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分鏡表
英文是continuty 腳本,中文則是叫做「分鏡表」的東西。這步作業是實際將紙上的東西轉換成將來呈現畫面的第一步,畫分鏡表的依照腳本的指示,在腦中轉成畫面然後畫在紙上。畫分鏡表的目的就是把動畫中的連續動作用分解成以1個cut(1個分鏡)單位,旁邊標上本畫面的運鏡方式、對白、特效等等。最重要的每個cut所經過的時間、張數等,也都會寫在分鏡表的最右邊。
2. 最全的影視劇拍攝製作流程,來看看!
一、 先期籌備
1、撰寫劇本,討論劇本,籌集資金,選定劇組工作人員,挑選演員,主創人員(製片主任、導演、美工、攝影、錄音等)看景、選景、取景。
2、定最終劇本
3、擬定拍攝時間、拍攝計劃,擬定演員時間表,擬定劇本分鏡、分場。
4、挑選拍攝器材(攝影設備、錄音設備),挑選道具、服裝。
5、給演員選妝、定妝,拍攝劇照。
二、 前期拍攝
1、 電影前期拍攝,時間為兩至三個月左右。
2、 電視劇前期拍攝,時間為兩至四個月左右(按集數分)。
三.後期製作
電影後期製作
1、 洗印把前期拍攝的膠片沖洗出來
2、 剪接把沖洗出來的膠片按照導演的意願和劇本的內容剪輯並連接。
3、 膠轉磁把光學膠片用特殊的工具轉換到磁片記錄機上。
4、 電腦視頻非線剪接膠轉磁後,輸入電腦,用非線剪接的方式進行更完美的修改。
5、 錄音套聲把前期拍攝時同期錄下來的聲音(包括:對白、環境、效果、音樂等)按照畫面使聲畫同步。
6、 配音同期的配音修改(修改同期錄制不良的聲音)
後期的配音(對白、旁白、心聲)
群雜聲
7、擬音 動效
8、電腦音頻非線剪接用音頻工作站完成聲音的剪接。
9、混錄(又稱:終混)後期製作的最後,也是最復雜的工程,把視頻和音頻結合。
10、磁轉光把錄在磁性寬頻上的聲音轉為光學聲音,洗印在光學膠片上。
11、出拷貝
電視劇的後期製作
1、前期拍攝的素材帶直接輸入電腦非線視頻剪接機
2、母帶製作剪接完後的素材帶以一比一的格式製成母帶。
3、音頻製作把母帶中的聲音以一比一的格式輸入音頻工作站
4、音頻剪接在音頻工作站里修改和剪接聲音(包括對白、動效、音樂、環境等)
5、混錄 直接在音頻工作站通過外接調音台錄入數字機,完成最終母帶。
6、出拷貝、發行
四、廣告宣傳
五、發行拷貝
以上就是影視劇拍攝製作流程的簡單介紹,希望對各位小夥伴們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影視製作相關內容,歡迎大家及時在本平台進行查看哦!
3. 電影導演分鏡頭方法解析
電影導演分鏡頭方法解析
分鏡是在文字腳本的基礎上,導演按照自己的總體構思,將故事情節內容以鏡頭為基本單位,劃分出不同的景別、角度、聲畫形式、鏡頭關系等,等於是未來影片視覺形象的文字工作本。後期的拍攝和製作,基本都會以分鏡頭劇本為直接依據,所以也稱為導演劇本或工作台本。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電影導演分鏡頭方法解析,歡迎閱讀。
什麼是分鏡頭
分鏡是在文字腳本的基礎上,導演按照自己的總體構思,將故事情節內容以鏡頭為基本單位,劃分出不同的景別、角度、聲畫形式、鏡頭關系等,等於是未來影片視覺形象的文字工作本。後期的拍攝和製作,基本都會以分鏡頭劇本為直接依據,所以也稱為導演劇本或工作台本。
分鏡頭劇本是導演對由文學形象到視覺形象的轉變中的具體化的總體把握和設計,可以體現導演創作的風格特點。
分鏡頭劇本的內容一般包括鏡號、景別、攝法、長度、內容(指一個鏡頭中的動作、台詞、場面調度、環境造型)、音響、音樂等,按統一表格列出。
可以說它是影片的拍攝計劃和藍圖。
分鏡頭草圖(故事板)的使用可能開始於華特·迪斯尼的第一部卡通片,韋布·史密斯是迪斯尼20世紀30年代早期發明故事板的動畫師。不過即使沒有迪斯尼的影響,故事板最近的血親——漫畫書,已經紮根於30年代大多數美國人之中。而電影可以用單一的畫板加以影像化的觀念,成了不可避免的發展結果。
希區柯克也許是最擅長故事板的導演,他使用細致的圖卡來修飾他的視像和控制拍攝流程,以保證他的原始意念可以完整的被轉化成影片。他手繪的《西北偏北》分鏡圖,如今已經成為眾多電影人觀摩學習的必讀手冊。對美工師出身的希區柯克而言,這也是一種藉以確認他就是影片創作人的途徑。他經常會說他的電影還在沒拍之前就已經完成了。我們能夠從他在現場很少看取景器的事實得到證明,因為現場所拍的僅僅是故事板中的等同物,而故事板則老早就已完成。
在好萊塢,幾乎每部電影都會有專門的故事板製作團隊。從早期的默片到現在的大片,故事板的製作是電影籌備前期的必要一環。分鏡師根據劇本和導演的意見畫出來的故事板,將畫面的基本構圖和運鏡時間等都詳細地准備好後,電影開拍,導演幾乎能按照每個畫面進行調度拍攝。但是在國內,因為資金不夠,這些年才開始慢慢有了分鏡師這個行業。一般也就是大導演的片子才會花錢請分鏡師,一些投資小的片子,導演會畫就導演畫,導演不會畫就讓攝影畫,也有乾脆不畫的。
