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就誰能給我介紹下三池崇史導演,以及他的代表作
出生於日本大阪的三池崇史堪稱日本的Cult片大師,以往的《切膚之愛》、《盒葬》和《以藏》等作品,暴力、血腥、色情四溢,帶種清淡的迷幻卻足夠嚇人的驚悚,繼承了塚本晉也「非人性暴力」的衣缽,卻比後者把作者導演的異色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興。 三池崇史1991年以錄像電影《突風!迷你別動隊》開始導演生涯。之後執導了一系列錄像電影,同時也從事製片。1995年以《新宿黑社會》打入影院電影界,獲得很高的評價。之後不論在電影還是錄像電影方面都不遺餘力,包括執導偶像組合主演的電影、把受歡迎的漫畫改編成電影等等,拍攝各個不同范疇的電影。同時通過拍攝「黑社會」系列片鞏固了他在暴力動作電影領域的霸主地位。在1998年美國的《時代》周刊評選中,被列為今後值得關注的非好萊塢導演排名的第10位,緊跟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和吳宇森之後,也是唯一入選的日本人。 一部票房大賣的《鬼來電》,證明他也可以玩轉通俗和市場化的電影。 過去《殺手阿一》、《全金屬暴徒》肚腸橫飛、血柱噴濺,冷酷到常常習於視人體血肉為金屬或與豬狗無異。《妖怪大戰爭》里,三池收斂了暴力的鋒芒,轉而用兒童的視角來放大現實的寫照與扭曲的夢想。作品 http://msn.mtime.com/person/892940/filmographies/
『貳』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的介紹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北美洲重要電影節之一。每年9月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自1976年第一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創辦以來,共有近6000部影片在這里與世人見面,其中有大約300部曾登上了奧斯卡提名名單和領獎台。有別於柏林、戛納和威尼斯三大歐洲電影節,多倫多電影節並不以評獎為主,而是以電影展映數量多而著稱,它主要服務於市場。2015年5月,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宣布2015年9月舉行的第40屆多倫多電影節上,將首次設立名為「站台」的競賽單元。這個單元的名字來自中國導演賈樟柯的代表作《站台》。
『叄』 你知道趙婷嗎她是宋丹丹的繼女,她在電影界有多大的成就
三:人物評價不知道,趙婷自編自導的電影《無依之地》拿下了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獲得金獅獎最佳影片獎,之前獲得過威尼斯金獅獎的華人導演只有五位——侯孝賢(《悲情城市》)、張藝謀(《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蔡明亮(《愛情萬歲》)、李安(《斷背山》《色·戒》)、賈樟柯(《三峽好人》),趙婷成為了第六位,也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女導演。
在雜志《Vogue》的四月刊中,熱愛老西部故事的趙婷,以一身牛仔打扮與馬同行,非常酷。趙婷有著出色的語言能力、文化理解和全球的視野。她可能是電影工業跨國融合過程中比較快適應的人,她創作不再是純粹的中國電影,而是帶有中國基因的普世文本。同時,她的渾身散發著獨特的個人風格,她的作品都是透過非主流社區展現的真實人物,講述著與他們息息相關、卻很少被世人提及的故事,可以展現出對弱勢群體和社會問題的關注。
『肆』 張揚導演的作品年表
演員作品
開往春天的地鐵 Kaiwang chuntian de ditie (2002)
導演作品
太陽花 Sun Plant (2006)
向日葵 (2005)
昨天 Zuotian (2002)
愛情麻辣燙 Aiqing mala tang (1999)
洗澡 Shower (1999)
編劇作品
昨天 Zuotian (2002)
愛情麻辣燙 Aiqing mala tang (1999)
