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恩來特型演員是誰
周恩來特型演員有:
最經典的周恩來:劉勁
特型演員劉勁在15年裡演了四十幾次周恩來,代表作品《長征》《延安頌》《鄧小平1928》《建國大業》。
最神似的周恩來:王鐵成
王鐵成是飾演周恩來公認的最感人的,也是最神似的特型演員。1961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後任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演員。1977年演出話劇《轉折》,第一次在舞台上飾演周恩來,後在話劇《報童》、《喜哥》,以及大型歌舞《中國革命之歌》中飾演周恩來。1978年在影片《大河奔流》中第一次在銀幕上飾演周恩來。1979年在影片《李四光》中飾演周恩來,獲文化部青年優秀創作獎。1991年在影片《周恩來》中成功地塑造出真實感人的周恩來的藝術形象,於1992年獲第十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第十五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
孔祥玉:在規定情景中塑造人物
孔祥玉在《中國命運的決戰》中飾演周恩來是他第5次塑造這一角色。十幾年前他就在電影《南昌起義》和話劇《覺悟》、《團圓曲》及電視劇《陪都新聞》中塑造了青年周恩來的形象。
蘇林:真實再現歷史人物
蘇林是較早飾演周恩來的特型演員之一,他在《大決戰之淮海戰役》、《大決戰之平津戰役》及《四渡赤水》等影片中扮演周恩來。
黃凱:留下總理光輝形象
黃凱曾出演《年青一代》、《萬水千山》等多部話劇。在電視劇《尋找回來的世界》及電影《黃河之濱》、《鄰居》、《瑰寶》中擔任主要角色,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多部影視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周恩來總理的光輝形象,如《開國大典》、《重慶談判》、《毛澤東和他的兒子》、《第二次采訪》、《決戰之後》、《紅軍留下的兒子》、《中國神火》等。
孫維民:演總理一專多能
孫維民作為周恩來總理的特型演員,曾經在《大轉折》、《大進軍之南線大追殲》、《大戰寧滬杭》以及電視劇《西藏風雲》中扮演周恩來。在不久後播出的《少奇同志》中觀眾將看到由孫維民扮演的周總理,該劇編劇對孫維民在劇中的表現評價為,雖然戲份不是很重,但是在形似的基礎上追求神似,他演周恩來比較適合。
2. 有大神有1991年上映的古月/蘇林/趙恆多主演的中國戰爭片《大決戰之遼沈戰役》高清免費的網盤鏈接嗎
《大決戰之遼沈戰役》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大決戰之遼沈戰役》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李俊、楊光遠等聯合執導,古月、趙恆多、蘇林、劉懷正、馬紹信、魯繼先、張衛國等主演的劇情片,於1991年在中國上映。
該片講述解放戰爭時期,以毛澤東主席為首的統帥部領導、林彪指揮的解放軍為打敗以蔣介石為首統帥的國民黨軍隊而進行遼沈戰役,攻克錦州,全殲廖耀湘兵團,最後攻克沈陽,解放了全東北的故事。
3. 求1991年古月、蘇林主演的電影《大決戰之淮海戰役》免費高清百度雲資源
鏈接:
《大決戰第二部:淮海戰役》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李俊、蔡繼渭等執導的戰爭片,由古月、蘇寧、趙恆多等主演。在遼沈戰役打響的同時,劉伯承、鄧小平、陳毅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著手策動淮海戰役。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打響。華東野戰軍及時切斷正向徐州收縮的黃百韜兵團的退路,並將其包圍在山東碾庄地區。同時,中原野戰軍攻戰了軍事重地宿縣,切斷了徐州劉峙集團的陸上退路。蔣介石調杜聿明回徐州作戰,敵人幾路兵團雲集逼近徐州,淮海戰役形勢異常嚴峻。國共雙方統帥鬥智斗勇,頻頻調兵遣將,經過十幾天的激烈戰斗,黃百韜兵團被殲,杜聿明集團被圍困,黃維兵團全殲。蔣介石雖多方設法救援杜聿明集團,但終因軍無鬥志,終致全軍覆滅,具有決定意義的淮海戰役大獲全勝。
4. 「林彪」馬紹信離世,《大決戰》黃金一代特型演員光輝已悄然褪去
據雞西市文聯官方消息,演員馬紹信去世,享年86歲。
馬紹信
毋庸置疑,馬紹信是影視界最成功的特型演員之一,媲美古月、王鐵成。
上世紀九十年代上映的革命 歷史 題材影片《大決戰》《大進軍》中,馬紹信塑造了迄今為止最經典的101熒屏形象,無人能出其右。
馬紹信
作為話劇演員,馬紹信的表演功力深厚,這是他成功塑造林總一角的先決條件;
另外,當時的文藝創作環境也容不得半點馬虎。
為了讓演員深入角色,《大決戰》劇組徵得官方同意,安排馬紹信進入軍科院檔案館和中央檔案館看當年的電報原件,從文字中感悟 歷史 人物的性格和魅力。
馬紹信
逐漸地,馬紹信在心中勾勒出了一位喜怒不形於色的戰神形象,呈現在熒屏上更有一股令人難以抗拒的藝術魅力。
首席導演楊光遠在後來回憶時講道,《遼沈戰役》拍得好不好,關鍵就在馬紹信飾演的林總。
01
《大決戰》被刪掉的戲份
其實,《大決戰》留給馬紹信的表演空間並不大。
主創運用了對爭議 歷史 人物通用的「白描」手法,不摻雜過多的感情色彩, 甚至成片把表現「林總與女兒林豆豆」互動的戲份全部刪除。
但優秀的演員是能做到「平中見奇」,馬紹信在並不「富裕」的戲份里塑造了「喜怒不形於色」的林總形象。
而他少有的幾次「喜怒」更值得玩味!
