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電影「我的1919」百度網盤資源
鏈接:https://pan..com/s/1UNW9ixnTJgjCVKZ6wB0GPQ
電影《我的1919》是由黃健中執導的歷史故事片,陳道明、何政軍、許晴等參加演出
影片講述了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作為中國代表團一員參加巴黎和會的經歷。
如果資源不正確,或者版本不正確,歡迎追問
2. 陳道明扮演的外交官是哪部電影
《我的1919》。
電影《我的1919》是由黃健中執導的歷史故事片,陳道明、何政軍、許晴等參加演出影片講述了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作為中國代表團一員參加巴黎和會的經歷。
電影《我的1919》是由黃健中執導的歷史故事片,陳道明、何政軍、許晴等參加演出
影片講述了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作為中國代表團一員參加巴黎和會的經歷。
劇情簡介:
1919年,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被戰火蹂躪的歐洲尚未恢復元氣,旨在解決戰爭遺留問題和奠定和平基礎的巴黎和會准備召開,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派出了時任駐美公使、全權代表顧維鈞(陳道明飾)等五人組成的代表團參加和會。
然而在歐美各國以及日本等列強意欲重新劃分勢力范圍的大環境下,中國代表團人數遭到削減、德國在山東的利益眼看也要落入日本之手。
3. 牧野男爵到底是誰
中國公使大戰日本代表,美國總統:他是個充滿鬥志的諸葛亮
不愧是民國第一外交官,日本代表被碾壓,美國總統對他贊不絕口
要說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外交官排行榜,顧維鈞先生一定榜上有名,電影《我的1919》就是以他的口述和回憶為素材,促成的一部熱血沸騰又充滿屈辱的影片。
該片以1919年的巴黎和會為大背景,講述了五位中國代表作為戰勝國的大使出席會議,卻被日本和西方列強極度不公平的方式對待,其中以擁有民國第一外交官之美譽的顧維鈞和陸總長為主角,以影片的形式將「弱國無外交」體現得淋漓盡致。
上一篇文章已經交代過巴黎和會前後的更多細節,這篇著重看全權代表顧維鈞先生和日本代表間的精彩博弈,看看日本代表在顧維鈞先生前有多遜色,細品顧維鈞先生卓越的外交能力。
第一回合:借金錶引敵入陷
顧維鈞先生進入巴黎和會時的台階上,拾到一枚金錶,在短時間內迅速組織言語和應對措施。
影片沒有交代顧維鈞在拾到金錶時是否知道主人是日本代表牧野男爵。但按照常規,一場大型的會議,應該進行過很多次商討,金錶作為很常用的私人物品,以顧維鈞先生敏銳的觀察力,他應該見過,所以在拾到金錶的第一時間,顧維鈞先生應該知道他的主人是牧野男爵。
倘若牧野男爵沒有在公開場合使用過,那麼,在會場發言的時候,牧野男爵上去時掏了胸前的衣袋,一頓翻找後無果才假裝淡定的發言。那個時代的人們,上衣口袋一般都是用來裝懷表的,顧維鈞先生依照牧野男爵的反應,便可得出金錶的主人就是牧野。
所以,顧維鈞先生先發制人,在牧野還沒弄清楚懷表在哪裡弄丟的情況下,便故意說牧野男爵為了獲得山東的特權,用金錶送給他以示討好。
此時,牧野男爵百口莫辯,自己很清楚金錶並非是他送給顧維鈞的,但金錶又實實在在在顧維鈞先生手中,說他偷好呢?還是說他撿到好呢?
