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電影《冰山上的來客》的演員後來怎麼樣了
說起《冰山上的來客》這部電影,可能很多小年輕那是一點印象都沒有了,這是1963年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發行的影片,上映至今已經有55年了。在那個年代,電影的內容無非也就是那幾種,主要講述了戰士阿米爾與青梅竹馬古蘭丹姆的愛情,以及他們在追逐愛情的同時,與特務鬥智斗勇的故事。
該影片的演員較多,但主演只有幾個,分別是阿米爾、古蘭丹姆、楊排長、一班長、二班長、三班長、假古蘭丹姆(古里巴兒)、阿曼巴依等人(排名不分先後),我們來看看他們這些演員的現狀如何。
一、阿米爾——阿木都力力提
阿木都力力提當時能演戲還是偶然,據說《冰山上的來客》導演趙心水正在新疆找演員,走到球場的時候,一眼就看中了正在球場打球的阿木都力力提,那時候他才23歲,是新疆排球隊的「二傳手」,拍完這部電影後,阿木都力力提還收到了上百封當地姑娘們的情書。
阿木都力力提之後擔任新疆排球隊青年隊的教練,偶爾也會出席一些新疆影視界的活動,2008年與古蘭丹姆的扮演者阿依夏木共同拍攝了《冰山上的來客》的續集《紅》。阿木都力力提出生於1939年,2013年5月7日因病去世,享年74歲。
二、古蘭丹姆——阿依夏木
阿依夏木出生於1947年,當年拍攝這部影片的時候才15歲(1962年開拍),說起來趙心水導演選角還真是隨緣,1962年7月,趙心水已經在大街上轉了十來天了,一直沒找到適合古蘭丹姆的演員,直到有一天他在醫院門口碰到了看望同學的阿依夏木,就這樣才敲定了古蘭丹姆的演員。
拍完電影後因為父母極力反對,阿依夏木錯過了當專業演員的機會,回學校繼續讀書,之後過著平凡的人生。直到2008年,阿依夏木才重新踏入影視界,再度與阿木都力力提合作,拍攝《紅》。現在阿依夏木已經71歲了,還活躍在影視圈。
三、楊排長——梁音
梁音出生於1926年9月26日,於2015年1月26日去世,享年89歲。梁音是我國影視界絕對的老戲骨了,從1949年開始拍電影,塑造了非常多的經典角色,直到2002年還參演過電視劇。晚年的生活里更是客串了不少影視作品。
梁音的前妻杜鳳霞於2000年12月因腦溢血突然去世。2003年,在女兒的撮合下,梁音和俞湖結婚,並且在北京舉行了婚禮,關於俞湖於梁音的愛情故事,也非常的感人,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查閱一下。
四、一班長——張沖霄
張沖霄幾十年的從影生涯中,一般都是飾演大個子兵,他身高一米八七,在一群硬漢中顯得非常的突出。張沖霄演的都是配角,但其演技精湛,塑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早期一般都是飾演戰士,後期大部分飾演的是將軍司令,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擔任影片的製片主任。近況不詳。
五、二班長——張輝
張輝出生於1932年,今年已經是86歲的高齡了,他13歲的時候進入樂亭縣抗日中學學習,15歲參加解放軍,曾任宣傳隊員、文工團演員,19歲任志願軍文工團戲劇隊演員,赴朝鮮戰爭的前線為戰士們表演。
1953年張輝進入北京電影製片廠,1955年又進入長春電影製片廠,參演過很多電影,也執導過好幾部影片。近況不詳,應該是在家裡安度晚年。
六、三班長——白德彰
白德彰出生於1931年,今年已經87歲了,是影視界著名的演員、導演,1949年後歷任齊齊哈爾文藝工作團、東北青年文工團、東北電影製片廠演員,參演過《暴風中的雄鷹》、《畫中人》、《昆侖鐵騎》、《冰山上的來客》、《吉鴻昌》等影片。
白德彰從1975年開始執導,他的妻子徐迅行也是導演。白德彰現居北京,雖然早已經離休,但他只要一有適合的角色,他都會去參演,近些年年紀大了,就在家裡安度晚年。
七、假古蘭丹姆——谷毓英
谷毓英又名約拉,是中俄混血兒,長相酷似新疆人,不過她是漢族人,她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但因為在多部影片中飾演女特務,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受到不少磨難,後來移居澳大利亞,近況不詳。
八、阿曼巴依——馬陋夫
馬陋夫是我國著名的配音、話劇、影視演員,他曾經給兩百多部翻譯過來的影視劇配音。馬陋夫出生於1922年,近況不詳,沒有噩耗傳來,應該還在世,得有96歲高齡了。
沒有看過這電影。演員們的後來,不外乎兩個字。就不明說了。活著,就把每一天都當最後一天來過,且過且珍惜!
冰山上的來客
都老了
王洛勇飾楊光海,於榮光飾馬占江
努爾比亞飾古蘭丹姆,阿拉法特飾阿米爾
帕麗扎提·艾尼飾古麗巴爾,恩斗笠飾尼牙孜
周浩東飾一班長,田征飾二班長
王挺飾三班長,阿不都克依木·吐合提飾卡拉
吐爾地木薩飾熱力普,阿依努爾飾阿依娜
夏侯彬飾孫副官,唐以諾飾小解放
尼加提·吐爾遜飾江罕達爾,韓立勇飾耿中
媛可飾劉芳,阿不力米提飾庫力恰克
熱依汗古麗飾如仙古莉,米克拉依·吾買爾飾萊麗
居來提·瓦依提飾沙比爾,吐古魯克·吐魯遜飾烏力孜
魏子昕飾杜大興,帕力塔阿吉·托合地飾它什買提
努爾買買提飾阿合買提,尤麗吐孜飾阿合買提妻
張毅勤飾丁大姐,來提帕·庫爾班飾老奶媽
周波飾胡營副,艾爾肯·買買提依明飾艾木都拉
熱加·庫爾班飾薩文,瑪麗飾米洛采娃
孫維新飾韓營長,王洪喜飾朱明
王永泉飾炊事班老薑,張榮生飾朱有順
李文龍飾戰士紀大壯,堯智巍飾胡營長
曹宇飾劉學文,哈米提·吾甫爾飾夏合曼
說起《冰山上的來客》這部電影,可能很多小年輕那是一點印象都沒有,因為這是1963年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發行的影片,該片是由趙心水執導,梁音、阿依夏木、谷毓英等主演的戰爭懸疑片。該片於1963年2月2日在中國上映,上映至今已經有59年了。
影片從真假古蘭丹姆與戰士阿米爾的愛情懸念出發,講述了邊疆戰士和楊排長一起與特務假古蘭丹姆鬥智斗勇,最終勝利的阿米爾和真古蘭丹姆也得以重逢的故事。
該片曾獲得1964年的「小百花獎」:優秀故事片、優秀導演將,梁音老師獲得優秀演員獎,主題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也聞名遐邇。
梁音——飾演楊排長
梁音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是黑龍江齊齊哈爾人。因飾演《冰山上的來客》獲得小百花獎優秀演員獎。梁音老師一直在拍戲,是國家一級演員。2000年的時候,妻子杜鳳霞去世。2003年,梁音再婚。2015年去世。
阿依夏木——飾演真古蘭丹姆
阿依夏木曾被稱之為「60年代的小燕子」,她在《冰山上的來客》中扮演的古蘭丹姆家喻戶曉。阿依夏木剛進劇組的時候,漢語還不會說幾句,導演的話都很難聽懂。但是阿依夏木很有表演天賦,在不斷的比劃中她拍完了戲,效果非常好。為了拍攝《冰山上的來客》,阿依夏木的學業中斷了9個月。電影結束後,她回到了新疆學校,放棄了做演員的機會。
但是阿依夏木的母親這時候又病了,她不得不暫時輟學回家照顧母親。等母親病好後返校時,文革又開始了。
文革後阿依夏木在一家糧店工作。後來又在一家油脂公司做化驗員。但是阿依夏木婚姻幾次破裂,自己身體也有病,帶著四個兒女生活艱難。
《冰山上的來客》是阿依夏木唯一的電影作品。當初她是家中長女,父母很傳統,都反對她當演員。很多年後,阿依夏木的父親直到70年代才在一個雨天打著傘第一次看到露天放映的《冰山上的來客》。她父親很內疚,覺得耽誤了女兒的前程。阿依夏木的女兒對此也有些埋怨母親沒有從影。
半個世紀後,阿依夏木與當初的男主角阿米爾的演員出演了《冰山上的來客》續集《紅》,阿依夏木對這次重新扮演古蘭丹姆的機會非常熱情和激動。
阿木都力力提——飾演阿米爾
阿木都力力提是塔吉克族人,他生於1939年。《冰山上的來客》上映後,阿木都力力提收到了一口袋的情信。電影拍完後,他還擔任新疆青年排球隊的教練。在新世紀,阿木都力力提參加過不少綜藝節目,與阿依夏木合拍過《冰山上的來客》續集。2013年,阿木都力力提去世。古蘭丹姆的演員阿依夏木表示心痛,稱其為「人民的好演員」。
谷毓英——飾演假古蘭丹姆
谷毓英是漢族人,但是因為是中俄混血兒而酷似新疆人。由於扮演過不少女特務,文革中遭了不少罪。現在她已經移居澳大利亞。但是在《冰山上的來客》40周年聚會的時候,谷毓英打通了電話,與當年的演員同事們感慨萬千。
致敬老電影工作者,沒有他們努力的付出,就沒有今天的輝煌電影成績,向所有電影人致敬。
有的移居國外有的隨著年齡大了年老多病離開了人世,現在剩下的不多了。
你還別說,你提出這個問題後,我沒咋考慮演員都怎麼樣了,倒是把電影又看了一遍,看過之後得出結論,還是老電影看著得勁,百看不厭。
確實是一部精彩的老電影,裡面的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情節起伏跌宕,不錯的一部電影,值得一看!
