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希希導演的作品有哪些
高希希導演的作品有:《幸福像花兒一樣》、《結婚十年》、《沙海老兵》、《楚漢傳奇》、《新上海灘》等。
高希希,1962年6月16日出生於江西南昌,中國內地男導演,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1994年執導個人首部電視劇《下海的日子》。
1997年執導的軍旅劇《笑傲蒼穹》獲得第3屆全國行業電視獎電視劇一等獎。
2002年執導歷史劇《歷史的天空》。
2005年因執導軍旅劇《幸福像花兒一樣》而獲得關注。
2007年憑借年代劇《新上海灘》獲得第13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導演提名。
2010年憑借歷史劇《三國》獲得安徽衛視國劇盛典最佳導演獎。
早年經歷
從小學習繪畫,先在江西文藝學校學美術,然後到浙江美術學院(今中國美術學院)進修,畢業後他在江西電影製片廠從事美工工作。
1990年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研究生,畢業後高希希開始拍攝電視電影、電影、電視劇。
㈡ 陳凱歌的簡歷
姓名:陳凱歌原名:陳皚鴿生日:1952年8月12日身高:185cm生肖:龍星座:獅子座籍貫:福建長樂出生地:北京國籍:中國(十三屆華表獎,陳凱歌自稱從未加入外國籍)學歷: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配偶:陳紅工作類型:中國電影電視導演工作地點:北京電影製片廠中國(第十三屆華表獎,澄清從未加入外國籍)著名電影導演,原名陳皚鴿,祖籍福建長樂,1952年8月12日生於北京。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至今仍為惟一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的華人導演。在第47屆希臘塞薩洛尼基電影節上獲得終身成就獎。陳凱歌出身於藝術家庭,其父是著名導演陳懷皚。少年時期經歷過文革和插隊。初中畢業後到雲南省西雙版納農墾局當工人。1970年,陳凱歌參軍1974年復員轉業1976年到北京電影洗印廠工作。1978年,陳凱歌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82年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 ,後任北京電影製片廠導演。1984年 ,他執導的《黃土地》,以其突破性的電影語言,對中國電影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並為中國第五代導演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主要電影有《大閱兵》、《孩子王》、《邊走邊唱》、《霸王別姬》、《風月》、《荊軻刺秦王》、《和你在一起》等。陳凱歌前妻是洪晃,現任妻子為著名演員陳紅。1970年,陳凱歌參軍。1974年復員轉業。1976年到北京電影洗印廠工作。1978年,陳凱歌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8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自1984年至今,他導演了《黃土地》、《大閱兵》、《孩子王》、《邊走邊唱》、《霸王別姬》、《風月》等作品。《黃土地》僅僅把故事當作外殼,它通過超時空的開拓,抒發了作者對土地、對人民的赤子之情。影片在攝影、色彩、造型、構圖等方面也出了大格,然又無不內蘊深意。《黃土地》以土地、民俗文化與人物的三者統一,以敘事因素、隱喻因素、抒情和哲理的三者統一,表現了陝西高原古樸、蒼涼、深厚的民風,表達了創作者對民族特性、農民命運的思考。影片獲1985年金雞獎最佳攝影獎;獲1985年瑞士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等6項國際獎。90年代,陳凱歌拍出大異於以往風格的《霸王別姬》。影片藉助於幾位京劇演員人生、命運的曲折展現對人的生存理想與現實存在著的永恆矛盾做了哲理的探索與闡釋。影片因其嫻熟的藝術技巧及內蘊的豐厚的東方化的人文主題獲法國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等8項國際獎。說到陳凱歌,他的夫人陳紅有點動情:「可以說陳凱歌把人生中最精彩的東西都給了電影。我記得他以前拍《刺秦》的時候,像一個苦行僧,背負了太重的歷史感、使命感,悲天憫人。但是他拍《無極》的時候我覺得他很快樂,他的人生觀有變化了。」陳凱歌的成就,首先在於其高度的人文精神,對人的本體與人的生存狀態的關注。他善於剖析歷史和傳統的重負對人精神的制約與影響,展現人的復雜性,同時,針砭不合理的非人道的人性弱點。他的影片充滿了對更和諧、更明智的人類生存狀態的關切與響往。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扎實的藝術功力,表達強烈的人文意識和美學追求,並調動多種電影手段,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沉重而犀利、平和而激越的電影風格。
㈢ 田壯壯個人資料簡介 關於田壯壯的介紹
1、田壯壯,1952年4月26日出生於北京,198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中國電影導演、製片人、演員,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研究生導師。
2、1968年田壯壯中學畢業後當了七年兵,在軍營期間自學攝影。1978年,文革結束中國恢復高考,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80年在大學實習期間和同學執導了首部短片《我們的角落》。1992年因為執導的《藍風箏》涉及「文革」等敏感題材,被罰十年禁止拍攝影片,期間參與監制《長大成人》等影片。2003年,卸任北京電影製片廠導演,擔任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研究生導師。
