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阿詩瑪》的主要演員們近況如何
《阿詩瑪》改編自 撒尼同名敘事長詩,這部電影公映後創下了 中國影史三個第一: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聲歌舞片; 第一部反映少數民族古代生活的音樂風光片; 第一部榮獲西班牙桑坦德國際音樂舞蹈電影節「最佳舞蹈片」的中國電影。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劉瓊,主要演員有飾演女主角阿詩瑪的楊麗坤、飾演男主角阿黑的包斯爾,此外還有韓非、崔超明、馮奇等。
導演劉瓊,湖南湘陽人,生於1913年10月16日,逝於 2002年4月28日,享年89歲。劉瓊是中國著名導演,作品除了《阿詩瑪》,還有《女附馬》、《喬老爺上轎》、《51號兵站》、《李慧娘(京劇)》等,其中《李慧娘》獲得1981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女主演楊麗坤,雲南人,彝族,生於1942年4月27日,逝於2000年7月21日,享年58歲。除了主演過《阿詩瑪》,楊麗坤還主演過《五朵金花》,其清秀美麗的人物形象一直被很多人銘記並懷念,只可惜,後來由於受到迫害造成精神失常。
男主演包斯爾,內蒙古伊克呼盟人,生於1938年7月18日,逝於 2002年8月10日,享年64歲。包斯爾1978年調入長春電影製片廠,後參演過《兩個小八路》、《濟南戰役》、《關東大俠》、《天地人心》等影片及電視劇《林海雪原》、《響鈴公主》、《努爾哈赤》等。
韓非,劇中飾演阿支,原籍浙江寧波, 1919年3月17日 生於北京,1985年1月4日因心臟病逝於上海,享年66歲。韓非是中國五六十年代最著名的電影演員之一,也是中國著名的「喜劇大師」,曾主演過《幸福》、《喬老爺上轎》、《女理發師》、《錦上添花》、《魔術師奇遇》等5部喜劇影片。
崔超明,劇中飾演熱布巴拉,廣東人,生於 1918 年,逝於 2011年,享年93歲。崔超明以飾演反面角色見長,1961年調入長春電影製片廠後,相繼在《獨立大隊》、《南海的早晨》、《兵臨城下》等影片中塑造過一系列中高級國軍軍官形象,將角色丑惡的靈魂和殘酷的本質表演得淋漓盡致,讓人恨之入骨。
馮奇,劇中飾演海熱,生於1924年,逝於2015年4月13日,享年91歲。馮奇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 ,曾參演過五十多部電影,在《鐵道游擊隊》中出演過王強。2005年8月,馮奇被授予第10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金鳳凰獎)"特別榮譽獎"。
由上可以看出來,當年參演《阿詩瑪》的主要演員及導演均已過世,但他們留下的作品卻是不朽的,永遠值得後人銘記和懷念!
演員楊麗坤而在拍完《阿詩瑪》最後一個鏡頭後,她接到通知立即回單位,電影雖然持續熱映,但她面對指責也越來越多,更是因為名氣遭到一些人的極度,她開始產生幻聽,後來越來越嚴重,等到被允許治療的時候,病的已經非常嚴重了。
為此她更是被送到精神病院進行為期一年的治療,這一年她剛剛28歲,還是演員最好的年紀,不過面對這些悲慘的時候,有一個男人替她撐起一片天,這個男人就是她的愛人唐鳳樓,兩人第一見面的時候,她就已經患病開始服葯了。
那時楊麗坤因為服葯,導致美貌早已不復存在,整個人目光呆滯,面色蠟黃,而且因為激素葯物導致體態臃腫,根本談不上漂亮,不過她卻被善良的唐鳳樓所吸引,兩人就這樣走到來一起。
婚後唐鳳樓對她關懷備至,而在很多年以後,他回憶楊麗坤時,仍動情的說到:「我能和她生活近三十年,完全是因為她人好。」,而兩人在1974年時,更是迎來一對雙胞胎兒子,婚姻是美滿幸福。
就在她婚後被人遺忘的時候,1978年國內多家媒體都轉載一篇《阿詩瑪,你在哪裡?》,隨後在全國掀起尋找她的浪潮,而雲南歌舞團的團長,最終在精神病院里找到了她,並正式跟她道歉,而此時她以變了樣子,讓人心酸。
而她出院以後,就將自己工作關系,有雲南省歌舞團調到上海電影製片廠,從此她離開雲南在上海定居了,直到去世她再也沒回過自己的家鄉。
楊麗坤可謂是一個悲情人物,曾經紅遍全國成為一顆閃亮的明星,但卻很快隕落,好在有個不離不棄老公,在2000年時候,楊麗坤在盥洗室門口微笑地看著丈夫刷牙洗臉,伸手輕輕在他的臉頰劃過,一個月以後便去世了,「阿詩瑪」也成為她最後的絕唱。
❷ 老電影《渡江偵察記》的演員們後來怎麼樣呢
《渡江偵察記》是一部很有年代感的電影了,它是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於1954年出品的,該片主要講述了在渡江戰役的前夕,解放軍某部李連長率領偵察班探明敵人江防部署,協助大部隊取得戰役勝利的故事。
這部電影上映至今也有64年了,這部影片的演員們幾乎全都已經去世了,只有極個別還在世,但已經是人到暮年了。那麼這些演員在飾演過這部電影之後的人生是什麼樣子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一、李連長——孫道臨
孫道臨是我國老一輩藝術家,他出生於1921年,這部電影是他主演的第三部電影,而他的前一部電影《烏鴉與麻雀》(1949年)獲得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評獎個人一等獎。演完《渡江偵察記》之後,他又主演了《南島風雲》、《早春二月》、《李四光》等經典影片。
自1984年起,他開始自己導演作品,比如《雷雨》、《非常大總統》、《繼母》、《詹天佑》等影片都是他執導的。1988年他擔任央視春晚主持人。
孫道臨曾經於1995年獲得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獎、第5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協會特別榮譽獎、2000年執導的《詹天佑》獲得第7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故事片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2005年獲得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獎等。2007年12月28日,孫道臨因突發心臟病在上海華東醫院去世,享年86歲。
二、吳老貴——齊衡說起齊衡,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他出生於1912年的沈陽,自小就生活在日本統治的環境下,在他讀中學的時候,因為日本學生經常嘲弄中國學生,學校卻對日本學生加以袒護,他不堪忍受屈辱,憤而退學。
在九一八事變後,他離開東北考入上海大夏大學,但因經濟窘迫讀了一年就退學了。之後他加入上海中國藝術供應社和山東省劇團,參加了《父歸》、《大刀王五》等具有反帝反封建意義的演出。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各地劇團演出了一系列宣傳抗日的演出。