4. 在建黨偉業中陳道明演的是誰
陳道明在《建黨偉業》中飾顧維鈞
慶祝建黨九十周年的獻禮大片《建黨偉業》近日又迎來了一位實力派演員--陳道明。陳道明曾在《建國大業》中飾演國民黨高官閻錦文,其帥氣的軍裝造型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據悉,此次加盟《建黨偉業》,陳道明將飾演「民國第一外交家」顧維鈞。談及此歷史人物,《建黨偉業》的導演韓三平透露,「早在10多年前,陳道明就在我監制出品的電影《我的1919》中飾演顧維鈞,並且獲得2000年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所以他此次在《建黨偉業》中再次出演這個角色,可謂是再續前緣。」
5. 影片我的1919觀後感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影片我的1919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919年,是殘酷的戰爭結束的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駐美公使作為本國政府的全權代表赴法國參加巴黎和會。中國雖然是戰勝國,但在和會上卻處處受到歧視,日本政府更企圖繼承德國在膠東半島的特權。辯論會上,顧維鈞從很多方面闡明中國必須收回山東的嚴正立場,但巴黎和會最終拒絕了中國的正義要求,決定由日本繼承德國在膠東半島的特權。國內由此爆發了聲勢浩大的「五四」運動。
在這部影片中,有一個鏡頭深深的震撼了我:顧維鈞在和會上的第一次亮相,眉宇之間英氣逼人,他左手一揚,掌心攤開,指縫一松,一塊懷表吊著鏈子垂了下來。他說:「請允許我在正式發言前給大家看一樣東西。進入會場之前,牧野先生為了討好我,爭奪山東的特權,把這塊金錶送給了我。」會場開始交頭接耳,顧維鈞彬彬有禮的樣子,稍稍停頓一下,接著發言,「牧野男爵憤怒了,姑且算是我偷了他的金錶。那麼,我倒想問問牧野男爵,你們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個山東省,山東省三千六百萬人民該不該憤怒呢?日本的這個行為,算不算是盜竊?是不是極端的無恥?」說完他提起右手叉開五指朝上前方虛空處猛的一插,隨即猛的一側頭,滿臉的正義凜然和潛藏已久的怒火一起化為一道凌厲的目光,射向那無能的日本人。
雖然最終沒有換來整個民族想要的結果,但他讓我看到了中國人的執著,中國人的勇氣,中國人的堅定信念,中國人的錚錚不屈!這樣的一個外交才子,或許在那樣的一個年代,只是茫茫黑暗宇宙里一顆小星星,但他發出的光芒足夠讓我們讓那一時代的青年看到希望!「中國不能沒有山東就像西方不能沒有耶路撒冷一樣。」我在那一刻感受到了中國人的氣魄,一種尊嚴的力量。
顧維鈞以自己的言辭訴說著中國的尊嚴,而肖克儉這位華裔留法愛國學生卻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一顆拳拳愛國心。一縷煙順著巴黎污濁的天空緩緩升起,肖克儉的身體在凡爾賽廣場化為灰燼。肖克儉無畏的自我犧牲精神,我想每一位中國人看到了都會覺得呼吸沉重的,中國,該如何踏上興旺的道路,該如何摘掉弱國的破帽子?肖克儉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敢於自我犧牲。如果當時的清政府所有官員都能夠如肖克儉一樣無畏,而不是關起家門做縮頭烏龜,任由別人騎到脖子上,也許巴黎和會會以另一種結果收場,顧維鈞也不會發出「我很失望,很憤怒」的嘆息了。
1919年早已成為過去,但它留給我們的教訓和心痛仍然刻骨銘心。中國。我們百屈不撓的母親,在中華兒女十幾年的探索中,終於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尊嚴之路!這部影片讓我們重新審視了歷史,我們要讓中國變得更強大,因此我們這一代人必須更加努力,要挑起這個重擔,讓中國有更美好的未來。
今天下午我們整個初二年級在大禮堂觀看了紀錄片《我的1919》。
電影《我的1919》通過中國外交使團在「巴黎和會」上,拒簽「凡爾賽和約」的歷史事件,生動展示出80年前中國外交風雲,同時也說明了」弱國無外交」這樣一條真理。影片著重表現和描寫;顧維鈞作為中國政府全權代表,在「巴黎和會」上維護國家尊嚴、保衛中華民族權益。拒簽「凡爾賽」條約的光輝偉績和肖克儉為國為民請命、抗爭帝國主義列強的感人肺腑的歷史故事,真實地再現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際社會和國際關系。
影片充分表現了作為「弱國」的中國,在列強的國際社會中討回正義,討回平等是何等的艱難。但是,中國終於挺起胸膛,第一次面對列強說:不!從此開始了中國上世紀新的篇章,是中國人民覺醒而奮起的出彩華章!
