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後來的我們》觀後感範文5篇
《之後的我們》觀後感
最近兩天朋友圈都在轉發一句話:「真正愛你的人願意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原先他們都看了劉若英導演的電影《之後的我們》。可能是出於從眾,可能出於對劉若英當年那首《之後》的感情,我也去看了這部電影。
聽電影名字就已經猜到它的資料了,大致就是男女主人公早年轟轟烈烈的戀愛,然後經歷了挫折,分開了,多年以後,偶然相遇,又在一齊回憶當初自我深愛的那個人以及回不去的青春。故事情節是緊湊的,演員的演技是可圈可點的,拍攝角度也很唯美的,甚至每一幀都能夠當手機壁紙那種。我身邊很多朋友都說看電影的時候,止不住的流眼淚,因為電影里的情節讓她們想起了當初自我錯過的那個前任,而我個人來看,我不是很贊同電影所表達出來的三觀。
多年之後,男主角已經成家並且有了孩子,女主角也找到了屬於自我的生活軌道。再次相遇,既然明白回不去了那就應當好好寒暄,好好說再見。而她們呢?在旅途中開房,一齊回憶青春,甚至哄騙自我的現任和孩子,精神出軌,甚至要不是中途遇到同事,她們也會肉體出軌。兩個人相愛沒有錯,錯的是不應當心裡裝著一個人,而生活中又拖著另一個,一隻手拉著過去不撒手,一隻手又死死拽著此刻。你們相愛,能夠,和此刻擁有的一切說再見,處理好一切然後重新在一齊開啟你們轟轟烈烈的感情故事。
好像此刻的人都喜歡懷念過去,從前任3開始,我們都開始把過去的那個人當成真愛,好像以往擁有的才是最好的。可是有人注意到現任嗎?那個為你付出青春,為你生兒育女,組建家庭的人,她把她的一生交給你,而你卻把她當成一個理所當然的存在,並且心安理得的愛著另一個人,享受著自我的精神出軌,並且大肆宣揚真愛無罪的言論。就像《之後的我們》裡面那個現任一個兩個小時的電影,連名字都不配擁有,只是一個過客。也許就是電影情節要求突出的是前任,也許是我對於這個情節過於偏激,只是我不能想像,一對情侶牽著手走進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都哭了,然而她們的眼淚都是為前任而流,何其悲哀。
電影里有一句話我跟印象深刻:「不辜負彼此就好,想不辜負此生太難。」也許這是這部電影的主旨,可是電影的資料卻是在徹頭徹尾的在辜負他們的現任,辜負那個真正為他付出的人。他們真正的辜負了彼此,也辜負了此生。既然放不下過去那就一個人好好懷念過去吧,不要禍害一個無辜的人。
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對電影導演,演員,自以及一切為電影付出努力的人沒有偏見。
願所有人找到那個願意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愛人。
電影《後來的我們》觀後感
最害怕在某個年齡的某一天聽懂了一首歌曲,因為那一刻往往已經物是人非、曲終人散。為什麼會泣不成聲呢,大概是想起了一些往事吧,同樣一首歌,初識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這大概就是音樂的魅力吧。
前段時間,有一個電影叫《後來的我們》,有人說,這個電影很爛。可是每個電影和歌曲一樣,在它們背後,都有屬於自己的小故事,看完電影有感觸的人,自己也是有故事的人。
《後來的我們》那是一個愛情故事。十年前的見清和小曉在火車上偶然相遇,兩人懷著共同的夢想,開啟了他們奮斗的旅程,並開始了一段相聚相離的感情之路。那時候的見清和小曉還開心能遇見彼此,當時的他們認為,就算什麼都不好,只要一看到對方,就會感覺有了打拚的動力,那時候的他們,對未來充滿幻想,想把全世界最好的東西都給對方,這大概就是最純真的愛情吧!這是十年前的見清和小曉,那時候的他們「什麼都沒有,只有我們」。
十年後見清和小曉在飛機上重逢了,命運似乎是個輪回,在一次次的偶然下平行交叉,再交叉平行,這時候的見清和小曉,「什麼都有了」卻再也沒有了我們。不管當時的承諾和誓言有多少,我相信當時的你們所說出來的那些承諾和誓言都是真的,只是時間長了,有些東西漸漸消失了,也變了。就像後來的我們依然走著,只是不再肩並肩了。後來的我們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你有時會想著,早知道是這樣的結局,我才不要與他相遇,可是你卻從未後悔過遇到他,卻很感激他給你帶來的回憶,無論在任何時刻遇見的那個人其實都是緣分。
當然每一個出現在我們生命中的人,也都是有原因的。
或許他的到來是給你一份青春的禮物,或許是教會你什麼是成長。
青春里的愛情充滿著心跳、臉紅、緊張,不知所措,只有多年後你才會發現,那才是最美好的愛情。
無論這段故事的結局如何,那個人我們都深深的放在心裡了。
其實你應該感謝你生命中那些平淡無奇的陌生人,至少他們那一秒是屬於你的。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不是所有戀愛都能走到最後,即使你們再相愛,再喜歡。現在的我們還不夠成熟,不夠理智,還很清純、也很無知,所以我們現在還沒有資格來談情說愛。早戀是一枚苦果,在不該品嘗的年齡你過早的摘下了它,註定那會是一個無言的結局。作為一名學生,學習才是最重要的。因為青春屬於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要把握青春,做最優秀的自己。在適當的季節,我們一定會遇到最好的他。
雖然,曲終人終究還是會散,但我們的青春卻沒有遺憾!
《之後的我們》觀後感
最近兩天朋友圈都在轉發一句話:「真正愛你的人願意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原來他們都看了劉若英導演的電影《後來的我們》。可能是出於從眾,可能出於對劉若英當年那首《後來》的感情,我也去看了這部電影。
聽電影名字就已經猜到它的內容了,大致就是男女主人公早年轟轟烈烈的戀愛,然後經歷了挫折,分開了,多年以後,偶然相遇,又在一起回憶當初自己深愛的那個人以及回不去的青春。故事情節是緊湊的,演員的演技是可圈可點的,拍攝角度也很唯美的,甚至每一幀都可以當手機壁紙那種。我身邊很多朋友都說看電影的時候,止不住的流眼淚,因為電影里的情節讓她們想起了當初自己錯過的那個前任,而我個人來看,我不是很贊同電影所表達出來的三觀。
多年之後,男主角已經成家並且有了孩子,女主角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生活軌道。再次相遇,既然知道回不去了那就應該好好寒暄,好好說再見。而她們呢?在旅途中開房,一起回憶青春,甚至哄騙自己的現任和孩子,精神出軌,甚至要不是中途遇到同事,她們也會肉體出軌。兩個人相愛沒有錯,錯的是不應該心裡裝著一個人,而生活中又拖著另一個,一隻手拉著過去不撒手,一隻手又死死拽著現在。你們相愛,可以,和現在擁有的一切說再見,處理好一切然後重新在一起開啟你們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
好像現在的人都喜歡懷念過去,從前任3開始,我們都開始把過去的那個人當成真愛,好像曾經擁有的才是最好的。可是有人注意到現任嗎?那個為你付出青春,為你生兒育女,組建家庭的人,她把她的一生交給你,而你卻把她當成一個理所當然的存在,並且心安理得的愛著另一個人,享受著自己的精神出軌,並且大肆宣揚真愛無罪的言論。就像《後來的我們》裡面那個現任一個兩個小時的電影,連名字都不配擁有,只是一個過客。也許就是電影情節要求突出的是前任,也許是我對於這個情節過於偏激,只是我不能想像,一對情侶牽著手走進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都哭了,然而她們的眼淚都是為前任而流,何其悲哀。
電影里有一句話我跟印象深刻:「不辜負彼此就好,想不辜負此生太難。」也許這是這部電影的主旨,可是電影的內容卻是在徹頭徹尾的在辜負他們的現任,辜負那個真正為他付出的人。他們真正的辜負了彼此,也辜負了此生。既然放不下過去那就一個人好好懷念過去吧,不要禍害一個無辜的人。
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對電影導演,演員,自以及一切為電影付出努力的人沒有偏見。
願所有人找到那個願意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愛人。
《之後的我們》觀後感
這部劉若英的電影上映啦!我以為我會痛哭,然而卻沒有,可能因為成長,我們都說散就散了吧。
突然又想起了一個人,那個人陪伴了我將近八年,我們分分合合,跌跌撞撞走到現在,也感謝讓我成長,也讓我成長很多很多。
想起那時候的我,什麼都不懂,只知道勇往直前的沖,什麼都不顧,也讓我學會了如何去愛,就像奶茶的歌後來一樣,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13歲的我,16歲的你,那時候以為承若就是永遠,就是一輩子,然而卻不是,我們太小,還要走過的路太長,我們還是網戀,突然在一個群里認識的,其實我現在有點抵抗這種,只要跟別人聊起過去,我第一反應就想到的是你,我那時候以為你會努力,你會成長,然後同我一個城市,然而沒有,我後面想清楚了,就是不夠愛,你去別的城市,卻從來沒有想過來我的城市,來遇見我,來看看我。到現在為止,你有能力了,你有新的生活,卻也沒說我現在有能力去你的城市了,我們得價值觀都不同,你總是以為我是高高在上的,以為我就是一個公主,買的東西必須都是貴的,吃的都是好的,總之就是覺得我們大城市深圳就是不一樣,我其實一直都在反駁,可是你總是不信任我,雖然你心裡有我,可是我知道,那不重要,我在你生命里只是出現一下下,你之前去廣西一兩年,卻從沒有想過來廣東,你說你去福建玩,問我去不去,卻沒有想過來我的城市,或許我們兩的遺憾就是沒有見面吧,估計是這樣,我表達的不夠愛你,我表達每次都是文字上的冷漠,我表達的我就是一個壞脾氣的女生,其實我現在懂得了,我忍住不告訴你,告訴你其實我很在乎你,其實你也在影響我的生活,其實我一直都有你,只要你一回頭,我就會拋開曾經所有,你在我軍訓的時候,消失了一個星期,就跟別的女生在一起了,就是我去讀私立學校,一個星期回家碰一次手機,我們就什麼都變了,我有想過,不過還好,我理智了,沒有為了你去拋棄那些學習,本應該做的事情。
