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芳華》,陳燦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歡郝淑雯
陳燦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歡郝淑雯?讓我們用細節說話~
在水池邊洗餐具,郝淑雯將水不小心濺到了陳燦身上,陳燦借機用言語懟她,說她手風琴風箱都拉不穩、最不喜歡「你們這些高乾子弟」的臭毛病等等。其實呢,就跟我們小時候一樣,最愛欺負哪個小女孩兒,就是最最喜歡誰。青春期的喜歡,表達起來就是這么無理,抓一下撓一下的。要是真的不喜歡,人家飯盒洗得好好的,你幹嘛往人身邊湊?要是真不喜歡,倆姑娘都伸手,直接拉穗子就得了,眼睛咕嚕嚕轉一圈幹嘛?這是逗郝呢。真的不喜歡,是避之不及,恨不得離八丈遠。但你看下面這張劇照,是誰貼著郝淑雯吹號呢?
或許你覺得這很幼稚,但在那個情感禁錮的年代,這是很好理解的舉動。
細節二,我跟你閨蜜關系近,是因為我要走近你
吵架後,穗子在出板報,淑雯在練習手風琴,陳燦騎單車春風滿面遞過來西紅柿。這時候大家看郝淑雯的反應,同樣喜笑顏開又故作疏離,「倆西紅柿就想和好啦?」這是真的討厭陳燦嗎?這一來一往的互動,是不是像極了戀愛初期的互相試探?陳燦吊兒郎當的性格,在青春期的戀愛里,是最不會伏低的,轉手就把西紅柿都給了穗子。大家要看清楚,是倆西紅柿,大概原本也是淑雯穗子一人一個,但最後都給了穗子。
細節三,相比於贏,我更想給你背琴
在打靶場,郝淑雯主動挑釁要和陳燦比射擊,賭注是陳燦輸就給淑雯背琴,而陳燦贏,他要的什麼賭注呢?洗衣服!!是不是感覺有一點點調情的意味在裡面?比賽的結果是,郝淑雯藉助旁邊何小萍的「神助攻」贏了陳燦,按照陳燦油嘴滑舌的性格,本可以耍賴或者重來的,畢竟比賽過程有問題,但陳燦呢?嘿嘿一笑,就這么認輸了。所以,與贏相比,我更願意給你背三天琴,畢竟行軍太累太累,琴太沉太沉……
如果之前還是陳燦和郝淑雯的戀愛萌芽期,那麼之後郝淑雯聽說陳燦也是高乾子弟時,眼睛一亮,這就是升華了!因為郝淑雯很自豪自己的身份,對同樣是高乾子弟的陳燦,自然好感度倍增,所以最後他倆在一起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兒,但陳燦喜歡郝淑雯在先這是肯定的!
反觀陳燦和蕭穗子,穗子都那麼主動了,陳燦卻沒有一次主動與穗子親昵。唯一一次,在行軍途中,穗子給陳燦留了吃的,陳燦看穗子冷,主動給她焐手,這雖曖昧,其實也純潔,說是兄長般的關愛也是可以的。而其它時間,陳燦是拒絕的姿態,比如不讓穗子跟著他看他吹號。但陳燦的拒絕又是不徹底的,比如西紅柿,比如焐手,比如金項鏈。特別是金項鏈,對於穗子意義重大,雖然接收時穗子甘之如飴,但給了穗子無限遐想空間的同時,也給了穗子之後更大的傷心失落。
不過,又能責怪誰呢?欲拒還迎搖搖擺擺的青春,誰不是這樣過來的~
從劇情前後看,編劇給陳燦的定位是現實的投機主義者,而不是什麼文藝青年。
文工團時期,他爭取做個首席號手,並且十分勤力。
這不是源於自己喜歡吹號,而是必須在這群人里脫穎而出。從幾場戲里可以說明:全片第一場戲,黃軒帶何小萍進排練場時,大家都在玩樂,只有蕭穗子在練習,而她在鏡子中偷看到陳燦也在窗子邊一個人自顧自的吹號;後來到各地部隊巡演時,陳燦也是一個人早起去河邊練號。而1995年時,郝淑雯提起陳燦文工團結束後再沒吹過號。
文工團要解散了,他又提前得知消息,找個門當戶對的高乾子弟戀愛結婚。