而國內也有十分重視故事板的導演,徐克就是其一。例如前段時間網上流傳的徐克的手繪故事板就是電影《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的手繪圖。 這么多年來,他始終保留手繪鏡頭的習慣,靈感來了就會畫上幾筆,《通天帝國》、《七劍下天山》、《蜀山傳》等電影的手繪鏡頭都是無一例外地華麗漂亮。
分鏡的作用主要有這么幾個目的:
第一,他讓影片創作者得以預先將他的意念顯現出來,並且可以像作家一樣,通過連續的修稿來發展意念;
第二,它可作為與整體製作組成員溝通意念的最佳語言。
分鏡的溝通價值會因為製作的復雜程度而增加,但它並不局限於動作場面和高成本的製作,即使是小規模的、戲劇性的影片也能受益於分鏡頭劇本。
然而故事板最明顯的限制就是它不能表現運動,不只是畫面之內的運動,更重要的是攝影機的運動。另外還有疊化、淡入淡出等光學效果,也超出故事板的表現范疇,景深和焦點的操縱也是如此。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文字註明和概要圖,去形容畫不出來的東西。
這個表格的最左邊是場景號和鏡頭號。許多初學者會誤以為一格就是一個鏡頭號,其實並不是這樣,有的連續畫面鏡頭會佔用好幾個格子,是為了詳細的表現鏡頭的運動方式,或鏡頭中角色的行為等。
然後是「畫面」,也就是要把向表現的畫面畫在這些格子里。
「內容」、「台詞」部分則是要寫清楚無法用畫面表達的和需要加強說明的一些內容和拍攝手法,比如攝影機的運動方式、角色的台詞、表情動作等。
「秒」就是秒數,有的視頻製作可以不必特別精確,不過對於動畫創作而言,很多時候是要精確到秒的,所以這里主要是標注鏡頭時間的。
最右邊就是音效和特效的說明。
接下來介紹一些分鏡相關的基本理論知識。
☆分鏡頭劇本(故事板story board)繪制要求
1、體現導演的創作意圖,創作思想,和創作風格。
2、分鏡頭運用必須流暢自然。
3、畫面形象須簡捷易懂。
4、分鏡頭間的連接須明確。(一般不表明分鏡頭的連接,只有分鏡頭序號變化的,其連接都為切換,如需溶入溶出。分鏡頭劇本上都要標識清楚。)
5、對話,音效等標識需明確。(對話和音效必須明確標識,而且應該標識在恰當的分故事板畫面的旁邊。)
關於鏡頭方面的問題
景別:是攝影機在距被攝對象的不同距離或用變焦鏡頭攝成的不同范圍的畫面。電影為了適應人們在觀察某種事物或現象時心理上、視覺上的需要,可以隨時改變鏡頭的不同景別,猶如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常常根據當時心理需要或趨身近看,或翹首遠望,或瀏覽整個場面,或凝視事物主體乃至某個局部。這樣,映現於銀幕的畫面形象,就會發生或大或小的變化;在鏡頭拍攝上,也就產生了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等。
在一般的視頻拍攝中,景別的劃分通常有兩個方式,一種就是以被拍攝人物角色在畫面中被截取部分的`多少來進行劃分,另一種就是以被拍攝景物在鏡頭畫面中被截取部分的多少來進行劃分。按照造型風格和表現風格來分,景別可分為全景系列和近景系列。其中全景系列包含了大遠景、遠景、大全景、全景,近景系列包含了中近景、近景、特寫、大特寫。
大遠景:一般用來確定當前事件發生的大場景,同時也為後面的鏡頭確定故事的情節關系。大遠景典型的拍攝用法都是用於表現地域的廣闊、大城市的天際線、一片街區或者一片大海等等。一般都是採用靜止鏡頭或在不改變鏡頭畫面結構的情況下緩慢移動拍攝,努力營造一種寧靜、深遠、空曠、廣闊的意境。一般情況下我們在一部電影的一段情節開場或結尾經常看到此類鏡頭。
遠景:相對於大遠景來說,遠景中的被攝人物或景物通常占鏡頭畫面的1/2甚至1/3左右。它的目的是展示當前的地點、被攝主體和行為。這也是一般視頻拍攝中最為重要的鏡頭,它包含了一段視頻片段的幾乎所有要素,遠景可以描繪一個足球場、度假中心或者一片海水浴場。此類鏡頭為視頻片段定下了基調,並且展示了主人公的活動空間。
全景:字面意義上來說就可以了解,把一個人頭頂畫面頂端,腳踩畫面底端,就算全景景別了(人物的全身都可見)。 不過「頂天立地」的拍攝感覺出來的人很「傻」,所以我們要注意在拍攝全景時要在頭頂和腳底留出來一定的距離,除非及特殊的情況下,不建議主體人物緊貼視頻邊框。
中景:中景的鏡頭畫面范圍一般是指從人物的頭頂到膝關節或者腰部的畫面。不過千萬不要把畫面卡在膝蓋和腰部,這是拍攝視頻的大忌。同時也不要截取到手腕、腳腕等部位。中景和全景的區別在於包容景物的范圍有所縮小,環境處於次要地位,重點在於表現人物的上身運動。中景畫面是敘事性的景別,所以在平時的視頻拍攝中占的比例較大。中景在兩人或三人的對話場景中使用最頻繁。臉部的表情和身體語言都能在此景別中得到很好的體現。而鏡頭中還包含了足夠的背景,可以讓觀賞視頻的人獲得更豐富的信息。
近景:近景拍攝主要截取的范圍是在胸部以上。通常此類拍攝主要用於體現主人公的表情和部分肢體動作。近景和特寫的表現手法類似,即視覺效果比較鮮明,有利於對人物的容貌、神態、衣著細節、動作進行描寫。可以表現人物的感情交流,揭示人物內心活動。
