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鳥人投資多大
電影鳥人投資1800萬美元。根據查詢相關信息顯示,電影《鳥人》由伊尼亞里圖自己編劇、自己製片、自己導演,投資約為1800萬美元(約合1億元人民幣)。
Ⅱ 《鳥人》電影解析
《鳥人》採用倒敘順敘結合手法,將青年艾爾和柏蒂的淵源交代清楚,並逐漸引出故事的發展脈絡。
主人公是一個過氣的演員(邁克爾·基頓飾),他曾經憑借一個成功的超級英雄角色大紅大紫,但後來家庭和事業卻一落千丈。
為了重拾往昔的榮耀,他計劃在百老匯上演一場舞台劇來挽救事業,但是跟他合作的傲慢男主角(愛德華·諾頓飾)卻威脅著要把所有東西都毀於一旦。他的女兒(艾瑪·斯通飾)也是問題纏身,剛剛從戒療所里出來,之後開始做父親的助手。
影片中所用的超現實主義手法無不在提示觀眾,里根內心的執著,那一份對於藝術的追求。但是很多人會曲解他,認為他只不過是想完成自己的演藝事業是一個自私的人,而去忽略他為了藝術而沒法陪女兒的愧疚,他渴望被愛,他的孤獨在影片中時時表現出來。
影片最後導演似乎和觀眾完成了一次互動,里根究竟是墜下還是飛向了自由的天空,他可能是得到了救贖的,因為和前妻的和解,以及最終女兒也理解了他那顆熾熱的追求藝術事業的心。他終於不再用扛著外界的各種壓力。
《鳥人》用黑色幽默的風格,抨擊了好萊塢的種種規則,向觀眾展現了一個現實又殘酷的好萊塢。例如,超 級英雄電影在好萊塢甚至全世界市場紅火,吸引了不少當紅男星都紛紛下海出演超級英雄,但在導演岡薩雷斯看來,這些都是極度諷刺的,許多缺乏才華的演員,因為演了超級英雄而一舉走紅,而那些有才的演員卻度日如年。
戲中,岡薩雷斯也對這一系列明星點名數落。影片還有一個為人稱道的地方就是「一鏡到底」的鏡頭,影片前半部分真正做到一鏡到底,後半部分由多個長鏡頭組成,影片最終由12個長鏡頭組成。
在爵士鼓點的點綴下,觀眾跟隨著攝影師肩扛跟拍的長鏡頭,來到主人公工作、生活的那個百老匯小劇場,在幽暗、隱秘、狹長的劇場通道里窺視著主人公處理著與女兒、情人、同事的各種關系,鏡頭流暢自然,讓人看得酣暢淋漓。
Ⅲ 跪求鳥人2014年上映的由 邁克爾·基頓主演的百度雲資源
《鳥人》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uXWkcmvdCBPx0L9MH7LXzg
《鳥人 Birdman or (The Unexpected Virtue of Ignorance)》
導演: 亞歷杭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
編劇: 亞歷杭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尼古拉斯·迦科波恩、亞歷山大·迪內拉里斯、阿爾曼多·博
主演: 邁克爾·基頓、愛德華·諾頓、艾瑪·斯通、扎克·加利凡納基斯、安德麗婭·賴斯伯勒、娜奧米·沃茨、艾米·萊安、梅里特·韋弗、克拉克·米德爾頓、琳賽·鄧肯
類型: 劇情、喜劇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加拿大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4-08-27(威尼斯電影節)、2014-11-14(美國)
片長: 119分鍾
又名: 飛鳥俠(港)、無知的意外之美、Birdman
早已年過半百的里根·湯姆森(邁克爾·基頓 Michael Keaton 飾)曾經是一名風光一時的好萊塢電影明星,他所塑造的超級英雄飛鳥俠家喻戶曉。
而今榮耀早成明日黃花,不甘寂寞的里根轉戰百老匯,試圖通過改編雷蒙德•卡佛的《當我們談論愛情的時候,我們談論什麼》重新贏得關注 與尊重。
