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反派演員安震江從影24年、演了一輩子壞人,後來怎樣
對於演員這個行當來說,主角無疑是人人都想當的,他們能夠迅速獲得知名度。有一個演員沒那麼好的命,他一輩子沒當過主角,反而因為長相演了一輩子的「壞人」。
他只能憑借自己的熱愛與努力不斷地使自己進步,他獲得了成功,但是一直都在努力的他,最後敗給了身體,在他49歲拍戲的時候猝死了,他就是安震江。
「壞蛋」專業戶,一演就是一輩子長相是基因決定的,不是每個人都能有個漂亮的臉蛋,人類也不應該被自己的外表所束縛,我們都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更高的成就。
安震江非常努力,特別是對於他熱愛的演藝事業來說,從初中喜歡上表演開始,他從沒停止過自己的腳步。
即使難掩傷痛,我們也要慶幸,有這么一個人,他將自己的精神烙印在了時光里,感動並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代又一代的影視行業從業者必將感受到這種精神的號召,推動我們的影視行業發展。
新時代的影視行業從業者們必定也會像前輩一樣,刻苦鑽研,用自己的努力將每一個角色刻畫得纖毫畢現。
安震江是幸福的,他將自己的生命獻給了自己的熱愛,他也在他熱愛的事業上取得過巨大成功,他沒有浪費自己的天賦,用努力一點點地把這些天賦變成了能力。
昔人已逝,但他的精神永垂不朽,他的人格魅力將萬古長存,他值得我們銘記,他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學習。
② 暴風驟雨老電影中張富英的扮演者是誰
暴風驟雨中,張富英的扮演者為安震江。
一、簡介:安震江,北京昌平人,1928年10月出生。1934年到北京,先後在德新小學、江文中學,輔仁大學附中就讀。1948年,入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1950年到第四文化館負責文工團工作。
二、演藝經歷:
戰地黃花(1977)--七歲紅
沸騰的群山(1976)--周彪
烽火少年(1975)--黑田
偵察兵(1974)--敵搜索隊長
紅色郵路(1966)--張治上
紅河激浪(1963)--孫百歲
暴風驟雨(1961)--張富英
紅旗譜(1960)--劉二卯
五彩路(1960)--小管家
飛越天險(1959)--安隊長
礦燈(1959)--黃監工
糧食(1959)--四和尚
紅孩子(1958)--肖振五
暴風雨中的雄鷹(1957)--匪狗營長
地下尖兵(1957)--張德發
虎穴追蹤(1956)--高軍如
如此多情(1956)--照相師
平原游擊隊(1955)--楊老宗
沙家店糧站(1954)--尚懷宗
三、逝世評價:1977年秋天,安震江同志在黃山拍攝電影《巨瀾》時,因突發心臟病,於9月12日下午2時病逝,終年49歲。安震江同志的英年早逝,是中國電影藝術事業的一大損失。2002年,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流金歲月》欄目為他製作了專題節目。作為新中國培養出來的一位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安震江塑造的《糧食》里的四和尚、《偵察兵》里的王德彪、《平原游擊隊》里的老地主等一個個豐滿的藝術形象,給人們帶來了良好的藝術享受,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
③ 偵察兵的演職員表
編 導:李文化
副導演:李 偉
攝影:孫昌一
美術:張先得
作曲:時樂濛 陸祖龍
演奏:新影樂團
指揮:姚關榮
演唱:吳雁澤 單秀榮 偵察參謀郭銳——王心剛
偵察兵大劉——金征源
偵察兵姜排長——王達成
司令員——鄭重
政委——於洋
偵察兵小胡——程學欽
婦女主任孫秀英——楊雅琴
村幹部.....周森冠
孫大娘——於藍
民兵隊長孫誠——關長珠
賣水老大爺——趙豈明
地下黨員(汽車修理工).......邵萬林
敵跑團團長黃宇軒——邵沖飛
敵炮團團長夫人.......莽一萍
敵炮兵營長.........趙萬德
敵搜索隊長王德標——安震江
敵師長——李林
敵副師長........王 澍
敵作戰處長李殿發——方輝
還鄉團頭子——於紹康
還鄉團團丁.......封 順
這個人叫 安震江。