特寫:特寫鏡頭是拍攝人像的面部,或被攝物的局部所採用的鏡頭。特寫鏡頭有很多變種,但是總體上拍攝人物是從肩旁上方截取畫面。特寫鏡頭是電影畫面中視距最近的鏡頭,因為其取景范圍小,畫面單一。表現的對象在整個環境中突顯了出來,造成強調效果。特寫鏡頭能表現人物面部表情的情緒變化,使欣賞者在視覺上和心理上受到感染。
4. 電影中的分鏡都是用手畫的嗎其中都有什麼要素一部電影需要多少個分鏡呢
當然不是,影片剪輯時可以完成,幾個分鏡的對接。關鍵看劇情需不需要,分鏡的多少也是由影片本身決定的,當然導演也有一定的決定權
5. 知名導演們的分鏡手稿曝光,哪些細節值得關注
導演們的分鏡手稿曝光,這一次倒是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看上去他們的分鏡手稿並不是十分簡單的,想要讓演員瞬間體會其中的意思,需要畫的更加明確一些。從而著名導演們的分鏡手稿看起來就像是一幅幅的畫作,如果說他們的作品跟畫家差不多,也是不離譜的。
6. 電影分鏡與不分鏡的區別是什麼
分鏡(Storyboard),有時又直譯為故事圖或故事板。原先意指安排電影拍攝程序的記事板。現在已是動畫、電影、電視系列劇、廣告等各種影像媒體的製作工具之一,系指在實際拍攝或繪制之前,以圖表的方式來說明影像的構成,將連續畫面分解成以一次運鏡為單位,並且標注運鏡方式、時間長度、對白、特效等。 如果我們著手准備一部影片的整體分析或片中敘事及剪接方面的部分分析,那麼分鏡必然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工具。分鏡對於影片其他層面的分析,即使是完全屬於視覺上的分析,由於其能突顯影片的風格及修飾的選取角度,也是一項很有用的工具。
分鏡時常是由導演親自編繪,也有專門的分鏡師。
7. 導演組拿到分鏡手稿時,第一反應是什麼
但是,在實際的導演工作過程中,其實還是有很多的麻煩事項的,並不是每一項工作流程都是那麼的順利。這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經驗積累,才能夠完成的工作內容。那麼,在導演組拿到分鏡手稿的時候,第一反應是什麼呢?就這個問題,接下來就由小編來給大家詳細的解釋一下吧。
對於導演用組來說,他們在拿到分鏡手稿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需要進一步完善分鏡,細化細節,其實,這都是為了更好的拍攝電影作品。作為導演組的一名導演,需要極高超的能力,需要具有完善細節的能力,需要對於整個拍攝流程瞭然於心。需要對於整個影片有個相應的把握能力。當然了,作為導演組的一名導演,他們都是有各自的才能的,而且,在編劇的配合下,他們的作品完成度是非常高的。我們都知道,很多導演都是美術或者是燈光,或者是編導出身的,所以說,其繪畫能力以及編創能力都是非常高超的。相信很多的導演也了解分鏡,也會自己畫分鏡,這樣做出來的效果也會更加的真實,也能夠將整個影片效果呈現在心中。
分鏡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這是需要導演們完成的工作,需要按照分鏡的描述,進行下一步的拍攝,完成劇中的編創和拍攝。
8. 動畫分鏡是什麼動畫漫畫中都有說到分鏡,不明白是什麼。
分鏡【Storyboard】又叫分鏡圖。是指電影、動畫、電視劇、廣告、音樂錄像帶等各種影像媒體,在實際拍攝或繪制之前,以圖表的方式來說明影像的構成,將連續畫面以一次運鏡為單位作分解,並且標注運鏡方式、時間長度、對白、特效等。
影片分鏡用以解說1個場景將如何構成。人物等被寫體以多大的比例收入鏡頭成為構圖、做出什麼動作。攝影機要從哪個角度切入或帶出、攝影機本身怎麼移動、錄映多少時間等。
漫畫分鏡是打草稿階段的重要工作,包括分配頁數,定製每頁內的格框劃分等。分格是漫畫的基本技巧,也是當代漫畫和傳統漫畫聯系最緊密的環節。早期漫畫基本上是嚴格分格的,並且多是矩形格,每格可以理解為一小頁,或電影中的一個鏡頭,所以有「分鏡」這樣的稱呼。當代漫畫的分格已經相當自由,基本上除了必須保證閱讀方便,其他限制都可以打破,為了情節需要,讓畫面出格甚至做通頁和跨頁的大畫面現在已十分常見。無論是否出格,畫面的初步布局一般也要在分鏡階段設計完成。
漫畫分鏡
『分鏡』一詞源自於電影,在漫畫上我們也可以將之稱為『分格』。
大家都知道的,漫畫包括有單幅漫畫,四格漫畫,連環漫畫,
及現在正在被研發的互動漫畫,而,『分鏡』則專被用在連環漫畫上,
它在漫畫的製作上扮演著『詮釋者』的角色,意在將漫畫里的事件的:
1-『發生順序』
2-『觀察角度』
3-『事(物)件與事(物)件的關聯』
4-『節奏和情緒』
5-『虛與實』
詮釋出來,將之編輯成我們所見的漫畫。
這就像寫文章里的文法一樣,將一些文字詞句編輯成能令人讀得懂的規則,
它有時更能左右讀者閱讀文章的情緒及反應,相對的,
漫畫的分鏡旨在製作一種閱讀規則,並藉由這種規則詮釋事件與對象,
分鏡觀念清楚的作者能隨心所欲地控制其作品給讀者的感覺,
即使無趣的故事也能以精彩的分鏡技巧而被詮釋得有趣。
那麼,漫畫的分鏡和電影電視的分鏡又有什麼不同呢?
