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辯論會誠實與善意的謊言
[正方]:
善意的謊言本身即是謊言,這一點是無庸質疑的。謊言,說謊是欺騙,欺騙是不道德的,不道德的事不得人心,這些都是打小師長們就諄諄教誨過。但我們捫心自問,又有誰沒有說過謊言呢?無論是對自己的親人、朋友、還是不相識的人,目的也有很多種,但當我們給謊言加上一個「善意」時,彷彿大家都可能接受了,這正是人性的弱點的集中表現。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當你拿不定主意時,就說實話。它將令你的對手感到窘困,令你的朋友感到釋然。」因此,心理學專家們的觀點是:不要輕易扯謊,哪怕是善意的謊言。
[反方]:
當貧窮的母親把僅有的飯菜留給兒女,同時隱瞞了自己還餓著肚子的事實,難道您還要指責善良崇高的母愛「不誠信」嗎?其實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善意的謊言的影子,從病榻前含淚的安慰到委婉拒絕時的客套,從愛人間的海枯石爛到詩人筆下的綺麗誇張,但它們都沒有那麼可怕,讓對方辯友談「謊」而色變。
[正方]:
對方二辯請注意,即使是善意的謊言,但作為謊言本身,已是與誠信相悖的行為,所以,無論謊言是否處於好的目的,作為謊言本身必然會有礙於誠信。所以,在此我要大聲疾呼,讓我們拒絕善意的謊言,共同打造誠信社會。
[反方]:
對方一辨論述中,指出當一個人面對兩種義務時,當彼此矛盾時,要緩解另一方義務。但正方一辯並沒有論述善意的謊言與誠信是矛盾的啊。怎麼能直接下結論,善意的謊言一定會緩解誠信義務呢?
請對方辯友注意,我方一辯已清楚陳述,謊言本身應具有欺騙的功能,只有惡意謊言才是出於欺騙,請正方不要把「謊言」概念的外延縮小。
[正方]:
請對方辯手注意,您們的辯詞存在很大的疏漏.我們認為區分事物首先應先從定義入手進行闡述,綜合康熙詞典的釋義,善意的謊言就是不事實求是,說假話、虛話,誇大、掩蓋、歪曲事實真相。從善意的謊言片語結構入手進行分析,其屬偏正短語,中心詞是謊言,因而善意的謊言本質上就是謊言。善意的謊言其動機雖然為善意,但因為善意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因而屢屢被一些「職業騙子」所利用――這是不爭的事實。「謊言」的本身是陰暗的,事物的好惡不由事物的目的去衡量,善意的謊言本身即是假話。盡管其褪去了丐服穿上了旗袍,可是依然擺脫不了其謊言的本質,而謊言就意味著欺騙,因而就有礙誠信。善意的謊言的出發點是善良的,但是往往這種謊言一旦戳穿,對對方的傷害會更深,作為謊言本身,已是與誠信相悖的行為。
在中共中央公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提出的20字道德規范中,"誠信" 是一個很重要的規范,誠信就是求"真",就是追求正義。古人說"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講話中說的:「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通過上述多方面的分析,我們認為無論謊言是否處於好的目的,作為謊言必然會有礙於誠信。
[反方]:
善意的謊言與誠信是不同范疇的道德規范,不會發生矛盾,就象汽車不會撞上飛機一樣。
誠信:信,中國文化中「信」與「義」構成「信義」,是一種人文精神,做人的准則。「信」與「誠」相連,形成「誠信」這一道德規范,是泊來品,近代西方法學先賢提出「契約社會」的概念,人與人各種的關系都是契約關系,在這樣的社會中,誠信是社會道德的最底線,我國建立市場經濟後,要建立規范的有序的市場,誠信也就成了最重要的准則。所以,現代意義的「誠信」是市場運行的道德准則。
善意的謊言,從出發點和結果看各種各樣的善意的謊言,都是為了保護對方的情感,維護對方的心理健康和愉悅,是一種人文精神。由於善意的謊言的存在,世界變得更美好,更溫馨,更和諧,世界才會充滿愛,充滿陽光,兒童健康成長,老人盡享晚年,病人充滿希望。
所以,這是兩個不同領域的道德准則,不會相互沖突,相互矛盾,善意的謊言不會妨礙誠信。
善意的謊言不是「謊言」(惡意的謊言),就象大海里的鯨魚不是魚,滑鼠不是鼠。
[正方]:
請對方一辯注意,既是謊言?何來善意?!即是善意!何必撒謊?!
謊言雖然為善意,但作為謊言本身,已是與誠信相悖的行為,所以,無論謊言是否處於好的目的,作為謊言必然會有礙於誠信。
與民族精神來一次暮然回首,原來那誠信竟在燈火闌珊處。隔著幾千年的長河,依舊可以清晰地聽見:誠信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宛如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一個人如果丟失誠信留下的就是虛偽:一個企業如果丟失誠信將面臨破產然機;而一個民族如果丟失誠信將會對墮落與死亡!
守信了誠信就守信了一方凈土,守信了誠信就留信了成功,守信了誠信中華民族才能永恆。
在此我想請問對方同學,當一個人在失去了誠信之後,他的出發點還是善意的嗎?
[反方]:
請對方辯手注意,我們今天我辯題是善意的謊言是否有礙誠信,而不是討論不誠信的人是否還有善意。請搞清楚因果邏輯。對方辯友說既是謊言何來善意,是否對善意的謊言的存在表示懷疑,既然不存在善意的謊言我們今天的討論還有意義嗎?
[正方]:
沒有必要,我們坐在這里辯論干嗎?