後來都老了
『貳』 張輝的從藝經歷
1962年,張輝出生於安徽省郎溪縣的一個梨園世家,在劇團排練場渡過了童年,幼小的他看到父輩們在舞台上塑造的一個又一個鮮活的藝術形象時,總是羨慕不已。耳濡目染之下,還在吖吖學語的張輝,就開始模仿戲曲動作、哼唱戲曲聲腔,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了長大要成為藝術傳人的宿願。
1975年安徽省藝術學校到郎溪縣招收黃梅戲專業學生,張輝如願地考進了安徽省藝術學校,主工黃梅戲小生。為了實現孩提時的夢幻,張輝在學校期間勤奮學習,刻苦練功,每次考試,各門課都是名列榜首。在安徽省藝術學校的五年學習生涯中,張輝全面掌握了戲曲藝術的基本知識和表演要領,為後來的發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1980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分配到安徽省黃梅戲劇團工作。幸運的他,得到著名表演藝術家王少舫的青垂,收作了「關門弟子」。親傳了自己的成名之作《天仙配》中的董永。張輝首場演出取得了成功,受到了觀眾的好評,由此一發而不可收,成了擔綱主演。在這一段時間里,張輝還在大型黃梅戲神話藝術片《龍女》中扮演「文哥」;電影《孟姜女》中扮演男主角范杞良;電視劇《訂婚照的風波》、《這家沒男人》、《狐女嬰寧》、《賒官》等幾部電視劇中都是扮演男主角。其中《這家沒男人》獲全國第三屆戲曲片一等獎。《賒官》獲全國第二屆戲曲片二等獎。在學習與實踐中,張輝一躍而成為在影視,戲曲舞台上小有名氣的小生。 1984年8月,湖北省委順應民意,決定「把黃梅戲請回娘家」。這一艱巨任務自然落在黃梅戲的故鄉——管轄黃梅縣的黃岡地區。地委經過反復研究後,決定由畢業於復旦大學、從事過多年戲劇創作的章華榮同志承擔這一重任。於是,章華榮踏上了「把黃梅戲請回娘家」的艱辛旅程。
為挑好演員,章華榮跑遍了黃岡的文藝團體,一次偶然的機會,聽說安徽黃梅戲優秀青年演員楊俊可能願意來湖北,章華榮心裡萌生了把楊俊「挖」到黃岡的念頭。1988年7月,章華榮與楊俊見了面,楊俊答應來湖北發展,並推薦張輝與她同行。
為了發展湖北的黃梅戲,張輝來到了湖北,得到了著名導演余笑予等一批老藝術家的關愛和培養。在藝術上不斷奮進,不斷提高,完成了由單純摹仿到主動塑造,由特徵演員向性格演員的過渡。
湖北省黃梅戲劇院坐落在黃梅戲的發源地——黃岡市。盡管黃岡市委、市政府盡最大的努力對劇院給予了支持,但因黃岡是革命老區,經濟欠發達的地區,給劇院的財政撥款,只有同級院團財政撥款的一半。長期營養不良,使劇院的人心患散,有的人不得不上街做生意維持生計,有才華的人才相繼離開劇院,演出工作處於半癱瘓狀態。
張輝看在眼裡,痛在心裡。上任後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徹底改變演員的經濟狀況,不能讓藝術人才為生計發愁,更不能讓從事藝術的人才低人一等。自2006年8月份擔任湖北省黃梅戲劇院院長、書記以來,張輝堅持以傳承、發展和繁榮黃梅戲事業為己任,憑著驚人的毅力將一個瀕臨倒閉的文藝單位發展到今天生機勃勃、蒸蒸日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影響力逐漸輻射向全國范圍的大中型黃梅戲劇院。 2000年以來,黃梅戲男演員張輝,連續多年在全國人民注目的春節聯歡晚會舞台上,用他真摯細膩、充滿激情的表演,韻味濃郁、張馳有度的黃梅戲聲腔,撥動了觀眾的心田,使全國戲曲專家與戲曲愛好者為之一振。
2009年5月18日,張輝獲得了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獲得了梅花獎,只是實現了張輝的一個心願。張輝另一個心願,就是把發源地的黃梅戲做大做強,把黃岡真正發展成黃梅戲的基地,把湖北、安徽的黃梅戲聯合成一個整體,讓黃梅戲以強大的陣容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張輝是全國黃梅戲知名演員,地方要發展經濟,也少不了要打文化品牌。《李四光》是用本土戲曲形式演繹科技偉人,開創了黃梅戲以男角為主演的先河。李四光是黃岡的名人,通過張輝的傳神表演,使全國的黃梅戲觀眾對湖北產生了深刻的印象。張輝表示,劇院將打造一系列以黃岡名人為題材的黃梅戲。繼《李四光》之後,張輝又與劇院一起創作了《東坡》《李時珍》,2013年還將推出《畢升》一劇。
『叄』 80年代,長影廠6對年輕演員組成明星夫妻,如今僅剩一對恩愛如初
長影廠似乎一直都有同廠演員結為夫妻的傳統。像我們所熟悉的許多電影明星,他們的另一半,也都是同廠大名鼎鼎的演員。如李亞林,他的太太是著名演員賀小書,如龐學勤,他的原配夫人,是曾經在《冰上姐妹》、《長空比翼》、《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中出演角色的楊洸。還有老戲骨浦克,他的原配夫人,也是大家所熟悉的老旦演員夏佩傑。
另外長影廠的明星夫妻還有:於彥夫和張圓、張輝和葉琳琅、郭振清和李曉功、孫敖和柏瑞桐、車軒和蒙納、梁音和杜鳳霞、郭藝文和段斌、榮振東和陳學潔等,數不勝數。
他們基本上全都白頭到老。就算其中有人後來再婚,也是原配去世之後才發生的事情。
時間到了80年代,長影廠又出現了好幾對明星夫妻。
只是與老一輩藝術家們的婚姻相比,這些年輕演員組成的家庭,其中有一大半都未能白頭到老。說起來原因也是多種多樣,但左不過就是「經不起誘惑」、「性格不合」這幾樣吧?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托爾斯泰的這句話,把婚姻的真相,給揭示了出來。
1979年,長影廠為新進廠的年輕人舉辦了一場集體婚禮。其中包括了好幾對明星夫妻。那麼43年的時間過去了,這些原本被大家所看好的明星夫妻,現在都怎樣了呢?