前線丟掉牛郎山陣地時,馬紹信塑造的林總「罕見」地摔東西,面露懼色,
「亂彈琴」,三個字短促有力、擲地有聲。
馬紹信
然後又提高了分貝向劉亞樓指示處理該縱隊司令員,
「大兵團作戰,軍紀要嚴,這事從上到下要追究,首先是他們的司令員跑不了」。
他 並不是如今所謂的演技派靠瞪眼和怒吼來表達憤怒的表演方式 ,相反情緒釋放層層遞進,如靜水流深,不著痕跡。
02
影片中對林總少有的「喜」的刻畫也十分到位。
胡家窩棚戰斗後,僥幸逃脫的廖耀湘用明語下命令被我軍截獲,劉亞樓開心地讓部下整理出來,准備圍殲廖耀湘兵團前,向林總請示說,
「是不是趕緊研究一下?」,
林總回答,
「研究什麼?廖耀湘已經把兵力位置說得一清二楚,先堵,然後圍而殲之。」
得知戰事迎來巨大利好, 說這句話時,林總嘴角露出了難得的微笑和喜悅的神采,但又絲毫不摻雜任何勝利即將到來時的張揚。
這種水準的表演現在的影視作品裡恐怕很少能見到了!
馬紹信
其實,馬紹信在《大決戰》中留下了太多名場面,而後來者卻沒能得其表演精髓,畫虎不成反類犬!
03
央視拍攝了電視劇版《大決戰》,邀請了於和偉飾演林總。
珠玉在前,於和偉壓力很大。
事實上,於和偉的表演也的確不及格,形神俱滅。
於和偉
有觀眾調侃他演的不是林總,而是隔壁彪子。
讓人看一眼就想拍他肩膀頭子喊聲:「兄弟,今兒你嫂子回娘家,陪哥出去喝點吧……」
心細如發、常算常勝的智慧韜略暫且不提,於和偉版的林總,僅就統御才幹,別說東野的一百萬將士,就一個縣民兵大隊的幾十號人馬恐怕也難駕馭。
於和偉
這個角色的塑造無疑是於和偉藝術生涯的黑點。
04
另一部獻禮劇《百煉成鋼》中則出現了一位更「辣眼睛」的林總。
這位演員不到30歲,與遼沈戰役中已經40幾歲的林總年齡差距較大,但演員除了畫上了標志性的「濃眉」,其他五官特徵幾乎沒有相似之處。
《百煉成鋼》對林總的塑造失敗
所以,他的表演總有一種「故作老成」的尷尬。
再者,演員對角色的理解太簡單了。
壓低聲音、放慢語速沒錯,但個別動作稍顯得輕佻浮薄,沒有林總身上「封疆大吏」的氣度。
其中有個片段是林總邊嚼黃豆,邊聽下屬匯報工作。
《百煉成鋼》對林總失敗的塑造
鏡頭給過去,這位演員像是在嚼口香糖,不怒自威沒體現出來,倒是把角色表現得像黑幫片里的小混混,流里流氣的。
《百煉成鋼》對林總失敗的塑造
另外,導演「煞費苦心」,特意找來了一大包黃豆放在桌子上。
但是看上去卻很滑稽,這包黃豆至少有三斤,導演想讓林總當「大胃王」吃播了嗎?
05
當今的文藝界處處洋溢著「自鳴得意」的氣息,出現這種離譜的人物塑造也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而馬紹信的離世也帶走了《大決戰》里黃金一代特型演員僅存不多的光輝。
謝偉才(右)
2020年5月28日,粟裕特型演員謝偉才離世;
2012年2月21日,任弼時特型演員路希離世;
2005年12月1日,周總理特型演員蘇林離世;
2005年7月2日,主席特型演員古月離世;
2003年11月7日,陳毅特型演員劉錫田離世;
2001年,蔣介石特型演員趙恆多離世;
1997年2月,朱德特型演員劉懷正離世。
宗利群
而飾演劉伯承的傅學誠、飾演彭德懷的宗利群均年事已高,幾乎告別了演藝圈。
目前,僅有盧奇還算活躍,不過也多以配角身份出現,境況不佳。
時代造就了特型演員,也會在某一天拋棄他們!
5. 唐國強與古月的不同,於和偉,王勁松的演繹讓《大決戰》比肩經典
電視劇版《大決戰》讓經典以新貌再現,令無數觀眾期待,一開播就登上播放量和熱度的第一位。從目前已播出的幾集來看與經典的電影版《大決戰》相比如何?
