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中的製片人和出品人都是干什麼的是什麼職務 如果有時間順便介紹下其他的職務,謝謝~~
製片人(Procer),也稱「出品人」,指影片的投資人或能夠拉來贊助的人。影片的商業屬性,決定了製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權決定拍攝影片的一切事務,包括投拍什麼樣的劇本,聘請導演、攝影師、演員和派出影片監制代表它管理攝制資金,審核拍攝經費並控制拍片的全過程。影片完成後,製片人還要進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場進行宣傳和推銷。 製片人一般指電影公司的老闆或資方代理人。
(製片人和出品人是一回事)
場記
現場記錄員,導演部門最低職位,工作量大,報酬少。需要細心認真,還要能熬夜。電影入門最易上手的職位,腳勤手快的話一部戲便可速成副導演。熟悉整個拍攝過程,也是洞悉導演的最佳位置。很多導演都是從場記、副導演出身。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堅持住啊,可別半途而廢.
副導演
千萬別以為副導演跟導演差不遠了,為了去掉這個副字,花你十年八年也不嫌多!這不是人乾的活,雖說是輔助導演工作,但全是跑腿的幹活,挨罵是家常便飯。(要知道,劇組是一個最踐踏人格的最粗俗的地方,別以為那裡的人在搞藝術,通常劇組里的人平均文化水平為初中畢業,但文憑高也沒人會特別看得起你,一切全看你有沒有料。每一項工作都需要超長的體力,呆得久了,清純女孩子也會隨口帶出那些框框叉叉的字。)副導演通常需要有拍攝經驗人士擔當,是晉身導演的常規途徑。
導演
1.藝術家 - 導演要具備一定水準的文學音樂美術等多方面修養,要淵博,有表現欲,以獨特的藝術才華及智慧征服輔助他工作的人群。
2.技術家 - 導演須對電影的每一個環節了如指掌,從編劇、美術(包含設計場景、道具)、攝影、照明、音響、剪接或編輯、化妝、發型、片名及字幕等設計都要熟悉。
導演乃劇組萬精油也。電影是集體創作,必須與工作人員的取得良好溝通,精通業務才具備說服力。
3.交際花 - 導演必須會宣傳自己和自己的電影,在媒體的面前舉止得體,給人以好印象。導演應該是劇組最老奸巨滑的人物,上下老小都被他打點得服服帖貼。他是精神分析專家,洞察每一個工作人員的心理,誘導他們為工作奉獻熱情。
怎麼樣,路途遙遠而艱辛,你怕了嗎?
其實,並不是要具備以上條件才可以做導演,那是真正意義的導演,而現在市面上所謂的"導演",象蝗蟲一樣多,平均每部電影一個,每部電視劇兩三個。在很多拍攝現場,你很容易認出他們來。他是現場最白痴的一個,一屁股坐在監視器前從開工到收工,間中去一下廁所放水。他通常不懂攝影,不懂分鏡頭,不懂表演,長得比較遺憾又極端虛榮,叫聲"cut"和"ok"就是他的全部工作,再輕松不過。
成為哪一種導演,視乎你的選擇,你的天分,你的毅力,你的運氣 -- 無論如何,我也會盡量幫你一把的!成為一個導演有多種途徑。
途徑一:考學
目前國內招收電影專業最具權威的是北京電影學院,雖然勝傳"北電" 學風日下, 盛產"貧嘴的主兒".但是在沒有更好的選擇以前,就要將就一下, 國產電影類型單一, 風格大同,除了跟國家政策有關以外, "北電"千年如一日的教學機制應該付上不可推卸的責任, 因此好來屋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去外面走走, 避免局限在"中國特色的學院派"陰影下。
途徑二: 曲線救國
學導演從相關技藝入手是個很好的入行途徑, 比如編劇、攝影、美術、演員等部門(參見其他章節), 掌握其中的一種技能 ,「編而優則導,演而優亦可導」 ,只要朝著導演的方向努力, 總有一天會脫穎而出
燈光
打燈的師傅,可化腐朽為神奇,人稱"燈爺",演員可不敢得罪燈爺,否則你有七分姿色他可讓你負七分!做這一行要能吃能睡能幹,沒有強健體魄只能靠邊站。和攝影組一樣,是最講義氣的部門。影視圈其實就是個大江湖,一幫兄弟個個是熱血的好漢。燈光組相對入行易,沒文化的也能混一口飯吃。但如果要做出個成績來,卻是不簡單的事情。有人說,照明是一種很難捉摸的藝術,捕捉光影並利用它為你服務,認真不簡單呢!