我們也沒有說再見,也沒有說分手,在你需要的時候找我,生活感情也麻煩也請教我,我試著不去理你,突然之間,我們就算加了微信加了qq,彼此也再也不能出現各自的聊天窗口,後來的我們,就沒有後來的我們。
只要記得我是你的初戀,你也是我的初戀就夠了。
《 之後的我們》觀後感
這個五一檔最具話題性的電影,應當屬劉若英的《後來的我們》,從一開始的預售過億,到現在的退票風波,甚是尷尬。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的票房也是一騎絕塵,上映5天已達9億多。不管怎麼樣,目前來說整個國內電影市場中最火爆的電影依然是《後來的我們》了。在這部電影上映之前,整個《後來的我們》電影的話題熱度就是帶起來了,真正的把這部電影打造成了一部經典的催淚愛情
對於許多人來說,劉若英的《後來》,唱出的是滿滿的回憶,或是塵封在心底的一段故事。在《後來的我們》這個大熱的生成過程中,音樂儼然成了奇襲情懷、引發共情的最大爆點。《後來》這首歌曾火遍了大江南北,可以說人人都聽過,但是我們聽著聽著就成了《後來的我們》。
網友說:「有時候,一旦錯過就不再。這是劉若英的金曲《後來》為什麼總能撩撥人心弦的原因。」在微博上,不少網友在曬圖的同時,大都發出了類似「年少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的感慨,有人更是直接表白,就是為了《後來》這首歌而來的。其實,這也是電影《後來的我們》發布這支MV的初衷。
在電影界,一首歌變為一部電影,這樣的例子在之前也有不少。據媒體報道,之前在路演中,劉若英一再聲明,《後來的我們》並不是把自己的歌《後來》翻拍成電影,「而是改編自我的小說」,但大眾還是被《後來》這首歌毫無抵抗力地圈了進去。
如果曾經無數次陪伴你、叩擊你心靈的、讓你倒唱如流、KTV必點的歌曲,拍成電影,你會不會去看?據了解大多數人還是會為這份情懷買單的。
2014年《同桌的你》上映,這部從一首校園民謠發酵而成的電影,以不到3000萬元的投資,獲得了4.55億元的票房。按照媒體的說法,「《同桌的你》這四個字,就值1個億」。這首發行於1994年的校園民謠,旋律簡單,歌詞淺白,卻藏著許多人心底的暗涌,以及關於青春和校園生活的種.種回憶,稱得上是上世紀90年代標志性的文化符號之一。
把一首經典歌曲改編成電影而賺得盆滿缽滿的,還有《梔子花開》(票房3.79億元)、《匆匆那年》(票房5.84億元)等。這些音樂,天然與青春、愛情有很強的勾連,它們共有的語境就是懷舊,抓取的主要受眾粉絲,基本上是70、80後的這一撥人。
據了解,一大批由經典歌曲改編的電影,都已經出現在電影立項的名單上,包括《明天我要嫁給你了》《你的背包》《她來聽我的演唱會》《小情歌》《我的未來不是夢》《為你寫詩》等等。
雖然《同桌的你》《梔子花開》收獲了令人艷羨的高票房,但是口碑並不與票房成正比,《同桌的你》豆瓣評分5.8分,《梔子花開》豆瓣評分僅有4.1分,網友評價:「感覺就5分鍾的劇情含量,能拍這么久,也挺難得。」之後的《睡在我上鋪的兄弟》也並沒有延續《同桌的你》的成功,票房累計1.28億,還不及《同桌的你》的一半。
可見,歌曲改編電影有風險。原因之一是「術業有專攻」,做音樂和拍電影畢竟是兩個行業,不是空有一腔情懷就能跨界成功的。《一生有你》還未開拍時,盧庚戌曾談到拍攝的困難:「難點不是一兩個。做音樂相對簡單些,但做成一部電影,從文學到鏡頭、從劇本到美術、攝影等,方方面面都要照顧到。」
另外,歌曲不像小說、漫畫等已經有基本的故事架構和情節,改編起來較為容易。有業內人士認為,一首歌能否打造成為一部電影,歌曲與電影的結合度很重要。不但要聽它的旋律,還要看它的歌詞有無發揮的空間,「太實在了不行、太淺白了不行,結局太明顯了也不好。」就像歌曲《梔子花開》,簡單的歌詞不斷反復,描述的是離別的心情,缺乏故事性,歌曲的簡單導致了電影的空洞,也就不奇怪網友稱其只有「5分鍾的劇情含量」了。
Ⅱ 《後來的我們》觀後感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後來的我們》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最近兩天朋友圈都在轉發一句話:「真正愛你的人願意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原先他們都看了劉若英導演的電影《之後的我們》。可能是出於從眾,可能出於對劉若英當年那首《之後》的感情,我也去看了這部電影。
聽電影名字就已經猜到它的資料了,大致就是男女主人公早年轟轟烈烈的戀愛,然後經歷了挫折,分開了,多年以後,偶然相遇,又在一齊回憶當初自我深愛的那個人以及回不去的青春。故事情節是緊湊的,演員的演技是可圈可點的,拍攝角度也很唯美的,甚至每一幀都能夠當手機壁紙那種。我身邊很多朋友都說看電影的時候,止不住的流眼淚,因為電影里的情節讓她們想起了當初自我錯過的那個前任,而我個人來看,我不是很贊同電影所表達出來的三觀。
多年之後,男主角已經成家並且有了孩子,女主角也找到了屬於自我的生活軌道。再次相遇,既然明白回不去了那就應當好好寒暄,好好說再見。而她們呢?在旅途中開房,一齊回憶青春,甚至哄騙自我的現任和孩子,精神出軌,甚至要不是中途遇到同事,她們也會肉體出軌。兩個人相愛沒有錯,錯的是不應當心裡裝著一個人,而生活中又拖著另一個,一隻手拉著過去不撒手,一隻手又死死拽著此刻。你們相愛,能夠,和此刻擁有的一切說再見,處理好一切然後重新在一齊開啟你們轟轟烈烈的感情故事。
好像此刻的人都喜歡懷念過去,從前任3開始,我們都開始把過去的那個人當成真愛,好像以往擁有的才是最好的。可是有人注意到現任嗎?那個為你付出青春,為你生兒育女,組建的人,她把她的一生交給你,而你卻把她當成一個理所當然的存在,並且心安理得的愛著另一個人,享受著自我的精神出軌,並且大肆宣揚真愛無罪的言論。就像《之後的我們》裡面那個現任一個兩個小時的電影,連名字都不配擁有,只是一個過客。也許就是電影情節要求突出的是前任,也許是我對於這個情節過於偏激,只是我不能想像,一對情侶牽著手走進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都哭了,然而她們的眼淚都是為前任而流,何其悲哀。
電影里有一句話我跟印象深刻:「不辜負彼此就好,想不辜負此生太難。」也許這是這部電影的主旨,可是電影的資料卻是在徹頭徹尾的在辜負他們的現任,辜負那個真正為他付出的人。他們真正的辜負了彼此,也辜負了此生。既然放不下過去那就一個人好好懷念過去吧,不要禍害一個無辜的人。
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對電影導演,演員,自以及一切為電影付出努力的人沒有偏見。
願所有人找到那個願意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愛人。
《後來的我們》這幾天刷爆了朋友圈,「這么好看嗎?」懷著好奇的心點開了視頻……
這部影片是由周冬雨和井柏然主演的,講述的是兩個年輕的北漂十年時間從相識相戀、相知相愛、分手錯過、再到重逢最後正式的告別的一個悲劇愛情故事。他們經歷過在隔板房中兩個人吃著一碗泡麵的簡單幸福,經歷過一起在地下室賣碟片的快樂時光,看到這里原以為結局會是會苦盡甘來,然後幸福度餘生。然而他們卻漸漸變得陌生起來,不再交流,不再相互關心,不再一起開心的吃著同一碗泡麵。小曉離開了,這時見清才著急的追了出去,直到地鐵站,他找到了小曉卻沒有挽留而是目送著她離開……(也許當時的他以為小曉是因為嫌棄自己沒有大房子,沒有北京戶口,沒有穩定的收入才放棄這段感情)後來他努力工作,拼力完成自己的游戲編程,終於他成功了。他以為這時候小曉會答應跟他回家,然而小曉卻說:「我已經不是那個時候的我了」就這樣他們又一次擦肩而過……是的他們擁有了當初想要的生活可為什麼結局仍舊是分道揚鑣?看到這里我有些心酸……
再後來漸漸成熟的他們再次重逢,他們一起回憶著曾經的幸福時光,可以看出彼此明明還深愛著對方,有好多好多愛想說出口,卻不能說,因為這時的見清已身為人父人夫。他很想為此時無依無靠的小曉兌現當初「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承諾,可是卻沒有任何的資格,小曉也含著淚說「I miss you」並解釋這個「miss」是錯過的意思……
在簡陋的的隔板房裡,只要能在一起感覺就是最幸福的,可愛情終究沒有成為婚姻,承諾亦然成為了大海中的一粒沙。當初在一起以為就是一輩子,可是愛著愛著兩個人卻走散了,牽著的手不經意間就分開了……愛情有時真的特別脆弱,它經不起不在乎,經不起任性,有些人錯過了才後悔了,再重逢時依然愛著卻不能愛。見清問小曉:「如果那時候你沒有走,後來的我們會不會不一樣?」小曉說:「如果那天你有勇氣就上了地鐵,那我會跟你一輩子」如果沒有如果,錯過了就是錯過了,有些人離開了就不會再回頭。正因為當時的你沒有挽留,我也沒有回頭,所以才造成了今天不可能的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多少撕破臉皮的情侶老死不相往來,就像兩條平行線,永遠不再有交集和重合。相戀時小曉問見清在他的游戲里如果伊恩永遠找不到凱莉,那會怎樣?見清說,伊恩的世界從此便沒有了色彩。後來的見清事業有成,卻弄丟了能帶給他色彩的小曉。所以我感覺見清後來的婚姻是不幸福的,即便有一個很可愛的兒子……因為沒有色彩的人生是沒有滋味的……