『伍』 中國有多少導演得過戛納獎
1959年台灣話劇界元老田琛的《盪發與聖女》成為第一部正式參加戛納金棕櫚獎角逐的中國影片。
李翰祥(台灣導演)1960《倩女幽魂》、1962《楊貴妃》、1963《武則天》入圍」金棕櫚獎「。《楊貴妃》因富麗堂皇的宮廷布景和服飾奪得最佳內景攝影色彩獎,成為第一部在戛納獲獎的華語電影。
1964年唐澄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獲得第04屆戛納電影節榮譽獎。
1975年胡金銓《俠女》奪得僅次於金棕櫚獎和評審團大獎的最高綜合技術獎,將中國武俠電影推向了世界。
華語獲獎影片 《俠女》
1983年岑范《阿q正傳》成為首部入圍戛納」金棕櫚獎「主競賽單元的大陸影片。
1990年張藝謀《菊豆》獲得首屆路易斯—布努埃爾獎。
1993年陳凱歌《霸王別姬》獲金棕櫚大獎,侯孝賢《戲夢人生》獲評委會大獎。
1994年張藝謀《活著》獲得評審團大獎,葛優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1995年張藝謀《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獲第48屆戛納最高技術大獎。
1997年王家衛《春光乍洩》入圍主競賽單元,奪得最佳導演獎,王家衛成為首位獲此獎項的華人導演。
1999年陳凱歌《荊軻刺秦王》獲得戛納最高技術大獎。
2000年王家衛《花樣年華》獲得戛納最佳藝術成就獎(杜可風、李屏賓、張叔平),梁朝偉榮膺戛納影帝,姜文的《鬼子來了》獲評委會大獎,楊德昌的《一一》獲最佳導演獎。
2001年侯孝賢《薔薇的名字》、蔡明亮《你那邊幾點》獲戛納技術大獎。
2002年伍仕賢的電影短片《車四十四》成為首部入選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華語短片,廖琴《哭泣女人》獲「一種注視」特別提名獎。
2004年張曼玉《清潔》(法國電影)摘戛納影後桂冠。
2005年王小帥《青紅》獲得評委會大獎。
2006年王家衛成為第一個擔任戛納評委會主席的華人。王超《江城夏日》獲「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影片。2007年王家衛的英語新片《藍莓之夜》成為唯一入圍金棕櫚獎(21部)的華人導演作品,同時成為開幕影片,這是也戛納60年來第一次以華人導演的電影作為開幕影片。
2009年婁燁《春風沉醉的晚上》梅峰獲最佳編劇獎(繼王小帥《左右》柏林獲獎後中國編劇第二次在國際A類電影節獲得編劇獎)
2010年王小帥《日照重慶》成為唯一入圍「金棕櫚獎」主競賽單元的華人影片。
『陸』 第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評委簡介
4月3日,第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國際評委會全陣容正式對外公布。除此前已公布的評委會主席俄羅斯著名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外,6名評委分別為加拿大多倫多國際電影節藝術總監卡梅隆·貝利,英國導演協會主席艾維爾·本傑明,澳大利亞著名製片人傑夫·布朗,中國著名電影攝影師、導演顧長衛,韓國著名電影導演姜帝圭,以及中國著名電影導演張一白。
七位「天壇獎」國際評委會成員來自六個不同的國家,他們代表了當今世界不同地域的電影最高水平,而他們也將在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決定首屆「天壇獎」10個獎項的最終歸屬。 卡梅隆·貝利:加拿大多倫多國際電影節藝術總監,策劃和主持了多倫多電影節中非常成功的系列節目「華人電影志」。
艾維爾·本傑明:英國導演協會主席,領導協會推動了倫敦「英國萬像國際華語電影節」的啟動。
傑夫·布朗:澳大利亞著名製片人,一直為華語電影的發展不遺餘力。
顧長衛:中國著名電影攝影師、導演,攝影作品《霸王別姬》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提名。導演作品包括《孔雀》、《立春》、《最愛》等。
姜帝圭:韓國著名電影導,導演作品《太極旗飄揚》延續了《生死諜變》的熱度,韓國四分之一的民眾觀看了這部影片。
