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超脫影評
電影超脫由托尼凱耶執導,這個喜歡關注社會問題和陰暗面,擅長紀錄片的導演。在影片中也加入了很多紀錄片攝影手法,例如拉長鏡頭,人物特寫,人物對白訪談等。單單從電影名就很讓人引起深思,究竟要超脫什麼?要跨越什麼?外文名為Detachment,翻譯為中文是分離,冷漠。他還有一個譯名是人間師格。這不禁讓我想起太宰治的「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在還沒受傷之前,焦慮的想要盡早持續原狀的分開,並散布著與往常一般自娛娛人的煙霧。」
超脫無疑是這種題材的影評,孤獨,壓抑,迷茫,絕望,焦慮,猶如困在籠子里的膽小鬼。但它同時也引出很多教育問題。從不同角度映射出很多觀點。
在整部電影中無不充斥著灰色調,通過壓抑的文字搭配鉛筆畫來引出故事線。影片開始在昏暗的房間對享利進行訪談但未見訪談人,用了人物面部特寫,享利表情很絕望窒息,抗拒訪談「請出去」。這其實是他內心抗拒面對自我,把自己圈困在自我格局裡。孤獨壓抑的內心猶如捆綁了他的雙腳讓他不能處理與人的關系。
「每一天結束,也許你是常人中的偏執又瘋狂的那一個。你急於融於人群,因此又一次變成了隨波逐流的群居者。為此你付出的代價,是一種長期的超脫的痛。」 --亨利·巴斯
這不正是當代人冷漠背後的起因?隨波逐流,不知道自己該安放何處,長期深受麻木現實的侵犯,偏執,放縱孤獨無時無刻侵擾我們。
享利是個代課老師,這份工作避免與人發生密切的聯系,他抗拒與同事交心,在一個個學校中短暫流放。然而產生他這種封閉性格的起因源於幼時親眼看到母親服安眠葯自殺,這在他的腦海心靈上是揮之不去的陰霾。「我的靈魂與我之間的距離如此遙遠,而我的存在卻如此真實。」在片中引用了加繆《局外人》中的一句話,靈魂得不到歸屬這讓懇利無能為力,疲憊不堪。
當他第一次到達任課班級,叛逆的孩子直接把他的包扔到牆上。「聽著,那個包沒有任何感覺,它是空的。我也沒有提供你損害的某種感情。」
他要求孩子們寫下當你去世時你的家人或朋友可能會在葬禮里對你說什麼話。孩子們沒有一個肯認真思考,寫下的是些荒唐淫亂的文字,其中有個孩子Meredith認真寫下她的父母可能會對她說的話。M在這堆孩子裡面是個真正有良知的人,她喜歡拍照畫畫,在她的作品裡是一些壓抑的人物,空盪盪的教室,昏暗的走廊,黑白的影像像難弄走的污漬一樣,讓人震撼亦讓人心疼。個體的孤獨壓抑同時造就了她獨特的藝術形式,她的藝術才能被全力激活,父親斥罵她不要弄這些陰暗的東西嘲弄她的胖讓她減肥,本來因肥胖而自卑的她在父親的謾罵中滿滿低到了土壤,她像埋藏在土壤的一朵純潔真情的小花,在潮濕冷漠中獨自開放。Meredith第一次見到H認為他是唯一懂她的人,少女企圖向他尋求幫助,她痴迷於拍各種角度的h,試圖從影像中窺探他的靈魂,她與h在教室中交談,她向他尋求幫助她渴望他接受她的情感,但H拒絕,他害怕與人過多交談害怕別人窺探自己的內心別人揭露他的傷疤。M的激動哭泣被女教師所撞見,「你們在干什麼」她很吃驚認為H是個老變態。這反而揭露了H童年的疤,他激烈反擊「我不是一個惡心的老男人,她只是需要一個人和她談話。」影片中並未直接描述H童年發生什麼,通過碎片記憶回顧,鏡頭的把控角度,我猜想母親與外公是一段特殊關系,母親由於被精神異常的外公性侵不堪忍受而服葯自殺。
與失足少女Erica在深夜的公交碰面,兩個同樣孤獨的人,對於孤獨麻木兩人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一個在深夜痛哭,一個沉溺在於陌生人色情交易。同樣困在格局的兩人在過後也成為超脫自己內在的對象。在第一次男人拒絕迴避了她,而在第二次H帶少女回家,有傷痕的少女讓他想起母親,他給少女擦葯,東西吃。眼神無時不刻不透露著溫情,他很驚奇他會做這種事。