我們往往用力的尋找幸福,卻不曾回頭看看,其實幸福往往就在我們身邊,不要等到失去了錯過了才明白了後悔了,愛的時候就好好愛,不要辜負彼此的深情,不要總認為有錢了才能給彼此幸福,也許某一天你真的成功了有錢了,卻成了那個沒有資格為她「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人,愛情不易,且行且珍惜……
最近兩天朋友圈都在轉發一句話:「真正愛你的人願意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原來他們都看了劉若英導演的電影《後來的我們》。可能是出於從眾,可能出於對劉若英當年那首《後來》的感情,我也去看了這部電影。
聽電影名字就已經猜到它的內容了,大致就是男女主人公早年轟轟烈烈的戀愛,然後經歷了挫折,分開了,多年以後,偶然相遇,又在一起回憶當初自己深愛的那個人以及回不去的青春。故事情節是緊湊的,演員的演技是可圈可點的,拍攝角度也很唯美的,甚至每一幀都可以當手機壁紙那種。我身邊很多朋友都說看電影的時候,止不住的流眼淚,因為電影里的情節讓她們想起了當初自己錯過的那個前任,而我個人來看,我不是很贊同電影所表達出來的三觀。
多年之後,男主角已經成家並且有了孩子,女主角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生活軌道。再次相遇,既然知道回不去了那就應該好好寒暄,好好說再見。而她們呢?在旅途中開房,一起回憶青春,甚至哄騙自己的現任和孩子,精神出軌,甚至要不是中途遇到同事,她們也會肉體出軌。兩個人相愛沒有錯,錯的是不應該心裡裝著一個人,而生活中又拖著另一個,一隻手拉著過去不撒手,一隻手又死死拽著現在。你們相愛,可以,和現在擁有的一切說再見,處理好一切然後重新在一起開啟你們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
好像現在的人都喜歡懷念過去,從前任3開始,我們都開始把過去的那個人當成真愛,好像曾經擁有的才是最好的。可是有人注意到現任嗎?那個為你付出青春,為你生兒育女,組建家庭的人,她把她的一生交給你,而你卻把她當成一個理所當然的存在,並且心安理得的愛著另一個人,享受著自己的精神出軌,並且大肆宣揚真愛無罪的言論。就像《後來的我們》裡面那個現任一個兩個小時的電影,連名字都不配擁有,只是一個過客。也許就是電影情節要求突出的是前任,也許是我對於這個情節過於偏激,只是我不能想像,一對情侶牽著手走進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都哭了,然而她們的眼淚都是為前任而流,何其悲哀。
電影里有一句話我跟印象深刻:「不辜負彼此就好,想不辜負此生太難。」也許這是這部電影的主旨,可是電影的內容卻是在徹頭徹尾的在辜負他們的現任,辜負那個真正為他付出的人。他們真正的辜負了彼此,也辜負了此生。既然放不下過去那就一個人好好懷念過去吧,不要禍害一個無辜的人。
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對電影導演,演員,自以及一切為電影付出努力的人沒有偏見。
願所有人找到那個願意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愛人。
對一個男人來說,最無能為力的事兒,就是在最沒有物質能力的年紀,碰見了最想照顧一生的姑娘,對一個女人來說,最遺憾的莫過於:在最好的年紀遇到了等不起的人。
後來我們什麼都有了,卻只有我,沒有們有些人註定有緣無分、註定是i miss(錯過)you、老父親的那一封信感動到我。如果有如果,後來有後來。或者我向你表白了,我們在一起了。如果沒有如果,後來沒有後來,我表白了,也不一定在一起。如今各自安好,也不錯,這就是人生百味。隨著年齡的增長,任何事情我們都會看淡,最終隨風飄散
《後來的我們》是劉若英導演的處女作,沒有做多少的宣傳,卻能大火原因,每個人都有一份遺憾的愛吧!
主演:井柏然周冬雨,在影片中周冬雨和井柏然飾演一對戀人,演繹了周冬雨和井柏然的的相識相知相戀分手再見,
對不起謝謝你叫我的所有,生活中會教會我們許許多多的東西本來要用你教我的,好好的對你,可是你已不再。
欠你的旅行,我自己去了,在相戀期間我們經常會會承諾對方許許多多的事情,當往往會因為這樣活著那樣的事情耽擱了,分手後為了懷念我自己去了,可是卻沒有你的陪伴。
分手有不管有千百般的理由,愛一個人只是因為愛
如果當初我們沒有分手,現在的我們會不會不一樣,如果沒有如果,後來沒有後來
很多時候當愛情與你擦肩而過的時候,你才懂得珍惜,可是她已經不再是以前的她、
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在心中對自己愛人有一定的期許,你要有錢、要有車、要戒煙、要會打扮、要漂亮,但是生活中的許多習慣不是不能改,而是改了以後我就不再是你愛的那個我。
你走後冰箱都空了、你走後我才知道,地板是要拖的,衣服是要洗的,馬桶是要刷的,錢是很難賺的,酒是會醉人的
許許多多的人在相戀的時候都沒有說過一句我想你或者我愛你,一個人為另外一個人付出,你認為那是理所應當,只要他一減少哪怕一絲,你就一哭二鬧三上吊,認為他不愛你了,最後的最後他真的不愛你了。
你還記得我嗎?時間不是為了忘記一段感情,它只會證明一份感情,
分手後分家搬家時最痛苦的事情,因為每一件東西都記錄著你我的點點滴滴,你留下的一件小東西都顯得那麼珍貴,但是最珍貴的你已經不在。
大學時光的愛情是最淳樸的也是最真摯的,我們一起攜手走過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只要再次走過不管是春夏秋冬,只要是獨自走過,都會想起那份讓人難忘的初戀。
對不起我娶不到你,多麼可悲的一句話,明明很愛你,卻因為這樣那樣的理由彼此分開,我狠自己的無能為力。
有種你回來,當初你讓我滾,我滾了,現在你讓我回來對不起我滾的太遠太遠了,只是可惜那個地方沒有你在,雖然我也心疼磕碰的遍體鱗傷但是真的對不起我回不去了。後來我們什麼都有了,可是卻沒有了我們。
愛情就是這樣,失去了才珍貴,就像那些世界名畫一樣,只有那個人死了才會值錢,而他生前一定是那麼的不得志,最後希望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沒有那麼多的離別淚。
一直以為,來自台灣的奶茶劉若英會把自己的長片導演處女作拍成小清新青春片。因為無論是其他演員轉行導演的先例,還是台灣本土在青春片上的優勢,這種選擇都順理成章。然而,《後來的我們》還真真真真就不是青春片,而是帶有很濃的現實色彩的愛情片。故事發生地是北京、兩個主角均是東北人,電影通篇都是很真實很准確的北方氣息。為此,劉若英在開拍前做了大量的實地考察和調研工作,在細節上一丁點兒都不敢疏忽。
可能有人會說,井柏然和周冬雨多青春啊,《後來的我們》怎麼就不是青春片呢?因為青春片的核心是描繪青春群像,而本片的核心則是描寫主人公林見清(井柏然飾)和方小曉(周冬雨飾)之間的完整的愛情脈絡。雖然這個愛情故事裡包含了青春時期的心理,但卻遠遠不止於此。劉若英所描繪的這段愛情,遠比青春要寬得多。她還加入了社會、家庭、事業、生存,甚至價值討論。這一點和張艾嘉很像。估計是合作多次後,奶茶從嘉姐那邊學到了不少做電影的經驗吧。
從角色設定上來看,見清和小曉就是兩個普通的北漂青年。兩個普通年輕人的愛情,有什麼看頭呢?原來《後來的我們》一直在扣著影片的主題——後來。沒錯,劉若英可不僅僅是從自己的成名曲借來了一個名字,而是借來了一個影像主題。為了詮釋「後來」這兩個字,影片在還沒有介紹兩位主人公的時候,就用黑白畫面推出了兩人十年後的偶遇。在觀眾還不知道這倆人十年前是什麼樣子的時候,就先拋給了一個十年後,而且還是黑白色的十年後。導致囤兒在看他們彩色日子的時候,分分秒秒都惦記著那個黑白色的「後來」啊。
即便是彩色段落,影片的情感觸點也是接二連三地爆出來。劉若英很懂北漂困境,並且將其拍攝地極為細膩。比如見清在面對小曉時的`自卑、無措,在追逐夢想時的急切、不甘,都是每個出外打拚的年輕人所親身感受過的。還比如因為社會的壓力,小曉對待婚姻的理念在某些時間段里是不太正確的,但最終還是被見清的真誠帶回了正軌。劉若英鏡頭下的主角既沒有主角光環也不完美,而是和觀眾一樣,感情觀需要隨著人生的延續而變化、成長。這種不完美的真實感,被她准確地呈現在了銀幕上。見清和小曉雖然也會強顏歡笑地安慰自己很幸福,但其實內心的那份孤獨,每個觀眾都看見了。
經歷過孤獨的人在銀幕上看到了孤獨投射的陰影面積,還怎麼忍住眼淚不流呢?人生,只有經過了,才會留下屬於自己的甜蜜回憶和刻骨遺憾。純與雜、浪漫與感傷、愛情甜與現實苦,奶茶的第一部導演作品就能做到不去妄做判斷,而是靜靜描繪,給觀眾空間去消化和品味,真是令人驚喜連連,好生欣慰。
愛情價值觀這種問題太深刻,如果問女生願意選擇願意為你上廳堂下廚房的那一個,還是上九天攬月的那一個,誰又能說得清楚。或許大多數的人的青春是無趣的,可是看到青春片里主人公們打過的架,追過的姑娘,撕扯過的分別我們卻總會濕潤了眼眶,彷彿感同身受,我們總是感慨為什麼後來的我們就這樣走散了,說到底兩人觀念不一樣了,又怎麼可能走到最後!