注意,陳燦和郝淑雯是在文工團即將結束的前幾天好上的,為什麼在一起幾年都沒有好,卻在最後一刻突然好上,所以從這里來看,雖然不能說陳燦不愛郝淑雯,但至少沒有那麼喜歡。
因為比起一直跟他抬杠的郝淑雯,蕭穗子對他好太多了,那種好意明顯到不可能是普通戰友情,而陳燦對此幾乎視而不見,說明他從來沒有考慮選擇穗子,這裡面有出身的成分,也有個人感情成分。
又在1995年全國房地產價格開始普漲之前,到處拿地。
90年代初,國家推動「海南大開發」,93年後又有了宏觀調控,接著到了95年開始,全國房價開始普漲,陳燦又在這節骨眼上,到處拿地,說明他的消息靈通可見一斑。
凡事他都先知曉,凡事他都走在了前面。
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說明,陳燦是個有心計和城府的人。這是大部分高乾子弟的特徵,看多了家裡禮尚往來,人情冷暖,所以比普通家庭出身的人更成熟和有城府。
當然,作為陳燦來說,他可能一心想擺脫自己的高乾子弟身份,證明自身的價值,這是當時主流的價值觀,他也怕大家說他是空降兵,所以才一直隱瞞身份,才有他前半段批評郝淑雯有高乾子弟的臭毛病,但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無法避免高乾子弟的命運,也不能隨意給家人製造麻煩,所以就結婚還是選了門當戶對的郝淑雯。
其實更讓漁人驚訝的是,郝淑雯主動告訴蕭穗子她和陳燦好了,而她一直都是清楚蕭穗子的心思的,還曬笑穗子沒眼光。
蕭穗子在門口等著吹起床號的陳燦,要去聽他吹號,陳燦一邊走,一邊不冷不熱的扔下一句:你別跟著我,我撒野尿去。
這個只有他們兩個人的場景,其實是最能反映他們對彼此的感情的。
陳燦的反應,就是一個大寫加粗的不喜歡啊。
最後陳燦選擇和郝淑雯在一起呢,肯定考慮到雙方門當戶對的問題了。至於之前他對郝淑雯的感情,電影裡面著墨不多,但至少看出來陳燦是不討厭她的,甚至有時候還會逗郝淑雯,家庭相當加上也有好感,在一起也並沒有什麼不對。
那個年代,門當戶對還是很重要的,所以陳燦最後沒有選擇蕭穗子太正常了。從頭到尾都是穗子一個人的愛情,只能說陳燦的那一點點好感和不拒絕給了她錯覺和幻想吧。
陳燦到底是喜歡郝淑雯?還是因為門當戶對?
② 為什麼《芳華》里最後劉峰和何小萍在一起了卻不結婚
《芳華》是大導演馮小剛的電影,馮小剛自然不用介紹了,他導演了很多電影,每一部票房都驚人。所以能被馮小剛看重的演員,也是很不簡單。之前有一部反應很好的電影《芳華》,裡面有很多不錯的演員,比如黃軒,鍾楚曦。相信大家看過的都知道,最後劉峰和何小萍在一起了但卻沒有結婚,這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芳華》這部電影還是很值得一看的,演員選角也是很好,很貼合人物的性格。黃軒飾演的劉峰也是非常圈粉的,演技也在線,在劇中是一個老好人,而苗苗飾演的何小萍也是一個很可憐的女子。一心想著劉峰,感覺劉峰並不值得她那麼愛他。
③ 在馮小剛的電影《芳華》中,劉峰和何小萍在一起了,最後倆人為什麼不結婚
何小萍是劉峰接到文工團去的,大概從那個時候起,何小萍就默默對劉峰產生好感了。
畢竟剛進文工團的那個時代,文藝兵能夠與異性單獨相處的機會少之又少,劉峰又是全團出了名的雷鋒在世,一路上對何小萍的照顧、呵護一定讓小萍倍感溫暖。
④ 對《芳華》這部電影的結局的看法
看了N遍芳華電影,每次都把我帶入那個年代,故事編劇導演加演員都是最優秀的
⑤ 《芳華》中蕭穗子和何小萍被稱作兩生花,她們有什麼共同之處