無奈現實總和理想有太大的差距,劇組經費吃緊,糟糕的男主角被燈砸頭,剛從戒毒所出來的女兒薩米(艾瑪·斯通 Emma Stone 飾),毒舌戲劇評論員箭在弦上蓄勢待發,此外請來救場的好萊塢當紅小生麥克·珊農(愛德華·諾頓 Edward Norton 飾)乖戾張揚,屢屢染指篡改里根殫精竭慮打造的戲劇。在混亂的鼓點中,命運多舛的戲劇迎來了公演的重要時刻……
Ⅳ 鳥人主要講的什麼故事
電影《鳥人》是根據威廉·霍頓1978年發表的一部招人非議的不尋常小說改編而成,在1985年戛納國際電影節上被評委們認為是當年該電影節「最優秀的一部影片。不僅獲得1985年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以及金棕櫚提名,而且還獲得1987年華沙國際電影節觀眾獎。該片故事以越南戰場為背景,片中攝影、配樂核剪接都具有高度的實驗性,也使得這部交織於過往記憶和現世慘痛的作品,始終維持著極強的戲劇張力,深具震撼效果。《鳥人》-劇情簡介 艾爾是一個參加越戰的美國軍人,因傷回國後他找到了好友伯第,但他們相遇的地方竟然是一個冷清荒涼的精神病房裡,因為伯第得了精神病被關了進來。在醫生的建議下,艾爾常常來到精神病房跟伯第訴說童年的往事: 艾爾原本是一個無業青年,在一次打架事件中認識了」鳥人」伯第,因為伯第整天都幻想自己化身成飛鳥,所以別人都是這樣叫他,艾爾和伯第一見如故,成為了情同手足的好友。從此,兩人進行了各種與飛行有關的瘋狂行為。但慢慢地,伯第開始從瘋狂走向了極端。整天都沉浸在自我的世界裡,甚至和鳥睡在一起,極端行為最終令艾爾再也無法忍受,於是獨自一人跑去參加了越戰。 在艾爾走後伯第也參加了越戰,在那殘酷的越戰前線,柏第目睹戰火摧毀一大量的人和鳥,終於因身心不堪負荷成了精神病患者。在病房裡伯第整天捲曲著四支和身體,有時坐到洗手盤下、有時蹲在床邊獃獃地望向那扇僅有的天窗。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麼,而他,始終相信自己是一隻自由翱翔的飛鳥……在精神病遼逗留的日子裡,艾爾眼看自己的好友變成這樣,傷心之餘精神亦陷入了低潮。他開始感受到了柏第苦痛的,身體也開始像鳥一樣卷縮起來,在精神崩潰之際,伯第終於醒了過來。在抱頭痛哭之後艾爾打傷了兩個管理員,扶著被精神折磨得不成人形的伯第離開了這個可怕的」鳥籠」。
Ⅳ 《鳥人》電影觀後感點評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關於《鳥人》電影觀後感點評,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66年前,希區柯克在他的傳世傑作《奪魂索》中實驗性的使用了「一鏡到底」的拍攝技術,礙於當時落後的技術,80分鍾的片長一共做了九處剪輯,其中五次是不動聲色的隱性剪輯(即利用人或物體的大特寫形成一片黑暗,利用這個黑暗畫面進行剪輯)。這樣的長鏡頭實驗在當時看來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在66年後的20xx年,墨西哥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接過了希胖手中的接力棒,用更加先進的技術,完成了難度更高,鏡頭調度更加絢麗的《鳥人》。但《鳥人》不僅僅是一次長鏡頭實驗,導演把對泛濫成災的漫畫英雄電影的諷刺與拉美風十足的魔幻電影語言相結合,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全是什麼才是真正的「好電影」。那麼我們都已經知道在第87屆的奧斯卡中,《鳥人》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9項提名,與《美國狙擊手》一起領跑。
所以,當我們談論鳥人時我們到底在談論什麼?
