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國電影《綠區》講述的是怎樣的故事,可看性怎樣
《綠區》是美國電影明星馬克達蒙主演的一部講述伊拉克戰爭題材的一部電影,導演是保羅格林格拉斯。格拉斯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電影導演,他曾指導過《諜影重重》系列的電影,還憑著一部戰爭劇情片《血腥星期天》獲得了52屆柏林獎金熊獎的桂冠。這部《綠區》是他在2010年的時候指導完成的。
所以米勒就把他的想法跟上級反映,但上級對他的說法視而不見,反倒質疑他的能力。上級的態度也引起了米熱的懷疑,所以他決定自己去找出真相。但是他的行動卻引來了美國中情局的極力反對和制止。為了查明真相,他必須孤身作戰,這樣能給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
他順藤摸瓜,抽絲剝繭,根據所掌握的證據進行推理和判斷,最後被他找出一個關鍵性的證據。於是米勒把這個證據公布於眾,揭穿了政府的陰謀,避免了伊拉克即將發生的一觸即發的戰爭。
Ⅱ 越獄男主角米勒哥哥扮演者是誰越獄多米尼克·珀塞爾的結局是什麼
美國電影《越獄》講述的是米勒飾演的邁克爾為了救哥哥林肯計劃越獄的故事,林肯是被陷害入獄的,邁克爾為了救他計劃越獄並且成功了,但是在逃跑的過程中又被抓住了,但是一直沒有放棄收集證據,只為救林肯,該影片目前已經更新至第四季,在第四季最後,邁克爾死了,不知道他的哥哥林肯的結局是什麼呢?Ⅲ 美劇越獄的男主角叫什麼名字
叫「溫特沃斯·米勒」
溫特沃思·厄爾·米勒三世(英語:Wentworth Earl Miller III,1972年6月2日-)是在英國出生的美國演員,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取得英國文學專業。他因在電視劇《越獄》飾演邁克爾·斯科菲爾德而聲名鵲起,並因此獲得了2005年金球獎最佳電視劇男主角獎的提名。
在2013年上映的驚悚片《斯托克》中,米勒第一次作為電影編劇參與了影片製作。米勒的父親擁有美國黑人、牙買加、英國、印度人、德國,以及部分猶太人和切羅基人的血統,他的母親擁有俄國、法國、荷蘭、敘利亞和黎巴嫩的血統。
(3)康拉德米勒是哪部電影的主角擴展閱讀:
演藝經歷——
1998年,參演電視劇《吸血鬼獵人巴菲》,劇中飾演後面變成海怪的游泳隊隊長Gage Petronzi
2001年,溫特沃斯得到了演藝生涯中第一個重要的角色——根據美國科幻作家詹姆斯·格爾尼的小說《恐龍帝國》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劇中溫特沃斯扮演了一位敏感、內向的大男孩大衛。
2005年到2009年期間,主演電視劇《越獄》。在這部反映家庭、勇氣的劇集中,溫特沃斯扮演的角色Michael Scofield機智、冷靜、情深意重地遊走在黑人與白人兩派之間,有條不紊地實施著越獄計劃,迅速為觀眾所熟悉。
2010年,與米拉·喬沃維奇共同主演電影《生化危機4:來生》,他在影片中飾演克里斯。
Ⅳ 越獄男主角米勒的介紹
全名:溫特沃什·厄爾·米勒三世WentworthEarlMiller
昵稱:Stinky(因為他在大學合唱團牙尖嘴利)
身高:6' 1/2"(1.84——1.85米左右)
出生日期:1972年6月2日
出生地:英國牛津郡
星座:雙子座
國籍:美國
地域:歐美
職業:演員
主演電影:《絕密飛行》(配音)Stealth (2005)、《人性污點》The Human Stain (2003)、《黑夜傳說》Underworld (2003) 等。
家庭:父親-Wentworth Earl Miller II 、母親-Joy 、兩個小妹妹
溫特沃什·米勒的父親有美國黑人、牙買加、英國、猶太人血統,母親則有法國、荷蘭、敘利亞、黎巴嫩血統。復雜的血統註定他將成為一個特殊的混合體,比如,他的左眼是淡褐色,右眼則是淡綠色。這些特徵為他近乎完美的外表,注入許多不可預測的神秘。
溫特沃什·米勒說,自己迄今為止做過兩個相當重要的決定:第一,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以後,沒有選擇華爾街的精英世界,轉身投入了好萊塢的花花宇宙;第二,在好萊塢混了10年未果的情況下,沒有放棄仍要堅持。
苦熬10年終成名
問:在過去跑龍套的10年裡,你過得如何?