馮小剛的電影《芳華》一經上映就引起熱烈的反應。故事以70年代左右為背景,講述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文工團中,劉峰、何小萍、蕭穗子、郝淑雯、林丁丁等人在大時代背景下一代人的芳華和不同命運。大家都知道從鄉下來的何小萍從進文工團開始就備受大家的欺辱。而身為宿舍長的郝淑雯性格非常強勢,霸道。對待小萍態度很惡劣。但感覺上跟蕭穗子關系還是非常不錯的,幾乎是形影不離的狀態。
大家覺得呢,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⑥ 為什麼《芳華》里最後劉峰和何小萍在一起了卻不結婚
為什麼芳華里最後劉峰和何小萍在一起了,卻不結婚
電影《芳華》,相信很多人都看過,講述的是20世紀70年代那一代人青春歲月里的愛恨情仇,電影以大時代為背景,深刻地展示出了那個時代對人們的影響以及對人性的摧殘和對美好的破壞。看完之後,給人一種很遺憾的感覺,同時又夾雜著一絲傷感,還有一些怨懟。
對於這部電影里的人物性格,想必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電影里的場景和布局也十分符合劇情走向,看得出來,導演馮小剛下了很多心思在這部電影上面,所以這部電影剛一放映就大獲好評。演員們的演技也堪稱一流,每一個人都在用心地飾演著自己的角色,所以觀眾在觀看時會有很強的代入感,所以說,《芳華》這部電影非常地成功。
以上僅為筆者個人觀點,你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評論。
⑦ 如何評價電影《芳華》中的人物陳燦和郝淑雯
馮小剛一直以來習慣的都是單線敘事,但在《芳華》中真正的線索人物蕭穗子,主要的表述情感的方式都在旁白當中,對她本身的印象除了陳燦的情感之外再無其他,而何小萍、劉峰等人物也隨之淡化,使得這出群像戲看似塑造了很多角色,但真正深入人心的卻基本沒有,影片寄託的情感也就只能浮於表面了。
《芳華》值得肯定的有演員們的表演,黃軒、苗苗、鍾楚曦等人對於大銀幕來說,還是處於新人階段,這樣的選擇是一把雙刃劍,用的好會成為流量明星當道的大環境中的一股清流,定會帶給觀眾眼前一亮之感;而用不好就很容易破壞故事整體的融洽性,繼而變得支離破碎,但馮小剛用《芳華》證明,幾位演員的表現清純自然,富有活力與青春氣息,到了後面的年齡跨度部分,也較好地詮釋了各自的角色。
《芳華》註定是一部難以蓋棺論定的作品,它的藝術性以及對於時代的思考與當下娛樂至死的思潮是相互沖突的,可能確實需要一點時間,來漸漸發現到它當中的長處與不足。但它的誠意是毋庸置疑的,在2017年末,可以看到這樣的一部影片,也算是一種告別與懷念。它最大的意義還是在於,用心呈現的電影和故事,即使經過了再多的磨難和挫折,觀眾也一定能夠感受得到。需要這樣的作品,歡迎這樣的作品。
⑧ 電影《芳華》主要講什麼
該影片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以1970至19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
劇情簡介——
20世紀70年代,一些有文藝才能的少年男女從大江南北挑選出來,進入某部隊文工團,擔負軍隊文藝宣傳的特殊使命。郝淑雯、林丁丁、何小曼、蕭穗子在這個團隊里朝夕相處,她們才藝不同、性情各異,碰撞出不乏黑色幽默的情境。嚴格的軍紀和單調的訓練中,青春以獨有的姿態綻放芳華。
劉峰,是這個文工團里最不起眼的男兵,比起那些才華橫溢的男樂手、英俊瀟灑的男舞蹈隊員,他個子不高相貌平平也無才藝。他自覺地承包了團里所有的臟活累活,慢慢的,他成了每個人潛意識里的依靠,大家有了任何困難,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劉峰」。
