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電影庄妃軼事演員袁

電影庄妃軼事演員袁

發布時間:2023-01-01 12:34:05

A. 潘志文的作品介紹

1978年鱷魚淚
參演演員:潘志文、林嘉華、馬敏兒、張瑪莉、陳曼娜、蔡瓊輝、王偉、張國榮、毛悠明、張瑛 、徐陽
對手戲演員:張瑪莉、陳曼娜、蔡瓊輝、毛悠明(劇中潘翁曾和四位演員產生0同程度的愛情,可算是為個人感受而多情卻實際無情的大鱷...) 1978年,麗的電視邀請潘志文加盟,拍攝90集連續劇鱷魚淚,這套電視劇頗受歡迎,劇中潘志文演的呂文駿由忠誠有理想,變為現實及有點不近人情,其轉變充份看到潘志文的演技。結果,他與馬敏兒和林嘉華,當年成功受觀眾歡迎,同年獲得當年受香港普遍認為是榮譽的香港華僑日報十大電視明星金球獎之一。
1978年變色龍
變色龍被喻為麗的電視和亞洲電視里最好看及最經典的電視劇集,其拍攝方式十分有深度,從三位男主角各有不同性格的際遇,配合社會的人情冷暖,令這套劇十分有時代感,當年大受歡迎。
參演演員:潘志文、劉緯民、劉志榮、魏秋華、馬敏兒、蔡瓊輝、鄧碧雲、張瑛、平凡等
對手戲演員:魏秋華、馬敏兒、余安安
(劇中鄺志立的角色初與魏秋華演的何鋧梅是情侶關系。可惜魏秋華最後被害死了,余安安則是客串演富家女,也是她第一套麗的電視劇)
1979年沈勝衣
在新變色龍和俠盜風流以前,還有客串參演沈勝衣無雙譜六集單元劇,劇中葉天行飾演的獨孤雁被追殺,獲張瑪莉演的慕容孤芳相救並易容為潘志文演的方重生。沈勝衣成為潘志文第一次演古裝片集,與張瑪莉再續在鱷魚淚未完的情侶關系。
參演演員:徐少強、江濤、張瑪莉、潘志文、鮑漢琳、陳琪琪1979年新變色龍
麗視食髓知味於1979年繼續開拍新變色龍,潘翁繼續演鄺志立律師,今回對手戲組合集中在與馬敏兒的程望娣關系身上,馬敏兒亦與羅石青產生另一個感情,形成三角關系...
片集質素雖不及變色龍,但當年仍很受歡迎。
監制:李兆熊
參演演員:潘志文、林嘉華、羅石青、林國雄、馬敏兒、蔡瓊輝等
對手戲演員:馬敏兒
(兩劇里和馬敏兒演的感情戲,資深電視迷也會認同是麗視那邊里經典之一)
1979年俠盜風流
1979年無線電視即將推出古龍原著楚留香劇集,麗的電視於是搶先開拍名叫盜帥楚留香,並於無線電視放映前先放映一周...後來劇名改為俠盜風流,於1979年9月開始逢周六放映,不與無線電視平日的楚留香正面對陣...
由於演員不足,於是找同時在拍新變色龍的潘志文來兼演楚留香,於是平日看見時裝片潘翁,假日則見古裝版潘翁...連他自己也覺辛苦及難協調。
參演演員:潘志文、張瑪莉、魏秋華、阮佩珍、文雪兒、陳婉薇等
(楚留香原著身邊美女如雲,所以上述都與潘翁演對手戲,其中與張瑪莉在鱷魚淚時已令人深刻,和魏秋華在變色龍亦是...同時間,亦和後來多次合作的阮佩珍首結片緣...)
1979年 怒劍鳴
1979年尾麗的電視劇集,潘志文飾演張崎,是以假扮抗元愛國英雄遺子,混入成為少年英雄,以幫蒙古人做事,不過後來終知道自己的身份是...
監制:徐小明
集數:60
參演演員:潘志文、林國雄、江漢、阮佩珍、容惠雯、蔡瓊輝、王偉、楊澤霖、張美蓮等
對手戲拍檔:容惠雯、阮佩珍
(劇中潘翁在中段開始愛上阮佩珍,但因任務逼要與容惠雯結婚...)
1980年大地恩情
麗的電視最光輝時期作品,成功將無線電視作出腰斬劇集輪流傳並改期的情況,威盡一時潘志文是劇中唯一三輯都有出現的角色,演一位愛國且為革命努力的青年容亨,之前我都介紹過了
監制:李兆熊
集數:全部75集
參演演員:潘志文、劉志榮、余安安、蔡瓊輝、岳華、馬敏兒,陳觀泰、秦沛等
演對手戲演員:蔡瓊輝,米雪,馬敏兒
(其中主線是在古都驚雷里與米雪演的對手戲,這亦是潘志文和米雪第一次在麗視合作)
1981年珠海臬雄
1981年1月麗的電視劇集,今次潘志文一改風格演出因時勢落草為寇成為海賊馮秋萍,按劇情發展變為為國盡力的臬雄...
監制:20
參演演員:潘志文,岳華,余安安,魏秋華,張國榮等
對手戲演員:余安安,魏秋華
(劇中潘翁深愛余安安演的葉小憐,可惜小憐被岳華演的蒲四搶走了,而魏秋華演的白露則喜愛潘翁,最後更為他而死...)
1981年 大昏迷
1981年4月的麗的電視劇集,是以揭露醫療黑幕為題,當年不受香港的醫務界歡迎,但拍來頗為寫實.
監制: 劉嘉豪
集數: 20
參演演員: 潘志文,米雪,阮佩珍,黎漢持,王宇凰,容惠雯,陳曼娜,王偉,熊良錫等
對手戲演員: 米雪,阮佩珍,容惠雯 1981 天使危機
1981年8月麗的電視劇集,是以商用物品生產過程產生的危機為題,潘志文劇中演奸角的.
監制: 黎大煒
集數: 15
參演演員: 萬梓良,馬敏兒,潘志文,阮佩珍
對手戲演員: 阮佩珍
1981年盪寇志
1981年12月麗的電視劇集,古裝片,以人物貪財弱點為題,由於沒看過,所以我估造型大致上與怒劍鳴和血債血償等類同...
這亦是潘志文在麗視時代最後一套電視劇.由於澳洲財團於1981年中入主麗視後實行節約,所以認為部份高薪但不是完全受歡迎藝員不再續約,有傳潘志文成為受害者,他於1980年初時曾續兩年約,拍畢盪寇志後滿期不續約,於是離開了電視圈大半年...
參演演員: 潘志文,岳華,羅樂林,麥天恩,阮佩珍,吳剛,江濤,陳嘉鳴等
1982年血債血償
1982年12月亞洲電視劇集.當年香港遠東集團主席邱德根收購麗的電視,9月24日起改為亞洲電視,後來更全資收購澳洲財團股份,令亞視成為華資電視台,於是推行新政,吸納更多外來的藝員來客串參演劇集,當年潘志文便憑著自由身合約參演亞視第一部古裝長劇血債血償.劇中演受恩師所託殺仇人的劍客於峰,卻愛上仇人的女兒,跌入仇人的圈套與仇人和好,結果曾荒廢武學,後來從新振作,與朝廷奸太子決一高下... (由於片子安排混亂,我覺得怎演也不好看)
監制: 劉嘉豪
集數: 35
參演演員: 潘志文,李麗麗,伍衛國,文雪兒,阮佩珍,施明,李燕燕,平凡,鄭雷,陳惠敏等
對手戲演員: 李麗麗,李燕燕
(劇中和李麗麗是雙方恩愛的關系,後來更結婚且有子,李燕燕同樣愛潘志文,但潘翁選擇了李麗麗,令李燕燕因愛成恨,最後死在潘翁面前)
1983年浮生三記
1983年3月亞洲電視劇集.由於潘志文和亞視合作愉快,於是繼續用自由身合約形式多拍兩部劇集,就是浮生三記和園中緣.這兩部劇很特別的,因為他們是連著播映,浮生三記十集播畢後,隨即同時間會播園中緣,當中除潘志文外,無論其他藝員和 劇情都不同,但唯一相同就是清代背景和都是在杭州拍外景... 於是當年潘志文要剃頭演清裝劇之餘,在杭州取外景時,便要記著自己是在拍浮生三記抑或園中緣,因為是同一時間拍攝的,所以都頗為有趣的。
浮生三記也沒看過,但我知道是沈三白和雲娘的故事改篇
監制: 張之珏
集數: 10
參演演員: 潘志文,謂詩明,阮佩珍,林淑嫻,李岡,熊德誠等
對手戲演員: 謂詩明
(當年與同是簽自由身合約只拍此片演雲娘的謂詩明在劇中演夫妻,至於有否和飾演名妓的阮佩珍於劇中有感情戲則不清楚)
1983年園中緣
1983年3月亞洲電視劇集.是一個人間避世到樂園的故事,此戲與浮生三記同時間在蘇州取外景
監制: 賴水清
集數: 10
參演演員: 潘志文,阮佩珍,吳鳳華,李岡等
對手戲演員: 阮佩珍,吳鳳華
(潘志文再度與阮佩珍拍擋,新晉演員吳鳳華則演她最擅長的妖精角色,迷惑潘志文並離間他與阮佩珍在劇中的感情)
1984年武則天
再度離開亞洲電視一年後,答應電視台邀請參演武則天里的宇文駿,與馮寶寶演的武則天演對手戲
監制: 李兆華
集數: 40
參演演員: 馮寶寶,劉永/曾偉權,潘志文,劉紅芳等
1985年八仙過海
1985年1月亞洲電視劇集.該劇為中國大陸最為認識及喜愛,不需再介紹,潘志文演的呂洞賓也有不錯的表現
