治療,然後回家在母親身邊繼續養傷。恢復健康後告別母親,重回前線。他先是指揮坦克旅參加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而後在庫爾斯克之弧戰役中陣亡。
小亞歷山大(1923-1943)(為紀念1918年犧牲的大哥,取了大哥的名子)。薩沙(昵稱--譯注)在家裡被稱為小手指,因為他是斯捷潘諾夫家最小的兒子。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他親自用迫擊炮摧毀了兩個機槍掩體。1943年秋,身為一個步槍連的連長,他所在部隊第一批強渡第聶伯河。小亞歷山和他的戰友們一起,頑強地守住了通往基輔要道河右岸的登陸場。紅軍戰士們擊退了六次猛烈攻擊,當所有的戰友全都陣亡後,小亞歷山大一個人打退了當面之敵的第七次進攻,當一群法西斯匪徒逼近薩沙時,他拉響了剩下的最後一枚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小亞歷山大·斯捷潘諾夫壯烈犧牲後被追授蘇聯英雄稱號。
小亞歷山大 (左 蘇聯英雄) 伊利亞 (右 坦克旅長)
菲利普•斯捷潘諾夫(1908-1945)戰爭期間在一個步槍團服役,1942在保衛哈爾科夫的慘烈作戰期間被俘。在戰爭結束前三個月慘死於德國的一個戰俘營。
尼古拉•斯捷潘諾夫(1903-1963)戰爭期間曾在高加索和烏克蘭地區英勇作戰,多次身負復重傷。期間,一次戰斗中尼古拉受了致命傷,部隊甚至給老母親發出了陣亡通知書
二戰期間上戰場八個兒子,只有一人活著歸來
從左至右依次:費奧多爾、尼古拉(生還)、巴維爾、小亞列山大、瓦西里、菲利普、伊利亞、伊萬
在整個戰爭期間,葉皮斯季尼婭都在門口等著,仔細看著路過的人的臉,口中喃喃自語:「我兒子回來了嗎?」 遺憾的是,只有尼古拉一個人活著從前線歸來。隨著他的到來,葉皮斯季尼婭有了繼續活下來的希望,也許其他的兒子也會回來。時間一天天地過去,她失望了。
唯一倖存的兒子,雖然從戰場上中活著回來,但他受了重傷,身上帶著無法取出的彈片。他因傷早逝,歷史學家將他與自己英雄兄弟們排在了一起。
在所有的孩子中,只有瓦麗雅一個女孩倖存下來。她學成畢業後後作了一名職業教師,嫁給了內務部人民委員會的一名工作人員,在戰爭中被疏散。
兒子尼古拉去世後,葉皮斯季尼婭遷到頓河-羅斯托夫女兒的家。在女兒的家中,她度過了自己生命中的最後幾年。她照顧孫輩,還經常受邀到當地學校上培養勇敢精神課,給學生們講述兒子們的英雄事跡。
葉皮斯季尼婭·費奧多羅夫娜•斯捷潘諾娃的生平,兒子們的功績,經學者作家和記者之手傳遍了蘇聯。比如,阿列克謝·布斯特羅夫的《俄羅斯母親》(1979年)和維克托·科諾夫的《葉皮斯季尼亞》(1998年)。
導演帕維爾·魯薩諾夫在《文學報》以葉卡捷琳娜·洛帕季娜在《文學報》關於斯捷潘諾夫家族的文章,拍攝了紀錄片《一個俄羅斯母親的話》(the word of one Russian mother),這部電影獲得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Moscow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的獎項,後來在蒙特卡洛電影節(Monte Carlo Film Festival)上被評為最佳影片,獲得了最高獎。許多文章和筆記可以在蘇聯和俄羅斯的各種報紙上找到。庫班記者阿納托利·馬卡連科一生致力於研究母親的動人事跡。
葉皮斯季妮婭老奶奶於1969年去世,享年87歲。1977年,她被追授衛國戰爭一級勛章。
斯捷潘諾夫這個英雄家族的薪火將繼續下去。根據2020年的數據,這個家族已有11個孫子、17個曾孫和20多個玄孫。
2010年拍的一張斯捷潘諾夫全家福
編譯: 黃大林
文章出處:俄羅斯網站
https://kulturologia.ru/blogs/270521/49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