電影和漫畫各有其表現上的特性,電影利用連續影像與聲音,而漫畫則是利用圖像及文字。
我記得以前『天才小釣手』的作者矢口高雄先生告訴我:
圖像擁有情境描寫的特性,而文字則擁有心理描寫的特性,兩者合而為一就是漫畫。
我這里再補充一下,一般人在看圖像時會『思考』這圖像背後所寓含的意義;
而閱讀文字時也會『思考』其文字所堆棧的影像。漫畫結合了兩者,
意在『省略思考』,也就是說,看漫畫是不需要動腦袋的,這是它的最大特性。
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很簡單的,其實看漫畫不需要思考的意思就是
畫漫畫極端需要思考。一位漫畫創作者必須把我上段所描述的那五點詮釋得非常清楚,
因為一旦有不清楚的地方,讀者就必須思考,一旦讀者開始思考,這部漫畫的閱讀
就會造成停頓,讀者的情緒也會中斷,為了避免這樣的情形發生,
創作者必須熟練分鏡的技巧。
盡管漫畫真正的起源算是在歐洲,(有人說中國的春宮圖畫應該才是漫畫的始祖,它兼具了文字圖畫甚至連續的特性……但,我們這里先撇開它不談。)目前為止,分鏡觀念最精緻也最復雜的仍是日本漫畫。它在分鏡上的突飛猛進發生於漫畫鬼才手冢治蟲對於連環漫畫的改良,現在其漫畫出版社仍有專業人材不斷地研究漫畫表現上的更大可能性,不過,它的基本觀念仍是不變的。之前有一位地位頗高的編輯告訴我,漫畫分鏡可分為四個項目:
1-連續性;2-節奏性;3-情緒性;4-戲劇性.
我必須說,沒有什麼比這種分法更蠢的了。畫漫畫要有連續性是廢話,
戲劇性也不可能藉由分鏡來控制,那麼,我們就把注意力放到節奏性及情緒性上面:
節奏是漫畫中的相對時間,如大家所知,漫畫中的每一格象徵一個單位時間,
一個事件用越多格子來表現表示這事件發生的時間越久,(像是慢動作),
反之,若格子越少表示越快,這是數學問題,並不難懂。那麼情緒性呢?
說穿了,就是Zoom in或Zoom out的問題, 將鏡頭拉進,能製作出壓迫感,
基本上,特寫鏡頭較能表現出情緒張力,而遠景較客觀。
但,如果只單用這種手段表現情緒的話,將會很無趣的。
那麼,講回我們的主題,也就是第一段我所描述的那五項:
發生順序;觀察角度;事(物)件與事(物)件的關聯;節奏和情緒;虛與實。
對於初學者而言,本章先刪去後兩項,單獨討論前三項主題:
1-發生順序:
文本:
一個高中女生一大早醒來,發現自己遲到了,她慌慌張張地穿了衣服跑到車站,
發現校車已經開走了,正不知如何是好,一位騎著摩托車的同校帥哥看到她,
表示願意載她去學校。
(我們將這篇故事換成:)
女高中生失魂落魄地在街上走著,一位帥哥騎著車過來,問她原因,
女高高中生說明了今天遲到的種種,帥哥聽後表示願意載她去學校。
(再將故事換成:)
女高中生坐在一位帥哥的摩托車後坐,從他們兩人的對話可以
聽出女高中生遲到並沒辦法趕上校車。
討論:
第一個順序將故事的重點落在女高中生身上;而第二個順序,
相同的故事,重點在於男女主角的邂逅;第三個順序里,
重點又變成兩人的相處氣氛了。
事件發生的順序往往決定它們的重要性,在畫分鏡的同時,
安排好所要描寫的事件的順序也是一門功課。
2-觀察角度:
文本:
一個高中女生一大早醒來,發現自己遲到了,
她慌慌張張地穿了衣服跑到車站,發現校車已經開走了,
正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她看到一位騎著摩托車的同校帥哥,表示願意載她去學校。
(我們將這篇故事換成:)
女高中生慌慌張張地跑到車站,發現校車已經開走了,這時另一個帥哥騎車經過,
看到這個奇怪的女孩子在抱怨自己遲到,他好奇地走過去,表示願意載她去學校。
(再將故事換成:)
高中女生看到經過的帥哥,她有些驚訝地看著他,而那帥哥也停下來望著她,
兩人相視不久,帥哥問女高中生為什麼沮喪,女高中生說明遲到的原因後,
帥哥表示願意載她去學校。
討論:
第一個角度的重點仍是女高中生;
第二個角度在後半段加入了帥哥的觀點;
第三個角度將立場模糊掉了,它可以說沒有觀點。
3.事(物)件與事(物)件的關聯
文本:
一個高中女生一大早醒來,發現自己遲到了,她慌慌張張地穿了衣服跑到車站,
發現校車已經開走了,正不知如何是好,一位騎著摩托車的同校帥哥看到她,
表示願意載她去學校。