監制: 丁亮
集數: 30
參演演員: 潘志文,阮佩珍,林迪安,曾偉權,唐品昌等
對手戲演員: 阮佩珍
(潘志文和阮佩珍肯定是老拍檔,但這次是最後一次合作了,潘志文於1986年拍劇最多,但當年阮佩珍已因為合約問題而離開亞視,二人無緣再合作)
1985年天涯明月刀
1985年7月亞洲電視劇.以古龍原著同名改篇武俠劇.
監制: 李元科
集數: 20
參演演員: 潘志文,森森,羅樂林,劉紅芳 等
對手戲演員: 森森
1986年秦始皇1986年3月亞洲電視劇.秦始皇是當年經典大劇,遠赴西安和韓國取景.潘志文演太子丹,不少人還記得
監制: 李兆華,丁亮
集數: 60
參演演員: 劉永,馮寶寶,潘志文,劉松仁,黃造時,麥翠嫻,米雪,江漢,林國雄,鮑起靜,王偉等
對手戲演員: 麥翠嫻
(劇中演的太子丹與麥翠嫻的韓彌是相愛,韓彌為太子丹而與秦始皇在一起,最後更死了)
1986年 西施
1986年7月亞洲電視劇.亞視四大美人系列第二作,由當年亞洲小姐黎燕珊主演西施,潘志文飾演范蠡
監制: 丁亮
集數: 25
參演演員: 黎燕珊,潘志文,白彪,徐寶鳳,尹天照1986 時勢英雄
1986年 柔情點三八
八十年代中亞視算不錯水準的警匪電視劇,當年是情侶關系的潘志文和苗可秀因為拍這套片子而在劇中結婚並成為夫妻,似乎假戲真做.當年電視圈流傳規矩是盡量避免真實情侶在劇中也演情侶,而潘志文和苗可秀則少有地破格而演,雖演的是不愉快的夫妻,但流傳的是這樣演將來難成夫妻....結果潘志文好像最終與苗可秀分手,有點可惜!
監制: 梅小青
參演演員: 米雪,森森,區凱玲,朱江,潘志文,苗可秀等 1987 滿清十三皇朝
亞視著名清宮片集滿清十三皇朝,尤以前半部十分出色,潘志文演皇太極部份當年收視也不錯,劇中又與飾演庄妃的苗可秀成為情侶,也很相配!
參演演員: 王偉,潘志文,苗可秀,朱慧珊,黎燕珊,麥翠嫻,李青山,白彪,韋烈,葉玉萍,黃元申等
1987年金鳳凰
1987年4月亞洲電視劇集.在中國大陸早有碟子出售,大家應不陌生,是講述宋高宗時期營救欽徽二宗的故事,潘志文劇中演宋朝大將龍騰,後來知道自己是金國太子...
監制: 袁錦泉
集數: 25
參演演員: 潘志文,伍衛國,葉玉卿,吳寧,陳迪華,區凱玲,徐曼華等
對手戲演員: 吳寧,陳迪華
1987年 成吉思汗
飾演耶律楚材,是劉永演的鐵木真得力助手
1988年 歷代奇女子
在其中兩篇艷後呂雉里再與演呂後的苗可秀合作,劇中被呂後害死.而在名妓魚玄機里演的李玄.相反間接令魏秋樺演的魚玄機淪落風塵他往後日子繼續有參演不同類型的劇集,像沒有停止似的,以下只是部份而已:
1995年潘志文重返無線電視,畢竟無線電視較受歡迎,所以他演的角色也較比亞視時著名一點,不過他的演技已轉為演一些中年的角色,包括1996年的天地男兒(演正直且富有的葉永基).新上海灘 (演奸角為主的馮敬堯),天龍八部(演段正淳)潘翁後來重返亞視,到今日還有拍檔,最近播放的百集長劇萬家燈火都有他參演高滿堂一角,不過樣子明顯老了,聲音也沈起來,劇中角色非忠非奸,相比同期午間重播的鱷魚淚入目三分的演技,看來潘志文真的老了,真是沒辦法,因為他在香港電視圈也打滾了起碼三十年。
2003 萬家燈火 - 飾演高滿堂,與馮寶寶,胡美儀,江美儀演對手戲
潘志文:
68年已經加入娛樂圈 早年曾在香港電台拍攝《小時候》《獅子山下》等經典劇集 70年代中期他已經是著名小生 78年加入麗的電視令他在事業上再創高峰 期間? 得以重返電視圈
76:
靜默的革命(當年遊走於香港電台拍劇的潘志文被邀請演出麗的電視與廉政公署合作的劇集 該劇亦是廉政公署首次參與劇集的製作)
三國春秋
78:
鱷魚淚(這套劇標志著麗的電視在長篇劇集製作上的突破 亦間接令到其後推出的《巨星》《變色龍》更受歡迎 從此開創麗的電視黃金時期 潘翁亦因在該劇中的成功演出當選78年《華僑日報》十大電視明星金球獎)
變色龍(劇中演鄺志立 與魏秋樺 馬敏兒均有精彩對手戲 亦是麗的電視經典的熒屏情侶)
巨星(劇情講述李小龍傳奇故事)
79:
沈勝衣(黃鷹小說改編 當年多個當紅小生 花旦均有客串演出不同單元 其中《相思夫人》單元中葉天行飾演的方重生易容後的英俊模樣由潘志文接演)
俠盜風流(麗的版楚留香 當年施南生(著名導演徐克的太太)曾代表麗的電視赴台灣與古龍先生傾談小說版權並簽下多部小說 《楚留香》是其中一部 而麗的電視更先於無線電視首播以占上風)
新變色龍(在當年同時演出《俠》劇和《新》劇 一方面顯示出麗的電視全盛時期拍長劇的魄力 另一方面又顯示出缺乏人力資源 而這一點在當年無線電視同樣存在 所以自81年起兩台都逐漸減少長篇劇的製作)
怒劍鳴
80:
大地恩情(潘翁飾演的容亨是全劇唯一橫跨三輯的角色 但據說當年電視台較少宣傳他 頗有被冷落之感)
珠海梟雄
81:
大昏迷(劇中因揭露當年醫療事故內幕 而遭醫療界投訴 期間更要求麗的電視停播該劇)
天使危機
盪寇志(麗視衰落後 曾裁員節流 潘翁當年被評為高薪無號召而遭解約)
82:
血債血償(82年底再以部頭約形式重返亞視)
83:
浮生三記
園中緣(這兩套劇同期到內地取景 而在當年港劇到內地取景又是頗多限制的 不少演員又不願演出 所以兩套劇的演員都有所雷同)
84:
武則天(84年令亞視吐氣揚眉之作)
85:
八仙過海(收視口碑具佳的神話劇 亦令到兩台在其後一年多的時間里都爭相開拍神話劇種 連坊間都稱一向火葯味重的兩家死對頭一時間都變的仙氣十足)
天涯明月刀
86:
秦始皇(亞視當年精心製作的長篇巨制 為求逼真更遠赴西安及韓國取景 而各大報章也有稱贊亞視此舉 亦令到其後兩台劇集都開始增加古裝劇外景的拍攝)
西施(潘翁在《秦始皇》中飾演的燕太子丹有不俗表現 在《秦始皇》慶功宴上他更獲亞視高層點名演出〈西施〉中的男主角范蠡)
時勢英雄
柔情點三八
87:
金鳳凰
滿清十三皇朝1(亞視著名的史詩式長篇單元劇 分四輯在87-90年間才全數製作完畢 潘翁演出〈皇太極〉單元)
成吉思汗(兩台同時開拍〈成吉思汗〉更同時到內地取景 實是尷尬)
88:
歷代奇女子(演出〈魚玄機〉〈呂後〉兩個單元)
賽金花
89:
皇家檔案3(這是林伯上台後的作品 亦是當年以重金製作的劇集 潘翁演出《火百合》單元)
90:
大富大貴
黑幫系列(亞視電視電影之一 潘翁演出《午馬行動》單元)
91:
獨孤神劍
龍泉奇俠
乖女也瘋狂
豪門(91台慶劇 受歡迎程度更超過無線同年度台慶劇《大家族》 曾一度傳出開拍續集 但未果)
92:
摩登72家房客
香港傳奇人物(演出《林美黛傳》單元)
一千靈異夜(演出《孽緣十日》單元)
烈火雄風
仙鶴神針
93:
賭神秘笈2
皇家警察實錄2(皇家警察實錄1曾以寫實手法拍攝5集受到好評 所以次年開拍續集 有十個單元故事構成 記錄不同身份不同職務的交通警 巡邏警 女警 退休警等等)
天蠶變之再與天比高(劇中飾演昔日經典《天龍訣》中已有的角色徐廷封)
馬場風雲
94:
戲王之王(94台慶劇 亦是方剛為亞視製作的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
冬日驕陽(這套家庭倫理劇網羅了多個亞視實力派藝員演出 亦是潘翁最後一次演第一男主角)
鳳凰傳說
岳飛傳(蕭笙監制的作品 當年更拉大隊赴廣東取景以拍出千軍萬馬之勢 而其後亞視又配合《洪熙官》《碧血青天楊家將》打造全古裝陣勢 以求在收視上的突破)
洪熙官
碧血青天楊家將
碧血青天珍珠旗
君臨天下(離開亞視前的最後一作 亦是首次與鮑姐演對手戲)
2002:
吉祥任務
子是故人來
2003:
萬家燈火
2004:
媽媽我真的愛你(梁立人重返亞視之作 而在70年代他們已合作過《鱷魚淚》《變色龍》 可以說梁立人對早年的潘志文 劉志榮 馬敏兒 甚至後來的尹天照 萬綺雯都很有提攜)