《後來的我們》上映後不少人就反應三觀不正,也許這就是當前有情懷的電影所遭遇的共同尷尬吧,你不懂我,無法走進我的世界,正如我不懂你,無法走進你的世界一樣。情懷不像其他東西那樣,會有一個好壞的標准,它完全取決於個人的感受。就像好多人看完這部片子,會不明白為什麼方小曉當初要拒絕林見清,而作為女性的我一眼就能看出方小曉需要的是什麼。
見清跟小曉在一起的時候很明顯不成熟,所以這必然導致他們會分手,就像林爸爸在信里說的那樣,這些年見清一下子好像長大了,我知道那是因為你。林爸爸的信一出來,我從頭哭到尾,簡直淚崩。作為一個長輩,一個旁觀者的姿態跟你說了一些讓身處其中的你當時怎麼也想不明白的事。本來我也覺得電影挺矯情,為什麼愛還要放手還要作?但是後來我好像明白了。有些人的出現,真的只是為了讓你更好的成長。緣分,不負彼此就好,想要不負此生太難。
沒有喜歡上林見清之前的方小曉考慮的全都是現實問題,只要對方滿足北京戶口的條件她就願意與其在一起。所以後面愛上林見清以後,方小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林見清的真誠和理想將她身上的戾氣洗滌,而她也從一個別人眼中的物質女成為了願意陪他過苦日子的女強人,或許這就是愛情的力量。愛情的美好讓方小曉暫且放棄了拜金主義即使眼前苟且但是她依然相信只要林見清在自己身邊,那他們就一定可以擁有未來。
另一邊林見清的情況卻沒有雲開天明,創業的失敗加上房東催債的壓力,還有周邊人的冷眼嘲笑,這一切不斷地將他推向深淵,而後他從一名理想純真的大學生變成了比方小曉還社會的人。他們的成長本來就是不同步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最後兩個人無法敞開心扉去交談他們之間的問題,到最後他們卻活成了彼此最初的模樣。
如今我真的認同了那句話,當你看懂了一部電影,或者聽懂了一首歌,那一定是你經歷過什麼,這是成長的過程。這部電影我不敢說看懂了,但是我真的看明白了一些事,而這些事也真的是在經歷了失戀後才能明白。所以電影戲劇化的一點是方小曉離開換來了林見清的醒悟,而一切問題回歸到見清問方小曉如果她沒走他們會不會在一起的話題,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是林見清逼走了方小曉。
Ⅲ 《後來的我們》觀後感
《後來的我們》觀後感2篇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後來的我們》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最近兩天朋友圈都在轉發一句話:「真正愛你的人願意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原來他們都看了劉若英導演的電影《後來的我們》。可能是出於從眾,可能出於對劉若英當年那首《後來》的感情,我也去看了這部電影。
聽電影名字就已經猜到它的內容了,大致就是男女主人公早年轟轟烈烈的戀愛,然後經歷了挫折,分開了,多年以後,偶然相遇,又在一起回憶當初自己深愛的那個人以及回不去的青春。故事情節是緊湊的,演員的演技是可圈可點的,拍攝角度也很唯美的,甚至每一幀都可以當手機壁紙那種。我身邊很多朋友都說看電影的時候,止不住的流眼淚,因為電影里的情節讓她們想起了當初自己錯過的`那個前任,而我個人來看,我不是很贊同電影所表達出來的三觀。
多年之後,男主角已經成家並且有了孩子,女主角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生活軌道。再次相遇,既然知道回不去了那就應該好好寒暄,好好說再見。而她們呢?在旅途中開房,一起回憶青春,甚至哄騙自己的現任和孩子,精神出軌,甚至要不是中途遇到同事,她們也會肉體出軌。兩個人相愛沒有錯,錯的是不應該心裡裝著一個人,而生活中又拖著另一個,一隻手拉著過去不撒手,一隻手又死死拽著現在。你們相愛,可以,和現在擁有的一切說再見,處理好一切然後重新在一起開啟你們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
好像現在的人都喜歡懷念過去,從前任3開始,我們都開始把過去的那個人當成真愛,好像曾經擁有的才是最好的。可是有人注意到現任嗎?那個為你付出青春,為你生兒育女,組建家庭的人,她把她的一生交給你,而你卻把她當成一個理所當然的存在,並且心安理得的愛著另一個人,享受著自己的精神出軌,並且大肆宣揚真愛無罪的言論。就像《後來的我們》裡面那個現任一個兩個小時的電影,連名字都不配擁有,只是一個過客。也許就是電影情節要求突出的是前任,也許是我對於這個情節過於偏激,只是我不能想像,一對情侶牽著手走進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都哭了,然而她們的眼淚都是為前任而流,何其悲哀。
電影里有一句話我跟印象深刻:「不辜負彼此就好,想不辜負此生太難。」也許這是這部電影的主旨,可是電影的內容卻是在徹頭徹尾的在辜負他們的現任,辜負那個真正為他付出的人。他們真正的辜負了彼此,也辜負了此生。既然放不下過去那就一個人好好懷念過去吧,不要禍害一個無辜的人。
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對電影導演,演員,自以及一切為電影付出努力的人沒有偏見。
願所有人找到那個願意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愛人。
《後來的我們》改編自劉若英的短篇小說《過年,回家》。小說講述了一對在外地打拚的年輕男女,十年間總是假扮成情侶,相約一起回家過年。期間,他們從老鄉變成朋友,從朋友變成戀人,再從戀人變成回不去的曾經。電影里也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只是背景從台灣平移到了北京。北漂大學生林見清(井柏然飾)暗戀打工妹方小曉(周冬雨飾),女孩卻一直在有房的老男人身上尋找安全感。終於愛情戰勝了安全感,二人的老鄉情誼也進階成了戀人關系。可是短暫的熾烈之後,生活中的不堪重負慢慢讓愛情變得面目全非。沒有誤會、沒有糾纏,二人的情感經歷就是一出普通的緣起緣滅的過程。沒有刻意放大愛情的遺憾,也沒有刻意升華愛情的崇高,生活的真相就是:愛情可能敵不過平凡生活里的情緒消磨,自以為愛意熾熱其實根本還沒有學會去愛。
整部電影看下來,整體感覺還是很不錯的,特別是周冬雨的演技,更是使整部電影更加催人淚點。我願意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影片中,這句台詞,見證了見清和小曉兩個人感情的變化,從相知到相戀,見清是有文化的大學生,小曉是高中畢業闖北京的打工妹。見清很喜歡小曉,願意為她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真的是很浪漫的文縐縐的表白方式。對於青春期的見清來說,錯過小曉是因為沒有錢,沒有錢買房子,沒有錢買沙發,沒有錢才讓小曉那麼拼的努力工作,一切都是因為沒有錢,所以他很努力很努力的工作,最後成功。見清因為小曉而功成名就,有錢有房有事業,卻沒有了小曉。曾經互相喜歡,彼此深愛的兩個人,說散就散,沒有人說得清原因,留下了一生的遺憾。
影片中兩位分手後,碰巧遇見,當井柏然深情凝視周冬雨,說:如果當時你沒走,後來的我們會不會不一樣?更戳中所有觀眾心中的軟肋。瞬間所有回憶湧上心頭,如果觀眾是故事中的主角,後來的我們是否學會了如何去愛?
如果當初我們沒分開,現在會怎樣。
我們以後也會分開,然後和現在一樣。
如果我們當初什麼都不管,直接領證結婚,現在會怎樣。
我會成為你的老婆,但你會有很多的小三。
如果我們當初沒來北京,現在會怎樣。
我們會在老家過著一眼就望到老的日子。
如果這個詞很奇妙,它像是一個無底洞,讓我們試圖推理出一個答案,卻往往不了了之。不論是感情,還是人生中的任何一個選擇,如果再美好,也終將淪落為一個遺憾。
我最大的遺憾,是你的遺憾與我有關。
這是陳奕迅演唱的電影主題曲《我們》中的一句歌詞,我在看電影時,配著畫面,感觸很深。在戀愛中,即使分手,也心甘情願把所有的痛留給自己,希望對方可以過得幸福,不要讓自己成為對方生命中的一個難以抹去的遺憾。
後來,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你我都知再也無法回到過去,那除了輕聲的一句問候,除了願你好的祝福,還能做些什麼呢?還可以做些什麼呢?
