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972年版蘇聯電影這里的黎明靜悄悄麗達的演員叫什麼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中飾演
麗達·奧夏寧娜的演員是伊琳娜·舍甫丘克
(Irina
Shevchuk)
伊利娜·舍甫丘克
1951年10月6日生於蘇聯摩爾曼斯克(Murmansk),畢業於全蘇電影學院,1970年主演著名影片《白比姆黑耳朵》(WhiteBimBlackEar)而走上銀幕。她出演的《這里的黎明靜悄悄》(TheDawnsHereAreQuiet,1972)更為中國觀眾所認識。
『貳』 蘇聯電影解放演員表
Janek 揚·恩格萊特
Helena 巴巴拉·布雷爾斯卡
Henryk 達尼爾·奧勒布里斯基
『叄』 蘇聯電影《雁南飛》女主角的資料
資料很少啊,不好找....
抱歉,老生已經盡力了。
塔吉亞娜·薩莫依諾娃 Tatyana Samojlova
女,生於1934年5月4日
星座: 金牛座
作為演員 Tatyana Samojlova的電影作品(數量:6)
Net smerti dlya menya ------- (2002)
24 chasa ------- (2000)
安娜·卡列尼娜 Anna Karenina ------- (1967)
長使英雄淚滿襟 Italiani brava gente ------- (1965)
未寄出的信 Neotpravlennoye pismo ------- (1959)
雁南飛 Letyat zhuravli ------- (1957)
俄文原名:Letjat zhuravli
中文譯名:雁南飛
英文譯名:The Cranes Are Flying
蘇聯 1957年
導演: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Mikheil Kalatozishvili
主演:塔吉亞娜·薩莫依諾娃Tatyana Samojlova
阿勒克塞·巴塔洛夫Aleksei Batalov
片長:97分鍾
字幕:外掛英文
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女演員特別提名獎
褪掉色彩斑斕,銀幕上只留下光與影最原始的黑白對比,讓一次次的光影投射出那段感情,讓時間和空間見證動盪年代中飄離的人們。或許亘古不變的愛情變得更加純粹;或許,黑白編織的故事,投射的影像沖擊了我們的心靈。那份感動,那份痴迷,還有那份對電影本身的敬佩遲遲不能散去,雁兒南飛,留下一個姑娘在等待;留下電影歷史上精彩的一頁——《雁南飛》。
任何電影都在講述情,而愛情更是占據了大多數。在戰爭的包裹下,《雁南飛》依舊是給我們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漂亮的維洛妮卡,英俊的鮑里斯,相愛卻因戰爭分開,姑娘在等待中委身於他人,而最終等來的卻是戀人已逝的絕望。看似老套情節,卻分明在導演攝像的鏡頭語言中鋪排得當,張滿沖突,令那份愛情刻骨銘心。
維洛妮卡,整部電影給人最大的思考是她是否正面,畢竟她是背叛了。是誘惑?是重擔?是要依靠?抑或是其他?在等待中她嫁為人婦,一個在空襲中得到她的男人。她在尋找依靠,失去所有親人,失去戀人音訊後,至少還有馬克在愛護她,她在那場炮火中失去了防線。可她還是後悔了,婚後的生活壓抑,心中對戀人的思念更為加深。得不到周圍人的諒解,整天生活在思念等待中,人物的造型也從天真爛漫的少女轉換成心思繁重的少婦。難道真的是為伊消的人憔悴?愛情在時間的緯度中拉的很長,但依然如蛛絲般的綿延不絕,纏繞著主人公周圍,讓她無法擺脫心靈的折磨。直到看見那隻「小松鼠」的留言後她才笑了,可她不知道戀人早已經遠離塵世。她的形象存在矛盾,但並不妨礙觀眾對她的同情與喜愛。而且飾演她的達.薩莫依洛娃就象美國的奧黛麗.赫本,可愛而又充滿女人味,她的表演更是減低了觀眾對電影這個人物的厭惡感。最後,她把鮮花送給了其他的戰士,愛情升華成了博愛,也許有導演的一相情願,但這種升華確實比較符合這個人物內心發展變化的路程。
愛情是什麼?只叫人生死相許。愛情是分泌的一種特質,只能是那個人,只愛那個人。一種獨有,一種堅貞或許才是愛情最高境界,它不象鳳梨罐頭到了一定時間就會變質,那種歷久彌新的感覺是有的人一輩子都體會不到的。很明顯,電影中的兩個主人公就是如此。電影一開始就用電影獨有的語言,給觀眾一幅幅溫馨的畫面。鮑里斯還是參加了軍隊,離別時對他等待的刻畫,一組長鏡頭,推過一張張分別臉孔,他焦急地尋找維洛妮卡,他人的焦慮同樣也是他自己內心的不安。戀人未滿,戀人未到,這樣的生死離別怎能不擔心?可是最後還是錯過,任憑女孩呼喊,他沒有聽見,頹喪低著頭,胸前貼著女孩的照片奔向戰場。由於特定的情況,他們分離了,在不同的空間,彼此想念著,一邊在等待來信,一邊只能以照片來了以自慰。當戰爭奪取男子生命時候,電影更是運用了電影語言最有效的手段,令那一場景在整個電影史中都留下輝煌的一筆。在樹林里,鮑里斯倒下,伴隨這個生活中瞬間消失的動作,電影浪漫了一回,閃回出此時他內心的想法,於之畫面是不停旋轉的白樺林和他回憶中的幸福時光:在樓梯上追逐愛人,想像著結婚時自己穿著燕尾服,打著領結,新娘白紗婆娑。在一陣陣的眩暈與回想中,電影回到現實中的白樺林,他倒下了,陽光還是很刺眼。心中那個想念將到天國,揮之不去了。