B. 皇太極為什麼那麼愛宸妃還有庄妃大玉兒不是比她好看么她真的和多爾袞有私情她為什麼不得寵

喜歡不是看外表的,皇太極喜歡的就是海蘭珠不喜歡大玉兒,這是沒有為什麼的,至於孝庄和多爾袞有沒有私情,並不能准確的回答,因為到現今大家都還是各執一詞,至於她和多爾袞有姦情也只是野史里有記載,並不能把它當做答案,對於這種問題應該有自己的觀點才對。

C. 關於清朝歷代皇帝順序的電視劇有那些

還有《乾隆王朝》、《滿清十三皇朝》、《康熙大帝》、《康熙秘史》、《嘉慶皇帝》等。

1、《乾隆王朝》

《乾隆王朝》是由葉大鷹執導,焦晃、陳銳、賈一平、盧燕、詠梅、左小青等主演的歷史題材電視劇。

該劇講述的是王朝繼續發展與守業,同時也展現了乾隆王朝盛極而衰的命運。在乾隆王朝太平盛世的繁華景象下,危機暗涌。

2、《滿清十三皇朝》

《滿清十三皇朝》是1987年至1992年香港亞洲電視公司根據正史與民間野史編寫的劇集,動員了亞洲電視的大部份藝員拍攝。該劇不但於香港造成收視熱潮,也於香港以外地區受到相當程度的歡迎。

劇名「滿清十三皇朝」源自民國八年(1919年)由燕北老人所著《滿清十三皇朝秘史》。二者描寫的俱為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國與清朝共十二位皇帝。(包含十一代,同治帝和光緒帝為堂兄弟)。