張一白:中國著名電影導演,導演作品包括《開往春天的地鐵》、《將愛情進行到底》。
『柒』 趙婷獲得多倫多電影節艾伯特導演獎,你看過她的哪些影片
在45屆多倫多電影節中國女導演趙婷憑借《無依之地》獲得伊伯特年度導演獎 ,其實她執導的影片不算多,但是都能獲得許多好評例如《騎士》《永恆族 》《哥哥教我的歌》 等。我看過她執導的影片也不是很多總體都是非常形似紀錄片的樣子敘述較慢,腦海看過印象最深的是《騎士》《無依之地》和《哥哥教我唱的歌》。
1、《騎士》
這部影片主要就講了一個年輕額牛仔在受傷之後依然不顧危險堅持繼續完成斗馬運動的夢想,其實也是根據真實人物和事件改編的整個拍攝也非常相似紀錄片。最讓人深有同感的是一個人堅持自己的夢想和當下自己的境遇一對比,就顯得自己並不是個努力生活的人。不管周遭環境如何或者自身的困難都應該心懷夢想。
關於影片的看法,有什麼想法都可以留言奧!
『捌』 趙婷獲棕櫚泉國際電影節年度導演,你看過趙婷的作品嗎
我看過這名導演的其他作品,非常出名的一部電影,就是《無依之地》。
而趙婷因為是第1位獲得棕櫚泉電影節的第一女性導演,所以這是她非常重要的一個亮點,在奧斯卡主辦方進行評選的時候一定會考慮這一點的,而且從無依之地這部電影來說的話,它本身就是今年奧斯卡的一個大熱門,這部電影在此之前就已經獲得過其他電影節的一些獎項,比如威尼斯電影節評選的金獅獎,多倫多電影節裡面的人民選擇獎,還有其他的一些電影協會的獎項,可以說是榮譽加身,很有競爭力。
『玖』 有哪些華人導演成功打入好萊塢
李安
英文名:Ang Lee
生日:1954年10月23日
出生地:中國台灣
學歷:紐約大學電影製作系1983年畢業
台灣籍導演李安近年斐聲國際影壇,在太平洋兩岸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毫不誇張地說,他架起了東西方文化的溝通橋梁。作為一個自小在傳統中國家庭里長大的人,他除了拍出了《推手》、《喜宴》、《飲食男女》及最近正大紅大紫的《卧虎藏龍》等華語片以外,居然還能拍出令國際影視界一致叫好的跨文化的《冰風暴》、《理智與情感》及《與魔鬼共騎》等英語片。這3部影片分別代表著維多利亞時代封建保守的英國以及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和七十年代的社會背景。也許對於一個真正的金牌導演來說,電影不存在什麼文化與國別的區別,只要他的作品能觸動觀眾。
李安1954年出生在台北,祖籍江西。1975年他自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學院畢業,後前往美國留學。他先是在伊利諾斯大學學習戲劇導演,獲戲劇學士學位。後又前往紐約大學學習電影製作,並獲得電影碩士學位。在紐約大學學習期間,他拍攝了《追打》(「The Runner」)、《我愛中國菜》(「I love Chinese Food」)和《棒藝術家》(「Best The Artist」)等16毫米電影作品。1982年他拍攝了《蔭涼湖畔》(「I Wish I was That Dim lake」),獲紐約大學獎學金及台灣政府主辦的獨立製片電影競賽獎----金穗最佳短故事片獎。
1984年以《分界線》(「Fine Line」)作為其畢業作品,從紐約大學畢業。該片還獲紐約大學生電影節金獎作品獎及最佳導演獎。這段時間,他還參加了著名黑人導演斯派克-李(Spike Lee)的反映學生生活的電影《Joe's Bed-Stuy Barbershop: We Cut Heads》的攝制工作。接下來的6年時間,他一直在美國從事電影劇本創作工作。期間,他仔細研究了好萊塢電影的劇本結構和製作方式,試圖將中國文化和美國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一些全新的作品。那段時間,李安完全靠妻子微薄的薪水度日,甚至當起了「家庭婦男」。他每天在家裡帶孩子、練習廚藝,閑下來就構想劇本。1990年完成了劇本《推手》(「Pushing Hands」),獲台灣政府優秀劇作獎。該劇本不僅為李安贏得了40萬元獎金,而且使他獲得第一次獨立執導影片的機會。1992年,他親自執導了他的第一部作品,將《推手》搬上了銀幕。這是一部反映在紐約的一家台灣人生活中的代溝和文化差異的喜劇片,這部影片在台灣獲得了金馬獎最佳導演等8個獎項的提名,並獲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導演評審團特別獎。此外,該片還獲得亞太影展最佳影片獎。
