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猛河的黎明電影演員

猛河的黎明電影演員

發布時間:2023-01-03 16:29:17

① 誰知道所有國產戰爭片老電影的名字

1.上甘嶺 2.英雄兒女 3.鐵道衛士 4.三八線上 5.奇襲 6.飛虎 7.激戰無名川 8.打擊侵略者
9.碧海紅波 10.長空比翼 11.長空雄鷹 12.不該凋謝的玫瑰 13.鐵甲○○八一 14.高山下的花環
15.新兵馬強 16.自豪吧母親 17.蛇谷奇兵 18.閃電行動 19.陸軍見習官 20.南征北戰 21.地雷戰
22.紅色娘子軍 23.林海雪原 24.地道戰 25.狼牙山五壯士 26.鐵道游擊隊 27.兩個小八路
28.洪湖赤衛隊 29.平原游擊隊 30.冰山上的來客 31.董存瑞 32.飛虎隊 33.羊城暗哨
34.智取華山 35.野火春風斗古城 36.渡江偵察記 37.小兵張嘎 38.白毛女 39.閃閃的紅星
40.51號兵站 41.北斗 42.沖破黎明的黑暗 43.大刀記 44.大地重光 45.霓虹燈下的哨兵
46.撲不滅的火焰 47.沙漠追匪記 48.六號門 49.七七事變 50.八千里路雲和月 51.暴風中的雄鷹
52.碧海丹心 53.長虹號起義 54.翠崗紅旗 55.長恨天 56.黨的女兒 57.渡江探險 58.地下少先隊
59.烽火少年 60.沸騰的群山 61.鋼鐵戰士 62.黃橋決戰 63.海鷹 64.紅鷹展翅 65.巨瀾
66.雞毛信 67.昆侖鐵騎 68.地下航線 69.冰山雪蓮 70.紅色的種子 71.烈火真金 72.突破烏江
73.留下他打老蔣吧 74.衛國保家 75.湘西剿匪記 76.怒潮 77.八百壯士 78.沙家浜
79.紅色滿洲里 80.許世友出拳 81.革命到底 82.為了和平 83.白馬飛飛 84.紅日 85.苦菜花
86.英雄坦克手 87.紅珊瑚 88.甲午風雲 89.不夜城 90.內蒙人民的勝利 91.七天七夜
92.白衣戰士 93.梅花 94.大渡河 95.湖上的斗爭 96.較量 97.永不消逝的電波 98.地下尖兵
99.戰上海 100.歸心似箭
終於打完了 呵呵 湊個整數100!

② 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李鴻章扮演者

就是葛優的父親 葛存壯

仔細的看看就看出來了,網上圖片對比一下

③ 王蘇婭的演藝經歷

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在第一野戰軍戰斗劇社少年藝術隊、戰鬥文工團。
1951年入西南軍區文工團任舞蹈、歌劇演員
1954年在電影《猛河的黎明》中擔任女主角
1955年調昆明部隊歌舞團。
1956年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學習。
1958年畢業後她任雲南省話劇團演員。
1959年主演影片《戰火中的青春》受到好評,同年還主演了《五朵金花》。
1974年,王蘇婭又在影片《海霞》中飾演嫂子一角色,受到觀眾的好評。以後王蘇婭又參加了《海上明珠》、《七月流火》、《海上生明月》等影片的拍攝。同時,王蘇婭還在話劇「仇敵」、「年輕的一代」和歌舞劇「白毛女」、「劉胡蘭」、「兄妹開荒」等數十齣舞台戲中扮演角色。
1984年王蘇婭任雲南民族電影製片廠廠長,此後她還參加了影片《郵緣》、《女局長的男朋友》等影片的拍攝。
1987年任雲南省文化廳電影處處長,從事文化電影行政管理工作。

④ 抗戰經典老電影戰爭片大全有哪些

一、《一江春水向東流》(1947年)

電影內容:上海某紗廠女工素芬,賢淑善良,在夜校讀書時結識教師張忠良,結為夫婦。婚後一年,抗戰爆發,孩子呱呱墜地,取名抗生。忠良參加救護隊,奉命隨軍轉移。

⑤ 電影 什麼的黎明

殺出個黎明

⑥ 上世紀中國電影界被戲稱為(五大壞蛋)的五位電影演員的詳細信息

就在前天,哦,過零點了,應該算大前天了,五大名蛋都走了……

方化生卒:1925年10月17日-1994年11月7日

陳述生卒:1920年6月30日-2006年10月17日

陳強生卒:1918年11月11日-2012年6月26日

葛存壯生卒:1929年1月13日-2016年3月4日

劉江(1925年-2020年5月1日)