在1946年11月,齊衡參加了人生第一場電影《聖城記》的拍攝,從此走上了電影演員的道路。後來他加入了上海電影製片廠,先後在很多戰爭影片中扮演了各種角色。在《渡江偵察記》這部影片中他飾演的老偵查員吳老貴,成功塑造了一個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最後英勇的獻出自己生命的動人形象。
這部影片被評為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一等獎,而這部影片中演員一等獎有兩個,其一是孫道臨,另一個就是齊衡。在「溫閣」(諧音)剛開始的時候,他因耿直的性格,不滿於當時的環境,曾跳入黃浦江自殺,但被好多人救了上來。後來他長期抑鬱,最終患上了腎癌,於1972年病逝,享年60歲。
三、小馬——孫永平
孫永平出生於1930年,1946年進入膠東國防劇團、新四軍軍部文工團任演員。1949年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曾在《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南島風雲》、《老兵新傳》、《51號兵站》、《金沙江畔》等二十多部電影中飾演重要角色。
從1964年開始,孫永平轉型幕後,從事導演工作,執導了《大慶戰歌》、《火紅的年代》、《三定樁》、《石油盛開大慶花》、《白蓮花》等經典電影。2011年11月24日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81歲。
四、周長喜——康泰
現在能記得康泰的人估計也不多了,他出生於1927年,於1985年1月22日突發心肌梗病逝,享年58歲。他1945年進入華北電影公司任演員,在他40年的從藝生涯中,為我們塑造了不少角色。
他曾經在《玫瑰多刺》、《青春之歌》、《渡江偵察記》、《海魂》、《苦難的心》、《第二次握手》、《特殊身份的警察》等影片中飾演重要角色,其中他主演的《苦難的心》還獲得了文化部優秀影片獎,而他也曾於1980年獲得第二屆電影小百花獎優秀男主角獎。
五、楊威——中叔皇
中叔皇是我國重要的電影演員、導演,他出生於1925年,全國解放之後,他參演了第一部電影《人民的巨掌》,在影片中他飾演的是人民公安,之後他又參加了多部影片,飾演過工會主任、公方經理、三輪車工人、革命軍人等角色。
上世紀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期,是中叔皇演員生涯的黃金時期,在此期間他創作了很多經典角色。從1975年開始,中叔皇轉型做導演,其中一部作品《白蓮花》就是他和孫永平一起執導的。2005年8月25日中叔皇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80歲。
六、參謀長——穆宏
穆宏是我國早期電影演員代表人物,他出生於1920年,於1969年不幸去世,享年49歲。他是話劇演員、導演出身,曾經自己編排並出演大型話劇《文天祥》。從1948年起,他開始參演電影,在《再相逢》、《子孫萬代》、《萬象寶塔》等影片中飾演了重要的角色。
全國解放後,他除了拍戲之外,還編寫劇本,不過他飾演的角色大部分都是配角。他的戲路很寬,好人壞人,正反兩派都能演,1949-1955年優秀影片二等獎的《南島風雲》就是他的代表作。除此之外,他還參演過《翠崗紅旗》、《南征北戰》、《金沙江畔》等經典電影。
七、劉四姐——李玲君
在眾多男演員中,李玲君飾演的女游擊隊長劉四姐可謂是影片中的亮點,她也因此榮獲1949-1955年文化部頒發的金質獎章一枚。李玲君出生於1931年,今年已經87歲高齡了。自拍攝完這部影片後,李玲君又陸續拍攝了二十多部作品,塑造了很多經典角色。
由於年齡原因,李玲君自1998年拍攝完《不夜城》之後,就再也沒參演電影了,而恰巧的是,在這部影片中,她跟孫道臨又一次合作。現如今李玲君已經有20年沒有拍戲了,而且她的年事已高,估計以後也不會再拍戲了,希望她的身體 健康 ,萬事如意,畢竟當年《渡江偵察記》同劇組的主演們,就只有她老人家還在世了。
這部老電影的導演是湯曉丹,解放前馬來西亞回來的華僑,是個高壽的老人家,2012年一百零二歲時去世。當年湯導演花了一年的心血,完成了《渡江偵察記》,然後把從電影里所得的個人收益,用來買了架鋼琴給兒子,兒子湯沐海也很爭氣,最終成為一名音樂家。主角孫道臨,是老燕大哲學系出身的高知,在當年,他所扮演的角色,都富有知性氣息,迥異於流行的工農兵形象,大概也算銀幕上知識分子最後的堅守了,但是在渡江偵察記里,他飾演的主角形象並不是很出彩,他真正令人難忘,塑造的銀幕形象是《永不消逝的電波》里的男主角李俠。
孫老師逝世於07年,同年以他命名的孫道臨紀念館葉成立開放,真是對老藝術家最好的紀念。渡江偵察記里最出彩,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莫過於陳述老先生扮演的敵情報處長,那句「不是我軍無能,實在是共軍太狡猾!」至今依然在網路間流傳,大概已經影響感染到第四、敵五代人了。我這代人的童年記憶里,玩打仗 游戲 ,別的角色隨意,踢門喊湯「司令到!「的湯司令,牛大大演的「高!實在是高!」
以及陳老先生演的:「不是我軍無能…」這三個角色必需保留。陳老先生是06年過世的,一代反角啊!後來重拍過一部渡江偵察記,情報處長也專門請他出場,可惜那是一部爛片,就這一個賣點。老渡江偵察記里主要演員里,最不幸的,應該是齊衡同志,在嗡嗡嗡剛開始的年代,上海電影圈是江阿姨清洗的重災區,他就因性格過於耿直,在一開始就氣憤不過,跳了黃浦江,被救起後,也一直鬱郁寡歡,在72年,就早早過世。
現在渡江偵察記劇組的主要演員,唯一還在世的就是已87歲的李玲君,在電影中飾演女游擊隊長劉四姐,這位老奶奶在98年最後一次演電影時,還是和孫道臨一起合作,拍的《不夜城》。祝老人家也能像湯導演一樣,成為百歲老人吧!也感謝老電影渡江偵察記,帶我走上痴迷軍事的道路。
《渡江偵察記》是上海電影製片廠1954年上映的戰爭片。講述的是渡江戰役前夕,解放軍某部李連長率偵察班探明敵人江防部署,協助大部隊取得戰役成功的故事。這部黑白影片花了導演湯曉丹整整一年創作的時間才完成這部影片,獲得八百元勞務費給孩子湯沐買了一架鋼琴。有趣的是,這孩子後來長成了國際樂壇的音樂大師。
孫道臨——飾演李連長 孫永平——飾演小馬 中叔皇——飾演楊威
老電影《渡江偵察記》是由沈曉丹導演,孫道臨、齊衡、陳述等主演,於1954年上映的一部黑白銀幕戰爭故事片。該片講述的是解放戰爭渡江戰役前,一支解放軍偵察小分隊,在李連長的帶領下,提前來到江南進行偵察。在當地游擊隊及老百姓的配合下,小分隊獲得了敵軍在江防主要火力的布防圖並偵察到敵軍突然增加的榴彈炮團的位置。小分隊最終並克服重重困難,勝利地將情報送回至總部的故事。
李連長的扮演者——孫道臨 吳老貴的扮演者——齊衡 敵情報處長的扮演者——陳述
《渡江偵察記》是1954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題材老電影,可以說風靡了幾代人。