安震江(1928年10月-1977年9月12日),北京昌平人。新中國著名的反派,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1934年到北京,先後在德新小學、江文中學,輔仁大學附中就讀。1948年,入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1950年到第四文化館負責文工團工作。1948年入北平師范大學歷史系。1951年入文化部電影局電影表演藝術研究所學習。1953年畢業於電影學校,後入北京電影演員劇團。1955年入長影任演員,1957年,回北京電影製片廠,成功演出《糧食》《紅孩子》、《紅旗譜》、《平原游擊隊》《暴風驟雨》、《偵察兵》等片,飾演了形形色色的壞蛋廣為觀眾喜愛。
安震江生活嚴謹,待人誠懇,北京電影製片廠的領導和同志們評價他:「能與所有的人合作」,就是對他一生從藝、作人的充分肯定。安震江同志多才多藝,除了演電影,他還能寫、能說相聲,表演幽默、滑稽小品。在外景地拍片是很枯燥的事情,為了調劑演員們的精神生活,安震江總是放棄休息的機會,利用拍攝間隙給大家表演一、兩個相聲小段,而且很多都是「現掛(即興表演)」的節目,安震江的相聲小段受到了導演、演員、劇務們的一致歡迎。他創作的一些相聲小段,例如《打呼嚕》,發揮了他觀察生活細、表演幽默、誇張的特點,將打呼嚕分為驚醒呼、斷氣呼、夢話呼、吃喝呼等8種之多,表演之後,令在場的人笑得前仰後合。一些青年演員從大家的笑聲中,學到了老演員厚積薄發的藝術修養。
安震江同志戲緣好,人緣好。他長期心臟不好,心跳每分鍾達120次左右;他出名後,經常有人來訪,往往應接不暇。但是,不管是首都、還是外地的記者,大報、還是小報的采訪,他都盡快安排時間,認真接待。1966年春天,他在河北省邢台地區搞四清時,正趕上地震,他奮不顧身地沖在前面,解救出一個個壓在倒塌房屋下面的農民兄弟。
1977年秋天,安震江在黃山拍攝電影《巨瀾》時,因突發心臟病,於9月12日下午2時病逝,終年49歲。安震江同志的英年早逝,是中國電影藝術事業的一大損失。2002年,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流金歲月》欄目為他製作了專題節目。作為新中國培養出來的一位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安震江塑造的《糧食》里的四和尚、《偵察兵》里的王德彪、《平原游擊隊》里的老地主等一個個豐滿的藝術形象,給人們帶來了良好的藝術享受,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
⑤ 電影偵察兵德彪的演員是誰
《偵察兵》是李文化導演,王心剛主演的電影。1974年在中國上映。
劇情簡介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偵察參謀郭銳(王心剛飾),奉命帶領一支小分隊深入豐城進行偵察,路遇還鄉團長(於紹康飾)帶領團丁押解我婦女主任(楊雅琴飾)和村幹部(周冠森 飾),小分隊將他們營救。之後,他們在小村安紮下來,分幾路化裝進城偵察。與此同時,敵人已知曉我偵察兵進城,派搜索隊長王德標(安震江飾)全城布控,郭銳得知王的姐夫是敵炮團團長黃宇軒(邵沖飛 飾),便假扮敵作戰處長,並以黃老同學的身份到其家裡,智取到敵人火力配備圖,在第一時間上報給指揮部。當敵人發覺上當後,展開全城大搜捕,無奈為時已晚,我偵察兵早裝扮成敵執法隊,駕駛著繳獲的中吉普,揚長而去......
1948年,我解放軍參謀部郭銳奉命率領一支偵察隊直插敵占區豐城一帶。為了解敵情郭銳化裝成新調來的敵作戰處長,騙取敵炮團團長的信任,拿到敵炮團火力配備圖,又從敵人口中了解到他們緊急防務會議情況。隨後又虎口拔牙抓住了敵搜索隊長和敵作戰處長,獲得准確情報,配合大部隊全殲豐城之敵。
演員表
⑥ 偵察兵電影 主演是誰
電影《偵察兵》
《偵察兵》 中文名: 《偵察兵》 英文名: Scout 發行日期: 1974年 地區: 大陸 語言: 普通話 出品:北京電影製片廠 1974年 編劇:李文化 導演:李文化 攝影:孫昌一 美術:張先得 作曲:時樂蒙 陸祖龍 演奏:新影樂團 指揮:姚關榮 片長:01:38:48 對白:普通話 顏色:黑白 類型:戰爭
劇情介紹:
1948年,我解放軍參謀部郭銳奉命率領一支偵察隊直插敵占區豐城一帶。為了解敵情郭銳化裝成新調來的敵作戰處長,騙取敵炮團團長的信任,拿到敵炮團火力配備圖,又從敵人口中了解到他們緊急防務會議情況。隨後又虎口拔牙抓住了敵搜索隊長和敵作戰處長,獲得准確情報,配合大部隊全殲豐城之敵。[1]
演員:
郭銳—————王心剛 大劉—————金征源 姜排長————王達成 司令員————鄭重 政委—————於洋 小胡—————程學欽 孫秀英————楊雅琴 孫大娘————於藍 孫誠—————關長珠 老大爺————趙豈明 敵跑團團長——邵沖飛 敵搜索隊長——安震江 敵師長————李林 還鄉團頭子——於紹康 敵作戰處長——方輝 《偵察兵》是北影廠1974年拍攝的黑白故事片,這是文革以後該廠的第一部故事片,由攝影出身的李文化導演,雲集了王心剛、於洋、楊雅琴、於藍、關長珠等一大批優秀演員,還有邵沖飛、李林、於紹康、方輝等著名反派演員,而安震江扮演的王德彪更是給大家留下了歷史性的印象。然而這部影片最終卻以失敗告終,歸根到底就是故事情節過於虛假,後來江青尖銳地批評這部片子,《人民日報》等也大量刊登批評文章,但包括江青在內,這些批評基本上沒涉及政治內容,主要集中在影片創作的本身,這種唯業務的批評在文革時期是罕見的。但只批沒禁,《偵察兵》還是得以在全國上演。[2]
穿幫鏡頭:
1、國軍軍官穿上了開領的象是二戰時的美式軍服又象是現在我軍正在穿著的夏常服那樣的軍裝 2、片中的解放軍穿上了65式軍裝,戴上了紅領章
⑦ 47年後《偵察兵》演員近況 王心剛89歲於洋90歲 多位老戲骨已去世
譚大哥說,在1974年,最好看的國產電影是《偵察兵》。沒有之一。
他至今都還記得,當時人們擁擠在狹小的購票窗口,爭相購買電影票的情景。其中有兩個小青年,因為最後一張電影票歸誰所有,還差點打了起來。
譚大哥是位老影迷,他幾乎看過那個年代的所有老電影。如今68歲高齡的他,每每談起那些舊日影像,仍然滔滔不絕,如數家珍。他對它們,實在太熟悉了,也實在太有感情了。
譚大哥說, 當年看《偵察兵》,有一半的人是為了看王心剛,另一半的人,是為了看安震江。
這話有誇張的成分,但細想想,卻不無道理。
看王心剛,是因為他長得帥,看安震江,是因為他演得好。
那麼,如今47年的時間過去了,大家還記得這部《偵察兵》嗎?還記得其中的那些演員和老藝術家們嗎?今天,雅清就想和大家一起,來重溫和回顧一下呢。
其實,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偵察兵》並不算是一部特別優秀的電影。編造的痕跡太重了。但我還是看了好幾遍。也不知為啥,反正就是覺得挺過癮的。裡面的好多台詞,我都倒背如流。
而且,裡面匯聚了好多我們所喜歡的大明星啊。單是「22大明星」就有王心剛、於藍和於洋,另外八一廠當時的當家花旦楊雅琴扮演女主角,而著名演員安震江、於紹康、方輝等在其中演反派, 真可以說是群星薈萃啊。
那麼他們如今都有些什麼樣的變化呢?他們的現狀和近況如何呢?
王心剛扮演郭銳
王心剛太帥了。
尤其是穿上敵軍制服的造型,簡直帥出天際。
當時王心剛其實已經被總政任命為八一廠的廠長了。但他更多的時間卻是在北影廠拍戲。70年代他在北影廠拍了好幾部電影,如《偵察兵》、《大河奔流》、《傷逝》等,都是北影廠的作品。
《偵察兵》這部電影在劇情方面有許多漏洞,但因為是王心剛擔任主演,所以仍然收獲了良好票房。這充分說明,在那個年代,明星同樣具有廣泛影響力。
王心剛出演偵察參謀郭銳時,已經42歲,但他的人物造型依然帥氣。而且他的做派也非常瀟灑,將一個智勇雙全的偵察英雄塑造得栩栩如生。如今,很多影迷提到影視劇中的偵察兵形象,首先想到的,就是王心剛扮演的郭銳。
這之後,王心剛又在《知音》中扮演了蔡鍔、在《蘇祿國王與中國皇帝》中扮演了明成祖朱棣,在《我的長征》中扮演了王瑞。他演戲一直演到70多歲, 作為「22大明星」之一,他是我國觀眾最喜愛的電影演員,是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
如今王心剛89歲,依然瀟灑帥氣,風采迷人。
楊雅琴扮演孫秀英
1966年,楊雅琴被調入八一廠。在這之前,她因在電影《地雷戰》中扮演田嫂,和在《苦菜花》中扮演娟子,而被大家所熟知。
當時是特殊時期,八一廠的演員隊伍出現了青黃不接的情況,所以楊雅琴一進廠,便受到重用。她先是參加了重拍版《海鷹》和第一版《南海長城》的拍攝(均未完成),然後在北影廠拍攝的《偵察兵》中出演了女主角孫秀英一角。
70年代中期是楊雅琴的藝術創作高峰期,她陸續在《第二個春天》、《青春似火》、《蒙根花》、《我的十個同學》等電影中出演女主角。其端莊秀美的銀幕形象非常深入人心。