令人唏噓的是,他們中有好幾對已經分道揚鑣。另外有兩對原本感情很好,可是因為丈夫早逝,所以也未能白頭到老。如今也就只剩下一對恩愛攜手了。
今天,我們說說80年代長影廠的6對明星夫妻,他們的變化和現狀。
陳國軍和趙雅珉曾經是長影廠許多前輩都很看好的一對新人。在大家的眼裡,陳國軍憨厚老實,趙雅珉溫柔賢惠,兩個都是很穩當很靠譜的年輕演員。因此大家都認為他倆一定能夠相守到白頭。
卻沒想到,最先出問題的,就是他們倆。
1982年,在陳國軍和趙雅珉的兒子剛出生不久的時候,長影廠迎來了大明星劉曉慶,她將在電影《心靈深處》中扮演女主角歐陽蘭。而男主角張森的扮演者,則是長影廠的新晉小生陳國軍。卻不料到兩人在片場,竟然「假戲真做」,發生了婚外情。
長影廠對待這種事情的處理方式,一向都很嚴厲。廠領導動用了許多方式來勸說陳國軍,希望他「好好珍惜自己的家庭」,但陳國軍卻打定了主意,要和趙雅珉離婚,然後和劉曉慶在一起。
這件事在當時的長影廠傳得沸沸揚揚,最終在1985年,趙雅珉選擇和陳國軍離婚。但提出的條件是兒子陳赫必須判給自己。
離婚後,陳國軍無法繼續在長影廠立足,於是只好來到北京,投奔了劉曉慶。後來在劉曉慶的幫助下,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導演夢,執導了《無情的情人》、《大清炮隊》等電影。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和劉曉慶在一起也沒多長時間,便因為劉曉慶「有了外心」而分道揚鑣。他也嘗到了當初趙雅珉嘗過的滋味。
趙雅珉離婚後在長影廠的日子也不好過。在參演過幾部電影之後,她也離開了長影廠,然後遠赴日本,從頭學起了服裝設計。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名服裝設計師。
兩個人現在生活都挺好的。陳國軍與劉曉慶離婚後,於1998年又認識了北京電影學院學表演的湖南妹子傅麗雲。盡管陳國軍比傅麗雲大16歲,但當真愛降臨的時候,年齡和距離都不是問題。兩人於2002年結婚。婚後感情一直很好。傅麗雲於2005年9月26日為陳國軍生下兒子陳永林。老來得子,陳國軍甭提有多高興了。
而趙雅珉一直都沒有再婚,獨自一人過著平淡卻安靜的日子。
梁同裕和金毅,兩人也都是80年代長影廠的銀幕小生和花旦。兩人同歲,都出生於1955年。而且都於1972年考入了長影廠演員劇團舉辦的演員培訓班。那年兩人都只有17歲。
金毅是長影子弟。其父親為長影樂團的音樂家。而梁同裕則是大連人。兩人雖然在不同的城市長大,但卻有一個共同的愛好,那就是都很喜歡文藝。金毅從小在父親的影響下酷愛音樂,並且很擅長彈鋼琴。而梁同裕則自幼熱愛表演。
兩人同年進入長影廠,並在進廠後不久都參加了電影《創業》的拍攝。金毅扮演一個鐵姑娘似的女採油工,而梁同裕則客串了一個青年工人的角色。兩人在共同的學習工作中產生了感情,並很快喜結連理。
小兩口婚後也曾恩愛甜蜜。長影創辦的《電影世界》還曾報道過他們婚後的幸福生活。只可惜好景不長,這段婚姻也並未維持多久,便以離婚告終。
後來梁同裕離開了長影廠,前往深圳辦起了影視公司,昔日「銀幕英俊小生」退居幕後變成了導演和製片人。2015年曾在電影《烈日灼心》中客串過一個角色。但很多觀眾都沒認出他來。
而金毅則一直在長影廠,先後參演了眾多電影。後來進入到了長影的譯製片廠,主要擔任配音和譯製片的導演工作。她曾在《羅馬假日》中為奧黛麗·赫本扮演的公主配音,在《卞卡》中為卞卡配音,甜美的聲音深受觀眾的喜愛。
只是金毅身體一直不是很好,1998年被診斷出患上癌症。因為病痛的折磨,她只好離開了自己所熱愛的配音崗位。2012年10月29日,金毅因病去世,享年57歲。梁同裕得知這個消息後,感到非常痛心。
在長影廠1972年招收的那批年輕演員中,還有另外兩個年輕人,後來也結為了夫妻。他們就是來自黑龍江哈爾濱的宮喜斌,和來自遼寧大連的張百爽。
宮喜斌比張百爽大兩歲,1953年出生於哈爾濱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而張百爽則來自書香門第的知識分子之家。雖然他們的家庭有較大差別,但兩人的性格卻很合拍。他們都屬於很實在很內斂的東北人,從事著演員這份職業,卻都不愛張揚。
我想,相同的愛好和志趣,使得他們有說不完的共同話題。而相近的性格則使他們更加理解和體諒彼此。他們於1979年結婚後,一直夫唱婦隨,琴瑟和鳴。在事業上兩人齊頭並進,在生活中也是互敬互愛。
家庭的幸福和婚姻的甜蜜,使他們拍攝出了眾多好作品。如宮喜斌主演了《創業》、《吉鴻昌》、《長空雄鷹》、《自豪吧,母親》、《白蓮花》、《關東大俠》等電影,張百爽也呈現了《幽谷戀歌》、《花開花落》、《春歸紅樓》、《心靈深處》等作品。宮喜斌後來還擔任了長影廠演員劇團團長的職位。
他們的婚姻是令人羨慕的。可能,這樣的幸福連老天也嫉妒,所以在2019年11月18日這天,它奪去了宮喜斌的生命。他因患胃癌去世時,只有66歲。張百爽自是悲痛欲絕。此後甚少出現在公眾面前。
傅藝偉被譽為「最美妲己」。其實楊曉丹年輕的時候也很帥。有網友稱,楊曉丹比他在北京電影學院的同班同學張鐵林還要帥。
1982年,27歲的楊曉丹從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畢業後,被分別到了長影廠演員劇團做演員。同一年,長影廠還面向 社會 招收了一批年輕演員,來自哈爾濱的傅藝偉,憑借姣好的容貌,和過人的表演天賦,而被長影廠招入其中。兩人因此相遇。
楊曉丹比傅藝偉大9歲,在生活中,在拍攝現場,他像個大哥哥一樣照顧著年僅18歲的傅藝偉。兩人在拍攝《神奇的土地》期間建立起了感情,隨後在1986年1月4日舉辦了婚禮。
但也許正因為兩人年齡相差比較大,性格和志趣也各不相同,所以這份婚姻也並未維持幾年時間。1990年,兩人就分手了。算一算,從結婚到離婚,也才4年時間。
這之後,兩人的事業發展有了一些變化。楊曉丹陸續出演了《媽媽》、《血戰奉陽城》等電影,1995年在張藝謀執導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劇組擔任副導演。此後,他到一些大學教過表演,偶爾會以客串的身份出現在一些影視作品中。相貌跟年輕時候相比,也有了較大差別。
倒是傅藝偉在與楊曉丹離婚之後迎來了自己演藝事業的巔峰狀態。她遇到了《封神榜》中的妲己這個角色,使她紅透了半邊天。1992年她與北京舞蹈學院的教授高度結婚,婚後生下一個兒子。但沒過多久,也離婚了。原因還是性格不合。
後來我想,如果不是2016年傅藝偉自毀前程的話,那麼也許她在影視領域會有更大的成績。可惜沒有如果。
韓松和鄧小鷗,也是在1982年和傅藝偉一起,被招入長影廠的青年演員。
相對來說,大家對韓松這個名字,並不十分熟悉。但其實他在80年代也參演過許多電影,如《五號機要員》、《東方大魔王》、《到青山那邊去》等。但因為所扮演的大多都是配角和龍套,所以並未引起更多觀眾的留意。