往事歸零,愛恨隨意,人生,若只如初見就好了啊。
;Ⅳ 影評|後來的我們
晚上沒事打開極光,找到了劉若英的電影《後來的我們》。
電影應該是在2018年春節看得。記得影院里沒我想像的那份熱鬧,寥寥的情侶為主,孤家寡人的也就我了。電影從主人公林見清和方小曉十年後的相遇開始。以倒敘的方式講述。
影片現實的遇見是黑白,而講述的部分卻是彩色,我想這是方小曉問林見清的那個問題「當伊恩找不到凱莉會如何?」(伊恩和凱莉是男主開發的游戲主角)
「世界將會失去色彩。」林見清回答。
影片有每個青春男女的樂觀,迷茫,開心,失望,更有純潔的愛情,父子間的親情。每個從青蔥歲月走過來的我們,都能體會到年少那份美好的愛情交織著現實的心酸,讓我們一次次的受傷,年少的我們沒有大房子,沒有車,有的是那難吃的泡麵,那簡陋的條件,但我們總能在這艱苦的日子裡自得其樂,在最簡單的年紀笑的真實開心,把日子過得比蜜都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到過許多人,他們教會我們不同的東西,打擊,失落,失志;堅強,努力,破釜沉舟,女主給男主有開心幸福,就有隨後的失落打擊,這和我們的生活一樣,每天都不是最幸福的,但每天也不是最不幸的,幸福與不幸就看我們如何界定,借用一部電影的台詞
幸福更是不在乎你經歷了什麼人,在於最後留在你身邊,與你一起守護平淡生活的他。
愛,是世界上一條亘古不變的主線,愛情故事之所以能流傳,太多的是世人對愛美好的嚮往,這個世界幸福的愛情是一樣的,不幸的愛情卻各不相同,真正美好的愛情很少,愛情的世界裡兩人情投意合,但家人的反對棒打鴛鴦,或是一位善良的女人遭受男人的傷害,又或是男人被女人欺騙,這是不是老天在和我們開玩笑?讓這本是斑斕的世間不去完美,才會勾著人們對美好的嚮往。
當愛情來臨我們往往抓不住,就像女主鬧脾氣,她以為眼前的他會上地鐵,卻在門關的那刻他仍在站台,他以為她不會離開,她卻離他而去。眼前的每個人都是上天給予我們最好的禮物,但我們卻往往不珍惜,等禮物不見,我們才知道這個禮物的重要,也許上天一直在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只怪我們凡夫俗胎不能看穿,一次次的丟失一次次的錯過。
禮物的丟失會有兩個極端,一個是活在過去光影里,對生活一蹶不振,一個如男主發怒過後,不斷努力直之成功,生活中真的要感謝那些打擊我們的人,是他們逼迫我們不斷成長,這中間夾雜著曾經的愛與恨。
當男主成功時,他給女主買了大房子,卻不再是曾經窩在簡租房裡那二個放肆快樂,開心的他們,他變了?還是她變了?他們都沒變?他們都變了?是生活變了?所有的一切都因時間的流逝,我們回不到上個過程。
就像男女主的對話,
「如果當時我有一定的收入,」男
「如果你當時沒有離開我,」男
「如果當時你上了地鐵,我會跟你一輩子」女
「如果沒有如果……」所有的一切都回不到過去,生活不能假設,當愛情過後一切都是平淡,我們往往深愛著一個人,最後卻嫁/娶了另個人,為了生活,為了那不斷疊加的年輪,為了自己或外人能找到的借口。
女「你愛過我嗎?」
男「你愛過我嗎?」
女「我愛你,但我錯過了你」。
就如片子講述的女主為了落戶北京,不斷找本地人談戀愛,最終未能如願,男主為了女主不顧一切,卻換來一句「你不懂我。」我想有的時候不是不懂,而是不忍說破。
影片最後女主說,「我們從來沒說過再見,」
接著女主說「林見清,再見,」
男主說「方小曉,再見,」
兩人彼此擁抱再見,我感覺他們再也不會相見,因為有些時候相見不如懷念。男主和女主的相見,預示著代表雙方的伊恩和凱莉最後在一起,影片由黑白慢慢過渡至彩色。
對於父子情,影片從開始就表現的非常真實。在國內父母和子女從小時的纏著你,問前問後,到成年後思想發生分歧,父母總想壓制孩子的想法,讓其順從家長的意見。父母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孩子,認為他們的想法是錯誤和愚蠢,很少考慮過他們的想法和心理。
我們的家庭里,父母與孩子間的感情是含蓄的,有太多的禮教,少了西方的那份平等,對問題的理解和尊重,林見清喝醉和林父的嘮叨,說出了多少在外遊子的心,是啊,在那個小村,你沒能力就無人看起你,有能力又有人嫉妒你,總想你出錯,看你笑話。
在那個小山村,你一眼就能看到自己的未來,北京不一樣,機會,選擇,遠遠大於一切,你成功與失敗,都無人嫉妒你,因為他們沒時間去關注人海中渺茫的你,就連那個城市的夜,都比老家短了好多,城市人活的很累,卻不願回山村,那個老家難以給你物質的滿足,這是我們貪婪的結果嗎?我不知道,只知道我們想通過努力,讓自己的家人過的好一些,讓自己的下代接受更好的教育。
片中林父對孩子的要求不高,就是希望孩子們過好自己的生活,但他卻不願離開家鄉的餐館,林見清在北京努力,老父一人在偏遠的家鄉,這中間即有子女的無奈,也有老人的心疼這是一個現實的社會,現實很難做到兩全其美,就像上文說到的愛情一樣。
林見清不耐煩的教父親用遙控器,現實中我也這樣做過,我們小時父母不厭其煩的教我們一切,到他們老了卻煩他們一切,嫌他們笨,是他們真笨嗎?不是,是他們老了,我們在這個浮躁的世界裡,沒有一絲耐心去對待最親近的人,借用別人一句話,」我們用對外人的態度來對待家人,這個世界就幸福許多。「
社會的快速發展讓老人來不及學習新的東西,所以他們不理解孩子們的生活,孩子不理解老人為何如此的固執,但隨著時間的循環,等我們老去,孩子長大,父母與子女的問題又在我們身上重演,當孩子們嫌我們笨時我們就老了,當我們嫌孩子笨時,他們正在成長。
影片中的每個段落,不管愛情,親情,都能與我們每個人對上號,我們曾經愛過的愛人家人,當初什麼都沒有卻過得幸福,等我們得到了許多,卻丟失了後來的我們,也許這就是愛這個主題永遠不變的原因。
對於第一次劉若英導的電影,我一介平民感覺還是不錯,畢竟劇情能戳中我的內心。借用奶茶的後來結束小文,
後來,我終於學會了如何去愛,
可惜你早已消失在人海,
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
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
Ⅳ 電影《後來的我們》主要講了什麼
劇情簡介:
這是一個愛情故事,關於一對異鄉漂泊的年輕人。十年前,見清(井柏然飾)和小曉(周冬雨飾)偶然地相識在歸鄉過年的火車上。
兩人懷揣著共同的夢想,一起在北京打拚,並開始了一段相聚相離的情感之路。十年後,見清和小曉在飛機上再次偶然重逢。命運似乎是一個輪回。在一次次的偶然下,平行線交叉,再平行,故事始終有「然後」。
《後來的我們》是由劉若英執導,張一白監制,井柏然、周冬雨、田壯壯主演的青春文藝片。
該片講述了一對男女在過年回家的火車上相識,從那之後,二人的命運便糾纏在一起,歷經戀愛、分手、錯過、重逢的故事。該片於2018年4月2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角色介紹:
1、林見清:演員井柏然
北漂青年。與方小曉在一次停運的火車上相遇,慢慢地兩人開始相戀。愛好電子游戲,想通過自己開發的游戲來走向成功。畢業後,在北京蝸居,為完成自己的夢想摸爬滾打著。和方小曉分手後,靠著自己的努力成為業界成功人士。
2、方小曉:演員周冬雨
北漂青年。與林見清相戀之前,總是希望找到一個能給她穩定生活的男朋友,但是總是被騙。在每次失戀之後只有見清陪在她身邊,與見清相戀幾年之後,兩人因為某些原因漸行漸遠。
3、林見清父親:演員田壯壯
林見清父親。在東北開一家小飯館。盼望著見清每年都能回家過年,給見清做他喜歡吃的粘豆包。見清與小曉相戀之後,他也很喜歡小曉,希望兩人能夠好好相處。
網路-後來的我們
Ⅵ 《後來的我們》那些感人至深的經典台詞!
電影《後來的我們》拍出了所有人的現實,片中的主角好像就是我們自己,每個人都能在電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那些台詞也是我們曾是說過的,或者想說而沒有說出口的:
1.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
2.我最大的遺憾,就是你的遺憾,與我有關。
3.你說世界是個圓,怎麼會走散呢。
4.你走後,我一個人又愛了很久。
5.「兩個悲慘的人在一起就幸福了。」
6.「你說,這世界上的故事,怎麼就沒有一個從頭到尾都是幸福的。」
「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
7.「伊恩再也找不到凱麗的話,會怎麼樣。」
「伊恩再也找不到凱麗的話,那這個世界就再也不會有色彩了。」
8.「我們現在這么幸福,以後分手了就再也別見面了。」
「我想見你,想知道你過得好不好。」
「那你希望我過得好還是不好。」
「你過得不好,我當然會難過。你過得好,我也會難過,因為,讓你過得好的那個人不是我。」
9.「善意的謊言,我們都沒少說過。」
10.「如果當時你沒走,後來的我們,會不會不一樣。」
「如果你當時有勇氣上車,我會跟你一輩子。」
11.「I miss you.」
「我也想你。」
「我是說,我錯過你了。」
12.「只要伊恩和凱麗在一起,他們就能勇闖星球。」
13.「伊恩永遠愛凱麗。」
14.「做父母的,你們跟誰在一起,有沒有成就都不重要。只希望你們過上想要的日子,健 健康 康。」
15.「好好吃飯,累了就回來。」
16.「每次分開都很匆忙,這次,好好說再見。」
「再見,林見清。」
「再見,方小曉。」
Ⅶ 影評V|《後來的我們》,再次相遇,請保持灑脫,認真說再見
文/小先先
再次遇見彼此,聊聊過往,說出灑脫,不再有任何瓜葛。我覺得挺好的,不是相恨相殺,而是學會了,坦然面對,瀟灑轉身,揮手說拜拜。
2818年04月29日 星期天 多雲
昨天一下班就去看了電影,因為抱著滿滿的期待,後來的我們,到底怎麼樣了呢?我以為的美好結局,沒想到是悲劇結尾。連朋友都笑我傻,明明是個悲劇電影,你怎麼會想到會是美好結局呢?
