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徐小明是誰
1、演員徐小明
姓名:徐小明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55年11月28日
地域:港台
籍貫:廣東
職業:導演 演員 歌手
喜愛:喜慶歌曲,看電影
職位:徐小明昵稱小明哥,又名徐耀明,現為有線娛樂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有線衛星電視營運總裁總裁兼有線寬頻高級管理人員,及驕陽電影及驕陽音樂行政總裁,曾任麗的及亞洲電視演員、導演及香港電影監制,前麗的電視監制,前亞洲電視監制,及前無線電視監制,專長於武打片
父母:都是1950年代的粵劇演員,聞名於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
徐小明祖籍廣東,其父母是上個世紀50年代的粵劇演員,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頗有名氣。出生在香港、從小在劇團里長大的徐小明酷愛演戲,5歲就開始步入電影圈,成為當時一顆耀眼的童星,出演了幾十部電影,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後,對武術有著濃厚興趣的徐小明到武行當過武師、做過武術導演,他執導的第一部武俠電影是與成龍、袁奎合作的《四皇一後》。隨後,徐小明又執導了大量反映社會生活題材的影視作品,現代片《變色龍》、鄉土戲《大地恩情》等使徐小明「紅透」東南亞,在香港電視界被傳為佳話。 上個世紀70年代末,徐小明挑選的第一個片子就是《霍元甲》。徐小明自己重寫劇本,導演、監制、主唱一身挑。結果,《霍元甲》一鳴驚人,在香港掀起了瘋狂的收視率,又像旋風一樣席捲了馬來西亞、新加坡、廣東等地,改寫了武打片沒有靈魂和格調的歷史。隨後,徐小明又執導了電視連續劇《陳真》,與《霍元甲》一樣大獲成功。1998年,他重返「亞洲電視」,以非常大的突破性業績蓋過了「無線」收視率;1999年,他擔任英皇電影集團的行政總裁,負責集團的影視發展。
今天,當許多人已經記不起徐小明為何許人時,他的那部曾經風靡中國的電視劇《大俠霍元甲》卻仍然名震四方。作為上世紀80年代武俠劇的開路先鋒,已身為香港演藝協會副會長的徐小明日前來到北京觀看《少林雄風》的演出並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徐小明說,他已經把重振中國功夫片的重任寄託於民間的後起之秀,而導致他此舉的真正原因是對中國功夫片的深深憂慮:中國功夫電影後繼無人!
徐小明被譽為上世紀80年代武俠劇的開路先鋒。由徐小明執導的《大俠霍元甲》作為引進內地的第一部香港連續劇,1983年在中央台播放時創造了真正的奇跡,霍元甲、陳真、精武館、迷宗拳……男女老少無不痴迷,主題曲《萬里長城永不倒》更是街知巷聞倒背如流。徐小明目前是香港演藝協會的副會長,除了導演過《大俠霍元甲》,他還先後參與製作了《陳真》、《再向虎山行》、《霍東閣》等風靡全國的作品,並率領第一批到內地拍片的香港導演和演員,創作出《木棉袈裟》、《海市蜃樓》、《阮玲玉》等一系列經典作品。徐小明回憶起當年的香港功夫電影時,心中感慨無限:「80年代香港年產300部影片,大部分出口到好萊塢,而現在香港本地已經沒有市場了,一年產量僅有50部而已。」
提起當年的電視劇《霍元甲》,徐小明十分謙虛,已經不願多提當年之勇。據他分析,《霍元甲》之所以受到熱捧,也是人物有血有肉的原因。「以前的香港影視劇注重的是動作,忽視故事和結構,基本不注重刻畫人物本身的情感和性格,只剩下了打鬥的空套子。我要求自己在《霍元甲》中注入更多精神層面的東西。」
舊版《霍元甲》的迷宗拳無影無形,當時給人很深的印象。《大俠霍元甲》播出後,全國眾多少年兒童在練習自己的迷宗拳,在香港,又跟著出了《陳真》和《霍東閣》兩部續集,內地出版人也借機推出了不計其數的衍生小說和新編故事。徐小明告訴記者,後來很多人都拍過《霍元甲》,但都失敗了,敗就敗在太注重動作本身,而忽視了人物的情感和其他細節處理。
[編輯本段]作品
演員
1974年:家春秋 (麗的電視)