泛濫的漫畫英雄電影
《鳥人》的故事再簡單不過,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一個過氣的漫畫英雄演員Ritton試圖通過舞台劇找回自己卻越陷越深,最終走火入魔的故事。在今年的金球獎頒獎典禮上,手握最佳網友原創投遞劇本獎杯的伊納里多面對台下眾多好萊塢的帥哥美女們說出了這樣一段話:「這個劇本的概念就是,在熒幕上建造一面可以反射我們所有人的鏡子,但我們不會被反射出來,因為我們就在鏡中。」導演的意圖在明顯不過了,這部電影就是在諷刺現今的好萊塢,諷刺越來越熱門越來越泛濫的漫畫英雄電影,就是要在好萊塢的地盤狠狠地扇那些虛偽的電影人一個耳光。影片當中這樣評價小羅伯特?唐尼:「那個小丑天分不及你(Ritton)的一半,靠鋼鐵俠掙了個盆滿缽滿」;Ritton聽說傑瑞米?雷納(鷹眼)也演了《復仇者聯盟》,便破口大罵:「操,他也披斗篷了?」可以說影片中對於好萊塢的諷刺已經不是暗諷,而是揪住其衣領破口大罵。這樣的台詞或許會讓粉絲感到反感,但是真正愛電影的人真的會對這些盲目堆砌特效甚至不用想就能故事發展的電影有多少好感嗎?而作為電影觀眾的我們,戴著厚重的3D眼鏡看了兩個小時「煙花秀」之後,又能得到什麼嗎?鳥人的諷刺無可厚非,漫畫英雄電影的確在一步步的侵蝕著好萊塢,一步步侵蝕著我們熱愛的電影。
偏執狂藝人的自我救贖與墮落
影片的另一主題也是一個被反復提及,那就是過氣演員偏執狂藝人的自我救贖與墮落。從半個多世紀前的《日落大道》到最近的《黑天鵝》,再到今年的《星圖》。如何拍出新鮮感才是《鳥人》所要解決的問題,伊納里多從演員入手,由曾經演過老版《蝙蝠俠》並過氣的邁克爾?基頓飾演影片中曾經試驗過《鳥人》的主角Ritton,看著那個曾經風流倜儻的蝙蝠俠挺著一個大肚子只穿內褲在大街上裸奔,這樣的代入感是之前類似題材電影所無法企及的。而邁克爾?基頓的表演更是出神入化入木三分,讓人們有理由相信這個謝著頂的老男人是在用自己起起伏伏演藝經歷來本色出演,不由自主被劇情發展扼住了喉嚨。
超長長鏡頭與虛實不分的特效
似乎只要說起《鳥人》,就不得不說片中的超長長鏡頭,從影片開場到第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剪輯點,這個長鏡頭一共持續了足足103分鍾。在這103分鍾的時間里,觀眾跟隨著攝影機從室內到室外,從白天到黑夜,從人物特寫到空中航拍,即使是在電影工業如此發達的今天,這樣的長鏡頭的難度也是無法想像的。而這一個長鏡頭絕不是導演單單為了炫技而拍攝出來的,攝影機毫無死角的'記錄了每一個演員的每一個表情細節,給觀眾帶來的臨場感與壓迫感是傳統剪輯手法絕對無法達到的。而《鳥人》在技術層面上的高明之處絕不僅僅只有長鏡頭這一項,影片中無縫銜接的特效處理更是令人拍手叫絕,Ritton在盛怒之時輕輕一個響指,一枚導彈便從鏡頭中劃過炸毀了街邊的汽車,鏡頭一轉Ritton又浮上了天空。誠然,在特效技術被濫用的今天,我們可能在一部低成本恐怖片內都會看到很多這樣的特效場面,但《鳥人》卻將這樣大眾耳濡墨染的特效場面拍出了新鮮感,讓麻木的觀眾再次找回了久違的震撼。
在我看來,《鳥人》在技術上是一部滿分之作,它不僅僅有對傳統電影手法的繼承,更有自己獨特的創新,將大眾熟知的技術重新包裝,再融合導演自己的魔幻拉美電影語言,拍攝出一部在技術上無可挑剔的優秀影片。
拉美鬼才伊納里多
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這個擁有著拉丁人特有的讓人頭暈的名字的導演1963年出生於墨西哥城,與阿方索卡隆、吉爾莫德爾托羅並成為「墨西哥三傑」。作為導演的伊納里多才氣十足,處女作《愛情與狗娘》就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隨後10年伊利納多又接連奉上了《21克》、《通天塔》、《美錯》這三部佳片。伊納里多每部電影都涉及一個不同的主題,從愛情到家庭、從生命到死亡、從種族歧視到非法移民,唯一相同的是,都充滿了人文關懷。伊納里多一步一個腳印,不斷磨練自己的導演技法,直到《鳥人》,他終於突破了自己,以後再也不會有「墨西哥三傑」這樣的說法了,因為伊納里多已經遠遠地將其他而為拋在了身後。