米勒:這10年裡我有很多難忘的瞬間——錢包里沒錢、夏天在沒空調的房間里工作、打雜時被人蔑視……太多了。
問:你喜歡用「一夜成名」形容自己嗎?
米勒:我這「一夜」可能長了點——10年。500次試鏡,無數個「你不行」,我已經習慣了。10年來我就是這么過的,我自己很清楚。我清楚那種失敗的滋味,那種被人拒之門外的滋味。
天生「不信命」
問:你從普林斯頓畢業時,為什麼想去好萊塢?
米勒:當時我所有的朋友都希望能去法學院或者華爾街工作。所以他們覺得我瘋了,父母也為我擔憂。他們想不通一個堂堂普林斯頓的畢業生,為什麼要去好萊塢跑龍套?其實我只是要闖闖,不想跟別人一樣。
問:在漫長的龍套歲月里,你為什麼不放棄?
米勒:如果放棄,我就等不到《越獄》,也不會有人認識我。我知道我註定要走一條跟別人不同的路,而我喜歡這樣的路。
仍是單身漢
問:大家都不敢相信一個事實,你穿上獄服竟然還很帥?
米勒:現在很多人在街上碰到我,都很瘋狂。他們沖向我的時候,我的臉可能還是緊綳的,腦子也是空白的。
問:你和邁克(《越獄》主人公)真的很像,都有一種獨有的韌性——只要不死,一切都有希望。
米勒:過獎了。邁克不是個超人,但仍很完美:冷靜、睿智、勇敢、極富想像力,還挺性感……而我呢,沒有他那麼多優點,也不怎麼性感。而且,我遠不如邁克堅強、敏銳。我是個很懶的人。
問:你還是單身?
米勒:我工作排得很滿,沒有時間約會。上次戀愛也過去很久了,只留下了點回憶,還有殘留的熱情。其實就算什麼都沒有,我至少還敢去做夢。現在很多人都不敢擁有夢想,因為他們受不了夢想落空的打擊。
和諧又統一地融合了危險和安全、暴力與溫柔、邪魅和儒雅、暴徒和學者、冷靜和瘋狂的各種氣質,一部《越獄》讓Wentworth Miller從龍套怪圈中脫獄而出,成為2005年最耀眼的電視明星。雖然曾經因為血統問題被初戀女友拋棄,曾經因為一副漫畫被全世界人誤解,闖盪好萊塢卻曾經經歷了488次失敗的面試,他終於沒有放棄尋找自己。Wentworth,實在有著太多的故事要說……
第一次見到Wenworth是在一部叫做《鬼語者Ghost Whisper》的電視劇里,他扮演一個在越戰中去世的美國士兵鬼魂,千里迢迢回來見兒子最後一面。這部電視劇里他全部的戲就在於那雙讓人痛徹心扉的眼睛,流露出的是怎樣的一種眼神!迷惘、痛苦、悲哀到最後幸福滿足,飽含的淚水濕潤了每一個觀眾。自此,我對他充滿了好奇,為什麼他演技這么好,而我們卻從來沒有聽說過他?隨著電視劇《越獄》的開播,我們的願望得到了滿足。
憤世嫉俗的青年時期
Wentworth的父母在美國耶魯大學求學時相遇相愛。1972年6月2日,我們的主人公Wentworth Earl Miller III 在英國牛津郡哇哇落地。祖母給小Wentworth起了現在的這個名字。這個名字來源於簡·奧斯丁的著名小說人物「Captain Wentworth」。實際上Wentworth是姓,所以Wentworth名字由兩個姓組成。 Wentworth的意思是:「Went」=英國諾森伯蘭郡的一條河流,「worth」=此地。
天生一雙迷人綠色眼睛的小miller在牛津郡渡過了自己的童年,當時他父親得到了羅氏獎學金,在牛津繼續研讀法律。當他父親完成學業後,全家搬回紐約。Wentworth回憶自己從小被灌輸一種理念。如果你想從事一份工作,那麼就要堅持到底,絕對不能半途而廢。父親每天在他出門上學之前都會對他說一個詞『積累』,「每一次測驗,每一次問答老師提問,每一次和老師的談話,都會影響到最後的成績,並且將對你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有益。所有你察覺不到的細微之處,將是你獲得巨大成功的奠基。」