時間進入80年代後,楊雅琴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在一些電影中為新一代的銀幕花旦們如潘虹、劉曉慶等配戲,陸續出演了《漩渦里的歌》、《心靈深處》、《西子姑娘》等電影。
1992年,楊雅琴在八一廠辦了內退,然後跟隨第二任丈夫去了香港。而當她重回北京時,卻已經形容枯槁,好像換了一個人。1997年9月29日,楊雅琴因患癌症去世,年僅53歲。
她這一生,在事業上有過輝煌時刻,但在 情感 上卻一直並不順心。她有過兩段婚姻,但都並不如意。到最後,她也並沒找到真正所愛。
周森冠扮演村幹部
周森冠是一位好演員。但卻跑了一輩子龍套。在北影廠演員劇團,他參演的電影非常多,但基本上一次主角也沒演過。
他1953年從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畢業後,就進入到了北影廠,而他所扮演的第一個角色,就是一個老農民。此後,他又在《平原游擊隊》中扮演喊「平安無事嘍」的老人,又在《國慶十點鍾》中扮演張大力、又在《糧食》中扮演發成、又在《小兵張嘎》中扮演楊大爸等。
在我的記憶里,他在《偵察兵》中所出演的村幹部,和在《小花》中所出演的何翠姑的養父何向東,都給我們留下了難忘印象。
這位老戲骨演了一輩子,直到1992年,72歲的他還在《天若有情》中出演了角色。1994年,他因病去世,享年74歲。
於藍扮演孫大娘
《偵察兵》是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所主演的最後一部影片。
在這之前,她在銀幕上塑造的眾多形象,都非常深入人心,如《龍須溝》中的程娘子,《翠崗紅旗》中的向五兒,《革命家庭》中的周蓮,《烈火中永生》中的江姐等。她的表演風格朴實無華卻又充滿激情,極具個人魅力。
然而在特殊年代,她和丈夫田方作為北影廠的重點「黑幫」被打倒,隨後被下放到北京郊區大興縣天堂河的北影廠「五七幹校」參加勞動。而也正是在這里,於藍落下了一生的殘疾,那就是在一次勞動中,她不慎從房頂上摔落下來,最終導致面部肌肉不自覺抽搐。這就使她無法再正常拍攝特寫、近景等鏡頭。
所以在主演完《偵察兵》之後,於藍就從幕前,轉到了幕後,從事起了導演工作。她執導了《薩里瑪珂》等電影,又負責成立了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並出任首任廠長。她兢兢業業地工作一直到80歲才退休。
於藍是我國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是大家所喜愛的「22大明星」。2020年6月27日,於藍去世,享年99歲。
關長珠扮演孫誠
關長珠是王心剛非常欣賞的一位演員。他最看好的,就是關長珠嚴謹的創作態度,和他為了角色可以舍棄一切的敬業精神。所以在拍攝《偵察兵》時,王心剛就對大家說,這樣的好演員不培養,培養誰?
關長珠作為一名演員,同樣擁有出色的外形。他形象英俊,五官酷似因主演《平原游擊隊》中的李向陽而走紅的郭振清。但他又比郭振清更加秀氣,這使他的銀幕形象顯得更加俊美。
關長珠在《偵察兵》出演的是一個配角,但導演卻給了他好多個特寫。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劇組對他的重視。
上個世紀60年代,關長珠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後,就被分配到了北影廠,先後參演了《偵察兵》、《 激戰無名川 》、 《丁龍鎮》、《祭紅》、《藍色檔案》、《客從何來》等影片。後來他轉到幕後,從事起了電影剪輯的工作。
如今他已是79歲的老人了,早已退休,在北影小區過著平靜的日子。
不知大家在看《偵察兵》這部電影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其中的反派演員,個個都演得很精彩。
於紹康扮演還鄉團頭子
大家對於紹康的印象,也許更多的是來自於《海霞》中的劉阿太,和《喜盈門》中的仁文爺爺。但其實《偵察兵》中的還鄉團頭子,也是他所塑造的令人難忘的一個角色。
這個角色雖然戲份不多,但於紹康卻通過自己的演技,將這個人物塑造得活靈活現。尤其是在王心剛扮演的郭銳面前卑躬屈膝的樣子,著實令人忍俊不禁。