探案君認為一個字:難!難點有三,電影版《大決戰》的「大」,「真」,「妙」。
第一:「大」,沒有特效的年代,場面都是來真格的
電影《大決戰》的拍攝時間大約是在1989至1990年間,當時幾乎還沒有特效手段能達到如今以假亂真的效果。因而電影為了真實還原部隊大規模行軍和作戰的場面,總共動員了約13萬解放軍和15萬群眾參與,同時還動用了大量的坦克,飛機,火炮,艦艇等大型軍事裝備。
在直升機的航拍下,呈現了無數氣勢磅礴,恢宏壯闊的行軍與戰斗場面。以至於後來很多革命 歷史 題材的影視作品中涉及到三大戰役的鏡頭,都是借用當年電影《大決戰》中的畫面。
場面之大,讓後來的作品與之相比,難。
第二:「真」,老將軍擔任顧問,嚴格把關戰略戰術
在電影《大決戰》的 歷史 和軍事顧問名單里,我們能看到張震,楊國宇,蘇靜這三個名字,而他們都是當年親自參加過戰斗的老將軍,電影中雙方統帥各部的戰略方針,作戰計劃,戰役指揮上都是由他們親自把關,使得每個戰役的各種細節盡可能地還原。
同時為了創作好劇本,幾位編劇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包括當事人的回憶錄。采訪了戰役參加者和有關人士300餘人,還實地考察了三大戰役舊戰場。因此電影中的戰爭場面都那麼真實,展示的 歷史 細節也非常考究,不論是從戰略角度還是戰術角度都具有專業軍事水平。
細節之真,讓後來的作品與之相比,難。
第三:「妙」,特型演員不負重任,經典台詞層出不窮
電影中主要演員就有50餘人,其中重要 歷史 人物的飾演者都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型演員。古月飾演的毛澤東,蘇林飾演的周恩來,郭法曾飾演的劉少奇,盧奇飾演的鄧小平,宗利群飾演的彭德懷,馬紹信飾演的林彪等等,可以說電影中每一位角色不但從外形上都力求與真實 歷史 人物接近,同時深入挖掘了 歷史 人物深刻的內心活動,表現出了他們卓越的軍事才能 歷史 功績。
影片還通「我不要傷亡數字,我只要塔山」,「我只預備了一桌飯,卻來了兩桌客人」等精煉生動的台詞,避免了臉譜化,模式化的塑造了雙方統帥及高級將領的思想與性格,以及下級軍官,士兵和群眾的思想與 情感 。
表演與台詞之妙,讓後來的作品與之相比,難。
因而,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大決戰》三部曲電影也成為了無數觀眾心中不可超越的經典,堪稱國產戰爭片中空前絕後的巔峰作品。那麼不少觀眾禁不住要問:想超越電影版《大決戰》確實難,因為以上三點已無法還原,那麼就意味著電視劇版《大決戰》很難成為又一個巔峰作品嗎?
探案君認為,目前劇集剛剛播出,現在下結論還為 時尚 早。但時代在發展,一切都在進步。影視技術突飛猛進,新一代的好演員層出不窮,觀眾的欣賞訴求也在變化,從目前來看,電視劇《大決戰》也有幾個亮點,可能讓它成為近年來最好的戰爭 歷史 題材影視作品。
亮點一:新老演員結合,一出場就立住人物
在電視劇《大決戰》中,唐國強飾演毛澤東,劉勁飾演周恩來,王伍福飾演朱德,郭連文飾演劉少奇,這幾位都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曾多次飾演 歷史 偉人的優秀演員,也都參與了備受大家歡迎的《跨過鴨綠江》和《光榮與夢想》兩部作品。可以說,革命 歷史 題材劇中有他們的參與就有了一定的保障。
雖然唐國強與之前在電影版《大決戰》中飾演毛澤東主席的古月在與毛主席樣貌的相似度上存在很大差距。
但從1996年電影《長征》中首次飾演毛主席開始,唐國強逐漸摸索出一條,一定程度上脫離了特型演員在塑造偉人領袖上「像」的基本准則,而是在把握好偉人領袖精神氣質的前提下,結合自身的特點,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更加生動活潑,帶有自我特色的「霸氣」毛主席形象,並贏得了觀眾們的認可,被認為是飾演毛主席最傳神的非特型演員。
或者可以這么說,如果說古月的演繹是「潤」,他演出了毛主席寬厚親和的一面,給人以一種「大家長」的親切感,那麼唐國強的表演則是「霸氣」,他是公認演帝王的專業戶,飾演的毛主席自然帶著一種讓人敬畏的霸氣。
或者還可以換句話說,古月飾演的毛主席抓住了他革命家和詩人的一面,瀟灑帥氣。唐國強飾演的毛主席抓住了他政治家和軍事家的一面,渾厚凝重。兩位演員都根據自身的氣質特點,再結合自己對角色的研究揣摩,用了自己認為最好的演繹方式,可謂各有千秋,同時也讓觀眾各有所愛。
電視劇《大決戰》的劇情以重慶談判開始,毛澤東主席也是第一位出場的人物。彼時他正乘坐飛機前往重慶,第一次乘坐飛機的毛主席難免有些緊張。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心直口快,讓毛主席深呼吸放鬆,不要害怕。
這時談判代表張治中將軍趕忙出來打圓場:毛主席是偉人,怎麼會害怕?
而此時唐國強飾演的毛主席卻十分風趣的回答:文白先生(張治中字文白),你把我抬那麼高,兩腳踩不著地,不踏實啊!
