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辛德勒名單》的導演是誰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史蒂芬·阿倫·斯皮爾伯格史蒂芬·斯皮爾伯格(Steven Allan Spielberg 又譯:史蒂芬·阿倫·斯皮爾伯格),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猶太人血統,美國著名電影導演、編劇和電影製作人。在四十年的電影生涯中,斯皮爾伯格曾觸及多種主題與類型,有猶太人大屠殺、奴隸制度、戰爭與恐怖主義等題材。斯皮爾伯格曾兩度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他有三部電影,《大白鯊》 (1975) 、《E.T.外星人》 (1982) 與《侏羅紀公園》,曾打破票房紀錄,成為當時最賣座的電影。至今,斯皮爾伯格執導的電影收入在全球粗估已超過85億美元。
中文名: 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外文名: Steven Allan Spielberg
別名: 斯蒂芬·斯皮爾伯格
國籍: 美國
民族: 猶太人
出生地: 俄亥俄州辛辛那提
出生日期: 1946年12月18日
職業: 電影導演 、電影編劇
畢業院校: 南加州大學、加州州立大學
代表作品: 《大白鯊》、《辛德勒的名單》、《侏羅紀公園》等
主要成就: 86年影藝學院歐文塔爾波格成就獎
93年98年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95年美國電影學會的終身成就獎
星座: 射手座
身高: 171cm
血型: A型
❷ 美國大牌導演有哪些
姓名:Steven Spielberg
譯名:斯蒂芬·斯皮爾伯格
作品:
《大白鯊》1975 《JAWS》
《第三類接觸》1977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ree Kind》
《外星人》1984 《Gremlins》
《紫色》1985 《The Color Purple》
《太陽帝國》1987 《Empire of the Sun》
《胡克船長》1991 《Hook》
《侏羅紀公園》1993 《Jurassic Park》
《辛德勒名單》1993 《Schindler's List》
《失落的世界》1997 《The Lost Word》
《勇者無懼》1998
《拯救大兵瑞安》1998
主要導演影片:
拯救大兵瑞恩 (saving private ryan)(1998)
逍遙法外 (Catch Me If You Can)(2002)
少數派報告 (Minority Report)(2001)
外星人 (E.T.)(2002)
失落的世界 (The Lost World: Jurassic Park)(1997)
侏羅紀公園 (Jurassic Park)(1993)
A·I·人工智慧 (A.I.)(2001)
辛德勒名單 (Schindler′s List)(1993)
史蒂文·索德伯格
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港譯史提芬·蘇德堡,台譯史帝芬·索德柏),美國著名導演、編劇他們的主要作品包括:
《駭客任務完結篇:最後戰役》(The Matrix Revolutions,2003年)
《駭客任務:重裝上陣》(The Matrix Reloaded,2003年)
《駭客任務》(The Matrix,1999年)
《驚世狂花》(Bound,1996年)
科恩兄弟
喬爾·科恩(Joel Coen)和伊桑·科恩(Ethan Coen)兄弟是美國著名的電影導演、編劇、製片。由於其作品的編劇、製片及導演都是兩人共同合作完成,故被稱為「科恩兄弟」。
他們的主要作品包括:
2003年《殘酷難耐》(Intolerable Cruelty,Joel導演;Ethan 編劇 )
2001年《缺席的人》(The Man Who Wasn't There,Joel導演、劇本;Ethan 編劇、劇本 )
2000年《逃獄三王》(Brother, Where Art Thou?又名《兄弟,你在哪裡?》 Joel導演、劇本;Ethan 編劇、劇本 )
1998年《大保齡離奇綁架》(The Big Lebowski,又名謀殺綠腳趾,Joel導演、劇本;Ethan 編劇、劇本, )
1996年《冰血暴》(Fargo,又名《雪花高離奇命案》,Joel導演、劇本、編劇;Ethan 編劇、劇本 )