在為攝影照明時,人們通常遵循三種辦法:
一 經驗法即移動燈光進行反復實驗,直到滿意為止。這種方法很有趣啊,剛入門的時候,我曾經搜集了家裡全部的台燈手電筒,然後拿了一堆姐姐從西安帶回來的兵馬俑做實驗,一方面琢磨燈光的變化,一方面琢磨鏡頭的變化。當然在拍攝現場,通常不允許燈光師慢慢折騰,必須在短時間內作出決斷,所以這種辦法只適用於拍攝現場以外,是一種私底下學習的笨鳥先飛的辦法。
二 常規法顧名思義,這是一種按規矩辦事的方法,把燈光按常規安排在一定位置來拍攝,不會出什麼錯,但也絕對不會有驚喜出現,畫面千篇一律,實在很沒勁,這種方法是對照明在藝術上的潛力的扼殺。但同時也是不得不用的辦法,尤其是電視劇,四五天一集的速度,容不得人有要求。
三 分析法在真正了解了光的性能基礎上,有步驟地構成照明處理。利用對光線的變化使拍攝對象產生變化,誇大或縮小某些特徵,創造一種"意境",得到一種相對的最佳效果。換句話說,就是"心中有數法",這可是需要多年的修煉再加上藝術靈感的至高境界。
照明的技術和硬體設備在不斷發展,但是無論技術手段如何地日新月異,最重要的是保持強烈地好奇心,細致觀察周圍世界中的光和影的作用,不斷地探索和實驗,只有通過實踐,才會從感染人的照明魔力中得到無窮樂趣。
照明程序
總攝影師負責攝制工作中的布光,燈光組原則上服從攝影組,由燈光組長領導,向攝影組提供支援,兩組人員通常配合默契,一般的攝影指導都帶有自己熟悉的燈光組。
照明指導的初步工作可以簡單概括如下:
初步計劃
劇本美學---劇本題材性質、故事情節梗概、劇情分析說明。
劇本細節--劇本祥述場面調度、表演動作、效果、拍攝提綱等
拍攝處理--准備如何拍攝表演、攝影技術、處理方法
拍攝地點--准備在何處拍攝(攝影棚、外景地、工作條件、潛在的問題等
製片協作--與美工師(布景設計師)服裝、化裝、特技等人員的工作的相互協調
照明技術細節--估計合理的照明處理、設備
組織--租用和預約設備的安排、可供使用的電源、照明小組的組成
布光方法
燈光組長通常事先估測可能的需要,根據攝影師的機位,眼明手快地先把布景照明作一次粗略的安排,然後等待攝影師的指示,再應總攝影師的要求進行再調整。有時導演會安排演員或者找替身走位,以方便布光的進行。
分鏡頭拍攝
影片是一系列鏡頭拍攝成的,每個鏡頭持續的時間從幾秒到幾分鍾不等。(註:據一個不權威統計,一部90分鍾的影片可能有大約六百到八百個鏡頭,每3-10秒鍾鏡頭剪接一次,得出的數字為每個鏡頭大約3-5秒。當然,有長鏡頭的運用可能超過10分鍾。不久前曾經有導演宣稱用17個鏡頭完成一部電影,不管多麼大的創舉,數字不說明什麼,要說明的只是鏡頭的長短沒有一定的規范,視乎影片的需要。)
原則上,一次只為一個鏡頭布光,如果想連續為幾個鏡頭布光就要作出妥協,以適應拍攝場地及設備的局限。特寫鏡頭與遠景鏡頭通常分別照明。
燈光的配置和電源
拍攝場面需要配置的燈光數量決定於很多因素,除去場地的因素,也受到表演范圍、布景色調、照明處理的復雜程度甚至資金的影響,因此,用電量可能從零(晝光加反光板)到若干兆瓦。照明功電則從腰帶式電池到租用外景電源或高容量發電機不等。劇組拍夜外景時在無電源的情況下,就要出動發電車,現場發電以保證電量。所以燈光組一般配備有專門的電工。
動作導演
動作導演是動作片的重量級人物,可與文戲導演一樣出風頭領風騷。動作片做為先鋒帶領華人電影打入世界影壇,在荷里活站有重要地位。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武打片電影在世界影壇上代表了中國電影。動作明星李小龍、成龍、李連傑、周潤發、楊紫瓊從香港拼殺到美國,中國KONGFU風靡一時,《風雲》的中國功夫加特技讓外國人看傻了眼,動作導演洪袁和平憑著《MATRIX》和《卧虎藏龍》成為真正的國際風雲人物。
武俠電影每過一段時間,便會呈現一種新風潮,比較有代表性的導演是張鑫言、羅維、吳思遠、劉家良、洪金寶、袁和平、楚原、徐克、譚家明、王晶、程小東、李惠明等。在電影這個江湖上,拍要讓觀眾服,還要讓同行服,所以要拍得熱鬧,還要講究門道。當然,門道不只是武術,更指電影手段的運用,包括場面調度、特技運用、動作設計等。電影特技已經成為動作電影的重要表現工具,使得動作設計的可能性無止境擴展。一句話,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傳統意義的武打電影,從動作的形式上來說,有以下幾種形式:法術、京劇開打、傳統武術、現代拳、雜技、武打、器械、兵刃、象形拳法、火器、奇技等。
入行途徑
動作導演多數習武出身,武行多來源於戲曲劇團、體育院校武術專業、體工隊,最初就由從武行做起。武行開始多演蝦兵蟹將,或給主要演員做替身,出色者後來就成了武術指導或者武打明星。要成為一個動作導演需要的知識非常豐富,並非只會幾手拳腳就能勝任,從導演方面的要求,參照導演篇。
註:武行為影視圈內風險最大的行當,是保險公司的大主顧