影片中還有虐貓情節,當男孩把貓打死四周都是互相圍觀的人,沒有人阻止這種暴行,少年們迷惑地看著這個「血肉饅頭」,在H詢問男孩,「你感覺如何」「我和貓一樣被困住了」。
在外公瀕臨死亡時,精神錯亂的外公把H看成了母親,他很後悔問著原諒父親了沒,H裝成母親說原諒了他。
H是個現實主義,他深知自己眾多問題無法給予少女過多感情,他們都需要足夠的空間,不顧少女哭泣毅然送她去青少年治療中心。
H喜歡記日記,他喜歡把感情發泄投訴於筆尖,在後面也送給了M筆記本「若將痛苦寫下,就不在受其糾纏。」但H畢竟是壓死M的最後一根稻草。
M自從被H拒絕交談後,她把自己困在房間里,她一下下剪下照片把照片貼出大大的照片牆,用麵粉漿破碎糊著,她認為無人能理解她。她做了很多白色的微笑蛋糕,但卻只有一個黑色的傷心蛋糕,她把微笑留給了別人,而自己確是傷心的。她給了H一個微笑蛋糕,在H身後吃了傷心蛋糕,一下咬,一下掰著吃。默默地注視著H背影隨後慢慢倒下。曾經是班上最有良知也是最純潔的人,她死在H的手上,死與他的冷漠,死無他該死的距離。
H徹底震驚了,他哭著說我一無所有。
H在講台上對學生們講「我穿過走廊,走到教室,你們當中有多少人,曾經感受到施加在你身上的某種重壓?我曾經有過。」H讓同學有這種感覺的舉手讓人吃驚全部人都舉了。「好的,愛倫坡在100年前描寫過這種感覺。誠如我們讀到的那樣。我們知道厄舍屋不僅僅是一座老舊的,搖搖欲墜的城坻,它還代表我們自身的存在: 在那年秋季枯燥,灰暗而瞑寂的某個長日里 沉重的雲層低懸於天穹之上 我獨自一人策馬前行 穿過這片陰沉的,異域般的鄉間土地 最終,當夜幕緩緩降臨的時候 厄舍府清冷的景色展現在我眼前 我未曾目睹它過往的模樣 但僅憑方才的一瞥,某種難以忍受的陰郁便浸透了我的內心 我望著宅邸周圍稀疏的景物 圍牆荒蕪,衰敗的樹遍體透著白色 我的靈魂失語了 我的心在冷卻 下沉 顯出疲軟的病態。」導演在H講述時穿插了畫面,但H講述完教室突然變成廢墟。這只是為了讓這文學變得更加真實性,靈魂荒蕪隨後變成廢墟。但又把這講述內容放在片後,是否想表述我們都同樣有一段荒蕪無力的感受,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
最後H去看望了少女,接納自己,同時看到了人生明朗的一面。
這部電影導演將矛頭指向教育問題,問題少年與在教育當中並未取得成效的老師, 但其實不同國家的教育都有一個共同面就是老師帶領孩子感興趣的去學習。
2. 超脫為什麼不建議看第二遍
因為太壓抑了,《超脫》是一部超現實主義的悲慘世界電影,本片講述了男主亨利巴特,一位不斷在變換學校教書的代課老師,去往了一所問題孩子學校教書,其中遇到了許許多多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靈魂,壓抑的活著的人們。是救贖,是互相安慰,是慰藉,還是無法超脫的自我安慰,是一身的悲劇,失控的情緒,淡然的軀殼,空盪的街道、教室和這冷漠的世界。
男主角亨利,是一位自我封閉的教師,小時候親眼看到了自殺的母親離開自己。從此,像媽媽說的那樣保護自己「把門鎖起來」,不僅把房間的門鎖上,也鎖上了自己的心門,以為是保護自己最好的方式,其實是不敢面對現實的逃避。
他是一位淡定大方的富有智慧的人,在面對問題學生的辱罵,不僅沒有發脾氣,反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不計較。在課堂上授課有趣能夠得到許多學生的認可和喜歡,足以證明他的智慧。