所謂善意的謊言也可能導致不可預見的後果。並舉出實例:某人身患絕症,為了讓他平靜地度過餘生,親朋好友一致把他瞞過,這其中絕無惡意,也絕無私利,但往往未能盡如人意,欺騙無法持久,反而使病者失去了配合治療的理性和處理個人事務的時機。女哲學家西塞拉?波克警告說,這種謊言會置人於人格大滑坡的邊緣。她在《說謊,公共和私生活中的道德選擇》一書中寫道: 「 心理上的障礙盪然無存,辨別真偽的能力更加模糊,自認為謊話不會被識破的概念可能趨向偏執.」一些對說謊現象頗有研究的心理學家建議, 任何人如果想對朋友、親人、同事說些「 善意的謊話」之前,最好能好好考慮一個涉及心理反應的問題,即對方如果知道了真相後會感謝你的好意,還是會覺得對你的長期信任被你傷害了
[反方]:
對方辯友已經承認了善意的謊言的存在。親朋好友並不會影響治療,實際上是為了更好的治療,壓力只會影響病情。一個母親與丈夫離婚了,當時孩子還不懂事,這位母親告訴孩子,你的爸爸是一位海員,現在在國外,過些日子就會回來的。孩子對生活充滿期望,從來沒有因為自己家裡缺少一個成員――爸爸而苦惱過,自卑過。後來,母親梅開二度,又找了新的丈夫,建立了新的家庭,於是她又對孩子說:你爸爸從國外回來了。於是,孩子同爸爸之間沒有任何隔閡,情同父子,父親因為孩子沒有見外,也對孩子視如己出。每日給孩子輔導,孩子健康成長,成為名牌大學的學生。等到有一天,孩子大學畢業了,她終於發現自己的爸爸不是親爸爸,她雖然也哭了,也為自己受到欺騙而苦惱,但是,他終歸會明白,母親這樣做是對的,否則她不會有快樂的童年,不會有健康的心理,不會有良好的學業成就,不會有美滿的家庭,不會有……(太多太多)。
請問對方辯友自問,世上有哪一位會因為善意的謊言而懷疑對方的人格和誠信呢?
[正方]:
「善意的謊言更多的是借口」 !
任何使用借口的人都想用它來保護自己或別人。幫助我們挽回面子,以便能忍受挫折。
蓋斯梅爾說過:「認為自己比真正的自己好,是相當普遍的現象。」人想出來的借口有時出乎意料。為什麼人要自欺欺人?美國幽默作家賴得樂指出:「大多數人不是生活在現實當中,而是生活在幻想里,尤其是對自己的幻想。」話又說回來,了解自己與朋友的真象有時非常殘酷,最好還是不要知道的好。
然而大多數借口都有破壞性。不自覺地使用借口,即使不會愚弄別人,也會愚弄自己。所以我請對方認識到,多點誠信,少點借口!同時我想問對方,如果大家都有這種觀點,如何打造誠信社會,如何使我們的國家在誠信上有更大發展?
[反方]:
人們總是對謊言習慣性地給於貶義。這是因為當今社會誠信危機,其實謊言是中性的。即使當今社會提出誠信道德,也沒有要求在各種環境下都要講大實話,不允許謊言的存在,善意的謊言不是「謊言」(惡意的謊言),與誠信不相矛盾,是有其存在空間的,如果大家對「謊言」兩字不喜歡,我們可以介意語言學家再造一個詞,諸如「虛言」、「婉言」來確卻表達善意謊言這一語意。
善意的謊言,拋開了醜陋,而來到美麗的世界!
善意的謊言,摒棄了自私,而來到誠信的人間!
請對方辯友舉出實例,有誰因為善意的謊言而受到傷害?造成誠信的失損?
[正方]:
您沒有正面回答正方三辯的問題,我認為即使謊言是善意的,其造成的負面影響也比比皆是.何須舉例.這種負面影響對誠信的破壞往往是比較隱蔽,是一種慢性中毒.無視這種毒害,無疑是掩耳盜鈴.我想請問對方辯手,您們口口聲聲說善意的謊言與誠信是兩個范疇,請您們就善意的謊言准確下一個定義?
[反方]:
正方三辯所說「善意的謊言更多的是借口」 ,這句話需要不需要論證?在沒有論證的前提下,是否可以直接引用?正方三辯直接論證「借口」的危害,是有嚴重邏輯錯誤的。同時,我發現對方辯友在多處存在邏輯錯誤,在此,不一一列舉。
我方要求對方列舉實例,對方卻說實例比比皆是,還是沒有舉出一例。
善意的謊言是人人盡知其意的,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何須再下定義呢?
正方三辯反復強調善意的謊言是慢性中毒,有隱蔽性,可是並沒進行嚴密的論證,也沒有舉出一個實例,而是直接下了結論,我方不能苟同。
[正方]:
我方認為所謂善良的謊言是有礙誠信的,當然這里的謊言並非人們通常說的令人震驚的騙局,而只是對配偶、親戚和朋友的做法、意見或觀點假裝表示肯定或支持(其實並不贊成)的謊言。
這里以南加州的一個名叫湯姆的公司經理為例。湯姆每年與太太以及兒子到岳母家度感恩節。他其實很不喜歡吃岳母做的一種「有特色的」南瓜餡餅,但卻對岳母說她的餡餅做得多麼可口,以避免傷害她的情感。「這樣做有錯嗎?」湯姆在向心理醫生咨詢時問道。這是一個不少人都會提出的問題。這名心理學家讓他從岳母的角度來看待這種謊話。假設有一天,湯姆的兒子在外婆面前吐露了實情,岳母發現了湯姆的真實感受,她是會告訴湯姆「謝謝你的好意?」還是會感到情感上受到傷害,說:「這些年你怎麼能這樣一直誤導我?你還向我隱瞞了什麼?」而且,湯姆的岳母又會對自己產生何種疑問?湯姆的兒子也要模仿父親扯謊嗎?他會怎樣看待父親的人格?他今後會再相信自己父親所說的話的嗎?
一位小說家曾寫過這么一句話:「當我們第一次嘗試扯謊時,我們就陷入了自己編織的紊亂之網。」
我方認為反方在一些概念的理解與認識上存在根本性的錯誤,誠信是建立在彼此的坦誠以待的基礎之上,任何的欺騙即使是所謂的"善意"的謊言可以說是與"誠信"完全悲道而弛的.關於"善意"的謊言的概念我想在此就不需要再論證了,已經分析的很明白了.
