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超脫》影評
電影《超脫》是由托尼·凱耶執導,艾德里安·布洛迪主演。導演鏡頭下的內容皆為半寫實。取自在成長時期遭遇各類痛苦生活及壓力的孩子們的真實生活場景。影片內容講述了一位打小有過黑暗不堪回憶的教師,在任職於職業代課教師時的一段生活經歷。在面對與處理有著與其相似困擾的孩子們的問題時,他和學校的老師們卻無力阻止孩子們的自我放棄學業、放棄生命等行為,這使主角開始從自我封閉中醒來,開始直面痛苦的幼年記憶,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想要救贖深陷痛苦深淵的孩子們是多麼的無能為力,卻認識到了自己還是有能力救贖之前在街頭救助的流浪援交女孩(流浪援交女孩已將其視為親人,大概就像父母般)。所以,電影想要傳達的應該是說真正能解救所謂熊孩子,叛逆孩子的人,正是他們的父母。作為父母的還是應該看看這類題材的影片的。
⑵ 電影《超脫》:從孤獨到超脫,從崩塌到重建
1.
昨天看了一部佳作。
電影的名字是《超脫》,英文名稱是「Detachment」,字面意思是「冷漠」、「置身事外」之意。
說實話,我完全是被名字吸引了,那麼「超脫」具體指的什麼意思呢?
電影的主角亨利(布洛迪飾)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代課老師,他非常善於和學生進行交流,這個有點像《心靈捕手》里的心理老師尚恩,還有《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音樂老師馬修。
但是他又是不同的,孤獨和憂郁是他的特質。
亨利天生就具有憐憫的心,懂得和別人交流,無論是問題學生,還是墮落雛妓,他都是一視同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每一個人。
電影以紀錄片的形式開始,亨利在接受一個訪談。開始我覺得他很神秘,布洛迪表演的十分到位。他有幾分焦灼,也有幾分不安。他一再提醒工作人員離開,關門,不要發出任何聲音。
他想起了自己的母親,還有他幼年時期的自己。那時候他七歲,他的母親留給他一盒磁帶,上面寫著「致亨利」後,選擇服葯自殺。
亨利跟著外公長大,現在他的外公已經老年痴呆,在療養院等待最後的歲月。
而他,行走在學校,公寓,療養院這樣三點一線。
生活似乎是乏味的,孤獨的。
2.
在學校,他是一個臨時代課老師,他的存在,似乎只是一個笑話。第一堂課上,他就被學生吵弄,但是他還是穩住了場面,甚至說他贏得了學生的尊重。
要知道,這個學校是渙散的,看起來一切正常,但是問題太多,學生墮落,教師無能,管理層更是混亂。雖然是美國的高中,但是和國內學校的境況是一樣的,非常腐朽和破敗。
在課堂上,亨利認識了一個患有肥胖症的女孩梅利迪斯。她因為肥胖,備受同學嘲笑,她喜歡攝像,經常抓拍一些非主流的照片,盡管她的作品很很有創造力,但是梅利迪斯的父親一直認為她是有心理問題的。
無奈的梅麗選擇向亨利傾訴,她拿著自己的作品,作品的主題是亨利一個人在教室里。
亨利的臉是空的,只有輪廓,他像一個思想者,畫面給人無盡的遐想。
梅麗迪斯哭訴著自己的遭遇,她試圖擁抱亨利,亨利剛開始是抗拒的,因為他知道他們所處的角色,環境。但是看到學生的無助,他還是擁抱了一下,試圖幫助她。
但是這個舉動被愛慕他的女教師薩沙看到,傾訴被打斷,亨利也遭到了質疑!