如此生動活潑且意味深長的話語,一下把毛主席真實接地氣的一面與智慧非凡的一面,雙雙展現在觀眾面前。
在編劇的撰寫和唐國強的演繹下這句話聽著是那麼的朴實,但背後卻又能讓人輕易地聽出弦外之音外,「你把我抬的那麼高」顯然是毛澤東表達這次重慶談判是美國人和蔣介石為了各自的利益硬把自己給「抬」來的。「不踏實」無疑是在表達自己對於這次所謂的和平談判心裡沒底。
僅一句一語雙關的台詞,人物的性格,立場,智慧立現,看得出該劇以導演高希希為首的主創班底不容小覷。
另外,給人耳目一新,或者說驚喜的是由王勁松飾演蔣介石,於和偉飾演林彪,劉濤飾演宋美齡,寧理飾演戴笠。不用多說,這幾位都是近些年涌現出的最優秀的演員之一,均有拿得出手的經典作品。
此前,53歲的王勁松首次在電視劇《光榮與夢想》中飾演蔣介石,塑造了從北伐戰爭到抗美援朝時期的蔣介石,讓這個 歷史 形象很豐滿,得到廣大觀眾的認可。
探案君認為,曾在電影版《大決戰》中飾演蔣介石的演員趙恆多無疑是那個年代中最好的蔣介石特型演員之一,也是非常棒的老戲骨。
但可能是因為趙恆多本身的面相稍顯溫和,所以由他飾演的蔣介石從總體形象上看也更加趨於內斂,甚至有點悲情色彩。
而王勁松飾演的蔣介石比較陰鷙(zhì),大家可以仔細感受一下兩個人的眼神。因而趙恆多對刻畫該角色性格中「溫」的一面有餘,「冷」的一面不足。而演員王勁松的面容消瘦,眼神凌厲,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該角色「冷」的這一點。
毛主席在天上與他們風趣的唇槍舌劍,地面上由王勁松飾演的蔣介石正乘車前往機場准備迎接。可途中,蔣介石滿面陰霾,若有所思。最後做出決定:我不去了。
一場戲,一句台詞,蔣介石內心的變化,想處處壓毛澤東一頭的小心機,多疑的性格,出爾反爾,朝令夕改的作風,就全出來了。
前不久,於和偉在《覺醒年代》中飾演的陳獨秀先生讓人歷歷在目,無可否認他是目前中國最出色的男演員之一,當大家知道由他飾演林彪時會有前後不同的兩個反應。
首先是不禁為他捏了一把汗。
因為在不少觀眾,包括探案君的心目中,曾在電影《大決戰》中飾演林彪的馬紹信,毫無疑問是眾多革命 歷史 題材影視作品中最接近真實 歷史 人物的那一個,甚至也是表現最出色的。
在這一角色上,於和偉要想與馬紹信比肩而立,難度可想而知。但當看到於和偉飾演的林彪出場時,不禁又為他的表演叫好。
行軍途中,林彪在馬上都能睡覺,這也從某個角度滿足了觀眾們對這位 歷史 人物一到打大仗就非要在車里顛著才能睡著的「特點」。
被通訊員叫醒後還不忘略帶「起床氣」地瞪了人家一眼,這樣的戲劇處理手法融入了創作者們的合理想像和藝術加工,讓 歷史 人物一下就突破了在書本中乾巴巴的枯燥,而是有了活生生的趣味。不得不說,一下就激發起讓人想看下去的慾望。
再來看在《無證之罪》《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刑警之海外行動》等多部高分作品中有出色表現的演員寧理。
特務頭子的身份讓他所飾演的戴笠在 歷史 上是一個令人諱莫如深的人物,在以往的影視作品中沒有特別多的展現,因而這個人物也給與寧理比較大的發揮空間。
在談判晚宴上,這位「中國近代史上最神秘,最不可一世」的特務頭子一出場便是與周恩來的一場對手戲。
因為周恩來曾做過黃埔的政治部主任經歷過4期學生,雖然黃埔6期的戴笠沒有見過他,但還是出於黃埔的習慣先是稱呼周恩來為周主任,但隨即馬上又改稱周先生。
稱呼上的迅速改變,暗示著戴笠內心的慌亂,顯然,當面對正義凜然的周恩來時,戴笠的內心是有所忌憚的。在寧理的演繹下,驚慌和不安全都寫在了臉上和動作上。
尤其是動作,戴笠的兩只手一時間不知道是該揣兜里還是不揣?
極其生動自然地表現出一種戴笠害怕正直威嚴的周恩來此時對他不齒行徑發難的心理。
在經過一番交談後,見周恩來並沒有要為難自己的意思,戴笠又逐漸恢復平靜,自知理虧的他主動向周恩來保證談判期間的安全問題。
可以說,在以往眾多的影視劇中,這樣心裡層次豐富的戴笠還是頭一回見。不得不說,在不違反大原則的基礎上,大膽,合理地塑造這樣一個人物,電視劇《大決戰》真的很敢拍,同時也讓這個人物成為迄今為止一個最特別的戴笠形象,頗有嚼頭。
亮點二:延續電影版的專業手法,幫觀眾看懂戰爭
相信有很多觀眾跟探案君有同樣的一個體會,那就是如今的戰爭片表現一場戰役往往就是指揮所里指揮員的一聲令下,之後就是大軍沖鋒,炮火連天,然後就是戰斗取得勝利。可以說有時候看得就是個熱鬧。
而電視劇《大決戰》則延續了電影版對待戰爭講解的專業手法,將劇情結合旁白和大量的 歷史 資料片,再利用如今先進的特效手段清晰地講解軍隊的部署和進攻的地形圖,通過這些讓觀眾全方位,立體地看懂一場戰斗,一個戰役的進程,以及重要的戰略意圖是什麼?
