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未來三部曲的導演簡介
斯坦利·庫布里克,美國著名的電影導演。他在完成他的最後一部作品《大開眼界》(Eyes Wide Shut,由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和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主演)四天後去世。著名作品《奇愛博士》(Dr.Strangelove)、《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ssey)、《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閃靈》(Shining)等都是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
《未來三部曲》
1964 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
1968 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
1971 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
Ⅱ 斯坦利·庫布里克執導的最後一部電影是
《大開眼戒》 Eyes Wide Shut (1999)
導演: 斯坦利·庫布里克
編劇: 斯坦利·庫布里克 / 弗雷德里克·拉菲爾
主演: 湯姆·克魯斯 / 妮可·基德曼 / Madison Eginton / Jackie Sawiris / 西德尼·波拉克
類型: 劇情 / 懸疑 / 驚悚
Ⅲ 求一部外國電影名稱,我記得是 大開眼界
斯坦力.庫布里克的最後一部電影《大開眼界》,靚湯和他前妻妮可.基德曼主演
威廉姆是一名內科醫生,妻子愛麗絲則是一家畫廊的經理,他們不僅郎才女貌,事業上也搭配得相當完美。事業成功、家庭富裕、兩人的感情也似乎風平浪靜、順順利利,兩人在上流社會的社交圈裡也相當活躍。
然而事實上,頹廢、平靜的生活令他們厭倦。威廉姆得知愛麗絲原來一直背著他紅杏出牆後,開始幻想拈花惹草,尋求刺激與報復,他妒忌妻子無比的吸引力,他的妒忌漸成為以性來換取報復。一名病人的女兒向他投懷送抱,他的好友更邀請他去一個別開生面的歡樂派對--那裡美女如雲,大家都蒙著面具,玩著一場性游戲。威廉姆此陷入了性的誘惑,而與此同時,愛麗絲也被一個風度翩翩的紳士所俘獲。而這只是游戲的開始……
Ⅳ 斯坦利庫布里克執導的最後一部電影是 這部電影很多人都知道
1、《大開眼戒》是由美國華納兄弟公司出品的驚悚劇情片,由斯坦利·庫布里克執導,湯姆·克魯斯、妮可·基德曼、西德尼·波拉克聯合主演。影片於1999年7月13日在美國上映。
2、該片講述了一對醫生夫妻經歷一場如夢似幻的奇情冒險後,他們才認識到什麼是最值得珍惜的婚姻。
Ⅳ 湯姆.克魯斯 有一部電影,其中有個場景是他到一個戴面具的性俱樂部,請問是哪部電影
大開眼界
該片是傳奇導演庫布里克辭世前的最後一部作品。湯姆·克魯斯和妮科爾·基德曼這對影壇的黃金伴侶在本片中延續了他們生活里的角色,飾演的同樣也是一對夫妻。
丈夫威廉姆是一名內科醫生,妻子愛麗絲則是一家畫廊的經理,他們憑借著事業的成功和家庭的富裕活躍在上流社會的社交圈裡。然而,頹廢、平靜的精神生活令他們厭倦;於是,他們渴望尋找一份刺激。在一次聚會中,威廉姆偶然救了一個吸毒過量的女子,並因此陷入了性的誘惑。與此同時,愛麗絲也被一個風度翩翩的紳士所俘獲。兩人在沖動與逃避里失去了面對他們人生的勇氣。當一切游戲結束時,他們才認識到什麼是最值得珍惜的。
這部影片還沒有公演關於她的故事就有很多,先是導演庫布里克逝世,緊接著90分鍾的宣傳片引起了泫然大波,之後影片的定級問題又成為公眾的焦點,相信它的故事還會延續下去,創造這個故事的人不僅有庫布里克,還有湯姆克魯斯和他妻子妮可的激情表演。影片描寫的是一個對性愛有妄想的精神科醫師,終日沉溺在亂交派對的性游戲中……
Ⅵ 斯坦利·庫布里克最後一部作品是什麼
斯坦利·庫布里克最後一部作品是湯姆·克魯斯夫婦主演的電影《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1999)
斯坦利·庫布里克介紹如下:
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
出生日期 1928年7月26日 逝世日期 1999年3月7日
出生地點 紐約 國家或地區 美國
人物簡介:斯坦利·庫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
斯坦利·庫布里克於1928年7月26日出生在美國紐約。盡管他在學校的成績很差,但一直都被認為是一個聰明而有天分的學生。1940年,庫布里克做醫生的父親決定將他送往加利福尼亞跟叔叔住在一起,希望環境的改變能讓他在學習上有所進步。1941年,庫布里克從布郎克斯回到父母身邊完成他初中最後一年的學習,他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終於有了些進步。為了讓庫布里克有些業余愛好,他的父親教會了他國際象棋。正如父親所希望的那樣,庫布里克狂熱地迷上了象棋,而且很快就成為了一個國際象棋高手。國際象棋在庫布里克後來的生涯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他常常用來對付不合作演員的工具,而且也是他的電影中風雅生活的象徵。
在庫布里克13歲生日上,他的父親做了一個現在看來非常明智的決定——送給他一部照相機。很快,庫布里克成了攝影發燒友,為了照相,他走遍了紐約市的大街小巷,並在朋友的暗房裡加工。當他賣出第一張照片給《看(Look)》雜志後,他認識了雜志里的專業攝影師們,並在17歲的時候的到了第一份工作——見習攝影師。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庫布里克定期地在《看(Look)》雜志上發表作品,並開始如飢似渴地接連觀賞各種電影,成了忠實的電影迷。隨後,他跟朋友星格·亞里山卓一起策劃拍攝一部自己的電影。1950年,庫布里克拿出自己所有的存款投資拍攝記錄片《搏鬥的日子(Day of the Fight)》。此後,他又接著拍攝了其他幾部記錄短片(《飛行牧師(Flying padre)》和《航海家(The Seafarer)》)。
通過吸引投資和中央公園里的國際象棋大戰,庫布里克終於能夠在加利福尼亞完成他的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電影——《厭惡與恐懼(Fear an Desire)》(1953)。電影上映後,盡管各方評論褒貶不一,但對庫布里克的導演天分卻是眾口一詞贊不絕口的。庫布里克接下來的兩部電影《殺手之吻(Killer』s Kiss)》(1955)和《謀殺(The killing)》(1956)使好萊塢開始關注這個新起之秀。並在1957年讓他導演了由科爾克·道格拉斯(Kurk Dauglas)主演的《光榮之路(Paths of Glory)》(1957)。其後,道格拉斯再次找到庫布里克並鼓動他接手《斯巴達克司(Spartacus)》(1960)的導演工作。當時的一些輿論認為,庫布里克會被這部高難度的電影難倒,因而可以收斂一點銳氣。但事實上,庫布里克接受了這個挑戰,在電影中加入了大量自己的靈感和風格。許多參與拍攝的工作人員都不習慣於他的風格:攝影師羅素·麥提(Russell Metty)向製片人抱怨庫布里克搶了他的工作。而庫布里克的贊助商則勸告麥提放手讓給庫布里克自己去做,而他只要袖手旁觀就好了。麥提照做了,但諷刺的是,麥提竟憑藉此片獲得了最佳攝影的學院大獎。
庫布里克的下一個計劃是要導演由馬龍·白蘭度主演的《獨眼傑克(One-Eyed Jacks)》(1961),但由於談判破裂,最後白蘭度自己導演了這部電影。對好萊塢已經厭倦並結束了自己第二段失敗的婚姻(第一任妻子死於槍擊)後,庫布里克決定移民英國(盡管庫布里克擁有機師執照,但還是有傳聞他害怕飛行),他其後的所有電影作品都在英國完成。庫布里克在英國導演的第一部作品是《洛麗塔(Lolita)》(1962)。在這部電影里,庫布里克異常小心地建構和引導,以便它可以便它可以通過審查委員會的嚴格審查。在當時,審查委員會能輕易地毀掉一部電影在商業上的所有成就。
