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麗中國歌曲原唱阿魯阿卓時間
《美麗中國》是由王平久作詞,丁於作曲,著名彝族歌手阿魯阿卓演唱的「中國夢」主題文藝歌曲。充滿民族音樂元素的前奏閃過,歡快又不失厚重的歌詞、青春又充滿意蘊的律動讓一股新鮮向上的氣息撲面而來。為闡釋對「美麗中國」的深厚理解、抒發濃郁愛國情懷。歌曲唯美大氣,講述娓娓道來,描繪了中國大地如詩如畫的美景,流露了中華兒女翹首以盼的喜悅,也展現了未來中國闊步向前的豪邁。
2014年,該歌曲榮獲中宣部與新華網、人民網、光明網三家網站聯合主辦的「我們的中國夢——講述中國故事」同名文藝作品徵集活動評選二等獎。[2]
中文名
美麗中國
所屬專輯
美麗中國
歌曲時長
4分30秒
歌曲原唱
阿魯阿卓
填詞
王平久
『貳』 請查一下宋祖英的咨料!
『叄』 美麗中國的節目分類
一、《美麗中國》之中國民間文藝節目:
大文化視野。再現五千年,華夏文明博大精深燦爛文化;文化藝術風采,歷史古道絕妙文化傳奇故事,天然神秘大自然迷宮」、滄海橫流英雄本色, 瀟灑與俊健文明夢幻天堂,美別蒼茫文藝神韻。開設民間文藝紀錄片節目、人物訪談、專題、特別節目、活動等節目。
二、《美麗中國》之中國舞蹈:
舞蹈是以舞蹈動作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段。習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娛舞蹈、體育舞蹈、教育舞蹈等。著重表現人物的內在深層的精神世界——細膩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鮮明的性格,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自身內部的矛盾沖突,創造出被人感知的生動的舞蹈形象,以表達審美情感、審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審美屬性。開設舞蹈紀錄片節目、人物訪談、專題、特別節目、活動等節目。
三、《美麗中國》之中國音樂 :
音樂是一種集聲音、時間、情感、表演為一體的藝術。就像生命的脈動,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治性情的熔爐,音樂改善人的性情,「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治性情的熔爐。」音樂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養、培養人的健康高尚的情感、提高人的審美能力、促進人形成良好心態、發展人的創造力、促進人的身心健康。把音樂的美帶到社會各個領域,促進社會的和諧進步。開設音樂紀錄片節目、人物訪談、專題、特別節目、活動等節目。
四、《美麗中國》之中國繪畫:
畫面精美,引人神往;恢弘深刻,發人深思,歡快輕松,令人愉悅。用以表達先民的信仰、願望以及對於生活的美化裝飾。縱筆揮灑,墨彩飛揚, 較工筆畫更能體現所描繪景物的神韻,解開古老中國的面紗,去探訪中國各地美景、美食、戲曲、書畫、民間藝術品、參與民俗活動與表演,讓觀眾深刻的體會到「身未動,心已遠」 開設繪畫紀錄片節目、人物訪談、專題、特別節目,活動等節目。
五、《美麗中國》之中國書法:
書法是中國的國粹,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書法藝術是我國藝術寶庫中的瑰寶,是和諧美學的最高境界。在當今構建和諧社會中,它在凈化人們心靈、繁榮經濟發展、提升人文環境、條造文化強國地位、肩負神聖歷史使命。書法藝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瑰寶,是中華文化的燦爛之花。書法藝術最典型的體現了東方藝術之美和東方文化,是我們民族永遠值得自豪的藝術瑰寶。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藝術都無與倫比的深厚群眾基礎和藝術特徵。 開設書法紀錄片節目、人物訪談、專題、特別節目、活動等節目。
六、《美麗中國》之中國電視:
引進國際專題片理念,遵循國際化敘事方式、拍攝手法、編輯准則;從受眾需求出發,帶給觀眾一場場文化的視聽盛宴。在節目製作中現實系列化、規模化、並通過大規模的發行播出,提升節目的品牌影響力。喚醒民眾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為文化的傳承發展注入新活力全面提升文化產業的地位,為開拓文化市場搭建橋梁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風情,樹立中國傳統文化的新形象。
七、《美麗中國》之中國電影:
電影是一種現代藝術。是一門容納文學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綜合藝術,具有獨自的藝術特徵。電影藝術表現力具有超越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開設電影紀錄片、人物訪談、專題、特別節目、活動等節目。