按離世先後排序……

⑦ 上海30年代最紅的明星資料。

電影女演員。湖南長沙人(1914--1987年4月12日)。王人美的父親原來是瀏陽一中的教員,而毛主席當年就認識她的父親。1956年毛澤東接見電影家協會成員時,還問王人美:「細妹兒(湖南話,最小的妹妹),你還記得我嗎?我在你家避過難呢。」1927年,王人美到黎錦暉創辦的美美女校學習歌舞。黎錦暉讓她改名王人美,將這女孩列入王家的「人」字輩,是要破一破女性不入家族輩分的舊習。在美美女校學習歌舞期間,王人美就跟著黎錦暉學習歌舞。她學得快,嗓子亮,又能識譜,黎錦暉總是要她先試唱,然後讓她當「小先生」教其他人後來,王人美果然沒辜負期望,成了上海早期著名的歌星和影星。同年王人美到上海加入中華歌舞團。1931年加入聯華影業公司為電影演員。1935年入電通影片公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王人美拒絕為日寇拍片,積極參加抗日活動並參與了以"七·七"事變為主題的大型話劇《保衛盧溝橋》的演出。抗戰期間她主要從事話劇活動。抗戰勝利後到上海,先參加上海實驗電影工場,後進昆侖影片公司。解放後她返回上海,在長江電影公司拍片,後入北京電影製片廠工作。1935年由王人美主演的影片《漁光曲》曾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榮譽獎,這是中國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影片。1951年她主演的影片《兩家春》被文化部評為1949~1955年優秀影片。
參與影片:
野玫瑰 (1932)、 共赴國難(1932)、芭蕉葉上詩 (1932)、 都會的早晨(1933)、 春潮 (1933)、漁光曲(1934)、 小天使 (1935)、風雲兒女(1935)、壯志凌雲(1936)、長恨歌(1936)、關不住的春光(1948)、兩家春(1951)、花兒朵朵(1962)、探親記(1958)、 青春的腳步 (1957)、猛河的黎明 (1955)

