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電影吉鴻昌女演員陳玉玲

電影吉鴻昌女演員陳玉玲

發布時間:2022-12-13 09:38:37

A. 電影 吉鴻昌 主演

《吉鴻昌》達奇(飾演吉鴻昌)、白德彰、張沖霄、左夫、李瑛、孫敖、伊波主演,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於1979年拍攝的故事片。

B. 歷屆百花獎獲獎作品

第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1962年) 最佳故事片:《紅色娘子軍》 最佳編劇:夏衍 水華《 革命家庭》 最佳導演:謝晉 《紅色娘子軍》 最佳女演員:祝希娟《紅色娘子軍》 最佳男演員:崔嵬《紅旗譜》 最佳配角:陳強《紅色娘子軍》 最佳攝影:吳印咸 《紅旗譜》 最佳音樂:張敬安 歐陽謙叔 《洪湖赤衛隊》 最佳美術:丁辰 《馬蘭花》 最佳紀錄片:《兩種命運的決戰 》 最佳短紀錄片:《亞洲風暴》 最佳紀錄片攝影:《征服世界最高峰 》 最佳科教片:《沒有「外祖父」的癩哈蟆》 最佳美術片:《小蝌蚪找媽媽 》 最佳戲曲片:《楊門女將 》
第2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1963年) 最佳故事片:《李雙雙》 最佳編劇:李准《李雙雙》 最佳導演:王蘋《槐樹庄》 最佳女演員:張瑞芳《李雙雙》 最佳男演員:張良《哥倆好》 最佳配角:仲星火 《李雙雙》 最佳攝影:郭鎮鋌 尹志《劉三姐》 最佳音樂:雷振邦《劉三姐》 最佳美術:童景文 張起旺《劉三姐》 最佳紀錄片:《中印邊界問題真相》 最佳短紀錄片:《人民公敵蔣介石》 最佳紀錄片攝影:澤仁 田楓 計美登珠 札西旺堆《中印邊界問題真相》 最佳科教片:《知識老人》 最佳美術片:《大鬧天宮》 最佳戲曲片:《孫吾空三打白骨精》 榮譽獎:《槐樹庄》 (故事片) 《保衛古巴 在激流中》(紀錄片) 《中國武術 巧種多收》(科教片)
第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1980年) 最佳故事片:《吉鴻昌》《淚痕》《小花》 最佳編劇:陳立德《吉鴻昌 》 最佳導演:謝添《甜蜜的事業》 最佳女演員:陳沖《小花 》 最佳男演員:李仁堂《淚痕》 最佳配角:劉曉慶《瞧這一家子》 最佳攝影:陳國梁 雲文耀《小花》 最佳音樂:王酩《小花》 最佳美術:黃洽貴《藍光閃過之後》 最佳紀錄片:《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永垂不朽》 最佳短紀錄片:《美的旋律》 最佳科教片:《黃鼬》、《紅綠燈下》 最佳美術片:《哪吒鬧海》、《阿凡堤》 最佳戲曲片:《鐵弓緣》
第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1981年) 最佳故事片:《廬山戀》《天雲山傳奇》《七品芝麻官》 最佳男演員:達式常《燕歸來》 最佳女演員:張瑜《廬山戀》
第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1982年) 最佳故事片:《喜盈門》《鄉情》《白蛇傳》 最佳男演員:王心剛《知音》 最佳女演員:李秀明《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第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1983年) 斯琴高娃最佳故事片:《人到中年》《牧馬人》《駱駝祥子》 最佳男演員:嚴順開《阿Q正傳》 最佳女演員:斯琴高娃《駱駝祥子》 最佳男配角:牛犇《牧馬人》 最佳女配角:姜黎黎《赤橙黃綠青藍紫》
第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1984年) 最佳故事片:《咱們的牛百歲》《十六號病房》《不該發生的故事》 最佳男演員:楊在葆《血總是熱的》 最佳女演員:龔雪《大橋下面》 最佳男配角:劉信義《快樂的單身漢》 最佳女配角:王馥荔《咱們的牛百歲》
第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1985年) 最佳故事片:《高山下的花環》 《人生》《紅衣少女》 最佳男演員:呂曉禾《高山下的花環》 最佳女演員:吳玉芳《人生》 最佳男配角:何偉《高山下的花環》 最佳女配角:王玉梅《高山下的花環》
第9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1986年) 最佳故事片:《少年犯》《日出》《咱們的退伍兵》 最佳男演員:楊在葆《代理市長》 最佳女演員:方舒《日出》 最佳男配角:陳裕德《咱們的退伍兵》 最佳女配角:王馥荔《日出》
第1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1987年) 姜文[1]最佳故事片:《芙蓉鎮》《血戰台兒庄》《孫中山》 最佳男演員:姜文《芙蓉鎮》 最佳女演員:劉曉慶《芙蓉鎮》 最佳男配角:祝士彬《芙蓉鎮》 最佳女配角:張曉敏《非常大總統》
第1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1988年) 最佳故事片:《紅高梁》《老井》《原野》 最佳男演員:張藝謀《老井》 最佳女演員:劉曉慶《原野》 最佳男配角:陳佩斯《京都球俠》 最佳女配角:呂麗萍《老井》
第12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1989年) 鞏俐最佳故事片:《春桃》《寡婦村》《共和國不會忘記》 最佳男演員:姜文《春桃》 最佳女演員:劉曉慶《春桃》 最佳男配角:申軍誼《歡樂英雄》《陰陽界》 最佳女配角:鞏俐《代號美洲豹》
第1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1990年) 最佳故事片 《開國大典》《本命年》《巍巍昆侖》 最佳男演員 古月(《開國大典》) 最佳女演員 宋佳(《庭院深深》) 最佳男配角 孫飛虎(《開國大典》) 最佳女配角 林默予(《紅樓夢》)