正方]:
講求誠信,古已崇尚。歷史回溯到公元前359年,秦朝商鞅立法欲以誠信富國強兵。「南門立木」的典故就此上演。商鞅法行十年,「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時至我國加入WT0和市場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倘若讓假冒橫行,信譽喪失,則將對經濟生活造成巨大的危害,給社會生活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失信濁流必將像瘟疫一樣侵蝕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阻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步伐。回眸切膚之痛,切實倡導誠信、懲治背信,健全信用道德規范和信用法律體系,已是刻不容緩,時不我待
請問正方對友,謊言何來善意,既是謊言就有礙誠信,請問對方辯友,誠信是什麼?我們這個社會需要的是什麼?
[反方]:
對方辯友所例舉,熱戀中的情人彼此承諾永不變心,但後來又分手,這不是善意的謊言,而是惡意的謊言。是對對方情感的欺騙,不能佐證惡意的謊言具有欺騙性。
[正方]:
我們要拒絕謊言,堅持誠信。如何才能避免反方在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尷尬?我方以為:
一開始拒絕,就不會出現後來的尷尬局面。我們現在生活在坦誠不受歡迎的時代里。
「你可不要說隔壁大媽戴的帽子難看,聽見沒有?」
「你要跟新班主任說『非常高興您成為我們的班主任』!」
我們說類似的話並不是自己由衷的想法,而是挑一些不讓人傷心的好話說給對方聽。這是因為我們認為,生活中不能缺少善意的謊言。
我們從相反的角度看這個問題好嗎?某個人戴了一頂很難看的帽子,我們可以實事求是地告訴人家確實不太好。這是因為,總說善意的謊言也會給你帶來麻煩。因此,要學會何時說真話,何時說善意的謊言,要不就會導致無法辨別真假的結果。
舉一個例子,假設你周末接到一個不太親密的朋友的生日邀請,你並不想去,但拒絕了又怕對方生氣,答應得模稜兩可。時間過得很快,眼看快到朋友的生日了,你還是不想去,現找了個理由告訴對方你不能去了。你想一想,這時對方會怎麼看你?對方肯定看得出來你不情願去,一定會很生氣。
當初你沒有拒絕,結果還是讓朋友生氣了。假如接到邀請時就表明態度會是什麼樣呢?
「受到邀請我感到非常高興,但是我不能去,因為那天我在城裡有事。」
假如一開始拒絕,就不會有後來的尷尬。
反方]:
欺騙肯定是謊言,而謊言不一定就是欺騙。
謊言有惡意與善意的兩種。說謊是人的一種本能,至於是否誠信,關鍵在與哪種謊言。那麼惡意的謊言當然可以說是欺騙,惡意的謊言是為說謊者謀取利益,以強烈的利慾,薄弱的理性,把他人當作靶子,不惜傷害他人的行為,是一種損人利已的行為表現。心術不正的人,不管如何偽裝,如何花言巧語,如何絞盡腦汁為自己惡意的謊言冠上善意的高帽,其所說的謊言都帶有惡意目的性。可善意的謊言則不然,它是出於善良的動機,以維護他人利益為目的和出發點的。善意的謊言本身的性質決定它並非惡意,而是建立在內心之誠,之善的基礎上,本身善良的人在某種狀態下「被逼」說出的謊言是善意的,這種謊言對主體來說是一種友善,一種關心。這種謊言也是一種處世的方式,是一種替人著想的品質的體現顯然,善意的謊言無礙誠信。沒有謊言的世界如同沒有灰塵的地球,是不存在的,關鍵是我們怎樣去利用它。善意的謊言不妨礙誠信。
B. 怎樣評價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羅曼蒂克消亡史》是黑幫片;上海人可能也是去看一部純正方言去的;還有少數人看出了它作為情色片的意味。但閣主本人卻看出了導演程耳對拍電影這件事兒的野心!
他先讓章子怡面對鏡頭問導演:「我是哪能死的?是自殺呢?還是被人殺?」又讓袁泉跟閆妮閑聊幾句:「電影我沒看懂!」 「我也沒看懂」「導演說這是藝術片,是拍給下個世紀的人看的!」戲內戲外都是一種自嘲式的暗指,想吐槽嗎?我自己先說給你聽!
閣主以為華語片中,能把演員調教到最好狀態的非陳可辛、王家衛、李安三位大導莫屬——想想周迅於《如果·愛》、黎明於《甜蜜蜜》、金城武於《武俠》、周冬雨 馬思純於《七月與安生》,是陳可辛調教得精準細膩感;想想劉德華 劉嘉玲於《阿飛正傳》、張震於《愛神之手》、梁朝偉 張曼玉於《花樣年華》、章子怡於《一代宗師》,王家衛顛覆式調教讓明星變成真演員;想想湯唯於《色|戒》,李安僅一部就已讓新人演技定乾坤——而走出這些大導演的調教氛圍,演技真就參差不齊啦!
看過《羅曼蒂克消亡史》之後發現,程耳也是調教明星演技的一把好手,雖說還是新人身份,但並不會讓這些明星大咖的演技「自由發揮」,准確、到位、有風情、有味道,值得反復回味!
程耳這部《羅曼蒂克消亡史》為華語電影貢獻了2016最佳群像表演——即使只有不到三分鍾輕佻的韓庚,甚至只有一個低眉順眼鏡頭的鍾漢良,都能找到他們的「戲眼」,導演功力非常了得!
