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土耳其著名電影導演

土耳其著名電影導演

發布時間:2022-12-18 21:29:55

① 努里·比格·錫蘭導演的電影有哪些在我國上映過

他的電影似乎沒有在中國上映過。
努里·比格·錫蘭(Nuri Bilge Ceylan),1959年1月26日出生於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畢業於Bosphorus大學,土耳其導演、編劇、攝影、剪輯。
1995年,執導個人首部短片《繭》,該片獲得第4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提名。1998年,執導劇情長片處女作《小城歲月》,該片獲得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卡里加里電影獎。2000年,執導劇情片《五月碧雲天》,該片獲得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提名。2003年,執導劇情片《遠方》。2006年,自導自演劇情片《適合分手的季節》。2009年,擔任第62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2014年,憑借執導的劇情片《冬眠》獲得第27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提名。

② 如何評價土耳其導演錫蘭的電影《冬眠》

《冬眠》 (土耳其語:K Uykusu) 是一部努里·比格·錫蘭執導的土耳其電影,入圍2014年第67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獲得最佳影片金棕櫚獎。劇情簡介電影以安納托利亞為故事背景。長達3個多小時的...

③ 土耳其影壇諾貝爾獎得主有哪些

2006年,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2014年,土耳其導演錫蘭憑借電影《冬眠》拿下了金棕櫚大獎

④ 土耳其電影燦爛的一百年

土耳其電影,1908年,西蒙·威恩伯格(羅馬尼亞籍波蘭人)在泰佩巴希建立了土耳其第一家電影院。弗阿特·烏茲克納伊於1914年拍攝的紀錄片《阿亞斯泰法諾斯俄國紀念碑的倒塌》是土耳其人拍攝的第一部影片。1915年恩維爾帕夏命令由西蒙·威恩伯格領導土耳其中央軍隊電影部,這是土耳其的第一個電影生產機構。1916年,土耳其國防全國委員會也開始製片。1918年,這兩個機構的設備轉交土耳其殘廢軍人協會,其後又轉交給大國民議會的軍隊管理。
土耳其電影的歷史在歐洲算是比較早的,這個橫跨亞歐的國家早在1896年就開始接觸到電影,當時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製作的第一批電影正在巴黎小咖啡館里放映,觀眾中有一名波蘭裔的羅馬尼亞人名叫Sigmund Weinberg,他向盧米埃爾借去了部分電影,在回羅馬尼亞的途中,他來到土耳其,並在伊斯坦布爾的土耳其蘇丹的皇宮里舉行了一次放映會,這是土耳其人第一次看到活動影像。雖然土耳其人接觸電影很早,但真正開始製作電影卻晚了近20年,1914年,一位名叫Fuat Uzkinay的軍官製作了一部叫「The Demolition of the Russian Monument at St.Stephen」的短紀錄片,這成為土耳其歷史上的第一部電影。

遺憾的是,此後的幾十年間,由於戰爭和各種因素的影響,土耳其電影一直不太景氣,也少有真正優秀的作品,能算得上名氣的導演也只有Ahmet Fehim,Muhsin Ertugrul,Faruk Kenc等幾個人,其中Muhsin Ertugrul拍攝的《Leblebici Horhor Aga》獲得了1934年第二屆威尼斯電影節推薦獎,成為第一部獲得國際聲譽的土耳其電影,Muhsin也是土耳其第一個私人電影公司「Kemal Film」的創建者,被譽為「土耳其電影之父」。雖然有這部影片的亮點,但從整體上看來,20年代到40年代的土耳其電影水平參差不齊,在國際上也不出名。