第1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1991年) 最佳故事片 《焦裕祿》《龍年警官》《老店》 最佳男演員 李雪健(《焦裕祿》) 最佳女演員 宋佳(《落山風》) 最佳男配角 陳裕德(《斗雞》) 最佳女配角 伍宇娟(《龍年警官》)
第1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1992年) 最佳故事片 《周恩來》《大決戰》《過年》 葛優最佳男演員 王鐵成(《周恩來》) 最佳女演員 趙麗蓉(《過年》) 最佳男配角 葛優(《過年》) 最佳女配角 呂麗萍(《青春無悔》)
第1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1993年) 最佳故事片 《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楊貴妃》 最佳男演員 古月(《毛澤東的故事》) 最佳女演員 鞏俐(《大紅燈籠高高掛》) 最佳男配角 馮鞏(《站直了,別趴下》) 最佳女配角 陳小藝(《離婚》)
第1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1994年) 最佳故事片 《鳳凰琴》《重慶談判》《炮兵少校》 最佳合拍片 《獅王爭霸》 最佳男演員 李保田(《鳳凰琴》) 最佳女演員 潘虹(《股瘋》) 最佳男配角 孫飛虎(《重慶談判》) 最佳女配角 丁嘉莉(《無人喝彩》)
第1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1995年) 最佳故事片 《被告山杠爺》《留村查看》《一個獨生女的故事》 最佳合拍片 《天與地》 最佳男演員 李仁堂(《被告山杠爺》) 最佳女演員 沈丹萍(《留村查看》) 最佳男配角 謝園(《天生膽小》) 最佳女配角 李媛媛(《天生膽小》)
第19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1996年) 最佳故事片 《紅櫻桃》《七七事變》《混在北京》 最佳合拍片 《大辮子的誘惑》 最佳男演員 張國立(《混在北京》) 最佳女演員 郭柯宇(《紅櫻桃》) 最佳男配角 方子哥(《混在北京》) 最佳女配角 何賽飛(《敵後武工隊》)
第2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1997年) 最佳故事片 《紅河谷》《大轉折》《離開雷鋒的日子》 最佳男演員 高明(《孔繁森》) 最佳女演員 寧靜(《紅河谷》) 最佳男配角 牛犇(《夫唱妻合》) 最佳女配角 宋春麗(《離開雷鋒的日子》)
第2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1998年) 最佳故事片 《甲方乙方》、《鴉片戰爭》、《長征》 劉蓓最佳男演員 葛優(《甲方乙方》) 最佳女演員 劉蓓(《甲方乙方》) 最佳男配角 李保田(《有話好好說》) 最佳女配角 張路(《這女人這輩子》)
第22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1999年) 最佳故事片 《男婦女主任》、《紅娘》、《一個都不能少》 最佳男演員 趙本山(《男婦女主任》) 最佳女演員 劉欣(《紅娘》) 最佳男配角 牛犇《媳婦你當家》) 最佳女配角 李曉紅(《銀幕戀情》)
第2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2000年) 最佳故事片獎:《我的父親母親》《黃河絕戀》《國歌》 最佳男演員獎:潘長江《明天我愛你》 最佳女演員獎:章子怡《我的父親母親》 最佳男配角獎:尤勇《緊急迫降》 最佳女配角獎:陶虹《說好不分手》
第2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2001年) 最佳故事片獎:《生死抉擇》、《漂亮媽媽》和《芬芳誓言》 最佳男演員獎:《生死抉擇》中飾李高成的王慶祥 最佳女演員獎:《漂亮媽媽》中飾孫麗英的鞏俐 最佳男配角獎:朱旭憑《刮痧》 最佳女配角獎:《留住心中的月亮》中飾月蘭的閻青妤 寧波市民評選出的最受歡迎演員獎:鞏俐
第2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2002年) 最佳故事片:《法官媽媽》 《二十五個孩子一個爹》《大腕》 最佳男演員:葛優(飾演《大腕》中尤優) 最佳女演員:周迅(飾演《煙雨紅顏》中趙寧靜) 最佳男配角:英達(飾演《大腕》中路易王) 最佳女配角:袁立(飾演《絕對情感》中安然)
第2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2003年) 最佳故事片獎:《沖出亞馬遜》《英雄》 《鄧小平》 最佳女演員:徐靜蕾 (《開往春天的地鐵》) 最佳男演員:盧奇 (《鄧小平》) 最佳女配角:袁泉 (《美麗的大腳》) 最佳男配角:王志文 (《和你在一起》)
第2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2004年) 最佳故事片獎:《手機》 優秀故事片獎:《驚心動魄》、《暖春》 最佳男演員獎:葛優(《手機》中飾演嚴守一) 最佳女演員獎:范冰冰(《手機》中飾演武月) 優秀男演員獎:李幼斌(《驚心動魄》中飾演乘警長) 優秀女演員獎:張妍(《暖春》中飾演小花)
第2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2006年杭州) 最佳故事片獎:《張思德》 優秀故事片獎:《功夫》《生死牛玉儒》 最佳導演獎:尹力(《張思德》) 最佳男主角獎:吳軍(《張思德》) 最佳女主角獎:劉若英(《天下無賊》) 最佳男配角獎:謝霆鋒(《新警察故事》) 最佳女配角獎:元秋(《功夫》) 最佳新人獎:孫儷(《霍元甲》)
第29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2008年大連) 最佳故事片獎:《集結號》 優秀故事片獎:《隱形的翅膀》《雲水謠》 最佳導演獎:馮小剛(《集結號》) 最佳男主角獎:張涵予(《集結號》) 最佳女主角獎:李冰冰(《雲水謠》) 最佳男配角獎:鄧超(《集結號》) 最佳女配角獎:歸亞蕾(《雲水謠》) 最佳新人獎:雷慶瑤(《隱形的翅膀》) 終身成就獎:袁乃晨 陳強