燕北老人因為清太宗皇太極將國號由「金」改「清」,年號亦由天聰改為崇德,算兩個皇朝。故稱之為「滿清十三皇朝」。

3、《康熙大帝》

《康熙大帝》由是林鴻導演,譚非翎、袁之光、朱娜等主演的一部歷史正劇。改編自二月河的小說《康熙大帝·第一部奪宮》。其背景故事是清朝聖祖康熙帝處鰲拜的事跡。

這部電視劇開啟了二月河小說的改編,之後又有1997年的電視連續劇《雍正王朝》,2001年的《康熙王朝》(根據《康熙大帝》全本改編),2002年的《乾隆王朝》。

4、《康熙秘史》

《康熙秘史》是中北電視藝術中心有限公司2006年出品的一部清宮歷史劇,是尤小剛導演「前清秘史劇」系列的最後一篇,由夏雨、鍾漢良、胡靜、杜雨露、石小群等主演。

該劇對對諸多歷史人物站在「人性」角度的進行全新詮釋,在人物塑造中一一體現,充滿了男人之間的權謀、赤誠、信義和背叛。然而,在他們的背後,還有一群為大清王朝默默奉獻出青春、愛情和一生幸福的女人。

5、《嘉慶皇帝》

《嘉慶皇帝》是由華誼兄弟影業投資有限公司出品,滕文驥執導,辛柏青,何冰、孫逸飛、霍思燕主演的古裝劇,於2007年1月20在中山電視公共頻道播出。

該劇圍繞嘉慶皇帝經歷坎坷的政治生涯展開,從嘉慶爭奪太子之位講起,全面描述其一生的政治抱負和感情生活。

D. 袁姓蒙古族的歷史名人

孛兒只斤·巴圖孟克:(公元1474~ 1517年),蒙古族,又稱察哈爾·巴圖蒙克,成吉思汗第十五世孫,阿寨台吉次子阿葛巴爾濟濟農之子;蒙古察哈爾部人。著名明朝時期蒙古大元可汗,亦稱察哈爾蒙古達延可汗,察哈爾氏鼻祖。
據清朝康熙內府蒙古文抄本的史籍《蒙古源流》記載,孛兒只斤·巴圖孟克六歲即汗位,稱大元可汗。一說他在位七十四年,終年八十歲。
孛兒只斤·巴圖孟克的父親孛兒只斤·巴延蒙克和其叔孛兒只斤·滿都魯結成聯盟,本來要擁立孛兒只斤·巴延蒙克為大汗,但孛兒只斤·巴延蒙克主張擁立孛兒只斤·滿都魯為大汗。不久,孛兒只斤·滿都魯即大汗位,孛兒只斤·巴延蒙克為濟農(輔政、副汗)。後來,因部族之間的紛爭,二人同敗,相繼而死。
孛兒只斤·滿都魯可汗逝世後,他的遺孀滿都海福晉執掌汗廷大權,統轄著蒙古各部。她在寡居期間,拒絕非黃金家族貴族的求婚,精心撫育孛兒只斤·巴延蒙克之子孛兒只斤·巴圖孟克,兩部聯合,加強實力。
在孛兒只斤·巴圖孟克六歲時,滿都海福晉扶立他即汗位,尊稱察哈爾蒙古達延汗,並同他結婚。她輔佐年幼的達延汗,執掌政事,發誓報仇,維護黃金家族統治。
在明朝時期的蒙古史上,有兩位傑出的女性:一位是滿都海福晉,另一位是三娘子(忠順夫人)。滿都海福晉曾率軍出征,馳騁大漠,打敗梟雄,消滅仇敵,鞏固了蒙古察哈爾部的統治地位。
在孛兒只斤·巴圖孟克年長後,親自執政,厲行改革,廢除太師制度,恢復濟農,強化汗權,重分領地。據史籍《李朝成宗大王實錄》記載,當時孛兒只斤·巴圖孟克為人「賢智卓越」,控弦十萬騎。
在穩固了同志權以後,孛兒只斤·巴圖孟克分封諸子,建左右兩翼六個萬戶——左翼三萬戶為察哈爾部萬戶、兀良哈部萬戶和喀爾喀部萬戶;右翼三萬戶為鄂爾多斯部萬戶、土默特部萬戶和永謝布部(哈喇慎、阿蘇特)萬戶。左翼三萬戶由孛兒只斤·巴圖孟克自己直接統轄,大汗駐帳於察哈爾部萬戶;右翼三個萬戶由濟農代表大汗行使管轄權,濟農駐帳於鄂爾多斯部萬戶。
孛兒只斤·巴圖孟克的這些舉措,為後世蒙古各部落形成的起源,重新劃定蒙古各部的行政版圖等,均影響極為深遠。此後,察哈爾成為蒙古重要的部落姓氏。
察哈爾·巴爾斯博羅特:(公元?~1519年),蒙古族,達延可汗的三子;蒙古察哈爾部人。著名明、清之際蒙古塞音阿拉克可汗。
察哈爾·圖魯博羅特繼達延可汗之後,統領蒙古察哈爾部。
察哈爾·博迪:(公元?~1547年),蒙古族,又稱卜赤,圖魯博羅特可汗長子;蒙古察哈爾部人。著名明、清之際蒙古博迪阿拉克汗。
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博迪台吉帶領左翼三萬戶官臣到鄂爾多斯成吉思汗八白室祭祀,並威脅其叔叔。
巴爾斯博羅特看局勢不妙,給博迪讓位。十七歲的察哈爾·博迪在成吉思汗八白室前即汗位。
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察哈爾·博迪去世,終年四十四歲,在位二十八年。
察哈爾·阿剌克:(公元1519~1547年),蒙古族,達延汗長子圖魯博羅特之長子;蒙古察哈爾部人。著名明、清之際蒙古阿剌克可汗。
察哈爾·達賚遜:(公元?~1557年),蒙古族,又稱達萊遜,阿剌克可汗之長子;蒙古察哈爾部人。著名明、清之際蒙古庫登汗。
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二十九歲的察哈爾·達賚遜即汗位,統領蒙古察哈爾部。
察哈爾·達賚遜繼可汗位後,舉部東遷,駐牧於薊、遼地域(今遼寧、內蒙古東部和河北北部地區)。他的遷徙之舉產生了重大歷史影響:馮瑗在《開原圖說》中記述:「遼左始有虜患」。日本學者和田清在《明代蒙古史論集》一文中認為:「率領所部十萬東遷,移牧於興安嶺東南半部,不僅是歷史上無與倫比的罕有事件;由於移動的結果,在蒙古內部引起了重大變化,並使明廷遼東大為疲敝,不久便形成了清朝興起的基礎。」
蒙古察哈爾部東遷後,與明朝長期反復、激烈地廝殺,損失慘重,兩敗俱傷。明軍大將李成梁守遼,重點就是針對著蒙古的察哈爾部。而當時滿洲後金的佟·努爾哈赤則隱藏於赫圖阿拉地區,暗自發展,形成氣候。所以,遼東地區明朝與蒙古的廝殺,為滿洲崛起提供了歷史機遇。
公元1557年,察哈爾·達賚遜去世,終年三十八歲,在位十年。
察哈爾·圖們:(公元1539~1592年),蒙古族,庫登汗之長子;蒙古察哈爾部人。著名明、清之際蒙古札薩克圖汗。
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 察哈爾·圖們在二十九歲時即汗位。
明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察哈爾·圖們五十四歲時去世,在位三十五年。