直到上世紀50年代,土耳其電影開始呈現出一種繁榮的態勢,一大批優秀的青年電影人開始涌現,並且製作出一批藝術性和思想性頗高的的電影,Lutfi Akad的《In the Name of the Law》成為土耳其現代電影的先音,Ali Ipar的《The Plague》是第一部土耳其彩色影片,尤其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土耳其新浪潮電影時期,出現了許多在國際上屢獲大獎的優秀影片和導演,Yilmaz Guney的《Umut》成為土耳其新浪潮電影的里程碑作品,還有Zeki Okten的寫實主義電影傑作《Suru》,以及獲得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的《Yol》等,從此土耳其電影作為世界電影的一部分越來越受到更多人的關注。

在2004年第39屆卡拉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的土耳其電影回顧展上,有10部影片被評為最偉大的土耳其電影。其中我看過大概5部,最新的《遠方》我其實沒有看過,但我選了幾部傳統的民族風格的影片,其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是《希望》《羊群》和《戴紅頭巾的女孩》三部,由於同屬伊斯蘭文化又同是多山國家,感覺傳統的土耳其民族電影與伊朗電影比較像,無論是演員服飾或拍攝環境等都有點像,在影片藝術性上也同樣出色,但與一些經典伊朗電影的清新風格不同的是,土耳其電影卻往往有更深刻的現實內涵,匈奴和日爾曼人的血統使得土耳其電影中帶有更多的悲壯和大氣,他們的電影中往往交織糾纏著無盡的愛恨情仇,主人公可以為愛而不顧一切,也可以為恨而與仇人血戰到底。

《希望》講述的是一個生活在伊斯坦布爾社會最底層的馬車夫,用每天搭客的微薄收入養老母親,妻子和4個孩子,由於社會的不景氣和同行的壓價使得他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他不得不晚上也出去賺錢,一天,他停在路邊上的馬車突然被後面急駛來的一輛轎車撞了,其中有一匹馬死了,他憤怒地找轎車里的富人賠償損失,但卻遭到拒絕和毒打,晚上他回到家中,想到平時自己最愛惜的馬死了,馬車也沒錢修理,以後一家人的生活怎麼辦,他決定一定要向富人討還這筆錢,這也是全家以後生活唯一的希望,於是第二天他開始了漫漫的尋找之途。

《希望》是土耳其現代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兩位電影大師塞里夫.格仁和依爾馬茲.居內伊合作的代表作之一,他們後來還合作拍攝了更為著名的《自由之路》,後者我並沒有看所以就不加評論了,但《希望》在土耳其影史上的地位絕對是里程碑式的,這部影片的風格讓我想到了伊朗影史上的經典作品 - Dariush Mehrjui的《The Cow》(1969),同樣是以現實主義的筆觸去描寫社會最底層人民的苦難生活,揭示社會貧富懸殊的事實,富人們衣著光鮮住別墅成天游泳打牌,而窮人們卻衣衫襤褸擠在破舊不堪的草屋裡整天為生計而奔忙。影片的黑白攝影尤其出色,也是土耳其攝影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光與影,明與暗的搭配極為精湛,強烈對比的黑白反差畫面,暗示著影片的基本風格。

《希望》劇照:

《羊群》講述了一個悲傷的故事,居住在土耳其北部山區的庫爾德游牧民,唯一的生活來源就是羊群,每月剪羊毛派人固定送去遙遠的中部大城市安卡拉賣錢,所得的收入再在安卡拉買一些生活必須品帶回來,游牧民們從來不下山,因為他們不僅要看守自己的羊群,而且還要提防不時來騷擾的土匪,久而久之他們就像生活在一個與外界隔絕的世界裡一樣,已經很難適應山下的生活了。牧民西凡的啞巴妻子伯蕾凡得了病,但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正和別的牧民們由於領地的問題而不和,所以她沒有告訴丈夫,自己一個人默默忍受著痛苦,每日澆灌著自己親手種下的樹苗,後來西凡終於知道了妻子的病,經過一夜的考慮,他決定帶妻子和羊群去遙遠的安卡拉,賣到錢後就留在城市裡不再回來了,同時也可以治療妻子的病。