八、《美麗中國》之中國戲劇:
戲曲指的是中國傳統的戲劇。戲曲的內涵包括唱念做打,戲曲史漢族傳統藝術之一,在世界戲劇史上獨樹一幟。漢族的民族戲曲,從先秦的「俳優」 、漢代的「百紅」、唐代的「參軍戲」、宋代的雜劇、南宋的南戲、元代的雜劇,一直到清代地方戲曲空前繁榮和京劇的形式,戲曲始終紮根於漢族民間,為人民所喜聞樂見。看戲至今仍是漢族的主要娛樂活動之一。開設戲劇「戲迷風采」,紀錄片、人物訪談、專題、特別節目、活動等節目。
九、《美麗中國》之中國曲藝:
曲藝對構建和諧社會有著積極的作用。他與語言、音樂、民俗、生活情趣交融一體,曲藝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的民間藝術之一,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濃厚的民族特色。開設曲藝紀錄片、人物訪談、專題、特別節目、活動等節目。
十、《美麗中國》之中國雜技:
雜技是人類文化藝術寶庫中一朵絢麗奪目的奇葩。它以獨具的風格,誘人的魅力深受世人喜愛,從而成為橫亘數千年不衰的藝術。因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走向了世界。雜技不僅是有節奏美感的旋律,還是雜技演員在動作技巧時情感抒發的促進劑。在觀眾的審美心理上產生無法用語言形容的共鳴,給觀眾以強烈的感染效果。開設雜技紀錄片節目、人物訪談、專題、特別節目、活動等節目。
十一、《美麗中國》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擁有五千年文明史,擁有十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活態的文化不僅構成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淵源的基因,它內含著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識,承載著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民族的文化晟敏密碼。
在民俗文化中特別突出「非物質文化遺產」,只在通過提升文化品味的同時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開設紀錄片節目、人物訪談、專題、特別節目、活動等節目。
十二、《美麗中國》之中國作家:
陶冶心靈 讓人審美,實現自身價值 歌頌或批判社會,敢於反映社會的本質,指引大眾的文化取向. 與普通大眾同呼吸共命運,文字里容入大眾血濃於水的感情. 讓廣大的民眾體驗文化思想真實作用。服務於人民大眾。以正確的信念傳播先進的思想觀念,弘揚社會公德,是時代賦於的職責。開設作家紀錄片、人物訪談、專題、特別節目、活動等節目。
十三、《美麗中國》之中國綜藝:
電視綜藝審美特徵體現鼓勵性和感染力,通過形象典型故事特徵和感情因素去撞擊觀眾的心扉,使之產生共鳴,達到審美、娛樂和潛移默化的作用。包容音樂、舞蹈、繪畫、文學、戲劇、電影、雕塑、建築等一切藝術門類;可以說是古今中外、天上地下,無所不有,無所不包;通過藝術形象,生動、逼真地描述大千世界的變化,反映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弘揚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開設綜藝紀錄片、人物訪談、專題、特別節目、活動等節目。
『肆』 《美麗中國》系列公益作品音樂電影 有那些經典
摩爾之戀 麗江之戀 閬中之戀 江南之戀 康美之戀 夢入桃花源 夢在竹溪 黃鶴樓 風雨同行 香醉人間見五千年 國參傳奇 仙林青梅 凱撒之歌 菊皇茶語 愛到春潮滾滾來
『伍』 美麗中國原唱
美麗中國原唱是阿魯阿卓。阿魯阿卓,女,1985年6月28日生於貴州畢節[16],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團獨唱演員。國家級專業歌唱比賽雙金獎獲得者。2004年獲國家文化部首屆流行音樂新人新作大賽第二名;2005年獲國家文化部第七屆聲樂大賽通俗唱法第二名;2009年獲第七屆中國音樂金鍾獎流行唱法金獎。
阿魯阿卓人物經歷
不滿十八歲穿著彝族服裝,唱著《山路十八彎》《我愛烏蒙唱烏蒙》以流行唱法第一名的好成績走進了解放軍藝術學院。進校後師從著名聲樂教育家馬秋華,並經常得到音樂家金鐵霖的悉心指點。在軍藝大三期間參加文化部首屆新人新作大賽獲第二名。大四時又在全國第七屆聲樂大賽中獲通俗唱法第二名。
2005年考入了總政歌舞團擔任獨唱演員,與眾多參賽青年歌手一樣,已參加過三屆青歌賽。從2009年9月金鍾獎奪冠之後,阿魯阿卓就投入了青歌賽的緊張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