察哈爾·布延:(公元?~1603年),蒙古族,札薩克圖汗長子;蒙古察哈爾部人。著名明、清之際蒙古薛禪汗。
明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察哈爾·布延即大汗位。明萬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去世。
察哈爾·林丹:(公元1592~1634年),蒙古族,又稱陵丹、靈丹,打來孫可汗的四世孫;蒙古察哈爾部人。著名明、清之際蒙古呼圖克圖汗,簡稱林丹可汗。
在史籍《明史·靼韃傳》中,記載察哈爾·林丹則取諧音為「虎墩兔憨」,是滿族對他帶有輕蔑的意思。
據清朝康熙內府蒙古文抄本的史籍《蒙古源流》記載,林丹汗是蒙古察哈爾部首領,也是蒙古最後一位大汗,出身於蒙古黃金家族,是成吉思汗的第二十二世孫。黃金家族指的是大蒙古帝國成吉思汗的後裔。
察哈爾·林丹於明朝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即察哈爾蒙古大汗位,時年十三歲,後駐帳廣寧(今遼寧北寧)以北。十二年後,比察哈爾·林丹年長三十三歲的佟·努爾哈赤登上後金政權的可汗位。後來繼承汗位的後金天聰汗愛新覺羅·皇太極與察哈爾·林丹同歲,他成了蒙古察哈爾·林丹的致命剋星。
其時,蒙古察哈爾部實力雄厚,其勢力范圍東起遼東,西至洮河,擁有八大部、二十四營,號稱四十萬蒙古。在史籍《明神宗實錄》中記載,林丹汗有「帳房千餘」,牧地遼闊,部眾繁衍,牧畜孳盛,兵強馬壯,自稱全蒙古大汗。
察哈爾·林丹自稱:「南朝止一大明皇帝,北邊止我一人!」因而,察哈爾·林丹冀圖繼承大元可汗的事業,南討明朝撫賞,東與後金爭雄,號令漠南蒙古。
察哈爾·林丹即位後,進行全面的政策調整。察哈爾·林丹極力爭取黃教僧侶封建主的支持,接受沙爾巴呼圖克圖的灌頂戒教,稱「林丹呼圖克圖汗」。又下令將一百零八函的《甘珠爾》經典譯成蒙古文,用金字抄寫在藍紙上。繼而編纂蒙古文《大藏經》,並興建了著名的寺院「察干召」(白寺)。在察哈爾·林丹的積極倡導下,黃教在蒙古左翼諸部傳播開來,寺宇林立,僧眾遍地,每個家庭都派一子出家為僧,喇嘛教迅速為蒙古貴族和民眾所接受。喇嘛們用千金鑄造嘛哈噶喇金佛。傳國玉璽、嘛哈噶喇金佛、金《甘珠爾》經被視為三大法寶。不過,在察哈爾·林丹改奉紅教後,信奉黃教的漠北喀爾喀和右翼三萬戶的各部汗、濟農、諾延、台吉,與林丹汗逐漸有所疏遠。
由於漠南蒙古東介於明朝與後金之間,具有重要戰略地位,而成為後金與明朝的爭奪對象。在明朝、後金與察哈爾部之間鼎立的矛盾中,明廷與後金的矛盾是主要的。明朝主要採取「以西虜制東夷」的策略,聯合林丹汗,共同抵禦後金。林丹汗向明廷提出「助明朝、邀封賞」。明朝政府則每年給林丹汗的賞銀先為四千兩,後增至四萬兩,再增至四萬兩,爾後增至十四萬兩。
明崇禎二年(後金天聰三年,公元1629年)崇禎皇帝朱由檢命大臣王象乾與袁崇煥共商對策。在《明史·韃靼傳》中記載:「象乾至邊,與崇煥議合,皆言西靖而東自寧,虎不款,而東西並急。因定歲予插(察哈爾林丹汗)金八萬一千兩,以示羈糜。」就是明朝政府以牛羊、茶果、米穀、布匹、金銀為撫金,換取察哈爾林丹汗不犯邊,而求得西邊安靖,明廷得以集中力量對付後金政權。
察哈爾·林丹接受了明朝的撫賞,顯然妨礙了後金攻明的大政方針,後金天聰汗愛新覺羅·皇太極決定首先征撫察哈爾·林丹。因此,後金天聰汗與林丹汗之間的爭戰根本就不可避免。結果,愛新覺羅·皇太極先後三次出兵進攻蒙古,察哈爾·林丹勢窮力竭,最終死在青海。
察哈爾·林丹對明朝索要撫賞,忽即忽離。而對待後金政權則由輕慢而迅速轉為畏懼。
明萬曆四十七年(後金天命四年,公元1619年)農歷10月,察哈爾·林丹遣使至後金,狂稱「統四十萬眾蒙古國主巴圖魯成吉思汗,問水濱三萬人滿洲國主」雲雲。後金的諸貝勒大臣見了察哈爾·林丹來書,皆勃然大怒,要將其來使一半斬殺、另一半劓鼻馘耳放歸。當時佟·努爾哈赤說:「使者無罪,暫加扣留,待派使臣返回後再做處理。」隨後,後金天命汗佟·努爾哈赤遣使齎書報察哈爾·林丹。察哈爾·林丹把後金使臣也關了起來,並對佟·努爾哈赤的國書做出了傲慢的回答。
佟·努爾哈赤誤聞自己派遣的使臣被察哈爾·林丹所殺,怒斬蒙古使臣,但後來,後金使臣卻卻買通了蒙古看守,逃回了後金。不久,在佟·努爾哈赤成功地攻佔了明朝的沈陽、遼陽後,後金政權同察哈爾蒙古的關系發生了新的變化。
察哈爾·林丹在蒙古實行錯誤政策,加速了察哈爾內部的分崩離析。他自己掠土地、劫牛羊、窮奢極欲、暴虐無道,「炰休悖慢,耳目不忍睹聞」。察哈爾·林丹自恃士馬強盛,橫行漠南,破喀喇沁,滅土默特,逼喀爾喀,襲科爾沁。史載察哈爾部屬五路頭目的妻子,被林丹汗重臣貴英強占,受害頭目含憤投巴林部首領炒花,「炒花不能養,投奴酋。奴酋用之守廣寧」。因此,察哈爾蒙古的許多部落因對察哈爾·林丹不滿,逐漸背離而轉而依附於後金政權,與後金盟誓。例如科爾沁等部在後金軍隊的及時援助下,打退了林丹汗的軍事進攻。
之後,後金天命汗佟·努爾哈赤憑借有利的形勢,開始向漠南蒙古發動軍事攻勢。在此次戰役中,後金大軍掃擊巴林、巴岳特、烏濟業特三部牧地,俘獲五萬六千多人畜。這是後金政權大規模進攻蒙古的開始。此後,又有許多蒙古部落依附於後金政權。
在愛新覺羅·皇太極繼承後金汗位後,開始重點進攻蒙古諸部,並直接威逼到察哈爾部。據史籍《崇禎實錄》中記載:後金天聰二年(明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農歷6月,察哈爾「拔帳而西,騷動宣、雲,已逾半載」。察哈爾·林丹率察哈爾部開始西遷到宣府、大同塞外。
察哈爾·林丹西遷之後,明朝中斷了撫賞,因此其內部困難加劇,眾叛親離,四面楚歌。在這種情況下,後金天聰汗愛新覺羅·皇太極對察哈爾部連續發動了兩次軍事進攻。