第二天,他們和幾個同樣想離開的牧民一起下了山,蹬上了開往安卡拉的運羊列車,經過幾天的辛苦路程,他們終於到達了安卡拉,由於沒錢,一群人都暫住在一座未完工的廢棄樓房裡。西凡帶妻子去了醫院,然而檢查的結果是,伯蕾凡的病情加重了,而且需要很多錢治療,於是西凡打算用所有賣羊的錢來治妻子的病,但同伴卻不同意了,他們打算把錢平分,他們沉迷在大城市的繁華之中,冰箱,電視,吊燈。。。這一切新鮮的事物正影響著他們原本純潔的心靈,他們需要更多的錢來換取這些東西,深夜,其中一人趁機捲款逃走了,第二天,西凡瘋狂地滿大街尋找著那人,但卻沒找到,當他托著疲憊的身體回來的時候,伯蕾凡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但她沒有怪丈夫,只是讓他打開窗戶,她想看看天邊最後一抹夕陽。。。

清晨,伯蕾凡在平靜中死去,西凡痛苦地抱著妻子的屍體,這時傳來了同伴已經抓到了逃跑的人的消息,西凡瘋狂的沖下樓,與那人撕打在一起,並搶過裝錢的袋子,但一切都已經晚了,望著手中的袋子,和安卡拉川流不息的人和車,西凡不知道自己是否應該繼續留下,也不知道未來的路在何方。。。本片以獨特的視角揭示城市物質生活的誘惑對人心靈的侵害,表現現代文明與傳統民族文化之間的沖突,以感人的悲情故事告訴觀眾不要在物慾的誘惑中迷失自己,而應該堅持內心的那片純潔。影片中的啞女伯蕾凡正是純潔和美好的象徵。

《羊群》劇照:

《戴紅頭巾的女孩》是這三部影片中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一部,影片講述了一個苦澀的愛情故事,生性叛逆的美麗少女,與奶奶居住在偏僻的村莊中,奶奶是個很傳統的人,她認為女孩子出門應該低調收斂一些,所以每天只許少女戴黑色的頭巾出門打水,然而每次少女總要事先藏好一條紅頭巾,出門後把紅頭巾換上,回來時再換下。一天路上,少女遇見了一個開卡車的英俊小伙,他對戴紅頭巾的她一見鍾情,於是開始追求她,他每天都開卡車來接送她回家,一開始她不同意,但逐漸她也愛上了英俊的他,他們戀愛了,但他並沒有告訴她自己還有一個舊情人。直到有一天,他們一起來到公司向所有人宣布要結婚了,那個女人才知道,其實她心裡也深愛著小伙,但看到這一幕她知道自己已經失去了他,而唯一能贏回舊情人的心只有離間他們,於是她故意設計陷害了少女,使小伙對少女的完美印象破滅了。

一天晚上,少女回到家中,遠遠地透過窗戶她看到了他和那個女人在一起,她傷心欲絕,帶著自己腹中的孩子,她選擇了永遠離開他,離開這個令她悲傷的城市,踏上了去南方的汽車,在路上,她遇見了一位好心的中年人,在她沒錢的時候,中年人幫助了她,並告訴她可以暫住在自己家中,中年人是個正直的人,他不僅無私的幫助和關心她,而且付錢帶她去了醫院生下了孩子,之後又待孩子如己出般撫養,她非常感激他,也逐漸喜歡他,於是他們去辦理了正式的結婚登記,開始了一段新的生活。

幾年後的一天晚上,中年人救回來一個受傷的人,少女一看,竟然是以前的小伙,原來她走後不久,小伙就知道自己錯怪了她,這幾年小伙在不停地尋找著她但始終沒有結果,小伙心灰意冷。這時小伙也認出了她,也看到了自己的孩子,他激動不已,中年人似乎也明白了,他默默地走出去關上了門,希望他們兩人單獨談談,小伙要少女和他一起回去重新開始,少女思緒萬千,幾天後,她終於做出了決定,留下與中年人在一起,因為那段逝去的感情已經無法再挽回了,而她,也已經不是當初那個戴紅頭巾不諳世事的美麗少女了。