其他「二傑」。阿方索卡隆用《地心引力》開創了電影視聽語言的新領域,但故事還是稍弱,更像是一次完美的炫技。而吉爾莫德爾托羅還局限在拍《環太平洋》這樣的視效大片。反觀伊納里多,在拍夠了《愛情與狗娘》,《通天塔》,《21克》這樣的多線敘事講述深刻主題的套路之後,這次幾乎直接一鏡到底,線性敘事,將技術與藝術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用這樣一部從各個方面都無可挑剔充滿魔力的電影,達到了自己導演生涯的第一個頂峰。而這位拉美鬼才未來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作品呢?我們沒有理由不期待。
Ⅵ 求《鳥人》2014年在線免費播放百度雲資源,邁克爾·基頓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je80EJThCDGco6T0Z0xixQ
Ⅶ 電影《鳥人》到底講了什麼內涵
主要講了:現實的邁克爾和曾經的飛鳥俠角色一直在不斷對話,其實這就是一個殘酷的現實羈絆和理想的前景在不斷的沖撞。這樣兩條線索的並行,讓影片充滿魔幻色彩,一次超現實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完美結合。
戲中戲,內外不分家,同軌進行,彼此影響,又彼此交融。窘迫的現實像無數干擾分貝一樣在和邁克爾通往理想的境地較真、摔跤,成功的實現並不是一蹴而就,沒有強大的精神磁場,一個人很難堅持到底。
(7)鳥人電影的導演擴展閱讀
劇情介紹:
主人公是一個過氣的演員(邁克爾·基頓飾),他曾經憑借一個成功的超級英雄角色大紅大紫,但後來家庭和事業卻一落千丈。為了重拾往昔的榮耀,他計劃在百老匯上演一場舞台劇來挽救事業。
但是跟他合作的傲慢男主角(愛德華·諾頓飾)卻威脅著要把所有東西都毀於一旦。他的女兒(艾瑪·斯通飾)也是問題纏身,剛剛從戒療所里出來,之後開始做父親的助手。
Ⅷ 看《鳥人》是否覺得很滿意
我看完了它;還好,它稱得上2015年第8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的美譽。
酣暢淋漓的超級長鏡頭
除了上述獎項,《鳥人》斬獲的另外一項奧斯卡重磅大獎有些匪夷所思:最佳攝影。
在好萊塢,攝影師大咖每天都在絞盡腦汁地製造大美鏡頭,天地人無限和諧,風牛馬前凸後翹。
而《鳥人》的故事幾乎全部發生在一座封閉的百老匯聖傑姆斯劇院內,外景少量,可謂閉門造車。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鳥人》的攝影師大膽採用了「一鏡到底」的超級長鏡頭,如果說多年前張藝謀《有話好好說》用的手持長鏡還讓人有些視覺晃盪的話,那麼《鳥人》的同類鏡頭處理就非常柔滑自然了,人物的行為和轉場在一鏡到底的處理下,帶給觀者的代入感非常之強烈。
這個大概用10個長鏡頭拼接得天衣無縫的超級長鏡頭有多長?嗯,足足103分鍾,之後才出現第一個明顯的剪輯點。可謂是攝影師搶了剪輯的活兒,剪輯師黯然默淚中。
當然,一個好漢三個幫,在逼仄的環境里用攝影機干出這種暢快淋漓的活兒,攝影師除了要感謝斯坦尼康、三軸穩定器這種神物外,還是要感謝燈光師的。
在最近看的《小顧聊繪畫》一書中,作者顧爺是這么描述莫奈的:通過《睡蓮》、《吉維尼花園》等作品可以發現,或許,莫奈最愛畫的是光,他筆下的一切事物,都只是他用來表現光的畫布而已。而在《鳥人》里,攝影師對光也異常重視,屁股後面跟著多個燈光師調動光線,如此縝密的配合,才成就了《鳥人》的任性攝影。
奧斯卡很古老,但評委們的心氣兒很年輕,他們還是鼓勵很這種大膽實驗的,所以當同樣被提名最佳攝影的《布達佩斯大飯店》相對傳統之美的攝影,遇到《鳥人》這種天馬行空的異類,敗下陣來,也只能感嘆是瑜亮之劫了。
最受奧斯卡垂青的攝影師這么牛X的攝影是誰乾的呢?嗯,又是艾曼努爾?盧貝茲基,導演亞利桑德羅的墨西哥老鄉。之所以說「又是」,是因為這哥們去年和卡隆父子一起拍過科幻大片《地心引力》,記得當時有媒體稱「表面上看起來簡單,但不知道是怎麼拍出來的。」估計當時盧貝茲基一定在偷笑。