鄧小鷗的顏值絲毫不比傅藝偉遜色,她長得貌美如花,氣質洋氣,在《十六號病房》、《努爾哈赤》、《女人的力量》、《孔雀膽》等影視作品中,均有出色表現,但遺憾的是,她卻始終不如傅藝偉那麼出名。
韓松和鄧小鷗結婚之後,兩人也曾被譽為「天造地設的一雙」,並在婚後生下一個女兒。只是「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韓松在2000年,就因病去世了。那年,他才41歲。
丈夫的離世,對鄧小鷗的打擊很大。此後她逐漸遠離了鏡頭,和金毅一樣,開始做起了配音演員。大家所熟悉的電視劇《新世界》中的刀美蘭這個角色,就是由她擔任配音的。後來,她和同樣從事聲音藝術工作的齊克建組建了家庭,然後我們經常會在一些大型演出中,看到這對夫妻聯袂呈現的詩歌朗誦作品。
在80年代長影廠的6對明星夫妻中,如今仍然恩愛如初的,就只有汪寶生和姜黎黎這一對了。
他們倆從戀愛到結婚,也曾經歷過許多磨難。兩人在拍攝《雁鳴湖畔》期間建立起了感情。但因為劇組有規定,同組青年演員不許談戀愛,所以他們的戀愛過程並不順利,汪寶生因此還被送往農村「接受再教育」,而姜黎黎則被停演一年。
但縱然如此,他們還是堅定不移地守候著對方,並於80年代中期喜結連理。
然而婚後不久,姜黎黎又被查出患上血液病。這對汪寶生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然而面對姜黎黎的時候,他卻總是露出樂觀的狀態,並無微不至地照顧病中的妻子。他們因此一年沒有拍戲,直到姜黎黎完全康復。
我想,也正因為兩人共同經歷了太多磨難,而且他們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基礎,所以兩人從結婚到現在,一直都非常恩愛。似乎無論走到哪裡,他們都是如影相隨。所謂相濡以沫,也不過如此吧?
如今兩人已經攜手走過了40多年的風雨歲月。而最幸福的事情,也不過是,走遍海角天涯,身邊永遠有你相隨,便是吉祥如意。
『肆』 狼犬歷險記的導演介紹
張輝,中國電影演員、導演。原名張守田。河北樂亭人。1945年入樂亭縣抗日中學。1947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曾任宣傳隊員、文工團演員。1951年任中國人民志願軍文工團戲劇隊演員。1952年就讀於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學校表演專業。1953年畢業後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1955年入長春電影製片廠,歷任演員、副導演、導演。曾在《董存瑞》、《戰火中的青春》、《冰山上的來客》等影片中飾演角色。執導的故事片有《元帥與士兵》 、《不該發生的故事》、《狼犬歷險記》等。其中《不該發生的故事》於1984年獲第四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第六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文化部1983年優秀故事片二等獎。
『伍』 張輝的人物生平
張輝,1977年8月出生在安徽渦陽,被譽為中國互聯網營銷和電影營銷第一人,現擔任上海地球村文化發展傳播有限公司總裁,香港財富商學院和張輝營銷學院院長,上海領航者產業集團和上海領航者影視傳媒集團董事長,「亞龍微營銷」創辦人。
張輝研究生期間白手起家開始創業,並榮獲「前沿金壇傑出營銷導師獎「 。從事互聯網營銷10年以上,在全國20多個省,300多個城市做過1500場以上的演講和培訓,擔任上百家公司的營銷顧問,在中國被上百家媒體報道,被業內稱為中國的營銷天才。張輝現主要從事環保,教育和影視行業的投資。投拍的以史玉柱為原型人物的《驚天大翻盤》 ,並親自擔任「男一號」
『陸』 北電院長張輝和學生「院生戀」,他休掉正式妻子娶小24歲學生,你怎麼看
北京電影學院的名聲想必大家都清楚,在這所學校,培養出了很多演藝界的優秀演員和導演。可以說,北電是很多人明星夢的開始,能考上北電的學生也是個中佼佼者。
老夫少妻的結合在現代社會也很常見,這其中,也不乏有一些是真愛,關於張輝和劉熙陽之間的感情,作為外人,我們也不清楚,但就張輝拋棄發妻這一點上,這個男人確實也不怎麼樣。希望兩人是真心相愛吧!
『柒』 推薦下好看的越劇或者黃梅戲電影和電視劇
1948年《祥林嫂》
啟明公司
原著:魯迅 改編、導演:南薇 攝影:董克毅、董紹泳
演員:袁雪芬 范瑞娟 徐天紅 張桂鳳 吳小樓 項彩蓮 張雲霞
1949年《越劇精華》
文華公司
導演:桑弧 攝影:黃紹芬
包括:
范瑞媚、傅全香的《樓台會》;
徐玉蘭、王文娟的《販馬記》中的《寫狀》;
袁雪芬,徐玉蘭、筱小招、吳小樓的 《雙看相》;
竺水招、戚雅仙的《賣婆記》。
1949年《相思樹》
中國電影實驗工廠
導演:程述堯
編劇:鍾 泯 邵慕水
袁雪芬 魏鳳娟 金艷芳 陳金蓮 高劍琳
1950年《石榴紅》
中國電影實驗工廠
導演:韓義
編劇:沈默
徐天紅 戚雅仙 焦月娥 高劍琳
1953年《梁山伯與祝英台》
上海電影製片廠
編劇:徐進、桑弧 導演:桑弧、黃沙 攝影:黃紹芬
布景設計:胡倬雲、張曦白
根據華東戲曲研究院舞台劇本改編
袁雪芬 范瑞娟 張桂鳳
1958年《情探》
江南電影製片廠
編劇:田漢、安娥 導演:黃祖模 攝影:李生偉 美工:盧景光
演出:上海越劇院
傅全香、陸錦花
1959年 《西廂記》
香港文華電影公司
金寶花、張茵、高佩
1959年 《追魚》
天馬電影製片廠
改編:集體 導演:應雲衛 攝影:馬林發 美工:葛師承 副導演:丁然
演出:上海越劇院
徐玉蘭、王文娟、鄭忠梅、周寶奎
1960年《斗詩亭》
天馬電影製片廠
編劇:胡小孩 導演:應雲衛 攝影:馬林發、任志新 美工:葛師承
演出:浙江越劇二團
根據浙江省越劇二團演出本改編
1961年《雲中落綉鞋》
長春電影製片廠
1961年《王老虎搶親》
香港長城影業公司 上海越劇院配合
導演:金庸
編劇:金庸
夏 夢 李 嬙 配 音 畢春芳 戚雅仙等
1962年《紅樓夢》
海燕電影製片廠、香港金聲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編劇:徐進 藝術指導:朱石麟 導演:岑范 攝影:陳震祥美工:胡倬雲、張曦白
演出:上海越劇二團
徐玉蘭 王文娟 金采風 呂瑞英 周寶奎 徐天紅 孟莉英
1962年《碧玉簪》
海燕電影製片廠、香港大鵬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改編、導演:吳永剛 攝影:羅從周、彭恩禮 美工:張曦白 副導演:趙煥章 舞台導演:黃沙
演出:上海越劇二團
根據上海越劇院演出本改編
金采風 陳少春 周寶奎 姚水娟 錢妙花
1962年《三看御妹劉金定》
香港長城影業公司 上海越劇院配合
編劇:李萍倩
夏 夢 丁賽君 李 嬙 馮 琳 配 音 陳 琦 徐涵英
1962年《柳毅傳書》
長春電影製片廠
改編:南京市越劇團創作組集體,計大為、葉至誠執筆
