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陳坤說請給我們年紀大的男演員多點機會吧,結果被罵,對此你怎麼看
北京電影節評委見面會,陳坤原本好好當著評委,發言的時候卻突然cue:請給年紀大的男演員多點機會吧!這話一出,瞬間被群嘲了。因為這些年,陳坤從來沒缺過資源,而且班底一個比一個好。
影視劇里適合中生代女演員,以這個年齡女性為主角的本子少之又少。反觀男演員,電視劇里四五十歲還能繼續演偶像劇;電影圈也幾乎被沈騰、徐崢、吳京、黃渤等中生代斷層包攬。中生代男演員,哪裡缺資源?
年輕一代們都在流水線古偶里打轉,那玩意就算給陳坤,他看得上嗎?比起陳坤他們這些中生代男演員的處境,更需要同情的是同年齡層的女演員們。拜託多給中生代女演員一些機會,多創造一點適合她們這個年齡的主角吧!
⑵ 陳坤趙薇到底是因為什麼事情分道揚鑣
最近,微博上有句話很火——有一種友情叫趙薇黃曉明,還有一種失和叫趙薇陳坤。
這段時間,關於趙薇、陳坤友情決裂的消息甚囂塵上。
事情的緣起,是《致青春》熱映將近一個月,導演趙薇的各路好友紛紛力挺,但陳坤在微博中卻隻字未提,更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兩人「本來就沒你們想像的好」,引起雙方粉絲罵戰。
隨後,還扯入了黃曉明、周迅、王菲等明星,引發一系列八卦。
前天,人在戛納的陳坤再次強調,自己和趙薇的友情「其實沒事」,但似乎沒太大的效果。
真相究竟如何,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出八卦,讓最近有作品推出的趙薇、陳坤、黃曉明這三位昔日同窗,都獲得了一定的關注度。
取消關注、刪微博
難道他們失和了
《致青春》上映後,趙薇的同學黃曉明、孔維、何琳等都轉發微博表示支持,除了陳坤。
這個「發現」,最早是在天涯社區傳開的。
然後,不止天涯,趙薇粉絲也在微博上質問陳坤,為什麼不力挺《致青春》,甚至連陳坤轉發電影《小時代》的微博,也因為趙薇粉絲的抗議而刪除。
5月17日,陳坤亮相戛納電影節,首次回應不和傳聞,稱沒有看影片不好做出評價,因此沒轉發和影片相關的微博。他更是直指「友情鬧翻」是電影宣傳方的炒作。
不過,陳坤這段言論,立即被《致青春》的宣傳負責人陳礪志在微博上予以回擊。
他不僅取消了對陳坤的關注,還在微博中隱晦地說:「知道真相,真遺憾。朋友這個詞,真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曲解倒也罷了,編造實在過分,從此蕭郎是路人吧。」
此外,還有網友發現,趙薇的好友王菲取消了對陳坤的關注。隨後,又有網友發現,陳坤在5月18日晚悄然刪除了在2010年感謝趙薇包場看《讓子彈飛》的微博。
以上蛛絲馬跡,引發了陳坤、趙薇粉絲的口水戰。
盡管有不少網友爆料,陳坤刪除包場微博是一年多前的事,而王菲取消對陳坤的關注也是一年多前。不過,這似乎並沒有讓事態走向緩和。
對於愈演愈烈的網路口水戰,前天,陳坤再度被追問和趙薇交惡一事。
雖然助手錶示拒絕回答,但陳坤倒是簡單地回應了幾句:「其實沒事,不明白為何有這個炒作。沒事,沒事。」
趙薇是鏡子
周迅是親人
其實,關於陳坤和趙薇友情破裂的馬路消息,不是第一天行走江湖。
兩年前《畫皮2》拍攝時,就有八卦說趙薇和周迅在片場不和,不僅互摔凳子,還逼兩人共同的好友、影片的男主角陳坤站隊。
此類不和,還可以追溯到他們上大學那會兒。