我一直都覺得於紹康是北影廠最好的演員之一,擁有豐富的表演經驗和技巧,這使他無論塑造怎樣的角色,都顯得十分得心應手。但遺憾的是,他也很早就去世了,1994年5月3日,北影老戲骨於紹康就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69歲。
邵沖飛扮演黃宇軒
邵沖飛這個名字很多觀眾都不熟悉,但他在《偵察兵》中所出演的敵炮團團長黃宇軒,卻是那麼活靈活現,呼之欲出。我覺得他和安震江所扮演的王德標一起,呈現了這部電影中最多的笑料。
在影片中,他所扮演的黃團長「智商」有點低,被王心剛扮演的郭銳,耍得團團轉,到最後知道真相後,卻又「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只好按照郭銳的吩咐,如實招供。但邵沖飛的表演真是出神入化,將角色在不同狀態下的言談舉止拿捏得十分到位。
⑧ 安震江的演藝生涯
安震江是一位以飾演反面人物見長的電影演員。1928年10月生於北京昌平縣沙河鎮上東廓村的一個家庭。六歲時,他離開鄉村來到北京。那時,這些家庭都望子成龍,安震江家當然也不例外。在他不滿八歲時,便被家裡送到崇文門外的一家私塾學堂讀書。1942年,安震江畢業於北平私立德新小學。隨後,他在北平市立九中、北平匯文中學、北平私立輔仁大學附中度過中學時代。
安震江天性活潑,自小愛說好動,在讀小學時便接觸到電影和話劇,井對表演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第一次登台演戲,是在讀初中二年級的時候,為歡送畢業同學,他在話劇《藝術家》中飾演藝術家。他在回憶起這件事時說:「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上台演戲,當時的心情是既興奮又害怕,演出的效果,還算沒有失敗,自此增強了我演戲的信心及勇氣。」在高中一年級時,他還參加了話劇《壓迫》的演出。
1948年,安震江考入了北平師范大學歷史系。入學後,即加入了學校的業余劇團。1949年1月31日北平解放後,黨和人民政府對文藝工作的重視,使安震江受到極大的鼓舞。在大學三年的時間里,他多次參加戲劇演出活動。其中,1949年師大校慶時,他在歌劇《王貴與李香香》中飾演的崔三爺和1950年在歌劇《王秀鸞》中飾演的三禿子,顯露了他在飾演反派角色方面的藝術才華。
1950年,在慶祝師大工會成立時,他參加了由焦菊隱指導排練的四幕劇《大年初一》的演出。老藝術家的點撥,使他受益很深。
從1950年開始,安震江不僅自己演戲,還被師大業余劇團派到北京和平門外第四文化館作群眾業余文化活動的輔導工作,他經常幫助群眾排戲,這使他有更多的機會從事戲劇藝術的實踐。以後,學校還推薦他到北京市業余藝術學校戲劇系學習,在那裡,他比較系統地學習了一些表演理論。
1951年3月,安震江考入北京電影學校演員班。在電影學校里,他潛心鑽研電影理論和表演藝術。這時,他學習了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等馬列主義文藝論著。毛澤東同志指出「要根據實際生活,創造出各種各樣的人物來」。這使他在反派人物的表演上進行探索的決心,更加堅定不移了。
1953年,安震江從電影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電影演員劇團工作。
1954年,在武兆堤導演的《沙家店糧站》中飾演尚懷宗,這是安震江在銀幕上飾演的第一個角色。
1955年,安震江調到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任演員。在「長影」的三年時間里,先後在影片《平原游擊隊》、《虎穴追蹤》、《暴風中的雄鷹》、《地下尖兵》等影片中,飾演了楊老宗、高軍如、狗眼睛營長和張德發等角色。他不論戲多戲少,都力求演得真切自然,比較符合生活,符合人物。特別是《平原游擊隊》中的地主楊老宗塑造得比較出色。安震江較有分寸地把這個老地主與共產黨游擊隊和窮苦農民的不共戴天之仇刻畫出來了。在表演中,他以神帶形,形神兼備,把角色的淫威、狡黠、兇殘,以及他在日寇面前的懦怯,在危難之時的恐懼,都表現得既符合人物的特性,又毫不誇張,不露表演痕跡,令人感到真實可信。