因為這部電影太過經典,和「渡江」諧音的現在正當紅的青年演員杜江,在他的社交平台的名字,就叫「杜江偵察記」,而這位杜江,現在是擅長演出主旋律正面人物,如果要重拍《渡江偵察記》的話,說不定他真的可以來試試孫道臨老師的這個經典的李連長呢。
由於已經是近70年前的電影了,《渡江偵察記》的老藝術家們,絕大部分都已經仙逝了。
1、 李連長——孫道臨
當時孫道臨老師33歲,風華正茂,他簡直就是當年銀幕上的男神與偶像般的存在。之後,他還演出過非常多經典的電影。
《家》演大少爺
《不夜城》
《革命家庭》
《早春二月》,這部在中國電影史上非常重要和經典。
《李四光》
中日合拍的《一盤沒有下完的棋》
進入1980年代中期,已到離休年紀的孫道臨沒有閑著,而是開始當導演。
1984年他導演和主演了《雷雨》。
1986年拍了《非常大總統》
進入新世紀後,他還以80高齡導演了一部《詹天佑》
孫道臨老師因突發心臟病於2007年12月28日在上海去世,享年86歲。
2、齊衡扮演吳老貴,這是偵察班長,是那個時代的暖男。
吳老貴的扮演者齊衡是上影廠演員,他在1950年代中期到1960年代初,在銀幕上非常活躍,先後拍攝了《湖上的斗爭》、《小夥伴》、《阿福尋寶記》、《秋翁遇仙記》、《鐵窗烈火》、《鋼鐵世家》、《地下航線》等片中扮演重要或次要角色。1963年他拍完《金沙江畔》後就再也沒有拍片了。
《秋翁遇仙記》
1972年齊衡去世,享年60歲。
3、孫永平扮演小馬,放牛娃小馬是一個性格鮮明的角色,由當時只有23歲的小山東孫永平扮演。
孫永平在《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南島風雲》、《老兵新傳》、《51號兵站》等電影中都出演過角色,到了1960年代後,他轉型做起了上影廠的導演。
這是他最後一部導演作品,1980年由著名影星吳海燕主演的《白蓮花》。
2011年11月,孫永平去世,享年81歲。
4、康泰扮演周長喜,這個角色壯烈犧牲了,當年可是看哭了。
康泰老師後來借調到北影廠,在著名的《青春之歌》里成功扮演了盧嘉川,成為家喻戶曉的大明星。
21年後,康泰和謝芳又在《第二次握手》中重逢,可惜,歲月啊……
1985年1月21日,康泰在廣州剛剛拍完電影《公寓》,第二天因心臟病突發去世,享年55歲。
5、中叔皇扮演楊威,一個性格有點急躁的小夥子。
中叔皇老師可以說是當年比較少見的大個子魁梧硬漢演員了,他身高184,氣宇軒昂。
中叔皇1970年代中期開始當導演,第一部電影是《小將》,當年雲集了很多新人演員,比如後來上影廠著名演員張芝華。
他的最後一部導演作品是一部古裝電視劇《七星鎮二妖》,著名男演員毛永明主演。
中叔皇於2005年8月在上海去世,享年81歲。
6、陳述扮演情報處長,這是中國電影中一個經典的反派形象,陳述老師的表演簡直出神入化。
陳述後來成為「反派專業戶」,先後在《鐵道游擊隊》、《海魂》、《林家鋪子》、《聶耳》等三十餘部影片中,扮演了多個經典的反派角色。
陳述在張藝謀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也有扮演重要角色。
2006年10月17日,陳述在上海去世,享年86歲.
7、李玲君扮演劉四姐
李玲君老師三年後還和孫道臨一起演了《不夜城》。
李玲君和康泰也是老搭檔。
1982年,《渡江偵察記》中的楊威——中叔皇開拍地擔憂《飛來的女婿》,農村題材喜劇片,就找來陳述、李玲君等老搭檔,李玲君扮演的小蘭娘相當出彩。
1986年她在演出了上影廠的驚險反特片《波斯貓在行動》後就基本上沒出來演過角色了。李玲君老師如今依然健在,祝她 健康 長壽。
8、穆宏扮演參謀長,他1957年後去天馬電影製片演員當劇團團長,之後還在上影廠、天馬廠的電影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最後一部電影是1964年天馬廠的《血碑》。1969年穆宏不幸去世,享年49歲。
9、需要說明的是,1975年,老版《渡江偵察記》導演湯曉丹和湯化達合作重拍了彩色版,不過演員幾乎全部換了,只有陳述還保留。
您好,我是文娛小菲,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老電影《渡江偵察記》拍攝於1954年,至今已經有66個年頭了。
《渡江偵察記》中的演員後來都怎樣了呢?
1、孫道臨: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李連長。
1921年12月18日出生於北京,2007年12月28日因發心臟病在上海華東醫院去世,享年86歲。
2、齊衡: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吳老貴。
1912年出生於遼寧沈陽,1972年去世,享年60歲。
3、孫永平: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小馬。
1930年4月13日出生,山東龍口人,2011年11月24日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81歲。
4、康泰: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周長喜。
1927年出生,北京人,1985年1月22日,康泰突發心肌梗死猝然離世,享年58歲。
5、中皇叔: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楊威。
1925年7月14日出生於南京,2005年8月25日在上海去世,享年81歲。
6、穆宏: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參謀長。
1920年出生,山東泰安人,1969年8月被文化大革命迫害致死,年僅49歲。
7、李玲君: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劉四姐。
1931年6月出生於山東,15歲開始從事文藝。
8、陳述: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敵情報處長。
1920年6月30日,上海人,2006年10月17日在去世,享年86歲。
9、崔超明:在《渡江偵察記》中班扮演敵軍長。
1918年出生於廣州,2010年逝世,享年90歲。
10、石靈: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敵炮兵參謀。
1922年出生,1999年去世,享年77歲。
11、馬驥: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侯妾。
1919年出生,1999年去世,享年80歲。
上述這些演員中,只有劉四姐的扮演者李玲君還在世,現在也89歲了。
其他的演員們都已經去世了。
他們是新中國第一代電影人,是新中國電影事業的奠基人,將畢生的心血和精力奉獻給了新中國的電影事業,向他們致敬!