《羅曼蒂克消亡史》的五個女明星真是「羅曼蒂克」的最佳擔當,有了演技,才好看著她們逐漸「消亡」。經得起大銀幕的特寫鏡頭,才撐得上是演技派。一顰一笑一皺眉,眼角眉梢都是戲,連蘋果肌和人中都跟著生動起來。
不論人氣如何,以下是閣主本人對五美演技的排名,必須分個前後。
袁泉演的影後吳小姐是最節制又最准確的表演,簡直堪稱「大表演藝術家」。
其實閣主覺得,吳小姐這部分戲碼是與主線關系並不大的一條線,就算完全剪掉也不會影響主線發展。之所以被程耳成心保留下來,他是在太愛袁泉這細膩到震撼的表演了,被保留下來也是導演的私心驅使。
袁泉是天賦性演員,相貌又有點混血氣質。但礙於她太「青衣」,角色設定太限制,一直未能找准確定位。但感覺這個影後簡直就是程耳為她量身定做的角色一般——眼淚該什麼時候掉,眉毛該什麼時候挑動,何時笑、何時不笑,袁泉拿捏得分寸精準到位。光這一幕與懦弱丈夫對峙的戲碼,無疑震撼到所有人。
閣主其實最愛她在重慶與陸先生對話的一場戲,行雲流水中的隱忍感在「喜歡上海小菜,不喜重慶菜」的日常化台詞中表露出濃厚的思鄉情緒——欲哭、但無淚,是淚已干。
大家可能都忘了袁泉與章子怡其實系出同門——96級中央戲劇學院的同屆明星班,袁泉的青衣人設與子怡的花旦人設早被定位。但私以為,在本片中的袁泉比同窗子怡的演技略勝好幾籌。
閣主以為,閆妮的演技一直都非常「在線」,只是沒遇到真正的好角色和好作品。她之前最好的演出是尚敬(《武林外傳》導演)的正劇電視劇《房前屋後》。但喜劇並不是她最好的表演方式,但能把喜劇和正劇都拿捏到位,香港是吳君如,大陸就非閆妮莫屬了!
王媽這運籌帷幄的巧意安排,既是程耳最早的人設,也是閆妮表演的集大成。光是帶著殺手車夫走進陸府這一個猛回頭特寫,已露出閆妮演技的「驚悚感」。閆妮曾在采訪中說,拍攝時並不太懂程耳為啥非讓她回頭,成片出來,她才知道,這個回頭的深刻含義——回頭之前車夫還是良人,回頭之後車夫變成了殺手。這個特寫也是閆妮最美的鏡頭。
閆妮這個西安籍演員能全程講出標準的吳儂軟語也實在意外!雖然她的語速較慢,卻顯出王媽極度深思熟慮與氣定嫻和的穩重氣勢。
這個女人不簡單,本是下人,卻被身為黑幫大佬的陸先生十分器重。面對一桌子居心莫測的三位大佬以及他們寵愛的女人們,都和顏悅色地講出「殺人」一詞,一句話幫陸先生定乾坤,閆妮把這個八面玲瓏的女管家演得得體又睿智。
程耳甚至說過,王媽跟殺手車夫小張肯定「有事」——不光是表面上百般阻礙他的相親,牌桌上當著人前輕撫小張的一個小動作已昭然若是倆人在私下裡的「私情」了!其實,程耳對於王媽這個角色最是鍾愛有加。采訪中說,如果有機會開拍《羅曼蒂克消亡史》續集,一定會把王媽入陸府前的故事拍出了,至於是否還能召回閆妮出演,這就是後話了!
倒著看這個花痴小六,怎麼都神似張柏芝?話說,子怡和柏芝曾在《危險關系》情逢敵手,但那片子只是毫無演技的「妖艷賤貨」斗顏值罷了。
子怡在《羅曼蒂克消亡史》中的人設十分出挑,也是引無數直男粉兒的最大噱頭——先是犯花痴的作女,繼而變成走後門上位的女明星,再就淪為日本妹夫禁室培欲的性奴……嘩,這個人設可從沒在華語片中見過!子怡也是藝高人膽大,接下這么個十分不討喜的角色,但她的演繹卻出奇得招人喜歡。
子怡之前最好的角色是《一代宗師》的宮二,隱忍到極致,低著眉頭對葉問講出「我在最好的時候遇到你,心裡有過你」,令人不禁動容。
到這部《羅曼蒂克消亡史》,子怡把宮二似的隱忍情緒留到最後的性奴部分,身體臣服於性主,眼神卻在平淡中有種想復仇卻看不到未來的絕望感。
子怡演的女明星表演,演活了30年代女明星的做派,就像片中的大明星趙先生(韓庚扮演,又說此角色原型為當年的大明星趙丹,與周璇主演過經典的《馬路天使》)對她的評價「你真是天生當演員的材料,你這么俗氣、這么十三點,到鏡頭里又這么精緻,有氣質」,這一段倒是十分本色,子怡顯得特別生動、活絡。
最愛子怡的段落還是她扮花痴的樣子,這跟她之前在《非常完美》、《非常幸運》里花痴何潤東和王力宏的誇張表演大相徑庭——畢竟是30年代的交際花,還礙於大佬女人的身份,不敢太過造次,但眼神的花痴卻無時不刻地出賣了她的本性!
子怡最後這段洗盡鉛華後,打死日本妹夫的釋放特寫,又無疑調回到了之前的「套路」上,真的就差這一口氣,沒憋住。白白浪費了之前的精緻!
但是,你不得不承認,無論是輕佻花痴、濃妝女明星、隱忍性奴,還是最終的樸素村女,子怡還都是經得住大特寫考驗的大美范兒女明星,光彩耀人。
真的是沒想到,阿嬌不再是阿嬌,變了鍾欣潼,並決斷了劉鎮偉之後,能有這樣爆發式的突破演出。首次演出青衣人設的鍾欣潼是《羅曼蒂克消亡史》中最大的驚艷與驚喜。
這才是舊 社會 里,大老爺府上專一愛著丈夫的美顏小老婆該有的樣子。鍾欣潼的老五低眉順眼很受人憐愛,雖然已在陸先生這邊失了寵愛,但難免一兩次的寵幸,都顯得十分溫存,連丈夫大褂上的一顆扣子都要扣得特別服帖才好。但是,你以為這就是受冷落姨太太的本分了嗎?