薩沙不理解亨利對女學生的這個舉動,亨利試圖辯解,甚至大發雷霆,他說自己不是變態,不是老色鬼,他只是想幫助學生而已。
亨利宣洩著自己的情緒,畫面不斷閃出他的母親,還有幼年的自己。
他和這個照片里的自己一樣,孤獨。
而療養院這邊,亨利的外公很快不行了,他的外公說自己是一個不值得一提的人。
這個老人害怕死亡,他的意識逐漸微弱。
亨利決心轉變成另外一個角色,就是以他母親的口吻和外公談話。
他告訴自己的外公,不要害怕,(女兒)原諒他了。
原來,他的外公是性侵的施暴者,而受害者恰恰是他的母親。
母親教給小亨利要鎖門,他也徹底把自己鎖在自己的世界裡。直到遇到艾瑞卡,他才願意說出這一切。
亨利憐憫小貓,他更尊重女性。
所以亨利才會把流浪的雛妓艾瑞卡帶回自己家裡,照顧她,幫助她建立新的生活。
他設想自己盡可能的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然後離開,不糾纏個人感情。
但是他還是失敗了。
梅麗迪斯做了很多帶著笑臉的蛋糕,而她留給自己的卻是那個唯一帶著傷心笑臉的蛋糕。當亨利發現的時候,為時已晚。
梅利迪斯的蛋糕有毒,她自殺了!亨利像崩潰了一樣,他說自己是失敗了。
無助,孤獨,再次席捲了他。
他也認識到,不能繼續封閉自己。
電影最後艾瑞卡最終走出了陰影,陽光下亨利和她在公園相遇,他們相擁一起,看起來是那麼的溫馨和美好。
對於亨利,這或許是一種安慰吧!
3.
電影開篇就引用存在主義文學大師加繆的一段話說:
熟悉加繆的人知道,加繆是一個存在主義哲學家,文學家。
加繆試圖用自己的理解,指出一條孤獨抗爭的道路,那就是存在主義的道路,人可以通過自己的抗爭,用自己的認知,精神,重建的道德,來抵抗荒誕的世界。
他甚至說,哲學只有一個嚴肅問題,就是自殺。
最後電影以亨利的旁白結束。他讀了艾倫坡《厄舍府的崩塌》的一段話:
可以看出,這是亨利,一個存在主義的心路歷程,這也是導演所想表達的東西。
現實的社會和電影里的劇情是一樣的,甚至更加真實,殘酷。
Me Too連鎖反應,少女被老師性侵後選擇跳樓自殺等等。
我們每一個人都和電影里的角色一樣,無論是童年陰影也罷,還是後天所經歷的傷害也罷。
這些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的思想,道德和信仰。
存在主義給我們的思考,就像亨利對學生說的那樣,必須不斷地學習,閱讀,構建自己的防線,認知和信仰,去抵抗這個社會的荒誕一樣。
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是一個哲學的非理性主義思潮,它強調個人、獨立自主和主觀經驗。薩特的名言「存在先於本質」,其含義是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沒有天經地義的道德或體外的靈魂。道德和靈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創造出來的。人沒有義務遵守某個道德標准或宗教信仰,人有選擇的自由。
為此,薩特也說過「他人,就是地獄。」這樣的哲學論斷。
如果說存在主義讓我們看到存在的現實是荒誕的,虛假的,醜陋的。
那麼靠構建自我道德和精神的存在主義是否可以抵抗這荒誕的世界呢?
每個人的理解不同!
如果你無法拯救自己,也無法拯救他人的話。
或許我們要去思考,是否存在著一個絕對的真理,可以去讓我們更加的清楚的認識自己,認識世界,認識救贖呢?