渡江偵察記是54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拍的`,有60多年了,當時的演員們大部份都過世了,只有個別的還在世,是一批優秀的演員,為中國演藝事業作出了非常的貢獻。
《渡江偵察記》是一部由著名演員孫道臨參加主演的電影,拍攝於1954年,
這部影片講述:
1949年,我人民解放軍響應毛主席「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號召,礪兵秣馬,准備橫渡長江。大軍渡江之前,特派李連長帶領一個偵察班先行渡江了解敵人的江防情況。接受命令後,他帶領吳老貴、周長喜、楊威、小馬等迅速過江,並及時和游擊隊劉四姐取得了聯系。他們混入江邊修工事的老百姓中,略施小計搞到一份江防工事圖,並及時匯報給上級。不久,他們得知敵人新增一個榴彈炮團,於是他們假扮敵人工兵混入敵炮陣地,出色完成了偵察任務,在返回的路上,周長喜為掩護同志而壯烈犧牲。軍事機密的再三泄露,令敵軍長火冒三丈,他下令炮擊我游擊隊根據地,敵人惱羞成怒,派遣特務,探明了游擊隊根據地,出動大批軍隊,企圖消滅這隊偵察兵。正當李連長和江北通話,報告榴彈炮情況時,敵人攻進村子,炮彈擊中了報話機,和江北失去了聯系。李連長只得率隊搶上山頭,居高防守。等到天黑以後,就派遣吳老貴和小馬奮勇突圍,乘夜泅渡過江,把這份報告帶給指揮部。他們接受了這個艱巨的任務,來到江邊,吳老貴為了掩護小馬過江.和敵人進行頑強戰斗,英勇犧牲。小馬在江中掙扎一夜,筋疲力盡。正當解放軍指揮部為斷了與李連長的聯系而焦急時,小馬把報告送到參謀長手裡。這時,李連長也率領部隊突圍出來,到達江邊青龍山。江南江北都發出信號,預示著總進攻就要開始了。
1949年4月21日,解放軍萬帆齊發,大炮雷鳴,把敵人沿江的工事全部摧毀。大軍像排山倒海似的渡過長江,獲得了輝煌的勝利。小馬也見到了李連長。偵察英雄們又投入了繼續南進的行列,去迎接新的戰斗任務。
孫道臨——飾(連長) : 中國電影藝術界著名代表人物,曾被文化部授予的22大明星之一,在其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藝術生涯中,出演了100餘部舞台劇和影視劇,其中《雷雨》《家》《日出》《茶花女》《永不消逝的電波》《早春二月》《渡江偵察記》《革命家庭》《51號兵站》等塑造了一系列藝術形象。
他的一生中都在為影映事業做貢獻, 2007年12月28日,享年86歲的中國著名演員、導演孫道臨,因心臟病逝世於上海華東醫院,
孫永平——飾(小馬): (1930年4月13日-2011年11月24日) 山東省龍口市西轉渠村人,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1946年進入膠東國防劇團 [1] 、新四軍軍部文工團任演員,並曾在山東軍區文藝培訓隊受訓。1949年底,進上影廠擔任演員,參演作品《 南島風雲 》等。1964年後從事導演工作。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石油攝影家協會會員、顧問。 孫永平於2011年11月24日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81歲。
崔超明——飾(敵軍長): 生於廣州市,中國電影演員、話劇演員, 1936年 ,畢業於廣州摘石軒書畫苑, 1943年 ,崔超明在他的第一部話劇《秦淮月》中飾演配角王隊長,由此登上話劇舞台。同年,在黃宗江編劇、朱瑞鈞導演的話劇《大地》中飾演主角王龍。1954年,參演湯曉丹執導的戰爭片《渡江偵察記》,在影片中飾演國民黨軍長。崔超明於2010年逝世享年92歲。
《渡江偵察記》連環畫講述了在1949年春天,解放大軍渡江作戰前夕,為了摸清大江南岸敵軍兵力部署的情況,解放軍某部特派遣一隊偵察兵巧渡長江,進行深入偵察。該連環畫描寫這隊偵察兵在當地游擊隊和群眾的協助下,如何活躍在兵力雄厚、守衛嚴密的敵軍陣地上,完成了偵察任務的經過,歌頌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機智勇敢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生老病死是人生規律,經典老電影《渡江偵察記》的誕生至今已經超過半個多世紀了,電影里的人民英雄人物:李連長、周長喜、小馬、吳老貴、女游擊隊長和反面角色扮演者陳述等等的精彩演繹,給新中國幾代的銀幕觀眾,留下了永遠難以忘懷的深刻印象,電影里的不少藝術家如:孫道臨、陳述
(陳述)
都
(孫道臨)
已經去世了,如今健在的恐怕也不多了。
❸ 渡江偵察記電影1974演員表
《渡江偵察記》演員表 :
孫道臨
飾 李連長
齊衡
飾 吳老貴
孫永平
飾 小馬
康泰
飾 周長喜
中叔皇
飾 楊威
穆宏
飾 參謀長
李玲君
飾 劉四姐
莫愁
飾 陳老奶奶
陳述
飾 敵情報...