⑧ 魯姓的姓氏名望

魯班:春秋時魯國人(今山東省滕州市魯家寨人),古代著名的建築工匠、建築家。本公輸氏,名般,後人稱為魯班。他不僅能建築「宮室台榭」,而且在征戰頻繁的年代,曾造「雲梯」、「勾強」等攻城、舟站的器械。相傳他創造了「機關備具」的「木馬車」;發明曲尺、墨斗等多種木製工具;還發明磨子、碾子等,他的確是少有的勤勞、機巧的匠工,受到社會普遍的贊揚,稱他是「機械之聖」。對後世影響很大,幾千年來,一直被奉為木工、石工、泥瓦匠等工藝部門共同祖師,稱他為「魯班爺」。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裡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魯班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出色的發明家,兩千多年以來,他的名字和有關他的故事,一直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流傳。中國的土木工匠們都尊稱他為祖師。魯班乃木工匠開山鼻祖,魯班符咒記載:伏以,自然山水,鎮宅地板,抵抗一切災難,家宅吉祥如意,家庭興旺發達安康。釋解:伏以於魯班第一個徒弟,自然山水是仙境好風水蘊涵,其指自然山水仙境之中的土地公(神),自然山水同時蘊涵泰山可以鎮宅,所有的災難、大風大浪、雷電鬼怪、土地神泰山可以抵抗,災難被家地板抵抗了家庭自然沒有災難,順應自然給家帶來好運興旺發達。
魯恭:扶風平陵(今陝西扶風)人,東漢名臣。章帝時宰中牟,專以德化為理,不使刑罰,後擢侍中,直言不諱,累官至大司徒。「德化為治」是中國一個傳統的崇高政治理想,數千年來想而往之,卻極少有人能夠做到。而在大約兩千年以前的東漢時期,卻的確有人辦到了,那就是魯恭。據史書記載,魯恭當中牟令時,以德為治,結果出現了「三異」,那就是「蟲不入境,化及禽獸,童子有仁心。」如此的政治境界,魯恭辦到了,真是魯姓人士最值得自誇的一項莫大的殊榮。
魯丕:魯恭之弟,東漢名臣,累官至侍中。好學,兼通五經。以魯詩尚書教授,為當時名儒。關東號之曰:「五經復興魯叔陵」。
魯峻:昌邑(今屬山東省)人,東漢官吏、學者。專治魯詩顏氏春秋,初舉孝廉,累官至屯田校尉。
魯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人,三國東吳名將。家富於財,好施與,的鄉邑歡心。周瑜為居巢長,故過候,且求資糧,肅有米六千斗,以一半與之。瑜遂薦於孫權,獨建議結劉備拒曹操。權甚重視。魯肅為人方嚴,雖在軍陸,手不釋卷,善談論,又能屬文,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
魯勝:代郡人,西晉學者、邏輯學家。少有才操,曾宰建康令。其所著涉及到極為豐富的古代邏輯思想發展和邏輯對象爭論的歷史情況。著作僅存《墨辯注序》。
魯瀚:清江(今屬浙江省)人,宋代詩人。涉獵廣泛,尤精於易,善詩。有林園二十畝,塢內有含笑花數十株,自號笑塢老人。
魯貞:元浙江省開化人,字起元,號桐山老農。元統舉人,隱居不仕,其邃於理學,胸懷夷曠,著有《桐山老農文集》、《春秋按斷》、《中庸解》、《易注》等。
魯治:吳郡(今江蘇省蘇州)人,明代畫家。善畫花卉、翎毛,美倫精巧,著色天然,饒有風韻,落筆瀟灑脫俗,活潑有生趣。
魯仲連:齊國人,戰國末期學者。不任官職,好持高節,堅持儒家道德觀點,反對尊秦為帝,以義不帝秦而被傳誦千古。其肯定事物的兩重性,反對攻其一點不及其餘的片面性。
魯伯能:安吉(今屬浙江省)人,宋代學者。博學強記,九歲通五經,日讀萬言。夜乘月光誦讀達旦,生平以翰墨自娛,歷官處州太守。
魯宗貴: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南宋畫家。工花竹、禽鳥、窠石,用筆意趣有餘,描染佳妙,尤長於寫生,雞雛乳鴨,頗有生意。傳世作品有《春韻鳴喜圖》。
魯得之: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明代書畫家。善書,工寫竹,發竿爽勁,掃葉清利,縱筆自如,備見瀟灑。著有《墨君題語》、《竹史》、《細香居集》。
魯九皋:清代江西省新城人,字潔非,號山木。乾隆進士,出選山西夏縣知縣,有惠政。著有《山木居士集》。
魯昂(1243--1336),字東升,號照軒,宋官殿中侍御史,自號九峰老人,世亂遠引由山東來益上流二里九岡山下五公村口。
魯蟒:字煜恆,號曠世刁民,祖籍山東兗州,浙江龍游橫山天池村人,網路寫手,資深多媒體設計師。人言吾非池中物,非人非鬼亦非仙。瓊樓玉宇不肯住,路過人間一泫然!
魯儒林:(1910~1984),湖南津市長嶺崗人。民國27年(1938),先後供職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政府宜昌辦事處。次年,去西昌,任《寧遠報}經理兼總編輯,著(西昌之行》。此書後經歷史學家顧頡剛收入《文史叢書》。連續刊行出版。民國35年(1946),魯儒林參加自費留學考試合格,2年後赴美,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研究教育,獲碩士學位。1949年,魯儒林通過聯合國翻譯考試合格,錄用於聯合國秘書處。
魯韌:(1912-2002.11.23)男,上海電影製片廠一級導演。天津市人。魯韌因病醫治無效,於2002年11月23日在上海華山醫院逝世,享年91歲。
20世紀30-40年代魯韌參加《埋頭苦幹》、《清宮外史》、《天國春秋》、《萬家燈火》、《希望在人間》等影片的拍攝,並開始在昆侖、中電、文華等影片公司任副導演。
1951年他編導了第一部反映少數民族生活的影片《太陽照亮了紅石溝》,影片拍完後受到好評。
1957年後魯韌相繼導演了《洞簫橫吹》、《鋼人鐵馬》、《今天我休息》、《李雙雙》等富有時代生活氣息和輕喜劇樣式的影片,顯示出他寓教於樂,幽默風趣,質朴昂揚的導演風格。其中《李雙雙》最為成功,並於1963年獲第二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李雙雙》也成為中國電影的經典之作。由於魯韌善於導演輕喜劇,這些影片為演員仲星火喜劇表演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他們進行了前後長達九年的藝術合作已成為影壇佳話。
70-80年代,魯韌又編導了《於無聲處》、《飛吧,足球!》、《車水馬龍》等片。由於魯韌堅持現實題材及喜劇樣式,因此他導演的影片都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濃烈的喜劇性。獲獎情況及代表作:《思想問題》(與黃佐臨合作)、《洞簫橫吹》、《新風歌》、《太陽照亮了紅石溝》(兼編劇)、《鋼人鐵馬》、《於無聲處》、《猛河的黎明》(與朱丹西合作)、《今天我休息》、《車水馬龍》、《飛吧,足球!》(兼編劇)、《李雙雙》等。
魯彥求:大連市信為軟體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和君創世沙龍創始人之一。