1994年《金錢帝國》(The Hudsucker Proxy,Joel導演、劇本;Ethan 編劇、劇本 )
1991年《巴頓芬克》(Barton Fink,又名《才子夢驚魂》,Joel導演、劇本;Ethan 編劇、劇本 )
1987年《撫養亞力桑那》(Raising Arizona,Joel導演、劇本;Ethan 編劇、劇本 )
1984年《血迷宮》(Blood Simple,Joel導演、劇本;Ethan 編劇、劇本 )
大衛·林奇
大衛·林奇(David Lynch),美國著名的電影和電視導演、編劇、製片人、電視製作、作曲家和攝影家。其電影作品風格詭異,多帶有迷幻色彩。其主要電影作品如下:
2002年《兔子》(Rabbits)
2002年Darkend Room
2001年《穆赫蘭大道》(Mulholland Drive)
1999年《斯特雷特的故事》(The Straight Story)
1997年《妖夜荒蹤》(Lost Highway)
1994年《迷離情骸》(Nadja)
1992年《在空中》(On the Air)
1992年《雙峰鎮:與火同行》( )
1990年《美國史》(American Chronicles)
1990年《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
1990年《雙峰鎮》(Twin Peaks)
1990年《心碎的夢想》(Instrial Symphony No. 1:The Dream of the Broken Hearted)
1986年《藍絲絨》(Blue Velvet)
1984年《沙丘》(Dune)(美國)
1980年《象人》(The Elephant Man)
1977年《橡皮頭》(Eraserhead)
1974年《截肢者》(The Amputee)
1970年《祖母》(The Grandmother)
1968年《字母》(The Alphabet)
1967年《六個蒼白的人影》(Six Figures Getting Sick)
弗朗西斯·科波拉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又譯弗蘭西斯·科普拉,1939年4月7日—)是美國的電影導演,其最著名的作品是《教父》(The Godfather)三部曲、《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和《吸血驚情四百年》(Dracula)。
❸ 導演排名
導演還要按照製片部門安排的攝制計劃,領導現場拍攝和各項後期工作,直到影視作品全部攝制完成為止。藝術上沒有服從領導和聽命指揮,導演也不是電影的「教頭」,導演的職能就是作為組織電影的安排者之一和電影的總指導者。
工作職責
1.與主要創作人員研究和分析劇本,為劇本找到恰當的表達形式,負責整部劇的藝術准則;
2.與製片人聯合提名和推薦演員角色人選;
3.根據劇本和拍攝要求選擇外景或指導搭建室內景;
4.指導道具組完成道具的准備和布置工作;
5.指導現場拍攝工作;
6.與出片方商討作品的宣傳計劃;
7.指導拍攝現場的燈光、劇務、演員、攝像、錄音、美術、化妝、服裝等各部門工作。
導演分類
影視導演
導演同時運用了演員的身體及情緒、視線的選擇、光線的調度、畫面的構成、剪接的邏輯、音聲的搭配,將某個劇本呈現於影視屏幕上,從而將這個劇本內容及其主題思想、藝術內涵表現給觀眾的人。
張藝謀導演
影視工業涵蓋多元的專業技術,從製片、攝影、燈光、美術指導、場務、演員、錄音、混音、後期特效等,十分龐雜。絕大多數現代影視導演無法廣泛專精以上各項專業技術,但仍可以支配旗下所有各該部門的專業人士,依照導演意志工作。
舞台導演
舞台導演的工作是一個貫穿的完整過程,從劇本的閱讀、演員的選擇與合作,到舞台空間、服裝、化妝、燈光等的設計,都是導演工作的組成部分。我國舞台導演孟欣、孟京輝、田沁鑫、米龍、張繼剛等是舞台導演的傑出代表。
❹ 介紹一些歐美的著名導演
1.喬治·盧卡斯 代表作 <<星球大戰>>系列.喬治·盧卡斯既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系列公司的總裁,還是喬治·盧卡斯教育基金會的董事會主席、藝術家權利基金會董事、電影基金會的董事、南加州大學影視學院董事,更是電影史上空前成功的兩部系列電影「星球大戰」系列和「印第安納·瓊斯」系列的創造者.
2.弗朗西斯·科波拉 代表作<<教父>>倆部教父至今在IMDB上高居前列 教父1更是在榜首盤踞多年 跟肖申克的救贖交替著.另一部作品《現代啟示錄》其女兒索菲亞·科波拉拍出了 迷失東京.
3.斯蒂芬·斯皮爾伯格 他是以史詩片《辛德勒名單》而榮獲奧斯卡金像獎的大導演,他的《大白鯊》、《E.T.》、《侏羅紀公園 拯救大兵瑞恩等等優秀作品不勝枚舉.