由於《推手》的成功,李安再次獲得了執導電影的機會。他的第二部電影是1993年推出的《喜宴》(「The Wedding Banquet」)。在這是一部關於傳統倫理觀念的通俗劇。在這部影片中,他通過一個生性活潑的紐約人以一頓便宴來招待自台灣來參加他的婚禮的父母一事,進一步探索了二種文化和二代人之間在社會體制、倫理觀念和人際關系觀念上的迥異。通過這部電影,他探討了不同民族對於家庭、兩性關系和同性戀的認識。這是一部完全以好萊塢模式製作的中國電影,上映後贏得了一致的好評。該片在柏林電影節上榮獲金熊獎,在西雅圖電影節上獲最佳導演獎,並獲得了金球獎和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提名。在他的家鄉台灣,這部電影獲得了第三十屆台灣金馬獎最佳作品、導演、編劇獎以及觀眾投票最優秀作品獎。從此,李安在國際影視界的聲譽猛增,一舉躍入世界知名導演行列。
1994年,他拍攝了《飲食男女》(「Eat Drink Man Woman」)。這是他所執導的第三部電影,主要詮釋了家庭問題和新舊沖突這個主題。本片的主演是台灣著名演員郎雄(Sihung Lung)。這是李安迄今為止最成功的一部電影,本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影片提名,第三十九屆亞太電影展最佳作品、最佳剪輯獎,第七十七屆大衛格里菲斯獎最佳外語片獎,並獲獨立製作獎和第七屆台北電影獎優秀作品獎,列1994年台灣十佳華語片第一名。
成功地拍攝了這部影片之後,李安跨進了好萊塢主流電影製作的大門,1995年他執導了他的第一部英語片《理智與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這部電影改編自簡-奧斯汀的小說《理智與情感》,編劇是本片的女主角艾瑪-湯普遜。該片獲得的評價極高,獲得了諸多的獎項,包括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湯普遜還獲得最佳劇本改編獎),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金熊獎及多項英國學院獎。李安還評選為全國影評協會和紐約電影評論家協會最佳導演。
1997年,李安又開始改編里克-穆迪(Rick Moody)的小說《冰風暴》(「The Ice Storm」)。本片講述的是在「水門事件」那個年代,康涅狄格州的一個家庭內發生的種種矛盾----四十多歲的男人面臨著中年危機;正值青春斯發育階段的少男少女整日與爹媽針鋒相對;夫妻間不可告人的秘密……。該片的主要演員包括凱文-克萊恩(Kevin Kline),西戈尼-韋弗(Sigourney Weaver),瓊-艾倫(Joan Allen)和克里斯蒂納-里奇(Christina Ricci)等。李安在這部片中,恰如其分地詮釋了七十年代美國家庭關系的微妙的一面,本片的成功使李安在國際影視界聲譽大振。這部影片也贏得了許多項國際電影協會的獎項,包括1997年編劇詹姆斯-沙穆斯(James Schamus)在戈納國際電影節上獲得的最佳編劇獎。憑藉此片,李安確立了他在好萊塢A級導演行列中的地位。
此後,李安轉而嘗試拍攝反映美國內戰的影片----《與魔鬼共騎》(「Ride with the Devil」)。與前兩部影片相比,李安的這部美國西部片並沒有引起大的反響。
2000年,從小就是個武俠迷的李安接受了台灣前中影公司總經理、目前是縱橫國際影視公司的老闆徐功立的邀請,推出了演繹太極拳之博大精深的中文武俠片《卧虎藏龍》(「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該片的編劇是與李安在《飲食男女》和《冰風暴》中合作過的猶太裔編劇詹姆斯-沙穆斯。在這影片中,他一改他情感倫理片的風格,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一個曲折動人的悲情故事,將唯美的畫面和飄逸的武打相結,推出了一部新派武俠電影,贏得了西方觀眾的一致好評。該片一經推出,即創造了亮麗的票房成績、獲得了影評界的高度贊賞。在加拿大多倫多電影節中脫穎而出榮獲最佳影片,在比利時佛蘭德斯電影節上獲得「全球最佳電影音樂獎」及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10項提名。