接下來的這些,才是老五這個姨太太、大佬的女人該做的本分。老五接到陸先生的電話,交代完要料理的事,老五想多問一句「你過得好不好」,對面已掛斷。暗夜沉思,然後清晨化妝,一種誓死的絕美。嘴唇塗得從沒這么濃烈過,不以美色引寵,就以美色復仇——鍾欣潼這兩場戲足見功力,不動聲色的美艷,恬靜、抵死,沒一點優柔寡斷。
程耳知道節制,沒有任何一秒鏡頭用來煽情,即使是最悲壯的老五之死。一個慢鏡頭讓老五的裘皮大衣上爆破出驚人之魅的血濺之花,然後戛然而止。
向來覺得霍思燕既不夠「花瓶」 也談不上演技,但身處一眾經得起演技考驗的女星之中,這個小妓女的美艷與淡定也跟著高級起來了!
霍思燕這么一亮相,身邊的大媽觀眾誤以為是章子怡。也真有那麼一二刻,大眾的眼光是雪亮的。
幾秒鍾的大特寫,程耳給霍思燕也留了一個,難得有節制有風情的一次最佳特寫表演,霍思燕也有了挑戰的意味——淡定地抹掉童子雞臉上的血跡,露出他一臉的萌態可掬,小妓女臉上有難掩又克制的迷之微笑。
閣主以為,多年前初出茅廬的霍思燕在電視劇《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中的大雪才是她唯一一次的演技在線,其後再無演技可言。但程耳抓中了霍思燕的演技「要害」——即使本色演出,也有特別對位的忠誠體現。
至於片中的幾位男星咖,雖然集體演技在線,有狠、有萌、有勇、有謀,陰狠如日本妹夫淺野忠信、深藏如老闆王先生倪大紅、張揚如資深馬仔王傳君(《愛情公寓》的漫畫家關穀神奇)、忽萌忽狠的童子雞杜江、按兵不動的二哥馬曉偉(蔣介石特型演員馬曉偉)、不動聲色暗藏殺機的車夫殺手杜淳、當然,不能少了主動出擊、被動暗算的陸先生葛優,但所有男人的人設都不夠討喜,反倒沒有五美那麼活色生香。
演技固然重要,人設其實更重要!
我知道你想找樂子的心情,可是這部不討喜的電影我還是要推薦你看
《羅曼蒂克消亡史》,葛大爺挑大旗傲然一身正氣,淺野忠信章子怡袁泉閆妮杜淳杜江霍思燕倪大紅等等分擔亂世浮沉的眾生相。
按理說這些演員錯不了,那電影也錯不了,票房應該也不差啊!我就奇了怪,怎麼也落得個高口碑低票房的地步。
中國電影製作導演中心制,好不好看,導演是個很重要的因素?怎麼大家都在吐槽一個演員?你把導演放哪裡?既然都在罵那位演技出格差的女演員,我想誇誇這位實力超在線的男導演。程耳。
程耳的作品不多,擔任導演、編劇,參與剪輯、配樂,程耳作品極具個人風格。《羅曼蒂克消亡史》算是他第四部作品。這部大製作的賀歲檔電影,如果選用一個詞形容:腔調十足。
你還真不把我們當流氓啊?
2
這部電影描繪的是動亂年代大上海的眾生相。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相貌,一撇一捺,盡是姿態。
葛大爺飾演黑幫大佬陸先生,口頭禪是:喝茶。
陸先生上有大哥下有小弟,做事放得開,做人收得住,任何時候都能hold住全場。大佬出現在飯局上一定是坐主位,氣勢磅礴,一副「在我的地盤就得聽我的架勢」,如果不聽話,我就得給你點顏色瞧瞧了,一隻新鮮的血手夠不夠?
即使面臨槍林彈雨也不會過分顯露出驚慌和膽怯,打架逃命也要優雅。葛大爺對陸先生這個人物的語氣表情和身體動作拿捏的細膩,人物身上所需要的儀式感莊重不做作,表演驚艷。
淺野忠信飾演陸先生的妹夫,說著地道上海話比地道上海人牌技還好的日本人。嘴上說自己是上海人的妹夫開了一家日本餐館,私下吃飯前換上和服,切下生魚片擺好盤,一口一口品日本菜。
大佬身邊的馬仔王傳君和杜江,做事一板一眼,干凈利落。最喜歡談的事就是女人和比較鳥的大小。作為下人在大佬談事的時候萬萬是不能亂講話。杜淳飾演的殺手和王傳君、杜江飾演的馬仔站在門外吃東西那段,雖是下人吃東西也沒有狼吞虎咽失了態。
杜淳催他倆快吃完,一句廢話沒有講只是通過眼神互相交流會意,杜淳接過王傳君剩下的食物快速咽下去。
殺人行動結束後,兩個人又一前一後折回來,默不作聲的完成本職工作。章子怡飾演俗氣又十三點的花痴交際花,不愛榮華富貴愛演戲。
戲中戲的部分有不少特寫主觀鏡頭。正在演著戲的交際花突然對著鏡頭絕望而憤恨的說:「我看透了你所謂的博愛, 表面上是寬容、友愛、其實不過是自私的自我保護, 以及懶惰逃避責任。只有博愛才是最安全最省事, 你躲在博愛的名字下過著懶惰自私的小日子。我要的, 是有偏愛有憎恨的男人。我不再喜歡你了。」
這種交流式的拿腔作勢,舞台戲劇感十足。
交際花演的是戲也是自己,她即是戲中人也是戲中戲人。
程耳把個人與個人的執拗,個人與時代的矛盾,融進紛亂的時代背景下。大上海背景下的眾生相,是你是我是他。好的導演讓每個演員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將人物演活。
3
說到電影鏡頭語言,程耳導演對人物的大特寫和對景物的大全景,都運用的很到位。
程耳喜歡調控鏡頭,像這種人物大特寫的極簡鏡頭片中還有幾處,彷彿是透過鏡頭直接跟現場的觀眾對話,情緒代入感很強。
觀眾習慣於隱藏在暗處窺伺,當有主觀鏡頭直逼眼前,跟觀眾最直接的眼神交流,是導演鏡頭語言的大膽嘗試。