4.大衛·林奇 代表作<<穆赫蘭道>>是當代美國電影界的一個多面手,既是著名的編劇、導演,又是優秀的電視製作、攝影師、漫畫家、作曲家和書畫刻印藝術家。他在主流派和超現實主義之間保持著一種游刃有餘的平衡,在銀幕上無情地揭露了現實生活中黑暗和極端暴力的一面,使作品散發出獨特的個人魅力。與同時代的電影製作者相比,他得到了廣泛的認同
5. 昆汀·塔倫蒂諾 代表作<<低俗小說>>美國導演,演員及奧斯卡獲獎編劇。他在20世紀九十年代作為風格獨特的導演迅速成名,他擅長非線性講述故事,難忘的對白及血腥場面,給傳統的美國電影加入了新鮮的元素。
❺ 盤點12部經典的好萊塢黑幫電影
黑幫電影是好萊塢經久不衰的類型片之一,它們不僅是一部充斥著殘酷血腥與陰謀詭計的幫派爭斗史,更是一面反映 美國社會的 族群關系、底層文化、時代背景 的明鏡,下文就帶大家一起了解好萊塢最具代表性的12部黑幫電影。
TOP 12 《東方承諾》族群幫派:俄羅斯裔黑幫
分析:大衛·柯南伯格的影片向來以怪異、暴力、血腥的風格而見長,這部影片正是以寫實的風格還原了俄羅斯裔幫派的殘酷與血腥, 電影中男主角維岡·莫滕森赤身裸體與敵人在浴室搏鬥的場面曾被外國媒體評委最血腥的格鬥戲。
TOP 11 《米勒的十字路口》 族群幫派:愛爾蘭幫、猶太幫
影片導演:科恩兄弟
分析:該片借鑒了《教父》《鐵面無私》等經典黑幫片的橋段,並在此基礎上融入了科恩兄弟獨有的「黑色幽默」,電影從小格局出發,塑造出一個處在黑幫爭斗漩渦之中卻堅持江湖道義的主角形象,從這一層面而言,電影頗有八、九十年代的港片風格。
族群幫派:黑人幫派
影片導演:萊德利·斯科特
分析: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改變,是一部警匪故事與黑幫史詩的混合體,劇場版的情節略顯單薄,只有加長版的電影才真正體現了大師導演斯科特的功力,警察與幫派間的相互較量在一黑一白的光影交錯中更顯出電影的獨具一格。
族群幫派:芝加哥犯罪組織
影片導演:布萊恩·德·帕爾瑪
分析:電影同樣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禁酒令時代芝加哥警方與阿爾·卡蓬領導的犯罪集團之間的故事,被譽為希區柯克接班人的導演布萊恩·德·帕爾瑪在影片中多次使用長鏡頭,並於結尾的火車站戲份中致敬」敖德薩階梯「里的蒙太奇剪輯手法,這些高超的拍攝技巧使得這部黑幫片更顯匠心獨運。
TOP 8 《紐約黑幫》族群幫派:愛爾蘭裔黑幫「死兔黨」與「本地黨」
影片導演:馬丁·斯科塞斯
分析:這部影片可謂是一部真正的黑幫史詩,影片將時代背景放置在19世紀的美國,展示了移民浪潮之下不同幫派之間的爭斗,黑幫故事的背後真正隱藏的是不同族群的融合,這也正是美國這個新興國家建立的根基,丹尼爾·戴·劉易斯在本片中獻出了堪稱「神級」的表演。
TOP 7 《忠奸人》族群幫派:義大利裔黑手黨
影片導演:邁克·內威爾
分析:該片同樣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FBI探員在黑手黨卧底的故事。電影側重於對卧底探員這一角色的心裡刻畫,表現他在卧底過程中逐漸發現黑幫朋友的身上同樣有人性的閃光點,艾爾·帕西諾和約翰尼·德普的對手戲是整部影片最大的看點。
TOP 6 《情梟的黎明》族群幫派:義大利裔黑手黨
影片導演:布萊恩·德·帕爾瑪
分析:該片反應了「一入黑道深似海」的現實,艾爾·帕西諾飾演的卡利多是一個極具悲情色彩的人物,在他的身上極具香港黑幫電影人物講義氣,重情懷的個性,可惜處在一個「身不由己」的江湖,最終難逃朋友的背叛,悲劇性的結局似乎印證了那句經典台詞」出來混遲早要還「!