可謂是即做到了外行看熱鬧,也做到了內行看門道,給能看懂這些標注和箭頭的「軍迷」觀眾增添了不少知識點,也讓絕大部分觀眾通過這些細節至少能清晰地了解到一場戰役的時間和空間,增強了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和觀賞度,不會讓人看不懂和難理解。
亮點三:文戲武戲兼顧,唇槍舌劍與兩軍對壘同樣精彩
作為這部戲的兩位主角,毛主席與蔣介石的對手戲自然也是重中之重,在第一集中兩人你來我往,針尖對麥芒,明裡暗裡,見招拆招的單獨對話無疑是該劇文戲亮點的代表,簡直精彩絕倫。
蔣說,這次的談判是兩個黨之間的事情,是你和我之間的事情,一句台詞讓蔣介石的狹隘胸襟盡顯。
反觀毛主席則不同意這樣片面的看法,說這是全國人民的事情,我看,全國人民都可以過來一起談......毛主席講完,對方一時語塞,無言以對。
為了打破這份尷尬,讓談話繼續,毛主席又風趣的談起了此次自己帶的帽子,是周總理特意為了這次談判找來的孫中山先生喜歡的款式,此劇台詞的目的再明白不過了,就是為了顯示出我們談判的誠意。
然而,蔣介石卻一如既往地曲解他人的意思,什麼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赫然眼前。
幾輪唇槍舌劍下來,簡直看得人冒汗,唐國強和王勁松的飆戲讓緩和的話語里始終綳緊一根較量的弦。緊張和過癮程度一點都不比戰爭場面差,編劇這對白寫的,真牛啊!因而這樣的好劇,也是萬萬不可錯過的。
我們曾用不可超越的經典,堪稱國產戰爭片中空前絕後的巔峰作品來形容電影版《大決戰》。而就目前來看,電視劇版《大決戰》有著豐富大氣的 歷史 ,有以小見大的細節
有演員精湛的演技,有刻畫別致的人物
有激烈宏大的戰斗,更重要的是它著重於講清楚談判破裂,戰爭爆發,乃至我們最後取得勝利的前因後果。
相比於大多數只給結果的戰爭劇,顯然《大決戰》更注重過程和分析,因此用「比肩」電影版《大決戰》來形容電視劇版《大決戰》我認為並不誇張。
也正因為有越來越多如 《跨過鴨綠江》《覺醒年代》《光榮與夢想》 這樣比肩經典的革命 歷史 劇的涌現, 我願稱2021年為新主旋律劇又一次高潮的的開始。
6. 第一次飾演周恩來是哪一年
1977年。
相關資料:
1976年,周恩來總理去世;1977年,王鐵成在中國話劇團排演的話劇《轉折》中飾演周恩來,這也是我國舞台上第一次出現周恩來的形象;1978年,王鐵成在影片《大河奔流》中飾演周恩來,這是他首次在銀幕上塑造周總理形象;同年,另一位特型演員蘇林首次在話劇《報童》中扮演周恩來。
7. 八一廠《大決戰》30年 難忘那些神形兼備的特型演員 只是變化都太大
1991年,中國的電影市場佳作雲集。張藝謀拍了《大紅燈籠高高掛》,黃建新拍了群星薈萃的《過年》,江浩、何群拍了《烈火金鋼》等,都備受好評。
但這些影片,都無法與八一廠推出的一套史詩巨片相提並論。
這套史詩巨片,就是《大決戰》。
如果有人問我,1991年,最好看的電影是哪部?我的回答絕對是:《大決戰》。沒有之一,不接受反駁。
這部電影,讓我明白了,什麼才叫真正的「史詩電影」。
《大決戰》包括了《大決戰之遼沈戰役》、《大決戰之淮海戰役》、《大決戰之平津戰役》三部曲。我覺得,它使我國戰爭題材的達到了一個高峰。後來,許多大導演都拍過場面宏大的戰爭片,但卻都沒超越30年前的這部老電影。而且我覺得,《大決戰》在諸多方面,也是難以被超越的。 比如「黃維12兵團搶渡澮河」的那個長達兩分半的航拍長鏡頭,將綿延數公里逶迤不斷的行軍隊伍,體現得波瀾壯闊,其空前的大場面,被譽為電影史上「最壯觀」的進軍場面。
《大決戰》的完美體現在對 歷史 人物的塑造上,體現在對各個細節的處理上。大到黃維兵團在向宿縣行進中的超長航拍鏡頭,小到粟裕看地圖時倒坐的板凳,都是那麼細致入微。可見當時以李俊為首的電影人,是多麼的認真和嚴謹。
為了拍好這套《大決戰》,當時的八一廠可以說是舉全廠之力,經過數年嘔心瀝血,終於完成了這套佳作。
這套《大決戰》之所以成為經典,我覺得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演員們的表演。 尤其是那些特型演員們,他們的表現完全稱得上是「神形兼備」。不僅讓我們感受到表演的魅力,而且在整部影片中,還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那麼,時隔30年,大家還記得曾在《大決戰》中出現過的那些老演員嗎?這些年他們都有些什麼樣的變化呢?他們的近況和現狀如何呢?
