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馬猴、硬漢小生、內地張學友,姜文為什麼會有這么多綽號
想必有很多人都知道姜文這位演員,他出演過非常多的戰爭片,或是武打片。並且在其中表現也是非常的優秀,他在前前後拍攝的電視劇和電影都深受大家的喜歡,所以說他留給人的印象也是非常的深刻。如果說是姜文的粉絲或是了解姜文的人,都知道大家給姜文起了非常多的外號,比如說大馬猴、硬漢小生、內地張學友。那麼給他起這個外號也是有著很大的原因的,而且姜文他本人也並不在意大家會給他起綽號。
期待姜文為大家帶來更多的作品可能很多人都不太認識姜文,但是一定也都看過他演的戲。這也是姜文的一個巨大的成就,期待他以後給大家帶來更多的作品。姜文可以說是可塑性非常高的一個演員,不管什麼樣的角色他都能夠輕松的駕馭起來,所以下一次姜文也一定會給大家帶來新的角色出演。
2. 姜文姜武兩兄弟長得很像嗎你怎麼看
爭論了很久關於姜文姜武的血緣關系,網上也爭論了很久,但姜文姜武本人一直不願意對此過多說明,所以外界只能猜測。只能這么說,姜文姜武是不是同父同母,只有他們一家人自己知道。外界一直在傳姜文姜武不是一個爸爸,姜武的父親是現在這位姜洪齊,客串過鬼子來了,被刪減。後來又客串了《讓子彈飛》,演的是四大家族之一。
影響力上有差兩兄弟雖然在身份地位和影響力上有差距,但是並沒有影響到他們的感情,姜文的電影當中也經常請來他的弟弟出演,不過親兄弟明算賬的原則他倆倒不太看重,之前出演《讓子彈飛》的時候就沒給姜武片酬。所謂人各有志無論成就如何,只要生活幸福其實就足夠了,過分去強求或者攀比只會讓自己過得難受。
3. 姜文和姜武同母異父為什麼這么像
關於姜文姜武的血緣關系,網上也爭論了很久,但姜文姜武本人一直不願意對此過多說明,所以外界只能猜測。
從長相上來看,姜文姜武非常相似,所以外界傳聞是同母異父的時候,很多人也不願意相信,覺得不可能湊出這么相似的同母異父兄弟來。
但不管同父同母,還是同母異父,姜文姜武都是中國影視圈一對不可多得的人才,姜文的天賦跟執著,以及對電影的大膽跟先鋒嘗試,姜武對於表演的專注,塑造出那麼多經典的熒幕形象。
所以作為喜歡姜文姜武的影迷來說,專注這些就足夠了,家事血緣什麼的,交給狗仔隊關注就好。
4. 姜文或要拍攝抗美援朝電影《戰俘營里的奧運會》,對此題材你有何期待
這部戲的重點,不僅有奧運會,還有戰俘營,所以就要解釋他們為什麼會成為戰俘。戰俘題材是很難拍的,用力過猛會產生「低級紅高級黑」的效果,而力度不夠,戰俘就難以引起觀眾共鳴,畢竟「這么個東西為什麼不直接打死」。而且,以姜文的風格,他多半會找一個劍走偏鋒的角度切入, 這就首先產生了一個能不能過審的問題。
而為了過審,姜文往往會選擇一種把想說的東西雲山霧罩起來,最後做出一部帶有荒誕和意識流的作品 —— 簡單說就是,左中右都可以在姜文的電影里找到想要的東西。一部優秀的文藝作品必然是有爭議的,如同一個當紅的明星一定受爭議一樣,沒有爭議就意味著涼了。但有爭議的前提還是要讓觀眾看明白你講的是什麼故事,然後細節上的坑才會引人關注,如果故事本身就各種坑,讓人看不明白,觀眾自然提不起興趣來內涵。前者如讓子彈飛,後者如一步之遙。
讓子彈飛之後,姜文票房鎩羽而歸好幾次了。雖然姜文脾氣倔,「為了這點醋才包這頓餃子」,但若不向市場做出部分妥協,很難在市場上獲得充分認可。姜文電影中的角色多姓馬,看過一個姜文的訪談,他喜歡角色姓馬是因為自己姓姜,有「韁繩控馬」之意。而假如真做這部電影,期待就是也有一個「韁繩」來控制一下姜文那天馬行空的想法,至少講一個普通人能看明白的完整故事。
5. 一步之遙看完了但沒看懂,誰解釋一下,謝謝
《一步之遙》你真的看懂了嗎?
能說的我還拍它幹嘛?拍的就是說不出來的。
電影開始,姜文就在探討to be or not to be。甚至貼心地作出了解讀:難道不是這樣,就是這樣嗎?
可看完電影,你也不知道那一晚究竟發生了什麼?正如老六質問馬走日的一樣:「完顏到底是你殺的,還是不是你殺的?」
「我不記得啊!」——那到底是還是不是?