TOP 5 《賭城風雲》族群幫派:義大利裔黑手黨
影片導演:馬丁·斯科塞斯
分析:影片講述的是一位賭場大亨的傳奇經歷,羅伯特·德尼羅飾演的男主角在事業奮斗的同時如何處理友情與愛情的背叛,德尼羅的精彩演技和斯科塞斯的掌控力使3小時的故事行雲流水,不見絲毫拖沓感,而 通過這部影片也讓我們了解到義大利黑手黨與賭城拉斯維加斯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
TOP 4 《疤面煞星》族群幫派:拉丁裔黑幫
影片導演:布萊恩·德·帕爾瑪
分析:電影講述的是一位古巴難民托尼逃至邁阿密白手起家創立一個販毒組織的故事,影片以傳記電影的結構講述了這位幫派大佬的崛起、輝煌、衰落與滅亡,艾爾·帕西諾在片中一反優雅、沉穩的形象,演出一個喪心病狂的幫派頭目。
TOP 3 《美國往事》族群幫派:紐約犯罪組織
影片導演:賽爾喬·萊翁內
分析:嚴格意義上講電影並不能算一部傳統的黑幫片,故事的重點不是幫派之間的爭斗,而是以 四個紐約街頭混混的成長史展現出20世紀上半頁美國社會的變遷,故事中又涉及了親情、友情、愛情與利益的間的復雜糾葛,這是一部反映人性的經典之作。
TOP 2 《好傢伙》族群幫派:義大利裔黑手黨
影片導演:馬丁·斯科塞斯
分析:這是「老馬丁」最優秀的黑幫電影,相對於優雅的《教父》,這部電影更多的是展現了黑手黨的殘酷與血腥,影片通過幫派成員間的相互背叛與暗算,揭示出真正的黑道並沒有所謂的江湖義氣,只有醜陋和貪婪的人性,作為一部黑幫電影,其在寫實性上要比同類影片稍高一籌。
族群幫派:義大利裔黑手黨
影片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分析:《教父》是公認的影史最偉大的黑幫電影,在該片精彩故事的背後總結出了一套值得每個人學習的人生觀, 實現自我價值 , 保護家族成員 , 為族群發聲 , 為國家爭榮譽 ,這套價值體系正與我們傳統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有不謀而合之處。所以這部影片有著超越種族及文化的影響力,可以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提供一點積極的經驗。
❻ 切-格瓦拉的傳奇一生
「在革命中,一個人或者贏得勝利,或者死去。
讓我們面對現實,讓我們忠於理想。
沒有悲天憫人的態度,社會主義便無法存續。
正義,有多少邪惡借你的名義而行。
我不喝酒,我也不吸煙。但是假如我不愛女人,我就不再是男人了。
雪茄煙是我命運中的一部分,它是槍,某些時候幫助我戰勝自己。它是道德,但我不知道,這樣評述這支煙是不是一種過錯。但我真的這樣認為。」
這是一場漫長的戰斗,但古巴人最終還是征服了這個荒涼的安第斯山下的玻利維亞小村莊。40年前,切就是在這個村莊的由泥磚築成的學校里被殺死的。
如今,古巴醫生在這里提供醫療服務,古巴的教師負責識字課程,古巴捐獻的圖書館里,把切描繪成大英雄的漫畫書放在顯眼的位置。切的雕像則牢牢占據著村莊的中心廣場。
「像切這樣偉大的人永遠不會死。」烏班尼斯·拉米雷斯說,他是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引進的數百名古巴醫生和教師之一。他的辦公室里有一幅用古柯葉做成的切的畫像。「他的教誨一直陪伴著我們。」
全世界的崇拜者本周將長途跋涉來到玻利維亞這個偏遠的小山村,紀念切遇難40周年。如今,這位曾經的紅色偶像出現在數不清的T恤、海報、封面和文身上。
40年前,1967年10月9日,39歲的切·格瓦拉被槍殺。
切的夢想正在實現
在處決切時,《衛報》記者理查德·戈特是在現場的幾名記者之一。當時他寫道:「他就這樣死了。當他們把防腐劑注入他半裸的臟兮兮的遺體時,當人群叫嚷著要看上一眼時,難以想像這個人曾是拉美了不起的人物之一。」