電影《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 or: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1964)對庫布里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冒險,在此之前,原子彈從來沒有被用來充當過喜劇的主題。由於原本是為舞台劇創作的劇本,庫布里克覺得有太多自己創作的橋段過於滑稽荒誕而不能運用在電影里。但因為庫布里克的電影在評論界和商業上的巨大成功,使得他能夠在財政上和藝術上擁有很大的自由去完成任何自己喜歡的主題。在這一段時間里,庫布里克關注的事物開始多樣化,在各個階段他總是同時有著好幾個計劃:《藍月亮(Blue Moon)》(一個關於好萊塢第一部色情電影的故事),《拿破崙(Napoleon)》(一個電影版的歷史傳記,但由於工作組在另一個類似題材上的失敗而放棄),《戰爭謊言(Wartime Lies)》(以二戰中的歐洲為背景,但最終由於《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1993)出現而放棄),以及《狂想曲(Rhapsody)》(後來被拍成了《大開眼界(Eyes Wide Shut)》(1999))。這些計劃都沒有在當時完成,而他所完成的是一部與科幻小說作家阿瑟·C·克拉克合作的《2001:太空奧德賽(2001:A Space Odyssey)》(1968)。這部電影受到了空前的贊譽,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拍得最好的科幻片。這以後,它成了科幻片的一個里程碑,也成為所有後來的科幻片竟相模仿的對象。在《2001:太空奧德賽》之後,庫布里克完成了作品《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它和《洛麗塔》一樣,引起了極大的爭論,成為當年的話題之作。但與《洛麗塔》不同,這次議論的焦點不僅是對性的描寫,還有對暴力的表現。1975年,庫布里克導演了《巴里·林頓(Barry Lyndon)》,這部電影成為了他事業上和生活上的一個轉折點。至此,庫布里克對導演協議以及演員跟工作人員的盡善盡美有了出了名的苛刻要求。演員們往往被要求連續不斷地拍攝數十個鏡頭而不能休息。
在拍攝一部電影的過程中,庫布里克帶領攝制組來到戰火連天的愛爾蘭。在那裡,他們被告知將成為愛爾蘭共和軍攻擊目標。製片人立即離開了愛爾蘭,而庫布里克渴望隱私和寧靜的願望使他從此開始考慮隱居。1973年,在拒絕導演《招魂者(The Exorcist)》後,庫布里克製作了他自己的恐怖片《閃靈(The Shining)》(1980)。而史提芬·金(Stephen King)(《閃靈》是根據他的小說改編的)並不滿意庫布里克對他的小說的改編(事實上,史提芬·金在後來自己又寫了同一個故事的劇本,並在1997年拍成了電影)。《閃靈》之後,庫布里克終於如願以償開始了隱居的日子。經過了7年的休養生息後(在這期間他再次結婚),庫布里克才再次執導《全金屬外殼(Full Metal Jacket)》。這部電影繼續承襲了庫布里克在評論界的極高贊譽並再一次證明了他的票房神化。
進入90年代,庫布里克著手開始與布萊恩·艾爾迪斯合作新片《A.I.》。同時,他導演拍攝了由湯姆·克魯斯夫婦主演的電影《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1999)。遺憾的是,庫布里克沒能親眼目睹這部電影的面世。1999年3月7日,一代偉大的電影藝術家庫布里克在英國英格蘭的赫特福德郡與世長辭。
「銀幕是一個如此神奇的媒介,它能在傳達情緒與感情的同時仍然饒有趣味。我想這是任何其他形式的藝術所無法企及的。」 ——斯坦利·庫布里克 ,1970
庫布里克電影特色:
1、幾乎所有的庫布里克電影都有旁白如:《2001:太空奧德賽(2001:A Space Odyssey)》,《閃靈(The Shining)》中有代替旁白的標題卡片。
2、庫布里克的電影常常根據小說改編:《洛麗塔(Lolita)》,《殺手之吻(Killer』s Kiss)》。
3、電影中常常出現子彈沿著長得有些誇張的牆平行而又快速地射出:《全金屬外殼(Full Metal Jacket)》(1987)、《2001:太空奧德賽(2001:A Space Odyssey)》。
4、庫布里克的電影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滅絕人性的、非人性化的傾向。