1974年:鬼馬神偷 (麗的電視)
1974年:窮巷 (麗的電視)
1974年:小檈夢春 (麗的電視)
1974年:梁天來 (麗的電視)
1975年:海角風雲 (麗的電視)
1976年:龍蟠虎蜛 (麗的電視)
1982年:陳真 (麗的電視)
監制
1977年:牛精良 (麗的電視)
1978年:危險人物 (麗的電視)
1979年:怒劍鳴 (麗的電視)
1981年:大控訴 (麗的電視)
1981年:女媧行動 (麗的電視)
1981年:大俠霍元甲 (麗的電視)
1981年:馬永貞 (麗的電視)
1982年:陳真 (麗的電視)
1983年:再向虎山行 (亞洲電視)
1983年:鐵膽英雄 (亞洲電視)
1984年:霍東閣 (亞洲電視)
1984年:神相李布衣 (亞洲電視)
1985年:第四代 (亞洲電視)
1987年:杜心五 (無線電視)
1988年:烏龍賊替身
1988年:無名火 (無線電視)
1990年:水玲瓏
1991年:阮玲玉
1991年:衛斯理之霸王卸甲
2001年:愛你愛我
2006年:雙子神偷(驕陽電影)
2007年:跟蹤 (驕陽電影)
2007年:情意拳拳 (驕陽電影)
2007年:墨攻 (驕陽電影)
2007年:犀照 (驕陽電影)
2008年:蝴蝶飛 (驕陽電影)
2008年:李米的猜想 (驕陽電影)
2008年:奪標 (驕陽電影)
2008年:秘岸 (驕陽電影)
編劇
2007年:雙子神偷 (驕陽電影)
2007年:犀照 (驕陽電影)
導演
1982年:幫規
1983年:風生水起
1984年:木棉袈裟
1986年:海市蜃樓
1988年:烏龍賊替身
1991年:衛斯理之霸王卸甲
1992年:特異功能猩求人
2008年:奪標 (驕陽電影)
⑵ 徐小明的歷程
1955年,台灣出生。
1981年,台灣世界新聞大學電影製作系編導組畢業。
1980-1990年,投身電影工作,除了完成多部電影、電視劇劇本創作,並陸續擔任李行導演、張佩成導演、譚家明導演(香港)、侯孝賢導演等的副導演工作。
1991年,徐小明導演的電影處女作《少年吔安啦》,獲得台灣電影市場巨大的成功(觀影人次達220萬人次),並獲選為當年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的閉幕影片。之後徐小明陸續導演了《去年冬天》、《夏日午後》、《望鄉》、《曾經》、《五月之戀》等膾炙人口的電影與電視影集。
1998起,擔任紀錄片《侯孝賢畫像》製片人,並開始跨足兩岸電影製作,監制多部倍受好評的電影,如《十七歲單車》、《愛你愛我》、《藍色大門》、《馬背上的法庭》、《日照重慶》等。
2004年,常住北京。
2006年,協助紀錄片基金會CNEX的創建,並擔任顧問至今。
2009-2010年,擔任天寶華映電影投資公司TEMPO FILMS INVESTMENT CO.,LTD的藝術總監。策劃、監制電影《我的唐朝兄弟》、《日照重慶》。
2010-2012年,擔任天津全景影業公司的藝術總監,策劃、監制電影《匹夫》。
2014年,監制由庫里影視出品的《不能說的夏天》。
⑶ 徐小明是哪裡人
徐小明是香港人。
徐小明(HSU HSIAO-MING),台灣20世紀90年代出現的新新導演的代表人物,出生於中國台灣。1981年畢業於台灣世界新聞大學電影製作系編導組。1980年,徐小明執導第一部自己的電影《少年吔安啦》,獲選為當年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的閉幕影片。1998年起,擔任《侯孝賢畫像》製片人並監制《十七歲的單車》、《愛你愛我》、《藍色大門》多部倍受好評的電影。2004年開始常駐北京。
個人簡介
中文名:徐小明
英文名:HSU HSIAO-MING
出生年份:1955
職業:導演、監制、製片人
代表作品:《少年吔安啦》、《十七歲單車》、《藍色大門》、《五月之戀》、《馬背上的法庭》
主要成就:柏林電影節人道精神獎、夏威夷電影節最佳紀錄片、台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柏林電影節評審團大獎銀熊獎、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最佳影片、羅馬亞洲電影節最佳影片