2014年,盧貝茲基憑借《地心引力》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2015年,又憑借《鳥人》蟬聯此榮。
其實,本屆奧斯卡還有另外一項蟬聯,那就是墨西哥人蟬聯最佳導演——去年《地心引力》的導演阿方索?卡隆同樣是墨西哥人。
所有的成就不能只靠運氣,就像墨西哥人深度融入美國是多年苦耕的結果一樣,盧貝茲基的攝影成就也不是靠一兩次花活就拿下了小金人,要知道,他曾憑借《小公主》、《斷頭谷》、《新世界》、《人類之子》先後在1996年、2000、2006年、2007年獲得過4次奧斯卡最佳攝影提名,而他第一次無限接近小金人時才32歲,這么多次奧斯卡垂青,實屬稀有。所以,《鳥人》此種攝影風格的大膽使用,絕對不是靠運氣,真真的是藝高人膽大。
Ⅸ 鳥人劇情
《鳥人》是由英國著名導演艾倫帕克的經典之作。它講述了一個超現實的理想主義鳥人的故事。他內心孤僻、愛好獨特、想法怪異與現實生活格格不入;而他追求物質的需求、性愛的滿足。因為一把匕首兩個追求完全不同的人(一個追求精神享受的鳥人和追求物質享受的艾爾)走到一起了,還建立起了一種超乎友情,類似愛情的曖昧情感。影片既表現了兩人情感的真誠,也凸顯出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在現實的殘酷束縛下,理想一次次被摧毀破滅。
影片通過現實和回憶兩部分來講述。現實生活中鳥人一直被關在冰冷的病房裡,他蜷縮著像鳥兒渴望自由似地望著鐵窗外,回憶中展現了他對鳥的一次次痴迷和瘋狂。從視聽語言上我們可看出鳥人現在生活環境中沒有愛,沒有溫暖。導演採用冷色調作為顯示部分的主色調,就包括唯一鐵窗射進來的光源也是冷色光,打在鳥人身上,就如同一根根繩子捆綁著他似地。冷色光把整個房間也顯得稜角分明,有立體感。這也就暗示著現實的殘酷和束縛。而在回憶中,導演採用暖色調,盡管鳥人在那混亂不堪的生活環境不停地掙扎,與現實搏鬥,但有理想總是美好的。
因為導演艾爾帕克之前從事過廣告拍攝,所以在鏡頭上的運用確實是很獨特而新穎。例如影片開頭導演運用的那四個鏡頭。先是從一片烏雲上拉出來然後再疊到鐵窗上慢慢的拉出來。兩個空鏡頭非常流利地介紹了鳥人現在生活環境。然後導演再從特寫鳥人的腳趾開始上搖至鳥人的頭,鳥人像鳥一樣勾起腳趾,緊緊地蜷縮著身體,仰著頭望著窗外像一隻准備飛翔的鳥,再加上一個全景,在空盪的房間里體現了鳥人與現實的關系。僅僅四個鏡頭導演就很流暢的給我們埋下了伏筆,勾起了觀眾的慾望。
而在鳥人的那三次飛行中,我們更可以看出導演那獨特的拍攝風格。
第一次意外飛行的17個鏡頭中,導演就用了13個鏡頭來展現鳥人的飛行。三個仰拍鏡頭和四個跟拍鏡頭再加上導演的慢鏡頭讓我們對鳥人的第一次飛行嘆為觀止;第二次製作的刻意飛行,導演在手法上並沒有什麼獨特,不簡單的飛翔但導演卻用很簡單的手法自然地展現了這個飛翔的過程,整個過程流暢自然毫不苛刻做作,可能這就是導演的風格----簡單而不簡便,自然流暢而毫不刻意製作。第三次靈魂的飛行,這是一次超越現實的飛行,導演採用鳥人的主觀鏡頭,飛出房間,連續四個俯拍鏡頭鳥人看著街道上的一切,俯拍的途中伴隨著鳥人的側跟鏡頭。這樣很形象的表現出了鳥人飛翔的真實,甚至會有些提心吊膽。在這三次飛行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三次飛翔的音樂和轉場。每一次飛翔音樂的節奏感都特別強,第一次的音樂就如同一場驚心動魄的戰爭,隨著鳥人的飛翔而緊張;第二次的音樂則歡快,這次飛翔既有著成長過程中的快樂,也有著青少年的好奇,所以節奏就很歡 快;第三次的音樂則是心靈的震撼,感覺整個人都快要真正的飛起來似地,既享受又刺激。