(我們將這篇故事換成:)
女高中生遲到了,她趕不上校車,這時她看到一個帥哥騎車過來,
看到她就大喊了一個女生的名字,結果發現認錯人了,帥哥失望之餘,
還是願意載女高中生去學校,女高中生猜出帥哥被某女孩子甩了。
(再將故事換成:)
一個帥哥趕著上學,途中看到一個穿著制服的女孩子在街上游盪,
他上前搭訕,和女孩挺談得來,兩人打算逃學,邊騎著摩托車邊聊天,
可是卻在不知不覺中騎到學校門口,帥哥慌張之餘,女孩卻微笑地向他道謝,
走進學校,留下莫名其妙的帥哥。
討論:
第一個事件里,『關聯』只在於兩人的偶然相遇;
第二個事件里,『關聯』中卻暗示兩人之間存在了另一個女孩;
第三個事件中,『關聯』模糊,留下神秘感。
在漫畫中我們常常讓角色去做這件事做那件事,但經常忽略它們為什麼要去做這些事?
它們做的這些事和故事到底有些什麼關聯?
這先觀念上的問題清楚了之後,我們接下來要來看看分鏡的表現形式:
1.鏡頭;2.閱讀順序;3.布局.
1-鏡頭:
一位很有名的香港漫畫編輯寫了本書,他把鏡頭分為:
鳥瞰鏡頭/平視鏡頭/鼠眼鏡頭/魚眼鏡頭/大遠景/
遠景/中景/近景/特寫/大特寫……………等等,
除了充稿費之外我實在想不出為什麼他要寫這么多廢話。
這里我們只須要把重點放在兩種鏡頭:『特寫』和『全景』。
特寫用在清楚的仔細的描寫某樣對象,
也許是角色的表情,也許是定時炸彈上的定時器,而這對象在故事中不能被忽略,
我們就用特寫來畫它。而全景用在交代狀況,什麼人在什麼人的什麼地方,
他們又在干什麼,我們用全景,也就是把所有該表演的對象都放進鏡頭里,
它能讓讀者知道現在故事裡的這一堆對象的實際關聯及動作,位置。
2-閱讀順序:
日式和台式漫畫的閱讀是由右至左,一個格子里若出現了兩個人物,
你希望讀者先看到的人物就得擺右邊,而後讓讀者看到的就擺左邊,
對話的順序也需按著這順序。也因為這樣的方向性,若一個人物『跑進』場景里時,
我們就畫他從左邊跑到右邊,這樣和讀者閱讀的方向相反,能產生『出現』的感覺;
反之,若該角色正『跑離開』場景時,就畫從右跑向左,
這樣讀者就會順著他的方向移動。
3-布局:
起承轉合,只是製造一種閱讀上的規律。起,一個振奮的畫面,
一個新角色的出場或是一個爆破的場面;承,快速地告訴讀者,
剛剛的那角色那場面到底怎麼回事;轉,伏筆,一個角色忽然看到了什麼而臉色大變,
或一個新登場的黑影,讓讀者期待看到發生的事情的真相;然後合,把事件講清楚,
讓讀者獲得滿足。
以上是對於分鏡初學者的練習方向。有了這些技巧做基礎,
日後要再更進一步研習高階分鏡便可如魚得水,
學員們除了理解分鏡的邏輯及規律之外,
最重要的仍是實際操作練習,並請朋友們閱讀自己的作品,
仔細聽取別人的意見加以思考,做為下一次創作的經驗,
當這些技巧熟稔之後便可隨意變化出更活潑的表現手法了
我去復制的,希望能幫助到你
9. 請問電影中的分鏡頭是指那些部分·或分鏡頭的定義
分鏡頭
是導演將整個影片或電視片的文學內容分切成一系列可攝制的鏡頭的劇本,內容包括:鏡頭號、景別、攝法、畫面內容、對話、音響效果、音樂、鏡頭長度等項目,是導演對影片全面設計和構思的藍圖。
「分鏡頭劇本」又稱「導演劇本」。將影片的文學內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攝制的鏡頭,以供現場拍攝使用的工作劇本。由導演根據文學劇本提供的思想與形象,經過總體構思,將未來影片中准備塑造的聲畫結合的銀幕形象,通過分鏡頭的方式予以體現。導演以人們的視覺特點為依據劃分鏡頭,將劇本中的生活場景、人物行為及人物關系具體化、形象化,體現劇本的主題思想,並賦予影片以獨特的藝術風格。分鏡頭劇本是導演為影片設計的施工藍圖,也是影片攝制組各部門理解導演的具體要求,統一創作思想,制訂拍攝日程計劃和測定影片攝製成本的依據。分鏡頭劇本大多採用表格形式,格式不一,有詳有略。一般設有鏡號、景別、攝法、長度、內容、音響、音樂等欄目。表格中的「攝法」是指鏡頭的角度和運動;「內容」是指畫面中人物的動作和對話,有時也把動作和對話分開,列為兩項。在每個段落之前,還注有場景,即劇情發生的地點和時間;段落之間,標有鏡頭組接的技巧。有些比較詳細的分鏡頭劇本,還附有畫面設計草圖和藝術處理說明等。