影片中有幾組舊上海街景的刻畫採用了俯瞰鏡頭,從上帝視角觀看大上海的繁榮衰落,隨著情節發展,前後景象形成鮮明對比,觸人心懷。
章子怡被囚禁地下室淪為性奴,吃飯和做愛的鏡頭反復出現,導演採用了最簡單粗暴地表達方式,抒發了一種悲愴和人物後續死而後生的倔強,其實敘事很有感染力,可是並不適合公共場合看這種非喜劇的大尺度場面。
還有韓庚舔章子怡腳趾頭的畫面,未成年人看到了恐怕也不合適。
鏡頭語言有多種表達方式,考慮到中國電影尚無分級,大部分國人思想看似開放實則保守,尖銳的程耳導演或許可以使用一種稍微委婉些的鏡頭語言抒發 情感 。
4
非線性的敘事方式並沒有使得故事凌亂,反而把人物刻畫的更豐滿。 歷史 是由人組成了,人物更加生動豐滿, 歷史 故事也更能撩人心扉。
電影有時間字幕的提示,把時間線條捋順了,你會發現導演前面埋了幾處伏筆,在後面都很巧妙的對接上。插敘和倒敘的結構使得整個故事層次分明,飽滿有力。
章子怡是在第二章節才出現,其實她一直都在上海未曾離開。時空交匯,她存在於陸先生看不到的黑暗裡,被囚禁在陸先生差點喪命的日本餐館。春風得意的交際花淪為性奴,中間隔了一個熟悉又陌生的日本人。
最有故事的要數淺野忠信飾演的日本妹夫,這個人物一開始出場沒給人太大感覺,老婆兒子全是上海人,自己也一直以上海人自居,就是一個愛老婆愛家庭的丈夫唄。管家王媽被殺,他幫陸先生報仇射殺日本人,結果不幸中彈,算是一個有情有義的好兄弟,甚至叫人對他報以同情。
時空倒退,原來他早就對老婆不衷,在妻子懷孕期間睡了老大的女人(交際花)並將她淪為性奴,原來他不是幫陸先生而是要殺陸先生,而那個時候交際花就在地下囚室聽著槍聲無能無力。
隨著時間後退和前移,每個人完成了身份的轉換和蛻變。
交叉的記錄形式讓我們理解人性的兩面。即使「萬惡的」淺野忠信最後被處決,也並沒有大快人心。反而讓我們思考的更多,有些重大的錯誤和災難並非個人因素,只是 歷史 客觀的存在。我們想明白了,才能真的避免同樣的悲劇發生。
電影開場葛大爺淺野忠信和趙寶剛三足鼎立的飯局,也暗示了三個身份不同的人,代表著三種不同的利益,終將走向三種不同的命運。
程耳的學院派背景使他不安於從一數到十,他知道講一個故事不只是一種方式。
5
有人說這部電影不配梅林茂的音樂,那是聽得人沒聽進心裡。
程耳的音樂品味很高,配樂節奏感把控的也很好。電影的配樂烘托電影情節發展,每次出現都水到渠成。
陸先生遭暗殺回家後發現家裡被洗劫兒子和妹妹被殺,背景樂恢弘的響起來,似乎像是一場隆重的謝幕,陸先生包圍在告別的儀式中,隱忍。
音樂融合在故事直達人心,我的眼淚都要留下來。陸先生就真的這么冷酷強硬嗎?他的悲傷全都在最後面對真實身份的「妹夫」,一句:你怎麼能不死呢!
程耳導演這種拿腔拿調的儀式感看得我幾分感動。
《羅曼蒂克消亡史》又名「舊 社會 / 浮生如夢 / The Wasted Times(被浪費的時光)」。羅曼蒂克是個願望,消亡是種常態,如果美好的事物總是難逃一死,至少美好過。
程耳以後拍出的電影好壞我不敢斷言,起碼這部《羅曼蒂克消亡史》絕逼值得一看;
《羅曼蒂克消亡史》是由華誼兄弟、英皇電影聯合出品的懸疑諜戰片,由程耳執導並擔任編劇,葛優、章子怡、淺野忠信、杜淳、鍾欣潼、倪大紅、袁泉、閆妮等主演
該片講述了1937年大動盪前夕,上海灘風雲顯赫的陸先生正面遭遇侵華日軍施壓,被捲入一場暗殺陰謀,當身邊朋友一一慘遭牽連時,亂世當前,大佬、小弟、弱女子等往昔人物走向了不同命運的故事
《羅曼蒂克消亡史》對人物的塑造還是比較鮮明的,所有演員的演技還是很在線的,毫無保留的表演,假使若干年後我們的觀影審美水準能有質的飛躍,程耳們功不可沒。
羅曼蒂克消亡史里的各種對稱、升格慢鏡頭,傳統線性敘事被打破,精緻迷離的浪漫光影,影影綽綽平添了幾分獨特的風格,看起來很舒服,自然
裡面真的沒有半點浪費的片段,沒半句多餘的廢話,每個環節都干凈利索,每個人物各盡其能,就連最後一刻陸先生摘下帽子的動作也是那麼優雅,簡潔,與過往揮手道別,從此煙消雲散,一個時代終結。
片中配樂《帶我回家我父》,宗教色彩濃厚,有唱詩的純凈哀傷。這些音樂表達的是人物內心情緒的精準刻畫,音樂表達延續故事發展脈絡
拍攝畫面也極為精緻,無論是黑老大的大公館、談事情的小茶樓,還是姨太太的石庫門、拍電影的攝影棚,就連車子經過的蘆葦盪,都精心細致地用光影把每一幀都定格在老上海風情萬種、紙醉金迷的風格里
導演,是用鏡頭說話的人,畫面是另一種語言。羅曼蒂克消亡史除了王家衛的深沉浪漫,還多了令人窒息的壓抑感,暴力美學的理念
拍攝鏡頭-固定中景、人物正面拍攝手法,拉近了與觀看者的距離,增強觀看者的代入感。固定的中景鏡頭,給人以穩定,以「定」講「動,更考驗的是演員的演技,用定的情緒,來渲染氛圍緊張,用劇中台詞講就是用靜態來表演「波瀾壯闊」。正面鏡頭對著演員臉來拍,一是考驗演員的顏值,二則考驗演員的演技(容易笑場),但這樣更能拉近與觀看者的距離,讓觀眾有代入感,如身臨其境的感覺。
綜上所述,總體覺得挺不錯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哦