1956年,28歲的切和29歲的卡斯特羅登上了一艘名為Granma的破船,他們打算橫渡加勒比海,潛入古巴推翻巴蒂斯塔的獨裁統治。同行的還有幾十個革命夥伴。船剛靠岸,他們就遭到了伏擊,夥伴們幾乎都犧牲了。
切、卡斯特羅和剩下十名同志堅持下來,隨後進入Sierra Maestra。他們在古巴開展游擊戰,切以近乎瘋狂的勇敢和游擊藝術被選為指揮官。兩年後,這些年輕人打進首都哈瓦那,發動古巴革命,這也是美洲歷史上惟一成功的社會主義革命。
而當1967年10月9日,這個形容枯槁的人被擺放在一塊平板上向世人展示的時候,不僅僅是切已經死了,而且在這個他希望改造的大陸,他也成了個被打敗的游擊隊員。
但今天,40年後,切的思想遺產正在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在拉丁美洲發揚光大,左翼政府當選掀起的「粉紅浪潮」(PinkTide)從尼加拉瓜一直蔓延到到阿根廷。社會主義變得很時髦,古巴人正在前進,切則是這一切的具體化身。
對他的批評者來說,切是一個一扣動扳機就會興奮的自大狂,但對他的狂熱崇拜者來說,切是一個永遠的、命中註定的理想主義者,一個喜歡寫詩的游擊隊員,一個「我們時代的完人」。
「我們正穩步向前,我們不必再像切一樣上山打游擊。」奧斯瓦爾多·派拉多說,他是玻利維亞切·格瓦拉基金會主席,曾經在游擊戰中失去兩個兄弟,其中一個正是跟隨切一起戰斗的。
如今,在一個非暴力起義的環境里,古巴的醫生、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的石油美元是更有用的新式武器,而這對於獻身於武裝斗爭的切來說,是永遠也無法想像的。
「最終,切的夢想正在變成現實。」墨西哥前外交部長喬治·卡斯特拉達說,他同時也是切的傳記作者。「感謝查韋斯和他的石油,古巴輸出革命終於在拉丁美洲很多國家成功了。」
擁有或成為切
40年後,切成功地戰勝了遺忘,成為某種現世的聖人。好萊塢著名導演斯蒂文·索德伯格正在拍攝一部切的傳記影片,主角也敲定為拉丁裔演員本尼西奧·德爾·托羅。
冷戰年代的美國《時代》周刊曾說,「切是一位危險人物,他的臉上充滿著使婦女為之動心的傷感微笑。這種著裝使他與20世紀60年代那種革命激情與充滿北美大陸的反叛氣質相吻合。美國的激進分子把他當成自己的目標與榜樣。即使那些整天在台上嘶吼的搖滾歌手也是如此。因為沒有多少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會像他一樣,性感、不拘一格,甚至有些放肆。這些都是執政者與革命者令人難忘的形象,切輕易就做到了。」
切的故事,總是以一種煽情又充滿矛盾的方式演繹。出身於中產階級家庭,卻投身於解放貧民的戰斗中;一個阿根廷人,卻參加了解放古巴的革命戰爭,最終成為這個國家最高領導人之一;在事業和聲望處於人生頂峰的時候,他卻突然選擇「出走」,來到剛果領導游擊戰爭,失敗後又鑽到玻利維亞的叢林里,直到犧牲;一個天生具有詩人氣質的人,後來卻以一本教科書般的《游擊戰》流傳後世。
「今天,切被塑造成有價值的良心的集大成者——他的倫理標准,他的原則,他為一個目標甘願犧牲生命的舉動……」傳記作者帕克爾·奧唐耐爾最近在阿根廷一家周
報上如此總結。
「留下來的都是理想主義和羅曼蒂克的氣氛。」阿根廷記者喬治·萊納塔說,他曾經寫過切。「與其說是政治,不如說是文化。」
這個聞名於世的叛逆者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崇拜者俱樂部。他成為一個介於神話和童話之間的英雄,他甚至被奇妙地藝術化了,成為20世紀象徵著某種純粹力量的波普符號,一個性感的聖徒。