⑶ 超脫的劇情簡介
影片的主人公亨利·巴赫特(阿德里安·布洛迪飾演)是一個代課老師,他接觸的是問題少年教育,因他知道要把一個人從某種問題的精神牢籠中完全拯救出來是很難的,並且這種徒勞的失敗感讓他選擇當一個職業的代課老師,不用背負太多的責任感來做一些讓他感覺徒勞的事。
《[超脫]》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DHAbfqmhsj28EcT-Zdimjg
提取碼:ht1n
亨利•巴赫特(艾德里安•布洛迪 Adrien Brody 飾)來到社區學校擔任代課老師。學校因學生反叛、經營不善而瀕臨絕境,多麗絲(劉玉玲 飾)為首的一批教師備受煎熬。亨利的第一堂課就遭遇了頑劣學生的挑釁,但是被他巧妙地化解。他贏得了女教師薩沙(克里斯蒂娜•亨德里克斯 Christina Hendricks)的好感。
⑷ 求超脫2011年免費高清百度雲資源,艾德里安·布洛迪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Q32Tn1d2jy1xKBi_ueIF8A
他贏得了女教師薩沙(克里斯蒂娜•亨德里克斯 Christina Hendricks)的好感。同時,他的教學方式引起了同學們的興趣,其中就包括因肥胖而苦悶的梅麗迪斯。她一直默默地承受著因體重帶來的各種責罵與嘲笑。但是因為老師,她似乎又找到了一切的理由……
但是,亨利其實內心也有很大的壓力,他的爺爺處於彌留之際,他的母親自殺陰影始終在腦海中縈繞。某天夜裡,他在公車上黯然神傷,獨自流淚。這情形被一個剛受到嫖客凌辱的雛妓艾瑞卡(薩米•蓋爾 Sami Gayle 飾)看到了。她尾隨他,希望獲得他的幫助。他起初拒絕了她的要求,後來他還是把她……
⑸ 求超脫演員表,超脫女主角超脫男主角是誰
將我帶進了一種被情緒影響的精神困擾里,卻直到影片最後都沒有把我釋放出來。得不到超脫。
⑹ 電影《超脫》里的那個叫梅瑞狄斯的胖女孩是誰扮演的超喜歡這部電影。
貝蒂•凱耶。導演的女兒。但是她好像只有這部電影出演。我查過
⑺ 電影《超脫》
我們都需要一些東西來幫助自己脫離,脫離苦海。每個人都有各種事需要處理,面對各種麻煩,有時突然我們被陷住,壓力、孤獨、陰郁席捲而來,現實生活使得自己疲憊不堪。身邊沒一個人能理解,反而多的是指責的人,陷在深淵里,無人訴說。該如何超脫?以死亡還是……
梅瑞狄斯是個喜歡攝影的女孩,從小就喜愛藝術,她總能發掘出人們身上的陰郁與孤獨,她的攝影給人沉重感和思考。但她父親並不理解,認為她應該畫積極向上的作品,或許父親也是一個被生活壓的踹不過氣來的人,他也希望回到家看到一些能讓自己開心的東西,不是這些給人黑色情感的照片。於是一回家就把不滿的情緒發泄在梅瑞狄斯身上,發泄在她的作品上。
沒得到過理解,被當做無良少年,梅瑞狄斯在一所不良少年學校生活,父母把孩子送到這里就算是對孩子放棄了,把他們交給學校管,任由他們孩子踏上不歸路。這兒的孩子有暴力傾向的,有喜歡殘害小動物可能會喪失人類基本情感的,有孤獨沉默的,這兒有各色問題的孩子。他們對自己未來無所謂,他們對自己淪落到社會底層不在乎,他們放棄了他們自己。可這兒的老師還在竭盡全力的挽救他們,拉他們回頭,阻止他們上不歸路。
亨利作為一個代課老師來到這所學校,情況似乎有了好轉。他們不再一個個凶神惡煞,不再無所謂。他教給他們要保護自己思想,防衛它們被蒙蔽,教會他們思考,幫助他們脫離,別讓自己陷住。亨利來了,梅瑞狄斯覺得有人能理解她,她每天都會拍他,拍他走出教室的樣子,拍他來上課的樣子,拍他站在鐵網前的樣子……。所有的樣子梅瑞狄斯都能知道他心裡的情緒——孤獨陰郁。