1996年,趙薇、陳坤、黃曉明一同考入了北京電影學院96級表演本科班,在校人稱「北電三劍客」。黃曉明和陳坤還是同宿舍的上下鋪。
北電流傳著不少「三劍客」的段子。最熱鬧的,就是說黃曉明喜歡趙薇,而趙薇喜歡陳坤,所以黃曉明和陳坤不和。
但事實是,趙薇在大學里已經有了男朋友,她拒絕了黃曉明,也沒和陳坤在一起。
陳坤在回應沒有轉發《致青春》的微博中說:「不是所有的人都去捧場,才叫友誼。真正的朋友可能是,看完電影後覺得自己不喜歡,然後打電話告訴朋友自己的真實想法。」
這完全符合他的個性。
陳坤在北電時很沉默、話不多,同學結伴外出時,每次都是趙薇叫上他,「她擔心我一個人呆著,會變得更孤單,更內向。她很照顧朋友,所以,我們的友誼可以保持那麼久。」
當然,陳坤和趙薇不是沒吵過架。陳坤曾在書里寫:「趙薇是鏡子,周迅是親人。」
在拍《畫皮2》的時候,陳坤就曾因觀點不同和趙薇吵得很兇,拍了桌子,還互撂狠話——「你這輩子再也別想跟我合作!」
電影殺青那天,陳坤對「老趙」(陳坤對趙薇的稱呼)卻特別捨不得。
但說白了,每個人長大後都有自己的圈子。趙薇、王菲、李亞鵬、那英是一個圈子,陳坤也有自己的圈子。他和周迅是樓上樓下的鄰居,所以,狗仔隊總能拍到他和周迅一起出行的照片。
事情發展到現在,真相究竟如何,當事人不願細說,當然,他們說了大家也未必信。
無論陳坤說的「炒作」指的是誰,起碼這樁鬧得沸沸揚揚的八卦,選在了「三劍客」剛好有作品推出的時機,起到了一定推波助瀾的作用,也算各有所得。
⑶ 陳坤「撲坤」之路,到底是誰的鍋:逆天改命之後卻被「反噬」
正在熱播的古裝權謀大戲《風起隴西》熱烈開播之後,竟然遭遇了誰都沒有想到的「滑鐵盧」。
而眾人又開始熱火朝天地將該劇慘遭「撲街」的原因,歸結到主演之一的陳坤身上,畢竟在這之前他已經連續連「撲」4部電視劇作品了。
但是在觀眾都以看熱鬧的心態「指責」陳坤扛劇能力之時,卻沒有人去想,當年以「北影三劍客」之一的身份出道的他,曾經是實打實的實力派小生:
演技不僅分分鍾秒殺同班的黃曉明,甚至在被外界評出的「四大當紅小生」中,都是用演技證明自己的存在。
那麼,到底陳坤是如何一步一步從「票房靈葯」走到「撲坤」的呢?
其實這背後大有文章。
相比《風起隴西》中的許多演員,陳坤的出道背景實在值得「歌頌」:
白宇是傳說中的「富二代」、董子健、王驍、常遠是實打實的「星二代」「星三代」,連楊穎、孫怡等配角也都因為曾經嫁了個好老公成功「出圈」。
而陳坤卻是「寒門」出身的「貧窮貴公子」,所以一直以來,他的身上都帶著憂郁、靦腆,甚至自卑的底色。
他的成名史如今看來,更像是一部華麗麗的逆天改命史:
自從26年前一腳踏入北影至今,每一步都寫著勤懇和慾望。
陳坤出生於一個離異家庭,7歲之前與父母、兩個弟弟一起生活在一個10來平的小房子里。
盡管他自小就生得劍眉星目,卻也沒有改變父母「拋棄」了他,重新組建別的家庭。
那之後,陳坤便生活在外婆身邊,直到11歲才重新回到母親身邊,幾年之後當他已經長成16、7歲的大小夥子時,便開始半工半讀,只為減輕母親的負擔。
正是因為貧寒而悲慘的身世,導致陳坤從小就非常自卑,他曾經接受采訪時表示一直覺得自己臟兮兮的,而且也從來沒有感受到來自親人的呵護。
他無數次地在深夜裡問著自己,但是卻無能為力,換來的只有更深的敏感和憂郁。
陳坤早年做過打字員、服務員,還在酒吧做駐唱歌手,後來因為天賦過人,被重慶歌劇院的王梅言老師相中,隨即在對方的指導下,考入東方歌舞團做了獨唱歌手,當時的他才18歲。
1996年,已經在東方歌舞團工作了兩年多的陳坤,陪著同事來到了北影表演系的面試考場,他憂郁的氣質很快就吸引到了監考老師的注意。
對方問他為什麼不報名試試?