崔超明
飾 敵軍長
馬驥
飾 侯妾
❹ 崔超明的主要作品
阿潭內傳 (1988) .... 施仁甫
特區姑娘 (1985) .... 林順發
一個女演員的夢(1985) .... 沙丘仁
五號機要員(1984) .... 胡雅亭
小城春秋 (1981) .... 薛嘉黍
祭紅 (1979) .... 馮黑山
小字輩(1979) .... 老高
延河戰火 (1977) .... 蓋司令
雁鳴湖畔 (1976) .... 鞏世鰲
平原游擊隊 (1974) .... 楊老宗
「特快」列車(1965) .... 調度長
三進山城(1965) .... 黃隊長
阿詩瑪 (1964) .... 熱布巴拉
兵臨城下 (1964) .... 馬軍長
獨立大隊 (1964) .... 匪連長
南海的早晨 (1964) .... 邱正光
金沙江畔(1963) .... 仇萬里
第一列快車(1958) .... 局長
林沖(1958) .... 高俅
苗家兒女(1958) .... 香福
三八河邊 (1958) .... 周夏路
無名英雄 (1958) .... 偽司令
阿福尋寶記 (1957) .... 廠長
不夜城 (1957) .... 張耀堂
女籃五號 (1957) .... 林文
球場風波(1957) .... 林允文
椰林曲(1957) .... 洪飛
霧海夜航(1957)....解放軍中將
湖上的斗爭 (1955) .... 趙閻王
渡江偵察記 (1954) .... 敵軍長
太陽照亮了紅石溝(1953) .... 馬錫仁
關連長 (1951) .... 解放軍團長
姊姊妹妹站起來 (1951) .... 崔鬍子
有一家人家 (1951) .... 美軍官
光輝燦爛 (1951) .... 吳宗寶
腐蝕 (1950) .... 希強
太平春(1950) .... 趙老爺
我這一輩子 (1950) .... 孫元
表 (1949) .... 巡官
哀樂中年(1949) .... 劉之權
小城之春(1948)....老黃
太太萬歲(1947)....楊律師
❺ 老版本渡江偵察記的男主角是誰
基本資料
影片類型:
戰爭
片長:
110分鍾
國家/地區:
中國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彩:
黑白
混音:
單聲道
上海電影製片廠1954年攝制。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湯曉丹 Xiaodan Tang
編劇 Writer:
沈默君 Mojun Shen
演員 Actor:
孫道臨 Daolin Sun .....李連長
齊衡 Heng Qi .....吳老貴
孫永平 Yongping Sun .....小馬
康泰 Tai Kang .....周長喜
中叔皇 Shuhuang Zhong
穆宏 Mu Hong .....參謀長
王少奇 Shaoqi Wang .....偵察科長
李玲君 Lingjun Li .....劉四姐
莫愁 Chou Mo .....陳四奶奶
李農 Nong Li .....陳老爹
陳述 Chen Shu .....敵情報處長
崔超明 Chaoming Cui .....敵軍長
辛克 Ke Xin .....敵連長
王鈞 Jun Wang .....敵諜報隊長
石靈 Lin Shi .....敵炮兵參謀
鄭敏 Min Zheng .....侯登科
馬驥 Ji Ma .....侯妾
李季 Ji Li .....侯七
攝影 Cinematography:
李生偉 Shengwei Li
錄音 Sound recordist:
苗振宇 Zhenyu Miao
編輯本段劇情簡介
淮海戰役後,解放軍某部為配合大軍 渡江作戰,派李連長率偵察班探明敵 人江防部署。李連長與吳老貴、周長 喜、小馬、楊威等戰士,乘夜色偷渡 ,至江南白馬山區與游擊隊長劉四姐 接上關系。翌晨,敵人發現江防有疑 ,令情報處長會同保安隊長侯登科率人馬搜捕。吳老貴喬扮敵軍官,巧妙地通過封鎖線,擊斃侯登科。在游擊 隊的配合下,偵察員又以民工身份混 入敵江防要塞,巧取敵江防工事圖。須臾,敵情有變,為探明虛實,偵察員們機警應變,摸清榴彈炮陣地部署。但驅車返回途中,被敵情報處長識 破。周長喜為掩護戰友脫險,壯烈犧 牲。敵人張網搜索,李連長等人與江 北失去了聯系,旋派吳老貴與小馬乘 天黑泅渡過江傳送情報。吳老貴為掩 護小馬灑血捐軀,小馬不辱使命,及 時送到情報。百萬雄師渡江南下。這 時,李連長與劉四姐揮手作別,又赴 征程。
本片於1957年獲文化部1949- 1955年優秀影片一等獎。
編輯本段電影點評
香煙洋火桂花糖,不是一聲普通的買賣吆喝,而是電影當中一個專有的軍用暗號。這個暗號運用在了影片《渡江偵察記》裡面偵察兵的軍事行動中。江南遊擊隊女隊長劉四姐化妝當成了提籃小販,拿著這句順口的香煙洋火桂花糖沿江叫賣,跟江北來的大軍偵察兵做聯系暗號。這顯然屬於非常富於生活化的一筆。對了,影片《渡江偵察記》裡面,賣香煙洋火桂花糖的價碼,有一點實在讀不懂了,那麼貴,一包香煙需要六萬塊?沒有料到,電影里這樣的生活化描寫,竟然是一天沒有當過解放軍偵察員的名導湯曉丹的手藝。在中國影壇,湯曉丹號稱屬於編外八一電影廠的人。還有意思的是,中國影壇上許多著名的戰爭故事片都是出自湯曉丹之手,比如《南征北戰》,比如《怒海輕騎》,比如《水手長的故事》,比如《紅日》和《沙漠里的戰斗》等等。
身為一名不穿軍裝的軍人故事片導演,湯曉丹先生執導的黑白故事影片《渡江偵察記》花花了整整一年的創作時間,終於在1954年底拍攝成功並與觀眾見面了。做為一個新中國的電影導演, 當年44歲的湯曉丹拍攝《渡江偵察記》的勞務費是八百圓人民幣,湯曉丹在自己的回憶錄里講,電影剪輯師妻子藍為潔用這筆錢用的很有意義,她給他們的小兒子湯沐海買了一架鋼琴。湯沐海不負母親,今天巳然成為國際樂壇富有卓名的音樂大家了。按照這部軍事題材影片編劇沈默君的原創意圖,本來《渡江偵察記》里還有為數不少的男女主人公的愛情場面描寫。比如電影在描繪男主人公李連長再次巧遇女主人公劉四姐的文戲,總是那麼的親舒可人。經過八年戰事離分,當年的偵察員,今天己是偵察兵的李連長,還是隱約認出來了,當年冒著生命危險救過自己的劉四姐,正站在眼前。
劉四姐急切地問:你就是那個同志?李連長也長夢如醒問:你就是那個小姑娘?湯曉丹導演的電影相當善於用曲托景,這時電影音樂升起,男女戰友四手相握。電影這里掩伏了多少情愛的花火在言語里頭。潛潛記得,在自己看到的一些描繪中國人民革命戰爭題材的故事影片當中,擁有為數難得的那些愛情的描寫,全都展示得那麼神聖和干凈。比如影片《戰火中的青春》,比如影片《野火春風鬥鬥古城》,比如《紅色娘子軍》,又比如《柳堡的故事》,再比如這一部《渡江偵察記》等等。這里沒有一部電影是跟肉身與床頭有關的。沒有那些東西,電影照樣好看,依然是真人真情。影片《渡江偵察記》裡面,還有一個寫情的細節,是劉四姐摘了一把山裡紅,擱在李連長辦公桌上的細節,這場戲應當是比較耐人尋味的。不過這個電影細節並沒有順勢生發下去。可能這也許是導演刻意而為的結果?