3、2005年執導個人首部紀錄片《茶馬古道-德拉姆》榮獲第5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導演獎。2007年憑借第一部人物傳記影片《吳清源》斬獲第1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3]。2009年自編自導的影片《狼災記》獲得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服裝及提名。2014年與張藝謀、十慶聯合執導歷史古裝影片《王朝的女人·楊貴妃》並兼任藝術總監。
4、2017年11月,主演的電影《相親相愛》在中國內地上映。2018年主演《後來的我們》。
5、2019年10月22日,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提名名單公布,田壯壯憑在《後來的我們》中飾林父獲最佳男配角提名。
㈣ 誰知道哪些謝姓導演被稱為「謝家班」
中文名: 謝飛
英文名: Fei Xie
生 日: 1942-08-14
角 色:導演,編劇
原籍湖南寧鄉,生於陝西延安。196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後留校任教。曾任導演系主任,1985年任副院長,同年被選為中國影協第五屆理事。曾與他人合作導演影片《向導》,獲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1986年與烏蘭合作導演《湘女蕭蕭》,於1988年獲法國第四屆蒙彼利埃國際電影節金熊貓獎,第二十六屆西班牙聖賽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堂吉訶德獎。1989年導演的影片《本命年》,獲1990年第十三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第四十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導演作品
益西卓瑪 Yixizhuoma (2000)
香魂女 Woman Sesame Oil Maker (1999)
黑駿馬 A Mongolian Tale (1997)
本命年 Black Snow (1990)
湘女蕭蕭 Girl from Hunan, A (1986)
編劇作品
益西卓瑪 Yixizhuoma (2000)
香魂女 Woman Sesame Oil Maker (1999)
謝添
中國當代著名電影導演。
生平簡介:
謝添,著名電影表演、導演藝術家,原名謝洪坤,曾名謝俊。祖籍廣東番禺,
謝添參演的影片:
1936:《夜會》、《清明時節》、《生死同心》
1937:《壓歲錢》、《社會之花》、《夢里乾坤》、《四千金》、《母親的秘密》、《馬路天使》
1941:《風雪太行山》 1946:《聖城記》 1947:《追》、《郎才女貌》
1948:《滿庭芳》、《深閨疑雲》、《十三號凶宅》
1951:《民主青年進行曲》、《新兒女英雄傳》、《走向新中國》
1952:《六號門》
1954:《無窮的潛力》
1955:《羅小林的決心》
1957:《風箏》
1958:《林家鋪子》
1961:《洪湖赤衛隊》
1993:《人與狗》
主要導演的故事片、戲曲片:
1958:《探親記》(與桑夫合作)
1959:《水上春秋》
1960:《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春暖花開》、《歡天喜地》(與陳方千合作)
1961:《洪湖赤衛隊》(與陳方千合作)、《花兒朵朵》(與陳方千合作)
1962:《錦上添花》(與陳方千合作)
1964:《小鈴鐺(與陳方千合作)
1965:《華北區業余話劇歌劇觀摩演出會》(上集,與伊明合作)
1977:《春天》 1979:《甜蜜的事業》、《七品芝麻官》(戲曲片)
1980:《丹心譜》(與鄭國權合作)
1982:《茶館》 1984:《生財有道》
1986:《小鈴鐺續集》
1988:《煙花淚》(戲曲片)
作品獲獎情況:
《小鈴鐺》於 1980年獲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
《甜蜜的事業》於1980年 獲第三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導演獎;
《七品芝麻官》於1981年獲第四屆電影 百花獎最佳戲曲片獎;
《茶館》於1983年獲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 和文化部1982年優秀影片特別獎。
電視連續劇《那五》,於1989年 獲全國電影製片廠優秀電視劇一等獎 。
㈤ 李少紅導演的作品
李少紅導演的作品如下:
1、《大明宮詞》。
2、《橘子紅了》。
3、《紅樓夢》。
4、《包氏父子》。
5、《出門掙錢的人》。
6、《清水灣,淡水灣》。
7、《銀蛇謀殺案》。
李少紅
李少紅,1955年7月17日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華語影視導演,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69年,李少紅在北京第十一中學就讀初中,同年到四川軍區獨立第2師當兵。1978年5月,只讀過小學六年級的李少紅,由於各科考試成績優秀被錄取進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就讀。
1982年,李少紅在畢業後分配到北京電影製片廠任導演。1983年,李少紅開始參與影片導演工作,在劇情電影《包氏父子》中擔任副導演;同年在劇情電影《出門掙錢的人》中擔任副導演。1984年,在張瑜、謝芳主演的愛情電影《清水灣,淡水灣》中擔任副導演。
1988年,李少紅復出獨立執導驚悚影片《銀蛇謀殺案》受到關注,是李少紅真正意義上導演的第一部電影,隨即獲得了影片的獨立執導權。
1982年,李少紅在大學最後一年裡認識了後來的丈夫曾念平。曾念平在電影學院學的是攝影,比李少紅高一屆,認識李少紅時,他已畢業留校任教。同年兩人確立了戀愛關系並結婚。
㈥ 婁燁導演的所有電影作品
婁燁導演的所有電影作品有:
1、《無照行駛》
2、《耳機》
3、《危情少女》
4、《周末情人》
5、《蘇州河》
6、《在上海》
7、《紫蝴蝶》
8、《春風沉醉的夜晚》
9、《42分一幻夢》
10、《花》
11、《浮城謎事》
12、《推拿》
13、《風中有朵雨做的雲》
14、《蘭心大劇院》
15、《三個字》
婁燁簡介