《戴紅頭巾的女孩》是土耳其影史上最賣座的愛情電影之一,這部優美而傷感的影片不僅展示了土耳其人浪漫主義情懷的一面,也賺足了觀眾的眼淚。同時影片中對傳統民族服飾和風俗的描寫也是非常成功的。

《戴紅頭巾的女孩》劇照:

以下十部最偉大的土耳其現代電影經典:

《自由之路》(1982)
The Road
Yol
114分鍾,彩色
導演:塞里夫.格仁(Serif Goren),依爾馬茲.居內伊(Yilmaz Guney)
1982年法國嘎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最佳導演FIPRESCI獎,83年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83年法國凱撒獎最佳外語片,84年英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希望》(1970)
Hope
Umut
100分鍾,黑白
導演:塞里夫.格仁(Serif Goren),依爾馬茲.居內伊(Yilmaz Guney)
1970年法國格勒諾布爾國際電影節評委會推薦獎。
土耳其現代電影史上的里程碑,新浪潮時期的代表作。

《羊群》(1979)
The Flock / The Herd
Suru
129分鍾,彩色
導演:Zeki Okten
1979年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新電影論壇奧托.德貝柳斯精神獎,OCIC獎,1979年瑞士盧卡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豹獎,最佳女演員獎。

《戴紅頭巾的女孩》(1977)
The Girl with the Red Scarf
Selvi boylum al yazmalim
90分鍾,彩色
導演:阿提夫.依爾馬茲(Atif Yilmaz)
1978年保加利亞索菲亞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演員。

《穆辛先生》(1987)
Mr. Muhsin
Muhsin Bey
145分鍾,彩色
導演:Yavuz Turgul
1988年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1988年伊斯坦布爾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
《穆辛先生》是導演向土耳其電影之父Muhsin Ertugrul致敬的一部作品。

《乾涸的夏天》(1964)
Dry Summer
Susuz yaz
90分鍾,黑白
導演:Metin Erksan
1964年德國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最佳導演提名。

《新娘》(1973)
The Bride
Gelin
107分鍾,彩色
導演:Lutfi Akad
1973年伊朗德黑蘭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

《故鄉旅店》(1987)
Motherland Hotel
Anayurt Oteli
110分鍾,彩色
導演:Omer Kavur
1987年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FIPRESCI獎,87年法國南特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87年伊斯坦布爾國際電影節全年最佳本土電影獎。

《清白》(1997)
Innocence
Masumiyet
110分鍾,彩色
導演:Zeki Demirkubuz
1998年伊斯坦布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98年安卡拉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98年挪威奧斯陸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
被譽為90年代土耳其最好的影片。

<遠方 / 烏扎克> (2002)
Distant
Uzak
110分鍾,彩色
2003年嘎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提名,03年芝加哥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03年歐洲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提名,03年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全年最佳影片.
分享:

22
喜歡
0
贈金筆

⑤ 土耳其戰爭電影山2的前一部

2012歐美戰爭片《山》BD1080P土耳其語中字[高分電影山2前傳],土耳其戰爭電影山2的第一部是2012土耳其戰爭電影《山脈/Dağ》

舉個特種部隊成功的例子,美國的「海豹」突擊隊襲擊本拉登,不管是戰役突然性(中國和巴基斯坦事先沒有反應),還是戰術突然性(本拉登的護衛部隊不在附近,沒有反應,而且距離很近的警察局和一所軍營的士兵也沒有反應)都是成功的,使用了帶有消音裝置的直升機進行突襲,戰斗持續時間很短,達到目標後特種部隊馬上撤離。