「弱國無外交」,又一次被提到了案上,這是飽含悲痛的五個字,這是深刻烙印在從近代開始所有中國人心上的字。我們必須時刻記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銘記!
那麼,即使有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如何精彩地運用他特有的機智,幽默,巧取,以一塊懷表怒嘲日本代表,如何以他的個人才華和人格舌戰群敵,在世界強權政治的大環境下,在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的絕對優勢前提下,通通都顯得蒼白無力了。
我們都應該向前進。憤怒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那隻能夠盲目的麻痹自己。死亡也解決不了問題,那隻是懦弱的表現。創造,拿起手中的工作。因為我們在推動這個社會!
通過這部電影,我感受到中國人民赤誠的愛國之心,也感受到「落後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失敗了,它會永記在我們心頭。「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它更激勵我們發憤圖強,學習「要讓我們的人民活得更有尊嚴」,「要創造機會讓人民批評政府」。學習歷史,就要用歷史來觀照現實,解決現實問題,開創大好未來,而不能把歷史課當成政治課,並以此機會來灌輸國家觀念等意識形態的東西。
1919年註定是中國歷史中意義重大的年。這一年,新文化運動興起,廓清蒙昧,啟發理智,使人們從封建思想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這一年,辛亥革命的失敗鞭策著新時代的青年們更加努力地探索新的出路;這一年,五四運動爆發,震撼了國人的心靈,也推進了歷史進程。
電影《我的1919》正是講述了身處這場歷史洪流的外交才子顧維鈞作為中國代表團一員參加巴黎和會的經歷。1919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永恆的轉折點,承載了中國人太多的期盼,失望與憤怒,包含了那個時代殘酷的現實和中國近代史無盡的滄桑。
在五四運動的直接影響下,中國參加巴黎和會的代表團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這部電影通過中國外交使團在巴黎和會上拒簽凡爾賽和約的歷史事件,生動展示出當時中國的外交風雲,謳歌了中華人民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漲的愛國熱情。同時也揭露了弱國無外交這樣一條殘酷的真理。
弱國無外交這觸目驚心的五個大字始終震撼著我的心靈。這是多麼令人悲痛的事實,是多麼殘酷的真相。二十世紀的中國飽受欺凌,喪權辱國的條約簽了一堆,列強在我國領土上作威作福,讓人人都為之痛心不已。我華夏泱泱大國,擁有五千之久的歷史文化,在當時卻只能任打任挨。
因此,顧維鈞代表的新時代青年們卻不甘欺凌,以己微博之力為國為民抗爭到底的勇舉又是多麼叫人感動!
《我的1919》看了這部愛國電影,感觸挺深的,不僅僅是因為顧維鈞,也不僅僅是因為肖克儉,而是因為我是二十一世界的新青年,是祖國未來的一份子,我是一個有血有淚,有愛有恨的中國人。而我也相信,肯定會有很多有志青年和我有相同的感受。
《我的1919》帶我們回到了那個戰亂平息後的時代,1919承載了太多太多。中國人民還我河山拒簽條約的請求,中國代表團唇槍舌戰對決帝國主義的爭辯,中國政府的妥協退讓。我敢說在巴黎抗議的中國人都是勇敢的。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山東的愛,對中國的'愛,對中國魂的詮釋。書寫了一張凄烈、壯美的歷史畫面。一句「他們欺騙了我們」道出了列強的真正嘴臉,好一群剪了辮子的中國人!