作為程耳導演的一部帶有濃重個人風格化的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雜糅了《教父》的 情感 與時代,以及《布達佩斯大飯店》的戰爭與文明,試圖將一系列宏大的主題,帶入到每個人物的悲歡離合。
《羅曼蒂克消亡史》特色鮮明也很有野心,試圖用125分鍾的時間,將一段長達12年的愛恨情仇,輔以文藝、時代、人性的內涵式解讀,然而,它打出了史詩級的體量和結構,卻沒做成史詩級的作品。
龐雜的人物關系、打亂的時間順序、漫長的年代跨越、藝術的表現手法、留白與反諷的頻繁出戲,註定了這部電影並非為取悅大多數觀眾的審美與訴求而生。
雖然被冠以「架空背景」的名義,但作為一部聚焦舊上海、匯聚眾生相的電影作品,《羅曼蒂克消亡史》毫不掩飾對 歷史 人物和事件的映射與隱喻。與其說,這是一部中國黑幫教父的傳奇,不如說,這更像是一部被抽象化和具象化之後的「上海往事」。
本片人物眾多、關系復雜,再加上非線性敘事與吳儂軟語的「干擾」,讓觀眾稍不留心就陷入雲里霧里。 對於這樣龐雜、文藝的時代大戲,秘訣是只消跟住主要人物:葛優飾演的黑道大佬陸先生、章子怡飾演的狂放交際花小六與淺野忠信飾演的割裂兩面人度部。然後,將他們對應到民國上海灘中的那些風雲人物即可。
因《羅曼蒂克消亡史》中人物經歷與 歷史 變遷嚴絲合縫的對仗,杜月笙之於陸先生、戴先生之於戴笠、吳小姐之於胡蝶、王老闆之於黃金榮、小六之於露春蘭……時代大戲的爭奪與紛擾,都隨著那個時代的逝去,而煙消雲散了。
陸先生很會做人,一如當年青幫大佬杜月笙。大哥王老闆的小六沾花惹草,陸先生威逼利誘;電影皇後的丈夫在外偷腥,陸先生暗自支招;工人罷工惹怒上峰,陸先生疏通關系;戴先生想要納小妾,陸先生體面完成。欠下的人情,這是穩坐釣魚台的陸先生最大的資本。
只是,國難當頭,焉有完卵。當人情的體系隨著家國分崩離析,陸先生出走香港、親人背叛、設計復仇、救下小六,一切的身不由己都是時代給的,屈辱與悲愴也只有他自己能動。
野性難改的交際花小六,更像是上海灘中遊走於權貴、黑幫、資本之間的紐帶。現實中,交際花彌合各種利益的沖突與矛盾,電影里,小六串聯了整部大戲的人和事。
曖昧是一種天賦,有天賦的小六絕不是省油的燈,與陸先生眉來眼去,轉手就勾搭劇組的趙先生,懾於度部的淫威就範,卻有種享受其中的玩味。彷彿,風花雪月與曖昧關系,才是她用一生去追求的。
「融於中國、忠於日本」的度部,更像是對諸多 歷史 人物的雜合。就像在片中,度部踏著中日兩條船,卻始終不明不暗、不陰不陽,明面上,他是個模範丈夫、地道上海人,但暗地裡,他依然保留著一個日本的習慣於思維。
作為一名卧底間諜,度部是痛苦的。人前的親情與融入壓抑了他的內心,人後的滅親與算計捆綁了他的手腳。在陸先生的差事中,度部殺了所有人,強奸了交際花小六,並把她帶回上海蹂躪三年,與其說是原始的獸性,不如說是「寧可當戰士也不想當間諜」的度部,以侵略者的姿態發泄兩面人的憋屈。
這片真超爛,想學《槍火》那種玩懸疑氣氛的,但劇情混亂失控,日本人特務卧底黑幫就沒干什麼事情,就糟蹋了一個女演員,然後被人輕松秒殺,邏輯混亂
這是部很有心思的電影,集結了眾多實力派演員,而且演員演技全程在線,演員的一個舉手投足,某個眼神都可以反復品味。導演程耳花了很多心思在裡面,劇情編排剪輯了好些遍,臨上映前,才確定上映版。如果你只是想單純 娛樂 放鬆一下,顯然你不適合看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設置了一定的觀影門檻,採用了非線性敘事結構,剪輯零碎,看的時候需要觀眾集中注意力在腦海中重組電影的原有敘事順序,主動思考,自己去找尋找各個人物間的聯系。如果你看得不夠仔細,不夠用心,可能會很氣憤地給差評,將罪責歸咎於導演。如果你足夠用心看,你會喜歡上這部電影的腔調,其中閃過的短短幾個鏡頭一句話都值得細細琢磨。
電影講述了大時代中的小人物的浮浮沉沉,影片的最關鍵幾個轉機潛藏在看似平靜的室內空間,人物間的日常對話之中。就像令我最為印象深刻的場景所表現的那樣,王傳君所扮演的馬仔和杜江所扮演的童子雞坐在車里看似閑聊,瞎扯,伴隨著悲壯的背景音樂,下一刻則是滿面鮮血的由趙寶剛扮演的北方客被送往野外埋葬
此外,影片人物舉手投足,服裝做派都透著股舊時民國人的骨氣,對話是獨特的滬語,更是腔調十足。
總而言之,這是部帶有程耳導演強烈個人風格的電影,喜歡他的人會很喜歡,不喜歡的則會感到很不適應
作為一名影迷,程耳導演的《羅曼蒂克消亡史》,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影片敘事手法新穎、攝影講究、台詞凝練、節奏緊湊、配樂和劇情結合完美,風格化突出。講述了三四十年代上海灘家國情懷、風譎雲詭的故事。
一個文化及電影大國,「大」而不「強」,票房和商業上的成功並未助推我們能產生足夠影響世界的電影藝術作品。