可這樣的一個人,面對生活的各種不幸,內心深處早已充滿了無盡的痛苦,甚至再也不會有感情存在了。他極其封閉,也許沒有敞開過心扉去與人溝通,也許是早已接受這個世界的惡意,給自己的靈魂築起了一道心牆。
3. 生活需要清醒的你,Henry——《超脫》
「Never have I felt so deeply at one and the same time, so detached from myself and so present in the world——Albert Camus」我從未如此深刻的感受到,與靈魂相距甚遠,而我的存在卻如此真實。
唯一一部我看了三遍以上的電影,迄今為止只有《超脫》。
看第一遍時,部分劇情並沒有看太懂,但是和電影的主人公有了共鳴。一些困擾過我的,一直找不到答案的問題。此刻就像發現了一個朋友,可以交流,不再孤單。
影片中的主人公Henry(阿德里安.布洛迪飾演)是一個代課老師,在一所公立學校短期代課。整部影片圍繞Henry的私人生活狀態和代課工作展開。Henry沒見過父親,7歲時母親自殺,外祖父撫養他長大。這個地方我仔細看了好幾遍。Henry的母親被外祖父多次強暴,終日酗酒頹廢,最終忍受不了自殺了。留下不明真相的Henry和Henry註定孤寂悲傷的一生。
影片中有很多Henry的自述「Whenever on my mind, I say there was a feeling. I am truthful to myself. I am young, I am old and I am bored up to my soul, so many times. I am out of faces and I am gone. I am just like you.無論感受到什麼,我都如實表達。我對自己坦誠,我是年輕的,亦是衰老的,並且無數次,從心底感到蒼白。摒棄信仰,放逐自己。我就像你 」這是Henry日常的一天,一個人走在偌大的城市裡,只有迷離的光影陪伴。一個人靜靜的流淚,家只剩自己一個人。
Henry身邊遇到的每一個人都對他有一種期望,而他厭倦了人們對自己的不負責任,他很疲憊。「I wish things would be different. I tried, you know, fuck the things it is…we all…We all have problems with all the things we dealing with. Some days would better than others, Some days we are not so great, some days we have limited spaces for others.我希望事情會有所轉變,我努力了,知道么,可問題是,我們,我們都有麻煩,都有困難需要去克服。有時稍微好點兒,有時候很不好,我們沒有能力再去接受別人。」
Henry面對的第一個人是接近暮年的外祖父。在醫院里被護工照顧,因為曾經對女兒犯下的錯誤,十分自責和愧疚。年老常常神志不清,但一直希望求得Henry母親的原諒。
Henry在看護院出現的場景有3次。第一次,剛回到家,就接到醫院打來的電話,於是匆匆趕過去。外祖父將自己鎖在廁所里,喊著Henry母親的名字,好不容易安撫外祖父睡下。看著空白的筆記本,情緒第一次爆發。走到打瞌睡的護工面前警告她拿了錢就有責任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第二次,撞見外祖父尿了褲子躺在床上痛苦尷尬的模樣,護工給他脫褲子時。Henry按摩著收緊的眉毛轉開視線,轉移話題。或許他也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樣的場景,人衰老後竟是這樣一幅可憐的模樣,不剩一點尊嚴。此前一個對准老婦人的鏡頭也體現了這一點。一絲不掛,體型完全走樣的一具身體,獃獃的坐在衛生間的馬桶上。當外祖父問Henry:「你喜歡來這兒嗎?」 Henry沒有回答,只是笑,卻掩不住笑容里的悲觀。每一次見面,外祖父總是在和過去的記憶糾纏,提起Henry的母親,希望得到原諒。而這永遠也改變不了對Henry造成的負面影響。