魯祖雲:(1974~1984),時為湖南津市窯坡渡鄉明道村小學二年級學生。1984年8月8日下午,為搶救同學而獻出自己年幼的生命。1984年12月6日,《湖南日報》刊發《英雄少年魯祖雲》一文,全面介紹其事跡。共青團常德地委、常德地區教育局分別授予魯祖雲「優秀少年先鋒隊員」、「英雄少年先鋒隊員」稱號。共青團湖南省委、省教育委員會聯合授予魯祖雲「小英雄」稱號。
其他:西漢官吏魯匡;晉將領魯芝;北魏將領魯軌;隋詩人魯范;唐將領魯炅,詩人魯收;宋學者魯訔、魯伯能,詩人魯瀚、魯交,畫家魯宗貴;元學者魯貞;明官吏魯鐸、魯鑒,將領魯欽,畫家魯治,書畫家魯得之;清官吏魯九皋,詩人魯蘭仙、魯湘芝等。近當代魯姓名人有民國將領魯滌平,港澳問題專家魯平,探礦工程專家魯凡,測繪專家魯福,小說家魯彥,詩人魯藜,作家魯光,兒童文學作家魯克,劇作家魯俠,話劇演員魯速,企業家魯冠球等。
魯加漢:(1916-1991),河南省新縣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魯易:(1897-1932)原名其昌,字蕙孫,號繩武。江西黎川中田人。土地革命時期紅三軍的著名將領,烈士。幼隨父旅居湖南常德,常德高中畢業後赴日本留學。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回國,參加反帝反封建斗爭。1920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與李立三、趙世炎等發起成立勞動學會,參與了留法勤工儉學生進占里昂中法大學的斗爭,被法國當局拘捕,同蔡和森、陳毅等104名學生一道被押送回國。1925年初被派到黃埔軍校,任政治部秘書,先後以秘書、少將副主任身份主持政治部部務。並根據中共廣東區委軍委的指示,成立了中共黃埔黨團和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同國民黨右派組織孫文主義學會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1926年1月,調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三師少將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5月,周恩來任中共廣東區委書記兼高級政訓班主任,魯易任區委秘書兼政訓班秘書,協助周恩來領導軍事工作。1928年回國,任中共中央軍委會秘書。1930年8月,任軍委總政治部主任。1932年6月,蔣介石對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發動第四次「圍剿」,賀龍等率紅三軍軍部和紅八師轉到外線作戰,魯易和紅七師師長王一鳴率本部及地方武裝留在根據地堅持戰斗。8月,在監利新溝嘴戰斗中,因敵眾我寡,紅七師遭受嚴重損失,魯易不幸被俘,在獄中堅持斗爭,堅貞不屈。10月4日,被國民黨殺害於湖北沔陽縣仙桃鎮。
魯瑞林:(1912-1999),甘肅省臨夏市人。1931年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5軍團第13師1團班長、連政治指導員,第38團營長,紅31軍第91師政治部民幹事、股長、民運科科長,第31軍供給部政治委員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五次反「圍剿」斗爭和二萬五千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2團政治處組織股股長,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太行軍區第5軍分區副司令員、分區政治委員,第3軍分區司令員等職,參加了舊關、七亘村、神頭嶺、響堂鋪、安陽、白晉、磁縣、武安、涉縣、林縣、百團大戰等戰役戰斗。
解放戰爭時期,任太行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晉冀魯豫軍區第13縱隊副司令員,第18兵團第61軍副軍長,第61軍政治委員,甘肅臨夏專員等職。先後參加了上黨、臨汾、晉中、太原、咸陽、扶眉和解放大西南等戰役戰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1軍政治委員,西康軍區副政治委員兼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軍區公安部隊司令員兼涼山工作委員會指揮部黨委書記,西南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昆明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雲南省軍事管制委員會副主任,雲南省委書記處書記,貴州省委第一書記,廣州軍區副司令員、顧問等職。為促進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建設、加強軍政軍民和民族團結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加強部隊建設做出了貢獻。是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屆中央委員,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9年7月14日因病在廣州逝世,享年87歲。
魯玉昆:(1929-——),湖南省岳陽縣人。1945年參加八路軍。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解放戰爭時期,任第一野戰軍連副政治指導員。參加了宜川、扶眉、蘭州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畢業空軍航空學校。後任空軍飛行員、飛行大隊大隊長、師技術檢查主任、團長、副師長。1963年入空軍學院指揮系學習。後任空軍師長、軍副參謀長、副軍長、軍長,廣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
1988年被授予空軍中將軍銜。
魯治安:直隸(今河北)任縣人。1938年參加八路軍。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太行軍區排長、團副政委,華北野戰軍營教導員。參加了臨汾、晉中、太原等戰役。建國後,任團政治處主任、團政委。1956年畢業於解放軍政治學院。後歷任師政治部主任、師副政委、工程兵第一工區政委、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青海省軍區政委、中共青海省委副書記、青海省軍區政委、中共青海省委副書記、蘭州軍區炮兵政委、中共蘭州軍區紀委專職委員。
魯思明:克濤,益陽人,魯昂24代嗣孫。中國民航總局總裁.