我也只是之前看預告,看到他們十年後重聚,相視而笑,我以為最後兩人會在一起,沒想到男主居然結婚了。挺不喜歡這個結局,但能怎麼辦,事情都已經發生了,離婚顯得太沖動,對於男主老婆來說太不公平。我知道這是一部情懷電影,是根據導演自己的感情故事為基調寫的,但有情人最後沒有在一起還是挺遺憾的,但是,人生本處處充滿遺憾,或許對於愛情,也顯得微不足道吧。
對於導演劉若英的故事,後面再說,還是來說說這部電影吧。雖然對於這段生活和感情不是我所喜歡的類型,但是故事所展現的道理,我明白了。或許最後沒在一起,可是能夠再次遇見,我們就保持相互微笑吧,過往只是過往,一切都過去了,以前傷心的事情,現在我們能笑著說出來。
十年的感情歷程。其實本來是想給這部電影差評的,因為就一頹廢屌絲青年和一想留在北京,想嫁給北京人,為不喜歡的人做作到最後沒在一起,他們兩人相戀的故事。我不是很喜歡男女主角的頹廢生活,一個整天只知道打游戲、抽煙喝酒的人,有再多的夢想,不去實踐也是空想,一個女孩子,不靠自己努力就想過上好生活,這不都是想等著天上掉餡餅嗎?還不最後上當受騙,受傷害的只有自己。
這十年歷程,只能說明,我們從開始不知道如何去愛,到最後懂得去愛後,已成遺憾。感謝相遇,讓我們彼此成長,這就是感情到最後,沒在一起,就相互祝福吧。過往只是過去,我們需要擁抱現在。
2007年,相遇的我們。 因為一張火車票,林見清和方小曉相識了。那個時候一起回家過年,因為是一個地方的,沒想到因大雪的原因,火車快到家了,卻被大雪困住,只能暫停行駛。於是打算一起走回家。那個時候的新年願望,就是在北京賺大錢,衣錦還鄉。
2008年,相知的我們。 方小曉一直想嫁給北京人,每段感情,卻都失敗告終。林見清是見證者,但他漸漸喜歡上方小曉,不管過往曾經。
2009年,相伴的我們。 同居生活,知己知彼,林見清因為賣違禁品被抓去坐牢,又到過年了,方小曉為了不讓林見清家裡擔心,主動去見清家裡拜年。也因為這次,方小曉也知道,自己也愛上了林見清,他能為她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
2010年,相戀的我們。 感情路很幸福,只是生活壓力卻很大。方小曉想要一個家,林見清以為的家,就是給她大房子。兩個人的愛情觀發生了偏位,一個想要愛情,一個想留住愛情,方法卻用錯了。林見清看著方小曉想要的有錢人的生活,應該來說壓力很大吧,無法靜下心來開發他的游戲,也導致後來的離開,促成了他後來的成長。
2011年,相對的我們。 因為工作的不順,導致生活感情也莫名受牽連。林見清過年回家吹牛的生活,被朋友的揭穿,導致生活的迷茫。生活到底該怎樣過下去,誰也不知道,兩個人都開始疑惑了。
2012年,相負的我們。 因為被房東強制趕出出租房,更讓生活雪上加霜。搬進地下室的生活,還讓方小曉心存的一點希望,就是打開窗那一點陽光和植物的頑強生命,就像希望。可是林見清沒看到,開始變得頹廢,一蹶不振。
2013年,相棄的我們。 最後小曉選擇了放下這段感情,也讓見清更加無助,沒有勇氣再挽留。也正是這個時候,見清打開窗,看到的那株植物一樣,生活還有希望。分手後給了見清在現實的重壓下,得到了喘息的機會,見清開始努力開發自己的游戲,最後成功。當見清看到那第一筆錢的時候,他哭了,他成功了,但是她卻不在了。他本來以為自己買了房,就能讓小曉回來了,只是他現在的愛情,變得不再是愛了,他還沒懂得如果去愛。
2014年,相戀的我們。 分手後,生活中,處處錯過,雖然還很想念,但是都已沒有勇氣再愛,只能彼此懷戀。
2015年,相憶的我們。 生活的苟且,曾經的過往。小曉陪見清度過苦日子,在好日子來到的時候,卻沒有再一起,一切都成了回憶。
2016年,相惜的我們。 開始懂得過去沒有好好珍惜,雖然學會了去愛,只是這份愛情,被現實埋葬。
2017年,相會的我們。 沒想到會再次遇見,只是現在,見清已經有了家庭。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回憶過往,都雲淡風輕,彼此祝福,就是最後的道別。最後見清回到家後,在兒子面前默默流淚,不只是對這段感情的惋惜,也是對過往自己沒有好好珍惜的苦痛。曾經已經回不去了,就讓它成為曾經吧,珍惜好現在。後來的我們,是否學會了如何去愛?
回憶是彩色的,現實是黑白的。
這是見清和小曉再次相遇的時候,一切空間都是灰色的,因為伊恩永遠愛著凱莉,但是後來卻找不到凱莉了。看著游戲失敗的時候,滿屏的對不起誰,是啊,我找不到你了,世界就沒有色彩了。
為什麼要分手?不是愛情不堪一擊,而是我們終於明白,我們是兩個世界的人,你應該擁有更好的人生,我愛你,所以捨得成全。
這部劇中最讓我感動的是見清父親寫給小曉的信,
又快過年了,剛剛蒸了兩屜粘豆包,起鍋的時候,噓著了眼睛。今年的黃米面特粘,今年還是給你們留了一屜。後來和你們說,吃什麼,還是家裡的好,那些外賣能好吃么。一直想給你寄點吃的,又不好問見清。這些年,突然覺得他成熟了不少,不知道那是不是因為你。緣分這事,能不負對方就好,想不負此生真的很難。這些得等你們老了,才能體會的到,做父母的,你們跟誰在一起,有沒有成就,都不重要,我們只希望你們能過上自己想要的日子,健健康康的。現在人老了,眼睛瞎了,見清也總是說我什麼都不懂,那天在火車站,我還以為握住的是你的手,誰知道那不是你,我就明白,就算你們兩個走不到一塊,我們也會是一家人。好好吃飯,累了就回來。
我以為我會哭完全場,沒想到只最後被見清父親的一封信感動了,全程沒哭,只剩最後的祝福,過去的人,祝你們好好的,再次相遇,別來無恙。
對於這部電影,大部分人都覺得是賣情懷,因為相似的愛情,也像是在講述自己一樣。不少人認為,這其實就是劉若英和陳升愛情故事的翻版,到底電影和他們兩人有什麼關系呢?
「因為奶茶有奶的芳香卻不像奶那麼膩,有茶的清淡卻不像茶那麼澀,所以奶茶可以喝一輩子不會膩味。」這是當年陳升對劉若英的評價,所以才有了奶茶這個名字。對於一個21歲的少女來說,劉若英的感情遭遇是殘酷的,她還沒有享受戀愛就已經失戀了。因為,她愛上一個不能說愛的男人,一位31歲的陳升,已經有妻兒的人了。
曖昧可能是有過,但兩人更多的是師生的感情。21歲的劉若英,在陳升的心中更多的是像一個妹妹或者後輩,可對於劉若英來說,陳升已經成為了自己的摯愛。遇到了一位亦師亦友的人,一個少女懷春,一個身為人夫,註定悲劇收場。不過還好現在奶茶找到了她的那一位結婚生子,我們選擇默默祝福,過往,就讓它過去吧。
1、我最恨春節,每年回家就跟逃難似的。
2、處對象的時候,你要摸清對方是什麼背景,什麼來路,要祖宗八輩的查。
3、雖然掙得錢不多,空氣水也沒家鄉的好,但我只有試過,才能安心待在小城市。
4、寧願無家可歸,也不願意放棄搏一把的機會。
5、我覺得,吃飽了比夢想重要,我還是去上班吧。
6、你當我們家是你的避難所還是旅館啊,你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當我是什麼啊,懂不懂得尊重人啊你。還能做朋友嗎?