他想著60元的報名費,只得拒絕——當時的陳坤每月的工資,只有200元。
於是,他輕聲說自己的錢沒帶夠,而同行的同事便熱心地幫他付了60元,就這樣,陳坤在半推半就之下,進入了考場。
當時的他沒有想到,自己居然能在任何專業才藝都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最終以男生專業課第一的優秀成績,進入北影表演系本科班。
盡管如此,讀書時的陳坤依舊沒有改掉自己自卑的底色:
他羨慕家境優越的黃曉明,如此單純快樂。
但是極度的敏感,又使得他不願意讓同學們走入自己的內心世界。
據說讀書時他很喜歡吃8塊錢一份的牛肉拌飯,但是又捨不得買,只好蹭同學們的。
他的方式也很「 搞笑 」,總是對著大家說:「你們這次請我,下次我再請你們。」
但是他所謂的「下次」,一直等到接戲之後,經濟條件轉好,才帶著同學們一起去大快朵頤。
這種生活一直持續到1998年,他讀大三:一直以來期盼的機會終於來了,不過也是在一次意外之下獲得的。
轉眼間,陳坤在北影讀到了大三。
期間,他陪女同學白雲和孔維去試戲,卻意外被導演吳子牛相中,邀請他出演自己執導的電影《國歌》。
而在這之前,他曾經數次帶著自己的照片去各種片場,等待著被對方選擇。
一次,他將自己精心挑選的照片送給一位副導演,對方卻不屑一顧,這導致他的自卑再次冒頭,回到學校,他便告訴自己:「我再也不要去試戲了!」
但是沒想到的是,由於陪著同學去,他又誤打誤撞地獲得了出演《國歌》的機會,並且此片還獲得了年度票房第四名的好成績。
而據說這部戲還是趙寶剛為他量身打造的,連劇中角色的名字都叫陳子坤,理由是原本對方想讓他演前一年的《永不瞑目》。
只是這部戲最後確定了陸毅,於是趙寶剛便承諾再為陳坤打造一部作品,而《像霧像雨又像風》也確實使得他一夜之間走入觀眾的心中。
相比當時正在流行的劉燁、陸毅等「小生」,陳坤自帶憂郁氣質,加上帥氣的外表,很快便收割了第一批粉絲。
之後的他再接再厲,又拿出了和周迅再度合作的電影《巴爾扎克和小裁縫》,並因此順利走上了國際舞台。
2003年,一部國民度超高的民國劇《金粉世家》轟轟烈烈地播出了,陳坤因為在其中飾演的玩世不恭的總理兒子金燕西,再度成為老少皆宜的男偶像。
這部戲不僅獲得了當年央視的年度收視冠軍,更像是一個時代的符號,在陳坤的演藝生涯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時,從來沒有人質疑過陳坤的演技,他用自己自身的憂郁、敏感、脆弱等特質,詮釋了一個神采奕奕卻又讓人又愛又恨的「金燕西」。
可以說,如今再看陳坤的走紅之路,除了運氣和自身的努力之外,還在於他初期選定的角色,都是如此適合自己,所以總能一拍即合,成功「出圈」。
之後的他又參演了《理發師》《雲水謠》等文藝電影,用細膩而自成一派的演技,再次獲得觀眾的掌聲,以及各種獎項。
可以說,這個階段的陳坤已經實現了自己人生的逆襲,但是這背後的一切,可能與他想要的東西,還是有一定距離的。
於是,接下來的一個階段,他嘗試著改變自己,卻又在分裂中,逐漸走向「撲坤」之路。
2008年,是陳坤開始接觸商業電影的初始階段,他也因此嘗到了巨大的「甜頭」。
參演陳嘉上導演的電影《畫皮》,使得陳坤摘得當年的百花獎「影帝」桂冠,也讓他獲得更多的名利。
這之後,他又陸續參演了《花木蘭》《讓子彈飛》《龍門飛甲》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電影。
尤其是在武俠電影《龍門飛甲》中,陳坤演繹了俊美邪魅、狠戾冷酷的西廠督主「雨化田」,隨即又摘得了「廠花」的美譽。
確實,這個角色又是一次勇敢的嘗試,陳坤用自己絕美的容顏和陰柔的性格,詮釋出了一個與眾不同又讓人慾罷不能的西廠督主。
拍了幾年商業片之後,他並非沒有想過更好的藝術追求,所以在2012年出演了傳記電影《錢學森》,不過反響顯然沒有商業大片更高。
