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宗什麼仁波切
宗薩仁波切,1961年生,不丹人,藏傳佛教導師,世界著名的電影導演。是當今世界公認最創新、最具創意的年輕一代藏傳佛教導師之一,曾任貝托魯奇電影《LittleBuddha》(《小活佛》)的顧問,並編寫和執導了兩部佛教主題的電影——《高山上的世界盃》和《旅行者與魔法師》。2016年出版新作《八萬四千問》。
⑵ 如何評價電影《教室里的一頭氂牛》
本片是一部2019年的不丹電影,不丹原本提交本片參加2021年的第93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項。
但由於不符合規定,直到第二年才獲得提名,成為角逐2022年第94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的五部電影之一。本片也成為不丹電影首次角逐奧斯卡獎項。
有意思的是,影片一開始就給烏金印有「國民幸福指數」的襯衫拍了一個特寫。
國民幸福指數是誰提出來的呢?正是不丹國國王在1970年代提出的新概念。他表示「政策應該關注幸福,並應以實現幸福為目標」,人生「基本的問題是如何在物質生活(包括科學技術的種種好處)和精神生活之間保持平衡」,他提出由政府善治、經濟增長、文化發展和環境保護四級組成的「國民幸福總值」(GNH,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指標。
⑶ 有關藏傳佛教的電影
《小活佛》
《小活佛》原片名 《Little Buddha》
國家/地區 列支敦斯登 英國 法國 對白語言 英語
導演 Director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Bernardo Bertolucci
編劇 Writer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Bernardo Bertolucci .....(story)
Rudy Wurlitzer .....(screenplay) and
馬克·派普羅 Mark Peploe .....(screenplay)
顧問:活佛宗薩欽哲仁波切
《小活佛》一片,說及一位西方小孩被認定為轉世者。此片雖然只是虛構的情節劇本,但卻是由一宗真實的事件所啟發的。自六零年代,西方的嬉皮士大批大批地涌至印度及尼泊爾等地,一位名叫耶喜喇嘛的西藏高僧開始向他們開示佛法,引發了藏傳佛教大規模地向西方弘揚的熱潮。這股浪潮發展至今未艾,耶喜喇嘛的弟子在二十多個國家創立了近百間西方的佛法中心、禪修中心、寺院及佛法出版社等,在香港及台灣現在也有分會(香港分會是大乘佛學會,台北分會是經續法林),在這些團體中出家的洋僧尼數以百計。耶喜喇嘛在1984年圓寂。
《高山上的世界盃》
導演: Khyentse Norbu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編劇: 宗薩蔣揚欽哲諾布
主演: Orgyen Tobgyal / Neten Chokling / Jamyang Lodro
製片國家/地區: Bhutan / 澳大利亞
語言: 北印度語 / Tibetan
上映日期: 2000-04-21
片長: 93 分鍾
又名: 小喇嘛看世界盃 / The Cup
從西藏逃出的小孩"Palden and Nyima",來到風景如畫的喜馬拉雅山中的喇嘛寺,展開他們的僧侶人生…….
本片改編真人實事,並由事件主人翁在銀幕前現身說法、演出自己的故事。描述在一個遙遠的藏族村落里,一群修道院里的喇叭試著藉由一隻衛星接受器,讓當地人民能收看世界盃足球賽的轉播。
當世界盃足球賽在法國如火如荼開打時,遠在喜馬拉雅深山的修道院里,2個迷戀上足球的小喇嘛將那兒寧靜冥想的氣氛完全打破,修道院上上下下都彌漫一股對足球的狂熱。
問題是:沒有電視機,沒有衛星接器,他們要如何收看世界盃足球賽的轉播呢?為了能亳無後顧之憂地欣賞世足賽的轉播,對足球瘋熱的小喇嘛想盡辦法要籌募租用費用。
整個計劃充分考驗修道院里小喇嘛們的團結機智和友情,處處散發幽默與智慧。
影片的誕生,使世界第一次注意到了不丹這個地圖上很難找尋的小國家。有趣的是,導演宗薩仁波切也是一個喇嘛,其經歷富有傳奇色彩。他於1961年生於不丹,7歲時,被確認為一代喇嘛宗師轉世;13歲,才第一次看到電視,從此被影像所吸引。《高山上的世界盃》是他的第一部劇情片,拍攝手法嫻熟流暢。