7、出門工作,不只是為了過日子。只是下班回到家時的開心,生活誰不艱難。
8、拚命賺錢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我們。
9、不能喝酒別硬喝,沒錢就沒錢嘛,何必打腫臉充胖子,累不累。
10、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抓鱉。會的,你會找到那個人的。
11、沒事啊,真的沒事,賺不賺錢,結不結婚,買不買房,從來都不是你的目標,這不是你想要的生活。但這是你想要的生活。但是我們兩個現在在一起了,我覺得這些都無所謂了。
12、不管你做不做得到,都對我不重要。
13、你到底自己想要什麼,我哪裡知道你想要什麼啊。你得知道你自己想要什麼,而不是知道別人想要什麼。
14、為什麼從來都沒有一個故事從頭到尾都是幸福的呢?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那我不想跟你之間發生什麼故事了。
15、如果當時你沒走,後來的我們會不會不一樣?如果當時你有勇氣就上了地鐵,我會跟你一輩子。
16、如果那時你沒有跟我分手呢,那我們之後也會分手。如果當時我足夠有錢,我們住進一個有大沙發的大房子,你可能已經找了不下十個小三。如果當時我們就是不管不顧,我們就是結婚了呢?我們離婚好多年了。如果你陪我一起堅持到最後,那也許你就不會成功。如果我們沒有離家去北京,如果沒有如果,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
17、你說,咱倆現在這么幸福,萬一有一天咋倆就分手了,咱們這輩子都別見面了。那可不行,我還是得見你,我得知道你過的好不好。
18、"I miss you",我也想你,我是說,我錯過你了。
19、你大概是因為太想我了,所以就覺得見到我了。
20、我們以前的再見,都太匆匆忙忙了,這一次,我們要好好的說再見。
21、我最大悲哀就是,我沒有權力悲哀,再沒有資格為你做任何事情。
22、如果你認為當初我不願意跟你一起過苦日子,那你怎麼就認為,我現在願意跟你過你想要的那種好日子啊。
23、我真希望時間就停在現在這,就永遠停在這。
24、我真的已經努力變成你想要的樣子。可是我現在,已經不是我原來的那個樣子了。
25、那是你的好日子,我的好日子在這。你以為你有倆錢,就可以安排別人的生活啊。
26、拼在北京,就像上了賭桌,沒有輸光,就還能再來。沒死跟活著是兩回事,但我必須逼著自己去全力以赴。
27、我最大的遺憾,就是你的遺憾與我有關。
28、那如果在你那個游戲裡面,那個男的永遠也找不著這個女的了,怎麼辦?伊恩再也找不到凱麗的話,那這個世界就再也不會有色彩了。
29、只要有一個有趣的故事,那個樓梯爬起來就會特別快。
30、美好的愛情大都相似,而不幸的愛情最後都成了故事。
31、小曉,我真不懂你。你從來就沒懂過,從來都沒有。
32、去到哪裡,都是異鄉人。
34、我要是能追上你就好了。
35、不管什麼時候,回來就是過年。
36、年夜飯吃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誰吃,吃的舒心,踏實,這才是我最在乎的。你們常年在外頭忙乎,就怕你們吃不好,一家人能團圓吃個飯,也要緣分。而緣分這事,誰也說不清。
37、緣分這事,能不負對方就好,想不負此生真的很難。
平凡故事 - 李劍青
我們 - 陳奕迅
愛了很久的朋友 - 田馥甄
Ⅷ 電影《後來的我們》是一部青春劇,大家如何評價它
這部電影當時看完真的覺得還挺感人的。最後那一句「I miss you 」真的戳中淚點啊。
整個故事雖有些老套但卻能戳中我們的淚點,我想這大概是因為世間的感情脈絡大抵如此吧:一開始的時候我們一無所有卻有深愛彼此的勇氣,後來我們什麼都有了,對方早已消失在人海。故事的男女主角見清和小曉10年前相遇在歸鄉的綠皮火車上,10年後又在去北京的飛機上重逢,只是這十年他們已經從相知、相惜變成了相負、相離了,我們也早已不是「我們」了。
看完這部電影內心真的很沉重,只能說人有的時候真的是很無奈吧,最終能走到一起的不一定是你內心的那個他(她)。還有我覺得這部電影拍的挺不錯的,細節感情處理得很到位。以上是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歡迎大家點贊評論哦。
Ⅸ 電影《後來的我們》經典語錄
《後來的我們》經典語錄
1、緣分這事,只要不負對方就好,不負此生太難了。
2、心灰了還未碎,心死了還在醉 塵埃落定之後,回憶別來挑撥 凡事都有偶然的湊巧,結果卻又如宿命的必然 你如果認識從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
3、我最大的遺憾就是你的遺憾與我有關。
4、見清:如果當時你沒離開我們會不會不一樣 小曉:當時如果你和我一起走,那麼我會和你結婚 見清:如果…… 小曉:可是沒有如果 見清: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只是沒有了我們。
5、"I miss you" "我也很想念你" "不我的意思是,我錯過了你啊。"
6、如果痛苦這件事有盡頭的話 其實我願意等的 我願意等到燈火通明的那一天的。 「我當然知道人都是會變的 也從未指望過你永遠如初 但感覺到你對我不似從前的時候, 還是忍不住 偷偷難過了很久。」 遇見你之前萬萬沒想到 我的世界會變得這么甜 也不敢相信 沒有你的世界竟然這么黑 你不會遇見第二個我 友情也好,愛情也罷 所以別等到什麼都有了 才發現沒有我們了。
7、如果你認為當初我不願意跟你一起過苦日子,那你怎麼就認為我現在願意跟你過你認為的好日子啊。
8、美好的愛情大都相似,而不幸的愛情最後都成了故事,如果當時你沒走,後來的我們會不會不一樣?
9、I miss you I miss you too 不,我說的是我錯過你了, I missed you。
10、重逢之時願彼此都成為幸福的人。
11、12悲哀的是,我沒有權力悲哀,我最大的悲哀就是沒有權力為你做任何事情。
12、我覺得,吃飽了比夢想重要我還是去上班吧。
13、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 卻沒有了我們。
14、該說的. 別說了 你懂得 就夠了 真的有 某一種悲哀 連淚也不能流 只能目送 我最大的遺憾 是你的遺憾 與我有關 沒有句點 已經很完美了 何必誤會故事 沒說完 還能做什麼呢 我連傷感都是 奢侈的 我一想念 你就那麼近 但終究 你都不能 陪我到 回不去的遠方
15、假如你那天上了車,我會跟你一輩子,但是註定它那天就是不會跟你上車的。
16、林見清說:我真的已經很努力的變成你想要的樣子了 方小曉說:可現在我已經不是我原來的樣子了。
17、沒有你在身邊,整個世界都是灰色的。
18、我已經努力變成你想要的樣子了。 可我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19、每個人的成長過程或多或少都會有過那麼一個教你學會成長,難以忘懷的Ta吧!
20、如果當時你沒走,後來的我們會不會不一樣 如果當時你有勇氣上地鐵,我會跟你一輩子 如果那時你沒有跟我分手呢 那我們之後也會分手 如果我們一起堅持到最後呢 那也許你就不會成功 如果當時我足夠有錢,我們住進一個有大沙發的大房子 那你可能已經找了不下十個小三 如果當時我們就是不管不顧,我們就是結婚了呢 那我們離婚好多年了 如果我們沒有離家去北京 如果沒有如果 後來也沒有後來 後來,我們什麼都有了 卻沒有了我們。
21、如果沒有如果,後來沒有後來,後來我們什麼都有了,就是沒有了我們。
22、為什麼從來沒有一個故事從頭到尾都是幸福的呢? ( )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 那我不想跟你之間發生什麼故事了 …… 你見過愛情放過誰?
23、緣分這事能不負對方就好,想不負此生真的很難。
24、他能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
Ⅹ 後來的我們觀後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後來的我們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一直以為,來自台灣的奶茶劉若英會把自己的長片導演處女作拍成小清新青春片。因為無論是其他演員轉行導演的先例,還是台灣本土在青春片上的優勢,這種選擇都順理成章。然而,《後來的我們》還真真真真就不是青春片,而是帶有很濃的現實色彩的愛情片。故事發生地是北京、兩個主角均是東北人,電影通篇都是很真實很准確的北方氣息。為此,劉若英在開拍前做了大量的實地考察和調研工作,在細節上一丁點兒都不敢疏忽。
可能有人會說,井柏然和周冬雨多青春啊,《後來的我們》怎麼就不是青春片呢?因為青春片的核心是描繪青春群像,而本片的核心則是描寫主人公林見清(井柏然飾)和方小曉(周冬雨飾)之間的完整的愛情脈絡。雖然這個愛情故事裡包含了青春時期的心理,但卻遠遠不止於此。劉若英所描繪的這段愛情,遠比青春要寬得多。她還加入了社會、家庭、事業、生存,甚至價值討論。這一點和張艾嘉很像。估計是合作多次後,奶茶從嘉姐那邊學到了不少做電影的經驗吧。
從角色設定上來看,見清和小曉就是兩個普通的北漂青年。兩個普通年輕人的愛情,有什麼看頭呢?原來《後來的我們》一直在扣著影片的主題——後來。沒錯,劉若英可不僅僅是從自己的成名曲借來了一個名字,而是借來了一個影像主題。為了詮釋「後來」這兩個字,影片在還沒有介紹兩位主人公的時候,就用黑白畫面推出了兩人十年後的偶遇。在觀眾還不知道這倆人十年前是什麼樣子的時候,就先拋給了一個十年後,而且還是黑白色的十年後。導致囤兒在看他們彩色日子的時候,分分秒秒都惦記著那個黑白色的「後來」啊。
即便是彩色段落,影片的情感觸點也是接二連三地爆出來。劉若英很懂北漂困境,並且將其拍攝地極為細膩。比如見清在面對小曉時的自卑、無措,在追逐夢想時的急切、不甘,都是每個出外打拚的年輕人所親身感受過的。還比如因為社會的壓力,小曉對待婚姻的理念在某些時間段里是不太正確的,但最終還是被見清的真誠帶回了正軌。劉若英鏡頭下的主角既沒有主角光環也不完美,而是和觀眾一樣,感情觀需要隨著人生的延續而變化、成長。這種不完美的真實感,被她准確地呈現在了銀幕上。見清和小曉雖然也會強顏歡笑地安慰自己很幸福,但其實內心的那份孤獨,每個觀眾都看見了。
經歷過孤獨的人在銀幕上看到了孤獨投射的陰影面積,還怎麼忍住眼淚不流呢?人生,只有經過了,才會留下屬於自己的甜蜜回憶和刻骨遺憾。純與雜、浪漫與感傷、愛情甜與現實苦,奶茶的第一部導演作品就能做到不去妄做判斷,而是靜靜描繪,給觀眾空間去消化和品味,真是令人驚喜連連,好生欣慰。
最近兩天朋友圈都在轉發一句話:「真正愛你的人願意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原來他們都看了劉若英導演的電影《後來的我們》。可能是出於從眾,可能出於對劉若英當年那首《後來》的感情,我也去看了這部電影。