⑨ 中國五十年代戰爭電影有哪些

鋼鐵戰士(1950)
人民的戰士(1950)
南征北戰(1952)
智取華山(1953)
為中國而戰(1953)
雞毛信(1954)
渡江偵察記(1954)
湖上的斗爭(1955)
南島風雲(1955)
怒海輕騎(1955)
董存瑞(1955)
平原游擊隊(1955)
猛河的黎明(1955)
上甘嶺(1956)
鐵道游擊隊(1956)
撲不滅的火焰(1956)
暴風雨中的雄鷹(1957)
戰斗里成長(1957)
牧童投軍(1957)
狼牙山五壯士(1958)
黨的女兒(1958)
黑山阻擊戰(1958)
永不消逝的電波(1958)
紅孩子(1958)
古剎鍾聲(1958)
英雄虎膽(1958)
林則徐(1959)
鴉片戰爭
萬水千山(1959)
海上神鷹(1959)
戰上海(1959)
友誼(1959)
萬紫千紅總是春(1959)
回民支隊(1959)
戰火中的青春(1959)
地下航線(1959)
雲霧山中(1959)
赤峰號(1959)
英雄島(1959)
向海洋(1959)
青雲曲(1959)

⑩ 漩渦里的歌

——《川江號子》作者署名還原

文/龐國義 

1971年,知青時代的我在沙坪壩一所中學代課,因離家較遠,就在學校住宿。所帶蚊帳無法掛起,總務老師找了兩根廢棄的又破又臟的爛木棒,把我帶到校辦廠木工房去,引薦給了正在揮汗忙乎的木工師傅。

我被眼前高大魁偉的「木工師傅」鎮住了,他面帶微笑,40來歲,眉宇間流露著一股英氣和不容褻瀆的神韻。身旁的木模製品已見雛形,幾何尺寸、光潔亮度顯示出主人高超的手藝。了解了我的意圖後,他在不到20分鍾時間里,把那兩根爛木棒變戲法一樣製成了一對工藝品般的蚊帳架。

據總務老師介紹,此人名叫陶鵬,過去是個演員,後來成了右派,現在是掛靠校辦廠的木模工(業務自帶)。學校提供工作場地和銀行賬戶,凈提二成收入。從此,「陶鵬」這個名字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

一晃40年過去了。

去年一次偶然觀看懷舊碟片長影廠1955年出品的《猛河的黎明》,字幕上打著陶鵬的名字,扮演男主角藏族小伙達爾介。終於看見了年輕時的陶鵬,模樣沒有多大變化,但比中年發福的他要細長苗條得多。