所以中國電影需要程耳這樣的 探索 者和推動者,比如《羅曼蒂克消亡史》,也許它還不完美,但卻呈現了一種全新的美學風格和鏡頭語言,起碼它從風格和形式上拓寬了電影的另一種可能,給觀眾一種新的觀影體驗,且該片劇情張力十足,鏡頭語言簡潔,「海派」味道濃烈,與杜琪峰的美學風格有似曾相識之感,但又有程耳導演個人獨特的電影美學追求。特別期望程耳導演不斷有新的作品推出。
我覺得很好的一部電影。
說實話這個電影我下在手機里吃飯時常常拿出來看看,導演程耳,以前不熟悉看了電影後心生敬佩,非常有才華的導演,葛優,淺野忠信,趙寶剛,閆妮,王傳君,倪大紅,杜淳演技大賞,章子怡在這部戲里感覺做了花瓶,值得觀賞,
C. 於露洋 明星檔案
於露洋,中國大陸電影電視劇演員,模特。父母都是很朴實的工薪階層。從小就酷愛表演的她,以非常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還在電影學院就讀時,外表清純的她就被著名導演看重,出演了重要角色。並且以非常出色的表現,獲得了廣泛好評。從此,她星途非常順利。到目前為止,已經接拍的電視劇有十幾部,並在後來的熱播中,以清純偶像的路線,獲得眾多影迷支持。現在,她已經是國內年輕偶像派炙手可熱的女星。
姓名:於露洋
生日:12月25日
星座:魔羯座
籍貫:山東青島
現居地:北京
民族:漢
身高:169cm
體重:48kg
血型:A
三圍:89, 62,88
鞋碼:37
院校:北京電影學院
語言:中文、英語
興趣愛好:看電影、旅遊、唱歌、逛街
職業:演員 平面模特 歌手
工作類型:平面廣告 TVC 產品代言
商業活動:電影 電視劇
最喜歡的顏色:白色 粉紅色
最喜歡的人物:蕾哈娜
最尊敬的人:家人
最喜歡的地方:法國 希臘愛琴海
雜志拍攝
《淑媛》
《昕薇》
《名媛》
《瑞麗》
《時尚芭莎》
《都市時尚》
《精品購物指南》等
廣告拍攝
金麥郎冰紅茶
CASIO手錶平面廣告
美寶蓮軟宣、
夏普手機
SONY相機
佳仕衛浴
依絲艾拉內衣
參與影視作品
電影
《那片雲》
《愛情左右》
《非常完美》
《非誠勿擾2》
《建黨偉業》
電視劇
《我的青春誰做主》
《花之路》
《紅梅》
D. 深藏不露的秦嵐,哪款裙子讓她凹凸身材擋不住
秦嵐能夠說是娛樂圈裡比較保守的女明星了,深藏不露的秦嵐,哪款裙子讓她凹凸身段擋不住,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秦嵐秦嵐出生於遼寧省沈陽市,畢業於沈陽工業大學,我國女演員、歌手、平面模特。
她還在腰部調配了一個鑽石裝點的腰帶,看起來更是華麗高雅又雍容大方。再調配上腳上的系帶高跟鞋,更是給人一種高雅大氣的感覺。
你有沒有被秦嵐給美到。
E. 粉紅女郎 於露誰演的
張恆。
[張恆檔案]
名字: 張恆
出生日期: 1978年11月29日
出生地點: 北京
國家或地區: 中國大陸
血型: B
身高: 170 厘米
體重: 50 公斤
[張恆簡介]
人物簡介
星座:射手座
語言:中文、粵語
最喜愛的食品:水果
最喜愛的甜品:冰淇凌
最喜愛的動物:猩猩和狗
最喜愛的植物:綠色
主要作品:
電視劇《還珠格格》飾 塞婭公主
電視劇《紅色康乃馨》飾 阿萁
電視劇《獵豹出擊》飾 蘇玫
電視劇《秦始皇》飾 綠娘
電視劇《隱姓埋名》飾 汪靜
電視劇《白發魔女》飾 孟秋霞
電視劇《八歲龍爺鬧東京》飾 胡秀姑
電視劇《凡人楊大頭》飾 夏蝶和鴛鴦
電視劇《E網情深》飾 陳芳
電視劇《愛你的人不是我》飾 丁蕾
電視劇《粉紅女郎》飾 余露
電視劇《人證》飾 龔杼麗
電視劇《說出你的愛》飾 高芷玲
電視劇《黑色鬱金香》飾 凌子墨
電視劇《血薦軒轅》飾 柳倩娘
舞台劇:《熱鐵皮屋頂上的貓》、《送冰的人來了》、《北京人》
張恆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96級表演系,和趙薇、陳坤是同班同學
F. 如何評價《羅曼蒂克消亡史》為什麼說這部劇表達了舊上海的眾生相
《羅曼蒂克消亡史》是一部以與眾不同的筆法來敘事的影劇,之所以說這部劇表達了舊上海的眾生相,是因為劇中以1937年上海大動盪前夕作為背景來演繹的。
(6)電影演員於露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戰爭之下,繁華落盡。叱吒風雲的幫派大佬陸先生(葛優飾)答應不甘寂寞的交際花小六(章子怡飾)演電影的女主角,但是小六和男主角勾搭上被要求離開上海,陸先生的妹夫渡部(淺野忠信飾)在途中把小六帶回家囚禁成為性奴。
管家王媽(閆妮飾)把不苟言笑的車夫(杜淳飾)引薦給了陸先生做貼身侍衛。淞滬戰役前夕,日本人計劃把陸先生殺死,身為間諜的渡部同意殺死陸先生,陸先生的家人全部被殺。陸先生委託老五(鍾欣潼飾)和車夫,殺掉投靠日本人的幫派二哥。
抗戰結束前夕,陸先生找到被囚禁的小六,與她一起前往呂宋島。佯裝成國民黨高級將領的車夫,當面殺死了渡部的大兒子,小六同時舉槍擊斃渡部。1949年,陸先生獨自一人去了香港,從此銷聲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