1957年5月,安震江從「長影」調到北影演員劇團工作。這以後,到「文化大革命」之前,他參加拍攝的影片有《紅孩子》、《暴風驟雨》、《紅旗譜》、《礦燈》、《糧食》、《五彩路》等。在影片《紅孩子》中,他飾演白匪靖衛團副團長肖振五,不僅表現了肖振五對革命群眾的殘忍,而且表現了他在長官面前的唯命是從,搖尾乞憐,從多方面展示了這個人物的性格,進而揭示出肖振五不僅僅是屠殺革命群眾的劊子手,更是反動階級的惡犬。在影片《暴風驟雨》中,安震江飾演被地主韓老六拉下水的農會主任張富英,他一出場,便叫人嗅到一股「酸」味。安震江讓角色的每一種笑容和表情,每一個細微的動作,乃至說話的音調,都賦予鮮明的個性色彩。他在《紅旗譜》中飾演的地主馮蘭池的狗腿子劉二卯,是一個十足的奴才,有馮蘭池在場,他狐假虎威,仗勢欺壓白姓;可是一離開主子,便現了「熊」相,露出色厲內荏的本質。在塑造這個人物時,安震江准確地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徵,分寸感掌握得恰到好處,並通過鮮明生動、有機自然、生活氣息濃郁的語言和動作,使這個戲並不很多的配角栩栩如生,給觀眾留下較深的印象。《紅旗譜》公映後,受到普遍好評,安震江開始被觀眾矚目。
「文化大革命」開始之後,他這個經常演「牛鬼蛇神」的人,成為「專政」對象,在一段時間內中斷了銀幕形象塑造。
「四人幫」覆滅前夕,安震江先後參加了影片《偵察兵》、《烽火少年》、《沸騰的群山》等的拍攝工作。之後,他又參加了影片《戰地黃花》的拍攝。在這些影片中,他所飾演的角色,仍是清一色的反派人物。影片《沸騰的群山》中的周彪,是一個心狠手毒,頗有些流氓無賴氣質的工賊;《戰地黃花》中的「七歲經」,則是一個以正面人物面貌出現的暗藏的歷史反革命分子,巧於言辯,善於周旋,狡詐而陰險。
安震江塑造的一系列銀幕藝術形象,幾乎都是反派。但他總是根據時代、民族、身份、性格的不同,賦予角色不同的色彩。他在塑造這些人物形象時,注重刻畫人物的獨特個性,善於探求人物的本質,既不臉譜化,又不落俗套,在每一個角色的創造中,都孜孜求新,這是難能可貴的。
安震江認為,反派藝術形象,與英雄形象一樣,都具有深刻的認識價值。反派形象可以使人們加深對丑惡事物的認識,喚醒人們去鏟除黑暗和反動。他十分喜愛自己的行當,總是忘我地鑽研角色,嚴肅認真並充滿激情地創造每一個角色。
1977年,安震江接受參加影片《巨瀾》的拍攝任務後,帶著強烈的創作慾望和激情,深入到生活的激流中去。1977年9月12日14時,猝然發作的心臟病和腦血栓,奪去了他的生命,終年僅四十九歲。
⑨ 安震江:扮演反派「王德彪」,被沿街圍堵叫罵,49歲猝死拍攝途中
有人說導演挑選演員時心裡都有一桿明確的秤,被選中演壞蛋的現實中也好不到哪裡去,相由心生。
果真如此嗎?其實根本沒有確切依據,但有些觀眾愣是戲里戲外分不清,把對角色的憤怒遷怒到扮演者身上。
最廣為人知的事件發生在著名資深老戲骨陳強身上。
在解放初期,演員陳強參演了大型歌舞劇《白毛女》,他飾演的地主黃世仁幾乎配得上所有的貶義詞,比如惡毒、貪婪、好色、無恥、殘暴等。
最終《白毛女》轟動全國,但黃世仁這個角色卻成了過街老鼠。
一次,公演剛結束,一名小戰士被台上的「黃世仁」無恥行徑激怒,立馬掏出手槍瞄準了陳強。
幸虧身旁的戰友明事理又眼疾手快,搶下了槍,才沒釀成慘禍。
事實上,生活中的陳強是一位十分敬業、待人和善的老藝術家,和發妻白頭到老。
而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另一名演員也有類似遭遇,他叫安震江,演繹的角色大多都是惡人。
最為人熟知的便是電影《偵察兵》中那個奸滑得冒油的搜索隊長王德彪,以至於他走在大街上,都被人指著鼻子罵。
但在《焦裕祿》中演好人焦裕祿的著名演員李雪健卻視安震江為唯一偶像。
安震江生於1928年,那是個動盪、硝煙彌漫的年代,而他卻生在一個相對平順穩定的中產家庭,父母很重視對孩子的文化培養。
即使生活動盪,需要輪番地更換工作,但安震江的父母卻從來沒有讓他錯過受教育的機會,雖然連續換了幾所學校,安震江的學習成績卻在不斷地進步中。
而學校的文藝活動也從不會缺少安震江的影子,他一直都熱心參與。
三十年代的文化教育受新思潮的影響,在學校組織的文藝表演活動中,加入了帶有西方舞台劇特色的話劇表演。
安震江似乎天生就與表演有著不解之緣,對這種突破傳統的新式話劇適應性比其他同學都要強。
在學校文藝社隆重推出的話劇《藝術家》角色選拔中,安震江憑著極為生動的表演,站到了第一主角的位置上。
《藝術家》正式公演,安震江也不負眾望,將飾演的角色形象成功地立在了舞台上。
但在當時,考入更高的學府在父母看來才是重中之重,所以舞台表演對當時的安震江來說,只是道配菜,主菜仍然是削尖腦袋攻學業。