同年,在出演烏爾善執導的《畫皮2》時,戲份沒有周迅多的陳坤卻拿到了350萬片酬,和周迅平分秋色。
此片大火,也使得他的片酬成倍上漲,已經到了1000萬之多,甚至找來的片場直接對他說:
當時的陳坤顯得誠惶誠恐,他對著媒體如是說:
於是,陳坤在自己最火的時候停了下來,並開啟了「行走的力量」公益活動,一直延續至今。
除此之外,他還以母親的名義出資百萬,捐建了希望小學。
盡管看似做著與自己本職工作完全不同的事,但是陳坤依舊沒有離開這個所謂的「名利圈」:他為「行走」項目不斷吆喝,每年也會耗費巨大的心力和財力。
同時,陳坤也如許多明星一樣積極布局自己的商業版圖:
他涉足美妝行業,投資網站、入股上市公司、參與各種投資……不過似乎都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
如今看來,陳坤經營得最好的「買賣」可能就是和周迅等人一起創立的東申未來,目前旗下藝人有倪大紅、張曉晨、張婧儀等明星。
東申未來創立的第二年,他回歸電視劇市場,以一部諜戰劇《脫身》試圖重新搶占觀眾的眼球。
只是這部戲無論是劇情還是演技,都被批「浮誇」,也使得陳坤的口碑開始呈現出「崩壞」的趨勢,導致他多年來積攢的路人緣開始下降。
隨後,他又以一部投資高達5個億的權謀劇《天盛長歌》「卷土重來」,此劇其實除了劇情拖沓之外,無論是布景還是陣容,都還不錯。
但是就如同如今熱播的《風起隴西》一樣,撲穿地心。
有人分析原因在於對原著的「魔改」:大女主戲非要變成大男主,所以導致書粉不買賬、劇粉又跟不上。
再然後,陳坤又相繼「撲」了《侍神令》《輸贏》和《和平之舟》,直到如今的《風起隴西》……
前段時間,陳坤還曾經因為在北京電影節上談到「中年男演員的困局」等問題時,招了黑。
確實,論資源,他從來不缺,只不過每一個資源都沒有發揮出他想要的「能量」,導致一撲再撲。
還是期待曾經的「內娛花美男」陳坤,在46歲這一年,認真去考慮自己接下來應該走哪一條路,演哪些更適合自己的角色,避免真正被「反噬」,才是明智之舉啊。
⑷ 陳坤紅到一度想自殺,他是如何從憂郁小生蛻變為千面戲骨的
文/麥大人
2003年,電視劇《金粉世家》在央視播出,達到萬人空巷的地步。
金燕西和冷清秋的凄美愛情,至今仍令許多人難以忘懷。
那時我們都以為這只是一部民國浪漫偶像劇,如今才發現它是一部講述中年生活的現實劇。
這部劇也讓貧窮少年陳坤一夜爆紅,甚至在出門時都有人叫他「燕西少爺」。在此之前,他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能火到這般。
陳坤出生在重慶一個貧窮家庭,父母很早就離異,他從小跟著外婆一起生活,直到11歲才回到母親身邊。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到家,到了高中他就半工半讀,做過印刷所打字員、酒吧服務員、駐唱歌手等各種兼職。
後來考入東方歌舞團,擔任獨唱歌手,包吃包住的待遇,曾讓陳坤十分興奮。
次年,他陪同事去考北京電影學院,不想同事沒考上,陳坤卻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北影96級表演本科班,成為他人生的轉折點。
這可是名副其實的「明星班」,除了陳坤、趙薇、黃曉明之外,郭曉冬、祖峰、李佳、顏丹晨、何琳、張恆等也發展得不錯。
而陳坤早年的豐富經歷,也為他的表演生涯積累了經驗,精緻帥氣的面孔,更為他的事業提供得天獨厚的優勢。
大三時,他陪同學去試戲,卻意外被導演看中,出演建國50周年獻禮影片《國歌》,從此開啟演藝之路。
在戲里他飾演了音樂家聶耳,這時候他的演技還是稚嫩,激情有餘,經驗不足。
2000年,導演趙寶剛找到陳坤,與周迅合作主演了《像霧像雨又像風》中的陳子坤。
後來不知有多少人,愛上了周迅和陳坤,而兩人的合作多達6部電影,2部電視劇。