C. 90版封神榜商紂王扮演者是誰

達奇
達奇,原名齊福君,著名電影演員。1934年農歷3月18日出生在吉林省阜豐山下懷德縣的一個鐵路工人的家裡,他在長春市讀完小學和中學。中學時代,在語文老師的誘導下,他閱讀了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尤使他著迷的是那些情節離奇、人物頗有些傳奇色彩的武俠小說。他經常將這些書中有趣的地方繪聲繪色他講給同學們聽,從而鍛煉了他的講述和表演才能,為之後走上藝術之路打下了基礎。
1950年,達奇被學校保送到長春鐵路業務所學報務。翌年,到長春郵電高級職業學校學習。由於他是業余文藝活動的積極分子,經常參加一些演出,1953年被調到列車段文藝車班工作。是年,剛剛成立的哈爾濱鐵路文工團(中國鐵路文工團的前身)把他選中了,十九歲的達奇從此成為專業話劇演員。在鐵路文工團里,達奇接受了表演基本功的訓練,比較系統地學習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理論;參加了《四十年的願望》、《二七風暴》、《三千里江山》、《十二次列車》、《西藏的槍聲》等劇目的演出。這段時間,他隨文工團沿著鐵路干線巡迴演出,跑過許多地方,不僅豐富了舞台實踐經驗,而且使他有機會在觀摩其它的劇種中汲取營養,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生活。
1956年,長影著名電影導演林農執導我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邊寨烽火》,他選中了達奇飾演男主角多隆。達奇做為外請演員,雖然是第一次來到水銀燈下,但他卻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勇猛剽悍,閃射著民族獨特光彩的景頗族小夥子的藝術形象。他的表演細膩、生動,充溢著真情,比較准確地表現了人物火辣辣的個性。當影片在第十一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放映後,受到評論家們的贊許,授予達奇以青年藝術家獎。
在飾演多隆的過程中,導演嚴格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給了達奇以深刻的影響。他首先要求達奇深入生活,了解景頗青年的性情、了解他們的習俗,特別是景頗人民在舊社會所遭受的苦難;進而要求他能夠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准確地表達出角色的思想感情,在刻畫人物的獨特性格上下功夫。林農告訴他:做一名合格的電影演員,要有多方面的生活積累和修養,一個沒有理想和抱負的演員,是不會成為藝術家的。
飾演多隆的成功,使他產生了成為一名專業電影演員的願望,並希冀自己能夠塑造出各種各樣性格的角色。
1961年,達奇正式從鐵路文工團調到長春電影製片廠,從此,他成為專業電影演員,他在長影拍攝的影片《獨立大隊》和《景頗姑娘》中分別扮演牛牯和文帥老人,很好地完成了角色任務。
正當達奇壯志在懷,要在銀幕上大展宏圖的時候,空前的動亂使他同廣大電影工作者一樣,被剝奪了創作的權利。1969年,他被下放到吉林省舒蘭縣農村插隊落戶,直到1972年才回到長影。
1975年,經過將近十年的生活磨難,他又重新登上了銀幕。在尹一青導演的影片《車輪滾滾》里,他成功地飾演了支前模範耿東山。「四人幫」被粉碎後,1977年和1978年,他又先後在影片《熊跡》和《漁島怒潮》中扮演老魏爺和王四江。