在父母的理念里,鑲上高學歷這道金邊,前途才會更光明。
20歲的安震江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考入了北京師范大學 歷史 系。
慶幸的是安震江與表演的緣分並未斷掉,排演話劇依然是莘莘學子們最喜歡的業余愛好。
已積累了不少舞台表演經驗的安震江自然是踴躍報名,順利地加入了校話劇社。
有著良好的舞台表現力,為人親和友善、有組織能力,有這兩個亮點在身,自然讓安震江很快成了校話劇社裡的骨幹。
話劇社辦得風風火火,受到了學校領導的重視,得到了重點扶持,接到了在校慶期間辦兩場話劇演出的任務。
確定排演的兩個劇目是呼聲很高的《王貴與李香香》和《王秀鸞》
一時間,話劇社內,大夥熱情高漲,興奮地商討排劇事宜,可是越往後矛盾和問題便出現了。
因為兩個故事主題都是圍繞著善與惡的斗爭,有善人,自然會有惡人來做襯托。
那麼威武神勇、正直的好人自然成了眾多同學爭演的對象。
而同樣出場率也很高的惡人角色卻不招人待見。
同學們大都不願意以丑惡面目示人,怕破壞自己的形象招人唾罵。
眼看離校慶日越來越近,大家卻為角色推來搡去,排劇進度嚴重拖延。
關鍵時候,安震江站了出來,他原本已被確定演正派主角,但他願意主動讓出主角位置,甘願出演反派惡人。
排劇因此得以正常進行,安震江絲毫沒有因為飾演角色招人嫌惡而有抵觸情緒,而是認真敬業地去塑造人物,還誠意地為其他舞台經驗不足的演員做指導。
校慶日終於迎來了話劇公演,表演台上,安震江將惡霸地主崔二爺這個角色的狠心殘暴展現得淋漓盡致。
演出非常成功,安震江並未因出演惡人角色而遭人唾棄,反而獲得了更熱烈的掌聲。
從這以後安震江對表演更有一種難以割捨之情,在他的精神世界裡,表演已不再是一個業余選項。
在攻讀完所有大學課程後,已畢業的安震江留校在校話劇社裡擔任指導工作,為學生們的表演及舞台設計做出了很多指導。
待話劇社越來越成熟之後,安震江選擇了離開,本來他還有進事業單位工作的機會,這在當時是羨煞旁人的工作。
可安震江選擇了繼續走表演之路,之前一直活躍在話劇的舞台上,而他還有另一個夢想,就是能夠閃耀在銀幕之上。
為了讓夢想照進現實,安震江在1951年考進了北京電影學校攻讀表演專業。
在校期間他不驕不躁,認識到話劇表演與電影表演的差別,不斷地去調整、磨合,認真地琢磨電影表演特點,並努力地實踐。
努力終有回報,從電影學校畢業後,在1954年,安震江被導演干學偉選中參演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電影《沙家店糧站》。
該片反映了陝北人民勇敢反抗侵略者的大無畏精神。
安震江並未被選中演勇敢的正義之士,而是出演了剝削者尚懷宗一角。
角色不討喜,戲份也不多,但安震江卻認真敬業地將尚懷宗貪婪無情的惡霸地主形象,生動詮釋出來。
在歌頌紅軍戰士的電影《暴風雨中的雄鷹》中,安震江依然與正義的紅軍戰士無緣,而是飾演了殺人不眨眼的敵營長。
敵營長手段殘忍、陰險狡詐,不僅活埋紅軍戰士,還利用詭計洗劫了部落,欠下了無數的人命債。
影片一經播出,大家一面為熱血勇敢且命運悲慘的紅軍戰士傾灑熱淚,一面痛罵著滅絕人性的敵營長。
雖然知道這是在演戲,雖然安震江很敬業,演繹得很成功,但不少觀眾還是很難理性地把角色與扮演者分開。
他們從電影里的敵營長罵到安震江本人頭上,說他本人就不是好人,才把惡人演得這么逼真。
但了解安震江的朋友及合作夥伴都知道他是一個待人真誠、為人謙和的人,朋友們為他抱不平,好意勸他去爭取一些正面角色,不要給自己留下罵名。
面對著不理智的言語攻擊,安震江豁達一笑,表示正是因為演得逼真,把角色的惡盡力展現出來,才會讓觀眾痛恨謾罵。
其實他們恨的是角色,並不是自己,他可以理解觀眾的心情。
對於朋友的建議,安震江則表示,演員只是電影的一部分,作為演員就要服從劇組的安排,導演選誰演什麼角色都有自己的考量。
而且身為電影工作者不應該去排斥反派角色,沒有反派角色,也就沒有一部完整的電影。
這段話語中看出了安震江良好的職業操守和敬業精神,可有些觀眾沒有那麼通情達理,更離譜的事情還在後面。
1960年,由著名導演凌子峰導演的《紅旗譜》在全國上映,該片講述了清末民初,飽受壓迫的農民兄弟勇敢頑強地與惡霸地主作斗爭的故事。
安震江也參演了該部電影,了解他戲路的觀眾不用猜就知道,他又是演壞蛋。
的確,但有著「地主專業戶」之稱的安震江此次不是演地主,而是演一個趨炎附勢、狗仗人勢的地主家狗腿子劉二卯,是非不分,惡事做盡。
