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ht(表示燈光准備)
Carama (表示啟動攝影機有時會說Rolling表示啟動攝像膠卷)
Action (表示演員可以演戲了)
演完這一場導演會說 CUT 然後停機,然後會說Check film (表示看回剛才的底片是否有錄到或者有特殊情況)
如果導演收貨的話會說 Good Take (表示可以了不用再拍了)
如果導演不收貨則會說明原因,加以解釋再拍一次。
導演是不會說NG的。NG是表示導演不收貨的鏡頭。
通常劇務會在導演開拍之前拿一個小牌子寫明第幾場,第幾個鏡頭,第幾遍,以便以後剪輯的時候有資料可以尋找。
⑵ 整部電視劇拍完,導演都會喊那兩個字為什麼
殺青原來是指古代造紙術推廣之前,製作書籍的最後一道工序。
這段古文的大概意思是,紙普及之前,古人都是用竹簡刻字的,這樣就不能像用筆墨紙硯寫字一樣,錯字隨便改。
但是這一詞屬於中國特色,並不通用。
殺青意味著結束,也就是說這一部電視劇作品,經過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拍攝,就在這一天結束了。
⑶ 為什麼拍完電影後導演總會說殺青啊
拍戲結束為何叫殺青 年末歲尾,是賀歲片集中上映的時候。很多電影拍攝結束的消息傳來時,媒體都喜歡這么說:某某大片殺青。意思就是前期的工作已經完畢,剩下的就是後期加工了。 那麼「殺青」為什麼會被用來形容這樣的狀態呢?有人說,這和制茶有關。因為在製作綠茶的過程中,有一道工序就叫做殺青。這工序是用高溫加熱嫩葉,破壞茶葉內的一些東西,讓它保持綠色,同時把葉子內的水分蒸發掉,讓葉子的組織變軟,便於以後的搓捻。那麼有人會問了,既然是保持葉子的綠色,應該叫「護青」,為什麼叫「殺青」呢?要解釋一下的是,「青」在這里不做「綠色」講,而是指鮮葉、嫩葉。殺青是制綠茶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此後的茶葉再經過不同的加工,被製成不同的成品。有人認為這一點和影視片拍攝完畢等待進入後期的情況很像,所以拍戲的人們借用了制茶的這個術語。這個說法看起來有它的道理,但實際上「殺青」還有其他幾種不同的解釋,我們也來看一看。這些解釋都和寫書有關。大家一定熟悉兩句古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文天祥說的。詩句里的「汗青」指的是史書,但它的本意是指一種和書有關的工序。很多人都知道,以前的書不是紙質的,是用竹簡製成的。咱們在紙上寫字,糙紙肯定不行,得用加工後的好紙。竹書也是一樣,竹子不是拿來就能用的,需要先放在火上烤,烤幹了,在上面寫字就更容易,還能防蟲子咬。竹子表面是青色的,裡面有水分,這一烤,水就向外滲,就像出汗一樣,人們就稱這個過程為「汗青」,同時也稱之為「殺青」。這么一看,這個過程和制茶里的「殺青」的作用還有點類似。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即書寫初稿的時候,是寫在竹表面的青皮上,等到想修改的時候,用刀把這層青皮刮下去,露出竹子裡面的白色,在竹白上寫修改稿。也有人說,過去人們把草稿寫在竹簡上,等到修改定稿了,再謄抄在錦帛上,這個過程也稱為「殺青」。這兩種解釋的內容雖然不一樣,但意思是差不多的:定稿了,就是殺青。這么看起來,這兩種解釋和現在影視片拍攝完的「殺青」之意最為相近。另有關於殺青的一種解釋,是和造紙有關的,索性也借這個機會介紹一下。明代有個叫宋應星的人,寫過一本《天工開物》,屬於科技類的網路全書,介紹了很多生產技術,其中也包括造紙。談到造紙時,宋應星專門寫了一章,名字就叫「殺青」。書里是這么說的:「凡造竹紙……浸至百日之外,加功槌洗,洗去粗殼與青皮(是名殺青)……」意思就是,用竹子做原料造紙的時候,把竹子泡在水裡很多天,然後去掉竹子外面的青皮,就是「殺青」了。所謂「殺其青而白乃見」,之後白花花的紙就可以製作出來了。
⑷ 拍完電影後導演說什麼
導演說AC,然後一次也沒NG就搞定了導演說NB,NG好多次才搞定導演說TMD。
⑸ 拍電影時,開始,暫停,結束,導演分別說什麼
開始:3.2.1.action,這個基本上是通用的;
暫停:cut,其實發音就是一聲「咔」,也有的導演會直接喊「停」;
結束:一般的會說「OK」或者「好,可以了」。
⑹ 拍電影結束還有什麼叫法
拍電影結束後,一般就是導演會喊殺青。表示電影已經拍攝完成了。
⑺ 拍完電影導演喊什麼
開拍是 Action!拍完喊 Cut!
NG 是 No Good 的簡稱,就是不好,不成功,重來一次。
但即使導演是NG,導演也會先喊 Cut,再重新准備拍一遍。
⑻ 拍電影時,開始,暫停,結束,導演分別說什麼(英文)
action cut ng
⑼ 拍完電影後導演說什麼
AC就是action
開始的意思
拍完後一半說CUT,也就是卡,全部結束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