自從扮演多隆之後,他心中的理想之火一直在熊熊燃燒。即便在「四害」橫行的時候,他仍然堅持讀書,研究文藝理論,瀏覽文藝作品;學習繪畫、攝影、彈鋼琴、打球、游泳、滑冰、擊劍……以此來豐富自己並掌握演員應具備的各種技能。
達奇實現自己夙願的機會終於來臨了。1978年,導演李光惠和齊興家,要把部隊作家陳立德的電影文學劇本《吉鴻昌》搬上銀幕,達奇讀過劇本後,深深地被民族英雄、抗日名將吉鴻昌的形象所打動,他景仰那悲壯的業績,喜愛那箭一樣勇往直前的性格。他多麼希望能飾演吉將軍!然而,盡管導演對達奇有所了解,但是對他能否塑造好吉鴻昌這個感情幅度變化較大的藝術形象,還不敢輕易下結論。當達奇把對吉鴻昌這一形象的理解寫成了一疊厚厚的材料送到導演的手裡時,導演仍沒最後下決心。直到經過三個月的「試戲」之後,幾乎把影片中的全部重場戲都試過了,導演最後決定由達奇來飾演,在一同試戲的五名演員中,導演認為:達奇不僅形似,而且接近神似。
在飾演吉鴻昌這一角色的過程中,達奇使用了全身的解數來著意刻畫人物的性格,既細膩地表現了吉鴻昌追求真理,憂國憂民,從善如流,疾惡如仇這些性格的本質方面;同時也真實生動地表現了他固執粗暴、江湖義氣、簡單輕信等性格的另一面,准確地展示了一個國民黨的軍官轉變為共產黨人的思想性格的發展過程。
1979年8月,彩色故事片《吉鴻昌》(上、下集)攝制完成後,作為國慶三十周年的獻禮片在全國上映,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在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中,被評為最佳故事片之一。
吉鴻昌藝術形象的成功塑造,凝聚著達奇的心血和汗水。抗日民族英雄吉鴻昌犧牲於1934年,而這時,達奇才剛剛出生。為了了解吉鴻昌生活戰斗的特定環境和他為國為民探索、奮斗的一生,達奇研究了大量的文史資料及有關書籍,拜訪了許多老前輩,訪問了吉鴻昌烈士的女兒吉瑞藝以及其他家屬。然而,正如達奇所說:理解並不等於表現。他在表演上,能夠准確地掌握人物復雜的不斷變化的情緒和心理,也經歷了一個過程。在處理吉鴻昌出場的戲時,開始,達奇設計騎馬趕到法場後,先勒馬揚蹄,隨即下馬,迅速利落地解開披風,「刷」地甩給老周,旋即環視四周,「咔、咔、咔」地虎步登上練兵台等一連串「帥」的細節動作,來展示吉鴻昌久經戎馬生涯的武將風度,可是後來他覺察到這種亮相忽略了吉鴻昌此時此刻的內心活動和精神狀態:當時吉鴻昌奉蔣介石之命調到大別山與紅軍作戰,他本來就想不通,加上屢吃敗仗,心緒煩躁,又有士兵連連開小差和倒戈,就更加劇了他心中的矛盾。在實拍時,達奇把原來設計的動作改為表情嚴肅沉鬱、心事重重,當吉鴻昌一出場,就讓觀眾感到他心緒不寧、「一腦門子官司」的心境。這既表現了他久戰疆場的將軍風度,又展示了他憂國憂民的情懷。
《吉鴻昌》是一部傳記片,其中吉鴻昌個人的鏡頭幾乎佔二分之一以上,達奇深深感到,如果僅靠面部表情去刻畫人物的性格,是頗為困難的,必須探尋更多的表現手段。如對道具「簫」的運用,「單騎」平叛徒立於馬上的強烈動作,「偷酒喝」的細節,以及就義前吉鴻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等等,他都非常用心地去思索,使得表演真切感人。