5、對稱的構圖以及鏡頭的頻繁拉伸。
6、電影中常常構造出三方沖突。
7、電影中常常有對激烈的面部表情的大特寫。
8、在需要一串號碼時,庫布里克特別偏愛「114」:這串數是奇愛博士中的解碼器的名字;是《2001:太空奧德賽》中木星探索者的出廠號碼。
9、所有的庫布里克影片中總有一個場景是發生在浴室里的。庫布里克作品年表:
50年代:
《搏鬥的日子》Day of the Fight(1951)擔任導演、剪接、音效
《飛行牧師》Fliying Padre(1951)擔任導演、編劇、攝影
《航海家》The Seafarers(1952)擔任導演、剪接、攝影、音效
《厭惡與恐懼》Fear and Desire(1953)擔任導演、編劇、製片、剪接、攝影
《殺手之吻》Killer』s Kiss(1955)擔任導演、編劇、製片、剪接、攝影
《謀殺》The Killing(1956)擔任導演、編劇
《光榮之路》Paths of Glory(1957)擔任導演、編劇
60年代:《洛麗塔》Lolita(1960)擔任導演
《奇愛博士》Dr.Strangelove(1962)擔任導演、編劇
《斯巴達克思》Spartacus(1964)擔任導演、編劇、製片
《2001》2001:Space Odyssey(1968)擔任導演、編劇
70年代:
《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擔任導演、編劇、製片
《巴里·林頓》Barry Lyndon擔任導演、編劇、製片
80年代:《閃靈》The Shinning(1980)擔任導演、編劇、製片
《全金屬外殼》Full Metal Jacket(1987)擔任導演、編劇、製片
90年代:《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1999)擔任導演、編劇、製片
Ⅶ 用三部電影的容量探討人性:聊聊庫布里克的「未來三部曲」
剛剛過去不久的3月7日,是美國導演庫布里克的逝世紀念日。1999年的3月7日,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在他最後一部作品《大開眼戒》上映之前,去世了。
這是一位飽受爭議的導演。與他合作過的演員稱他為片場暴君,因為他喜歡一場戲拍上數十甚至數百次,只為挑選自己認為最完美的一條;作家斯蒂芬金因為他對《閃靈》的故事擅自地大修大改,而與之鬧翻拒不承認電影版。而另一反面,他的許多作品被許多影迷奉為神作,甚至一幀一幀地解讀;他的作品中那種極度理性的風格在電影史中更是獨樹一幟。
從1953年到1999年,他導演的電影總共有13部。而在這其中,有三部被人稱為「未來三部曲」,也可以說代表著庫布里克的最高水準。
奇愛博士(1964)
《奇愛博士》還有一個很長的名字:奇愛博士或者我如何學會停止恐懼並愛上炸彈。豆瓣評分8.7,IMDB評分8.5,排名top50。
電影講述了在冷戰時代的美國,一位空軍將領為掀起戰爭,私自下令讓空軍轟炸蘇聯。得知此事的美國政府與蘇聯政府聯系希望澄清誤會,然而卻被告知如果美國投下炸彈,那麼他們研發的「世界末日裝置」將自動啟動,屆時全世界都將毀滅。可惜因為美國軍方無法與全部戰機取得通訊,最終還是有一顆炸彈在蘇聯投下了,「末日裝置」隨之啟動,世界毀滅無可挽回。此前一直靜默的奇愛博士從陰暗處登場,提出了他的計劃:挑選優秀的人進入地下躲藏,並且男女比例控制在1:10,恢復一夫多妻制,接著等待一個世紀後後地面恢復生機。電影在奇愛博士一句「我的元首,我又能走路了!」以及《we'll meet again》的歌聲中結束。
這可能也是一部主角在最後十分鍾才正面出場的電影了。然而不用懷疑,奇愛博士正是這部電影的核心所在,他其實是片中所有人的縮影,是人類好戰本性的縮影,也是納粹主義的縮影。他最後提出的那個瘋狂計劃,不過就是希特勒種族優生論的變種和前奏。
奇愛博士出場不多,但他那坐著輪椅並且肢體動作極不協調的形象讓人印象深刻。他的左右一直在努力制止著不同話的右手,防止它亂動。然而到了世界局勢無可挽回之時,他的右手做了一個標準的「納粹舉手禮」!那麼此前他的怪異行為都可以解釋了——他一直在隱藏著自己的納粹身份,只等待時機成熟才會暴露出來。從隱喻的層面來說,這其實象徵著納粹主義在西方國家名亡實存長期蟄伏,只待局勢動盪就回魂,就死灰復燃!電影最後一幕,一直行動不便的博士,重新站了起來,口中激動地喊著「我的元首,我又能走路了。」未來的景象會是如何,已經呈現眼前。小小的一幕,讓人不寒而慄。