也許,整個電影本不是在闡述一個動人的愛情,更多的是對戰爭的控訴與蘇聯人民英勇抗戰的歌頌。但是在這個愛情的主題下,整個電影更具有了觀看性。不象以前的電影般說教和宣傳,高大全人物。夏伯陽式的人物也被這樣的小人物描述所替代,蘇聯電影開始在整個國際影壇上閃耀光輝。這里有國有化電影的可取之處,當然最多的還是導演自身對藝術追求的不懈努力。在寬松的政策資金條件下,蘇聯電影工作者在五六十年代吸收前人技術上的創新,給自己的電影以全新的藝術品位,當然能夠在國際上贏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如果說《戰艦波將金號》給蘇聯電影以全世界的注目,並且引導了一個潮流的話,那麼《雁南飛》在電影技術和故事的設置上更使蘇聯電影上了一個藝術與民眾雙重接受的新台階。電影中無論是畫面還是光線的運用,都可以看出攝影的匠心獨運,大雁南飛的雙重隱喻給電影有了更為明確的定位與藝術品格。怪不得奪得當年的嘎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了。
雁過無痕,當年的演員已經老去,在銀幕上留下最光輝的臉面,而精彩的電影也載入史冊,或許,雁過還是留下了什麼的……
簡 評
本片充滿了浪漫主義悲劇的激情,片中用大量具有隱喻和主觀情緒色彩的蒙太奇鏡頭,把人物的內心世界投射在銀幕上,使攝影機被賦予了個性化的生命。本片堪稱前蘇聯五十年代「情緒電影」中的代表作。
下載地址:http://lib.verycd.com/2005/07/21/0000057706.html
『肆』 俄羅斯/前蘇聯有大師級的導演嗎有哪些名垂影史的作品
1、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1932年4月4日出生於俄羅斯伊萬諾沃札弗洛塞鎮,俄羅斯電影導演、編劇、演員,畢業於莫斯科國立電影學院。
1961年,執導劇情片《壓路機與小提琴》,從而正式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
名垂影史的作品:《伊萬的童年》、《鄉愁》、《索拉里斯》。
2、謝爾蓋·愛森斯坦
謝爾蓋·愛森斯坦(Sergei M. Eisenstein,1898年1月23日—1948年2月11日),出生於俄羅斯里加,俄羅斯導演、編劇、製作人、演員、作家、剪輯師,畢業於聖彼得堡土木工程學院建築系。
1923年,執導個人第一部短片《格魯莫夫的日記》。1924年,執導個人第一部電影《罷工》。
名垂影史的作品:《戰艦波將金號》、《十月》、《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3、庫里肖夫
庫里肖夫,蘇聯電影導演、電影理論家。1899年 1月13日生於坦波夫,1970年3月29日卒於莫斯科。曾就學於莫斯科美術學校。1916年入電影界,在漢榮科夫電影製片廠任美工師。1918年開始導演影片。
第一部影片是《工程師普賴特的方案》。蘇聯國內戰爭期間領導過新聞片的拍攝工作。1919年在蘇聯國立電影學校建立了被稱為「庫里肖夫集體」的教學工作室。
名垂影史的作品:《死光》、《遵守法律》、《鐵木兒的誓言》、《我們從烏拉爾來》。
4、尼基塔·米哈爾科夫
尼基塔·米哈爾科夫(Nikita Mikhalkov),1945年10月21日出生於前蘇聯首都莫斯科,他是俄羅斯電影的導演、編劇、製片人、演員,畢業於莫斯科國立電影學院。
名垂影史的作品:《一首未完成的機械鋼琴曲》、《蒙古精神》、《烈日灼人》、《十二怒漢》。
5、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
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1913年出生,前蘇聯導演、編劇。
他是蘇聯第一代著名電影藝術家,50年代詩電影的倡導者,講究運用「情緒攝影」的理論,用強烈的情緒色彩來感染觀眾,在影片總體風格上追求詩意的境界,以及散文式的「形散神不散」的敘事結構。作品有《紅帳篷》等。
名垂影史的作品:《紅帳篷》、《未寄出的信》。
『伍』 蘇聯1950年版《復活》電影演員表
片名:《復活》(Воскресение)
原著: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
出品:莫斯科電影製片廠
導演:什維依采爾
主演:塔瑪拉。謝明娜(飾:瑪斯洛娃),葉甫根尼。馬特維耶夫(飾:聶赫留道夫)
『陸』 演員柳德米拉·薩維里耶娃簡介
柳德米拉·薩維里耶娃,蘇聯電影女演員,俄羅斯聯邦共和國功勛演員。
1960 年畢業於列寧格勒瓦干諾娃芭蕾舞學校,後進入基洛夫劇院工作。
1966—1967 年她在邦達爾丘克導演的四集影片《戰爭與和平》中扮演л·托爾斯泰筆下的著名人物娜塔莎,比較深刻地表現了這個少女隨著時間的前進和各種事件的發生而出現的心理變化,較忠實地體現了原著形象的實質。1969 年她參加了法、意、蘇合制,由義大利著名導演德·西卡拍攝的影片《向日葵》的演出,扮演少女瑪莎。1971 年她在影片《海鷗》(導演·卡拉西克,據契訶夫同名作品改編)中扮演尼娜。同年還在影片《逃亡》(導演A·阿洛夫、B·納烏莫夫)中扮演了謝拉菲瑪。1973 年她在傳奇片《無頭騎士》中扮演路易斯。1978 年主演了表現俄土戰爭的故事片《尤利婭·弗列斯卡婭》。1980 年參加演出了影片《帽子》(歌舞片,導演Л·克維尼哈傑)。1983 年又在《戰爭的第四年》(導演г·尼科年柯)一片中扮演了衛國戰爭時期一位女偵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