參考資料:網路-山一電影

⑥ 土耳其電影的著名影片

60年代初期,土耳其電影製片公司迅速增加,年產影片達95部。1961年,土耳其公布新憲法;其中有關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的新條令對1939年的條令作了修改,使一些有抱負的電影藝術家能為土耳其電影保持一定的藝術水平並在銀幕上反映社會現實作出努力。60年代中期電影年產量已達 200部以上,其中主要有:反映犯罪青年生活的《黑夜之外》(1960)、反映土耳其農村現狀的《蛇的報復》(1962)、描寫大城市裡的小市民為生存斗爭的《苦澀的生活》(1963)、提出農村問題的《乾旱的夏天》(1964)、再現煤礦工人生活的《城裡的陌生人》(1963)、反映農民湧入大城市的《漂泊異鄉的鳥兒》(1964)、表現組織工會和罷工的《在黑暗中覺醒的人們》(1965)等。
60~70年代之交,土耳其電影發展較快,到1973年,土耳其電影年產量已達208部,其中178部是彩色影片。70年代末電視的出現使土耳其電影的發展受到挫折,年產量下降到每年65部。這一時期,著名導演、作家、演員伊爾瑪茲·居內依創作的影片被認為是土耳其最重要的影片。他拍攝的影片如《希望》(1970)、《哀歌》(1971)、《父親》(1971)、《同志》(1974)、《不安》(1975)對社會現狀持尖銳的批評態度,受到廣泛的重視。1982年他執導的《道路》獲戛納國際電影節大獎。
這一時期比較重要的影片還有呂特菲·阿卡德導演的《邊界的法律》(1966)、《母親》(1967);阿蒂夫·伊爾馬茲導演的《孳生地》(1966)、《大地的血》(1966)等。
1955年土耳其設立了旨在發展民族電影事業和培養民族電影工作者的電影生產和實踐中心。它拍攝的較成功的影片有《查禁》(1977)、《在聖弗蘭勃魯的時候》(1978)。1979年它完成了與蘇聯合拍的影片《我的愛,我的憂傷》,該片是根據土耳其著名詩人納齊姆·希克梅特的作品改編的。

⑦ 努里·比格·錫蘭:在痛苦孤獨和不自信中創作的土耳其人

「我其實並不是很了解我的電影是什麼樣子。」當努里·比格·錫蘭跨越亞洲,來到海南島電影節時,他坐在大師嘉年華首場主題論壇的椅子上,面對電影人關於他風格的探討,露出了一點疑惑。

「導演需要以某種獨特的感知方式來體察世界。對於電影我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對導演來說,什麼是重要的東西?可能在當前的電影中,你沒有看到你想要去描述的重要事物。這促使你去跨入這個行業,我覺得這是我做電影的動力源泉。」

來自安納托利亞的青年人

努里·比格·錫蘭最早在2000年,以第二部作品《五月碧雲天》首次入圍柏林電影節正式競賽單元。後來在2003年,他執導的《遠方》在戛納電影節上囊括評審團大獎和最佳男演員兩項大獎,由此錫蘭在世界范圍內名聲大噪,成為戛納的熱門新銳導演。2009年錫蘭擔任第62屆戛納電影節評委。2014年,他憑借《冬眠》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這位土耳其導演的童年在愛琴海北部的恰納卡萊省耶尼傑鄉村度過。1976年,他從高中畢業後開始在伊斯坦布爾技術大學學習化學工程。然而,他這一段大學生涯被時局的動盪所打斷,抵制,沖突和政治兩極化令他的大學生活無法繼續。後來他在博斯普魯斯選修了電氣工程專業。1985年畢業後,錫蘭經歷了一些旅行,後來返回土耳其,在安卡拉馬馬克軍隊中服役的18個月里,他確定自己要以電影為生。隨後,錫蘭在伊斯坦布爾的米瑪希南大學學習了兩年的電影。