隨後的幾年裡,陳坤不停地接戲,不斷地賺錢,名氣也越來越大。
其中的《鴛鴦蝴蝶》獲金馬影帝提名,《理發師》獲上海影評人獎最佳男主角獎,而一部《雲水謠》更是讓他名利雙收,榮膺華表獎最佳男演員獎。
天生憂郁的氣質,似乎更適合多情的男人,2008年的《畫皮》,讓32歲的陳坤站在了人生的事業之巔。
戲中他飾演有發妻卻被妖精魅惑的將軍,在愛情、倫理與責任之間糾結徘徊。
他是將軍,是一個甘願對妻子盡責的丈夫,也是一個渴望真愛的男人。
之後在徐克動作片《龍門飛甲》里,一人分飾兩角,陰鷙冷酷的西廠都督「雨化田」,以及放盪不羈的「風里刀」。
從此,陳坤內地一線小生的地位無人撼動。
就在陳坤事業高歌猛進的同時,他愈發感到內心的惶恐與不安。
面對突如其來的財富和名聲,他好像得到了一切,然而又好像什麼都沒有。 對於年少成名,以及外界過高的評價,讓他不斷陷入自我否定和懷疑中。
有一天開到半路,他突然害怕起來,到家後把所有的銀行卡和密碼都交給家人,他害怕自己突然之間就死掉。
童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成年後即便有了很多錢,也會擔心哪天變得一無所有後,自己該怎麼辦?
長時間的焦慮和不安,讓他一度瀕臨崩潰的邊沿,好幾次靠近窗戶,差點跳了下去。
嚴重時得了抑鬱症,整夜失眠、厭世、悲觀,他覺得人生沒有了意義,而這期間發生的一件事對他影響很大。
成名不久後,陳坤去參加一個國際電影節,在後台見到一個頗有名氣的女演員,他禮貌地搭訕:
沒想到對方斜睨了他一眼,冷冷地哼了一聲,轉身離開,陳坤尷尬地呆立半響。
這讓他陷入了沉思,自己到底是熱愛演戲本身呢,還是只喜歡當明星的感覺?
而長久的精神折磨,也迫使他開始尋找一個讓自己平靜下來的方法。
後來陳坤學會了自我審視自己,正視自己的情緒。
「不控制,也不強求」,這就是他對待情緒的心態,選擇擁抱而不是對抗,接納自己,然後改變自己。
慢慢地他終於想通了,在心中萌發了一種信念:
財富是個中性詞,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就看你怎麼對待它,有德者會擁有它,無德者會失去它,福薄的人很難守住它。
2011年,陳坤聽從內心的聲音,發起了國內首個心靈建設公益項目——「行走的力量」。
每年夏天,項目方都會招募一群不同身份和職業的行者,和陳坤一起前往遠離城市的地方,進行十天左右的「止語」行走,倡導大家 「以行走觀照內心,在安靜中喚醒內心力量」。
人到了一年階段,就要學著做減法,丟棄那些可有可無的東西,遠離那些不愛你的人,專注於內心的自己。
「行走的力量」活動已經堅持了9年,陳坤一直在做這件事情,愛豆的正能量讓人肅然起敬。
2019 「行走的力量」,繼續聚焦「情緒」,透過情緒看見自己本來的樣子。
9年來,他們的足跡遍布西藏、青海、甘肅,喜馬拉雅、敦煌、香格里拉,都留下了陳坤和行者們靜默行走的身影。
對他來說,這不是城市生活的逃離,而是靈魂的自我沉澱。
其實作為一名演員,適當地從浮華的生活里剝離出來,反觀自己的生活,從不一樣的角度來審視自己,未嘗不是一種新生。
在行走的過程中,需要「止語」,通過止語,關閉了舌頭,不奢求、不妄念,平靜但堅定地行走,聆聽內心的聲音。
正如陳坤在自傳《突然就走到了西藏》中寫的一樣:
學會在行走中安靜下來,放空自己,與內心對話,從中獲得正面的力量,這或許才是行走的真正意義。
行走,就是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
同時,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的個體,我們無法要求所有人都步調一致,有的人走得快,有點人走得慢,這都不重要,我們只需要按照自己的節奏來。