對於吉鴻昌在不同的環境和心境下的不同笑聲,達奇也賦予角色以不同的感情色彩和思想內涵。如在大別山駐地,秘書聶慶鳴心懷忐忑地對吉鴻昌說:「南京有人說你都快赤化了!」吉鴻昌笑道:「叫他們去說好了,可我還不知赤化是什麼樣子呢!」這笑聲是豪爽的大笑,表現出吉鴻昌襟懷坦盪、無所畏懼的性格。隨後,他又對秘書聶慶鳴笑說:「慶鳴,你的性情太軟了,你跟我這些年,光提筆桿,可別忘了腰桿!」這笑聲,是親呢的微笑,有關懷,更有提醒,體現出吉鴻昌對小兄弟的期望;當孫梅提醒吉鴻昌,國民黨可能與日本人重新勾結時,吉鴻昌一笑,說:「勾結肯定是會有的,但在軍事上不可能吧!」這笑聲,是十分自信的笑,表現出他性格中致命的弱點:固執;當他被捕後叛徒林萬鵬擺宴勸降時,吉鴻昌冷笑著喝道:「拿你的性命擔保,我活著會比死更難受!」這笑聲充滿了鄙夷和藐視,表現了吉鴻昌疾惡如仇的可貴品質;刑場上看到劊子手驚恐萬狀的樣子,吉鴻昌坐在椅子上放聲大笑,這笑聲是共產黨人的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笑,它充滿著吉鴻昌對祖國和革命事業的一片赤膽忠心。
達奇十分贊同大詩人白居易所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他認為有情方能感人。他在飾演吉鴻昌時,特別注意自己的感情分寸。如周光遠探獄一場戲。開始,達奇一見到周光遠,便熱淚奪眶而出。但他很快意識到,這種表演是不準確的,因為它沒有使人看到這種感情形成的過程,缺少層次。實拍時,他做了改正,見到周光遠沒有立即流淚,而是緊緊握住他的雙手,直到讀完中央的電報,抬起頭來,兩行熱淚潸然而下,接著傾吐了一腔肺腑之言。雖是訣別,卻沒有悲凄的哀嘆,而是充滿了對勝利的祝願和嚮往,准確地表達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崇高信仰和堅定的信念,達奇說:「感情澎湃的戲,不怕不激動,就怕沒節制,控制著的感情,才是最容易打動人心的!」在飾演吉鴻昌的過程中,達奇對於如何准確地展示人物的感情進行了精心的設計。他要求自己:既要有大江東去,驚濤駭浪般的雄偉氣概,又要有小橋流水,平湖如鏡般的幽靜典雅;有些場次得用大筆觸去勾勒,濃濃地塗上幾筆;有些場次需用工筆畫的手法,細致入微,一聲輕輕的嘆息,一個深沉的微笑,一個凝思的眼神,都要做到准確、質朴、逼真。
當人攀上一個山峰,會覺得心胸開闊;極目遠望,頓時還會發現新的高峰,當達奇成功地塑造了民族英雄吉鴻昌的形象,實現了自己的夙願之後,他深深懂得,藝術的峰巒是沒有盡頭的,要在銀幕上塑造各種各樣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還須繼續努力攀登。
1981年,達奇應邀去北影,在李文化導演的歷史題材的影片《海囚》(寬銀幕上、下集)中,飾演男主角華工首領唐金龍,較好地刻畫了一個具有民族氣節的寧死不屈的華工形象。
飾演唐金龍需要會武功,為此,他冒著酷暑學習拳術和劍術,飽嘗了「台上三分鍾,台下三年功」的甘苦。在練功中,他受至很大啟發,把練武功的一些要領,巧妙地同塑造人物融為一體。比如南拳講究以形為拳,以意為神,形神兼備。他覺得飾演唐金龍也應該如此。如果在表演中只注意形的美,忽略了神的真,就會徒有其表;只注意了神的真,忽略了形的美,也不能表達人物的深刻本質。在影片中唐金龍有很多武打動作,但是達奇並不是為打而打,他的一招一式都是用來刻畫人物的。
達奇是一位藝術上的有心人,他所走過的道路是一條發憤圖強、不斷求索的道路。他的不斷的成功是與他總是抱有信心,既不妄自菲薄,同時又踏踏實實地去頑強奮斗連在一起的。
1982年,達奇調到福建電影製片廠工作,擔任副廠長,導演並主演了電影《倔強的女人》,導演了電視劇《橋隆飆》
90年代初期,達奇在電視劇《封神榜》中塑造的「紂王」形象亦深入人心。
後來,達奇移民到澳大利亞悉尼,繼續自己的演藝事業。