聽電影名字就已經猜到它的內容了,大致就是男女主人公早年轟轟烈烈的戀愛,然後經歷了挫折,分開了,多年以後,偶然相遇,又在一起回憶當初自己深愛的那個人以及回不去的青春。故事情節是緊湊的,演員的演技是可圈可點的,拍攝角度也很唯美的,甚至每一幀都可以當手機壁紙那種。我身邊很多朋友都說看電影的時候,止不住的流眼淚,因為電影里的情節讓她們想起了當初自己錯過的那個前任,而我個人來看,我不是很贊同電影所表達出來的三觀。
多年之後,男主角已經成家並且有了孩子,女主角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生活軌道。再次相遇,既然知道回不去了那就應該好好寒暄,好好說再見。而她們呢?在旅途中開房,一起回憶青春,甚至哄騙自己的現任和孩子,精神出軌,甚至要不是中途遇到同事,她們也會肉體出軌。兩個人相愛沒有錯,錯的是不應該心裡裝著一個人,而生活中又拖著另一個,一隻手拉著過去不撒手,一隻手又死死拽著現在。你們相愛,可以,和現在擁有的一切說再見,處理好一切然後重新在一起開啟你們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
好像現在的人都喜歡懷念過去,從前任3開始,我們都開始把過去的那個人當成真愛,好像曾經擁有的才是最好的。可是有人注意到現任嗎?那個為你付出青春,為你生兒育女,組建家庭的人,她把她的一生交給你,而你卻把她當成一個理所當然的存在,並且心安理得的愛著另一個人,享受著自己的精神出軌,並且大肆宣揚真愛無罪的言論。就像《後來的我們》裡面那個現任一個兩個小時的電影,連名字都不配擁有,只是一個過客。也許就是電影情節要求突出的是前任,也許是我對於這個情節過於偏激,只是我不能想像,一對情侶牽著手走進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都哭了,然而她們的眼淚都是為前任而流,何其悲哀。
電影里有一句話我跟印象深刻:「不辜負彼此就好,想不辜負此生太難。」也許這是這部電影的主旨,可是電影的內容卻是在徹頭徹尾的在辜負他們的現任,辜負那個真正為他付出的人。他們真正的辜負了彼此,也辜負了此生。既然放不下過去那就一個人好好懷念過去吧,不要禍害一個無辜的人。
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對電影導演,演員,自以及一切為電影付出努力的人沒有偏見。
願所有人找到那個願意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愛人。
最害怕在某個年齡的某一天聽懂了一首歌曲,因為那一刻往往已經物是人非、曲終人散。為什麼會泣不成聲呢,大概是想起了一些往事吧,同樣一首歌,初識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這大概就是音樂的魅力吧。
前段時間,有一個電影叫《後來的我們》,有人說,這個電影很爛。可是每個電影和歌曲一樣,在它們背後,都有屬於自己的小故事,看完電影有感觸的人,自己也是有故事的人。
《後來的我們》那是一個愛情故事。十年前的見清和小曉在火車上偶然相遇,兩人懷著共同的夢想,開啟了他們奮斗的旅程,並開始了一段相聚相離的感情之路。那時候的見清和小曉還開心能遇見彼此,當時的他們認為,就算什麼都不好,只要一看到對方,就會感覺有了打拚的動力,那時候的他們,對未來充滿幻想,想把全世界最好的東西都給對方,這大概就是最純真的愛情吧!這是十年前的見清和小曉,那時候的他們「什麼都沒有,只有我們」。
十年後見清和小曉在飛機上重逢了,命運似乎是個輪回,在一次次的偶然下平行交叉,再交叉平行,這時候的見清和小曉,「什麼都有了」卻再也沒有了我們。不管當時的承諾和誓言有多少,我相信當時的你們所說出來的那些承諾和誓言都是真的,只是時間長了,有些東西漸漸消失了,也變了。就像後來的我們依然走著,只是不再肩並肩了。後來的我們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你有時會想著,早知道是這樣的結局,我才不要與他相遇,可是你卻從未後悔過遇到他,卻很感激他給你帶來的回憶,無論在任何時刻遇見的那個人其實都是緣分。
當然每一個出現在我們生命中的人,也都是有原因的。或許他的到來是給你一份青春的禮物,或許是教會你什麼是成長。青春里的愛情充滿著心跳、臉紅、緊張,不知所措,只有多年後你才會發現,那才是最美好的愛情。無論這段故事的結局如何,那個人我們都深深的放在心裡了。其實你應該感謝你生命中那些平淡無奇的陌生人,至少他們那一秒是屬於你的。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不是所有戀愛都能走到最後,即使你們再相愛,再喜歡。現在的我們還不夠成熟,不夠理智,還很清純、也很無知,所以我們現在還沒有資格來談情說愛。早戀是一枚苦果,在不該品嘗的年齡你過早的摘下了它,註定那會是一個無言的結局。作為一名學生,學習才是最重要的。因為青春屬於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要把握青春,做最優秀的自己。在適當的季節,我們一定會遇到最好的他。
雖然,曲終人終究還是會散,但我們的青春卻沒有遺憾!
最近兩天朋友圈都在轉發一句話:「真正愛你的人願意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原先他們都看了劉若英導演的電影《之後的我們》。可能是出於從眾,可能出於對劉若英當年那首《之後》的感情,我也去看了這部電影。
聽電影名字就已經猜到它的資料了,大致就是男女主人公早年轟轟烈烈的戀愛,然後經歷了挫折,分開了,多年以後,偶然相遇,又在一齊回憶當初自我深愛的那個人以及回不去的青春。故事情節是緊湊的,演員的演技是可圈可點的,拍攝角度也很唯美的,甚至每一幀都能夠當手機壁紙那種。我身邊很多朋友都說看電影的時候,止不住的`流眼淚,因為電影里的情節讓她們想起了當初自我錯過的那個前任,而我個人來看,我不是很贊同電影所表達出來的三觀。
多年之後,男主角已經成家並且有了孩子,女主角也找到了屬於自我的生活軌道。再次相遇,既然明白回不去了那就應當好好寒暄,好好說再見。而她們呢?在旅途中開房,一齊回憶青春,甚至哄騙自我的現任和孩子,精神出軌,甚至要不是中途遇到同事,她們也會肉體出軌。兩個人相愛沒有錯,錯的是不應當心裡裝著一個人,而生活中又拖著另一個,一隻手拉著過去不撒手,一隻手又死死拽著此刻。你們相愛,能夠,和此刻擁有的一切說再見,處理好一切然後重新在一齊開啟你們轟轟烈烈的感情故事。
好像此刻的人都喜歡懷念過去,從前任3開始,我們都開始把過去的那個人當成真愛,好像以往擁有的才是最好的。可是有人注意到現任嗎?那個為你付出青春,為你生兒育女,組建的人,她把她的一生交給你,而你卻把她當成一個理所當然的存在,並且心安理得的愛著另一個人,享受著自我的精神出軌,並且大肆宣揚真愛無罪的言論。就像《之後的我們》裡面那個現任一個兩個小時的電影,連名字都不配擁有,只是一個過客。也許就是電影情節要求突出的是前任,也許是我對於這個情節過於偏激,只是我不能想像,一對情侶牽著手走進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都哭了,然而她們的眼淚都是為前任而流,何其悲哀。
電影里有一句話我跟印象深刻:「不辜負彼此就好,想不辜負此生太難。」也許這是這部電影的主旨,可是電影的資料卻是在徹頭徹尾的在辜負他們的現任,辜負那個真正為他付出的人。他們真正的辜負了彼此,也辜負了此生。既然放不下過去那就一個人好好懷念過去吧,不要禍害一個無辜的人。
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對電影導演,演員,自以及一切為電影付出努力的人沒有偏見。
願所有人找到那個願意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愛人。
愛情價值觀這種問題太深刻,如果問女生願意選擇願意為你上廳堂下廚房的那一個,還是上九天攬月的那一個,誰又能說得清楚。或許大多數的人的青春是無趣的,可是看到青春片里主人公們打過的架,追過的姑娘,撕扯過的分別我們卻總會濕潤了眼眶,彷彿感同身受,我們總是感慨為什麼後來的我們就這樣走散了,說到底兩人觀念不一樣了,又怎麼可能走到最後!
《後來的我們》上映後不少人就反應三觀不正,也許這就是當前有情懷的電影所遭遇的共同尷尬吧,你不懂我,無法走進我的世界,正如我不懂你,無法走進你的世界一樣。情懷不像其他東西那樣,會有一個好壞的標准,它完全取決於個人的感受。就像好多人看完這部片子,會不明白為什麼方小曉當初要拒絕林見清,而作為女性的我一眼就能看出方小曉需要的是什麼。
見清跟小曉在一起的時候很明顯不成熟,所以這必然導致他們會分手,就像林爸爸在信里說的那樣,這些年見清一下子好像長大了,我知道那是因為你。林爸爸的信一出來,我從頭哭到尾,簡直淚崩。作為一個長輩,一個旁觀者的姿態跟你說了一些讓身處其中的你當時怎麼也想不明白的事。本來我也覺得電影挺矯情,為什麼愛還要放手還要作?但是後來我好像明白了。有些人的出現,真的只是為了讓你更好的成長。緣分,不負彼此就好,想要不負此生太難。
沒有喜歡上林見清之前的方小曉考慮的全都是現實問題,只要對方滿足北京戶口的條件她就願意與其在一起。所以後面愛上林見清以後,方小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林見清的真誠和理想將她身上的戾氣洗滌,而她也從一個別人眼中的物質女成為了願意陪他過苦日子的女強人,或許這就是愛情的力量。愛情的美好讓方小曉暫且放棄了拜金主義即使眼前苟且但是她依然相信只要林見清在自己身邊,那他們就一定可以擁有未來。
另一邊林見清的情況卻沒有雲開天明,創業的失敗加上房東催債的壓力,還有周邊人的冷眼嘲笑,這一切不斷地將他推向深淵,而後他從一名理想純真的大學生變成了比方小曉還社會的人。他們的成長本來就是不同步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最後兩個人無法敞開心扉去交談他們之間的問題,到最後他們卻活成了彼此最初的模樣。
如今我真的認同了那句話,當你看懂了一部電影,或者聽懂了一首歌,那一定是你經歷過什麼,這是成長的過程。這部電影我不敢說看懂了,但是我真的看明白了一些事,而這些事也真的是在經歷了失戀後才能明白。所以電影戲劇化的一點是方小曉離開換來了林見清的醒悟,而一切問題回歸到見清問方小曉如果她沒走他們會不會在一起的話題,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是林見清逼走了方小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