10. 分鏡頭稿本的構思分鏡頭
掌握了題材之後,就得將這些題材加工組織,這一工作過程的實質就是構思分鏡頭。構思分鏡頭要抓住以下幾個關鍵: 1.構思整體結構,調整段落。
寫分鏡頭稿本時,不一定完全按文字稿本的順序,將畫面內容簡單地分成「鏡頭」就行,根據教學原則或電視手法的表現方式,可以對整體結構和段落作適當的調整。
2.構思段落中的鏡頭組。
參照文字稿本逐一考慮每一段落應該採用的鏡頭組,以及鏡頭組之間的聯系,通過一個個鏡頭組去構成一個段落,說明某一教學內容。
3.在腦海中分鏡頭。
鏡頭組確定後,就要在腦海中將每一個鏡頭組去進行分鏡頭,以及這些鏡頭如何組接起來,說明某一個問題或表達某一個意義。當然在劃分鏡頭時要按照上述的幾個依據來劃分。
這樣就把整個電視教材用一個個鏡頭表示出來了。 寫分鏡頭稿本時,應在教材內容的重點、難點處多下工夫,並充分運用典型題材,電視動畫,特技手段去突破難點、重點。
1.運用典型題材。
構思分鏡頭時,要利用一些典型的題材去主題思想,要求導演要熟悉教學內容,又要有豐富的知識和生活經驗。
2.運用電視動畫。
電視動畫既形象,又能抽象概括,對解釋自然科學中的運動變化過程,具有很強的表現力。若能在關鍵部分,成功地運用動畫去說明問題,能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功的原理的動畫)
3.運用電視特技。
如拍攝的特技、電子特技、編輯特技等,在構思時,要充分利用這些電視特技手段,為教學內容的呈現服務。 在構思分鏡頭時,導演還應充分運用影視藝術的表現手法,去增強電視教材的表現力。這里所指的藝術性,是指電影、電視特有的藝術性,包括電視、電影的藝術形式及表現手法。
(1)藝術形式
在藝術形式上,分鏡頭稿本的編寫要從「形、聲、光、色、美、樂」六個方面著手,下工夫去加強科學教育片的藝術效果。
形,指畫面內容的形象。形象要生動、新穎、動態諧調、造型優美、立體感強、質感強。
聲,指解說和音響效果。解說要精練、流暢,用詞准確、優美,並且易於上口,娓娓動聽。
「形聲並茂」,常常是人們評論電視或電影藝術性時主要的贊語。
光,指光線,指光的各種效果。光是電視和電影這類攝影藝術形式中特有的組成部分。逆光、光暈、光環、光的造型、光的變化、光的影調和光的透視都給觀眾以極其動人的藝術享受,導演在構思時要把光的效果考慮進去。
色,指色彩。色彩不僅在色相上能准確地表現出對象的屬性,還能在色調、色度和色性上造成迷人的藝術效果。彩色電視和彩色電影這種藝術特點在編寫分鏡頭稿本時要注意應用。
美,指美術。美術的含義本來很廣,從電視和電影角度來看,主要強調的是化妝、布景和動畫。導演在美術方面要提出明確的、內行的要求,並把握和估計最後的美術效果,盡量注意美術效果與真實效果的統一。
樂,指音樂。導演在編寫分鏡頭稿本時就要從主題,從內容形式上考慮音樂的使用。用或不用,怎樣用,用什麼音樂,都要從整體藝術效果上全盤考慮,。音樂選配適當可以大大加強片子的藝術感染力,導演也必須在這方面充分注意。
(2)表現手法
電視和電影的諸多表現手法,也體現了電視和電影的藝術性。導演要熟悉這些表現手法,正確而熟練地使用它們,以加強片子的藝術性。
在使用各種表現手法(諸如構圖手法、拍攝技巧等)時注意要一不落套,二不濫用。比如片片都來個你追我趕的慢鏡頭,這謂之落套;漫無目的的地將鏡頭東搖西甩,猛推快拉,這謂之濫用。這些要引以為戒,在編寫分鏡頭稿本時要注意。
在使用各種表現手法時,一些優秀的科學教育片的寶貴經驗是值得學習的,也是應注意運用的。這里介紹一下有關運用表現手法的經驗和常識:
①要有意識地運用構圖手法描述畫面內容,包括主體和陪體的安排,畫面上景物上、下、左、右、前、後位置的安排,視野范圍(通過景別表現)和鏡頭變化(通過拍攝技巧表現)的處理等等,不一而論。甚至可以直接用畫圖來取代畫面文字內容,這在國處電視教學片的工作稿本中是流行的,在我國也是值得提倡的。
②景別要注意變化,不要在景別一西半欄中老是出現一連串的中景。景別沒有變化,長時間讓觀眾看到相似的空間范圍,感覺就「平」。沒有起伏,節奏就慢。這種情形,電影行話稱為「二半吊子鏡頭」、「拉洋片」。景別的變化要注意逐漸變化,由近景逐漸到遠景,或由遠景逐漸到近景、特寫。前才稱為後退式景別變化,後者稱為前進式景別變化。這些形式上慣用的表現手法要納入稿本,為我所用,為主題內容所用,才能加強藝術效果。