電影製作的每一種技術——生膠片,攝影機,燈光,音效,效果——都包含了成千上萬的細微工作,看起來總是非常復雜。無論在哪一個職位中,想成為大師必須積累多年的經驗並且已經經歷了很多不同的實際拍攝情況。然而,我的經驗是,並沒有任何一種設備或技術是非常復雜的;也並沒有任何一樣東西可以在十分鍾內解釋清楚並完全被掌握。電影製作是將成千上萬與之相關的細節組合起來並加以藝術化的應用。這本書將幫助你理解其中的一部分。
我們從一名燈光技術員在一部電影製作中所扮演的角色開始講起。
燈光技術員的工作職能(Job Descriptions of the Lighting Crew)
燈光,置景及攝影部門都需服從攝影指導(director of photography: DP)的指揮。照明組長(或稱燈光師:gaffer)與置景主任(key grip)是攝影指導的助手。照明組長的手下有燈光助理(assistant chief lighting technician)組成,也被稱為the best boy electric或second electrician。在燈光助理之下是電工(electricians),也被稱為lamp operators或third electricians。
攝影指導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攝影指導是導演的右手;他(或「她」)是幫助導演作出所有重大決定的人。攝影指導的主要職責有:將他和導演一同設想好的場景製作成電影;決定使用燈光的正確時間,地點以及氣氛;選擇最適合於劇情的攝影角度。攝影指導還將選擇光源,根據劇本和導演的要求平衡現實效果與已被風格化的戲劇效果以達到畫面要求。攝影指導還要對布景與服裝的設計和色彩提出建議,同時,還要參與拍攝場地的選擇。攝影指導將幫助導演決定每場戲所包含的內容以及決定拍攝不同的攝影角度以提供給剪輯師供剪輯時使用。在選擇攝影角度時,攝影指導必須提出適當的鏡頭走向(與劇本指導(script supervisor)一起)並在裝台時提供燈光圖。攝影指導通常會在拍攝前用照相機測試畫面效果。他可能會嘗試不同的燈光效果,使用不同的色紙,特殊的暗房技術或不同的濾鏡組合以尋找一種可以達到劇本要求的效果。攝影指導在拍攝前可能也需要做他自己的研究以保證拍攝時時代場景的真實與准確性並獲取靈感。
攝影指導的工作有著非常多的職責,無論在創作上還是在經濟上。製作人依賴攝影指導的不僅僅有畫面質量,同時還要督促他遵守製作日程。攝影指導總是面對著矛盾,他希望獲得可以令他自己滿意的畫面效果,同時還要滿足影片日程與預算的需要。照明員快速並有效地安裝燈光的能力直接影響攝影指導完成優秀作品並遵守製作日程的能力。
照明組長 (Gaffer)
照明組長是主照明員(chief lighting technician: CLT)。他直接與攝影指導一同工作,負責按照燈光圖布光,並協助攝影指導獲得理想的影片畫面。攝影指導,照明組長和總置景師一同參加前期製作會議並且尋找適合影片拍攝的場地。他們一同討論攝影指導對每場戲的處理並決定需要使用什麼燈光和配件。
在安裝方面,照明組長負責按照燈光圖布光,分配並指揮照明員工作。攝影指導大體上講述一下他的構想,例如他想獲得的氣氛,場景的借光光源和他想拍攝的畫面的F值光圈系數。然後攝影指導與照明組長一同討論燈光。攝影指導可能心中已經有了理想的燈具,也可能直接讓照明組長去處理。然後照明組長指導他的照明員工作,並審視確切的場景,給每一個燈對光以達到攝影指導的要求。通常,只要照明組長一完成布光,攝影指導就會來審查,並加以一些調整。
照明組長必須有一雙非常敏銳的眼睛並且有非常淵博的知識,這樣他才能知道什麼樣的燈可以獲得想要的效果。當首次布光完成後,照明組長就成了攝影指導的第二雙眼睛。照明組長總是在尋找問題——不恰當的燈光,暴光過度,白光斑,難看的陰影等。照明組長和攝影指導一起負責尋找使畫面美麗的方法。一流的照明組長有一雙吹毛求疵的眼睛用以衡量光線與陰影的平衡,面部造型以及前景,中景以及背景的區分。照明組長總是隨身攜帶一個測光表,經常與攝影指導一同站在攝影機周圍測量照射到被攝物上的光線並與攝影指導一同磋商補光比率與暴光平衡。
照明組長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組織與控制,他必須不斷審視手中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時刻注意手下照明員的工作狀態,總是提前想好電源與光線的問題,這樣就可以對每個鏡頭都胸有成竹,並且還要對任何可能的需要時刻保持警惕以防止耽擱製作日程。
照明組長從來不用離開拍攝現場。他必須時刻依靠身邊的燈光技術員調整燈具並且在需要時及時趕到設備旁。假如在拍攝時需要移開布景,攝影機工和電工通常就站在布景外,靠近門的地方,時刻准備行動。因為燈光技術員總是非常繁忙,電工站在靠近目標的地方,聽著現場進度並且提前想好要做的設置,這樣可以很大程度地幫助照明組長提高速度與拍攝效率。