《旅行者與魔法師》
導演: 宗薩蔣揚欽哲諾布
編劇: 宗薩蔣揚欽哲諾布
主演: Tsewang Danp /Sonam Lhamo / Lhakpa Dorji
類型: 劇情 / 冒險
官方網站:http://www.travellersandmagicians.com/
製片國家/地區: 澳大利亞 Australia / 不丹 Bhutan
語言: Dzongkha
上映日期: 2004-04-09
片長: 108 分鍾
又名: 旅行者與魔術師
不丹村官敦杜(Tsewang Danp 飾)很快厭倦了鄉村乏味的生活,懷念大城市的絢爛,並計劃借朋友的關系前往夢想之地——美國。敦杜在帕羅節(不丹最大的宗教節日)期間請假,不聲不響的包好行李,踏上了前往美國的旅程。在鄉村公路旁,敦杜邂逅一位僧人,後者為他講述了一個夢想之地的故事:不丹青年塔西荒廢了自己法術的學業,整日心中只是思量女人,這天他騎上了新買的馬,卻被馬兒丟棄在森林深處,塔西向林中的隱居老人求助,並被他年輕貌美的妻子吸引,遂滯留此處。不久塔西和老人的對立愈發明顯……在故事之外,敦杜和僧人的旅程中加入了一位少女,這使敦杜的看法發生了些許變化……
本片由多才多藝的活佛宗薩欽哲仁波切拍攝,而他在拍攝電影之前曾經擔任貝托
⑷ 不丹活佛仁波切的現狀
不丹活佛仁波切的現狀很好。
現在還是一名藏傳佛教導師,並且還當了宗教藝術片的導演。以上是根據查詢相關人物信息得知。
仁波切是對藏族地區的一些轉世修行者的稱謂,漢族人習慣稱作為「活佛」,實際上是不怎麼准確的,應譯稱之為「轉世尊者」。
⑸ 《八萬四千問》
我問仁波切:
「如何能成為下一個網紅?」
「如何能像你一樣特立獨行」
「如何能像你一樣出很多本書?」
答:一切都是因緣。
《八千四百問》是一本問答錄,當然沒有上面的問題,但解答了人們對佛教佛學的一些最基本的疑惑。
即使你對佛學不感興趣,也可以看看這本書,可以有兩方面收獲,一是對生活的理解,二是可以看到一個真實的仁波切,讓人覺得可親,可敬。
01
首先說說對生活的理解。
什麼是好的生活?例如像阿育王那樣有權有勢又富有的國王和一個像米拉日巴那樣幾乎沒有足夠食物的苦行者誰的生活更好,在作者看來他們過得都是好的生活,因為他們領悟真理的機會是相等的。
關於愛情:在普通的愛情里,看上去有很多的給予、理解、耐心、寬容和空間的營造。當你愛上一個特定的人,你甚至不會注意他吃飯時咀嚼的聲音,那種聲音平時可能讓你厭煩得要死。其實戀愛是很有欺騙性的……
關於死亡:有的人抱著這樣的態度——知道死後發生的事又有什麼意義?某種程度上,我們的確不知道死後發生的事,因為沒有人死了以後又回來告訴我們。但,如果,有一本書告訴你死後發生了什麼是真實的,你願意看嗎?
02
再說說可親可敬真實的仁波切。
他自認為是很有耐心的,但一天晚上在巴黎坐計程車,開車的是位粗魯無禮的司機。司機開的太快,然後猛然踩剎車,以致仁波切受了傷。他很生氣,失去了耐心,卻不知能做什麼,當時正好坐在後排,於是就地小便了。他說,即便是像他一樣,生下來就是佛教徒,也不是一直都有耐心的。
當別人問他,為什麼年輕聰明的女士找不到丈夫的問題時,他坦言:我希望自己有一個又好又簡單的答案,但不幸的是我沒有。
你能相信嗎?作為一個仁波切,他非常誠懇的說到,輪回本質上是有缺陷的,為了讓一些事情看上去行得通,某些其他的事情就進行不下去。
當人們問仁波切,為什麼你有女朋友的時候,他回答說:「我感到你們對我有著很高的期待——認為我在普通人之上。這著實令我擔心。我非常希望人們認為我是一個百分之百的人,擁有所有人類的特質、弱點、長處和過失。當人們對我的期待超過了他們對其他人的正常期待時,這變得困難。因為人們期待我做些超人的事,而我卻只是個人。」
03
仁波切也是一個導演,曾經導過兩部作品《高山上的世界盃》、《旅行家與魔法師》,他認為有些電影是很有力量的。在這本書中仁波切推薦了兩部電影,一個是黑澤明導演的作品《羅生門》,一個是安德烈的《潛行者》。
就介紹到這吧,希望你有收獲。
⑹ 不丹電影輪回哪裡可以看
天堂電影網。
《輪回》高清完整版在電影天堂電影網觀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移步至豆瓣電影、電視貓或劇情網等平台了解。
《輪回》是一部由大白汐導演執導,眾多明星演員精彩演繹的大陸電影。