就是這種人生態度和他的首次登台經驗,冥冥中似乎決定了他未來的職業方向,成為一個演員。而他父親更是在不知不覺中更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Miller回憶:「我的第一次演出是在幼兒園。我們打算演一出恐龍的童話劇,我扮演暴龍。那時我們都需要自己製作演出服裝,大部分小孩都用各種顏色的紙做成恐龍頭套戴在頭上,而我父親卻異想天開地用了別的材料製作了一個巨大的暴龍頭。演出那天,當我戴著那個東西走到舞台上時,所有人都驚呆了……場面非常轟動。」在他的整個求學階段,只要父母允許,他就參加各種各樣的舞台演出。
當他入學布魯克林的密德伍德高中時,生平第一次他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傷害。6年級時,Wentworth決定在一次家庭作業中描述自己的家族歷史。他女朋友當時並不知道Wentworth是個混血兒(美籍非洲、牙買加、英國、德國、法國、荷蘭、敘利亞和黎巴嫩),當她得知後竟然對Wentworth說:「滾回你的種植園去吧,黑鬼!」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他因為家族血統而感覺自己受到了極大的傷害。
隨後他們搬到了Sewickley,Wentworth入學誇克谷中學。從誇克谷高中畢業後,Wentworth進了普林斯頓大學,他自己這個說:「我在一個傳統教育至上的環境中成長,所有人都認為我應該沿著大學——工作——事業這樣一條他們認為非常合理的人生路線前進。」
Wentworth在入學報到之前特別擔心他的同學和室友會不接受他。他不知道應該如何解釋自己的血統?難道每當他遇到一個新朋友都必須向他們挨個解釋一切嗎?此時他的父母給了他一個非常好的建議,你就在自己的宿舍里擺滿我們的全家福,這樣當你的朋友來宿舍找你時看見這些照片就會立刻明白一切,你根本不必特意去解釋。
事實上,Wentworth因為曾經受到歧視和傷害導致了他一度非常偏激,並對自己的出生非常不認同。伴隨著他這種不好的狀態的是壞名聲和綽號「臭小子(Stinky)」,從密德伍德一直到普林斯頓。「我曾經做人態度非常惡劣,不過我現在是一個乖孩子了,」Wentworth回憶說。這種不好的態度讓他在1994年普林斯頓求學期間惹上了不小的麻煩。隨後在出演《人性污點》獲得成功後再次被人揭露,以下是著名雜志《紐約客》的報道: 「他在普林斯頓日報上發表過一張漫畫,諷刺當時的Cornel West教授,這位美籍非洲血統的黑人教授那時被哈佛大學挖走了。這張漫畫描繪了一個白人學生在想像West教授的第一堂課,教授說:『今天的課我最有資格來講,題目是節奏感——為什麼你們沒有一個人擁有,你們應該如何來掌握節奏。』這幅漫畫還形容West教師是『新買的奴隸(newly purchased)』,這是一個學生對一個教授的評價。」
其實Wentworth只是出言不慎,結果卻被廣大讀者誤解為惡意的種族歧視。不了解Wentworth背景的人都認為這篇漫畫是嘲諷黑人教授是哈佛新買進的奴隸。這事後來鬧得很大,有很多人寫信抗議,最後還上了《時代》周刊,Wentworth成了轟動一時的爭議性人物。整個事件中Went始終沒有用自己的身份來為自己的行為進行辯解,而是選擇了沉默。Wentworth認為,「如果別人不理解我的意圖,我也不需要費勁地去解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只是他們在報紙上看到的名字而已,他們並不了解我,而且多半把我當白人了。」
多年後,當Wentworth看到《人性污點》的劇本時,認為自己很合適這個角色,不過他也有小小的顧慮,擔心萬一演了這角色以後會不會被定型,只能演黑人的角色。不過最後還是去面試了。Wentworth向負責面試的導演Deb Aquilla坦誠了自己的身世,也提到了在普林斯頓時的那個丑聞。Went的真誠感動了Deb,Went初試成功。第二輪面試中,Went給導演Robert Benton留下了深刻印象,不過在拿到這角色之前,Went被要求提供自己身世的證明。Went回憶當他站在復印機前復印自己家族的像冊的時候,看著自己祖先們的面孔,想像著他們經歷的一切,有一刻他不知道這樣的付出值不值得。好在最後Went得到了這個角色,當時他擁抱了在場所有的人。離開後,充滿感激之情的Went給母親打了電話報喜。