燈光助理 (Best Boy Electric)
燈光助理是照明組長的主要助手。他(或者「她」)負責電力部門的人手和設備——是順利地指揮燈光技術員工作的必不可少的角色。燈光助理的職責包括與照明組長一同尋找外景場地,記錄尋景筆記並在需要時與照明組長一同創作燈光圖,整理所需設備成表,指導裝車(在拍攝前一天在設備租借處將設備裝入卡車),組織卡車中的設備的擺放,在每個地點負責設備的歸還或裝回卡車,保存設備流向與損壞清單,並且負責指導拍攝後的設備歸還。在每一個場地,燈光助理負責輸電線的跑線路線並指導燈具電能的分配。除了設備清單,燈光助理還保存色紙和消耗品的清單;協調設備的預定,歸還,租金以及特殊需要;負責電工的僱傭和解僱。燈光助理要負責電力技術員的合同和時間卡。
拍攝時,燈光助理需要確定電工都在他們應該在的位置,確保沒有人閑逛以妨礙拍攝。燈光助理還需要負責維修或調換破損的設備,替換燒掉的燈泡,放置設備,合理安放在卡車上的設備以使他們易於取出。
燈光助理應該是電工有投訴時第一個要找的人。按照等級關系,電工不應該直接向製片主任或者導演投訴。假如需要,燈光助理會與照明組長一同解決問題。照明組長應該參與問題的解決和盡量滿足電工的需要。通常總是會有很多的解決方法。人們總是希望燈光技術員能因為他們的優秀工作而被注意,而不是他們的批評。
最重要的,燈光助理是電力部門的使者,他負責與其他部門的交流與談判,與消防局長官,與設備出租商和其他設備供應商。一個與每個部門保持良好關系的燈光助理總是在需要時能獲得必要的幫助。例如,當燈光助理需要將一盞燈放置到屋頂上,場景部門必須與相關部門聯系以保證那個位置的安全。當燈光助理需要一些額外的設備盡快運送過來,他與運輸部門和設備出租商的關系就發揮了作用。燈光助理的交涉能力是非常關鍵的。
電工 (Electricians)
電工常被人親切地稱為juices或sparks,或者被稱為set lighting technicians或lamp operators。電工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按照照明組長的意願放置並調對燈光。在每個場景,電工要負責將設備從卡車上卸下或拍攝完後裝車,要負責跑線並分配燈光的電力。他們或許也會被請去幫助其他部門工作——發型,化裝,攝影,錄音——然而,他們中的運輸部門通常負責所有的運輸車輛;安裝時,電工負責所有燈具和燈架的安全安裝,控制光度,方向,色彩與光線質量;安裝特殊的燈具(例如桌燈與壁燈),開關,插座以及製作好的布景;電工還要預計照明組長想要使用的設備這樣當枰時設備就可以在手上從而加快製作進度
一個有經驗的電工可以敏捷地傳遞設備,動作的合理性取決於對工作的熟練程度。他把精神集中在兩件事上——燈光技術員的指令和燈光的狀態。他總是需要時刻注意照明組長和攝影指導有什麼新的要求,還需要注意其他的電工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同時,電工還需要注意燈具是否會跌落,爆炸,漏電或者光線會否泄露。通過一些對話,手勢,電工需要理解照明組長的意圖並運用燈具以創造想要的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電影電工很少是非常熟練的或經驗豐富的電工。他們不能為建築物布線或者處理高壓電。他們的工作只是為電影製作打燈光。
置景部門(Grip Department)
不使用電力的燈光設備通常由置景部門的師傅負責操作。(攝影機工也被親切地稱作為harmer。)紗網(silks),旗(flags),反光板(reflector boards),裝置(rigging),軌道與軌道車(dollies and dolly track),升降機(cranes),搖臂(jib arms)等等都是攝影機工的工作范圍。燈光,調光器與插座等都是電工的工作范圍。我們可以說電工負責燈光,而攝影機工負責遮光。每次電工設置完一個燈具,攝影機工應該立即帶著他的置景包(grip package)趕到電工身旁,置景包中應該包括一個C型燈架(或稱魔術腿:C-stand)和一塊旗板和柔光板(net)。另外,攝影機工通常還負責放置沙袋在燈架上,扶穩梯子,在不平整場地上拍攝時,攝影機工還負責在地上鋪沙子以平衡大型燈架。在洛杉磯,電工總是帶著他們自己的梯子,沙袋以及裝置硬體如桶型螺座(pipe clamps)。攝影機工還要負責在需要時在色紙夾或窗戶上放置色紙和柔光紙。而電工負責將色紙或柔光紙直接放置到燈具上。