不疾不徐,不驕不躁,不怒不爭,坦然接受當下的自己。大家都可以,你也可以,慢慢來,不要急。
人生就是一場旅行,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
出發的目的不是為了抵達,而在於用心感受行走本身,當你聽見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或許就能達到心情愉悅,內心平和的狀態。
陳坤曾說過,接受自己是一切修行的開始,自信不是簡單地渴望別人認可你,你要在自己內心深處覺得我可以。
在經歷了鮮衣怒馬的年華後,走過半生歷經坎坷的陳坤,獲得巨大世俗名望的同時,正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為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好而不斷努力著。
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最強壯的地方。
此時的陳坤,睿智又堅毅,從容且豁達,真正成熟的人,都活成了一束光。
正如那句話所說的,願你游歷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內心,無問西東。
⑸ 我記得那個刻骨銘心的冷漠眼神
我記得那個刻骨銘心的冷漠眼神
文/陳坤
在成長過程中,我特別記得一個冷漠的眼神。那是在我剛成名不久,有一次參加一個國際電影節,在後台遇見一個很有地位的女演員。我上去很有禮貌地跟她握手說:「你好,我是陳坤,很高興認識你。」那個女演員在我說完這句話之後,緩緩地轉身,輕描淡寫地瞟了我一眼,冷冷地「哼」了一下。我至今都記得她「哼」的那一聲,要多冷有多冷。我笑了笑沒說話就離開了。我面不改色地往前走,大家看到的依然是一個淡定平靜的陳坤,其實我心裡已經翻了好幾遍憎恨、憤怒、想證明自己。
那一刻,我在心裡狠狠發誓:等著瞧!
我有一個不太好的毛病叫「記恨」,那件事讓我記恨了很多年。那種刻骨銘心的憎恨和憤怒一直憋在我心裡,化成一種動力,催促我不斷地強大,成為今天的陳坤。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恨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傷害你,也是你成長的動力。
幾年之後,當我憑著認真演戲在業內獲得一點兒肯定,成為具有一定專業素養的演員之後,有一天我突然發現,我理解了那個女演員。
她那種輕蔑的眼神,其實是對那種憑人氣躥紅,卻無實力一類演員的蔑視和不認可。回想那時的我,的確沒什麼演技,但人氣突然很旺,有點兒飄飄然。也許在那個女演員心裡,我是一個靠臉蛋成名的空架子,一個所謂的偶像。
從那時起,我深知,一個演員如果想在業內得到足夠的尊重,一定要靠人品、靠實力,而不是人氣。
到了今天,我有時還會在公開場合與那個女演員見面,記恨的情緒已經完全沒有了,甚至我在內心深處非常感激她曾經對我那輕蔑的一瞥。雖然當年她並非有意幫我,但那個無心插柳的冷漠眼神,激勵我走到今天。
到今天為止,假如有一個沒實力但人氣很旺的明星,在我面前「得瑟」,我依然很不給面子。如果對方也因為心中受挫,發奮圖強,能夠把我的冷漠變成他成長的動力,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有時候,微笑和鼓勵不一定是好事,冷漠或打壓也未必是壞事,只看對面的人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和承受這一切。(勵志文章)
⑹ 電影節評委見面會上,陳坤說沒機會演戲,是沒機會還是他只想演男主角