直到今年翻閱一本1999年出版的舊雜志《重慶文化史料》,才知道陶鵬不平凡的坎坷人生。

陶鵬父親是川江上一艘木船的船長,童年陶鵬耳聞目染船工的艱辛和勞作時吆喝的號子,從小跟著吆喝,練就了一副好嗓子。1949年9月,陶鵬考入重慶中華戲劇專科學校本科表演專業。解放後,劇專公演歌劇《白毛女》,使陶鵬成為重慶舞台上第一個「楊白勞」的扮演者。

在濃烈的藝術氛圍環境中,產生了把「川江號子」搬上舞台的慾望。他將自己在推船時喊的下里巴人「號子」經過藝術加工譜成曲,間插了一段朗誦詞,編成了男聲小合唱《川江船夫號子》搬上舞台。他自己擔綱朗誦和領唱,在重慶和北京公演後引起觀眾和文藝界強烈反響。著名詞作家光未然、作曲家馬可等熱情地對作品提出修改潤色意見。

1951年6月,《川江船夫號子》在《人民音樂》上發表,同年又被灌成唱片在國內外發行,一時名聲大震。隨後調進中央戲劇學院歌劇團,與王昆、郭蘭英等演員成為同事。

拍完電影《猛河的黎明》,陶鵬從北京調往雲南,隨後又調到上海江南電影製片廠。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發配到農場種地。1961年摘掉右派帽子返渝,住在李子壩嘉陵江邊一間簡陋的吊角樓里,為了生存,他不得不「跳爛套」,先後當過搬運工、「水貓子(不穿潛水衣的潛水員)」,還干過木工、混泥工、鋼筋工等,家庭也發生重大變故。

1979年,年過半百的陶鵬落實政策恢復公職後,在重慶市話劇團當演員,其後,他在《重慶談判》、《挺進中原》、《上黨戰役》等影視劇中,扮演了柳亞子、王若飛等角色。

1981年,峨眉電影製片廠以陶鵬的坎坷經歷為線索,拍成了故事片《漩渦里的歌》。該片《川江號子》一曲,由已經成名的歌手李雙江演唱:「穿惡浪啊闖險灘,船工一身都是膽。水飛千里船似箭,乘風破浪奔大海……」

令人遺憾的是,他創作的《川江船夫號子》,自1957年被打成右派後,在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民歌選》等出版物中,作者署名變成了「四川民歌」,歌名也變成了《川江號子》。

199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給陶鵬要回署名權提供了法律依據。

1998年,陶鵬帶著當年《川江船夫號子》的發表稿和署名唱片,以及重慶音樂家協會主席葉語、峨影廠導演劉子農等知情人士為他澄清事實真像的相關文章,數次往返於北京、成都和重慶之間,決心要回應當屬於自己的作品署名權

1999年3月10日,人民音樂出版社經多方查證後,在北京與陶鵬簽署了協議,肯定了他是《川江號子》的詞、曲作者,付給了稿酬和精神損失費,約定在《中國民歌選》再版時,《川江號子》歌譜恢復陶鵬署名。

猶如失散近50年的孩子回到親生父母身邊,重歸名下的《川江號子》使年逾古稀的陶鵬鬆了口氣,晚年不再寂寞,他顯得更加自信和坦然了。

謹以此文表達對陶鵬先生深深的敬意和遲到的祝賀與祝福!

(本文作於2012年,不知陶先生仍在世否?)

閱讀全文

與猛河的黎明電影演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分日本愛情電影大尺度 瀏覽:327
印度電影大全真愛在我心 瀏覽:593
天使愛美麗電影簡介英文 瀏覽:299
怒火風暴電影完整版 瀏覽:589
東北的搞笑犯罪電影大全 瀏覽:650
大電影動畫片大全免費汪汪隊 瀏覽:453
貓和老鼠電影背景音樂 瀏覽:733
盜墓電影大全2019龍墓 瀏覽:262
十部英文勵志電影觀後感 瀏覽:662
泰國電影恐怖的降頭術 瀏覽:53
如何訂私人電影院 瀏覽:569
懸疑電影中文版推薦 瀏覽:985
1905年中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瀏覽:535
冰川時代3電影粵語 瀏覽:890
催淚老電影音樂 瀏覽:296
刺馬電影免費觀看完整版 瀏覽:426
狼溪第四集免費觀看完整電影 瀏覽:382
周星馳考驗大傻智商是什麼電影 瀏覽:247
法國電影亡命天涯路電影下載 瀏覽:616
東平有電影院嗎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