http://ke..com/view/890251.html?wtp=tt

D. 電影甩尾王婉婷誰演的

電影甩尾王婉婷沐嵐演的。

沐嵐(原名葛凌芮),出生於天津,中國內地女演員、歌手,本科畢業於武漢大學,研究生就讀於中國傳媒大學。

2015年8月,參演的革命史詩劇《英雄吉鴻昌》開播,從而正式進入演藝圈。2017年6月,主演的愛情片《漂洋過海來愛你》上映;8月,主演的青春校園片《不作不死不青春》殺青。

2018年1月,與白雲峰共同主演的懸疑動作片《探案錄財寶大劫案》上映;10月,主演的懸疑恐怖片《黑暗深處之驚魂夜》上映。



(4)電影吉鴻昌女演員陳玉玲擴展閱讀:

在電視劇《英雄吉鴻昌》中,沐嵐所飾演的林如意一角,憑借自身扎實的演技,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電影《甩尾王》中的沐嵐性感可愛、狂野誘人,而在電影《不作不死不青春》中,沐嵐一改賽車女神的狂野性感,呈現給觀眾全新的形象。

在電影《漂洋過海來愛你》中,沐嵐對葉真這一角色的完美演繹,為這部文藝題材的愛情故事增色不少。

除此之外,沐嵐還用她精湛的演技演繹出了音樂劇《名揚四海》女主角卡門的青春與熱情、迷惑與執著,完美詮釋出了觀眾心目中星光璀璨的卡門;而她出色的演技、加上動人的舞姿、精彩絕倫的演唱,也讓觀眾感受到了來自沐嵐自身萬人迷的風采。

E. 求歷屆百花獎獲獎的名單什麼地方有這方面的資料

第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1962年)

最佳故事片:《紅色娘子軍》
最佳編劇:夏衍 水華《 革命家庭》
最佳導演:謝晉 《紅色娘子軍》
最佳女演員:祝希娟《紅色娘子軍》
最佳男演員:崔嵬《紅旗譜》
最佳配角:陳強《紅色娘子軍》
最佳攝影:吳印咸 紅旗譜
最佳音樂:張敬安 歐陽謙叔 洪湖赤衛隊
最佳美術:丁辰 馬蘭花
最佳紀錄片:《兩種命運的決戰 》
最佳短紀錄片:《亞洲風暴》
最佳紀錄片攝影:《征服世界最高峰 》
最佳科教片:《沒有「外祖父」的癩哈蟆》
最佳美術片:《小蝌蚪找媽媽 》
最佳戲曲片:《楊門女將 》

第二屆大眾電影百花獎(1963年)

最佳故事片:《李雙雙》
最佳編劇:李准《李雙雙》
最佳導演:王蘋《槐樹庄》
最佳女演員:張瑞芳《李雙雙》
最佳男演員:張良《哥倆好》
最佳配角:仲星火 李雙雙
最佳攝影:郭鎮鋌 尹志《劉三姐》
最佳音樂:雷振邦《劉三姐》
最佳美術:童景文 張起旺《劉三姐》
最佳紀錄片:《中印邊界問題真相》
最佳短紀錄片:〈人民公敵蔣介石〉
最佳紀錄片攝影:澤仁 田楓 計美登珠札西旺堆《中印邊界問題真相》
最佳科教片:《知識老人》
最佳美術片:《大鬧天宮》
最佳戲曲片:《孫吾空三打白骨精》
榮譽獎:《槐樹庄》 (故事片)
《保衛古巴 在激流中》(紀錄片)
《中國武術 巧種多收》(科教片)

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1980年)

最佳故事片:《吉鴻昌》《淚痕》《小花》
最佳編劇:陳立德《吉鴻昌 》
最佳導演:謝添《甜蜜的事業》
最佳女演員:陳沖《小花 》
最佳男演員:李仁堂《淚痕》
最佳配角:劉曉慶《瞧這一家子》
最佳攝影:陳國梁 雲文耀《小花》
最佳音樂:王酩《小花》
最佳美術:黃洽貴《藍光閃過之後》
最佳紀錄片:《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永垂不朽》
最佳短紀錄片:《美的旋律》
最佳科教片:《黃鼬》、《紅綠燈下》
最佳美術片:《哪吒鬧海》、《阿凡堤》
最佳戲曲片:《鐵弓緣》

第四屆大眾電影百花獎(1981年)

最佳故事片:《廬山戀》《天雲山傳奇》《七品芝麻官》
最佳男演員:達式常《燕歸來》
最佳女演員:張瑜《廬山戀》

第五屆大眾電影百花獎(1982年)

最佳故事片:《喜盈門》《鄉情》《白蛇傳》
最佳男演員:王心剛《知音》
最佳女演員:李秀明《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第六屆大眾電影百花獎(1983年)

最佳故事片:《人到中年》《牧馬人》《駱駝祥人》
最佳男演員:嚴順開《阿Q正傳》
最佳女演員:斯琴高娃《駱駝祥子》
最佳男配角:牛bin《牧馬人》
最佳女配角:姜黎黎《赤橙黃綠青藍紫》

第七屆大眾電影百花獎(1984年)