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Henry善意的謊言讓這飽受精神折磨的老人在死前的最後一刻卸下了罪惡的包袱。Henry的寬容里悲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周國平的文集里有這么一句話「用終極的虛無淡化日常的苦難,用徹底的悲觀凈化塵世的哀傷,這也許就是悲觀主義的智慧吧」。無論生活經歷了什麼,只要不選擇死亡,總得尋找一個方法讓自己繼續活下去。Henry的悲觀,是他面對生活的方式。
她錯誤的將Henry對他的關心認作是愛情。當她的「表白」被委婉的拒絕後,所有的情緒徹底崩潰了,最後的希望徹底破碎了。她十分的絕望,本以為眼前迎來的是光明,實則是更加漆黑的夜晚。最後,她微笑著和Henry告別,用自殺的方式報復了她曾經愛的人(她的父母,還有Henry)。她曾在課堂寫作中用「愚蠢自私的孩子」為文章署名。沒有錯的人總是盲目的自責,有錯的人卻從不認為自己需要反思。「」Henry本來和這個女孩只是短暫的師生關系,卻被要求拯救她的人生。只是如實表達,對自己坦誠,卻推快了一場悲劇的發生。讓自己陷入無盡的自責和更深的悲傷中。
Henry與Erica是在公交車上碰見的。一個失足少女正在取悅一個老頭,只是為了獲得一點卑微的酬勞。可惜,不僅被扇了一個耳光,連小費也沒拿到。於是目光轉移到表情痛苦,靜靜流淚的Henry身上。公交車司機的一個剎車,女孩將一個無意的踉蹌也有意的擺弄出風騷的姿勢。如此嫻熟的技藝,真讓人惡心。不停的挑逗,跟著Henry下車,見勾引和乞求不行,直接上手調戲,最後惱羞成怒。Henry說的話她一句也沒聽進去。「I am afraid I fuck the way you down so many times我怕是你墮落到這種地步已經沒救了」Henry走了,他沒有辦法也沒有責任挽救一個失足少女,即使心中還是有些擔心和糾結(第二天在上班的公交車上回憶昨天的事。)不知是碰巧還是偶然,他們又見面了。女孩似乎是故意在那等他,Henry十分無奈,但也無法任她自我墮落,放任不管。女孩問他借十塊錢,說她很餓。Henry帶她回到住處,給她食物。女孩安靜了很多相比上次的見面。但Henry還是發現了異常,女孩大腿內側受了傷,傷口還沒有清洗,顯然強暴就是在今天發生的,嘴角還有傷口。
Henry就像一個智者,悄無聲息中洞察出一切,一眼就能看出對方的心思。在他面前,我們赤身裸體,無法遮掩。他敏銳的眼神,冷淡的表情讓你無地自容。每一個內心脆弱,卻假裝堅強或是不在乎的人都無法面對Henry,他能揭穿你的面具,卻不做過多的表示,連表情也沒有。你會覺得自己被侵犯了,被輕視了,僅剩的一點尊嚴也沒有了。所以,雖然Erica很喜歡Henry,但還是想要離開。他很好,只是Erica覺得自己在他面前沒有一點自尊。
