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潘虹演的電影
1980年《苦惱人的笑》飾傅彬之妻
1981年《杜十娘》飾杜十娘
1982年《人到中年》飾陸文婷
1987年《末代皇後》飾婉容
1988年《井》飾徐麗莎
1989年《最後的貴族》飾李彤 導演 謝晉
1991年《獨身女人》飾歐陽若雲 導演 秦志鈺
1994年《股瘋》飾阿莉
這是她的電影作品 根據年代自己找找看吧
② 米家山:和潘虹離婚後,愛上比自己小21歲的王小丫,後來怎樣
與潘虹離婚,轉身愛上小21歲王小丫的米家山,他如今怎麼樣了?在娛樂圈裡,導演和演員之間的二三事,是最讓人覺得凌亂的了。
如今十分有名的導演,如果細細去推敲他們之前的經歷和他們一手捧紅的演員。
可能很多人都能發現,這個圈子裡可以說沒有一個人是干凈的。
只不過是被拔出來和沒有被扒出的區別罷了。
1976年冬,在成都峨眉電影製片廠的影片《奴隸的女兒》擔任主角
那時還沒有大紅大紫的她,就在這段期間遇到了米家山。
據說兩人是一見鍾情,當時兩人都是圈裡的小透明,年紀相仿,就走到了一起。
③ 潘虹早年的演藝經歷是怎樣的
1982年,潘虹主演影片《人到中年》,飾演女主角陸文婷。這是一部展示出中國20世紀80年代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具有強烈現實意義的影片。
1983年,《人到中年》被作為「中國電影新作」在日本東京展映,潘虹憑借陸文婷的角色獲得第三屆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和第六屆百花獎最佳女主角提名;潘虹主演根據文學家巴金從1944年開始創作的長篇小說而改編的影片《寒夜》,飾演的女主人公「曾樹生」,是一個很有時代感的「花瓶」,是那種既忍辱負重、又找不到出路的另一種悲劇女性。影片《寒夜》獲得了華表獎優秀影片和第九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優秀影片以及第三十八屆戛納電影節優秀影片,成為中國第一次成功入圍參賽戛納電影節的影片。
④ 寧都籍名人
文化名人儒學盛,人才出。自宋至清,全縣科考中榜進士125人,舉人413人,貢生、秀才幹餘人,其人數之眾居贛南之首。進士當中,狀元及第者2人,探花1人(即宋皇祐五年狀元鄭獬、景定三年特科狀元謝元龍、明成化五年探花董越)。自唐至清,進入仕途官達四至一品的高級職官67人,成為朝廷文臣武將者有:南唐禮部尚書衷愉,南宋理宗帝所拜右丞相崔與之,宋代太常寺卿黎堯、尚書僕射劉越馭、胡承憨,明代弘治工部尚書董越等文臣;南宋抗元英雄陳繼周、尹玉;明代衛國將軍盧述、抗倭英雄陳勉;清代軍功顯赫的大將軍葉信等武將。見諸史冊記載的文化名流有:五代十國時期的「廖氏文學集團」 (廖匡圖、廖正圖、廖邈、廖融、廖凝),北宋的「孫氏五賢」(孫長孺、孫立節、孫勰、孫慮、孫登科),南宋的「曾氏祖孫」(曾興宗、曾原一)和「寧都三肖」(肖立等、肖士贊、肖土資);明末清初的「寧都三魏」(魏禧、魏祥、魏禮)和「易堂九子」(「三魏」和李騰蛟、邱維屏、曾燦、彭任、彭士望、林時益);清末的「寧都三邱」(邱璧、邱和鳴、邱珍)以及民初「寧都教育精英」(邱灝、邱椿、邱燕、邱敬慎、蔡愛仁、溫晉城等)。此外,尚有文學家楊益、董越、董天錫,翻譯家孫伯顏,江南山水畫宗師羅牧,蠶桑博士李安等。歷代文化名流學者留下傳世詩文、論著1200多部(卷),蜚聲海內,影響數百年,故有「文鄉詩國」之譽。
寧都名人:管軼,江西寧都人,現為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教授,是當今禽流感病毒國際權威之一。是最先提出果子狸是傳播SARS冠狀病毒的科學家之一,曾獲《時代周刊》選為18位救人英雄之一。
回答人的補充 2011-04-25 14:43 寧都名人(成功人士)
邱 本
邱本,男,1966年出生,江西寧都人。1989年畢業於吉林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學士學位;2000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法學博士學位;2003年9月——2004年2月在瑞士聯邦研究所作訪問學者。1989年至1997年在吉林大學法學院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經濟法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溫 銳