今天,就讓雅清,和大夥兒一起,來認真地探尋一下吧。
我覺得出現在《大決戰》中的那些特型演員們,首先是像。外形上很占優勢,這能夠讓觀眾在第一時間就接受其所扮演的人物。
其次演員們的表演,也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如今回頭再看,我們更加覺得,他們的演繹,是怎樣的令人回味無窮。
一、古月飾演毛澤東
古月是葉劍英元帥親自選中的一名特型演員。
他一生,只塑造一個角色,那就是偉人毛澤東。
當一個人,一生只做一件事情,那麼到最後,他想不成功都難。
1981年,古月首次在《西安事變》中扮演毛澤東。最初面對鏡頭,他很緊張,也找不到任何感覺。後在導演的啟發下,他才漸入佳境。但他對這次體驗並不滿意,認為自己的表演,並未將偉人的特點給展現出來。這之後,他開始對偉人各個時期的照片資料進行觀察和分析,對於史料也仔細研究,更是用心地模擬偉人的書法,從中去感受和體會偉人的內心。
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正是在這樣日復一日的悉心研究中,他對毛主席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再出現在鏡頭前時,就更顯得得心應手。
《大決戰》給了古月一個充分展示自己演技的機會。這時的他,已經接連在《四渡赤水》、《彭大將軍》、《開國大典》等電影中扮演過各個時期的毛澤東,積累了大量經驗,演技日臻成熟。但為了演繹好三大戰役時期的毛澤東,他還是查閱了大量資料,並虛心地向每一位曾在主席身邊工作過的人員進行討教。最終我們在銀幕上,看到了一個充滿豪邁氣度的軍事戰略家。 古月將這一時期毛澤東的非凡膽略和遠見卓識,都體現得淋漓盡致。
這之後,他又在《毛澤東的故事》、《重慶談判》、《大轉折:鏖戰魯西南》、《大進軍:解放大西北》、《大進軍:南線大追殲》、《大進軍——席捲大西南》、《大進軍:大戰寧滬杭》、《走出西柏坡》等電影中成功塑造了毛澤東的形象。
然而令大家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他的演藝事業處於巔峰狀態的時候,他突然於2005年7月2日因突發心肌梗塞搶救無效而去世,享年68歲。在這之前,他剛剛在陳國星執導的《風起雲涌》中,出演了毛澤東的形象。這是他最後一次出現在電影中。
古月這一生,沒有演過其他角色。我想也正因此,他專心致志地只做一件事情,所以才使得他所塑造的毛澤東是那樣真實生動、呼之欲出。後來,有許多明星都扮演過偉人,但說實話,與古月比起,還是有差距的。
二、蘇林飾演周恩來
蘇林不是最像周總理的特型演員。
《大決戰》劇組當初想找王鐵成來扮演周恩來,但王鐵成的年齡相對來說偏大了一些,而且當時他正在拍攝電影《周恩來》抽不開身,所以才將演員人選,換成了蘇林。
其實蘇林首次扮演周總理的形象,時間上也挺早的。那是1979年,他在電影《北斗》中塑造了周恩來的形象。然後他又在《四渡赤水》、《百色起義》、《巍巍昆侖》等電影中飾演了不同時期的周恩來。
在《大決戰》中,他的表演沉著、內斂,較好地展示了總理的性格,獲得認可。
這之後,他又在《七七事變》、《彝海結盟》、《毛澤東與斯諾》等影視劇中扮演了周恩來的形象,並逐步形成了的自然、含蓄、 情感 真摯的表演風格。
然而同樣令人驚訝的是,就在古月去世沒多久,蘇林也在2005年12月1日因突然心肌梗塞經搶救無效去世了,和古月一樣,他去世時,也才68歲。
三、劉懷正飾演朱德
劉懷正是來自貴州話劇團的演員。我第一次看他出演朱德總司令是在1980年,他在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大渡河》中出演了朱老總。然而他在舞台上塑造朱老總的時間更早,是在1978年,他在話劇《南昌起義》中成功扮演了朱德的形象,引起電影導演們的注意,從此成為了銀幕上塑造朱老總形象的首席特型演員。
劉懷正在外形上,與朱老總非常像。而且他在貴州話劇團的舞台上積累了豐富的表演經驗,所以他所塑造的朱老總,是那麼富有層次又顯得真實可信。尤其是在《大決戰》中,我們看到了他爐火純青的表演,以及他所展現的朱老總的智慧和信念,令人難忘。
然而同樣令人心痛的是,劉懷正在熒幕上塑造朱老總的時間並不長,只有短短的十幾年時間,分別在《四渡赤水》、《朱德與史沫特萊》、《巍巍昆侖》、《彭大將軍》、《開國大典》、《大進軍-席捲大西南》、《周恩來》、《遵義會議》等影視劇中出演朱德。1997年,他因意外遭遇車禍而不幸去世,享年65歲。
四、郭法曾飾演劉少奇
郭法曾是第一代在銀幕上扮演劉少奇的特型演員。他是科班出身。1967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然後不久被分配到廣西話劇團。他首次上銀幕,是在《特高課在行動》中,他扮演了一位打入敵人內部的地下黨員。然後又參演了《神女峰的迷霧》、《春蘭秋菊》等電影。
他第一次扮演劉少奇是在《古城情恨》這部電視劇中,時間是1987年。郭法曾的形象和氣質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緊接著他接到了眾多攝制組的邀約,又分別在《巍巍昆侖》、《開國大典》等電影中出演劉少奇。為了塑造好這個人物,郭法曾下了很多功夫。他不滿足於外表的模仿,而是努力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擺脫了臉譜化的模式。
在《大決戰》中,其他特型演員都說方言,而他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給我的印象很深。
出演完《大決戰》之後,郭法曾又在《周恩來》、《重慶談判》、《大戰寧滬杭》、《少奇專列》等眾多電影中塑造了劉少奇的形象。如今這位老藝術家76歲,仍然關心著中國影視業的發展。他的妻子名叫何玲,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演員,80年代曾主演《十天》、《春蘭秋菊》等電影。