在影片殺青後,Went給Cornel West寫了一封致歉信,不過並沒有得到迴音。巧的是,在《人性污點》中扮演Coleman母親的演員和West教授是朋友,所以當West教授出現在《人性污點》紐約首映式上的時候,教授給了Went一個擁抱,兩人終於冰釋前嫌。
這事件後,Went潛心學習,並參加了一個校內的男聲合唱團「虎咆(tigertones)」,不再涉足類似敏感事件,Wentworth如此打法時間,「這一年裡跑遍了全國巡迴演出,夏天的時候我們還去了歐洲,我們在街頭賣藝賺取午飯錢。這是你觀察了解體會這個世界的最好方式。」
在普林斯頓的最後一年,Wentworth決定開始英語文學專業的論文,這篇論文是關於如何認識自己、感知自己,在現今這樣一個白人男性占統治地位的時代。這篇論文意義深遠,包含了Wentworth多年來的個人經歷和感悟,甚至影響到了他以後的職業生涯,讓他明白在好萊塢的世界裡面應該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有著黑人血統的演員。
好萊塢之夢
1995年獲得英語文學學位畢業後的Wentworth面臨著就業問題。「普林斯頓是一個非常保守大學,三分之一畢業生會留校繼續讀書,然後三分之一去了其他大學或者華爾街之類的地方。成為一個演員,這真是我生平最大的一次冒險。」他把所有勸阻留在了腦後就從紐約搬到絡杉磯,就為了進入影視圈。他的是計劃是:成為一個執行製片人,躲在幕後並能獲得穩定的收入。此時他覺得做一個演員實在是過於冒險了,肯定會飽一頓餓一頓。
但是絡杉磯不是那麼好混的,這里的文化環境他一直沒有適應。一開始沒有劇組願意招收他,所以生活一直處於找工作的狀態。「我在這里的第一年完全是做著小工的工作,發發傳真或者整理各種檔案,還要換燈泡和幫老闆喂魚。據說通常一個年輕人初到好萊塢都會干這些工作。如果周末大樓發生火險警報,他們只會打電話通知我這個新人去處理。」這個階段他一直在努力尋找著自己的定位。
「每個周末我都會去辦公室,因為我住的地方沒有空調,而絡杉磯又是個火爐。我在會議室閑晃,搜刮公司廚房裡面的食物,看各種製作公司送來的膠片。有一天我忽然意識到,我一直在幻想著『如果……我會……』,其實沒有如果,所以我決定退出這樣的生活。」
「說起來有點嚇人,我沖進老闆的辦公室,我說『你明白,我想做這行,我要成為一個演員。』她說:『可以,我剛剛被聘為一家電視公司的總監,我想你可以跟著我做我的助手。』這份工作的薪水是4萬美金一年,這是一個發財的機會,遠遠超過我的最低要求。」
「我一直在想,什麼是我最想做的,什麼其實是我不想做的。每一個畢業後的年輕人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最終,我意識到,如果我接受了這份工作並且幹得不錯,我會過上舒服日子,但其實我心裡卻一直會後悔沒有成為演員;可是如果我成了一個優秀的演員,我心裡卻絕對不會後悔當時沒有接受這份助手的工作。」
「所以我不得不拒絕了老闆的好意,她說:『你這是在自毀前程,你絕對會後悔的。』但是我態度很堅定,哪怕從此過著貧困的可憐生活,我需要演戲就像是我需要空氣一樣重要。」
之前他曾經在一家書店打工,「收入處於最低水平線,每天戴著領帶掛著胸牌站在櫃台後面……我衡量著自己,如果你每天都在等待,每天都在想著能休息一下,你不可能會有時間把自己的照片和簡歷裝進信封裡面寄給每一個代理公司的每一個經紀人,你不可能成為一個演員,你連入場券都得不到。」當Wentworth生活最潦倒的時候,他每天都盯著自己的所有家當考慮今天該典當什麼來付房租。