③在技巧的使用上要靈活使用推、拉、搖、移、跟。一般從藝術角度上講,畫面內容是一些靜止不動的景物,可多考慮使用鏡頭運動變化的技巧;畫面內容是一些本身運動變化著的事物或較細微的對象,可多考慮使用固定鏡頭。這也是一種表現手法上的對比作用。
④編寫時要考慮鏡頭組接的手法。構思分鏡頭時,對鏡頭的分法,鏡頭之間的組接,組接的方式等,要依據組接原則和表現方式。(如停機再拍,逐一出現)
同時要適當選用組接的「化、淡、劃、甩」等技巧,並注意尋找和構思鏡頭內容過渡的銜接因素,並在畫面內容的文字描述中註明,以引起拍攝和剪輯(編輯)人員的注意。
⑤編寫時要考慮節奏。利用鏡頭的內容變化、景別變化、拍攝運動的快慢變化和長短組接,並利用音樂、音響等諸因素,造就片子強烈的節奏,或形成出片子舒緩的韻律,使片子表述的知識內容一環扣一環,不鬆弛,不斷線,有起伏。這種鏡頭的長、短、快、慢的變化,以及引起的節奏變化,是導演藉以引導或強制觀眾集中注意力,接受片子所傳輸的知識內容的一種有效的藝術表現手法。節奏,在文字稿本中是較難體現的,但是到了導演手裡,在分鏡頭稿本中,卻要明顯地、具體地體現出來,這是導演應具備的藝術造詣之一。
不同類型,不同對象,選擇適當的節奏類型。
無論是藝術形式或表現手法,都體現了導演創作的藝術功力。但是,科學教育節目的藝術性,應融於科學性之中,它的巧妙構思、有趣的情節、生動的形象、優美的解說、獨特的表現手法,都應緊緊圍繞著科學內容。
當然利用藝術手法去加強電視教材的表現力是一件非常復雜的工作,要充分發揮藝術的表現力為電視教材的科學性、教學性服務,要求導演不僅要熟悉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而且具備較高的藝術修養,還要運用到分鏡頭稿本的創作中。
示例1: 鏡號 景別 技巧 時間(s) 畫面內容 解說詞 音樂 效果 1 45 出現片頭(第四小組製作) 2 全|近 迭 14 電腦主機和各部件的圖片 這是一台電腦主機,它包括電源,光碟機,主板,軟碟機,硬碟等部件. 3 全 迭 4 出現問號 它們是怎麼樣安裝上去的呢?下面我們將一一介紹. 4 全 切 5 出現機箱 首先,將電腦的機箱外殼取下來. 5 全 切 7 出現5寸固定架標志 這個是5寸固定架,可安裝光碟機和5寸硬碟等 6 全 7 出現3寸固定架標志 這個是3寸固定架,可用來固定小軟碟機和3寸硬碟等 7 全 7 出現電源固定架標志 這個是電源固定架,用來固定電源 8 全 切 7 出現底板 這快大的鐵板是用來固定主板,我們叫做底板 9 全 切 7 出現機箱背面槽口 這些槽口是用來固定板卡,列印口和滑鼠口的 下面我們進行安裝 10 迭 4 字幕:安裝電源 背景出現主機,前景出現電源圖片 第一步 安裝電源 11 中 切 10 出現安裝電源的畫面 把電源放在固定架上,對准螺絲口 12 近 切 4 擰上螺絲的畫面 擰上螺絲 13 全 迭 10 字幕:安裝軟碟機,硬碟和光碟機 背景出現主機 第二步 安裝軟碟機,硬碟和光碟機 14 中 切 6 安裝光碟機的畫面 把光碟機安裝在5寸固定架上,保持光碟機前面與機箱面板齊平 15 全 切 6 出現光碟機的位置 16 中 切 5 擰上螺絲的畫面 用螺絲固定 17 中 6 安裝軟碟機的畫面 把小軟碟機安裝在3寸固定架上 18 全 切 5 出現安裝好了的軟碟機的畫面 保持光碟機前面與機箱面板齊平 19 近 切 5 擰上螺絲的畫面 用螺絲固定 20 全 迭 5 字幕:安裝硬碟 背景出現主機,並出現硬碟的圖片 下面要安裝硬碟 21 全 切 6 出現硬碟固定架位置 22 中|近 切 5 安裝硬碟的畫面 把硬碟插入固定架中,注意方向,保持硬碟正面朝上,介面部分背對面板 23 近 切 3 擰上螺絲的畫面 然後固定螺絲 24 全 迭 5 字幕:安裝主板 出現主板的圖片 第四步 安裝主板 25 近 切 8 出現安裝的cpu畫面 主板上的cpu和內存要先安裝好 26 近 切 8 出現安裝的內存的畫面 全 切 6 出現螺釘孔的畫面 在主板上有5-7個螺釘孔 27 中 切 7 安裝主板的畫面 