甚至想像不出來,拍攝過國產戰爭大片《南征北戰》的湯曉丹先生,居然能夠在此類紅色電影里萌生出這樣細膩的情戲份。恰好看過湯曉丹出版的《渡江偵察記》紀實,回憶的書裡面,對於劉四姐在電影里的情戲描寫,當時就有人提出了文靜有餘剛毅不夠的說辭。湯曉丹導演回憶說 , 起先影片表演劉四姐的人選想用秦怡 , 不巧秦怡懷孕了 , 這才又找了李玲君還有李明兩個女主角 ,分別飾演八年前後的劉四姐 。最後劉四姐的角色人選拿到了當時國家電影局 , 由名導蔡楚生先生看過試片決定 ,蔡導以為劉四姐還是最好只由李玲君一人扮演 。 蔡楚生當時以為 , 一切畫面效果都應當從觀眾視角出發 , 劉四姐跟李連長相見別離前後一共八年時間 ,換用兩個演員觀眾心裡不容易接受 。 影壇前輩的這個想法也是咱們觀看電影的老百姓的念頭 。
影片《渡江偵察記》的人情是平實和質朴的,沒有什麼花花哨哨的東西。八年前的離散再次重遇,也顯得十分得體與耐看。拍攝電影那年,三十三歲的孫道臨當時是帶著四十度高燒奔赴南京拍攝外景戲的。陳述先生表演的敵人情報處長的模樣確實比較好看,別看他扮的是一個頂級的銀幕壞蛋,但他壞得還算是頗有計謀。水淮也高。陳處長的問話也屬於老謀深算,同時相當老道。他對化裝成民工的我軍偵察員質尋:干莊稼活的肩膀上哪裡來的紅印子?接著不久,這位敵人的情報處長在沿江炮火工事區,又一次撞到了化裝偵察的我軍人員,冤家路窄,這次他問得愈發專業和刁鑽:
你們師長姓什麼叫什麼?
李國棟。
參謀長呢?
何思凱。
工兵營長呢?
江鵬飛。
你呢?
第二連連副江彪。
當敵人情報處長發現了我軍偵察兵的閃電行動時,已經實實在在挨了李連長一老拳。接下來敵我展開了殊死搏鬥。戰斗當中偵察勇士周長喜與敵人撞車同歸於燼了。山上的戰友們注視著自己戰友的犧性場景,默默地脫帽敬致,為戰友哀悼。軍事影片裡面廣泛而大面積凸顯人情,這是湯曉丹先生執導的軍事片中的一個特色。記得在《紅日》裡面,也有同類的情境出現銀幕。那是張伐扮飾的軍長一再叮囑58團政委陳堅,命令想盡辦法搶救並且致哀劉勝團長的場面。影片《渡江偵察記》的故事緊張有序,尤其來到了偵察兵要拚死游江遞送情報故事的最急場面時候, 我們觀眾面對的臨江場面那麼肅穆庄嚴, 那麼熱血沸動。偵察勇士們的臉龐借著敵人的槍彈閃光。李連長命令吳老貴和小馬:象保護自己生命一樣保護這份江岸敵人火炮陣地情報。
老班長吳老貴在突破敵人江岸封鎖時中彈了,老班長吳老貴生命最後, 給小馬命令的一份戰場遺言是珍貴又動情的。 吳老貴班長堅定說:小馬我掩護你,記著寫封信給我老婆,告訴她我沒有白穿她給我做的布鞋。接下來的電影畫面是生死相搏。吳老貴開槍送走戰友小馬,吞下一口水壺里的酒,拚命扔出命敵的手榴彈,然後壯烈殉國。永遠都會記著,吳老貴那純厚的戰場遺言:記著小馬,寫一封信給我老婆,告訴她,我沒有白穿她給我做的布鞋…… 沒有白穿她給我做的布鞋…… 這就是人民戰士的心內聲音。這是渡江偵察記的忠勇聲音。這也是愛的聲音。吳老貴穿著實芯大麻線縫做的布鞋,英勇犧性去了。可惜銀幕上面,連那一位為丈夫手紉布鞋的大嫂的形象都沒有出現過。酒和江水染紅了那雙實芯大麻線縫做的老布鞋。
影片《渡江偵察記》結尾的最後一幕是動人的,也是十分牽扯著人心的。記得有一段情景,李連長和劉四姐為了爭奪掩護戰友權利的對話時候,相互都是那麼固執,寧肯寄情於體貼,堅決中含有柔意。李連長對四姐剛毅地講:你們先撤。我打仗經驗比你多。不要爭了,這是命令。說完然後,李連長頭也不回迎敵戰斗去了。這個場景表面上盡管顯得不那麼纏綿緋惻,但確實讓我們觀眾看得心裡一陣一陣揪得很。這就是戰爭。戰爭殘酷的讓人戰死。可是這里,有愛情的人可愛的讓人想到生。劉四姐和李連長相互,用保護對方而戰死的情,示意愛。能夠發現湯曉丹導演的戰爭電影都是那麼的激越人心的。鋪樂講究進行曲式,比興屬於浩大排場。《渡江偵察記》里的情是含蓄和嫵媚的。
編輯本段重拍版本
更多外文片名: Du jiang zhen cha ji
導演 Director:
湯化達 Huada Tang
湯曉丹 Xiaodan Tang
編劇 Writer:
高型 Xing Gao
演員 Actor:
王惠 Hui Wang .....李春林
吳喜千 Xiqian Wu .....吳老貴
李川彬 Chuanbin Li .....小馬
李蘭發 Lanfa Li .....楊威
張孝中 Xiaozhong Zhang .....周長喜
溫錫瑩 Xiying Wen .....軍參謀長
張金玲 Jinling Zhang .....劉隊長
毛永明 Yongming Mao .....小王
丁一虹 Yihong Ding .....陳老爹
趙抒音 Shuyin Zhao .....陳老奶奶
陳述 Chen Shu .....敵情報處長
夏天 Tian Xia .....敵軍長
影片類型:
戰爭
國家/地區:
中國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彩:
彩色
製作公司:
上海電影製片廠 Shanghai Film Studios [中國]
1949年,蔣介石軍隊企圖憑借長江天險,阻擋人民解放軍南下。
在人民解放軍渡江前夕,某部偵察連李連長率一班偵察員渡江偵察。過江後,他們迅速與白馬山游擊隊長劉四姐取得聯系。敵人發覺,立即搜索。
李連長與偵察兵們假扮敵軍,通過封鎖線,擊斃偽保安隊隊長侯登科,到達游擊隊駐地。在游擊隊的配合下,偵察員搞到了敵軍江防工事圖,摸清了敵榴彈炮陣地部署,不料被敵情報處長發現。危急時刻,周長喜為掩護戰友壯烈犧牲。李連長他們失去了與江北的聯系。
吳老貴和小馬夜間突圍,泅水過江送情報,吳老貴又為掩護小馬而犧牲。情報終於及時送到了部隊。留在江南的李連長也率部突圍出來。人民解放軍勝利地渡過了長江,偵察兵們又投入新的戰斗。
上海電影製片廠1954年拍攝的黑白故事片《渡江偵察記》,在1974年又由該廠再次搬上銀幕。該片擷取了解放戰爭渡江戰役之前,我軍小分隊進行敵後偵察的驚險故事。原編劇沈默君、原導演湯曉丹不變,後者只是又增加了三個改編者的名字「季冠武、高型、孟森輝」的名字,導演湯曉丹又帶上個湯化達,其他人員都來了「大換血」,原片孫道臨扮演的李連長改由王惠扮演,李玲君的劉四姐由張金玲來演,可是那個敵情報處長也是同方化演的松井異曲同工,最終還是由陳述再續前緣。其他角色均易演員。