第一次,明崇禎元年(後金天聰二年,公元1628年)農歷9月3日,愛新覺羅·皇太極親率大軍,會同歸附的蒙古諸部征討察哈爾部。愛新覺羅·皇太極第一次以「盟主」的身份發號施令,統率蒙古諸部軍隊向察哈爾·林丹發起進攻。9月6日,皇愛新覺羅·皇太極率領大軍離開沈陽,西征林丹汗。9月8日,聯軍經都爾鼻(今遼寧彰武)時,敖漢、奈曼等部兵來會。爾後,喀爾喀、科爾沁、扎魯特部、喀喇沁各部兵來會。隨後,愛新覺羅·皇太極指揮滿蒙聯軍,乘勝前進,追捕敗軍,直至興安嶺。在史籍《清太宗實錄》中記載:「遣精騎追捕敗軍,至興安嶺,獲人畜無算。」愛新覺羅·皇太極親征察哈爾大軍,於農歷10月15日回到沈陽。是役,為後金政權第一次由天聰汗親自統率,會集蒙古諸部兵馬,共同進擊察哈爾部林丹汗。愛新覺羅·皇太極通過對察哈爾部的第一次進兵,確立了對漠南蒙古東面諸部的盟主地位,建立了蒙古歸附各部對後金政權的臣屬關系。察哈爾·林丹在受到愛新覺羅·皇太極威逼後,再次西遷,於是,愛新覺羅·皇太極對察哈爾部發動了第二次征伐。
第二次,明崇禎六年(後金天聰七年,公元1633年)農歷4月1日,愛新覺羅·皇太極發動了第二次對察哈爾部的進軍。4月9日,大軍到西拉木倫河時,沿途蒙古各貝勒率所部兵來會,共同大舉進攻察哈爾部。據史籍《天聰朝臣工奏議》中記載,這次滿蒙聯軍出征的目的:「一欲為我藩國報仇,一欲除卻心腹大患。」察哈爾·林丹聞警大驚,「遍諭部眾,棄本土西奔,遣人赴歸化城,驅富民及牲畜盡渡黃河。察哈爾國人,倉卒逃遁,一切輜重,皆委之而去」。察哈爾部眾散處黃河河套及套西一帶。
在史籍《清太宗實錄》中關於皇太極第二次親征察哈爾林丹汗之役,是歷時四十天,僅斬一人、獲六人,又獲馬一匹、駱駝一峰。滿蒙聯軍始終未同察哈爾部的軍隊相遇,無果而還。愛新覺羅·皇太極在深入察哈爾境地後,遇到的主要困難一是缺水,其時,以一隻黃羊換水一碗,可以看出水之珍貴。二是缺糧,大軍「分道而獵,及合圍,見黃羊遍野,不可數計,遂殺死數萬。時軍中糧盡,因脯而食之」。
明崇禎七年(後金天聰八年,公元1634年)農歷4月,察哈爾·林丹抗清失敗,自己也「發痘」病死在青海的打草灘阿拉他拉。其子察哈爾·額爾克孔果爾額哲擁眾過萬,仍駐扎在河套地區外圍。
經過後金政權兩次大的打擊和西遷,察哈爾部人心離散,勢不可為,「食盡馬乏,暴骨成莽」。為了逃竄,舍棄故業,西奔圖白忒部落,牲畜死得很多。許多部民沒有吃的,彼此「殺人以食」。察哈爾部的許多部眾已經不願再隨察哈爾·林丹繼續西遷道吐蕃、青藏一帶地方,許多部落首領紛紛投歸後金政權,就連他的一位妻子也率其八寨桑,以一千二百戶歸降愛新覺羅·皇太極。
愛新覺羅·皇太極鑒於形勢發生變化,諭率兵諸貝勒大臣曰:「察哈爾知我整旅而來,必不敢攖我軍鋒,追愈急,則彼遁愈遠。我馬疲糧竭,不如且赴歸化城暫住。」於是大軍回返,趨歸化城(今內蒙古呼和浩特)。滿蒙聯軍經宣府、張家口等地時,大肆搶掠,飽欲而返。明崇禎七年(後金天聰八年,公元1634年)農歷7月24日,愛新覺羅·皇太極率軍回到沈陽。
愛新覺羅·皇太極征蒙古的最大收獲,是得到了察哈爾·林丹的傳國玉璽,他非常高興,認為這是天命所歸,於是做出了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決定:改「後金」國號為「大清」。
察哈爾·林丹,這位成吉思汗以降的最後一位蒙古帝國大汗,成為了滿清王朝愛新覺羅氏族立朝統世的最大奠基石。
察哈爾·額爾克孔果爾額:(生卒年待考),蒙古族,呼圖克圖汗之長子;蒙古察哈爾部人。著名明、清之際蒙古汗。
明崇禎六年(後金天聰七年,公元1633年)農歷閏8月,愛新覺羅·皇太極連續得到來自察哈爾的奏報:察哈爾·林丹出病痘,殂於打草灘地方阿拉他拉。又得到奏報:察哈爾·寨桑噶爾馬濟農等送察哈爾·林丹的竇土門福晉,帶著人來歸附。於是,愛新覺羅·皇太極決定三征察哈爾。
明崇禎八年(後金天聰九年,公元1635年)農歷2月26日,愛新覺羅·皇太極命屬下多爾袞、岳託、薩哈廉、豪格為統兵元帥,率騎兵萬人,三征察哈爾,往收察哈爾·林丹之子察哈爾·額爾克孔果爾額哲。農歷3月,愛新覺羅·多爾袞等在宣府水泉口,招撫了察哈爾·林丹的遺孀囊囊福晉,從她口中得知了察哈爾·額爾克孔果爾額哲等人的駐牧地。
愛新覺羅·多爾袞等迅速率領後金大軍繼續前進,前往黃河河套一帶,收撫察哈爾部眾,並尋找蘇泰太後及其子察哈爾·額爾克孔果爾額哲等人的下落。蘇泰太後是愛新覺羅·皇太極母舅、貝勒葉赫·金台石的孫女,台吉葉赫·德爾格勒之女。3月28日,後金大軍進抵察哈爾·額爾克孔果爾額哲等人所駐牧的托里圖地方。其時,天霧昏黑,額哲沒有防備。愛新覺羅·多爾袞等議商決定,派遣隨軍的葉赫·金台石貝勒之孫葉赫·南楮等,先見葉赫·南楮之姐、林丹汗遺孀蘇泰太後及其子察哈爾·額爾克孔果爾額哲。
葉赫·南楮等受命後,急馳至蘇泰太後大營。到大營後,葉赫·南楮高聲喊道:「爾福晉蘇泰太後之親弟南楮至矣,可進語福晉!」蘇泰太後聽到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後,既驚又喜,但怕有詐。蘇泰太後遂令她的舊葉赫部隨從親自加以辨認,回來報告說:「是真的!」蘇泰太後慟哭迎出營帳,與久別的弟弟抱頭相見。隨後,蘇泰太後令其子察哈爾·額爾克孔果爾額哲率領眾寨桑,歸附後金政府。這是愛新覺羅·多爾袞巧妙地利用姻親關系,取得了政治與軍事「一石二鳥」的生動史例。
明崇禎八年(後金天聰九年,公元1635年)農歷3月29日,蘇泰太後偕同察哈爾·額爾克孔果爾額哲設宴,奉送給愛新覺羅·多爾袞等駝馬、雕鞍、貂裘、琥珀、金銀、蘇緞等物。除了駝、馬外,多爾袞等把其餘禮品都收下。愛新覺羅·多爾袞等亦設宴款待,並贈以雕鞍、馬、黑貂裘等禮物。
到明崇禎八年(後金天聰九年,公元1635年)農歷8月3日,愛新覺羅·多爾袞偕同貝勒岳託、薩哈廉、豪格等完成了征察哈爾部的任務,同時獲得了歷代傳國的玉璽,璽文為「漢篆『制誥之寶』四字,璠玙為質,交龍為紐,光氣煥爛,洵至寶也」。(本書按:後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之「玉璽」,純系為無聊的偽造贗品。)
愛新覺羅·多爾袞等見到寶璽後大喜道:「皇上洪福非常,天錫至寶,此一統萬年之瑞也。」農歷9月,愛新覺羅·多爾袞率後金大軍凱旋迴到沈陽,把察哈爾·林丹偷偷持有的傳國玉璽獻給了愛新覺羅·皇太極。