孤獨的情感是相通的,當兩個人都處於孤獨他們能更察覺到對方內心的情感,他們能更理解彼此。亨利告訴她,以後會好的,一切都會好的。可是,亨利拒絕了梅瑞狄斯,他給不了她需要的。在代課的最後一天,學校恰好在開一次會,亨利走出教室,看見梅瑞狄斯在外面,面前擺滿了帶著笑臉的烘培蛋糕,在梅瑞狄斯身旁還有一個特別的蛋糕,它是苦笑悲劇的。走到她身邊,送給她一本筆記本。我給不了你一場傾訴,它可以做到,當你想要傾訴時,寫下來。亨利本想要那隻悲傷的蛋糕,但梅瑞狄斯說:"那是屬於我的"。於是便給了亨利一個笑臉。亨利轉身離開,回頭看著她吃那悲傷的蛋糕,四目相望,亨利讀懂了什麼。可是已經晚了,一陣巨響,梅瑞狄斯倒地,桌椅被打翻,梅瑞狄斯口吐黑血。急救已經無效,梅瑞狄斯被運上車。梅瑞狄斯以自殺的方式解決暫時性問題,以自殺來超脫自己。
艾麗卡流浪在街頭,以身體為籌碼進行交易,每次100美元,可是事後沒有一個給她錢的,那些男人只是想尋求刺激,只是想爽她。在深夜亨利看望外公回來的公交上,艾麗卡和一個中年男人在交易,完事後,艾麗卡向那男人索求100美元,那男人一巴掌打在艾麗卡臉上。艾麗卡沒有哭沒有怎樣,我想這是常態了吧,對這樣一個無人看管沒有力量還只是個孩子來說,那些男人不會淘出錢來吧。眼淚落在亨利臉上,童年時母親自殺的記憶浮現,喝著酒流著淚躺在那兒記憶出現。亨利從小也是一個被陷住的人,他把自己關在裡面,他沒有父親,與母親外公生活在一起。亨利一直是一個人,從小到大,沒人傾聽他的訴說,只是最後他走出來了,他找到一種讓自己超脫的方式——日記,他沒讓自己踏上不歸途。
隨後亨利下了車,艾麗卡跟著他身後一同下了車,想尋找下一單生意。艾麗卡不依不饒纏著他想跟他回家,亨利沒給臉色拒絕了她。在下一個深夜,在看望外公回來的路上,在一個街角,亨利主動上前和艾麗卡交流。艾麗卡:"我餓了,借我10美元"。亨利想了想,說到:"去我家,家裡還有吃的"。回到家,給了艾麗卡一杯果汁,一碟三明治,讓艾麗卡洗了澡,幫她在大腿間上了葯,讓她睡在自己床上。第二天,亨利上班回到家看見艾麗卡又和一個男人口交,艾麗卡立馬穿好衣服,那男的慌亂的掏出錢包拿出幾張美鈔給亨利。亨利大聲喝道:"給她"。錢被丟在地下,男人失措的走出去。此後這類事件在沒有發生了,艾麗卡早上做好早餐等他起來,晚上煮好晚飯等他回來。亨利帶她去超市、雜貨店,給她普通人正常的生活。
一次早餐,亨利對艾麗卡說道:"去醫院檢查一下,以防萬一 …… 以防萬一有艾滋病"。在梅瑞狄斯自殺的第二天早上,亨利對艾麗卡說:"我給不了你想要的,你知道,你終究要走的"。艾麗卡哭喊著:"亨利,求求你,別趕我走,求求你、求求你……"。之後醫院的人便來將艾麗卡帶走了,盡管艾麗卡哭的撕心裂肺,多麼的不情願,艾麗卡還是被送往醫院了。
那些被生活拋棄的人,自己放棄自己的人,他們只是缺少人的理解,缺少人的關心,這些無良少年也並不是真的自己就放棄了自己,他們無能為力,沒有辦法拯救自己,最後選擇了放棄。這時,哪怕一次傾訴,一次理解,一個陌生人的關心,都不會讓他們塌上不歸路。最後,亨利來到艾麗卡的醫院看望艾麗卡,艾麗卡放下手中的筆,奔向亨利,給了他一個大的擁抱,鏡頭停留在此刻。