最佳故事片:《咱們的牛百歲》《十六號病房》《不該發生的故事》
最佳男演員:楊在葆《血總是熱的》
最佳女演員:龔雪《大橋下面》
最佳男配角:劉信義《快樂的單身漢》
最佳女配角:王馥荔《咱們的牛百歲》

第八屆大眾電影百花獎(1985年)

最佳故事片:《高山下的花環》《人生》《紅衣少女》
最佳男演員:呂曉禾《高山下的花環》
最佳女演員:吳玉芳《人生》
最佳男配角:何偉《高山下的花環》
最佳女配角:王玉梅《高山下的花環》

第九屆大眾電影百花獎(1986年)

最佳故事片:《少年犯》《日出》《咱們的退伍兵》
最佳男演員:楊在葆《代理市長》
最佳女演員:方舒《日出》
最佳男配角:陳裕德《咱們的退伍兵》
最佳女配角:王馥荔《日出》

第十屆大眾電影百花獎(1987年)

最佳故事片:《芙蓉鎮》《血戰台兒庄》《孫中山》
最佳男演員:姜文《芙蓉鎮》
最佳女演員:劉曉慶《芙蓉鎮》
最佳男配角:祝士彬《芙蓉鎮》
最佳女配角:張曉敏《非常大總統》

第十一屆大眾電影百花獎(1988年)

最佳故事片:《紅高梁》《老井》《原野》
最佳男演員:張藝謀《老井》
最佳女演員:劉曉慶《原野》
最佳男配角:陳佩斯《京都球俠》
最佳女配角:呂麗萍《老井》

第十二屆大眾電影百花獎(1989年)

最佳故事片:《春桃》《寡婦村》《共和國不會忘記》
最佳男演員:姜文《春桃》
最佳女演員:劉曉慶《春桃》
最佳男配角:申軍誼《歡樂英雄》《陰陽界》
最佳女配角:鞏俐《代號美洲豹》

第1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1990年)

最佳故事片 《開國大典》《本命年》《巍巍昆侖》
最佳男演員 古月(《開國大典》)
最佳女演員 宋佳(《庭院深深》)
最佳男配角 孫飛虎(《開國大典》)
最佳女配角 林默予(《紅樓夢》)

第1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1991年)

最佳故事片 《焦裕祿》《龍年警官》《老店》
最佳男演員 李雪鍵(《焦裕祿》)
最佳女演員 宋佳(《落山風》)
最佳男配角 陳裕德(《斗雞》)
最佳女配角 伍宇娟(《龍年警官》)

第1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1992年)

最佳故事片 《周恩來》《大決戰》《過年》
最佳男演員 王鐵成(《周恩來》)
最佳女演員 趙麗蓉(《過年》)
最佳男配角 葛優(《過年》)
最佳女配角 呂麗萍(《青春無悔》)

第1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1993年)

最佳故事片 《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楊貴妃》
最佳男演員 古月(《毛澤東的故事》)
最佳女演員 鞏俐(《大紅燈籠高高掛》)
最佳男配角 馮鞏(《站直了,別趴下》)
最佳女配角 陳小藝(《離婚》)

第1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1994年)

最佳故事片 《鳳凰琴》《重慶談判》《炮兵少校》
最佳合拍片 《獅王爭霸》
最佳男演員 李保田(《鳳凰琴》)
最佳女演員 潘虹(《股瘋》)
最佳男配角 孫飛虎(《重慶談判》)
最佳女配角 丁嘉莉(《無人喝彩》)

第1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1995年)

最佳故事片 《被告山杠爺》《留村查看》《一個獨生女的故事》
最佳合拍片 《天與地》
最佳男演員 李仁堂(《被告山杠爺》)
最佳女演員 沈丹萍(《留村查看》)
最佳男配角 謝園(《天生膽小》)
最佳女配角 李媛媛(《天生膽小》)

第19屆大眾電影百花獎(1996年)

最佳故事片 《紅櫻桃》《七七事變》《混在北京》
最佳合拍片 《大辮子的誘惑》
最佳男演員 張國立(《混在北京》)
最佳女演員 郭柯宇(《紅櫻桃》)
最佳男配角 方子哥(《混在北京》)
最佳女配角 何賽飛(《敵後武工隊》)

第2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1997年)

最佳故事片 《紅河谷》《大轉折》《離開雷鋒的日子》
最佳男演員 高明(《孔繁森》)
最佳女演員 寧靜(《紅河谷》)
最佳男配角 牛(ben)(《夫唱妻合》)
最佳女配角 宋春麗(《離開雷鋒的日子》)

第2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1998年)

最佳故事片 《甲方乙方》、《鴉片戰爭》、《長征》
最佳男演員 葛優(《甲方乙方》)
最佳女演員 劉蓓(《甲方乙方》)
最佳男配角 李保田(《有話好好說》)
最佳女配角 張路(《這女人這輩子》)