攝影機工要負責裝置工作的安全,他們還經常需要為燈具安裝安全裝置。Speed-rail grids,wall spreaders,trapezes和類似的索具裝置也都是由攝影機工負責搭建的。當燈光需要被掛到天花板上的燈光網格或布景的牆上的時候,攝影機工通常都需要安裝安全裝置。然後電工會負責插好插座,並且負責對光等。當大型的燈具需要被安裝在高平台上時,攝影機工就要在平台(paralles)的頂部或者升降機(例如Snorkelift或Condor)的工作籃里裝置燈具和燈架並保證他們的安全。當需要在夜間拍攝白天的室內戲時,攝影機工需要負責場景的封黑並在窗戶外搭建黑色帳篷以提供給室外的燈光足夠的空間。
置景部門的頭是置景主任(key grip)。置景主任就像照明組長指導他的電工那樣指導他的攝影機工。他或她與照明組長一同工作,協助照明組長的燈光需要。
置景主任的第一助手是置景助理(best boy grip)。置景助理在置景部門中的職務與燈光助理在燈光部門中的職務是相同的。
攝影移動車工(dolly grip)負責操作軌道車和升降機:平整地鋪設軌道,以精確的速率平滑地移動攝影機到指定的地點,控制搖臂上的攝影機等。當攝影機需要被放置在不安全的位置時,例如汽車車蓋上,攝影機工同樣需要為攝影機安裝保護裝置。
製作組(The Company)
電影工作人員是由自由職業藝術家,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組成的,他們在影片准備階段由製作公司籌集到一起。製片人和導演會選擇各部門的頭:攝影指導,分鏡頭設計師(proction designer),錄音師(sound mixer),剪輯師(editor)等。各個部門的頭通常會帶他自己的工作人員進入製作組。攝影指導也會推薦他認為比較合適的照明組長,置景主任,攝影師(camera operator)和攝影助理(camera assistants)。依次類推,照明組長將推薦他所熟悉和信任的電工。
每個製作都會是由不同的工作人員,在不同的地點以及不同的環境中完成的。
製作人員(Proction Staff)
工作人員都是由製片人正式僱傭的。雖然照明組長通常會帶電工進劇組,但是正式與電工簽定協議或者合同的是製片人。薪水將由財務部門或者理財公司支付。
項目製片主任(unit proction manager: UPM)的職責包括准備劇本分解以及製作日程表,指定並控制預算,監督拍攝場地的選擇,監視每日的製片變動,例如准許加班以及因為天氣情況所做的日程變動,並組織所有的後勤工作,包括住宿,飲食,交通,許可證,保安和保險。
製片協調人(proction coordinator)協助製片主任工作。他的工作包括尋找演員和工作人員,預定並歸還設備,訂購消耗品以及後勤供應,處理外景的相關事宜,監督所有的劇組開銷,分配各種不同的製片信息到各個不同部門,協調並分發拍攝日程表並控制預算。製片主任與製片協調人總是外出離開辦公室工作,他們頻繁地前往拍攝現場視察。
副導演,導演助理(Assistant Directors)
副導演(1st AD)(assistant director)負責協調每個部門的行動,演員,計劃每日工作行程,張貼點名冊(通常由第二副導負責),通知劇組成員拍攝行程並預先計劃以最大程度減少每次裝台所耗時間。副導演必須時刻注意任何可能發生的行程延誤或問題,促進並協調各工作人員的工作,在問題出現前就發現並解決他。他或她負責保證拍攝工作的准時以及有效。
副導演負責協調所有部門的協調。例如,假如有一名電工想要移動一些傢具來放置燈具,而置景人員卻不在現場,第一或者第二副導演就要負責解決問題。
副導演同時還要負責演員:協調他們的日程安排,指引他們按時化裝或穿戴服裝。副導演還要指導後台工作,控制場面,在需要特技或者復雜的裝台時負責安全預防措施。副導演在攝影機開機前要叫「Rolling」,在導演說「Cut」也要負責叫「Cut」。理所當然的,副導演必須告訴所有人在每個時間要做什麼。
副導演有一個副手:第二副導演,依次類推,第二副導演有第三副導演(2nd 2nd AD)和一組製片助理(proction assistants: PA)幫忙。通常你可以請製片助理幫助你完成任何額外的工作,只需要請第二副導演給你一名人手。
劇本指導(Script Supervisor)
例如哪位演員手裡拿著啤酒,這場戲中的哪個點他拿出他的煙,還有他的袖子是否捲起,這些細節都需要由劇本指導(script supervisor)留意並記錄下來。基於這個原因,他每場戲都在現場觀看就顯得很重要了。劇本指導同樣保存著場景的track,記錄下拍攝號碼,所用的鏡頭,shot scale,運動,eyeline direction,good takes,flowed takes(和原因),line changes(包括即興穿插和錯誤)等。照明組長有時會讓燈光助理詳細記錄下各個燈位,尤其是當某個場景需要重新拍攝時!劇本指導可以提供給燈光助理相應的場景號以供他記錄。
攝影部門(Camera Department)