底板上也有許多螺釘孔,選擇合適的孔與主板匹配,把固定螺釘旋緊在底板上,然後把主板小心的放在上面,注意把主板的鍵盤口,滑鼠口,傳並口和機箱背面擋線的孔對齊 28 近 迭 5 擰上螺絲的畫面 依次把螺絲擰緊,就可以了 29 全 迭 9 字幕:接插電源線和數據線 並出現電源線和數據線的圖片 接插電源線和數據線 30 全 切 20 出現介紹主板的畫面 主板上有許多插槽,各種功能卡只有插入這些插槽才能工作 這個是isa插槽,一般用來接網卡,音效卡 這個是agp插槽,用來插顯卡 這是cpu插槽,用來插cpu 這個是內存插槽,是用來插內存條的 主板上還有許多介面,如 這是電源線介面,用來連接電源線 這是數據線介面,用來連接數據線 31 近 切 6 出現接插主板電源線的畫面 首先,將主板電源線接好,連接時要注意電源的方向 32 近 切 6 出現接插硬碟,光碟機,軟碟機的電源線的畫面 再將硬碟,光碟機,軟碟機的電源線接好 33 全 切 9 介紹軟碟機數據線的畫面 接下來,我們連接數據線,首先連接軟碟機數據線,它一般分為a,b,c三段,a,b段用來連接主板一端,c段連接軟碟機 34 近 切 9 連接軟碟機數據線的畫面 將軟碟機用軟碟機線和主板的ide口相連,注意色線對應,這樣就不會出錯 35 全 切 8 介紹硬碟數據線的畫面 然後連接硬碟數據線,它亦分為三個介面,分別跟主機的ide口,硬碟,光碟機連接, 36 近 切 7 連接硬碟數據線的畫面 插線時先接主板,再接光碟機,最後接硬碟 37 全 迭 8 字幕:安裝顯示卡和音效卡
背景出現主機 第六步 安裝顯示卡和音效卡 38 近 切 8 安裝顯示卡和音效卡的畫面 如前所述,將音效卡插入這個isa插槽中 39 特寫 切 4 擰上螺絲的畫面 用螺絲固定 40 近 切 6 連接光碟機和音效卡之間的cd音頻線 別忘了將光碟機和音效卡之間的cd音頻線連接好,注意方向,否則只是單聲道響 4 如果有其他功能卡,照樣插入即可 41 近 切 20 連接各種開關復位鍵和批示燈的畫面 接下來,我們將主機箱的各種開關復位鍵和批示燈連接到主板上,這些連接線上都寫有各自的名稱,對應主板的針腳,對應插入即可 42 全 切 6 出現整機(包括顯示器,滑鼠等)的畫面 最後,把機箱蓋蓋好,主機安裝完畢 示例2: 鏡號 景別 技巧 時間 畫面 解說 音響 音樂 備注 1 全景 搖 13″ 書架、電腦台及電腦、窗戶、牆上掛的足球、床、擺滿東西的桌子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Jerry的房間,感受一下他房間里的幾何圖形。大家注意觀察:房間里有哪些平面圖形?有哪些幾何體? 小 鋼琴曲《獻給愛麗絲》 拍攝點為房間門口 2 中到近 推 3″ 書架 我們首先來看看書架 中 3 近 特寫 5″ 書架上的書 這是什麼幾何體? 4 近 特寫 5″ 書架上的聖誕帽 這是什麼幾何體? 5 中到近 搖 5″ 窗戶 這里有哪些平面圖形? 6 中到近 搖 5″ 電腦 這里有什麼幾何體?這里有哪些平面圖形? 7 近 特寫 5″ 顯示器 這是幾邊形? 8 中到近 搖 5″ 牆 這里有什麼幾何體? 9 近 特寫 10″ 牆上的風扇 這是什麼幾何體?有哪些平面圖形? 10 近 特寫 5″ 牆上的足球 這是什麼幾何體? 11 中到近 搖 7″ 床 這里有什麼幾何體?這里有哪些平面圖形? 12 近 特寫 5″ 疊整齊的被子 這是什麼幾何體? 13 中到近 搖 7″ 桌面 這里有什麼幾何體?這里有哪些平面圖形? 14 近 特寫 5″ 有稜角的筆筒 這是什麼幾何體? 15 近 特寫 5″ 筆筒口 這是什麼平面圖形? 16 近 特寫 5″ 筆筒側面圖形 這又是什麼平面圖形? 17 近 特寫 5″ 一筒透明膠 這是什麼幾何體? 18 近 特寫 5″ 透明膠口 這是什麼平面圖形? 19 近 特寫 5″ 三角尺 這是什麼幾何體? 20 近 特寫 5″ 三角尺的正面 這是什麼平面圖形? 21 近 特寫 5″ 三角尺的側面 這是什麼平面圖形? 22 近 特寫 5″ 書本 這是什麼幾何體? 23 全景 搖 10″ Jerry的房間 回憶一下,剛才體會到哪些幾何平面圖形和哪些幾何體?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