弱國無外交,這是令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一戰結束後,作為做出重要貢獻國,出席巴黎和會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反而由五個席位減少到兩個席位,顧維鈞等人為此據理力爭,卻終究沒能爭取到另外該屬於我們的位置,更可氣的是由中國代表團提出關於歸還中國山東主權的問題時,受到了日本的反對與阻撓。而他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費的。
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這是我想說的,也是我們應該要做的。
姚明,籃球明星,豐田找他做形象代言人,酬勞是2000萬美元,相當於1億6000萬多人民幣,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姚明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直接兩字:不行。就像顧維鈞在國際交際場上,如果接受日本代表團的賄賂,就可以享受很大一筆財富,但是顧維鈞沒有,姚明也沒有。因為他們沒有忘記國恥,他們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他們堅強,他們有勇氣,他們骨子流著同樣的一股熱血中國血。
相反的,現在依然也有很多讓人失望的故事。我曾經在網路上看到這樣一篇報道,一復旦20多歲的女大學生和一70多歲的外國佬談戀愛,而且還把一些親密的照片發到網路上,雖然現在是婚姻自由的年代,但是她們又沒有想過這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這是一個物慾橫流的年代,更多人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她們沒有骨氣,她們見利忘利,她們忘記了中國曾經的傷痛,中國曾經的恥辱。
中國需要強大,更是在於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我們必須要挑起這個重擔,而且,我相信,我們能夠做好!
看了《我的1919》這部電影之後給了我很大的感觸,我的心靈在不斷地被震撼著。這樣的震撼不僅僅來源於我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尊,也來源於對那些懦弱虛偽的國民的憤恨,更來源於對顧維均的人格魅力的欽佩。當時的中國從官到民,從內到外,從陸征祥這樣的高官到顧維鈞這樣的青年外交家,從肖克儉這樣的熱血青年到梅這樣的巾幗志士,有如此眾多的仁人志士,為什麼中國還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為當年的中國,是一個誰也可以來分一杯羹。誰也可以隨意踐踏一腳的國家。讓我深刻體會到 「弱國無外交」,國強才有說話的權利,只有強大了,才能真正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弱國無外交」,這是飽含悲痛的五個字,我們必須銘記,並以此時刻提醒自己國家強盛才能立足世界,才能有話語權。國家要強盛這就需要國人共同努力,更需要我們青年一代去建設。這就要求我們這些有學問、有理想、有體魄的現代青年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勤奮地工作,眾人齊心,心領神會,思想統一,為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並時刻牢記以國家利益為重,跳出自我的小圈子,走向社會最前沿陣地,大膽與為富不仁的現象作斗爭,與貪腐、與弄虛作假、與橫行霸道的行為做斗爭。
中國雖在快速發展,但相對於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仍有很大差距。我們應以史為鑒,記住弱國無外交!在這個和平年代,我們更需要這句話常響耳畔。須知未雨綢繆,須知居安思危,或許是卧薪嘗膽。
這是一部含著血淚的影片,這也是一部含著血淚的歷史。
我用兩個小時去看完它,卻用了很久很久去體會這部影片帶給我的落寞。
《我的1919》,我的民族,我的國家!