攝影部門是由攝影指導,攝影師,第一攝影助理。第二攝影助理和換片員(loader)。第一攝影助理(1st AC)負責對焦,換鏡頭,threading the film和maintaining the camera。第一攝影助理從來不應該離開攝影機。
第一攝影助理每次總是讓燈光技術員設法調整燈光使散射光不要射到鏡頭上。(當光線直接射向鏡頭時,會導致炫光。)攝影助理和攝影機工在裝台和排練時就要尋找是否會有散射光。
第二攝影助理和換片員將協助第一攝影助理:換鏡頭,換片匣,裝片以及書面工作。幾乎所有的攝影器材需要使用電池,但第二攝影助理需要尋找交流電來提供監視器的電源和為電池充電。當導演需要使用監視器時,第二攝影助理就要在攝影機架設的同時為監視器尋找電源。同樣,第二攝影助理還需要為軌道車准備stinger。
2. 一個標準的電影劇組包含哪些成員
1.導演組:導演、副導演、執行導演、場記。
2.製片組:製片主任、現場製片、生活製片、外聯製片、監制、統籌、財務。
3.劇務組:劇務主任、劇務助理、劇務。
4..攝影組:攝影指導、攝影師、副攝影師、攝影助理、機械員、燈光師、燈光助理。
5.美工組:總美術師、副美術師、美術助理及服裝、道具、化妝等小組。
6.錄音組:設錄音師和錄音員。
(2)電影劇本指導演員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導演是製作影視作品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用演員表達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視文學劇本搬上熒屏的總負責人。
作為影視創作中各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者,導演的任務是:組織和團結劇組內所有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和演出人員,發揮他們的才能,使眾人的創造性勞動融為一體。
製片主任和製片人是僱傭關系,製片主任代表製片人行使影視作品生產期間的行政管理權利。他的職責主要是八個字督促、檢查、指導、協調。他要調動和安排好製片班子的工作,發揮各部門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劇組
3. 導演如何指導演員
導演如何指導演員
如何指導演員,這件事可以當作一門技巧來傳授,沒必要將其神秘化。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導演如何指導演員的知識,歡迎閱讀。
在教授導演關於表演、劇本分析和排練方法課程的這些年裡,我逐步開發出一系列准則和工具,這些也正是本書的主要內容。這些准則和工具都很簡單,但這個簡單並不意味著「愚蠢」,而是代表著「基本」。它們既非秘而不宣,又非不可捉摸,而是客觀且實用。如果你願意,也可以把它們當成一套確實可遵循的准則來用。但它們不是「食譜」,而是意在為你開啟屬於你自己的、無價的直覺。
世上沒有一本書能讓你亦步亦趨地學會如何導演。你要忘掉想把所有事做「對」這個念頭。對很多人來說這很困難,它看似違背了我們受過的所有教誨。雖然我一直主要在洛杉磯教學,但我的腳步也同時遍及全國和海外地區。我發現基本上所有地方的孩子都被教育成要取悅老師、成績至上以及給同學留下深刻印象的樣子。
我想要稍微改變一下你們的想法。在我的班上,我會帶領同學進行一系列練習,首先是獨白,然後加上場景,即使有時候練習內容看起來有點奇怪,我也讓他們耐心跟隨我、配合我。因為每一次練習我們都是分離出表演技巧的`某個元素,藉此觀察它是否對導演有幫助,每次只做一項。有時候學生會不安。他們急於尋求結果,想要「表演」,以及努力想找到把事情做對、不要犯錯的方式。
但是對於你們選擇的這個職業來講,犯錯並不總是壞事。對於腦外科醫生和飛行員來講,幾乎不可容忍犯錯。但是對我們這些又幸運又愚蠢,為了追求夢想而進入娛樂產業的人來講,犯錯反而可能讓我們因禍得福:它能讓我們擺脫成見、隨機應變,能為我們開啟創新之路。有時候錯誤是我們潛意識的一種表達,我們需要靜靜傾聽。甚至可以這樣說:作為一名藝術家,我們需要因犯錯而感到興奮。
人難免犯錯。我們就是會犯錯誤的生物,生來如此。你作為一個導演、一個項目負責人,必須學會在自己或他人的錯誤中找到創造力和積極的一面。
藝術家天生憂郁、多慮且迷信。這並不是壞事,它讓你追求完美,懂得關懷。此外,善於觀察生活黑暗面的這種能力不只在執導劇情片和悲劇電影時是一個優勢,而且對執導喜劇也有幫助,因為喜劇往往隱含傷痛。
但是如果一個導演很消極,或是把自己的不安全感投射於演員身上,這就很糟糕了。我經常提醒學生,無論演員給他們帶來怎樣的麻煩—抗拒某一段對話中的台詞、某個動作、假發的顏色,或者忘記台詞、討厭合作演員—他們都應該對自己說:「我很高興能發生這件事!」而且要發自真心地說!