導演:蔡振亞 攝影:吳國疆 美工:崔永泉、陳德生
演出:南京市越劇團
竺水招、筱水招、商芳臣
1963年《毛子佩闖宮》
珠江電影製片廠、香港鴻圖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編劇:裘鳳 導演:斯蒙 攝影:李生偉 美術:葛興萼 副導演:黃丹彤
演出:武漢市越劇團
金雅樓、筱靈鳳
1963年《金枝玉葉》
香港長城影業公司 上海越劇院配合
編劇:胡小峰
夏 夢 丁賽君 李 嬙 馮 琳 配 音 陳 琦 徐涵英
1965年《烽火姻緣》
香港長城影業公司拍攝 上海越劇院配合
編劇:李萍倩
夏 夢 丁賽君 配 音 陳 琦 徐涵英
1974年《半籃花生》
長春電影製片廠
編劇:《半籃花生》創作組 導演:朱文順 攝影:常彥 美工:汪滔
演出:浙江越劇團
1978年《祥林嫂》
上海電影製片廠、香港鳳凰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改編:吳琛、庄志、袁雪芬、張桂鳳 導演:岑范、羅君雄
攝影:蔣錫偉 美工:胡倬雲、謝棨前
袁雪芬、金采鳳
1982年《花燭淚》
浙江電影製片廠
編劇:胡小孩、謝枋、天方 導演:殷子、陳蟬
攝影顧問:石鳳歧 攝影:龔國良蓖、周榮震 美工:駱德灝
演出:浙江越劇一團
1983年《莫愁女》
南京電影製片廠
編劇:張弦 導演:周予、吳秋芳 攝影:馮秉鏞、單興良 美術顧問:張曦白 美術:胡榮法
竺小招、林婷婷
1984年《五女拜壽》
長春電影製片廠 編劇:顧錫東 導演:陸建華、於中效
總攝影:王啟民 攝影:李俊岩 美術:徐振鵾
演出:浙江省小百花越劇演出團
董柯娣、徐愛武
1985年《綉花女傳奇》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改編:包朝贊 導演:石嵐
攝影:瞿金樓 美工:葉明楠
演出:浙江省杭州市桐廬越劇團
根據江南民間故事改編
1986年《桐花淚》
上海電影製片廠
編劇:包朝贊 導演:沙潔 攝影:張珥 美術:秦柏松 副導演:史鳳和
演出:杭州市越劇二團
1999《紅絲錯》
浙江省電影公司、浙江小百花越劇團聯合攝制
編劇:顧頌恩 導演:徐偉傑 攝影:瞿家振、李榮聖
2001年《唐伯虎》
茅威濤、何賽飛
2002年《醉公主》
中影集團、北京今古影視策劃有限公司聯合攝制
編劇:王雲根、錢勇 導演:森島 攝影:王健
2007年越劇電影
經典版《紅樓夢》
主演:鄭國鳳 王志萍
交響版《紅樓夢》
主演:趙志剛 方亞芬
總導演:韋翔東
越劇電視劇紅樓夢 越劇電視劇孟麗君 越劇電視劇竹葉青青 越劇電視劇何文秀 越劇電視劇梁祝 越劇電視劇珍珠塔 1,《天仙配》
1955年6月—12月,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黑白片.
桑弧根據陸洪非1954年華東區戲曲觀摩大會演出本改編;導演石揮,攝影羅從周,音樂顧問葛炎,作曲時白林,王文治;主演嚴鳳英,王少舫.
電影劇本全片分為」鵲橋』,』路遇』,」織絹」,」分別」四場,將」賣身」,」上工」,」滿工」三場以27個鏡頭,六句唱詞分別納入其他各場之中,因而將原唱詞442句刪改位178句.將」樹上鳥兒成雙對」男女聲對唱由」路遇」之尾改置」分別」之首.將傅公子改為家院趙貴.
1956年3月,《天仙配》電影被文化部列為」新片展覽周」影片之一.獲」建國五周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1956年6月起,先後在法國,義大利,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英國,埃及,瑞士等國的電影節上放映.至1959年底,正式輸出蒙古,朝鮮,越南,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斐濟,加拿大,蓋亞那,紐西蘭等國家.
2,《夫妻觀燈》
1956年10月,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攝制.黑白紀錄片.主演嚴鳳英,王少舫.
3,《春香鬧學》
1958年10月—11月,安徽電影製片廠攝制.黑白片.做為《安徽戲曲集錦》藝術片組成部分.
改編陸洪非,導演郭鈞,喬志良;編曲時白林;主演潘璟琍,熊少雲.
4,《女駙馬》
1959年6月—10月,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攝制.黑白片.根據安徽省黃梅戲劇團同名舞台劇演出本改編.
改編陸洪非,導演劉瓊,作曲時白林,主演嚴鳳英,潘璟利,王少舫,張雲風.
電影劇本將」綉樓」分為」綉樓」和」花園」兩場,恢復原舞台劇本中刪去的李兆廷被逼退婚,受贈,被誣等情節,增加馮素珍主僕離家出走途中及劉文舉在」金殿』中的若乾唱段.電影劇本共設334句唱詞.
5, 《牛郎織女》
1963年6月—10月,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與香港大鵬影業公司聯合攝制.彩色片.
編劇陸洪非,金芝,完藝舟,岑范;導演岑范,攝影陳震祥,作曲時白林,方紹墀,主演嚴鳳英,王少舫,黃宗毅.
本片攝制完成後在香港澳門放映,粉碎」四人幫」之後才在全國公開放映.
6,《槐蔭記》》
1963年6月—10月,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與香港繁華營業公司聯合攝制.彩色寬銀幕片.劇本及音樂均按《天仙配》原稿拍攝,發行時改今名.
導演顧而已,主演董文霞,夏承平.
本片先在香港澳門放映,粉碎」四人幫」之後才在全國公開放映.
7,《紅霞萬朵》
1976年,珠江電影製片廠攝制.根據安慶市黃梅戲劇團舞台劇改編, 第一部黃梅戲現代影片,彩色片.」文革」中曾短期放映.
編劇劉雲程等,時白林擔任音樂顧問兼指揮,劉廣慧,王少舫主演.
8,《小店春早》
1976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 彩色片,根據安慶市黃梅戲劇團舞台劇改編,」文革」中曾短期放映.丁同主演
9,《龍女》
1983年10月—1984年3月,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彩色遮幅式片.
根據安徽省黃梅戲劇團舞台劇《龍女情》改編,增加龍門祝壽場景,增加內廷診病和金殿面試,鯉魚精改名黑鮫.
改編丁式平,朱士軌,許成章;導演舒適,攝影陳震祥,作曲方紹墀,主演馬蘭,黃新德,吳亞玲,張輝,王少舫.
本片由文化部選定為」慶祝建國三十五周年新片展覽」影片之一,1984年9月起全國公映.
10,《杜鵑女》
1984年,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攝制,根據安慶市黃梅戲二團舞台劇《慈母淚》改編,影片易名為《杜鵑女》。編劇:汪自毅 沙丹 ,導演:沙丹 主演: 郭霄珍,汪靜,張小萍.