一九一九年,這個多事之秋,一九一九年,這一年,有屈辱的巴黎和會,這一年,有無奈的外交妥協,這一年,也爆發了舉國震驚的五四愛國運動。這一年,勇敢的中國外交官在和會上奔走斡旋,這一年,無畏的中國人民在巴黎走上街頭,灑著鮮血吶喊。
看一部電影,我看不懂它的拍攝技巧,也看不出演員的演技,我看的,只是這個電影講述的故事。我深刻地明白,當那些已經發生的事情被當成故事講給一代又一代的人聽時,那個故事,已經成為了一段歷史。《我的1919》就是這樣一個承載著歷史風塵的故事,厚重得令我窒息。
影片的開頭,是一個神情疲憊的中國男人,他坐在馬車上,沉思著。他是中國駐美公使,他也是代表中國參加巴黎和會的全權代表——顧維鈞。從美國趕往巴黎,他帶著收回山東的要求,帶著四萬萬同胞的希望,帶著國家的尊嚴。我無法揣度那個男人趕往巴黎時的心情,但我卻看見了那個男人臉上是深深的疲憊,我彷彿透過他的眼睛看到了他心中的沉重。這一趟,他或許會帶著國家應的利益回去,也有可能至此成為民族的罪人。
我不懂在一九一九年,在那個積貧積弱的時代,怎樣才能拯救中國,但我知道,那時的人們,每一個國人都在為了拯救中國的理想而奮斗著。有人在外交上忙的焦頭爛額,有的人在報刊上傳播著思想,有人在街道上高舉著旗幟反抗……但是,不管用哪一種方式,不管是機智如諸葛的顧維鈞,還是為著理想奮不顧身的肖克儉,亦或者是為愛遠涉異國的梅,在那樣一個時代,他們都不能將落後的中國徹底解放。
我不了解外交,但我卻知道,在外交上,每個人都在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為了利益,他們可以不管正義,也可以失去同情,為了利益,他們像叢林里分食的老虎,忘記了承諾,也拋棄了曾經作為盟友的中國。
對於那些在和會上張牙舞爪的老虎們,我的印象不是很深,但有一個人,卻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不可淡忘的身影,他是威爾遜,一個帶著他的十四點來到和會,又帶著同意拋棄中國的不平等的意見離開巴黎的美國總統。他讓我漸漸明了,在面對國家利益時,有時候,個人信念、個人理想、個人情感、信任等等都不再重要。威爾遜被後世認為是理想主義典範,他曾說,我的國際聯盟的設想,應該作為全世界人類的有組織的道義力量發揮作用,無論在何時何地出現錯誤的行為和侵略的行徑,或者產生採取此類行為的企圖,它們都要暴露在良知的探照燈下。那麼在巴黎,是什麼暴露在良知的探照燈下了呢?
面對背叛和拋棄,肖克儉跪在英美法的國旗面前,用熊熊燃燒的烈火將自己的信念彰顯,那是四萬萬同胞的憤怒的火焰,那也是最悲涼的輓歌,那更是在弱國無外交面前的悲痛。中國,作為一戰的戰勝國,卻不能收回本國應有的主權,列強將山東半島的主權送給了日本,像是贈送一個禮物般,他們完全無視中國人民的感情,無視中國人的憤怒。但是我們不能去責怪他們,落後、貧窮、軟弱,我們沒有責怪他們的資本,也沒有責怪他們的力量。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公平,還需自己爭取。
中國代表團團長陸征祥在得知中國的山東主權被日本搶奪之後,無奈地說:「我不知道我留在巴黎還能做什麼,我沒有勇氣去拒絕簽字,但是我的良心不允許我去簽字,不能成為民族的罪人。」
作為代表團成員之一的顧維鈞在離開的時候也流淚了,那個鐵血男兒的眼淚里有著屈辱和不甘,還有深深的無奈。有人說顧維鈞不理解普通群眾的心理,他指責群眾的魯莽,但群眾也不理解他的思想,外交是一個復雜的東西,
和會的簽字儀式上,顧維鈞痛心地對那些西方的強盜們說:「請你們記住,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沉重的一天。」
我們也不會忘記,一九一九年,有一場喪權辱國的巴黎和會和一張凡爾賽合約,一九一九年,有無數的英雄在反抗和救國的道路上留下了鮮血和生命,一九一九年,有一種思想在紮根萌芽,五四的鮮花即將開遍祖國的上上下下。
我們更不會遺忘,唯有強大,才能立足,公平是努力的結果,公平,也是強國的特權。
影片的最後,有這樣一句話,讓我難以忘懷:一九一九年,中國第一次向西方列強說不。
6. 在建黨偉業中陳道明演的是誰
陳道明在《建黨偉業》中飾演顧維鈞。