❻ 崔超明的簡介
崔超明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中學時開始學習繪畫,後來逃到香港,先在英美煙草公司當切煙和卷煙工人,後入香港華文日報當校對員。1942年他回到上海,在上海加入藝光劇團和苦幹劇團任演員。
❼ 小字輩演員表
小字輩演員表如下
小葛飾演王偉平。
小青飾演陳以心。
小黃飾演遲志強。
小蘭飾演王琴寶。
小白飾演於延平。
小洪飾演張明明。
小江飾演庄培元。
小方飾演龐敏。
媽媽飾演林彬。
老高飾演崔超明。
劇情簡介
《小字輩》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於1980年出品的電影,由王家乙、羅泰聯合執導,王偉平、陳以心、遲志強、王琴寶、於延平、張明明等領銜主演。講述了一批年輕人在技術革新中產生了友誼和愛情的故事。
在上海29路003號公共汽車上,青年工人小葛由於乘車時愛看科技書而引起了售票員小青、小黃和司機小洪的注意。小葛看到售票員長時間報站嗓子沙啞,決定試制一個報站用的揚聲器。當小黃收到一套揚聲器時,深受感動,平時表現較差的她工作態度轉變了。
小青通過乘客小方,知道了小葛的住址,熱情資助小葛搞更先進的聯動錄音機。小葛只知革新卻不會向小青表達自己的愛情,小黃和交警小白幫助小葛放出了表達愛情的聲音。003路公共汽車載滿乘客,賓士在新長征的大道上。
❽ 電影演員崔超明簡介
崔超明,中國電影演員,1918年生於一個中醫家庭。1947年後,在文華影業公司出演《母與子》,《小城之春》等影片。此後他相繼在《夜店》,《我這一輩子》,《關連長》等一系列影片中出演重要角色,獲得成功。建國後,入上海電影製片廠任譯製片演員,曾獲得翻譯片最高獎金。此後,他還分別在湖南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擔任演員。其出演的重要影片有:《渡江偵察記》,《女籃五號》,《南海的早晨》等。在藝光劇團,苦幹劇團任演員。在《母與子(1947)》、《小城之春》等影片中扮演一般角色。
❾ 求老電影《小城之春》的社會背景
小城之春
基本信息
片名:《小城之春》Spring in a Small Town 類型:家庭 / 劇情 片長:100分鍾 國家/地區:中國 對白語言:漢語普通話 色彩:黑白 混音:單聲道 製作公司:上海文華影片公司 出品時間:1948年
演職員表
導演:費穆 Mu Fei 編劇:李天濟 Tianji Li 演員:石羽 Yu Shi .....Dai Liyan 崔超明 Chaoming Cui .....Lao Huang 韋偉 Wei Wei .....Zhou Yuwen 張鴻眉 Hongmei Zhang .....Meimei 李緯 Wei Li .....Zhang Zhichen] 攝影:李生偉 Shengwei Li 剪輯:韋純葆 Cunbao Wei
劇情介紹
小城之春
故事發生在抗戰勝利後的一座南方小城裡。又一個春天到來了,鄉紳戴禮言和他的一家——太太周玉紋、妹妹戴秀,還有僕人老黃過著一如平常的日子。禮言在戰爭中失去了家產,重病纏身,喪失了面對現實的勇氣,終日鬱郁寡歡。妹妹戴秀倒是開朗活潑,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幻想。面對著家宅破敗的局面,太太玉紋與丈夫禮言過著平淡無味的生活,夫妻之間相敬如賓,實則已沒有感情可言。 這種沉悶的生活被從外面闖入小城的青年醫生章志忱打破了。他是禮言分別8年的朋友,也是玉紋過去的情人,當年他們的感情很好,卻被玉紋的母親拆散了。然而造化弄人,現在玉紋的母親死了,但她卻又有了丈夫。 章志忱住在戴家,為禮言看病。他的到來讓玉紋已如止水的心泛起了巨大的波瀾,兩個人常常背著禮言約會,談起往日的歲月都唏噓不已,志忱對玉紋已成他人之妻的現狀無可奈何。他們的感情受著「禮義」和「忠信」的束縛,剪不斷,理還亂。 禮言的妹妹戴秀喜歡上了志忱,禮言和玉紋談起了這件事,想讓玉紋給妹妹說媒,而自己去跟志忱說,但是玉紋從心底反對此事,拒絕了他的要求。在和志忱談話時,玉紋向他透露了這件事,志忱也拒絕了。 這天正是戴秀的生日,幾個人擺宴慶祝,心情煩悶的志忱和玉紋都喝醉了。禮言通過他們兩人的舉止,對他們的特殊關系猜到了幾分。過後,他經過左思右想,覺得不應該拖累妻子一輩子,於是決定成全他們兩個,而自己吞了安眠葯想自盡。 經過搶救,禮言重新活了過來。通過這次波折,玉紋也重新認識了自己與丈夫的感情,她選擇了與丈夫重新生活,而志忱也決定離開小城。一個春日的早晨,玉紋、禮言,還有妹妹戴秀在城頭上為志忱送行,他們目送志忱向外面的世界走去。
幕後製作
回顧影片的拍攝歷程,我們不難看出它在藝術表現上的一些成功的探索。早在20世紀40年代,中國電影往往寫事多於寫人寫情,而這部影片獨辟蹊徑,它的人物不多,情節簡單,將鏡頭深入人物復雜矛盾的心靈,揭示微妙的情感關系,是一部典型的心理抒情片。此外,它吸取了中國古典詩詞的傳統,借物喻人,以景抒情,富有詩情畫意,顯示了費穆導演的藝術特色,是中國電影史上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影響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第5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的田壯壯在蟄伏了8年之後,復出的第一部電影就是重拍50年前的這部影片,集結了阿城、李少紅、葉錦添等超級幕後班底的新版《小城之春》在國際上獲得了廣泛的聲譽。在談及這部電影時,田壯壯說:「舊版的《小城之春》好多人都沒看過,但它的光彩在今天依舊閃亮。兩部《小城之春》是中國電影人相隔50年的對話,也是50年來關於人文精神的繼承和延續。」
編輯本段相關評論
影史地位
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中國電影界一致公認的經典性作品;開創了中國電影史上的心理寫實主義、比較完整的散文結構、詩化電影的先河,「放射出讓人目眩心驚的光芒」。 世界一百年電影史上的百部經典名作之一;中國電影九十年的十部經典作品之一。《小城之春》被譽為「中國電影界一致公認的經典性作品」。香港電影評論界將其推選為「有史以來中國最佳電影」,著名導演張藝謀稱自己最喜歡的中國電影就是《小城之春》。