從1995年到2008年,他拍攝了5部長片,當他回憶起過去的時候,他稱他會有一種懼怕感。缺乏自信,在這位多次提名金棕櫚導演的成長路上,如影隨形。

在剛開始成為導演時,錫蘭說自己有自信危機:他更偏好一些他熟知的事物,這包括他的童年,他的個人經歷,真實生活,還有他所熟悉的人。

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錫蘭早期一直在親朋好友環繞中拍電影。在他的前三部影片《繭》《小城歲月》和《五月碧雲天》中,錫蘭沒有接受投資,沒有其他的資金來源。於是《繭》這部18分鍾的影片,只有兩個人出境,錫蘭用自己的攝像機,用一年的時間,拍攝了一部沒有聲音的短片,並於1995年獲戛納電影節金棕櫚最佳短片提名。

在《繭》獲得成功之後,錫蘭決定製作一部有聲音的電影,於是他的劇組人數也翻了個倍:從兩個人變成了五個人。對錫蘭來說,他很顯然享受這種舊日時光。

「第一部電影拍攝起來像是在度假,我覺得這是我最大的自由,如果延長拍攝時間,電影會呈現出不同的效果。但只有劇組人員很少的時候才可能實現,後來我在安納托利亞拍攝,有很多劇組人員在一起工作,所以我只盡好快拍完這部電影。劇組人員少,對大部分電影來說,都是一個優勢。」

在錫蘭創作的後期,他的妻子埃布魯·錫蘭走進了他的生活。翻開錫蘭的影片可以發現,他們在《小城歲月》中就有過合作,當時埃布魯擔任了他的美術指導。而在後期,他們開始一起創作劇本。

錫蘭分享說,他的電影製作是和生活重合的。很多時候,在寫作劇本的階段,他的妻子發言權會更大:「我們經常會爭吵,有時候很困難。她經常會堅持要做到些什麼,我能怎麼辦呢?她是我能找到的最好的人選。」

這是一種曲折的成長,一個學習電氣工程的男孩,通過旅行、18個月的兵役來思考自己的人生問題,然後他開始學習電影,在年過三十後拉來親朋好友創作自己的電影,自己承擔了幾乎所有技術活兒……而在製作出三部曲式的《小城歲月》《五月碧雲天》《遠方》後,他收獲了在電影道路上的成長,也收獲了愛情。

「我現在覺得我已經有自信了,有勇氣去走到更大的,我不太熟知的領域。電影創作現在對我來說像是一種 探索 ,在這個過程中,我能夠從更大的背景下了解我自己,了解人類,我覺得電影是在 探索 人類的本性。」

從孤獨中生發出的靈魂對白

在面對自我之時,錫蘭或許謹慎又小心。但面對電影的拍攝時,他又有一種執拗的勁頭。

這種執拗的勁頭表現在了他的作品中。錫蘭近十年間的作品風格發生了較大的轉變。早年的家庭作坊式的創作模式被打破,他開始更多地使用專業演員,更多地接觸 社會 問題。同時,從《安納托利亞往事》開始,錫蘭電影中的對白逐漸增加,較之他早年的「沉默寡言」,有些影迷一度戲稱,不知是什麼改變了錫蘭,讓一位沉默的大師變成了有趣的話癆。

對於這類疑問,錫蘭坦誠,他與以前相比,更為自信,也有了更多對文學和哲學的思考。他今年的新片《野梨樹》再次提名金棕櫚,在海南島電影節上也對中國觀眾予以展映。

在這部影片中,他試圖描述土耳其的年輕人,土耳其那些在思考的年輕人會遇到的信念危機、價值取向、親情問題,宗教信仰,文學思考,都被囊括在這部時長188分鍾的電影里。對於土耳其的年輕人來說,它夠長,也足夠豐富。