顧維鈞(1888年1月29日-1985年11月14日),字少川,漢族,江蘇省嘉定縣(今上海市嘉定區)人,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
歷史上,顧維鈞被稱為「民國第一外交家」,他和林則徐、鄧世昌、譚嗣同一樣是灰暗和屈辱的中國近代史上閃耀著的民族英雄。
1919年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拒絕簽字,就山東的主權問題據理力爭,以出色的辯論才能闡述中國對山東有不容爭辯的主權,為維護中華民族的權益作出了貢獻。
7. 演當時巴黎和會時,中國拒絕簽字的電影叫什麼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介紹巴黎和會的主要人物顧維鈞的電影是由陳道明主演的:我的1919這部電影,裡面由陳道明飾演中國當時著名的外交家顧維鈞,並且代表當時的中華民國參加巴黎和會,並拒絕了凡爾賽合約簽字的故事
8. 我的1919完整版電影
《我的1919》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UNW9ixnTJgjCVKZ6wB0GPQ
影片講述了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作為中國代表團一員參加巴黎和會的經歷。
9. 唐鳳梧原型
唐鳳梧是沒有原型的,該角色是傳家電視劇中虛擬的角色。在本片中,唐鳳梧是鍾玉的未婚夫。前程遠大外交官,立志以外交救援中國,文質彬彬,斯文不敗類,有理想有抱負。
因與易氏聯姻,與易鍾玉意外結緣。唐鳳梧在婚後夫妻二人猶火星撞上地球,針鋒相對,鳳梧建立難民營,誤會重重的二人被迫齊心,二人婚後重新認識彼此,上演戰地情緣。
在《傳家》中,經由易興華的嘴這樣說道:唐鳳梧的父親唐仲明,在年輕時曾經大力資助過孫中山先生。這遠在美國的唐仲明,從真實的歷史中來看,很可能就是孫中山先生的同窗唐雄。不過歷史上雖然有關於唐雄的記錄,卻沒找到唐雄孩子的信息。
10. 電影《我的1919》簡介是什麼
1918年,歷時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19年年初,中國駐美公使顧維鈞作為全權代表赴法國參加巴黎和會。中國雖然是戰勝國,但在和會上卻處處受到歧視,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府更企圖趁機攫取德國在膠東半島的特權。
辯論會上,顧維鈞慷慨陳詞,從歷史、文化等諸多方面闡明中國必須收回山東的嚴正立場。為爭取在法華工的同工同酬,顧維鈞的好友肖克儉在巴黎組織遊行罷工,遭到法國警察逮捕。獲釋之後,他仍然積極投入喚醒民眾的工作。
巴黎和會最終拒絕了中國的正義要求,決定由日本繼承德國在膠東半島的特權。國內由此爆發了聲勢浩大的五四運動,肖克儉等人也在巴黎集會抗議。而軟弱的北洋政府竟然逼迫代表團在和約上簽字。
代表團團長陸征祥等人放棄國家利益而離開,肖克儉眼見帝國主義列強重新瓜分中國的現狀,憤然給愛妻留下遺書,在凡爾賽宮廣場舉火自焚。顧維鈞進行外交斡旋失敗後,在大會上慷慨陳詞:「山東是中國的領土,我們拒絕簽字!」
(10)顧維鈞為主角的電影擴展閱讀:
顧維鈞:演員陳道明
以一個愛國者的形象出現在影片中的,有一種內斂、深沉、冷靜和智慧的氣質。他思維縝密,對時局的分析准確。他能夠顧全大局,頂得住周圍的壓力,為了祖國的利益不惜犧牲一切。
身上體現出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責任感震撼了觀眾。同時,他對當時政府的軟弱無能,又無可奈何,滿懷悲憤,愛國之志無以施展。
肖克儉:演員何政軍
在巴黎組織遊行罷工,遭到法國警察逮捕。獲釋之後,他仍然積極投入喚醒民眾的工作。然而,他和朝鮮革命者一起爆炸日本代表團所住旅館的偏激行為使朝鮮和中國成為輿論矛頭的指向。
梅:演員許晴
肖克儉的妻子,代表著女性的覺醒。她不再是舊式的,逆來順受,沒有原則只求一家安穩的小女人。站在了丈夫是背後,支持自己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