整部影片中還不得不提的就是導演在轉場上運用的手法,不得不堪稱為巧。鳥人第一次飛翔後,警車來了導演通過鳥人的眼睛看到鏡頭,變焦來轉場,即完成了時間上的轉場也完成了空間上的轉場。鳥人的第三次心靈飛行中,導演運用了天空這個空鏡頭來轉場,天空就是鳥的天地,連續4個俯拍的鏡頭都是通過天空來轉場,他跨越了場景、時間和空間。每次轉場上的設計都是那麼的巧妙,自然,流暢。當然在影片中還有很多成功而又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例如貓、蛇這樣具有象徵意義的東西和飛出窗外那隻死了的金絲雀。一種現實的束縛,戰爭的殘酷;鳥人與艾爾感情的分裂,精神與物質背道而馳而遭到的破壞等等。整部影片我們看到了在現實的束縛壓抑下,理想與精神的破裂,盡管精神上的理想會實現,但最終還是擺脫不了現實的束縛和捆綁。
Ⅹ 電影《鳥人》解讀 | The Unexpected Virtue of Ignorance
「人人心中都有一個鳥人,那就是希望找到自身的存在感,成為被需要的對象。」 這是影片導演亞歷山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對「鳥人」意象所指的解讀。在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中,對於社會認同的追求屬於依次高於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的人類需求——尊重需求,低層次需求滿足後人類會自然地產生對於更高層次需求的需要。愛與被愛的社交需求,希望自己被需要、被他人認同的尊重需求也正是普遍衣食無憂的當代社會的普遍需求, 《鳥人》可以說是對這個社會普遍焦慮的深度描摹 。影片對於愛與被愛的社交需求也進行了很多描述,但對於主人公瑞根一直以來事業高於愛情的影片情節基礎在此則不過多討論。
主人公瑞根因為吸食毒品而略顯瘋癲的女兒的話也肯定並強化了這種表述。 影片的長鏡頭以瑞根為中心穿梭於劇場和後台間,特效剪輯的運用使影片結構更為意識流 ,強化了人生如戲的感覺。另一男性形象珊農也是一個戲中精彩戲外一塌糊塗的戲瘋子,還有其他一眾演員甚至並不是演員的製片也要靠謊言騙瑞根繼續工作。相比之下, 與眾不同的女兒則承擔起影片中發聲人的角色 ——「這個世界的人都在外面爭著刷存在感,而你卻玩小時。在你視而不見的地方總有新的東西誕生,你早被忘記了!你恨博客,取笑推特,連個臉書主頁都沒有!你才是那個不存在的人!」「那些杠代表地球存在的60億年,所以每條杠都是一千年,然後這個是人類存在了多久——15萬年,我們所有的自負和自戀都值不了多少。」揭示影片與當代社會環境的關系,與父親瑞根的關系好壞與否標志瑞根的心境變化。
對於影片的理解最為重要的是瑞根與鳥人並存的兩條線。這樣的背景下, 作為瑞根精神世界象徵的鳥人形象與瑞根的現實形象 可以非常直觀地展現主人公在所處情景自身內心的調節。很多觀眾可能存在影片為開放式結局的認知,但其實影片的結局是非常明確的。
鳥人說出的句子中出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意象: 「火焰、伊卡洛斯、犧牲,你做得到的!」 伊卡洛斯 ,古希臘神話中在用蠟和羽毛製作的羽毛逃離克里特島時,因為飛得太高雙翼上的蠟被太陽融化跌落水中喪生。後來伊卡洛斯成為西方理想主義的代表形象,常用來象徵為了灼熱的理想不惜隕落的追求精神。基於伊卡洛斯,瑞根精神世界的鳥人的形象也就更易理解, 對於被社會需要、被社會認可的即所謂事業成功的追求 ,精神世界的鳥人一直在做的就是勸瑞根去做伊卡洛斯追隨自己的慾望。但通過瑞根最終在舞台上倒下後的隱喻鏡頭可以表明,伊卡洛斯被太陽燒灼,隕落大海,而海邊的飛鳥依舊翱翔。現實中瑞根的形象無疑是不能飛的,女兒進入無人的房間表明瑞根確實選擇了從窗上跳下,瑞根的生命確實結束了。但鳥人的形象最後一次出現卻與以往不再相同,鳥人沮喪的神情說明了面對這樣的環境與人生的瑞根做出了怎樣的選擇。不是成為鳥人伊卡洛斯、不是被生活困擾左右的瑞根,而是放下這些無謂的慾望真正幸福起來的自己。不過這個 明確且烏托邦式的結局也恰恰賦予了影片十分明確的社會意義 。
「The Unexpected Virtue of Igorance」這一影片的副標題似乎寄予了導演對於一顆純凈心靈的雞湯式贊美,不過以貫穿影片的諷刺與黑色幽默風格,我更傾向於理解為曾看到的一句嘲諷式的表達:「我並不是鳥人,但我竟然可以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