然而目睹著「納粹禮」、博士重新站立等等怪異現象的政客們,只是露出了看小丑戲一樣的訕笑,沒有人能正視並且看透。電影中的各色政客,無論他們表面上是否支持戰爭,其實內心在知道戰爭即將來臨時都是心中暗爽的,而當得知了奇愛博士那個瘋狂的「納粹式」的種族優選計劃,他們的喜悅更是完全蓋過了對末日的恐懼,有人甚至已經開始憧憬起即將的生活了。電影還有一個安排巧妙地細節,總統、叛變將領旁邊的軍官以及奇愛博士都是同一個演員扮演的。佩服演員的高超演技之餘,我認為這是庫布里克在用電影的手法向我們揭示:他們,都是一體的;人,本質是相同的。
對於這部政治諷刺喜劇,我只想用「偉大」來形容,因為它對政府對政治的諷刺達到了尖酸刻薄不留情面的地步。再看其他的諷刺劇,也不過是隔靴搔癢而已。
電影中我最喜歡的是牛仔機長騎著炸彈歡呼著墜向地面那一幕,每次看都會被震撼得頭皮發麻,那大概是我看過的電影中最詭異最可怕的鏡頭了。一個無知的戰爭機器,自以為做的是偉大的事業,瘋癲亢奮地墜向自我的死亡,也讓整個世界墜向了毀滅的深淵。
2001太空漫遊(1968)
《2001太空漫遊》並不是一部好懂的電影,甚至在很多人看來非常沉悶。我也必須承認我雖然喜歡它,但是第一次看的時候還是睡著了兩次。如果對電影劇情看不懂而又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結合小說《2001太空漫遊》理解,這也是庫布里克與阿瑟克拉克一起創作的小說,其中解釋了很多電影的謎團。
這部電影大致講了一個外星高等智慧在史前時代介入人類的文明發展,並引導著2001年的人類向太空深處探索,以此研究人類的文明發展狀況的故事。期間還融合了一個以高智能計算機為主角的太空殺人事件。
2001太空漫遊一大貢獻就是它的特效。在製作影片時,庫布里克力求所有的模型、場景都能符合物理科學,而且他也盡力做到了。片中第一次表現了大型太空站的外觀及其內部的重力裝置,也表現了及其逼真的月球場景,而要知道此時人類還沒登上月球呢!《2001》帶動了一股科幻片中特效嚴謹化的風潮,在這之前,科幻電影的特效還只是追求獵奇詭異呢。
在這部影片中庫布里克依然悲觀地表達了他對人性的看法。在電影里,他故意設置了太空飛船上宇航員與高智能計算機作為相互依賴而對立的兩方,宇航員總是冷冰冰的不愛交流,相反計算機更加有人情味。最為諷刺的是,片中那件著名的計算機謀殺案,是因為計算機以「誠實忠誠服務人類」為設計目的,而地面上木星探索任務的總指揮發布的命令,則是要它對宇航員做出欺騙行為,這因此導致了電腦的邏輯線路錯亂陷入發瘋狀態,最終導致了飛船上宇航員的喪生。
除了這段主線情節之外,影片中還多處探討了暴力對人類文明發展的推動作用。史前時代,猿人為了與同類爭奪水和食物而學會了使用工具,人類開始走上文明發展的道路;公元2001年,人類的兩大陣營,美國與蘇聯將人類的足跡延伸到了太空,而追究其動因,仍然是為了互相爭搶資源,互相敵對。
因此那個史上最經典的蒙太奇鏡頭的意義也就不言自明了。人類從原始到現代並沒有什麼不同,依舊是熱愛暴力的生命。
發條橙(1971)
《發條橙》不算是我很喜歡的一部,但是它依然讓我佩服。
電影講述了青少年在家中是個乖乖仔,而私底下卻變得格外反社會和暴力,經常與夥伴一起闖入各種地方進行破壞、對人施暴。終於他被捉住,投入了監獄。之後他意外被一個社會學家發現,讓他成為一個正在進行的實驗的實驗對象:給他吃下一種葯物,並強制他觀看各種暴力行為使他感到惡心,以達到戒除犯罪的作用。最終阿利斯成功地達到了這個效果,他出獄了。然而之後他只要遇到一點點與暴力有關的事物,他都會感到惡心,完全無法生活。於是他再次接受治療,不再對暴力感到惡心了。結尾他說:我康復了。
這部電影應該是庫布里克對人性最直白的諷刺了。他通過一個荒誕的人性治療實驗告訴我們,人的惡,是與生俱來的,是天然的,如果試圖去糾正遏制,反而是不自然的,也就是說人的惡事不可能被治癒的。而且這里有個有趣的悖論,以惡的手段治癒了所有人類的惡,那麼這個惡的手段是不是就是最後的惡了?那麼這個惡又該如何治癒呢?
這也是「發條橙」的寓意:不自然之物。橙子是水果,而發條式機械,兩樣被強制結合在一起,正如被治療後的阿利斯一樣是種古怪的不自然之物。只有重獲暴力,他才是自然的。
本片曾經有幾十年是禁片,而提出禁了這部片的正是庫布里克本人,因為他發現這部片會對青少年產生不好的影響。這也是他讓人欽佩額地方。
結語