五、路希飾演任弼時
路希是來自天津人藝的國家一級演員。1945年就成為了黨的地下工作者。天津解放後成為天津人藝的一員,1988年離休。觀眾們對他的了解,更多還是來自銀幕上,他在《開國大典》、《巍巍昆侖》、《大決戰》、《重慶談判》等電影中塑造了任弼時的形象。而在戲外,他也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2007年,被國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藝術家」的稱號。
路希演戲一直演到70多歲。他一生的追求是, 讓老百姓看得高興,讓觀眾看著過癮。 他無論演話劇還是電影,都做到了這一點。2012年2月21日,路希因病去世,享年82歲。
六、宗利群飾演彭德懷
我覺得宗利群在外形上,也很占優勢——他與年輕時候的彭大將軍長得很像。而他也正是憑借這個優勢,而獲得了《大決戰》導演組的青睞。
話說1990年,八一廠拍攝《大決戰》之時,其他特型演員都已到位,唯獨彭德懷的扮演者卻遲遲沒有找到。當時,其實已經有兩位演員在銀幕上塑造過彭大將軍,他們分別是丁笑宜和雷飛。劇組有人提議在他們兩人中選一個。但總導演李俊不同意。因為他想找一個在外形上更像彭總而且還得具有軍人氣質和將帥風度的演員。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宗利群進入到了李俊導演的視線。而且宗利群在鏡頭前自然流暢的表現,也令大家喜出望外。沒想到這個宗利群長得這么像彭總,又這么會演戲。
在《大決戰》中,宗利群演繹出了彭大將軍有勇有謀,智勇雙全的膽識和氣魄,得到了觀眾的一致贊嘆。隨後,他又在《大轉折》、《太行山上》、《國家命運》、《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東方》、《毛澤東》等眾多影視劇中出演了彭德懷的形象,令人難忘。
如今,宗利群71歲,仍然活躍在影視鏡頭前。最新的作品,是在《中國爺爺》、《永不換防》中出演角色。
七、傅學誠飾演劉伯承
我覺得傅學誠是《大決戰》中演得最好的演員之一。他來自空政話劇團。和劉懷正一樣,第一次成為特型演員,是在電影《大渡河》中,他出演了劉伯承一角,很受肯定。緊接著他便一發不可收拾,又接連在《四渡赤水》、《巍巍昆侖》、《開國大典》、《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等影視劇中出演了運籌帷幄的劉伯承的形象。
傅學誠通過認真閱讀劉帥的軍事著作,通過了解劉帥的人生經歷,從而對劉帥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他認為劉帥是個熟讀兵書的人,而且又曾在蘇聯學習過軍事,他胸懷全局,心中有百萬雄兵,他的身上,有一種儒雅的氣質。我想,正因為傅學誠對角色有了深刻的理解,所以所塑造的劉伯承是那麼栩栩如生。
傅學誠今年85歲,眉宇間展露著一種謙和和睿智。
八、盧奇飾演鄧小平
盧奇在第一代特型演員中,算是比較年輕的了。
1988年,他因在《百色起義》中成功塑造了鄧小平的形象,而獲得了第1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一炮而紅。從此,他也開啟了自己的特型演員之路。《開國大典》、《大決戰》、《周恩來》等眾多影片都找上門來。一時之間,他成為了在銀幕上扮演偉人鄧小平的不二人選。
我覺得盧奇的成功,一是因為他在外形上接近偉人,二是他在表演上也著重把握人物的精氣神,努力將角色的經歷、思想、氣度等全都表現出來。在電影《大決戰》中,盧奇抓住了人物的內在氣質,塑造出來的人物鮮活生動。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專業演員,盧奇後期還成為了塑造孫中山的特型演員,而且表演同樣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如今他67歲,正是一個特型演員最好的年華。最近,在高希希執導的電視劇版《大決戰》中,他仍然扮演鄧小平一角。令人倍感親切。
九、劉錫田飾演陳毅
劉錫田也是一位好演員啊。他所塑造的陳毅元帥真可謂是神形兼備。
他是來自中國鐵路文工團的國家一級演員,因在《梅嶺星火》、《風雨下鍾山》、《黃橋決戰》、《巍巍昆侖》、《開國大典》、《大決戰》等電影中出演陳毅的形象,而獲得「陳一號」的稱號。
他的表演朴實自然、真實含蓄,將陳老總能文能武、幽默睿智、坦盪豪邁等特點演繹得活靈活現。但令人痛惜的是,劉錫田也於2003年11月7日就去世了,和古月和蘇林一樣,去世的時候,也是65歲。
十、謝偉才飾演粟裕
後來,謝偉才在接受采訪時說,他這一生,與粟裕大將是有緣分的。與《大決戰》這部電影,也是有緣分的。
1948年11月,震驚中外的淮海戰役打響了。我中國人民解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將國民黨軍隊打得落花流水。在四散的逃兵,有一個叫謝德貴的少校軍官,因為倉惶逃命,而不小心將自己的大兒子給弄丟了。
這個被丟下的孩子,就是謝偉才。那年他才7歲,被解放軍叔叔給救了下來。而指揮這場戰爭的常勝將軍,正是粟裕。
1949年5月6日,8歲的謝偉才加入到了解放軍隊伍的文工團,成了一名文藝戰士。後來在演出京劇《秦香蓮》時,他終於見到了粟裕大將,心裡甭提有多高興了。而令他怎麼也沒想到的是,他這一生,竟然還會因為扮演粟裕而出名,而且,還會因為出演了《大決戰》,而尋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各位說奇也不奇?