可是Henry之所以被那麼多墮落的問題青年喜歡,就是他用直接的行動告訴你,你們應該被尊重和理解,你們並不是無葯可救,你們可以有更好的人生。Erica留下來了,Henry照顧她,幫助她找回本該有的正常人生,只不過不是靠他的個人力量。Erica最終還是被Henry送去青年救助中心了,他給不了這群孩子需要的東西,他自己也有麻煩和困難需要去解決。「I think the sense of humor is the key. But I do not make processive … ha ha I mean I do a tragic sort of way. 」他把自己定義為一個很悲觀的人,他知道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任何事物,每個人都只能自我救贖,他也在尋找自我救贖的方法。童年的不幸影響了他整個人生。
這三個人——外祖父,女學生,失足少女只不過是意外被沖上海灘的幾個貝殼,被我們看見罷了。Henry代課的那所學校滿是這樣的學生和家長。人們不自救,不自省,不自知,卻還如此自信傲慢。我尊重你,但你不能因此要求我寬恕你的罪惡;我理解你,但你不能因此要求我愛你;我對你好,但你不能因此要求我成為你的家人。可是人們總是犯這樣的錯誤。習慣了別人的付出,便把一切都看成是理所當然。聽多了別人的贊美,便真的以為自己獨一無二。習慣了別人先道歉,便真的相信自己沒有錯。事實上,我們可能什麼都不是,這一切優待都是別人給你的,隨時可以取走。尊重贊美你,可能只是出於一種自我修養,而且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向你展示他們的修養。
Park老師一直耐心的對待每個問題學生,但最終還是在一個學生面前失控了「每一天我坐進這辦公室,聽著你們這幫孩子自甘墮落。我完全可以不在乎,卻忍受著,鼓足勇氣去關心你們。」她為什麼失控,因為明知道這些孩子繼續頹廢下去不會有未來,自己盡全力幫助他們,然而這些孩子對自己的墮落熟視無睹或是任其發展下去。也許Henry曾經也這般失控過,看著鮮花凋落卻無能為力,看著孩子自我毀滅卻不能作為。「我們在失敗,不斷失敗。失敗的意義就是,讓每個人都失望,包括我們自己」 。失望攢多了,熱情會消退。無論選擇堅持或是放棄,都是一種痛苦。堅持,沒有人回應你,理解你,孤軍奮戰,希望渺茫。放棄,違背自己的心願和原則,變成和他們一樣的人。Henry的選擇既是堅持又是放棄,概括說就是自我封閉。不對任何事物有期盼,永遠用悲觀的方式保護自己。
電影的結局是Henry去青年救助中心看望Erica,兩人在陽光下快樂幸福的相擁。彼此孤獨的兩個人,此刻也有了相伴的快樂。他是超脫的,真實的存在,靈魂和思想卻凌駕於軀體之上。希望他不再自我封閉,不再悲觀對待世界。生活需要一部分清醒的人,領著迷路的羊羔找到行進的正軌。
《超脫》這個電影有很多東西可以挖掘,我只取了其中我感興趣的一部分發表自己的感想。條理不是很清晰,因為我自己都把自己寫暈了。這也說明,我還是沒有怎麼理解這部電影,希望以後能夠明白多一點。沒看其他影評,第一次嘗試就一部電影表述自己的想法。
4. 一部外國電影男主叫亨特 到一所學校教書 學生很叛逆 有個黑人學生還扔了他的皮包 求助
電影超脫
《超脫》是2011年4月於美國上映的劇情類電影,由托尼·凱耶執導,艾德里安·布洛迪、克里斯蒂娜·亨德里克斯主演。
5. 電影 《超脫》 《日落號列車》 相信看過的人都知道電影其實是圍繞一本書來的 所以懇求那些書的名字
這兩部電影我只看過《超脫》,電影開頭出現的那一段話是引用的阿爾伯.加繆的句子:"我的靈魂與我之間的距離如此遙遠,而我的存在卻如此真實"。(... ...and never have I felt so deeply at one and the same time so detached from myself and so present in the world。)