沒有哪個反戰集會上沒有印有切頭像的T恤,沒有哪能一次大規模的遊行示威活動上沒有切的旗幟。他頭戴貝雷帽、嘴叼雪茄煙的形象,已成為最流行的大眾文化符號,它出現在T恤衫、打火機、酒瓶子、藝術作品、流行海報和拳王泰森的肚子上。切頻繁出現在搖滾歌曲、歌劇和藝術展覽中。
不過,盡管如此,今天,在玻利維亞的古巴志願者依然默念這樣的信條:「我們要成為像切一樣的人!」
「終其一生,我們共產主義先鋒者都發誓要成為切。」45歲的古巴工程師約·瓦勒達里斯說,此時他正在玻利維亞Vallegrande附近切的墓地澆灌灌木林,這里以前是一個小型的軍用機場,40年前,切和他的6名同志被埋葬在這里的一個坑裡。「現在我追隨著切的腳步,來了。」
關於切的生意
聖馬爾塔醫院附近一個被修復過的簡陋的洗衣店,也成為「切之旅」的一個最重要的朝聖地。在這里,玻利維亞軍方展示了切的遺體,攝影師弗萊迪·艾爾博塔拍下了切的遺容,切躺在擔架上,上身裸露,身體瘦削,長著胡須的臉孔有受難者的氣質;眼睛似睜非睜,臉上泛著一縷悲傷的笑容--如今這張照片早已世界聞名。
切的崇拜者們在每一個空白處都塗滿懷念或崇敬的字句。
「再沒人比他更有主意了。」有人用法文寫道。另一個人用義大利文補充:「對心靈說話的人永遠不會死。」還有人用西班牙文:「我們等待著您的指示,同志!」
在切被處死的地方LaHiguera,切的形象隨處可見,一如在任何一間大學宿舍里可見的一樣。貧窮的村民敏感地捕捉到了機會,他們提供導游服務,還兜售令人狐疑的關於切的段子。
在這里,沒有比切的生意更能稱得上生意的生意了。
「我並不太了解切,但他吸引了遊客,這是好事。」29歲的利姆伯特·阿提加說,他是相鄰的Pucara鎮的鎮長,正在准備一個由古巴醫生演示的針對結核病的健康活動。「我知道他是個好人,他盡力幫助別人。」
「我們向切祈求,厄運不要降臨到我們頭上。」62歲的馬努爾·康太茲說,他就住在切被殺的學校附近,「我們信仰切。」
作為一些人眼中的聖徒、一些人眼中的魔鬼、自我放逐的吉普賽人、冒險家、資本主義的堅定的反對者的切·格瓦拉死了。「不朽的切」的神話,誕生。
菲力克斯·羅德里格斯(Felix Rodriguez)生於古巴,曾經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特工。他參加了1967年美國中央情報局和玻利維亞軍隊追捕殺害切的聯合行動。在切被殺前,他們還曾照相合影。
40年後,羅德里格斯在接受媒體訪問時,仍能清晰地回憶其當時的每一個細節。按照他的說法,他見到格瓦拉時很意外,因為格瓦拉衣衫襤褸,就像一個乞丐。臨刑前的氣氛是很和睦的,切同意合影,甚至在羅德里格斯喊「看鏡頭」的時候,他還笑了起來。
拍照後約1小時,切被殺。
玻利維亞軍隊最高長官通過密碼向羅德里格斯發布命令,「500」代表切,「600」表示死,「700」表示活。最後的命令內容是:「500-600」。他通過沙沙作響的無線電通信要求進行確認,命令又重復了一遍「500-600」。
羅德里格斯把這個消息告訴切,他將被處死。「切的臉變得蒼白,然後他說『我應該死在戰斗中,那樣更好一些』。」羅德里格斯說。
羅德里格斯告訴執行槍決的士兵,要把現場模擬得像一些,就像玻利維亞軍隊要求的那樣,使得切看起來像在交火中死亡一樣。
當記者問道:「切為什麼就這么被匆忙處死了?」羅德里格斯說:「我也許可以誤傳玻利維亞軍隊的命令,命令士兵們把切押解到巴拿馬,而這正是美國政府所期望的。」但是,「立即處死格瓦拉」,這是當時玻利維亞總統的決定。而羅德里格斯也只是讓歷史按照它原本的軌跡運行而已。
「讓切這樣死去,豈不是更成就了他的英雄形象?」記者問。羅德里格斯不這樣想,他說:「一切都只是宣傳而已。」
切死後,為了獲得他的煙斗,士兵們起了一些爭執。這個煙斗可是世界最有名的游擊隊領導人的象徵,那天在場的年輕士兵們,有誰不想得到它呢?