至此,姜文拋出了自己的看法:虛無主義。介於是和不是之間,因為我確實不知道她是不是我殺的。
甚至在中法交接馬走日的儀式上,竟然還出現了納粹的圖騰。因為根據施特勞斯的說法,某種程度上,虛無主義是一種特殊的德國現象,參見德意志虛無主義。
姜文借了閻瑞生案的一個殼,要說的核心實際是:馬克思主義就是虛無主義!
為了讓大家明白,姜文又用王志文之口,說了庫列肖夫的實驗:把一個男人的臉,跟一個嬰兒剪輯在一起是慈祥;跟女人屁股剪輯在一起是流氓!
什麼意思?不要拘泥於你所看到的——正如你看到武六拍的默片是槍斃馬走日一樣,不過是將現實的馬走日+動畫模擬殺人現場拼接形成的。雖然武六的大部分鏡頭都是完整記錄,但是,這一段動畫就是你要拼接的東西,你拼接了被害的完顏,你就是殺人犯,你拼接了嬰兒臉你就是慈祥。to be or not to be就是這個意思。
並且姜文多處用了黑白默片的表現形式,不是為了致敬,而是把馬走日變成了一個個隱匿於人群的一名中國人。因此這個人物成為了具有象徵意義的符號,他隱匿於那些代表歷史的光影里,一直被當作殺人犯。而真正的歷史是否如此呢?我不知道!就像距離我1米,我看到的是你拿了一個蘋果,可你距離我1000米,我看到一個點,哪個是真實?
由歷史虛無主義,姜文開始重塑美,什麼是美?左青龍右白虎的舞蹈不美嗎?為什麼輸給了沒有跳一場的完顏?因為她裸捐!她把所有的財產都捐給普通老百姓,無論好的壞的貧的富的,這是什麼?共產主義,於是舒淇實現共產了,姜文看到她把錢送給富豪牛犇,他隱約覺得不對了。當舒淇把錢送給壞蛋三兒,他不得不出手了:這樣的共產主義真的可行嗎?!
《葯》裡面的華老栓為什麼姓華?夏瑜為什麼姓夏?——兩個組在一起就是華夏,搞清楚了這個,再看👇
為什麼姜文的電影裡面男主都姓馬?馬走日,馬邦德,馬大三,馬小軍——隱喻馬克思主義下的中國。
所以姜文采訪中曾經很調皮地說:「如果沒有馬大三,馬小軍,馬走日,哪有後來的馬珂,馬化騰,馬雲?」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嘛!國之不存,人將焉附?
再看舒淇,為什麼將王蓮英改名完顏?完顏是八旗氏族之首,直到後金改國號為大清。所以,姜文的花國應該是有所指的,至於指本片的民國時期還是現在,也只有一步之遙。
首先,將「花國總理」改叫「花國總統」,按舒淇的說法,她是完顏阿骨打的孫女,且正好是第三屆花國總統。這是變相地復辟。
然後,姜文首尾都在講一個故事:機智的我,給老佛爺獻計剪辮子。清初就有剃發易服的政策,用於民族壓迫。到了晚清,忽然變成了革命一記除舊布新的良方。而本質也只有一步之遙。
豈料馬走日「喝醉」了,醒來就民國了,剪辮子竟然成了革命的一記良葯。所以,革命不過是一場形式,這形式誰做都可以,共產黨做了可以,國名黨做了也可以。
然後馬走日「抽大煙」了,醒來完顏就死了。只是喻示鴉片戰爭後的清朝覆滅了嗎?
至於抽大煙的這一晚,究竟發生了什麼。可參考導演在片頭的教父片段將貓換成了兔子。
首先,兔子屬於一年四季都處於發情交配期跟本片洋溢的荷爾蒙味道吻合。
然後,這里的兔子可以特指兔死狗烹,喻示著姜文不過是為統治者效勞,先是老佛爺,然後是軍閥,終究一死的命運難以逃脫,而最終的勝利果實也被富豪牛犇竊取,被壞蛋三兒竊取。這里請自行腦補,對號入座吧!
最後,兔子跟後面的月亮呼應,是一種超現實的表現主義,姜文營造的奇觀月亮來了又走,表示一場告別,跟理想的告別,參見《姨媽的後現代生活》里姨媽那晚見到滿月後,心如死灰暮色殘年。
有了這一段暗示,再看本片的花國選舉,是不是真的淪為沒有任何意義的歌舞呢?或許姜文要表現的就是這樣一出鬧劇。
兩位主持人秉著毛主席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思想,古文交替白話文,中文交替洋文,近乎滑稽地幫武七洗白錢。這一段的中英文夾雜,古文白話文雜糅的台詞,是不是一些地方聽著很像以前聽過?沒錯,裡面一些台詞直接摘抄自語文課文。這樣的援引,用意不言而喻——覺得可笑嗎?小學時候我們用來歌頌歌詠的,甚至分不清是真是假,這一步之遙,就是to be or not to be。
怎麼把錢洗白?無非是巧立名目。
6. 姜文電影人物為什麼喜歡姓馬,一個馬走日,一個馬邦德
也是講的近現代史,馬走日其實是代表的民主,
7. 姜文主演的電影為什麼很多角色都姓馬
傳聞是因為姜文在戲劇學校時綽號叫「馬猴」,英達給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