11,《孟姜女》
1986年2月—4月,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攝制,彩色遮幅式片.
根據安徽省黃梅戲劇團同名舞台劇演出本改編.
編劇王冠亞,導演沙丹,作曲時白林,配器時白林,徐楠;主演楊俊,張輝.
本片只有110句唱詞,唱腔優美,韻味雋永,道白採用普通話,是另一種樣式的探索.1987年被選為參加新加坡首屆」中國電影節」十部影片之一.
12,《母老虎上轎》
1986年,根據黟縣黃梅戲劇團舞台劇《母老虎上轎》改編,長春電影製片廠攝制.編劇余治淮,作曲徐志遠,王毓琴,陳小芳主演.
13,《朱門玉碎》
1985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根據安慶市黃梅戲劇團舞台劇《審婿招婿》改編,編劇汪自毅等,導演陳懷皚,影片易名為《朱門玉碎》.主演:丁同
14,《香魂》
1986年,安徽電影製片廠攝制, 主演:韓再芬,導演: 張鴻眉、王金聲 編劇: 劉雲程 攝影: 王文錫
15,《血淚恩仇錄》
1990年,湖北第一部黃梅戲電影,長春電影製片廠和湖北電影製片廠聯合攝制,導演楊世雄,
主演楊俊,張輝,作曲陳精根
16,《徽商情緣》
1995年,安徽省委宣傳部、安徽電視台、安徽電影製片廠聯合攝制。監制:陳發仁、王學平、吳鍾謨;顧問:李准、沈培新;編劇:侯露;導演:王金夫;攝影:甘泉、張林;作曲:徐志遠;指揮、配器:尚廷文;製片主任:陶其光;出品人:常小平;主演:韓再芬、李龍斌、黃新德。獲中宣部第五屆「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1996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戲曲片獎。
17,《生死擂》
2000年,省委宣傳部,蕪湖市委市政府,安徽電視台,安徽電影製片廠聯合攝制.我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聲黃梅戲戲曲故事片,根據黃梅戲舞台劇《斛擂》改編,編劇金芝、草青,導演王好為,攝影李晨聲、尹其武,作曲時白林、尚廷文;韓再芬,黃新德,董成,蔣建國,陳小成主演。
18,《山鄉情悠悠》
2000年,根據安慶市黃梅戲一團舞台劇《柳暗花明》改編,趙媛媛,董家林主演,曾榮獲2000年中國電影「華表獎」,安徽省電影發行放映總公司出品. 半把剪刀(電視劇:汪靜)
春香鬧學
打豆腐
打豬草
二月
桂小姐選郎(電視劇:韓再芬)
紅樓夢(舞台劇:馬蘭、吳亞玲)
紅絲錯
皇帝告狀
黃梅戲_孟姜女
黃梅戲《戲牡丹》--- 馬蘭
黃山情(電視劇:黃婉秋、黃新德)
家春秋
拉郎配(電視劇:李文)
梁山伯與祝英台(舞台劇:馬蘭、黃新德)
龍鳳奇緣(電視劇:韓再芬、汪靜)
龍女(電影:馬蘭、黃新德)
孟麗君(電視劇:韓再芬)
孟麗君(孫娟)
母老虎上轎
女駙馬(電視劇:韓再芬 )
女駙馬(電視劇:韓再芬)
女駙馬(電影:嚴鳳英)
女駙馬(舞台劇:韓再芬)
女駙馬(舞台劇:馬蘭 )
女駙馬(舞台音配像:馬蘭配嚴鳳英)
劈棺驚夢(電視劇:馬蘭、黃新德)
七仙女與董永(電視劇:汪靜)
秦香蓮(黃梅戲)
桃花女
桃花扇(電視劇:韓再芬)
啼笑姻緣
天仙配(韓再芬)
天仙配(嚴鳳英、王少舫)
挑女婿
王熙鳳與尤三姐
無事生非(舞台劇:馬蘭)
西廂記
戲牡丹,點大麥,補背褡
小辭店(電視劇:韓再芬、韓軍)
嚴鳳英(電視劇:馬蘭)
遙指杏花村(電視劇:馬蘭)
貞娘怨
鄭小嬌(電視劇:韓再芬)
『捌』 程之人物經歷的介紹
程之素以扮演反派角色著稱。《腐蝕》中的特務頭子齊科長、《我這一輩子》中的警察局長、《紅日》中的敵參謀長、《苦惱人的笑》中的主編,程之也扮演了一系列的正面人物形象,比如《關連長》里的解放軍戰士老董、《紅色娘子軍》里的紅軍軍醫、《飛刀華》里剛正不阿又不乏幽默的李中俠等都頗有特點。 程之對語言藝術有較好的修養,既擅普通話,又會各地方言。他曾為《牛虻》里的蒙泰里尼配音,也為《馬歇爾,歡迎你》配旁白,依然保持了原片幽默風趣的格調,還為上影故事片《曙光》中的賀龍配音。 程之還是一個多才多藝的演員,除京劇外,他還特別喜歡相聲,曾在1977年1月至4月間演出了三百六十餘場,每一個段子,都溶匯了他的生活經歷。他的絕活在於能說上海、湖南、四川、寧波等十個地方語言,對語言藝術又有潛心的研究。程之還頻頻在電視屏幕上亮相,擔任節目主持人。 程之自幼喜愛京劇,六歲便無師自通學回了拉京胡,八歲到電台播音,唱京劇,十一歲時就灌制了京劇唱片《御果園》,從此便得到了「小大花臉」的雅號。 1944年程之高中畢業後,考進復旦經濟系。因他酷愛演劇,在復旦念書期間參加了由當時《申報》主辦的籌募助學金的義演活動。義演的劇目是《富貴浮雲》,導演是黃佐臨先生。 1945年1月1日,程之輟學,正式下海演話劇,加入了由黃佐臨先生創導的苦幹劇團,從此走上了他畢生為之奮斗的演藝生涯。 1947年,程之進入文華影業公司。他參加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是《假鳳虛凰》,他在影片中扮演「五號理發師」,影片中五號理發師一段自拉自唱流行歌曲的戲,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著程之又拍攝了《夜店》、《腐蝕》等十幾部影片。 1952年,上海八家私營電影公司合並,成立了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1953年「聯影」並入了上海電影製片廠。在此期間,程之又先後參加了《我這一輩子》、《關連長》等影片的拍攝。其中程之在《我這一輩子》中扮演警察局長一角的出色演技,使他榮獲了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第一次頒發的優秀表演獎銀質獎章。 從1953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前的這十四年中,程之又參加拍攝了《雞毛信》、《家》、《紅日》、《魔術師的奇遇》、《鐵窗烈火》、《飛刀華》、《沙漠追匪記》等二十餘部影片。在五十年代中期,程之曾為捐獻飛機大炮義演京劇《空城計》、《捉放曹》等,並為上海人民廣播電台、福建人民廣播電台錄制了對台廣播節目京劇清唱、相聲等,為使台灣人民了解祖國、為增進海峽兩岸的交流作出了貢獻。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程之未能倖免,一夜之間由革命群眾變成了「革命的對象」。1967年7月,他被勒令留廠察看,參加所謂的「學習班」,即變相的「隔離審查」,一關就是十個月。1968年5月,學習班結束。 1969年,電影系統大批人員下放到奉賢的「五七」幹校勞動,程之仍作為「審查對象」,在「幹校」勞動了四年。1973年,程之被列為第一批回廠參加工作的人員之一。回廠後,他即參加了影片《難忘的戰斗》的拍攝。1975年1月1日,他又參加了上影演員劇團對外公演的話劇《春苗》,扮演重要角色「杜院長」,這是他從藝三十周年的紀念日。 