⑷ 徐小明的詳細資料
徐小明,有線娛樂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有線衛星電視營運總裁總裁兼有線寬頻高級管理人員及驕陽電影及驕陽音樂行政總裁,曾任麗的及亞洲電視演員、導演及香港電影監制,前麗的電視監制,前亞洲電視監制,及前無線電視監制,還曾推出唱片,專長於武打片,原籍廣東,父母都是1950年代的粵劇演員,聞名於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徐小明生於香港、自小生活於粵劇劇團,5歲當電影童星,出演約幾十部。此後,徐小明也當過龍虎武師、武術指導等。徐小明曾經與成龍、元奎合作。
中文名:徐小明
別名:小明哥,又名徐耀明
國籍:中國
出生地:廣東
出生日期:1953年11月28日
代表作品:《大地恩情》《霍元甲》《木棉袈裟》《變色龍》《佛掌羅漢拳》
鏈接: https://pan..com/s/1zeqIKgYs3_HMAOvAVms7MQ
⑹ 徐小明的個人資料
中文名:徐小明
英文名:HSU HSIAO-MING
出生地:台灣
出生年份:1955
職業:導演、監制、製片人
代表作品:
《少年吔安啦》
《十七歲單車》
《藍色大門》
《五月之戀》
《馬背上的法庭》
主要成就:
柏林電影節人道精神獎
夏威夷電影節最佳紀錄片
台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柏林電影節評審團大獎銀熊獎
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最佳影片
羅馬亞洲電影節最佳影片
⑺ 電影《海市蜃樓》故事,女匪首驚艷童年,導演比演員玩兒命
但換一個角度講,八十年代的電影也有很多讓人難以忘卻的優點,那就是原始、熱血、真誠和玩兒命。
張藝謀拍《老井》時為了找被困的感覺直接絕食三天,現在看來已經是很不可思議了,更別提當年那些堅決不要替身的動作演員了。
本文要講的就是一部典型的八十年代電影,它充滿了那個時代草莽、多元、真誠又熱血的元素,這就是於榮光主演的《海市蜃樓》。
一、兩個戲劇世家的相逢
徐小明,1953年生於廣東,父母都是粵劇演員,他自己也是從5歲開始學習粵劇,9歲時又開始學習武術,20歲時加入香港亞視前身麗的電視台,七八十年代他拍攝了一系列武術題材的《霍元甲》《陳真》《霍東閣》《再向虎山行》等劇,這奠定他一流導演的地位。
於榮光,1958年生於北京,父親是京劇演員於鳴魁,於鳴魁是裘盛戎的入室弟子,1955年響應號召到新疆支援文化建設,曾任新疆京劇團團長。
於榮光自幼學習京劇武生十年,當他看到李連傑的《少林寺》取得巨大影響力後產生了拍電影的想法。
兩位戲劇世家子弟,一南一北,就這么相逢了,他們合作的第一部電影是《木棉袈裟》,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在《海市蜃樓》里他們成為了搭檔。
電影《海市蜃樓》改編自倪匡的小說《虛像》,於榮光飾演的唐庭軒原型就是衛斯理。
徐小明在片中飾演唐庭軒的搭檔「阿毛」,兩人一個高大威猛帥氣瀟灑,另一個矮胖健壯幽默滑稽,這個組合和成龍洪金寶有些類似,不知道是不是也影響到了後來的胡八一和王胖子。
二、多元的劇情
沙漠匪幫襲擊了唐庭軒所在的村莊,唐庭軒被沙匪抓到匪巢,他和匪首交手時偶然發現對方就是他一直尋找的那個女人。
但是,加沙洛娃雖然有著迷人的容貌,實際上卻是一個心狠手毒殺人不眨眼的女匪首,唐庭軒對加沙洛娃感到失望,但加沙洛娃卻對唐庭軒產生了好感。
商隊和村民聯合進攻匪巢,在戰斗中,阿毛駕駛摩托車沖進土匪的軍火庫引爆炸葯,加沙洛娃在爆炸中死去。
應該說,《海市蜃樓》的劇情很跌宕同時有些單薄,但該片卻集合了多種電影元素,探險、美女、槍戰、動作、 搞笑 、 情感 等題材都包含在內,再加上不吝惜成本的爆炸戲、拳拳到肉的武打以及不用替身的玩兒命精神,這部電影看起來非常過癮。
三、當年的觀影感受
筆者記得當年第一次看《海市蜃樓》時是在村外打麥場上,當時連續放了兩部電影《閃電行動》和《海市蜃樓》。
看完《閃電行動》之後其實心情就已經很激動了,畢竟那跟不要錢一樣的爆炸戲和驚險的偵查戲拍得非常出色。因此對接下來播放的《海市蜃樓》本身沒有太多期待,甚至都有些困意了。