此片一經播出,反響不小,飾演正派男主朱老忠的崔嵬獲得了大眾一片贊譽之聲,並獲得了首屆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
而將趨炎附勢、為虎作倀的狗腿子劉二卯塑造得神形兼具的安震江也是備受矚目,可觀眾瞅他的眼神卻不似瞅著正派朱老忠時滿眼放光、充滿暖意。
觀眾瞅劉二卯時,恨不得將目光直接變成劍、變成錘,把他刺穿搗爛。
隔著屏幕看戲,有這種想法也就罷了,但更糟糕的事情還在後面。
電影上映後,安震江如往常一般上班、上街購買日常生活必需品,但走到街道上沒一會兒功夫,就被群眾認出來了。
「你是《紅旗譜》里的劉二卯吧!」
安震江笑著禮貌點頭,他明白,人家能認出他是因為這部電影太火了。
「劉二卯」出現在了菜市場!一時間周邊買菜的群眾如群蜂出巢全部聚攏過來。
但這可不是圍著他合影要簽名的,接下來,憤慨的叫罵聲炸開一片。
「你個狗腿子!專干壞事兒!」
「你個壞了良心的,不得好死!」
「劉二卯,你這個狗仗人事的壞蛋!」
這些情緒失控了群眾嘴上不消停,身體也跟著行動,一個男子一臉「義憤填膺」,照著安震江就推了一把。
一個人行動了,其他群眾有樣學樣,開始拉扯安震江的衣服,盡管安震江連連解釋,但無濟於事。
幸好市場管理人員沖過來阻止,不然安震江的臉和衣服都得面目全非。
但盡管受到如此的沖擊,忠於電影表演藝術的安震江還是堅持「對角色不爭、不挑,一切以劇組安排為准」的原則。
雖然安震江扮演的是清一色的「壞蛋」,但每一個壞蛋他演繹的都不重樣。
兩個角色同樣是地主惡霸,安震江能把他們性格上的差異明確地表現出來,「臉譜化」的表演模式是他所不允許的。
在影片《紅孩子》中,安震江飾演「變色龍」肖振五,面對革命群眾,肖振五流露不出一絲人性,像個驕橫的凶虎;
而在他自己的長官面前他又搖身一變,成了一隻唯唯諾諾的哈巴狗。
安震江毫不計較形象,盡力將肖振五兩副不同的嘴臉展現得淋漓盡致。
到了1974年,46歲的安震江出演了電影《偵察兵》,他飾演敵營搜索隊長「王德彪」,依然是反派。
王德彪狡詐多端、負隅頑抗,安震江將該人物前期霸道狂戾、大勢已去時的狡猾、畏縮都有力地彰顯出來,表演極富層次感。
王德彪這個人物也讓安震江引來了不少熱議,有分不清戲里戲外的漫罵,也有對他演技的認可與誇贊。
但大體上,他都受到所演反派角色的影響,遭受了很多謾罵,實在是無辜。
而在如今的演藝圈,「因戲挨錘」的演員也不在少數。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靠著「小三、婚外情」的噱頭賺足了觀眾的眼球,可卻讓飾演「小三」的演員吳越吃足了苦頭。
戲一經播出,「小三凌玲」被噴成了「蜂窩煤」,但有一些鍵盤俠覺得還不夠,連扮演者吳越也不放過。
吳越的社交賬號因此淪陷,「鍵盤俠」們對她來了一番痛罵,說她戲外就是這種人不知羞恥,才會演這樣的角色。
吳越不堪辱罵,無奈之下關閉了社交平台。
其實現實中的吳越不但踏實敬業,在感情生活中,她才是被背叛的那個人。
吳越表示她只是個演員,演員是本職工作,她的責任是演好每一個角色。
而宮斗劇《甄嬛傳》雖然沿襲著「宮斗、爭寵」的模式,但是收視率節節高升,演反派「安陵容」的演員陶昕然因角色而受矚目,但是卻遭到追罵。
罵人者連她剛出生的女兒都不放過。
其實無論哪個年代的反派演員,都是一部影視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他們就沒有一部完整的作品。
觀眾在做評價時並不能任情緒肆意飛散,由著性子去發泄,罵出去的每一句話都可能變成傷人的利劍。
戲里是壞人,戲外是好人,比如安震江,演了眾多反派,雖然讓他遭到謾罵攻擊,但是名氣也見長,但他從來沒有仗著名氣上漲去爭演正派角色。
他總是甘當綠葉,成就了別人,成就了一部影片,他將惡人演得淋漓盡致,就是為了讓觀眾去鞭撻惡行。
他真誠對待表演藝術,即使是離世那一刻他都在表演片場。
安震江的心臟一直不好,心跳加速一直是一個頑疾,但是他一直兢兢業業地完成每一份交給他的工作。
1977年,安震江參演了革命題材電影《巨瀾》,為了演好片中的角色,安震江在戲外也是認真地分析人物。
但不幸的是,1977年9月12日,安震江因突發心肌梗塞去世,年僅49歲。
在了解安震江的觀眾心目中,他從來不只是演員,更是一位真正的表演藝術家。
從不為了給自己增光添彩去爭演正派,甘願用不討喜的反面人物讓大眾去認識到真正的真善美,丑與惡,這是安震江永不磨滅的可貴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