愛新覺羅·皇太極將蒙古察哈爾部安置於義州,分設左右翼察哈爾八旗,設都統和副都統管轄;再封察哈爾·額爾克孔果爾額哲為察哈爾親王,並將次女愛新覺羅·馬喀塔格格嫁給了他。
當察哈爾·林丹的「八大福晉」歸順後,滿洲貝勒濟爾哈朗娶了察哈爾·林丹的大福晉蘇泰太後(額哲之母)為妻,皇太極娶竇土門福晉和囊囊福晉為妃。後囊囊福晉生下了察哈爾·林丹的遺腹子察哈爾·阿布奈。在察哈爾·額爾克孔果爾額哲因病去世後,其弟察哈爾·阿布奈承襲為親王,又尚愛新覺羅·馬喀塔格格為妻。
綜觀察哈爾·林丹,他不僅是蒙古察哈爾部的大汗,而且是蒙古各部的宗主。因此,蒙古察哈爾部的滅亡,既是漠南蒙古全部歸於後金政權統治的標志,也是成吉思汗所創立之大蒙古帝國在其故土最終覆滅的標志。
蒙古察哈爾部被愛新覺羅·皇太極征服後,明朝失去了北面屏障,入塞通道被完全打開。在史籍《明史·韃靼傳》中記載:「明未亡,而插(林丹可汗)先斃,諸部皆折入於大清。國計愈困,邊事愈棘,朝議愈紛,明亦遂不可為矣!」察哈爾·林丹之死,他的兒子察哈爾·額爾克孔果爾額哲降附後金政權,標志著漠南蒙古完全歸入滿清,滿蒙已經結成聯盟,擴大兵員和實力,囊括了自東海到青海的版圖,具有更強大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與明王朝爭奪天下。明與清的力量對比,由此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當時,明朝的力量仍然強大,實際控制著長城以南大約五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滿清王朝興起之後,持續對明朝發動攻勢,將明朝打得焦頭爛額。蒙古自從元順帝北退之後,始稱北元,亦從未間斷向南騷擾,把明朝折騰得二百多年不得安寧,僅一個蒙古瓦剌部(蒙古衛特拉部),就在土木堡打了勝仗,還俘虜了明英宗皇帝。後來俺答汗又帶軍隊打到通州,威逼北京。滿蒙兩個拳頭聯合起來打明朝,明朝處於了一種明顯的劣勢。佟·努爾哈赤和愛新覺羅·皇太極的高明之處就是積極建立滿蒙聯盟,以語言、習俗相近來說服蒙古,宣稱明朝是他們共同的敵人,應該聯合起來進行報仇。不僅如此,愛新覺羅·皇太極還採取了很多措施來加強滿蒙聯盟。
愛新覺羅·皇太極在統一蒙古過程中,對蒙古各部,頒政策,定製度,封官爵,重管理,加強滿蒙聯盟,合力對付明朝。
聯姻。早在後金天命時期,佟·努爾哈赤不僅娶科爾沁兩貝勒的女兒為妻,他的兒子也相繼納蒙古王公的女兒做妻子。僅在明萬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佟·努爾哈赤的四個兒子,次子愛新覺羅·代善娶扎魯特部鍾嫩貝勒女為妻,第五子愛新覺羅·莽古爾泰娶扎魯特部納齊貝勒妹為妻,第八子愛新覺羅·皇太極娶科爾沁部莽古思貝勒女為妻,第十子愛新覺羅·德格類娶扎魯特部額爾濟格貝勒女為妻。爾後,第十二子愛新覺羅·阿濟格娶科爾沁部孔果爾女為妻,第十四子愛新覺羅·多爾袞娶桑阿爾寨台吉女為妻。在佟·努爾哈赤在位時,同科爾沁部聯姻十次,其中娶入九次、嫁出一次。愛新覺羅·皇太極在位時,同科爾沁部聯姻十八次,其中娶入十次、嫁出八次。愛新覺羅·皇太極的皇後就是莽古思貝勒之女,兩位愛妃是寨桑貝勒之女,其中庄妃輔育順治、康熙兩代皇帝,定鼎中原,功在社稷。愛新覺羅·皇太極的兒子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兩位皇後也都出自科爾沁部。蒙古科爾沁部與後金政權通過聯姻,鞏固了同盟,加強了自己的勢力,在對抗察哈爾部的爭斗中占據了上風。總之,由於蒙古科爾沁部歸附後金政權最早,且博爾濟吉特氏與愛新覺羅氏世為懿親,清太祖佟·努爾哈赤、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和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先後有四位皇後、十三位皇妃,皆出自蒙古科爾沁等部。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影響了清初五朝(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康熙)四帝(太祖、太宗、世祖、聖祖)的政治與血緣,而以愛新覺羅·皇太極的孝庄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尤為突出。
在後金天聰一朝,滿洲與蒙古察哈爾部聯姻也是一例。愛新覺羅·皇太極先娶察哈爾·林丹的遺孀竇土門福晉巴特馬·璪,後封為衍慶宮淑妃。又娶其遺孀囊囊福晉那木鍾,後封為麟趾宮貴妃。囊囊福晉先生下察哈爾·林丹的遺腹子察哈爾·阿布奈。她後來又為愛新覺羅·皇太極生下一子,名愛新覺羅·博穆博果爾。愛新覺羅·皇太極還將第二女愛新覺羅·馬喀塔下嫁給察哈爾·林丹之子察哈爾·額爾克孔果爾額哲為妻。察哈爾·額爾克孔果爾額哲逝世後,愛新覺羅·馬喀塔再嫁其弟察哈爾·阿布奈。清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察哈爾·阿布奈之子察哈爾·布爾尼乘吳三桂反亂時發動叛亂,遭滿清王朝擊潰,察哈爾·布爾尼被殺。康熙大帝命誅戮察哈爾·阿布奈及其諸子,後裔女子皆沒為官奴。蒙古察哈爾可汗的嫡系後嗣至此遂絕。
當時,和碩貝勒愛新覺羅·濟爾哈朗的妻子已死,繼娶其妻妹、察哈爾·林丹的遺孀蘇泰福晉為妻。大貝勒愛新覺羅·代善娶察哈爾·林丹之女、額哲之妹泰松格格為妻。皇太極之子愛新覺羅·豪格娶察哈爾·伯奇福晉,皇太極七兄愛新覺羅·阿巴泰也娶察哈爾·俄爾哲圖福晉。此後,滿清政權與蒙古察哈爾部由昔日之仇敵,成為後世之親家,結成了堅固的政治聯盟。
此外,愛新覺羅·皇太極還通過編旗、冊封、賞賜、重教、會盟等一系列措施,不僅加強與密切了滿清政府同蒙古諸部的關系,而且為以後的清朝入關後對蒙古諸部的政治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模式和經驗。