我可以向你保證,如果你以後再也不說「別無選擇」這四個字,你的前景將一片光明。娛樂產業始終有讓我們能作出創意選擇的空間。如果你想要一段排練期,總是可以找到時間和金錢來實現,你也需要為此放棄些什麼,也可能需要付出專門的努力或者昂貴的場地,但是你終究有的選。
如果某項目的製片人對你說,除非你接受某位演員來出演主角(你認為此人無法勝任該角色),否則就籌不到錢,你就必須作出選擇,是要與這個演員合作,還是讓自己轉身離開。我並不是要你食言或是信口開河,但是只要你堅持自己抉擇時的感受,並以此來寬慰失望的心情,就能解放自己。沒有自由就沒有創意。
有些學生對我說,我提出的想法和技巧最初看上去激進而冒險。有一位年輕的編劇說,她發現我所提到的事情是「反直覺」的。最開始我很驚訝,但是後來意識到,很多人將意見誤會成了直覺。意見唾手可得,無須醞釀。有時候人們認為直覺就是最初湧上心頭的想法,認為直覺也不需要經過沉思。事實並非如此。為了觸碰到直覺,你需要深潛到原有的見地之下,通向靈魂最深處的資源。你需要辨別並拒絕那些平庸、淺薄、陳舊的選擇。
我無意於潑冷水或是讓你懷疑自己的直覺。沒有優秀的直覺就無法成為優秀的導演。我也不能給你開出一份處方,保證讓你拍出一部好電影。我給你的每一條准則都可以被打破;而且如果打破它可以讓電影變得更好,那麼理應如此。技巧本身並非目的,它存在的意義是為靈感攻城略地、披荊斬棘。
思如泉湧的時候,所有人都知道該怎麼做。理論上這是成立的。但是何時才有靈感,這你可說了不算。而且如果你強求靈感,隨之而來的緊張感只會增添壓力,讓你在尋求水到渠成的靈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技巧有兩點奇妙之處:一是給你提供一個依靠,讓你在等待靈感的時候不至於茫然失措;二是讓你的頭腦得以呼吸新鮮空氣,讓你可以思考和選擇。當靈感最終決定降臨時,你已准備充足。如果你的技巧已經足夠嫻熟,就可以放心信任直覺,無須有後顧之憂。
但如果你的技巧還缺乏鍛煉,你可能會把假設當成直覺,將成見誤認為視野。所以我要帶領你打破常規、質疑傳統、超越你的偏見和假設、潛入表象之下,在一個更新、更深的層次上喚醒你的直覺。換句話講,就是學習規則,然後拋諸腦後。
這些導演工作都需要下功夫去練習,也許比你之前預想的要多。但是我會一路帶你走過,寸步不離。一旦你跨過了這道門檻,就會覺得天空海闊。如果你是那些已經擁有導演技藝的少數幸福者之一,那麼你已經明白不斷學習和進步有多重要。因此對你來講,本書提供的建議和練習意在挑戰、更新和延伸你的技巧和想像力。
有一點要事先提醒:我不是要教你變得「商業化」。努力商業化往往只是沒做好常規工作的一個借口。在周一早晨報紙登出上周末票房數字之前,沒有人知道怎樣做才是商業化的。在這個行當,如果有人拍著胸脯向你保證他可以獲得商業上的成功,你完全不用理他。
4. 導演是寫劇本的還是指導演員演戲的
導演不是寫劇本的,劇本是編輯寫的,寫完給導演看,導演最主要的就是指導演員演戲
5. 電影的導演、製片人、監制、編劇、策劃、出品人等都是干什麼的大小順序是什麼
導演:導演,是製作影視作品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用演員表達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視文學劇本搬上熒屏的總負責人。
製片人:製片人一般指影視劇製片生產製作人。 全權負責劇本統籌、前期籌備、組建攝制組,攝制資金成本核算、財務審核;執行拍攝生產、後期製作;協助投資方國內、外發行和國內、外申報參獎等工作。
監制:監制是電影工業中不為人知的核心角色,他們負責電影的日常運作與策劃。
編劇:編劇是劇本的作者。編劇以文字的形式表述節目或影視的整體設計,作品就叫劇本
策劃 :影視策劃,就是策劃影視劇作,包括製片前中後期及過程中的對內製片工作和對外宣傳,廣告等等方面的工作
出品人:出品人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
接下來我們來排一下順序:出品人>製片人>監制>導演
可以兼職的有導演,策劃,監制,編劇,製片人。但是出品人是無法兼職的。
(5)電影劇本指導演員擴展閱讀
電影製作
一般商業電影的製作,大致可分三個步驟:
一、拍攝前的工作,包括提構想、寫故事、分場大綱、簽導演、列預算、編劇本、看外景、找演員,以及決定製作小組的成員。
二、拍攝中的工作,即在導演的指揮下采密集作業方式進行,並由執行製片監督經費開銷、拍片進度和一切行政事宜。
三、拍攝後的工作,包括剪接、配音、配樂、設計字幕、製作預告片,以及展開上片前宣傳等。
在攝制過程中,導演應有詳盡的分鏡計劃,並擬定拍攝順序,以便在燈光變動、演員支配的壓力下,求得快速之推展。對於攝影機、鏡頭的選擇,燈光的陳置,剪接、配樂的安排,則須工作人員與導演密切配合,以達到所需之效果,故一部電影是群體的創作,也是導演在各種張力下暗藏個人視野的藝術品。
私人獨資拍片限制少,只須根據片型(實驗電影、劇情片或記錄片)決定拍片方法。或是列出精細之分鏡表,完全按照事前意圖拍攝,達到盡量節省膠片之目的;或是無止盡的獵取滿意鏡頭,再由事後的剪輯階段理出清晰的脈絡。這種影片,最符合個人創作欲求,更具陶冶心性、提升感情的作用。
參考資料電影製作 網路
6. 影視劇幕後人員各職位分別負責什麼
1、導演(導演組)
導演與主要創作人員研究和分析劇本,為劇本找到恰當的表達形式,負責整部劇的藝術准則;與製片人聯合提名和推薦演員角色人選;根據劇本和拍攝要求選擇外景或指導搭建室內景。
指導道具組完成道具的准備和布置工作;指導現場拍攝工作;與出片方商討作品的宣傳計劃;指導拍攝現場的燈光、 劇務、 演員、 攝像、 錄音、 美術、 化妝、 服裝等各部門工作。
2、製片主任(製片組)
製片主任根據分鏡頭劇本及導演的創作意圖編制和執行攝制計劃和成本核算,參與選擇演員,確定外景地點,審核布景設計等工作。製片主任對影片的政治思想內容和拍攝進程負主要責任,同時也對影片的藝術和技術質量負責。
3、劇務主任(劇務組)
劇務主任領導下的幾名劇務,場務各有分工。有的人負責車輛調配,有人負責食物、飲料的采購供應,有的人負責財經與會計共同解決經濟賬目問題。
4、攝影指導(攝影組)
一般不直接操作攝影機,只是啟發,年輕攝影師創作想像理解劇本,幫助掌握攝影創作規律,並對全片攝影處理提建議、定措施,解決攝影中的難題,其工作范圍和性質相當於總攝影師。
5、總美術師(美工組)
全面負責場景規模龐大的影片攝制工作中的美術設計工作,負責作出影片總體影像造型構思,負責組織有美術師、繪景師、置景師、化妝師、服裝師及道具師等人員參加的創作生產活動。
解決美術部門及置景工藝等在創作與生產過程中出現的疑難問題,並在導演指導下,與攝影師一起研究和分析電影劇本,統一創作意圖,確定未來影片的影像造型形象、表現基調以及風格樣式。
7. 電影的製片人,出品人,導演分別扮演什麼角色
電影製片人(Procer),也稱「出品人」,指影片的投資人。
導演(film director)電影藝術創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把電影文學劇本搬上銀幕的總負責人。作為電影創作中各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者.