此後Wentworth上了兩三年的演員培訓班,直到2002年。「沒有所謂必要的正式的訓練。有些演員會告訴你,你必須在表演時舍棄自我。但是對我來說,演戲卻是一個發現自我的過程,在表演時把你平時不願意表達或者被環境壓抑的自我都展現出來。我認為演員課程就是最大限度地讓一個中產階級的年輕人如何拋棄中產階級固有的思維和行動模式,因為我們一生都在被告知什麼是恰當的,什麼是不適宜的。在我看來,所有人都需要放縱一下,那為什麼不利用這種放縱來賺錢呢?」
他只有1998年和1999年在兩部電視劇中出演了2個小配角,獲得了一點收入,隨後一年完全沒有任何收入。然後他又不得不回到原來的地方擔任一個小文員,「慶幸她沒有對我說:『怎麼樣?我早就告訴過你你會後悔吧?』此後我一直在給一些大製作聘用的大演員們撰寫合同。更多是時候,我就是在把一張椅子坐熱而已,我甚至想上網學習,獲得一個法律學位。那段時間可以說完全被我浪費掉了。」
2000是他出現在一些小型的電視節目上,還參演了一部電影。2001年他沒有任何演出,除了一部電影短片《302房間》。似乎他仍認不能在好萊塢這個地方找到自己的位置。「每天我都在各種面試中被選擇或被淘汰,這就是真實的好萊塢。」
隨後《人性污點》帶給他了一次轉機,但是最後Anthony Hopkins和Nicole Kidman太出色了,掩蓋了Wentworth的表現。最終,Wentworth離成功僅一步之遙。
從2003年一直到2004年年底,他又處於失業狀態。這期間他又開始想我究竟是怎麼回事,也間或做一些劇院的工作。
人生態度的轉變
在2003年至2004年之間,Wentworth學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幾課,讓他的人生觀從此改變。「我被告知,《人性污點》讓我獲得了成為一個演員的機會,同時這部電影也幫我打開了幾扇門。但是當我走過這些門才發現,我在和一幫經常上雜志封面的男明星們在競爭。好萊塢就是一個名利的游樂場。最近的潮流是當你的電影上映,你必須開一個盛大的派對慶祝,邀請所有圈子的名人參加,甚至連幫劇組送批薩的人都要照顧到。同時你也要多多接受來自雜志的采訪拍攝邀請。這絕對是讓人沮喪到難以置信的經驗之談,但最後你發現為了自己也必須按照這游戲規則來做。」
所以他遵循了這游戲的規則,接受了一大堆著名雜志的邀請,上了封面,袒露了心聲,並還為著名的男性時尚雜志拍攝的大片,比如《L』uomo》《Vogue》和《Abercrombie and Fitch》。
他做事態度的轉變也體現在了他的面試中,「我最近才意識到面試的訣竅是,別把自己當作一個面試者,不必小心翼翼地生怕表現得不盡人意。面試就像是你參加一個陌生朋友邀請的家宴,你千萬別把自己當成客人,怕碰翻杯子弄臟地毯,你應該把自己當作是主人,好好地招待這些站在你面前衡量你表現的面試官。」
「我認識到Anthony Hopkins與大部分演員的不同之處,不在於角色的挑選。演員在閱讀劇本時,腦子里會先對角色產生一種非常具體的形象,如何穿著、如何走路、如何吃飯說話等等一切細節都有了一種概念。但是大部分演員是對自己的這種角色概念是帶著疑問,所以他們走進面試房間並進行表演後常常會問一聲:『這樣對嗎?』『你喜歡這樣嗎?』『這有效果嗎?』這樣的疑問讓他們最後落選。而Anthony Hopkins,當他決定了自己的概念後,他會以一種非常確定的方式表演出來,不帶一絲疑問,彷彿角色天生就應該這樣表現。這種態度的轉變,讓我在以後的面試中更加自信和自如。」
他也觀察分析了好萊塢這個龐雜的系統的運作方式,並得出了如下的結論:「在這個行業裡面,要想成為一個年輕的Tom Cruise或者Tom Hanks很容易。人們都知道該怎麼應付,當他們看到你後說:『啊,一個年輕版的Tom Hanks。老的那個這么成功,這個年輕的應該做得更好吧。』但是當他意識到面前這個人的沒什麼特殊之處時,就會立刻變臉,說:『現在你可以出去了,光是臉蛋沒用,等你能夠創造一些新的東西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