男,1953年9月生,江西寧都縣人,現任江西財經大學旅遊學院院長,省中青年學術學科帶頭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先後畢業於江西師范大學、南開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1995年晉升為教授,2000年開始擔任中國經濟史、中國近現代史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現代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理事。先後主持或參與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規劃課題3項、省社科規劃課題4項;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史、區域社會經濟史,重點做20世紀以來中國農村經濟與農民問題研究;有《中央蘇區土地革命研究》(中英文版)、《理想·歷史·現實:毛澤東與中國農村經濟變革研究》、《勞動力的流動與農村社會變遷:20世紀贛閩粵三邊地區實證研究》、《百年巨變與振興之夢:20世紀江西經濟發展研究》等多部專著,先後在《中國經濟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文史哲》、《近代史研究》等國內外重要刊物發表論文40餘篇,相關成果獲得《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高校社科文摘》《中國現代史》和《經濟史》等刊物摘編轉載。
楊延晉,江西寧都人,中國電影導演。
1968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1973年入上海電影製片廠,改學導演。
1978年,他和鄧逸民合作拍攝了《苦惱人的笑》,該片荒誕,具有諷刺意味,揭示了當時的某些社會問題,雖然這部影片是楊延晉的早期作品,但已顯露出他的才華。
1981年,楊延晉以影片《小街》再次向世人證明了自己的導演功力。影片拍得象散文詩一樣美,表現了特殊年代中青年男女之間純潔、美好的感情以及他們催人淚下的遭遇。《小街》公演後引起很大反響。
1986年,執導了《T省的84、85年》,影片通過一起經濟案件的審理,揭露了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新問題,以及企業改革所面臨的阻力。在導演處理上,邏輯性強,突出了時代特點,思想深刻,令人長久回味。
1987年,導演了輕喜劇《女市長的私人生活》,該片的風格與前幾部影片不同,多了幾份幽默,少了一些嚴肅,影片輕松活潑,令人情不自禁地發笑。這期間,他的作品還有《兩個少女》、《少女與小偷》、《夜半歌聲》。
1990年他導演的《地獄·天堂》問世,接著又投拍了電視劇《幾度夕陽紅》。
從楊延晉選拍的題材來看,他偏愛政治片,這說明他有極強的社會責任感。近幾年,他在事業上仍不邂追求,並與台灣著名女作家玄小佛結為伉儷,真可謂春風得意。
主要作品及獲獎情況:
《苦惱人的笑》(1979) 《小街》 (1981)
《兩個少女》(1984) 《夜半歌聲》(1985)
《T省的84、85年》(1986)《女市長的私人生活》(1987)
《地獄天堂》(1989) 《千里尋夢》(1991)
《苦惱人的笑》:獲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
《T省的84、85年》:獲廣播電影電視部1986-1987年優秀影片獎
郭冬發,
男,江西寧都人。 1965年1月18日生,
1984年本科畢業於東華理工學院應用化學系,
1989年在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獲工學碩士學位。
現任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分析測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兼任中國質譜學會常務理事。
現在在國際原子能機構工作,任期至2004年年底。
⑤ 小街的幕後製作
1978年,開始淡出第一線的老導演恢復創作,同時,他們非常重視對年輕導演的培養。1979年,楊延晉和我們廠非常老的助理導演鄧一民合導了《苦惱人的笑》。楊延晉不是導演科班出身,他非常聰明,但是技術上的問題還需要有經驗的老導演帶一帶,鄧一民對拍攝現場的控制能力非常強,那時我做這部影片的副導演。