庫布里克被稱為是一個純粹的「悲觀主義者」,這一點在「未來三部曲」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奇愛博士》、《2001太空漫遊》、《發條橙》,一部是政治諷刺喜劇、一部是太空科幻、一部是犯罪片,三部電影三種完全不同的類型,但都有一個共通的核心,那就是以虛構的可能性,探討著人性的黑暗與局限。
END
原文鏈接
Ⅷ 如何理解斯坦利·庫布里克的電影《大開眼戒》
《大開眼戒》是湯姆·克魯斯與妮可·基德曼繼1992年的《大地雄心》第2部夫妻檔作品,也是大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最後一部作品,電影講述了內科醫生威廉·比爾和妻子畫廊經理愛麗絲憑借著事業的成功活躍在上流社會圈,之後威廉·比爾和愛麗絲開始厭惡本來平靜的生活,開始背著對方偷腥,尋找刺激,之後威廉·比爾和愛麗絲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重歸於好。
中文名
大開眼戒
外文名
eyes wide shut,EWS
其它譯名
大開眼界,睜大雙眼,緊閉雙眼
出品時間
1998年6月30日
出品公司
Hobby Films
發行公司
華納兄弟電影公司
製片地區
美國,英國
製片成本
6500萬美元
導 演
斯坦利·庫布里克
編 劇
斯坦利·庫布里克、亞瑟·施尼茨勒、弗雷德雷克·拉菲爾
製片人
斯坦利·庫布里克
類 型
劇情,愛情,驚悚,懸疑
主 演
湯姆·克魯斯,妮可·基德曼,西德尼·波拉克,凡妮莎·肖,艾倫·卡明,拉德·舍博德茲加,莉莉·索伯斯基,伊川東吾
片 長
159分鍾
上映時間
1999年7月13日 北美
分 級
USA:NC-17
對白語言
英語
色 彩
彩色
1電影劇情
由妮可·基德曼飾演的妻子是一個非常美麗,有著誘人身材的女人,湯姆·克魯斯飾演的丈夫是一個事業有成的內科醫生比爾,經常活動的上流社交圈裡對自己的生活帶有一種優越感。
在參加一位上流社會朋友的聖誕晚會中,比爾與兩位美女曖昧,與此同時一位富豪在勾搭比爾的妻子愛麗絲但未遂,晚會後,吸食大麻的妻子講述了自己以往的一個性幻想對象一位海軍軍官,令比爾難以接受。正巧此時他的一位老病人去世,他隨即出門順帶散心。
他在老病人的家中被老病人的女兒(中年未婚婦女)表白,比爾感到無法理解,恰巧女兒的丈夫回來,比爾趁機逃走。在路上,比爾腦中重復著妻子描繪的偷情畫面,路遇妓女,差點接受妓女的邀請,但關鍵時刻妻子打入一個電話問比爾在哪,比爾最終出於內心的道德沒有與妓女真做,但依然紳士的付了錢。
比爾又去了咖啡館,巧遇老同學尼克的相會中,他了解到一場與眾不同的派對,偷聽到了入門口令,並說服老同學說出地址。比爾找曾相識的道具店借衣服和鞋,面具,老闆卻早已換人,老闆的女兒和兩個日本人廝混,被老闆發現威脅報警。老闆的女兒躲在比爾身後告訴比爾應該借套貂絨內里的大衣。
這是一個富豪的秘密集會,門口停的都是勞斯萊斯,比爾靠租來的衣服和面具進入了會場。
在這個人人都戴著面具、穿斗篷的怪誕派對上,所有人似乎在舉行一個宗教儀式,隨後眾人帶著面具在城堡各房間各個角落圍觀裸體,做愛,跳舞。這令比爾驚奇,也忽略了一個莫名面具女子的忠告「快離開這里」。而在假身份被揭穿面臨懲罰的比爾卻被莫名女子以「贖罪」的方式救出。
比爾在凌晨回到家中,其妻子在做夢大笑,比爾搖醒了妻子,愛麗絲哭著說做了惡夢,描繪的夢卻與比爾當晚所見驚人相似,女主角卻是愛麗絲,夢中離開比爾的愛麗絲放縱性愛歡愉!這比爾陷入了困惑……
第二天比爾開展了調查。。。而結局確是那麼意外,不知所措,讓人更加迷茫。
最終比爾和妻子坦白當晚發生的事情,二人最終選擇忘記那個晚上,重回平靜的生活……
Ⅸ 庫布里克黑色預言
庫布里克1928年生於紐約市,是醫生之子,少年時代在父親的鼓勵下,以拍照為業余愛好,對下棋也傾注了同樣的熱情。
1940年,庫布里克做醫生的父親決定將他送往加利福尼亞跟叔叔住在一起,希望環境的改變能讓他在學習上有所進步。1941年,庫布里克從布郎克斯回到父母身邊完成他初中最後一年的學習,他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終於有了些進步。為了讓庫布里克有些業余愛好,他的父親教會了他國際象棋。正如父親所希望的那樣,庫布里克狂熱地迷上了象棋,而且很快就成為了一個國際象棋高手。國際象棋在庫布里克後來的生涯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他常常用來對付不合作演員的工具,而且也是他的電影中風雅生活的象徵。