羅德里格斯說,最初他擁有那個煙斗,但禁不住被別人索要了多次,他不得不把煙斗給了執行槍決的士兵,「以資紀念」。記者最後問羅德里格斯,他對1967年發生的事有什麼遺憾嗎?「是的,」他笑道,「我遺憾沒有留住那個煙斗。」
楊小舟
10月9日是切犧牲40周年,整個拉丁美洲從古巴、委內瑞拉、阿根廷到墨西哥、玻利維亞,都紛紛舉行大型紀念活動。
卡斯特羅寫文章紀念
古巴的主要儀式於當地時間昨天上午8點開始,舉行地點在距離哈瓦那以東300公里的聖克拉市,這里曾經是切在1958年古巴革命中戰斗過的地方,他的遺體也埋葬於此。切的阿根廷遺孀阿麗達·瑪切和他的孩子阿麗達、卡米羅、賽麗亞和厄爾尼斯托出席。
這場紀念儀式被冠名為「革命領導者」,但並沒有特指81歲的卡斯特羅或者他的弟弟勞爾。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當天撰寫報紙文章,感謝這個「40年前的10月8日倒下的傑出鬥士」。1955年,切見到了卡斯特羅兄弟,很快加入了他們反對古巴獨裁者巴蒂斯塔的抵抗運動中。
古巴聖克拉市是切的長眠之地,也是全國紀念活動的中心點,周一開始會有大型集會,高潮是1500人的集體棋藝比賽,下棋是切生前的最大嗜好。首都哈瓦那也有紀念活動,切的畢生好友格蘭度已80多歲,至今仍住在該市,他憶述故友時說:「他這個人說得出做得到,因此永不過時。」
玻利維亞舉辦急行軍
此外,委拉瑞拉總統查韋斯和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都會主持國內的悼念儀式。查韋斯將在該國西部的Picodel Aguila舉行紀念儀式,切曾在55年前去過那裡。
莫拉萊斯在總統府掛上椰子葉製成的切的肖像畫,還開放40年前槍決切的叢林地,讓崇拜者憑吊。在玻利維亞的瓦列格蘭德將舉行第二次「關於阿根廷-古巴游擊隊員人道主義和國際主義思想的有效性」的世界大會,其活動計劃包括舉行圓桌討論會,放映電影,舉辦圖片展和走到依格拉(格瓦拉被處死的地方)16公里的行軍等。
紀念活動吸引世界各地的切迷前來。「如果不是切,就不會有這么多外國人來這兒。」卡洛斯·羅伯特·潘那說。潘那在當地開了一家切主題餐廳。
在巴西的聖保羅,立法大會將舉行一次庄嚴的會議,會議由大會巴西工黨黨團的負責人佩德羅主持,他利用這次晚會提議建立巴西-古巴友好議員陣線。
土耳其的政治和社會組織准備在安卡拉舉行一次紀念活動,在該市的一個文化中心將舉行另一場題為「今天和永遠的切」的活動,由古巴友好協會的分會舉辦。
據悉,阿根廷已經著手准備2008年6月切誕辰80周年紀念活動。
❼ 國外著名導演都有誰
理查德林克萊特《日出之前》《日落之前》
大衛林奇《穆赫蘭道》《內陸帝國》(這個很難說,一般還是人比片(《穆》)紅,智商據稱160)
弗蘭克·達拉伯恩特Frank Darabont 《肖申克救贖》《綠色奇跡》(看綠里時才真正注意到他,被低估了吧)
弗萊明,《亂世佳人》+《綠野仙蹤》,同一年作品哦
福爾曼,這個傢伙絕對被低估了,《飛越瘋人院》《莫扎特傳》
沃卓兄弟,導《黑客帝國》的,應該是片比人紅,有興趣check下他們的《bound》,相當好看
《阿拉伯勞倫斯》《桂河大橋》這些經典誰導的?導演中的導演----大衛里恩
《羅馬假日》誰導的?威廉惠勒,還導了《呼嘯山莊》《賓虛》《搜捕者》《黃金時代》(捧紅演員能力天下第一)
理查德-柯蒂斯,《真愛至上》很好看吧,《bj單身日記》等一堆也是他的
先說到這把,有個個人熟悉度的問題在裡面,例如我對弗蘭克·達拉邦特就不是很熟,《救贖》都是相當的熟啊,哈哈
❽ 電影發燒友們,介紹一西國外的著名大導演
世界十大電影導演
1.世界十大電影導演排行第一位是史蒂芬·斯皮爾伯格,這是毫無爭議的,再難找到一位導演在商業與藝術間游刃有餘,把商業與藝術結合的天衣無縫.他的電影不失娛樂,同時兼備極高的藝術性,而更多的則是人文關懷,這就是他區別於好萊塢另兩為超級大導盧卡斯和卡梅隆的地方.