但是,沒想到,該片一上來就讓人驚住了,沙漠、商隊、槍戰看起來很有感覺,然後突然加沙洛娃騎著馬出現在海市蜃樓里。
記得當時的打麥場上一陣唏噓聲,這女人確實非常迷人,一下子把所有人的困意全都消掉了,甚至可以說在一瞬間就驚艷了筆者的童年。
該片還有 搞笑 的劇情,比如阿毛跑到軍火庫時,脖子碰到了槍口,他嚇得一下子舉起雙手,這個場景讓觀眾笑成一片。
除了美女和槍戰之外,該片還有一個「演員」非常招人喜歡,那就是有白馬「追風」,這匹通人性的馬非常受觀眾喜愛。尤其是它和加沙洛娃的黑馬對打的時候,更是讓人大開眼界,最牛的是,追風最後居然把女匪首的黑馬給踢死了,牛啊。
可惜,追風最後還是死在女匪首的刀下,加沙洛娃撕咬唐庭軒肩膀以及殺死追風的幾個鏡頭讓觀眾對她產生了巨大的逆反心理,即使她有動人的容貌,最後被炸死時也沒有人覺得可惜。
影片最感人的地方則是最後阿毛的犧牲,飾演阿毛的徐小明導演比演員還要玩兒命,他親自上陣不用替身,據說這個鏡頭他一直對妻子保密,直到電影上映,他妻子看到這一幕時嚇壞了。
四、《海市蜃樓》的反響
可看性非常強的《海市蜃樓》在1987年的香港取得了1600萬的票房,這個成績相當不錯,畢竟該片里除了徐小明這位導演之外,其他演員幾乎全是新人。
徐小明在九十年代逐漸退居幕後,曾擔任亞洲電視和英皇電影的高管,後來又創立了陽光衛視。
徐小明的兩個徒弟林迪安和曹榮也在片中飾演了配角,之後兩個人均成為香港著名的武術指導,其中曹榮和楊潔合作拍攝了《西遊記續集》,林迪安則把武術指導做到了好萊塢。
該片兩位主演於榮光和帕夏烏買爾則命運各異。
於榮光雖然在《海市蜃樓》里出演了帥氣的正面角色,但之後他在香港電影界還是以反派角色為主,這限制了他戲路,之後他返回內地影壇,出演了一系列電視劇如《狼毒花》和《三國》等,不能說大紅大紫吧,至少也是一位很有個人特色的型男和武打明星。
飾演女主角加沙洛娃的是新疆舞蹈演員帕夏烏買爾,她在1986年參演了歌舞電影《天山歡歌》,然後被徐小明一眼看中挑來主演《海市蜃樓》,這也改變了她的事業走向。
在《海市蜃樓》里,應該說帕霞烏買爾的演技稱得上是杠杠滴,要顏值有顏值,要演技有演技,要身手有身手,如果星路順利沒准兒能成為武打明星。
不過,在陸續出演了《國際大營救》和《獵豹出擊》等類似題材的電影後,帕霞烏買爾選擇退出影視行業,她到香港開設了一家新疆風味的餐廳,同時在香港演藝學院當兼職舞蹈教師。
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雖然現在電影行業發展很快,但有時候難免會想起八十年代誕生的那批經典電影,那時候沒有成熟的技術和雄厚的資金,但那時候的草莽、熱血、拚命和真誠卻是現代電影所缺失的。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也許電影也是如此吧。
⑻ 大號是中華原唱
《大號是中華》原唱:徐小明。
歌曲《大號是中華》由盧國沾作詞,奧金寶譜曲,徐小明演唱。
歌曲《大號是中華》是1982版香港著名演員梁小龍主演的武打劇《陳真》的主題曲,同時也是2008版陳小春主演的《精武陳真》主題曲。
徐小明簡介
徐小明,1953年11月28日出生於香港 。中國香港編劇、導演、演員、監制 ,香港電視專業人員協會創會會長。2013年世界傑出華人,曾任有線娛樂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有線衛星電視營運總裁、驕陽電影及驕陽音樂總裁。
從1973年開始,徐小明在香港麗的、香港亞洲和香港無線電視工作,從演員、導演到總監,再到英皇電影集團高級副總裁。包括電影《木棉袈裟》、《海市蜃樓》、《霸王卸甲》、電視劇《霍元甲》(81版)、《陳真》等,前兩部創下當年全中國發行最高記錄,並獲中國文化部、電影局頒發特別獎;後者《霍元甲》更是風靡全國,近期作品有《墨攻》《奪標》《忽必烈傳奇》。
2013年5月4日,徐小明獲得美國北方大學頒授的榮譽博士。
早年經歷
徐小明,廣東花都人,出生於香港,父母均為粵劇演員。從小在粵劇團里長大的徐小明酷愛演戲,並受到正宗廣東粵劇的訓練,5歲受嚴格舞台戲曲訓練,並以童星身份加入電影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