但具體是加繆的哪一部書,我也不是很清楚,可能是《局外人》或者《西西弗的神話》。當然,根據電影《局外人》的可能性更大。
僅供參考,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6. 為什麼很多人推薦電影《超脫》但不建議看第二遍
1)電影《超脫》講述的是亨利•巴赫特來到社區學校擔任代課老師。學校因學生反叛、經營不善而瀕臨絕境,多麗絲為首的一批教師備受煎熬。而他面對誤入歧途的少女艾瑞卡,亨利毫不猶豫伸出援助之手;在學生梅麗迪斯因身材肥胖陷入痛苦時,他始終試圖引導她走出困境;就連被學生虐待而死的貓,他也懷有悲憫之心。
7. 電影《超脫》
我們都需要一些東西來幫助自己脫離,脫離苦海。每個人都有各種事需要處理,面對各種麻煩,有時突然我們被陷住,壓力、孤獨、陰郁席捲而來,現實生活使得自己疲憊不堪。身邊沒一個人能理解,反而多的是指責的人,陷在深淵里,無人訴說。該如何超脫?以死亡還是……
梅瑞狄斯是個喜歡攝影的女孩,從小就喜愛藝術,她總能發掘出人們身上的陰郁與孤獨,她的攝影給人沉重感和思考。但她父親並不理解,認為她應該畫積極向上的作品,或許父親也是一個被生活壓的踹不過氣來的人,他也希望回到家看到一些能讓自己開心的東西,不是這些給人黑色情感的照片。於是一回家就把不滿的情緒發泄在梅瑞狄斯身上,發泄在她的作品上。
沒得到過理解,被當做無良少年,梅瑞狄斯在一所不良少年學校生活,父母把孩子送到這里就算是對孩子放棄了,把他們交給學校管,任由他們孩子踏上不歸路。這兒的孩子有暴力傾向的,有喜歡殘害小動物可能會喪失人類基本情感的,有孤獨沉默的,這兒有各色問題的孩子。他們對自己未來無所謂,他們對自己淪落到社會底層不在乎,他們放棄了他們自己。可這兒的老師還在竭盡全力的挽救他們,拉他們回頭,阻止他們上不歸路。
亨利作為一個代課老師來到這所學校,情況似乎有了好轉。他們不再一個個凶神惡煞,不再無所謂。他教給他們要保護自己思想,防衛它們被蒙蔽,教會他們思考,幫助他們脫離,別讓自己陷住。亨利來了,梅瑞狄斯覺得有人能理解她,她每天都會拍他,拍他走出教室的樣子,拍他來上課的樣子,拍他站在鐵網前的樣子……。所有的樣子梅瑞狄斯都能知道他心裡的情緒——孤獨陰郁。
孤獨的情感是相通的,當兩個人都處於孤獨他們能更察覺到對方內心的情感,他們能更理解彼此。亨利告訴她,以後會好的,一切都會好的。可是,亨利拒絕了梅瑞狄斯,他給不了她需要的。在代課的最後一天,學校恰好在開一次會,亨利走出教室,看見梅瑞狄斯在外面,面前擺滿了帶著笑臉的烘培蛋糕,在梅瑞狄斯身旁還有一個特別的蛋糕,它是苦笑悲劇的。走到她身邊,送給她一本筆記本。我給不了你一場傾訴,它可以做到,當你想要傾訴時,寫下來。亨利本想要那隻悲傷的蛋糕,但梅瑞狄斯說:"那是屬於我的"。於是便給了亨利一個笑臉。亨利轉身離開,回頭看著她吃那悲傷的蛋糕,四目相望,亨利讀懂了什麼。可是已經晚了,一陣巨響,梅瑞狄斯倒地,桌椅被打翻,梅瑞狄斯口吐黑血。急救已經無效,梅瑞狄斯被運上車。梅瑞狄斯以自殺的方式解決暫時性問題,以自殺來超脫自己。
艾麗卡流浪在街頭,以身體為籌碼進行交易,每次100美元,可是事後沒有一個給她錢的,那些男人只是想尋求刺激,只是想爽她。在深夜亨利看望外公回來的公交上,艾麗卡和一個中年男人在交易,完事後,艾麗卡向那男人索求100美元,那男人一巴掌打在艾麗卡臉上。艾麗卡沒有哭沒有怎樣,我想這是常態了吧,對這樣一個無人看管沒有力量還只是個孩子來說,那些男人不會淘出錢來吧。眼淚落在亨利臉上,童年時母親自殺的記憶浮現,喝著酒流著淚躺在那兒記憶出現。亨利從小也是一個被陷住的人,他把自己關在裡面,他沒有父親,與母親外公生活在一起。亨利一直是一個人,從小到大,沒人傾聽他的訴說,只是最後他走出來了,他找到一種讓自己超脫的方式——日記,他沒讓自己踏上不歸途。