李安本人也獲得了第58屆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導演獎。在他的家鄉台灣,《卧虎藏龍》也是今年第37屆台灣金馬獎影展的大贏家,共捧走6個獎項。包括:最佳劇情片、最佳音效、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視覺特效、最佳動作指導及最佳剪輯。2001年3月11日,李安還憑藉此片獲得美國「導演協會獎」,風頭直逼奧斯卡,極有可能成為第一位捧得奧斯卡獎杯的華人導演。
獲獎記錄:
2006年因電影《斷背山》獲第63屆金球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
2000年因電影《卧虎藏龍》獲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
2000年因電影《卧虎藏龍》獲第58屆金球獎最佳導演,美國「導演協會獎」
1995年因電影《理智與情感》獲美國全國影評協會和紐約電影評論家協會最佳導演
1993年因電影《喜宴》獲第三十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1993年因電影《喜宴》獲柏林電影節金熊獎、西雅圖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1992年因電影《推手》獲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提名。
主要作品年表:
2000年《卧虎藏龍》(「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1999年《與魔鬼共騎》(「Ride with the Devil」)
1997年《冰風暴》(「The Ice Storm」)
1995年《理智與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
1994年《飲食男女》(「Eat Drink Man Woman」)
1993年《喜宴》(「The Wedding Banquet」)
1992年《推手》(「Pushing Hands」)
1984年《分界線》(「Fine Line」)
1982年《蔭涼湖畔》(「I Wish I was That Dim lake」)
『拾』 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評委名單
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名單出爐,奧斯卡影後妮可·基德曼,華人導演、奧斯卡得主李安位列其中,著名大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出任評委會主席,領銜好萊塢式明星評審。
在本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名單中,有兩位新晉奧斯卡得主,分別是憑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斬獲最佳導演的李安和精彩出演《被解救的姜戈》第二次奪得最佳男配角的克里斯托弗·瓦爾茲。
另據《洛杉磯時報》報道,此次戛納電影節的其他評委還包括:法國影星丹尼爾·奧圖、憑借《四月三周兩天》奪得金棕櫚獎的羅馬尼亞導演克里斯蒂安·蒙吉、執導《我們需要談談凱文》的英國導演琳恩·拉姆塞、日本導演河瀨直美以及印度演員薇迪雅·巴蘭。 李安:台灣籍華人導演(兩屆奧斯卡最佳導演)
妮可·基德曼:澳大利亞女演員(奧斯卡影後)
克里斯托弗·瓦爾茲:奧地利演員(兩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
克里斯蒂安·蒙吉:羅馬尼亞導演(金棕櫚獎獲獎者)
琳恩·拉姆塞:英國女導演
河瀨直美:日本女導演(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薇迪雅·巴蘭:印度女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