陳坤的演技沒進步,代表作基本吃老本,收視和票房都扛不住,從《脫身》開始,基本上每部戲都撲了,又不肯退番位讓角色降片酬,那為什麼找你上戲呢?不說章子怡、周迅了,鞏俐也沒有什麼好電影,頂級女演員都窘迫到這種程度了,人家也沒出來賣慘,與其說多給年紀大點的男演員機會,你不如直接說「請再給我陳坤一些男一號的大製作電影或者電視劇資源吧」,我還能敬你坦坦盪盪。
⑺ 厲害了我的哥,陳坤突然就搞出事兒了
在已經公布的海報上,陳坤的面部半隱與陰影之中,一雙深邃的眼睛滿滿都是戲。
陳坤拍戲一直都是重質不重量,本次大家也相信他挑劇本的眼光,《脫身者》肯定又是一部好看的諜戰劇。
就在無數粉絲雀躍的時候,又傳來一個好消息,古裝劇《凰權·弈天下》
這部古裝權謀劇改編自天下歸元的小說《凰權》,講述的是一個相愛相殺,步步為營的權謀故事。
在劇中,陳坤將要飾演的寧弈是六皇子,自幼捲入了皇家殺人不見血,仇者迎面笑的權力傾扎。他聰慧而不顯,隱忍且克制,在權謀算計間終成皇帝。可以說是一個集智慧、顏值、腹黑、矛盾於一身的充滿魅力的角色,這種角色對於演員的演技毫無疑問有很大的挑戰。
誰能勝任寧弈這個角色,似乎並沒有太大爭議。早在項目籌劃之初,片方就認為陳坤是寧弈的不二人選,因為寧弈這個角色對於演員的演技、顏值、人氣和新鮮度缺一不可。
昨天陳坤也在個人微博上認證了自己將要飾演的寧弈一角。
對於粉絲來說,近年來挑選作品嚴苛的陳坤連接拍了兩部新劇,簡直就是一萬個期待。
大家紛紛在微博上評論:脫身者加凰權,廠花這顏值加演技我服!
還有網友說:女主能不能讓坤哥一起演了?以坤哥的演技一人分飾兩角完全能勝任啊!
EXM?居然讓坤哥演女主?不過一想到在《龍門飛甲》中陳坤飾演的美貌邪惡的西廠宦官雨化田,這讓人舔屏的盛世美顏完全可以讓人忽視女主的存在感。廠花這個綽號可不是蓋的。
很多人說陳坤的顏值和演技的一個巔峰就是在《龍門飛甲》時期,雖然他飾演的角色只是配角,但是氣場爆表。當年的「廠花」紅到什麼地步?不但國內鼻血成河,就連日本也冒出來一對迷妹,說陳坤有一張這么美的臉,居然還有這樣的演技。
還有櫻花妹子用「美到生命盡頭」來形容陳坤。
作為「世紀初的小生」的代表人物,陳坤從一出道就備受關注,毫無疑問他是幸運的,剛出道後不久就遇到一部好作品《像霧像雨又像風》,讓大家記住了這個顏值和演技都不俗的年輕演員,那時候年輕演員不叫小鮮肉,都叫小生,因為並不是靠肉吃飯,肉體只是加成。
之後的《巴爾扎克與小裁縫》,讓陳坤載譽而歸,該片提名第61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入圍第55屆「戛納電影節「一種注視」單元,陳坤與周迅和導演戴思傑應邀出席戛納電影節開幕式。2013年,陳坤主演的《過界》再次入選戛納電影節「一種注視」單元,他的演技有目共睹。
陳坤有一種文藝憂郁又帶點貴氣的氣質,這種氣質恰恰被他的很多作品凸現出來。《金粉世家》中的翩翩貴公子,彷彿為他量身定做
如果說顏值和實力讓陳坤的星途從一開始就順順當當,那麼他得天獨厚的氣質又讓他在一眾演員中具有極強的辨識度。
他一直懂得將自己獨特的氣質在銀屏上發揮到極限,但正是因為如此,陳坤對劇本也頗為挑,以至於他的作品一直以少而精聞名。這幾年作品並不多的他,卻留給我們一個個難以忘懷的經典角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陳坤主演的《尋龍訣》和《火鍋英雄》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及口碑——《尋龍訣》一舉拿下了16億票房成績,而中小成本的《火鍋英雄》也在今年低迷的春季電影市場取得了近4億票房,被譽為「國產電影的驚艷之作」。
在大銀屏上角色少而精,在電視劇方面,自從2009年陳坤拍完《故夢》之後,就和電視劇絕緣。
就連他當年憑借龍門飛甲的「廠花」一角爆紅之後,都沒有趁勢而上擴展自己的事業版圖,他做了一件讓大家意外的舉措。