當然,作為導演,他清楚帶有文學、哲學色彩的對白,對於電影比較危險,「甚至會看起來比較愚蠢」。

但他仍然在試圖做一些嘗試:「以一種我自己喜歡的方式,讓我喜歡的那種對白,在我的電影裡面占據更多的位置。我現在想要去做這種嘗試,但是這也並不意味從此之後我所有電影都會有很多的對白,可能有一天我也想要重回我舊時候做電影的方式。」

他認為自我測試是製作新電影的一種動力:導演需要有挑戰性,克服自己的恐懼,在這種製作過程中,才有繼續做電影的動力。在做一個新的電影時,需要有很大的動力,才能夠鼓舞你去這么做。」

錫蘭說,他最新創作的一個劇本,兩三個人一起花了近10月的時間寫完。第一次拍出來的版本長達五個小時,在剪輯時剪到了三個小時的時長。他戲稱自己不喜歡准備時間拖得太久,一寫完劇本會立刻進行拍攝,有時候選角可能只需要15天。同時,他也不喜歡做太多的排練,坐在桌邊和演員過台詞,是他非常不喜歡的模式。

「如果我跟這個演員過台詞,我感覺不到這個台詞的靈魂,我不太喜歡那種情況下的台詞,我覺得拍攝現場會更能表現台詞背後的內容。」

但拍攝的過程,他也並非十分享受。「拍攝的時候,其實我不是非常確定的,我不知道它對不對,拍攝的時候我永遠都缺乏絕對的自信。所以我一般拍攝時間都要超過三個月,就是因為我要拍好多不同的版本,作為替代的方案。在這部電影中,我至少拍了200個小時。」

「我更喜歡拍得多一點,如果拍的少,在拍之前你會做更好的准備。但是也會有一些其他的問題,比如你會緊緊遵循劇本,你會沒有更多 探索 的可能性,可能你在後期剪輯中就不能創造出一個新的東西來。」

即興和控制的拍攝過程,成為錫蘭電影里很重要的拍攝部分。他表示自己不會做分鏡頭。在早期拍攝時,他由於對於自己的不自信,每一個晚上我都想去詳細地規劃拍攝過程。但是當下他有了更高的自信度。「我會觀察演員的狀態,片場的其他工作人員狀態怎樣,在拍攝第三、第四部的時候我才會有更高的自信度,而在之前的幾部里,我自己包攬了所有工作,所有東西都想得很具體。」

結語

在跨越整個亞洲後,來到海南,坐在電影人中間,與年輕的異國導演分享故事的時候,錫蘭說;「我一直都感覺痛苦,這本來就是個痛苦的過程,而拍攝和寫劇本最為痛苦。有人說拍電影需要協作,但是我其實覺得在片場非常孤單,沒有人懂我試圖要表達的是什麼、試圖要 探索 的是什麼。」

他對年輕導演說:只有導演才會真正在乎這個電影拍成什麼樣,我想,你們也深刻地理解這一點。

-END-

⑧ 電影山2什麼時候上映

⑨ 土耳其狂歡的影片導演

保羅·范霍文的銀幕處女作為1960年的<Een Hagedis Teveel>;,隨電視劇<Floris>;和電影<;在商言商>(Wat Zien Ik?)(1971)後,他製作了由Monique van der Ven和Rutger Hauer主演的<;土耳其狂歡>(Turks Fruit),並且一炮而紅。其後,他分別執導<;娼婦凱蒂>(Keetje Tippel)(1975)、賣座電影<;納粹軍旗下>(Soldier of Orange)(1977)、<;絕命飛輪>(Spetters)(1980)、<;第四個男人>(The Fourth Man)(1983)和<;冷血奇兵>(Flesh & Blood)(1985)。
1999年,<;土耳其狂歡>;被封為「本世紀最佳荷蘭電影」,並於奧斯卡獲提名「最佳外語片」。保羅華浩雲其他國際知馳名的電影包括<;鐵甲威龍>;、<;宇宙威龍>(Total Recall)及轟動一時的<;本能>;。其他作品有<;艷舞女郎>;(1995)、<;星河戰隊>(Starship Troopers)(1997)、<;透明人魔>;(2000)。