婁燁,1965年3月15日出生於中國上海市,中國內地導演、編劇、製片,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1993年,拍攝完成了長片《周末情人》,憑借該片獲得了第45屆德國曼海姆-海德堡國際電影節「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最佳導演獎。1994年,拍攝的電影《危情少女》上映。2000年1月29日,自編自導的劇情片《蘇州河》首映,該片獲得了第29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虎獎。
2003年5月22日,編導並擔任製片人的劇情片《紫蝴蝶》首映,該片獲得了第5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2009年5月14日,執導的劇情片《春風沉醉的夜晚》上映,該片獲得了第6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2020年8月24日,憑借《風中有朵雨做的雲》獲第11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2019年度表彰大會年度導演提名。
㈦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的介紹
導演系成立於1956年,主要培養電影電視導演創作的專門人才。經過近五十年的努力,為中國電影、電視劇的創作輸送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對中國電影、電視藝術的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國際國內有很大的影響。導演系現有故事片創作、紀錄片創作、剪輯三個專業方向,博士、碩士、本科、創作幹部進修等各個層次的教學班。
㈧ 鄭洞天的介紹
鄭洞天,1944年生於四川重慶,原籍河南羅山,1966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中國電影導演。導演的影片有《鄰居》1981年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金雞獎;《鴛鴦樓》1986年參展倫敦國際電影節;《人之初》1991年獲童牛獎最佳影片獎;《故園秋色》1998年獲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2000年拍攝《劉天華》。導演電視劇:《老師》1984年獲飛天獎;《尋呼媽媽》1987年獲飛天獎;《拜師》1987年獲星光獎。現為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秘書長。先後拍攝了《鴛鴦樓》、《秘闖金三角》、《人之初》、《劉天華》、《台灣往事》等影片。為中國電影事業培養了不少導演人才,他的評論文章,論文在電影界有一定的影響。
㈨ 青春祭的導演簡介
張暖忻(1940—1995) 於196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以《沙鷗》一片獲1982年金雞獎導演特別獎。接著又拍攝了《青春祭》、《北京,你早》。張暖忻是紀實美學最早的實踐者。她的幾部作品,顯示了她在電影美學上的不懈的探索。
張暖忻,祖籍遼寧鐵嶺,生於呼和浩特。1958年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79年與李陀合寫論文《論電影語言的現代化》和電影劇本《李四光》。1981年自編自導處女作《沙鷗》,影片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她本人獲1981年第三屆金雞獎導演特別獎。之後又執導拍攝了影片《青春祭》,獲香港國際電影節1985年十大華語片獎和法國賽特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被認為是新時期中青年導演中的重要代表人物。1985年赴法國進修一年。回國後在中法合拍的《花轎淚》(閨閣情怨)中任中方導演。1988~1990年任北京青年電影製片廠藝術室主任,執導《北京,你早》獲1989年廣電部優秀影片獎、香港國際電影節十大華語片獎。1990年,入北京電影製片廠任導演。1995年5月28日患癌症逝世。1995年5月28日,因癌症晚期病逝於北京。葬禮於6月3日舉行。作家汪曾祺先生書寫輓聯:「繁花此日成春祭,雲水他鄉夢白鷗。」張暖忻是紀實美學最早的實踐者。她導演的幾部作品,顯示了她在電影美學上的不懈探索。《沙鷗》以新穎的電影語言表現人物心理活動的敘述形式,《青春祭》中營造的含蓄、飽滿而又溫煦的意境,《北京,你早》以生活流和紀實風格顯示出來的潛在激情,在中國藝術電影創作中是獨樹一幟的。
㈩ 能人於四的導演簡介
王好為:女,1940年生於重慶。中共黨員。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北京電影製片廠一級導演。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影復審委員會委員。中共十二大、十四大、十五大代表。全國三八紅旗手。
196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後進入北京電影製片廠任導演助理、副導演、導演至今。
1987年獲一級電影導演職稱。
1985年、1998年當選為第六屆、第七屆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
1995年被聘為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
1996年被聘為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復審委員會委員;
1999年被聘為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影復審委員會委員。多次任電影金雞獎、華表獎評委及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導演系研究生畢業答辯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