隨後亨利下了車,艾麗卡跟著他身後一同下了車,想尋找下一單生意。艾麗卡不依不饒纏著他想跟他回家,亨利沒給臉色拒絕了她。在下一個深夜,在看望外公回來的路上,在一個街角,亨利主動上前和艾麗卡交流。艾麗卡:"我餓了,借我10美元"。亨利想了想,說到:"去我家,家裡還有吃的"。回到家,給了艾麗卡一杯果汁,一碟三明治,讓艾麗卡洗了澡,幫她在大腿間上了葯,讓她睡在自己床上。第二天,亨利上班回到家看見艾麗卡又和一個男人口交,艾麗卡立馬穿好衣服,那男的慌亂的掏出錢包拿出幾張美鈔給亨利。亨利大聲喝道:"給她"。錢被丟在地下,男人失措的走出去。此後這類事件在沒有發生了,艾麗卡早上做好早餐等他起來,晚上煮好晚飯等他回來。亨利帶她去超市、雜貨店,給她普通人正常的生活。
一次早餐,亨利對艾麗卡說道:"去醫院檢查一下,以防萬一 …… 以防萬一有艾滋病"。在梅瑞狄斯自殺的第二天早上,亨利對艾麗卡說:"我給不了你想要的,你知道,你終究要走的"。艾麗卡哭喊著:"亨利,求求你,別趕我走,求求你、求求你……"。之後醫院的人便來將艾麗卡帶走了,盡管艾麗卡哭的撕心裂肺,多麼的不情願,艾麗卡還是被送往醫院了。
那些被生活拋棄的人,自己放棄自己的人,他們只是缺少人的理解,缺少人的關心,這些無良少年也並不是真的自己就放棄了自己,他們無能為力,沒有辦法拯救自己,最後選擇了放棄。這時,哪怕一次傾訴,一次理解,一個陌生人的關心,都不會讓他們塌上不歸路。最後,亨利來到艾麗卡的醫院看望艾麗卡,艾麗卡放下手中的筆,奔向亨利,給了他一個大的擁抱,鏡頭停留在此刻。
亨利想救贖這些無良少年們,學校的老師也一樣,一次次的努力喚醒他們,可是太難了。被父母放棄,被現實拋棄,將自己放棄的人太難拉回頭了。亨利在做著救贖,幫助梅瑞狄斯,幫助艾麗卡,幫助整個班陷住的少年們。
我們需要一些東西來幫助我們超脫,脫離現實大大小小的事,暫時脫離生活讓自己安靜會。它可以是一次自我對白,一次傾訴,一次日記……
8. 《超脫》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超脫》是2011年4月於美國上映的劇情類電影,由托尼·凱耶執導,艾德里安·布洛迪、克里斯蒂娜·亨德里克斯主演。
該片講述孤獨的代課老師亨利·巴赫特來到一所散漫的高中任教,在和學生的相處中看到了世界美麗的生活和人性的故事。
9. 電影 超脫 中男主角最後讀的那本書是什麼書
<厄舍府的倒塌> 艾倫 坡
10. 《超脫》電影解析是什麼
該片講述孤獨的代課老師亨利·巴赫特來到一所散漫的高中任教,在和學生的相處中看到了世界美麗的生活和人性的故事。
影片《超脫》,名不副實般無法給人帶來超脫的感覺,影片壓抑而沉重。總體來說,該片的感情基調是苦澀的,殘酷和絕望的。正常觀眾就不用想電影里找到任何多餘的希望和救贖。整部電影的主體情境基本上都是發生在美國的校園里,除去與現實生活的無縫接軌,電影本身也探討了諸多重要社會議題如青春期教育,對於女性的社會認同等。
角色介紹
1、阿德里安·布洛迪飾演亨利
亨利·巴赫特是一位社區學校的代課老師,學校里的學生十分叛逆、愛鬧事,所以亨利的第一節課就受到了學生的挑釁。但他十分的耐心,並且都十分巧妙地化解了,並且贏得了同學們的好感。然而事實上,亨利的內心十分抑鬱,壓力巨大,她母親自殺的陰影一直在他腦海中縈繞。
2、薩米·蓋爾飾演艾瑞卡
艾瑞卡是一位未成年的性工作者,他碰巧看見了亨利因為在公車上因為心事而煩惱傷神獨自流淚,於是一路尾隨他,希望能夠幫助他,一開始亨利拒絕了她,但是後來亨利又將她帶回了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