⑺ 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2022
奧斯卡2022年獲得最佳國際影片提名的有:《教室里的一頭氂牛》(不丹)、《逃亡》(丹麥)、《上帝之手》(義大利)、《駕駛我的車》(日本)、《世界上最糟糕的人》(挪威)。
第94屆奧斯卡獎預計將於2022年3月27日登場,主辦方12月22日晨公布最佳國際影片(舊稱:最佳外語片)15強名單,其中正好人在台灣的不丹導演巴沃邱寧多傑,就以《不丹是教室》入選。
該片不僅去年在台創下735萬(台幣)票房,更「連續」代表不丹角逐2021、2022年奧斯卡(去年因為不丹尚未成立電影委員會推介不符資格,今年迅速成立於是過關)。
2022奧斯卡國際電影15強公布
2022年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15強名單,除在意料中日本導演濱口竜介的《在車上》,以及伊朗導演法哈蒂的《A Hero》外,北歐電影戰力超強。
一口氣破紀錄進了丹麥《漂浪人生》(Flee)、芬蘭《邂逅在六號車廂》(Compartment No. 6)、挪威《世界上最爛的人》(The Worst Person in the World)和冰島的《羊懼》(Lamb)等4部電影。華語電影則提前出局。
以上內容參考 正觀新聞-2022奧斯卡提名名單公布
⑻ 米拉日巴的電影名稱
電影《米拉日巴》資料
時間: 90 分鍾
國家: 印度/ 不丹
語言: 藏語
首映時間:2006年9月14日
導演:涅頓秋林仁波切(Neten Chokling Rinpoche)
演員:
Orgyen Tobgyal .... Yongten Trogyal
Jamyang Lodro .... Thopaga
Jamyang Nyima (as Jamyang Nyima Tashi)
rest of cast listed alphabetically:
Gimyan Lodro .... Milarepa
電影《米拉日巴》以西藏傳奇大師米拉日巴的故事為題材,耗資150萬美元,在印度拉達克拍攝而成。導演涅頓秋林仁波切接受采訪的時候表示,電影拍攝經費主要是來自美國、歐洲、以及中國台灣的捐款。電影製作團隊也又來自法國、美國,以及澳大利亞的專業人士參與製作和拍攝。
導演涅頓秋林仁波切出生在不丹。被第十六世噶嗎巴認證是一位重要西藏喇嘛的轉世。他是印度比爾藏傳佛教寺院的堪布。涅頓秋林仁波切對電影非常感興趣,他參與了宗薩仁波切《高山上的世界盃》的製作,並在《旅行者與魔法師》客串演出。
電影內容簡介
米拉日巴於水陽龍年(1052年)七月二十五日出生在西藏西部毗鄰尼泊爾邊界的貢塘。7歲時,其父故去,留下的家產全部落入了貪婪的親戚手中。他們對米拉日巴母子十分苛刻。因此,其母變得十分冷酷,米拉日巴長大後,她立即送他去學習黑巫術,希望他將來能夠報仇血恨。
這個年輕人很快就學會了如何運用具有摧毀力的咒語,這給家鄉村莊帶來了極為嚴重的破壞,使許多人喪生。他的導師為他的這些罪行懺悔,送他出去尋找能消除其「惡業」的師父。這樣,米拉日巴成了寧瑪派絨敦大師的弟子。絨敦大師不久又引薦他去拜見當時住在洛札的瑪爾巴譯師。
米拉日巴38歲時成了瑪爾巴大師的弟子。瑪爾巴曾見到過他即將到來的幻象。瑪爾巴允許他留在洛札,但拒絕接納他修習「秘法」傳承,也不給他講解任何教法。有幾年的時間,米拉日巴像僕人一樣生活,干各種異常繁重的體力活。幾經挫折之後,他終於修成了一座九層寶塔。
瑪爾巴之妻達梅瑪在米拉日巴絕望之際幫助了他。她懇求其夫允許米拉日巴修習他所尋求的傳承。艱苦的考驗終於過去了,「惡業」消除了。不久,瑪爾巴就給他傳授了全面的教法和傳承。瑪爾巴為其安排了一種閉關自修的生活,並把那若巴的密宗教法傳授給他,尤其是瑜伽派的拙火定教法。他僅穿布衣,多年生活在高山洞穴,與世隔絕。他潛心修習所授的全部教法。
幾年過去了,身著布衣的瑜伽行者完全變成了大成就者,人們漸漸地聽到他的消息。為了能傾聽他的道歌,人們開始四處尋找他。米拉日巴是通過道歌傳授教法。在結束整整九年與世隔絕的生活後,他開始收徒傳法,但他仍然過著簡朴的生活。他通過道歌傳播教法,其中許多內容一直存留至今。他在全藏聞名遐邇。
木陰兔年(1135年)米拉日巴於85歲圓寂,留下了八大弟子和十三個弟子。八大弟子中有五大弟子並沒有傳播任何教法而直接升入虛空。三個弟子留在塵世,其中有兩個弟子接受並傳播那若巴大師的密宗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