亨利想救贖這些無良少年們,學校的老師也一樣,一次次的努力喚醒他們,可是太難了。被父母放棄,被現實拋棄,將自己放棄的人太難拉回頭了。亨利在做著救贖,幫助梅瑞狄斯,幫助艾麗卡,幫助整個班陷住的少年們。
我們需要一些東西來幫助我們超脫,脫離現實大大小小的事,暫時脫離生活讓自己安靜會。它可以是一次自我對白,一次傾訴,一次日記……
⑻ 電影超脫講的什麼
電影超脫講的是:
公亨利·巴赫特是一個有著與學生進行某種情感交流天賦的老師,但是他卻選擇了埋藏這種天賦。為了避免和學生或者是自己的同事產生什麼"情感交流",他選擇了做一個代課老師,在每個學校都只呆很短的時間,然後就離開。
不久之後,來了一份新的工作,把他委派到了一間落魄、沒有管理者的公立學校任教。這里的學生目中無人,教學工作極難開展。亨利的才能在這里得到了體現,他很快就成為了這所學校的模範教師,並且成為了處在反叛期的青少年的偶像。
在和自己的同事、學生以及他從街上救回來的少年之間產生情感連接之後,他發現自己在這個世界上並不孤獨。而且亨利還在這個看上去冷酷無情的世界中看到了美麗的生活和人性。
《超脫》的劇情評價:
影片《超脫》,名不副實般無法給人帶來超脫的感覺,影片壓抑而沉重。總體來說,該片的感情基調是苦澀的,殘酷和絕望的。正常觀眾就不用想電影里找到任何多餘的希望和救贖。
整部電影的主體情境基本上都是發生在美國的校園里,除去與現實生活的無縫接軌,電影本身也探討了諸多重要社會議題如青春期教育,對於女性的社會認同等。
影片中存在主義的荒誕感,令該影片雖然主題沉重,但影像卻很「輕」。片中的信息量很大,但碎片式的處理反而消解了整體上的絕望感。
⑼ 《超脫》:跨過善意邊界,我們終將學會彼此擁抱
《超脫》或許是唯一一部在我心中分量極重,卻不曾也不敢向任何人推薦的電影。
因為這部電影如同剝洋蔥一樣展示出人的痛苦萬象。如果你對人性不夠敏感,就無法體會到這部影片的的內在,而如果你過於敏感,那麼我害怕它會讓你心情壓抑到崩潰。
影片一開始,是不同的老師講述自己成為教師的經歷。原因既千奇百怪,又都平凡至極。鏡頭轉到故事發生的學校,是一群亂糟糟的學生,對老師毫無尊重。
主角亨利、女教師、教導主任、心理老師,這四個老師的角色在電影中以不同的方式詮釋著教育的困境。面對一群不在乎任何事情,被語言暴力嚴重影響思維的底層社會下的學生,他們的溫和、隱忍、幽默、理性,都無時無刻在變成壓力反饋到他們自身,而對改變學生而言,卻收效甚微。
你知道他們在走向歧路,但你無能為力。
我永遠也不能忘記劉玉玲飾演的心理老師,在面對對自己的人生毫不在乎的學生時最終崩潰,歇斯底里地說出的那句話:
而那個學生,最終還是用一句「fuck you」回應了劉玉玲痛徹心扉的聲音。
這是電影里善意的第一個邊界:你想要去幫助的人,他並不明白也不在乎自己的困境和未來。
主角亨利用一視同仁的尊重和溫柔拯救了遭受歧視的女學生,也拯救了雛妓。但最終,但她們因為他的尊重和溫柔產生依賴時,亨利賴以維持自我和解的情緒超脫卻被這種愛所侵犯。
這是電影里善意的第二個邊界:你所幫助的人所產生的依賴心理,讓你無所適從。
這也是EVA里所謂的的「A.T力場」或者「豪豬理論」的本質。因為靠得太近,反而被他人傷害,所以乾脆築起心靈高牆,隱藏自己的真實,杜絕了被傷害的可能性。
但這樣隨之而來的,就是日漸增長累積的孤獨感。
人是既害怕不被理解,又害怕被他人完全理解的奇怪生物。
在這部電影里,所有人都是孤獨的,都是小心翼翼的,脆弱的,都處在崩潰和爆發的邊緣。
哪怕是看似超凡脫俗,對學生的侮辱絲毫不以為意的亨利,也是一個在公交車上痛哭的被童年陰影籠罩的人。