在庫布里克13歲生日時,他的父親做了一個現在看來非常明智的決定——送給他一部照相機。很快,庫布里克成了攝影發燒友,為了照相,他走遍了紐約市的大街小巷,並在朋友的暗房裡加工。當他賣出第一張照片給《Look》雜志後,他認識了雜志里的專業攝影師們,並在17歲的時候的到了第一份工作——見習攝影師。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庫布里克定期地在《Look》雜志上發表作品,並開始如飢似渴地觀賞各種電影,成了忠實的電影迷。
隨後,他跟朋友星格·亞里山卓一起策劃准備拍攝一部自己的電影。1950年,庫布里克拿出自己所有的存款投資拍攝記錄片《搏鬥的日子(Day of the Fight)》。此後,他又接著拍攝了其它幾部記錄短片(《飛行牧師(Flying padre)》和《航海家(The Seafarer)》)。
1951年,他牛刀小試,拍攝了一部短紀錄片《搏擊之日》。他那黑色影片的布光法以及主題涉及暴力的傾向在這部處女作中已初露端倪。雷電華公司在收購該片的同時又資助他投拍另一部短片。1953年,庫布里克執導早已成竹在胸的《殺手之吻》。這是一部以拳擊界的勾心鬥角為背景的黑色影片,聯美公司購得發行權。庫布里克接連獲得八大公司中標志性製片廠的青睞,27歲的庫布里克得到好萊塢的認可,「起飛」指日可待。
1956年,庫布里克執導的《殺戮》把黑色影片的創作手法推向極致。著名影星柯克.道格拉斯盛贊影片「復雜而巧妙的時空結構」。庫布里克順手推舟力邀這位大明星主演新片《光榮之路》(1957),後者欣然接受。庫布里克如虎添翼。反戰片《光榮之路》以其攝影機運動和場面調度富有幾何圖形的變化而傾倒觀眾。《光榮之路》的成功令道格拉斯激動萬分,他作出驚人之舉,以執行製片人的身份宣布由庫布里克取代資深導演安東尼.曼執導《斯巴達克斯》(1960)。同道格拉斯的磨合與周旋鍛煉了庫布里克掌握巨片拍攝的規律。
庫布里克隨之籌拍根據蘇俄作家納巴科夫小說改編的《洛麗塔》(1961)。只因內容涉及中年教授迷戀青春少女的故事,引起審查機構的干預,庫布里克決定移師英格蘭。從此他的後半生就以一位定居英國的美國藝術家身份出現在公眾面前。《洛麗塔》公演後批評聲不斷,指責電影不該把原著的性感少女演繹為成熟的青年女子。。《洛麗塔》取材於同名小說,由奧斯卡影帝傑瑞米·艾恩斯飾演一位45歲的大學教授,與自己14歲的養女發生戀愛關系。影片集戲劇性與怪誕於一體的敘事手法在庫氏的下一部影片《奇愛博士》中更有新的發揮:婚戀屢遭挫折的美國將軍失去內心平衡,悍然下令空軍用氫彈炸平蘇聯。很明顯,導演在嘲笑弗洛伊德性壓抑導致神經病症的理論並藉此諷喻超級大國之間的核訛詐。
《奇愛博士》取得轟動效應,影壇內外翹首以待庫氏的新作問世,而庫氏卻深居簡出,對創作計劃秘而不宣。直至4年之後,人們才驚喜地迎來一部劃時代的科幻片傑作《2001年:太空漫遊》(1968)。影片以人與工具的關系為主線,搬演了人類數百年的進化史。影片以生動的哲理和精湛的數控特技震撼影壇內外,這部傑作使美國科幻片領域的其他作品整整10年黯然失色。該片中有一組鏡頭尤為評論家津津樂道:僅剩的宇航員大衛肢解對手計算機HAL,撥正了宇宙飛船的航向。此時,銀幕上出現了數不勝數的奇幻影像,這一「圖案色彩潮」幾乎把觀眾引向一個目迷五色、真幻難辨的境界。庫布里克下棋愛走險著,他也善於在影片中搞異軍突起。但是透過五光十色的幻景,人們仍能強烈地感受到導演對不久的將來所抱的疑懼:科技的昌明也會產生負面影響。
庫布里克的疑慮在《發條桔子》(1971)中升級為對未來社會的悲觀預測:青少年犯罪將成為茶毒生靈的一大禍害。影片中,政府「以毒攻毒」收到一時之效,但肇事者迅即故態復萌。該片的暴力場面令人發指,而一曲「貝多芬第九」徹底軟化了兇殘的暴徒。這看似荒唐,實則透露了他對化解社會矛盾與沖突的烏托邦理想。
庫布里克於1975年把「筆觸」從未來移至往昔,從太空召返人間,執導了歷史巨片《巴里·林登》。該片以18世紀歐洲7年戰爭為背景,講述了一個愛爾蘭人混跡於上層社會,最後復歸窮困潦倒的故事。導演把英國作家薩克雷的原作演繹成一部促人反省啟蒙運動並關注人類生存狀態的影片。《巴里.林登》色彩華麗、構圖精美,彷彿每格畫面都出自18世紀名家的油畫傑作。這種唯美主義的攝影風格也體現了編導的反諷本意:充滿浪漫色彩的內景和講究明暗布光,正好同這場歷史笑劇和男主角的個人悲劇形成震撼人心的二元對立。