謝偉才被選中在《大決戰》中出演粟裕,也是因為長得比較「像」。當然他最後的成功,與他的表演是分不開的。《大決戰》上映後,大家都覺得他演出了粟裕大將的風采。他因此成名,並成為銀幕上扮演粟裕的專業戶。
而《大決戰》上映之後,在上海有一個叫謝偉興的水文站技術員注意到在字幕表上,扮演粟裕的演員,名叫謝偉才,他心想,他會不會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哥哥呢?因為他的哥哥,也叫謝偉才。結果一打聽,果然是。當謝偉才終於見到幾個弟弟妹妹時,不禁老淚縱橫。而這樣的團聚,最應該感謝的,還是《大決戰》劇組,以及粟裕大將啊。
謝偉才後來又在《大轉折》、《大進軍》、《新四軍》等影視劇中扮演粟裕的形象。2020年5月28日,他因病去世,享年79歲。
十一、馬紹信飾演林彪
看過《大決戰》之後,大家都覺得,林彪這個人物形象,給人的印象太深了。
馬紹信的演技,也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認可。
我覺得其中也有兩大原因。一個是馬紹信在外形和氣質上,與人物有太多接近的地方。他本是黑龍江雞西市話劇團的演員,來到《大決戰》劇組最初試鏡的角色是陳佈雷。然而當他站到鏡頭前之後,導演和許多工作人員都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氣:呀,實在太像了。
是的,他長得實在太像林彪了——瘦削的臉頰,有些陰郁的神色,陰沉而銳利的目光等,令導演當下拍板,由他扮演林彪。
結果,馬紹信的銀幕首秀,令所有觀眾感到驚艷。
我覺得另一個,就是馬紹信抓住了林彪的神韻,在鏡頭里,他所扮演的林彪,不苟言笑,更多的時候臉色陰沉,所有的動作遲緩卻篤定。馬紹信將林彪指揮作戰時的威嚴,和日常生活中孤僻的性格都體現得淋漓盡致,讓我們真實地感受到了他對角色的細致刻畫。
此後,馬紹信又在八一廠拍攝的電影《大進軍》和電視劇《喋血四平》中出演過林彪。2002年,他又在電視劇《林海雪原》中出演了座山雕,令我們印象深刻。算起來,他現在也有70多歲了。但因為媒體對他的宣傳有限,所以我們對他的近況了解不多。
十二、趙恆多飾演蔣介石
在《大決戰》開拍的時候,蔣介石的扮演者,大家都看好的是孫飛虎。當時孫飛虎因為在《西安事變》中的精彩表演,而成為了扮演蔣介石的不二人選。但是意見匯總到導演組那裡,導演組認為,《大決戰》中的蔣介石,不能像過去很多影視劇中那麼簡單的臉譜化,而應該是一個立體豐富的,經得起推敲的銀幕形象。所以斟酌再三,他們選定了曾在《血戰台兒庄》中出演過蔣介石的趙恆多。
8. 周恩來扮演者
No.1劉勁最活躍的周恩來的扮演者
1995年香港著名女導演張婉婷找到劉勁,邀請劉勁參加拍攝電影《宋家皇朝》,拍攝中巧逢造型大師王希鍾,大師當時一句:「你還可以演周恩來。」妝化出來了,大家一看,確實像中青年的周恩來,而劉勁一下子有了靈感,張口就說出了周恩來式的方言。從此,劉勁成為最活躍的周恩來的扮演者,他總共出演了40幾次周總理,《建國大業》仍是他傾情出演。
代表作品:《建國大業》《長征》《延安頌》《周恩來在上海》
No.2王鐵成飾演周恩來次數最多
1976年,周恩來總理去世,王鐵成萌發了飾演總理的願望,1978年,應著名導演謝鐵驪邀請,在影片《大河奔流》中飾演周恩來,這是他首次在銀幕上塑造周總理形象,隨後,王鐵成在《報童》《西安事變》《李四光》等影視片中飾演周恩來,都獲得了成功。王鐵成是在銀幕飾演周恩來次數最多的特型演員。
代表作品:《報童》《西安事變》《李四光》《周恩來》
No.3蘇林(已逝)最早飾演周恩來的演員之一
蘇林是較早飾演周恩來的特型演員之一,他曾在舞台上、影視劇中扮演不同時期的周恩來形象,獲得各類殊榮。2005年12月1日凌晨3時在廣西南寧突發心肌梗死去世。
代表作品:《巍巍昆侖》、《大決戰》
No.4柴雲清(已逝)「海選」出來的「周總理」
柴雲清是1976年周恩來逝世後,在全國范圍內選出的特型演員,由於形象、演技上的「神似」,柴雲清迅速得到全國觀眾的認可,鄧穎超接見他時也贊揚他扮演的「總理」與周總理有許多相似之處。因腦出血在北京電力總醫院去世,享年76歲。
代表作品:《公僕》《末代皇帝》
No.5孔祥玉是「生活」而不是「演」
談起對周恩來角色的把握時,孔祥玉說,周恩來畢竟是大家熟悉的領袖人物,靠「我就是」,是不行的,外部動作必須要讓觀眾認可才行。除去研究資料、劇本之外,形體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從外部動作上向角色靠攏。把握住人物內心行為,熟悉外部動作特徵還不夠,還要真實地「生活」在規定情景之中,而不是「演」在規定情景之中。
代表作品:《張學良》《中國命運決戰》
No.6黃凱印象最深的「周總理」
黃凱作為總政話劇團台柱子,特別在《開國大典》《紅軍留下的兒子》《中國神火》等影視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周恩來總理光輝照人的形象。為了讓觀眾重睹偉人的風采,黃凱付出了全部心血,真實再現了一個可信可敬的偉人形象,在廣大觀眾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代表作品:《開國大典》《中國神火》
No.7孫維民這個「周恩來」多面手
孫維民在銀幕和熒屏上成功塑造了周恩來的光輝形象。在影視作品中演了這么多的偉人,對孫維民來說既是一份榮幸也是一份壓力,也希望演一些有特色的平常人。他認為一個演員應該素質全面,去嘗試不同角色,多角度、立體地塑造人物,釋放自己的藝術天賦和才能。
代表作品:《周恩來在大連》《大轉折》《周恩來在重慶》(欣華)
9. 周恩來特型演員叫趙什麼祥
扮演周恩來的特性演員沒有姓趙的,演得最像的是王鐵成,還有劉勁,都用自己的生命在演這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