第22屆大眾電影百花獎(1999年)

最佳故事片 《男婦女主任》、《紅娘》、《一個都不能少》
最佳男演員 趙本山(《男婦女主任》)
最佳女演員 劉欣(《紅娘》)
最佳男配角 牛(ben)(《媳婦你當家》)
最佳女配角 李曉紅(《銀幕戀情》)

第2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2000)

最佳故事片獎:《我的父親母親》《黃河絕戀》《國歌》
最佳男演員獎:潘長江《明天我愛你》
最佳女演員獎:章子怡《我的父親母親》
最佳男配角獎:尤勇《緊急迫降》
最佳女配角獎:陶虹《說好不分手》

第2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2001年)

最佳故事片獎:《生死抉擇》、《漂亮媽媽》和《芬芳誓言》
最佳男演員獎:《生死抉擇》中飾李高成的王慶祥
最佳女演員獎:《漂亮媽媽》中飾孫麗英的鞏俐
最佳男配角獎:朱旭憑《刮痧》
最佳女配角獎:《留住心中的月亮》中飾月蘭的閻青妤
寧波市民評選出的最受歡迎演員獎:鞏俐

第2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2002年)

最佳故事片:《法官媽媽》《二十五個孩子一個爹》《大腕》
最佳男演員:葛優(飾演《大腕》中尤優)
最佳女演員:周迅(飾演《煙雨紅顏》中趙寧靜)
最佳男配角:英達(飾演《大腕》中路易王)
最佳女配角:袁立(飾演《絕對情感》中安然)

第2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2003年)

最佳故事片獎:《沖出亞馬遜》《英雄》《鄧小平》
最佳女演員:徐靜蕾
最佳男演員:盧奇
最佳女配角:袁泉
最佳男配角:王志文

第2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2004年)

最佳故事片獎:《手機》
優秀故事片獎:《驚心動魄》、《暖春》
最佳男演員獎:葛優(《手機》中飾演嚴守一)
最佳女演員獎:范冰冰(《手機》中飾演武月)
優秀男演員獎:李幼斌(《驚心動魄》中飾演乘警長)
優秀女演員獎:張妍(《暖春》中飾演小花)

第2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獲獎名單:
最佳故事片獎:《張思德》
優秀故事片獎:《功夫》《生死牛玉儒》
最佳導演獎:尹力(《張思德》)
最佳男主角獎:吳軍(《張思德》)
最佳女主角獎:劉若英(《天下無賊》)
最佳男配角獎:謝霆鋒(《新警察故事》)
最佳女配角獎:元秋(《功夫》)
最佳新人獎:孫儷(《霍元甲》)

F. 百花獎幾年一次啊

兩年,百花獎每兩年舉辦一屆,一般於每年9月至10月於中國各地申辦城市舉行頒獎典禮。

大眾電影百花獎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主辦的電影獎項。創辦於1962年,是中國大陸電影界的觀眾獎。與中國電影金雞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並稱中國電影三大獎。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合稱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

(6)電影吉鴻昌女演員陳玉玲擴展閱讀:

百花獎之所以用「百花」命名是為了體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百花獎主要反映了廣大觀眾對電影的評價和喜好,因而被稱為「群眾獎」。百花獎以盛開的百花取名,象徵影壇百花齊放,春色滿園,鼓舞電影藝術家創作出更多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好影片。百花獎以百花女神鵰像作為自己的獎杯。獎杯為銅質鍍金花神,表示電影是文藝百花園中的一朵鮮花。百花獎獎杯是由雕塑美術家姚永康設計。

閱讀全文

與電影吉鴻昌女演員陳玉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部電影變異的烏鴉 瀏覽:464
大蛇王電影大全 瀏覽:7
看4k電影網站 瀏覽:875
新媽媽類型電影 瀏覽:964
八絕電影完整版 瀏覽:781
紅色革命題材的電影觀後感 瀏覽:286
求一部韓國電影倆女的來合租 瀏覽:72
女孩穿越到遠古時期電影名字 瀏覽:502
關於愛情的電影大陸 瀏覽:594
office電影票房收入統計 瀏覽:504
小羊羔大電影第一 瀏覽:635
柏林獨立電影節最佳短片 瀏覽:268
上海上海電影票房 瀏覽:639
長沙電影小鎮開業圖片 瀏覽:775
一部外國電影女孩不知道疼痛 瀏覽:487
介紹電影解說經常用的音樂 瀏覽:558
央視女主持周濤澳門國際電影節 瀏覽:82
威尼斯電影節嘉年華 瀏覽:485
風暴電影的小女孩名字 瀏覽:401
兔子變成女的是什麼電影 瀏覽: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