他被大家公推為「模範標兵」,得到了各級表彰。他在這樣的被需要中活得心滿意足,並深深地愛上了獨唱演員林丁丁。當他經過幾年漫長的等待,在他認為恰當的時機向丁丁表白時,他萬萬沒有料到,得到的是跟丁丁以及大傢伙兒平時對他的推崇完全相反的驚恐的拒絕。
事情引起了組織的注意,劉峰遭到公開批判,然後被下放伐木連當兵。中越邊境發生沖突,劉峰迴到了他的老連隊,野戰部隊的一個工兵營,這次戰爭讓劉峰失去了靈巧的右臂,剝奪了他安身立命的能力。從此劉峰只能靠著冰冷的塑料假肢過著貧困潦倒的日子。
了解到劉峰的境遇後,蕭穗子和郝淑雯踏上了尋找劉峰的路,她們付小費給站街的妓女打聽消息,找尋有線索的地址,郝淑雯還央求丈夫給劉峰一份工作。何小曼先找到了患有腸癌的劉峰,陪伴他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程。
(8)電影芳華男女主角的關系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劉峰 演員黃軒
質朴善良,他一無所有,只有善良,是文工團里最不起眼的男兵,但他主動包攬了團里的臟活累活,為大家服務,因此獲得模範標兵表彰,深受整個文工團喜歡。
2、何小萍 演員苗苗
是從鄉下來的文藝女兵,進入文工團後,原以為脫離被當做累贅的家庭就能一帆風順,在文工團因不合群的性格,經常受到其他人的排擠。從而被巨大的孤獨感包圍,感覺自己是被拋棄的群體。
3、蕭穗子 演員鍾楚曦
文工團女兵,是個很浪漫的人,充滿少女心,親歷了何小萍與其他團員發生的多起沖突,也見證了劉峰的命運起伏。與劉峰的感情更像兄妹情,也有惺惺相惜。
⑨ 芳華劇情詳細介紹 電影芳華劇情簡介
1、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變數的人生命運。樂於助人、質朴善良的劉峰(黃軒飾)和從農村來的屢遭文工團女兵歧視與排斥的何小萍(苗苗飾),意外離開了浪漫安逸的文工團,捲入了殘酷的戰爭,在戰場上繼續綻放著血染的芳華。
2、他們感受著集體生活的痛與暖、故人的分別與重逢,還有時代變革之下,每個人的渺小脆弱和無力招架。而昔日的文工團戰友蕭穗子(鍾楚曦飾)、林丁丁(楊采鈺飾)、郝淑雯(李曉峰飾)、陳燦(王天辰飾)等人,在大時代的背景之下,每個人的命運大相徑庭,擁有著出人意料的人生歸宿。
⑩ 電影《芳華》:芳華易逝,雋美永存
趕著周末的第一場電影,看了幾乎是包場的《芳華》。
那個年代我沒有經歷過,但在觀影過程中卻數次落淚,到底是什麼觸動了我,很難說清。
電影和小說,有些不一樣的。
原本覺得電影不應命名「芳華」。
因為於男女主角來說,那些隱忍、綻放、混沌、落魄或趨於平凡的每個瞬間,並不「芳華」,「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才是更准確的寫照吧!
你瞧在文工團里,大部分的人歌舞昇平醉生夢死,他們追逐嬉戲談笑風生,時不時地排擠欺凌女主角,而後又污衊男主角,「芳華」屬於他們才對。
那個特殊的時代變遷,似乎沒影響到別人的青春,只讓男女主角的人生更加跌宕起伏罷了。
後來仔細想想,覺得男女主角的善良、倔強和與眾不同,不就是他們熱血的青春,灼灼的芳華么?
戰爭真的很殘酷。
我不愛看有關戰爭題材的片子,拍得差的戰爭電影會讓我覺得不真實,拍得好的戰爭電影又會令我揪心難受。
這部電影描述戰爭的內容其實不多,但短短的幾個細節,都讓我哭成狗。
經歷過用著麻醉葯的手術的我,尚且覺得疼痛難忍,更何況是戰爭里的重度燒傷、手腳炸裂的痛楚?