E. 關於順治帝的資料和一切電視劇

清世祖[1]順治皇帝,即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是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的第九子。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戌時(晚七點至九點)生,其母為永福宮庄妃,博爾濟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後。屬相屬虎,在位1643—1661,謚號體天龍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寢陵孝陵(河北遵化縣清東陵),廟號世祖。
[編輯本段]生平
崇德八年(1643年)二月十六日承襲父位,時年六歲,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及鄭親王濟爾哈朗輔政。1644年改元順治。九月自盛京遷都北京,十月初一日即皇帝位於武英殿。福臨是於順治元年入關的清朝的第一位皇帝。十四歲(1651年)親政。在位十七年(1644-1661)
[編輯本段]子女
皇長子:牛鈕(夭折),母為庶妃巴氏
皇次子:裕憲親王福全,母為寧愨妃董鄂氏
皇三子:聖祖仁皇帝玄燁,母為孝康章皇後佟佳氏
皇四子:賜榮親王(夭折),母為孝獻端靜皇後董鄂氏
皇五子:恭親王常寧,母為庶妃陳氏
皇六子:奇授(夭折),母為庶妃唐氏
皇七子:純靖親王隆禧,母為庶妃鈕氏
皇八子:永干,母為庶妃穆克圖氏
大公主:(夭折),母為庶妃陳氏
二公主:和碩恭愨長公主,15歲時下嫁給瓜爾佳氏訥爾杜,母為庶妃楊氏
三公主:(夭折),母為庶妃巴氏
四公主:(夭折),母為庶妃烏蘇氏
五公主:(夭折),母為庶妃王氏
六公主:(夭折),母為庶妃納喇氏
養女一:和碩和順公主,13歲時下嫁尚之隆,承澤親王碩塞之二女,其母為納喇氏
養女二:和碩柔嘉公主,12歲時下嫁耿聚忠,安郡王岳樂之第二女
養女三:固倫端敏公主,18歲時下嫁博爾濟吉持氏班第,簡親王濟度之第二女
至於世祖章皇帝到底是怎麼離位的傳統上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就是世祖章皇帝在順治十八年因病而死。具體原因是因為愛妃董鄂氏(後追封孝獻端靜皇後)及其愛子(即董鄂妃的兒子)相繼病亡,福臨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擊,身體每況愈下,後又染上了天花,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日子刻崩於紫禁城內的養心殿,年僅24歲。中國歷史第一檔案館的檔案支持第一種說法。據歷史文獻記載,福臨確實想要出家,但受到皇宮內保守勢力的極度反對,最終未能成行;而不久則死於天花。他也是清朝歷史上唯一公開皈依禪門的皇帝。
另一種民間傳說就是說因愛妃董鄂妃因病去世,愛宗教的福臨看破紅塵,出家當了和尚,而且這種說法一般還把董鄂妃與董小宛(秦淮名妓)當作同一人。但是,根據史學界的考證,董小宛25歲死時,董鄂妃也只有13歲,還未入宮,所以已經基本否定這種說法。
最近歷史學家又提出了第三種說法,即炮擊致死說,認為順治在試圖征服台灣時,被鄭成功的大炮炮擊致死。
1663年葬入河北遵化清東陵的孝陵內。有8子、6女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盛京皇宮中發生了一件大事:太宗皇帝在端坐中突然無疾而終!經過一番兵戎相持的較量,太宗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在叔父攝政睿親王多爾袞輔佐下即了帝位,改元順治,並於順治元年(1644年)九月由沈陽進京,在太和門舉行了登極大典,成為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
6歲登上王位的福臨是在多智多勇又獨斷專行的叔父多爾袞與深明大義的寡母孝庄文皇後教導之下成長起來的皇帝。多爾袞攝政7年間,清廷在以武力統一全國的過程中,發兵追剿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和南明抗清勢力,推行剃發易服、圈地等民族高壓政策。多爾袞病逝後,順治開始擺脫傀儡地位,對多爾袞實行了削除封號爵位、罷撤廟享謚號、籍沒家財等身後懲處。為加強皇權,他廢除了諸王貝勒管理各部事務的舊例,又採取了停止圈地,放寬逃人法等一系列緩和民族矛盾的措施。盡管順治 很想有番作為,也頗為中原文化所吸引,但終因他周圍尚未形成一支以他為主導的強有力的政治勢力,致使他在與朝中反對漢化的勛舊大臣的較量中敗下陣來。
政治上的失意,使順治帝沉湎於與其弟媳董鄂氏的愛情之中。隨著與佛教高僧木陳忞等人的交往,他產生了遁入空門的思想。當他摯愛的皇貴妃董鄂氏死後,他的精神支柱完全崩潰,健康狀況每況愈下,24歲時又染上天花,很快便撒手人寰。
順治帝在位不足18年。卒謚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聖仁純孝章皇帝。廟號世祖。骨灰葬河北遵化清東陵「孝陵」。

閱讀全文

與電影庄妃軼事演員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分日本愛情電影大尺度 瀏覽:327
印度電影大全真愛在我心 瀏覽:593
天使愛美麗電影簡介英文 瀏覽:299
怒火風暴電影完整版 瀏覽:589
東北的搞笑犯罪電影大全 瀏覽:650
大電影動畫片大全免費汪汪隊 瀏覽:453
貓和老鼠電影背景音樂 瀏覽:733
盜墓電影大全2019龍墓 瀏覽:262
十部英文勵志電影觀後感 瀏覽:662
泰國電影恐怖的降頭術 瀏覽:53
如何訂私人電影院 瀏覽:569
懸疑電影中文版推薦 瀏覽:985
1905年中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瀏覽:535
冰川時代3電影粵語 瀏覽:890
催淚老電影音樂 瀏覽:296
刺馬電影免費觀看完整版 瀏覽:426
狼溪第四集免費觀看完整電影 瀏覽:382
周星馳考驗大傻智商是什麼電影 瀏覽:247
法國電影亡命天涯路電影下載 瀏覽:616
東平有電影院嗎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