監制(Executive Procer)電影工業中不為人知的核心角色,他負責電影的日常運作與策劃。監制經常與電影工業的其他兩個角色混淆,製片人(Procer)和製片(Proction Manager,可直譯為製作經理),前者是影片的投資人,又稱出品人;後者是電影製作中的中層職位,負責具體的運營事務,向導演和監制負責。
在一部電影製作團隊中,通常存在兩個主要部分,一個是由導演負責的藝術部分,他指導演員的表演、決定畫面的呈現,他要激發演員的表演才能,在整體上決定電影的藝術效果;另一個是由監制負責的運營部分,通常由他制定電影製作計劃:如何時開拍、何時殺青、進度如何,他也負責電影製作的後勤保障,實際上,由他帶領的團隊負責藝術之外的幾乎所有事項。
場記是影片拍攝階段的一項工作內容,也指擔任這一工作的專職人員。主要任務是將現場拍攝的每個鏡頭的詳細情況:鏡頭號碼、拍攝方法、鏡頭長度、演員的動作和對白、音響效果、布景、道具、服裝、化裝等各方面的細節和數據詳細、精確地記入場記單。
電影公司泛指用於製作,拍攝電影電視節目的公司企業或部門。
執行製片人一詞,最初來源於台灣同行,意為代表製片人procer執行部分職能的人,因為有時候製片人並不具體實行管理的權利,只是由於在籌資、談判明星方面的貢獻而掛名而已。另一方面,執行製片人的出現,亦是電影電視行業中需要掛名的人越來越多,需要不斷出現新的職務名稱授予他們,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
發行人就單純是發行公司或者個人把電影成功推向市場的人員。
8. 大學生,拍一個微電影,劇本已有,具體都需要什麼人員都需要哪些職務望指點。謝謝
ps.帶有【】的是重要職務
A.【導演】,主要負責整個影片的方向的把握;
B.【攝影】;
C.【場記】,負責打板和記錄場記單(很重要的兩樣東西,對後期剪輯和現場調度有很強的作用);
D.【製片】,介於是微電影,所以主要是現場製片這一塊兒,主要職責有和導演一起商定場景、道具籌備、資金監督、處理突發事件等;
E.道具組,准備道具(特效製作,如槍戰、爆炸也可歸道具組管,也可以獨立設立);
F.場工,微電影的劇組嘛,當然可以兼職咯,主要是扛器材、布景等;
G.演員;
H.動作指導,如果沒有動作戲則沒有這個職務,主要和道具、製片、導演、攝影一起商討機位運動和演員動作、現場調度;
I.演員指導,指導演員的表演,一般由導演兼任;
J.燈光組,和導演、攝影一起制定機位及打光等問題(也可以並入道具組,微電影嘛,燈光估計很難搞到,不過如果有夜戲那麼一定要准備好兩樣東西:手電筒、反光板,勉強打光吧);
K.剪輯師,一般由導演或者攝影來做,不過導演來做的話很可能捨不得剪,導致片長過長,在影片思維和導演意識上你們好好把握吧~
另:附上場記板內容和場記單格式,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場記板】
大致有以下內容
片名、卷號、鏡號、次數、導演、攝影、日期
在機器開機後、表演開始前錄入素材中。主要作用有記錄素材編號、錄音測試設備、全場靜音、調節白平衡(白板背面的功能)
【場記單格式】
片名《微電影名字》 日期: 年 月 日 編號:
導演: 攝像師: 場記:
集號 (素材在攝像機里的數碼編號或者膠片的編號)
場號 (拍攝場地)
鏡號 (第幾個鏡頭)
景別 (遠全中近特)
拍法 (推拉搖移跟固定)
內容 (這一條鏡頭的內容)
時碼 (時間長短)
次數 (這個鏡頭的第幾次拍攝)
帶號 (存儲卡的卡號)
備注 (比如只有聲音可以保留、穿幫部分等)
新浪微博@一百八十度軸線正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