那些身上手榴彈被點著,下一刻就會身亡的戰士;那些陷入沼澤,無助的拚命掙扎的戰士;那些躺在兵營里奄奄一息,醫生也無法再救治的戰士……他們在死去的前一刻,都想著什麼?
大概連家都來不及想,只覺得活著真好吧?
在戰爭里,是沒有贏家的,不管是敵方還是我方,每個戰士都是父母深愛的子女,都是子女依賴的父母,都是家人心尖上的寶啊!
所以,活著真好啊,活在沒有戰爭的年代沒有戰爭的國度真好啊!
每代人的青春,都大同小異,那個特殊的時代也不例外。
夢想、信仰、男女間的情愫,共同填滿了大好華年。
同時還有社會階層的難以逾越。
郝淑雯和陳燦的門當戶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而男主角劉峰和女主角何小萍也都有過可以改寫命運的機會,但他們都不去抓住,或者應該說,他們所在階層的思維早已註定他們的命運。
劉峰出生於木匠家庭,他善良、勤快、樂於助人,原可以通過政委推薦去進修這事,讓自己重上一個階層,但他放棄了。
放棄機會看似是他痴情導致,實則是他的思維導致,即便沒有這件事,他也會在別的事上不爭不搶,甚至拱手相讓。
——後來老婆跟別人跑了,他也是這種態度。
終究也只能淪為平庸。
何小萍受原生家庭的影響較大,因為不被愛,又從小受盡欺負,她自卑、孤獨,更喜歡躲在自己的世界裡,原可以通過雪地慰問A角表演提升自己的地位的,但她放棄了。
舞雖跳了,可她卻讓政委看到了撒謊的另一面。看似她不屑與那些欺負她欺負劉峰的人為伍,實則也是她更喜歡躲在自己世界裡以避免受傷的做法。
——後來她成了英雄,卻精神失常,同樣是這個原因。
大約是沒有人告訴她,她的舞很美,跳出了對愛對善良的信仰和對那個時代的控訴,她值得擁有更好的。
因為種種原因,隨著時代的變遷,戰爭中的英雄不再是英雄,他們逐漸被眾人遺忘,變成普普通通的百姓,有生活的煩惱,也有生存的無奈。
許多影評的觀點都是「善良無用」論,認為劉峰式老好人的做法沒有任何意義,可我始終相信好人有好報。
記得有個故事是這樣的——
一位叫瑪莉·班尼的女孩寫信給《芝加哥論壇報》,她想問一問無所不知的西勒·庫斯特先生,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嗎?「好孩子」是不是都被上帝遺忘了?
因為她幫媽媽把烤好的甜餅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誇獎,而那個什麼都不做,只會調皮搗蛋的弟弟戴維卻能得到一個甜餅。
關於「上帝為什麼不獎賞好人,不懲罰壞人」之類問題的來信,西勒·庫斯特每天都收到無數,可他也不知究竟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後來他參加一位朋友的婚禮,新娘和新郎互贈戒指時,兩人誤把戒指戴在了對方的右手上。牧師看到後提醒道:「右手已經夠完美了,我想你們最好還是用戒指來裝扮左手吧。」
西勒·庫斯特頓時茅塞頓開。
他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上帝讓右手成為右手,就是對右手最高的獎賞,同理,上帝讓好人成為好人,也就是對好人的最高獎賞。
劉峰,或是他所象徵那個年代的千千萬萬的英雄們,他們無私的奉獻和犧牲,可能並沒有換來財富和尊重,但卻讓他們擁有了淡泊和寬容。
他們曾被扔進歲月的長河裡千錘百煉,最終收獲的是問心無愧的恬淡幸福。
那大概是上蒼所能給予他們的,最高的獎賞。
最後,致敬所有有名的無名的英雄,希望國家對曾經戰斗英雄的關照制度能更加完善;致敬所有善良的無私的奉獻和犧牲,它們讓人相信這世界是充滿希望和溫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