亨利是一個童年遭受巨大苦難的人,但卻用文學以及自我抽離達成了他與外界社會的相安無事。只有母親的記憶能將它們拉回來,在醫院和最後兩次失控發火,都體現了他自己的困境。而在平時, 他用外在的溫柔和內在的疏離來解決對外的一切,將自己的脆弱靈魂超脫在外,不帶有任何歧視和情緒,以淡然面對任何的丑惡與冒犯。
這種強大是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里所形容的強壯:
亨利很善良,很溫柔,很紳士,也很想幫助眼前的學生走上正途。他拯救路邊的雛妓,他在黑板上寫下「雙重思想」並向學生們加以諄諄教誨:
要認清這個社會對女性的偏見,要去尊重她們。
面對全社會負面信息24小時不間斷的腐蝕,人要學會閱讀,去建立、保衛自己的獨立思想和信仰體系。
他的超脫之處在於,他藏起了自己的脆弱靈魂,讓苦難在某種意義上,變成他心靈強大的來源。在面對那些暴戾、自卑、自殘的人時,他的強大展現為會被任何人接受的溫柔和尊重。
可這種對自己脆弱的隱藏,讓他失去了愛人與被愛的能力。
這是他在被女教師誤解時歇斯底里的原因,是他強行送走雛妓的原因。
因為他人的愛,讓他不能再抽離自己的脆弱的那部分真實自我,讓他不能再保持「超脫」。並且這種令他恐慌的依賴和愛,令他下意識地用冷漠來反抗。
影片最後他去探望擁抱雛妓時,也代表了他不再害怕抗拒其他人的依賴,走向真正的超脫。
對適當的人,放下心理防線,收起全身的刺,是我們每個人的必經之路。接受所有,擁抱所有,包括那個脆弱的自己。
我們必須這樣做,即使那意味著,我們給予了他人傷害我們真實內心的機會。我們必須從聖人還原為人。
《超脫》是一部讓人沉默的電影。我在2015年第一遍看,彼時心情沉重得像灌了鉛。這部影片的思想讓我想起《EVA真心為你》里對真嗣的精神分析,是一種精確又絕望的感覺。
它令人絕望的,並不在於任何故事層面的發展,生與死的大起大落,而是隱藏在細節和打鬧中的強烈的「無意義感」。 亨利的人格魅力和悲劇氣質產生了強烈對比,而整個學校滿溢的暴戾、歧視、對任何事情的不尊重令人難受。可怕的是,沒有人可以改變這一切,幽默的教導主任不能,從理性到崩潰的心理老師不能,用自己無條件的尊重來引導學生去尊重世界的亨利,很大程度上也白費了所有心血。
最有可能為學生們帶來轉機的亨利,自己卻也是被童年記憶折磨的一份子。
整部電影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那個在學校、家裡都被無視的痛苦男子。他在操場邊上抓住鐵網滿臉痛苦,被路人無視。只有亨利發現了他,問他是否還好。他回答道:
「你看得見我?」
人間地獄不外乎如是吧。
如果有人讀到這里,一定懷疑這部致郁的影片到底有什麼可取之處。可在我看來,它所具備的教育意義在所有電影里也能排在前列。
那些自以為個性張揚的年輕人,如果能理解到這部影片中一丁點的真實內涵,是不是能感到可怕的未來將近?面對這樣的可能性,是繼續沉淪還是改變自己?
亨利的困境來自於他童年的不幸,而我們這些沒有經歷這種苦難的人,在看到他的人性之光時,又會不會覺得自己黯然失色?
而如果你也像一開始的亨利一樣,用遺世獨立孤高自清來應對外界的一切,又是否意識到這樣下去自己會變得冷漠、堅硬,離人性越來越遠?
這也是我,一個普通觀眾重復觀看本片從中得以自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