⑩ 土耳其有什麼值得推薦的好電影

以下十部最偉大的土耳其現代電影經典:

《自由之路》(1982)
The Road
Yol
114分鍾,彩色
導演:塞里夫.格仁(Serif Goren),依爾馬茲.居內伊(Yilmaz Guney)
1982年法國嘎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最佳導演FIPRESCI獎,83年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83年法國凱撒獎最佳外語片,84年英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希望》(1970)
Hope
Umut
100分鍾,黑白
導演:塞里夫.格仁(Serif Goren),依爾馬茲.居內伊(Yilmaz Guney)
1970年法國格勒諾布爾國際電影節評委會推薦獎。
土耳其現代電影史上的里程碑,新浪潮時期的代表作。

《羊群》(1979)
The Flock / The Herd
Suru
129分鍾,彩色
導演:Zeki Okten
1979年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新電影論壇奧托.德貝柳斯精神獎,OCIC獎,1979年瑞士盧卡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豹獎,最佳女演員獎。

《戴紅頭巾的女孩》(1977)
The Girl with the Red Scarf
Selvi boylum al yazmalim
90分鍾,彩色
導演:阿提夫.依爾馬茲(Atif Yilmaz)
1978年保加利亞索菲亞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演員。

《穆辛先生》(1987)
Mr. Muhsin
Muhsin Bey
145分鍾,彩色
導演:Yavuz Turgul
1988年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1988年伊斯坦布爾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
《穆辛先生》是導演向土耳其電影之父Muhsin Ertugrul致敬的一部作品。

《乾涸的夏天》(1964)
Dry Summer
Susuz yaz
90分鍾,黑白
導演:Metin Erksan
1964年德國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最佳導演提名。

《新娘》(1973)
The Bride
Gelin
107分鍾,彩色
導演:Lutfi Akad
1973年伊朗德黑蘭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

《故鄉旅店》(1987)
Motherland Hotel
Anayurt Oteli
110分鍾,彩色
導演:Omer Kavur
1987年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FIPRESCI獎,87年法國南特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87年伊斯坦布爾國際電影節全年最佳本土電影獎。

《清白》(1997)
Innocence
Masumiyet
110分鍾,彩色
導演:Zeki Demirkubuz
1998年伊斯坦布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98年安卡拉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98年挪威奧斯陸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
被譽為90年代土耳其最好的影片。

<遠方 / 烏扎克> (2002)
Distant
Uzak
110分鍾,彩色
2003年嘎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提名,03年芝加哥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03年歐洲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提名,03年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全年最佳影片.

閱讀全文

與土耳其著名電影導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喜劇好萊塢電影 瀏覽:269
有一部電影里有蝴蝶還有蠶蛹 瀏覽:594
我國的大投資電影 瀏覽:531
免費老電影大渡河完整視頻 瀏覽:340
朱茵周星馳電影片段粵語 瀏覽:307
日本新上映科幻電影 瀏覽:866
法國的的老電影泰拳王 瀏覽:637
茅山道士打僵屍電影大全 瀏覽:710
十大大尺度電影 瀏覽:894
誰有亞馬遜食人族電影完整版 瀏覽:861
林正英的盜墓電影大全 瀏覽:997
傑克船長電影完整 瀏覽:152
8090動畫片大全電影網 瀏覽:974
虹貓藍兔大電影電視台采訪 瀏覽:72
電影名字un 瀏覽:3
84年講二戰法國海外兵團的電影 瀏覽:42
今天什麼有電影 瀏覽:922
成龍拍的龍的電影特寫 瀏覽:387
毒液致命守護者免費完整版電影 瀏覽:728
第一次愛的人英文版電影插曲 瀏覽: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