1978年程之參加了上影廠「文革」後第一部影片《特殊任務》的拍攝工作。隨後,又拍攝了《兒子、孫子和種子》、《苦惱人的笑》、《他倆和她倆》等影片。與此同時,他還導演了話劇《甜蜜的事業》。 1980年,程之參加了上影演員劇團的話劇《鍍金》的演出;參加了影片《愛情啊,你姓什麼》的拍攝。除了參加《筆中情》、《御馬外傳》等影片的拍攝外,還為影片《曙光》中的「賀龍」一角配音。 1986年,在央視《西遊記》中飾演金池長老, 贏得華人觀眾一致好評。 1994年底,拍攝了《子夜》、《郵緣》、《開槍,為他送行》、《愁眉笑臉》、《風流局長》、《神貓與鐵蜘蛛》等八十餘部影片。導演了電視片《蠡湖煙綠》、《天下第一關》、《吃白》、《隱患》等;參加拍攝的電視劇有《電視塔下》小品系列、《西遊記》(第六集)、《春蠶、秋收、殘冬》、《立體交叉橋》、《阿Q和他的子孫》、《牡丹亭》、《哀樂江湖》、《鹹菜街軼事》、《小紹興傳奇》等等;並改編、導演、主演了兩集電視劇《名優之死》;導演了京劇電視藝術片《李逵探母》等。同時,程之還主持了上海電視台國際部《上海灘》欄目。 程之從五十年代起,就為譯製片配音。不少著名影片中,如《三劍客》、《王子復仇記》、《奧賽羅》、《牛虻》、《霧都孤兒》等,都留下了他極富魅力的聲音。同時,他還為不少國產美術片配音、作曲、配唱,如《濟公鬥蟋蟀》、《茅山道士》、《三隻狼》等,其中《三隻狼》一片還獲得國際大獎。 程之的相聲,不僅能說,而且會編,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1961年,程之和於飛一起為周總理和陳毅副總理表演程之自己創作的相聲《化妝、火葬》,贏得兩位總理的開懷大笑。 程之1995年在上海逝世。 演藝經歷 程之自幼喜愛京劇,在家庭的藝術氛圍熏陶下,耳濡目染,六歲便無師自通學回了拉京胡,八歲到電台播音,唱京劇,十一歲時就灌制了京劇唱片《御果園》,從此便得到了「小大花臉」的雅號。 1944年程之高中畢業後,考進復旦經濟系。因他酷愛演劇,在復旦念書期間參加了由當時《申報》主辦的籌募助學金的義演活動。全市共有十四所大學聯合參加,義演的劇目是《富貴浮雲》,導演是黃佐臨先生。這次演出影響很大,並為程之今後踏入話劇界成為專業演員打下了基礎。 1945年1月1日,程之輟學,正式下海演話劇,加入了由黃佐臨先生創導的苦幹劇團,從此走上了他畢生為之奮斗的演藝生涯。當時的苦幹劇團薈萃了上海的著名演員,如石揮、張伐、白穆、丹妮等,與這些著名演員同台切磋,奠定了程之成為表演藝術家的堅實基礎。1947年,程之進入文華影業公司。他參加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是《假鳳虛凰》,他在影片中扮演「五號理發師」,影片中五號理發師一段自拉自唱流行歌曲的戲,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申報》刊登的介紹《假鳳虛凰》的文章中,還專門表揚了程之「能拉會唱、聰明人也」。接著程之又拍攝了《夜店》、《腐蝕》等十幾部影片。 從1953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前的這十四年中,程之又參加拍攝了《雞毛信》、《家》、《紅日》、《魔術師的奇遇》、《鐵窗烈火》、《飛刀華》、《沙漠追匪記》等二十餘部影片。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程之曾為捐獻飛機大炮義演京劇《空城計》、《捉放曹》等,並為上海人民廣播電台、福建人民廣播電台錄制了對台廣播節目京劇清唱、相聲等,為使台灣人民了解祖國、為增進海峽兩岸的交流作出了貢獻。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程之未能倖免,一夜之間由革命群眾變成了「革命的對象」。1967年7月,他被勒令留廠察看,參加所謂的「學習班」,即變相的「隔離審查」,一關就是十個月。沒完沒了的寫「歷史問題」、寫「思想匯報」。1968年5月,學習班結束,程之莫名其妙地被關了十個月,又稀里糊塗地被放了出來。 1976年,粉碎「四人幫」以後,廠復查小組讓程之在一張「肅清流毒、恢復名譽、推翻一切不實之詞」的證書上簽了名。從此撥開烏雲見青天,十年的冤枉得以平反。程之把這看成是「第二次解放」。激動之餘,他暗自下決心,一定要把十年蒙受的損失用加倍的努力補償回來。1977年初,上海掀起了全市性聲討「四人幫」的宣傳活動。程之認真地投身進去,不論是工廠、碼頭、廣場、街道里弄、體育場館,他都積極參加並自編相聲、小品等節目,與上影演員劇團的秦怡、王丹鳳、於飛、陳述、曹鐸等同志一起演出。每天一早出發,晚上要十一、二點才能回家,最多的一天演了11場。吃飯都沒有時間,經常在「麵包車上啃麵包」。1979年1月到4月的一百多天里,共計演出了360餘場。 1978年程之參加了上影廠「文革」後第一部影片《特殊任務》的拍攝工作。隨後,又拍攝了《兒子、孫子和種子》、《苦惱人的笑》、《他倆和她倆》等影片。與此同時,他還導演了話劇《甜蜜的事業》,在大眾、徐匯、曹陽等劇院演出了近百場。1980年,程之參加了上影演員劇團的話劇《鍍金》的演出,約四十餘場;隨後又參加了影片《愛情啊,你姓什麼》的拍攝。拍攝過程中,與顏碧麗導演配合默契,為顏導演出了不少點子,使影片達到了理想的喜劇效果,被顏導譽稱為「真正的電影演員」。當顏導接了下一部影片《筆中情》時,她親自帶著文學本來找程之,要求程之能對劇本作一全面整理、修改,以加強喜劇色彩。對顏導的信任和委託,程之欣然接受,並認真對待。後來,顏導就是根據程之的修改稿分的鏡頭。影片完成後,得到了廠領導的肯定。這期間,程之除了參加《筆中情》、《御馬外傳》等影片的拍攝外,還為影片《曙光》中的「賀龍」一角配音。對於程之不計名利,熱忱工作等突出表現,他被上影廠評為「先進工作者」(1981年)。 1994年底,程之還參加拍攝了《子夜》、《郵緣》、《開槍,為他送行》、《愁眉笑臉》、《風流局長》、《神貓與鐵蜘蛛》等八十餘部影片。在此期間,程之還拍攝了不少電視劇,並做了些編導工作。其中導演了電視片《蠡湖煙綠》、《天下第一關》、《吃白》、《隱患》等; 電視劇《名優之死》是程之一生中影響最大、獲得好評最多的一部作品。京劇演員袁世海、譚元壽等都說該劇拍得好,並說沒想到程之的老生也唱得如此之好。江蘇省文化廳副廳長、話劇演員、田漢先生的女婿張輝和他的夫人田野女士看了該劇後激動地說:「這戲使我們想起了父親」。並感謝程之將他們父親的名劇搬上了銀屏,稱贊這是一部高質量、高水平的電視劇。許多觀眾來信、來電,對《名優之死》給予了最高的評價。其中最令人感動的是山西霍縣礦務局團柏煤礦的工人同志和他們職工學校老師的來信,來信中說:這位教師的兒子因工傷事故喪生,使她痛不欲生,看了《名優之死》,那震撼人心的鼓聲激勵她振作精神,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她問程之在哪能買到《名優之死》的錄音帶。程之接信後,立即為她復制了一盤《名》劇的錄音剪輯,並寫了回信一起寄給她。這位教師收到磁帶和回信後,激動不已,她和學員們一起聽錄音、看程之的回信。