《苦惱人的笑》出來後得到很多誇贊的聲音,老廠長對楊延晉比較放心了,所以讓他獨立執導《小街》。《小街》的編劇徐銀華當時還是廠里的一名青工,自學成才,他寫出《小街》的本子吳貽弓看過,我也看過,感覺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本子,但是還是個小作品。楊延晉看後,想拍這個戲,於是徐銀華、楊延晉和我就商量著一起弄,三個人一起補充劇本。
我們杜撰了一個詞,叫做「情緒片」,就是不以內容為主而是強調影片整體氛圍,以人物的心理情緒為主,多加入動人的細節。 其實當時選擇張瑜、郭凱敏分別飾演俞和夏,最初的出發點並不是因為他們在《廬山戀》中「銀幕情侶」的號召力。俞是一個假扮男孩才能生活下去的女孩子,我們覺得張瑜經過多部影片的拍攝應該能夠勝任扮男孩的心理戲。
而考慮郭凱敏是因為他身上的喜劇因素,看起來有點「傻」,但是非常敏感和聰明。楊延晉也非常堅持這兩個人來演,正是他的堅定最後讓觀眾看到了不同於《廬山戀》那種還比較單純的愛情,夏和俞兩人很有深度和人性光芒。
因為楊延晉本身是學表演出身,他在影片中也出演了很重要的人物———鍾導演。這個人物的設置還是很有開拓性的,比如多條敘述線以及最終的開放性、多重性結尾,影片中甚至出現了攝影機。突破封閉的結構使得銀幕和觀眾建立了一種新的聯系方式,這種嘗試當時在外國有,但是國內還是不多見的。 從1978年到1984年前後,是電影界非常活躍的一個時期,而《小街》的出現在某種意義上我認為是「標志性」的,到了80年代「第五代」他們拍出了《黃土地》,走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形式本身就是內容」。而我認為,在電影「人性」以及人物命運的開掘深度方面,《小街》、《巴山夜雨》、《天雲山傳奇》、《城南舊事》這些片子都是非常有貢獻的。
當時各個廠都是強調「導演中心制」,廠里對導演絕對信任,可以說導演就是整部影片的「藝術監督」,所以那些風格非常獨特的導演才能成長和成功。楊延晉對電影非常敏感,對於鏡頭語言有特別獨特的理解,經常有「靈光乍現」的時候,而且非常堅持自己的感受,他很強硬「我就要這么拍,這就是我楊延晉要的影片風格」。當時片場那些「無理要求」後來被證明是成功的,所以我認為太好說話的導演,其實有可能是以犧牲藝術為代價的;而正是固執己見,非常堅持自己看法的導演,倒是在藝術上有所突破。
《小街》獲得成功後,楊延晉還拍了《夜半歌聲》、《T省的八四、八五年》等片,但是都沒有超過《苦惱人的笑》、《小街》的高度。所以導演很早就拍出一部好作品是「幸也不幸」,因為最初的爆發力往往是出現在並不成熟的時候,所以我見到他仍會對他說:「你那種敏感度,用鈍了」。
⑥ 和潘虹離婚,後和比自己小21歲的王小丫戀愛,米家山如今怎麼樣了
現在的娛樂圈已經是流量小鮮肉的天下了,許多演技實力高超的老一輩明星漸漸的消失了,曾經這些老戲骨帶給我們許多印象深刻的角色,並且拍了許多熱門的影視劇,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如今卻因為娛樂圈中新人輩出,漸漸退位讓賢,但是現實就是這么殘酷,這些流量小鮮肉就如新鮮的血液,帶給我們許多新的認知和事物,如果要是總是那幾位老戲骨來演戲,我們也會視覺疲勞的吧。
離婚後的米家山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事業上,1988年,他導演的電影《頑主》一鳴驚人,獲得了金雞獎的六項提名,他也將主演張國立、葛優等人捧紅。當時的米家山名利雙收,他的作品雖然不多,但是部部堪稱經典,因此便有了「鬼才導演」的稱號,要說他的名氣,可以和現在的張藝謀和馮小剛有的一拼。但是這部電影拍攝完之後,米家山就漸漸淡出了娛樂圈,不再拍攝影視作品,這個時候,他遇到了央視主持人王小丫。王小丫是中央電視台當家主持,在二人相戀後不久就頻頻傳出將要結婚的新聞,不過對於這件事他們始終沒有出面澄清,最後這段戀情也沒有維持太長時間,依然以分手告終。
如今,73歲的米家山已經退出了影壇,但他很多的優秀作品成為了經典,給更多的人學習。可他對潘虹未免太過殘忍,你們覺得呢?
⑦ 潘虹一身拍過多少電影
如果算上還未上映的,應該大概有30部。潘虹是電影演員出身,在上戲讀書的時候就拍了三部電影了。
潘虹最有名的電影當屬《杜十娘》和《人到中年》,分別為她獲得了百花獎和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的殊榮。上世紀80年代,潘虹是許多年輕人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