1980年,庫布里克另闢蹊徑執導恐怖片《閃光》,他把男主角置於寒冬中的休假別墅內。自我孤立的作家經歷了類似《2001年》般的煉獄。庫布里克固有的「同死亡擦肩而過」的內容再次得到表現。
庫布里克身在異鄉不忘故國。1987年他執導了反思越戰的《全金屬外殼》。固然,故事的發生地從名義上說是越南,但人們發現在任何時間、地點和歷史階段都能見到影片各類人物的蹤跡。庫布里克執著的警世、喻世態度一如既往,他對人類喪失理智的瘋狂舉動所表現出來的憤慨與痛苦之情躍然於銀幕之上。
庫布里克一貫講究「精雕細刻」,他的最後一部影片《緊閉雙眼》從96年拍到98年方始殺青。扮演男主角的湯姆·克魯斯與妮科·基德曼夫婦覺得同庫布里克合作猶如沐浴春風。妮科深有感觸地說:「即使不為拍片,我也願意去他辦公室,坐在他身邊。他是天才,我愛他。」
庫布里克是一位悲觀的預言家。他的作品幾乎離不開人同死神的對立與周旋。但是大凡悲觀者的內心深處總會偶而閃射出對未來未泯的希望。不然,庫布里克也不會在《奇愛博士》、《2001年》和《發條桔子》劇終時高奏分別象徵「重生」、「愛情」和「成功」的3支曲子:《我們不久將重逢》、《藍色的多淄河》、《雨中曲》。興許,這是一個絕望者的希望。
Ⅹ 如何理解斯坦利·庫布里克的電影《大開眼戒》
《大開眼戒》是庫布里克的最後一部影片,要不是他死的突然,應該可以有至少兩部其他影片誕生(人工智慧和拿破崙題材的)。《大開眼戒》的思考在於家庭和人,這里的「人「是指人的自然性,也就是以人的性慾為代表的自然慾望;家庭是人的社會性,家庭具備了人理性的,和諧的成為社會安定團結一分子所必需的各種性格。這兩種性格之間有沖突,簡單的體現在文藝作品裡面,就是「人「想隨意性交,但是「家庭「不允許,於是婚外戀,賣淫嫖娼,甚至電影里的集體淫亂聚會都按需發生。
這講的不光是男人的事情,電影里對這一點有交待,妻子遇見海軍軍官,舞會上的輕浮老頭,這和丈夫去找妓女,和有夫之婦幼瓜葛,去集體淫亂聚會觀光,是一種性質。
人的社會性和自然性的交融和沖突在我們的周圍不斷上演,社會性使社會安定和諧,能產生各種文藝作品,能搞出發明創造,能讓社會進步;自然性能繁衍後代,滿足生理需要維持心理健康,這兩種事情一般不會同時發生,一個人不能一邊上班,一邊和同事上床,或者一邊開車,一邊怎樣怎樣,但是,也有例外,比如電影裡面,丈夫是醫生,偶爾可以把這兩件事情合起來做,比方說替富翁的情人治療吸毒過量那一場,還有讓病人脫去上衣聽心跳那一場。米蘭昆德拉也注意到了這樣的矛盾場面,在他的小說裡面有所描寫。
如果說這兩件事情不能不矛盾,妻子決不允許婚外戀發生,即便自己也對海軍軍官移情,丈夫也不能容忍妻子的不忠,即便自己和有夫之婦有曖昧關系。另一方面,雙方對對方的這種自然性也是心知肚明的,老公看見妻子在舞會上和帥氣老頭跳舞調情,而妻子也同時看到丈夫與兩個模特勾搭。但不管怎麼說,這只是玩玩,關鍵時候,還需要亮出自己的結婚戒指,以告誡別人特別是自己,不可越軌。
人是聰明的,編劇是聰明的,他們看到了這種矛盾,這被家庭圍困的野獸,於是設計了一個戲劇性很強的道具-面具,戴上面具,我就是不是我了,丈夫不是丈夫,老婆也不是老婆,他們是誰?他們是自己的那個「下半身」,他們可以只用「下半身」走路,行動,思考了。他們拋開了家庭,倫理道德,工作,與其說他們戴上了面具,不如說他們摘掉面具,他們自由了。這和當下的網路多麼相似啊,每個人都有一個網路ID,登錄網路之後,我就不是我了,我是誰,我可以在網上留下精彩美文,也可以隨便罵人,說臟話。
但是這種自由是見不得光的,是隱諱的,當他們發現可能的威脅-影片中的丈夫,他們用了他們認為最重的懲罰,摘掉面具,就好像在眾目睽睽之下脫光衣服。讓白天的君子,和晚上的野獸合二為一,這是可怕的。
而戲劇的高潮並沒有就此到來,當丈夫驚恐之後回到家中,最終的一幕到來,妻子熟睡,丈夫的位置是那個面具。丈夫崩潰了,謊言,真相,人性,獸行,最終交織在一起,夫妻之間真正做到了赤裸相對,他們真的和好了嗎?裂縫真的可以彌補嗎?以後的生活會是怎麼樣的?不知道,這一切都不會好,這是文明的不治之症,矛盾如果解決了,事物也就消亡了,庫布里克最後又留給我們了一個無法解答的拷問,就像他大部分電影一樣。面對這樣的問題,只能緊閉雙眼,避而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