為了表達他們的心意,特意去省城太原定製了一面錦旗,「觀眾愛您」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表達了煤礦工人的一片心。程之收到這面錦旗,忍不住淚流滿面,這是真正來自觀眾的心聲,是觀眾對程之的最高褒獎,是他從藝一輩子的最大榮譽! 「多才多藝、辛勤耕耘」,是程之留給人們最深的印象。程之從藝五十年,拍攝了百餘部影視片,塑造了眾多類型各異的人物,無不窮形盡相,栩栩如生。同時,他的配音藝術、相聲水平和京劇功底,也是有口皆碑的。 程之從五十年代起,就為譯製片配音。不少著名影片中,如《三劍客》、《王子復仇記》、《奧賽羅》、《牛虻》、《孤星血淚》等,都留下了他極富魅力的聲音。同時,他還為不少國產美術片配音、作曲、配唱,如《濟公鬥蟋蟀》、《嶗山道士》、《三隻狼》等,其中《三隻狼》一片還獲得國際大獎。 程之的相聲,不僅能說,而且會編,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1961年,程之和於飛一起為周總理和陳毅副總理表演程之自己創作的相聲《化妝、火葬》,贏得兩位總理的開懷大笑。1985年和1987年,程之參加「中國電影明星藝術團」和「上海電影明星藝術團」先後兩次出訪新加坡和香港,和陳述、曹鐸合說的相聲《方言趣談》和《歌曲笑談》等也都是由程之自己編寫的,演出效果很好,深受海內外人士和廣大僑胞的歡迎和贊揚。當地報刊還著重介紹了程之和他的相聲,並贊譽他是表演藝術領域的多面手。 程之對京劇藝術執著的熱愛,使他不停地為光大我國的國粹而辛勤工作。他以淵博的學識,主持了中央電視台、天津電視台等舉辦的各類京劇大獎賽並兼任評委;又為上海電視台主持《說戲談曲》欄目,為普及京劇知識、弘揚民族文化盡心盡力。 為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進一步傳播譚派唱腔藝術,程之竭忠盡智地為他父親程君謀老先生整理、記譜了五齣譚派名劇《空城計》、《李陵碑》、《捉放曹》、《擊鼓罵曹》、《舉鼎觀畫》,現已付印,贈給全國各大城市戲校作為傳播譚派藝術的教材,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養青年一代京劇演員作了貢獻。同時還贈與海內外喜愛京劇的朋友們,以饗知音。 程之在藝術上精益求精,在生活中更是一位善良、謙虛、和藹可親的人。他的座右銘「演戲要生活、生活不演戲」,也影響、教育了家人和子女。他在生活中真誠待人,悉心照顧老人,精心培育後代,子女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健康成長,茁壯成材。 程之屬牛,他就象一頭老黃牛,在藝術天地里辛勤耕耘,奉獻著自己的藝術生命。他曾經說過:「我不關注壽命,我只關注藝術生命」。就是這朴實真摯的感情,使他在舉國歡慶粉碎「四人幫」的日子裡,創下了一天連演11場的最高記錄;就是這執著的追求,使他在坐骨神經痛發作期間,忍著巨痛,僅用了二三天的時間,就完成了京劇電視藝術片《李逵探母》的拍攝;也正是這滿腔的熱忱,使他不停地參加各類社會公益活動:社區老年詩會、中學的升旗儀式、街道里弄的慶祝活動,只要對社會有益,只要是群眾喜愛,他都是那麼投入、那麼認真地對待每次演出。1995年2月14日,程之應邀出席上海市政協的元宵節聯歡晚會,自己清唱了《盜御馬》選段之後,又興致勃勃地為舒適先生操琴伴奏,演出了《李陵碑》選段,演出結束時,突發大面積心肌梗塞,猝然倒在了他心愛的舞台上。作為一位從藝半個世紀並贏得花繁果碩的藝術家,程之實踐了自己的諾言,為藝術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玖』 郭振清張圓主演《羌笛頌》,60年歲月如歌,今唯他健在,88歲
【百部經典老電影巡禮(37)——《羌笛頌》】
No.1
說起郭振清、張圓,大家可能對郭振清非常熟悉,因為他曾為中國銀幕塑造了許多經典角色,如《平原游擊隊》李向陽、《決裂》龍國正、《英雄兒女》張團長、《獨立大隊》馬龍等。
但大家對於張圓卻了解得不多。不過,我們不應該忘記張圓,因為她是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曾主演《祖國的花朵》《沙漠里的戰斗》《地下尖兵》《寶山之歌》《徐秋影案件》《笑逐顏開》等電影。三十多年中,張圓的表演以淳樸細膩、生活自然見長,尤以成熟、持重的中年婦女形象多見。
而兩人曾合作過《鋼鐵巨人》《羌笛頌》,尤以《羌笛頌》更有影響力。
電影《羌笛頌》由張辛實執導,郭振清、張圓、藺娜、孫羽主演,1960年上映,講述了上世紀30年代工農紅軍來到西南羌族地區,給羌族人民帶來新生活的故事。
電影中,郭振清飾演沙格甲、張圓飾演董永貞、藺娜飾演金坦密、孫羽飾演董永明、張輝飾演江保、牛千飾演昌王忑、毛英海飾演政委、李承偉飾演二支木、嚴皇飾演陳太太,其他演員還有張鳳來、王春英、 仉 長波、庄焰、陳克然等。
No.2
郭振清飾演的沙格甲是羌族人民武裝的領導人。1935年工農紅軍到達西南羌族地區後,在政治工作人員董永貞的啟發教育下,沙格甲領導的羌族人民武裝堅持斗爭,他們處決了斯合珠,懲罰了石端公,打死了陳泰保,很好地演繹了第一部有關羌民族的電影。
張圓飾演的董永貞是工農紅軍的政治工作人員,她來到羌族地區後,率工作組深入羌寨,組織農會、分配糧食。紅軍繼續北上,上級因董永貞傷重,留她在羌寨一面養傷,一面領導羌族人民堅持斗爭。紅軍走後,敵人又回到羌寨。董永貞被敵人逮捕,最終被槍殺。
藺娜飾演的金坦密參加革命工作後,發動群眾抗捐抗稅,給予敵人以沉重打擊。電影結尾時她把董永貞的遺物交給董永貞的弟弟董永明,並在黨的領導下,建設羌寨,讓羌族人民過上幸福的好生活。
孫羽飾演的董永明是董永貞的弟弟,在羌區,他積極工作,最後與江保帶著部隊與羌族人民武裝會師。
張輝飾演的江保與沙格甲、金坦密等一起參加了革命工作。
No.3
然而,整整60年過去了,絕大多數演職人員都已去世,如導演張辛實1984去世,享年68歲;編劇林杉1992年2月5日去世,享年78歲。
演員中,郭振清2005年8月24日去世,享年78歲;張圓2000年8月10日去世,享年74歲;孫羽2014年2月19日去世,享年80歲;毛英海1994年去世,享年61歲;嚴皇1988年去世,享年70歲;王春英2005年2月17日去世,享年73歲;仉 長波2017年5月17日去世,享年80歲;庄焰1992年去世,享年73歲;陳克然2008年8月19日去世,享年67歲。
其他演員,絕大部分都已經去世。
讓人高興的是,曾在《董存瑞》《戰火中的青春》《羌笛頌》《冰山上的來客》等影片中出演重要角色的張輝目前還健在,老人家已88歲了,正與妻子、著名演員葉琳琅在廣州安享晚年。
讓我們向為電影《羌笛頌》做出貢獻的藝術家們致敬!
【喜歡老電影、老影人的朋友,這里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作者將與您一起向經典致敬,憶影人輝煌,共同重溫曾經的美好時光。請記得關注「娛文娛視」我們這個小家, 美文 會及時發送到您的手機上,幸運會時時縈繞在您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