名家點評
我最喜歡的片子有一大堆,不能一一列舉,就中國的電影而言,我最喜歡1948年的《小城之春》,我覺得這部影片在當時達到了相當的高度,我們今天看來,覺得還是不能跟它比較。 ——著名導演 張藝謀 關於《小城之春》這部電影,幾乎世界上每一個地方,在我能夠接觸和閱讀到的所有文章和評論中,沒有不對這部影片的成就感到驚訝,感到很大的震驚,證明這部影片本身的成就是可以肯定的。從電影的角度來看,當然它已經是一件發生了的事情,可能是過去型,但從電影敘述的過程中看,又好像是現在型。影片以多重的意義和解釋體現出其現代性,它的主觀和客觀永遠都交錯在一起,這樣復雜的敘述方法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這部電影中很多的電影語言都顯現出極大的張力……我覺得費穆是非常了不起的人。 ——香港著名影評人、電影導演 舒琪 《小城之春》講了一個故事,卻在多種層面上有不同的意味,是很有意思的。雖然影片講述的是一個私人化的故事,但在它的影像中處處浸含著「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意境,家國之思無可逃避。影片中所體現的新與舊,道德與情慾,死氣沉沉與生命活力之間的對抗更為那個特定的時代做下了意味深長的注腳。 ——影評人娜斯
編輯本段精彩影評
《小城之春》:發現玉紋
影片女主角玉紋的形象確乎掙脫了黑白色和年代久遠的銀幕之限,七彩斑斕地站在21世紀的觀眾面前。電影人喜歡說「發現費穆」,而我從觀眾角度講,願意說「發現玉紋」。 可以說,玉紋是一個被倫常禮教束縛住的紅顏女子,在她身上體現著國性與知性。玉紋的悲哀是無從迴避的:從前的情人的歸來掀起了她內心的波瀾,而患病的丈夫一直在替自己著想,他是無辜的。從倫理的角度說,玉紋不應當離棄丈夫,慾望只能泯滅。一邊是人倫,一邊是人慾,玉紋所在的兩難處境很容易勾起千千萬萬中國女人或多或少,或感同身受或耳聞目睹的響應。 在影片里,人倫沒有被一昧地批判醜化,人慾也沒有被西方筆法描繪得轟轟烈烈,一發不可收拾,而是切合國情、眾所周知地曲折隱晦。倫理意識的積淀如此厚重,以至上床也未必能解決得了它,一次越矩的交合算不了沖破繭縛。正因為如此,玉紋採取的聽天由命的態度才真正抓住了國人的痛處。 玉紋的形象洋溢著的知性美在國內電影作品裡的女人中是罕見的。她的智識首先流露在影片開始部分自言自語里的一絲自嘲和冷笑;知性更指她對自己的悲劇性處境的深刻自知。事實上,她不抱幻想,出走的願望也並非特別強烈,對自己的命運,她瞭然於胸。由於瞭然於胸,她對病榻上的丈夫的堅拒冷感才那麼令人不寒而慄,對舊情人的探試、絕棄才那麼咄咄逼人,含著一絲不易覺察的捉弄意味。 影片似乎在人倫與人慾之間找到了某種平衡,人倫與人慾沒有相互剿殺吞噬,兩種聲音都有理有節地表達了自己,影片顯出一種平衡周正的美感,規矩方正與春意盪漾在此互相映襯,互為表裡,相安無事,相得益彰。至少,它符合人們在情感上的挫折經驗和過著缺乏愛情的婚姻生活的實況。聯想到影片的拍攝背景,1948年,國共戰爭正當如火如荼,而編導置戰火紛飛、風雨飄搖的時局世事於不顧,聚焦於一個抽離了黨派政治的侵襲滋擾的小城一隅,對巨變前夕的若干中國人進行有如實驗室里的顯微鏡和手術台上的手術刀般的細剝慢嚼,實在需要膽量、注意力和天賦。歷史證明,它比那些趨炎附勢的影片更有生命力,強上何止千百倍。在歷史的這個關口,用這樣一個題材來表達自己的藝術理念,展示自己的全部電影藝術技巧,說出自己關於人倫與人慾的思考,顯示對政治的不屑一顧,沒有人比費穆的選擇更絕妙,也更偉大的了。
《小城之春》:影壇上永不凋謝的奇葩
《小城之春》是我國著名電影導演、藝術家費穆為中國電影藝術寶庫貢獻的一部極其優美的電影精品,它為我國的電影事業贏得了世界性聲譽。影片的突出特徵在於以優美、精緻的藝術形式,真實生動地表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性情感、道德倫理、民族心理和行為方式。整部影片貫穿著一條情與理的沖突線,然而卻以「發乎情止於禮」終結。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文明歷史,從而也就形成了具有民族特徵的人生哲學、倫理原則、道德操守,它以集體無意識的自覺行為貫穿於人們的整個人性精神世界。影片正是通過夫妻、情人、朋友、兄妹之間的感情糾葛與矛盾沖突,極富於民族文化個性地揭示了中國人的情感與道德風貌。更加可貴的是,在情感與理義的矛盾沖突上,藝術家分寸得當地把握住了高尚的道德意識與倫理的界線,體現出了一種完美的人格和真摯的人性,這正是本片長久的藝術魅力所在。 《小城之春》從人的內心世界角度,通過情感世界與現實關系的矛盾,揭示了人的道德意識。影片充分肯定了人的精神、情感、人性需求的正當性。但影片中的人物畢竟是中國傳統文化熏陶下成長的知識人士,不論他們在感情上經受多大痛苦,最終總是服從禮義的約束和道德的規范,這是符合中國文化人的做人准則的,因而也是令人信服的。影片在藝術表現上是細膩的、優美的,體現出了中國知識分子豐富完美的人性美。 《小城之春》是一部風格化比較強的影片。影片中只出現了妻子、丈夫、朋友、妹妹、僕人5個人物,在小城中再未出現其他人影,這樣的環境表現,表面看似不真實,然而它正體現了一種獨特的凈化的造型風格。這是為了更突出、更集中、更清晰地體現感情世界的人物關系。影片中多次展現荒涼的小城城頭,既含蓄地隱喻當時的時代背景,也烘托著女主人公的精神世界,使人物的情感與環境渾然一體,產生了一種含蓄幽深的意境,令人回味無窮。總之,這部影片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堪稱一部藝術精品。
❿ 有誰知道這部電影
沒錯,是《小字輩》。主演遲志強後來因流氓罪被判刑,還弄出來一堆鐵窗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