2.喬治·盧卡斯 這是對各位大導演的訪談記錄.星戰公映那年,郎·霍華德23歲,「當電影結束時,我一句話沒說,走出劇場,又排了一個半小時的隊買票,又看了一遍。」他後來成為盧卡斯的弟子,出師後導演了《魔繭》、《阿波羅13》、《美麗心靈》等科幻影片和科學家傳記片。
那年,詹姆斯·卡梅隆也是23歲:「看《星球大戰》讓我驚喜得要尿褲子。我從椅子上跳了起來,天哪,誰做的?我告訴自己,嗨,伙計,我也要拍這樣的電影。我就這樣辭去了卡車司機的工作。」7年後他導演了科幻巨片《魔鬼終結者》,又過10年拍了《泰坦尼克》。
那年,彼得·傑克遜只有15歲:「看《星球大戰》改變了我的一生。多麼神奇,又多麼貼近我們平凡人的人生,那是外星,可一樣臟兮兮,很親切。」眾所周知,長大後,他導演了《指環王》三部曲。
那年,斯皮爾伯格31歲:「那些特效跟真的一樣,讓我眼花繚亂。我愛死它了。故事好演員也好。」他本來就是盧卡斯的好友,兩年後,他接連導演了《第三類接觸》、《E.T》、《侏羅紀公園》、《迷失的世界》、《人工智慧》、《少數派報告》等科幻大片,《世界大戰》等等.
那年,雷德利·斯科特40歲:「看了《星球大戰》,我傻眼了。我對我的製片人說:『我們還等什麼?這么棒的東西居然不是我拍的。」他急起直追,兩年後導演了《異形》,又過三年拍了《銀翼殺手》,在影史十大科幻片中分別排名第四和第一。
3.雷德利·斯科特 斯科特是位才華橫溢的大導演,他的《銀翼殺手》和《異形》位列影史最經典科幻電影第一和第四.近年他的《角鬥士》掀起了史詩片浪潮,《黑鷹墜落》其高超的鏡頭語言,剪輯水準和《拯救大兵瑞恩》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有人說他帶動起好萊塢的史詩風潮,也親手用《天國王朝》毀掉了史詩片.然而,有多少人看過導演剪輯版的《天國王朝》?
4.彼得·傑克遜 《指環王》成就了傑克遜,傑克迅造就了《指環王》.他的《指環王》達到了既巧奪天工而又渾然天成的境界,完美這個詞也許最適用於《指環王》三部曲.
5.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在藝術道路上堅持不懈的他成為銅臭的好萊塢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從《不可饒恕》開始,佳作不斷,給影迷們帶來了一次次心靈的洗禮.
6.馬丁·西科塞斯 隨便挑選他的幾部代表作中的一部就能使他名留影史.但是每每在奧斯卡搬獎典禮上看見他失落的背影,總是有些悲傷.
7.奧利弗·斯通 最倍受爭議導演恐怕非他莫屬了.
8.詹姆斯·卡梅隆 將老詹排這么後也非本意,只是他近10年不拍故事長片實在另人失望.
9.呂克·貝松 他的電影總給人以似好萊塢而又非好萊塢的感覺.詭異這個詞我覺得最能形容他的電影.
10.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畢竟他多年沒有佳作問世了,但是《教父》影響至今不衰。
❾ 美國有名的導演有哪些
1,弗朗西斯.科波拉——教父
2,喬治.盧卡斯——星球大戰
3,斯蒂芬.斯皮爾伯格——辛德勒的名單
4,斯坦利.庫布里克——閃靈
5,伍迪.艾倫——安妮.霍爾
6,蒂姆.波頓——大魚
7,昆汀.塔倫蒂諾——低俗小說
8,奧利弗.斯通——華爾街
9,大衛.林奇——穆赫蘭道
10,科恩兄弟——老無所依
11,馬丁.斯科西斯——無間行者
12,史蒂文.索德伯格——永不妥協
13,沃卓斯基兄弟——黑客帝國
14,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後窗
15,大衛.芬奇——七宗罪
16,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不可饒恕
17,邁克爾.貝——變形金剛
18,朗.霍華德——美麗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