別人開工作室,都是接戲,他開工作室之後的第一件事則是創辦「行走的力量」。
「行走的力量」是由陳坤創立東申童畫公司在2011年發起的心靈建設類的公益項目。旨在號召人們通過最本能的行走,在行走中安靜下來,與內心對話。通過「自省自救」的方式,讓更多人獲得內心的正面力量,也將正能量傳遞給更多人。
今年,他仍然在行走著
連自己的蠟像,都穿著「行走的力量」的T恤
陳坤喜歡在行走中思考。結束行走後,將行走和思考所得一字一句地寫下來,整編成書,將其過往的得與失毫無保留地剖析給大眾,以期年輕的和正在彷徨的人們從中領悟,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定位。
陳坤說,在行走中收獲最大的,就是找回了平靜的自己,他希望把自己想去擁抱這個世界的勇氣去回饋給更多的人。
此時此刻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並不僅僅是演員陳坤,而是一個懂得感悟人生的思考者。
停下來思考,一直是陳坤這幾年最看重的事情。
而「狂禪」是陳坤繼「行走的力量」之後,再創的一個關於青年生活方式的項目。
陳坤從很早以前就對禪道精神頗有思考,而狂禪是起源於晚明時期的一個思想流派。
「狂禪」二字可以用「禪於心、狂於形」解讀,與「行走的力量」相比,「狂禪」傾向於對生活方式的剖析。用陳坤自己的話解釋是這樣的:
⑻ 陳坤的處境,其實很不妙
45歲的陳坤,能夠擁有這樣的成就和圈內地位,已經超越了很多的男藝人。
不僅如此,陳坤當年可是以專業成績第一名考入北影本科班,憑借一部 《像霧像雨又像風》徹底打響知名度。
獲得過百花獎的最佳男主角。 2011年出版個人隨筆集《突然就走到了西藏》,銷量突破30餘萬冊,入選第七屆作家富豪榜。
陳坤,更加是中國慈善名人榜的前30名。
無論是在圈內的貢獻,還是 社會 貢獻,陳坤都是妥妥的成功人士。
或許很多人都不相信,作為北京電影節的評委主席鞏俐,竟然會公開求片約。
因為鞏俐在圈內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作為影後級的巨星,鞏俐應該是從不用擔心自己的片約問題,可事實上並非如此。
就連鞏俐都需要當眾求片約,更不要說人氣遠不及鞏俐的陳坤。
除此之外,陳坤也當眾放下老臉,呼籲導演能夠多給他們年紀大的男演員多一點創作的機會,因為他們真的很缺這樣的機會。
陳坤的表白,讓人想起了黃曉明當初的訴苦,黃曉明表示自己已經沒有人找他拍戲了,以前的片約排著隊找上門,現在是沒用導演願意用他們,相比陳坤,黃曉明的自述更加直白。
昔日的成功是屬於昨天的,而現在的處境則關乎未來,沒有人約戲,那麼意味著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戲可以拍,演員不拍戲,又不轉行當導演,恐怕和直接退圈沒有什麼區別了。
不得不說,圈內從來都是大浪淘沙,不進則退,年紀大的演員是越來越沒有競爭力了,因此他們也面臨著所有人類都需要面臨的優勝劣汰的問題。
陳坤,到底要何去何從呢?
⑼ 陳坤和鞏俐一起出席北影節開幕式,他們的狀態怎麼樣
第十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舉行紅毯開幕式,鞏俐、陳坤、吳京、徐克等一眾影視圈大佬亮相。其中鞏俐作為國際評委會主席,她同評委陳坤、陳正道、烏爾善、張頌文等在紅地毯上亮相,亮瞎一眾人的眼球。鞏俐和陳坤作為知名電影人,狀態良好。
三、陳坤帥氣依舊
陳坤身穿紫色絲絨外套,展現出華麗貴公子的氣質,他佩戴了金光閃閃的胸針,目光炯炯有神,仍然是《金色世家》中神采奕奕的少年。陳坤已經進入成熟之年,但是,睿智、帥氣、華美氣質沒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