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50年代銀幕3大美男子 八一廠王心剛 上影廠馮喆 長影廠是帥氣的他
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電影事業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在上個世紀50年代,我國出品了大量優秀好電影,同時也涌現了一大批優秀電影明星。這其中,有三位男演員,因為外形俊美、氣質出眾,而成為廣大觀眾公認的美男子。
首先說到美男子這個詞,我想幾乎所有的觀眾,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王心剛。是的,王心剛真的是太帥了!他似乎天生就是為電影鏡頭、為大銀幕而生的演員。他的形象,他的氣質,無論從哪個角度來欣賞,都是那麼的賞心悅目,都是那樣的無可挑剔。
1956年,24歲的王心剛出現在了電影《寂靜的山林》中,在其中扮演男主角馮廣發這個人物。這是王心剛的首次銀幕亮相,而第一次登上銀幕就點亮了所有觀眾的視線。幾乎所有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都無不認為,影片中的那個男演員,簡直是此生見過的最帥的明星。
緊接著王心剛又拍攝了長影廠的電影《牧人之子》,並在其中扮演男主角德力格爾。這是王心剛在銀幕上所塑造的為數不多的少數民族青年形象,英俊瀟灑,一表人才,並且具有牧民所特有的豪爽之氣。
1958年,王心剛正式進入八一廠,成了一名專業電影演員,並且在王蘋執導的經典影片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首次嘗試反派,扮演了姚葦這個角色。而這也是王心剛在銀幕上塑造的唯一的一個反派形象。關鍵,就算演反派,觀眾也依然覺得他是那麼帥。
然後在1959年,王心剛和王曉棠首次在銀幕上進行合作,出演了在電影《海鷹》。王心剛扮演男主角張敏,王曉棠扮演張敏的妻子吳玉芬。這兩人,一個是氣宇不凡的美男子,一個清新脫俗的大美女,銀幕上珠聯璧合,簡直是一對璧人。堪稱經典。
而幾乎在同時,在上影廠,有一位男演員,也被觀眾認為是玉樹臨風的美男子。他,就是馮喆。
相比較王心剛的俊朗和堅毅,馮喆似乎顯得更加儒雅和文氣,頗具文藝氣質。但這並不妨礙他在銀幕上塑造眾多工農兵形象,如《南征北戰》中的高營長、《淮上人家》中的高黑子、《鐵道游擊隊》中的李正、《羊城暗哨》中的王練、《沙漠追匪記》中的鍾永勝等。
1952年,在上影廠的重點影片《南征北戰》中,馮喆就出演了戲份頗重的高營長這個人物。觀眾驚喜地發現,影片中的高營長不僅有勇有謀、從容鎮定,而且外形還是那樣的溫文爾雅、清新俊逸,給人的感覺還十分的平易近人。
盡管在這之前馮喆已經出演過眾多電影,但我相信有眾多觀眾都是通過《南征北戰》而認識馮喆並深深迷戀上他的。更有許多影迷,從此但凡馮喆出演的電影,總是一部不落,一次不夠就看兩次。我相信像這樣忠實的粉絲,至今都大有人在。如果您正是馮喆的粉絲,請別忘記在留言區告訴我們哦。
除了王心剛和馮喆之外,還有一位男演員,在上個世紀50年代,也是觀眾心目中的美男子。他就是長影廠帥氣的銀幕小生龐學勤。
龐學勤和王心剛一樣,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培養起來的電影明星。他1950年被保送到了當時電影局舉辦的電影藝術研究所(為國家定向培養電影人才),並成為表演班的第一批學員。畢業後先是進入北影廠,然後又進入長影廠。1956年,他首登銀幕,就是在王曉棠和達奇主演的《邊寨烽火》中扮演邊防軍指導員。清俊的五官、清秀的面容給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緊接著,他又在驚險反特片《古剎鍾聲》中出演了偵察員王科長。這部電影上映後深受大家歡迎,龐學勤也被更多觀眾所認識。大家一致認為,龐學勤不僅演技成熟穩健,而且英俊瀟灑,氣質不凡。大概也正是從這個時候起,他在觀眾心目中的形象,就成了「美男子」的代言人。
然後,他又在《戰火中的青春》中的雷振林,非常成功地塑造了這個看似大大咧咧但作戰十分勇猛的軍人形象。龐學勤所扮演的這個角色,硬朗、剛毅,充滿男性魅力。使觀眾過目難忘。
這之後,他又陸續參演了《爐火正紅》、《船廠追蹤》等眾多影片,成為50年代最被觀眾所著名的電影明星,同時和王心剛、馮喆等人一起,成為那個年代的「銀幕美男子」。
盡管不同年代都有不同的審美標准,但說到「銀幕美男子」,我想咱們今天說到的這三位,他們的銀幕形象和個人魅力,卻並未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減弱,反而被幾代觀眾所牢記。由此可見,真正的美好,從來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但不知我們今天所說到的這三位50年的「銀幕美男子」,各位最喜歡的哪位呢?快到留言區告訴我們吧!
B. 47年後《偵察兵》演員近況 王心剛89歲於洋90歲 多位老戲骨已去世
譚大哥說,在1974年,最好看的國產電影是《偵察兵》。沒有之一。
他至今都還記得,當時人們擁擠在狹小的購票窗口,爭相購買電影票的情景。其中有兩個小青年,因為最後一張電影票歸誰所有,還差點打了起來。
譚大哥是位老影迷,他幾乎看過那個年代的所有老電影。如今68歲高齡的他,每每談起那些舊日影像,仍然滔滔不絕,如數家珍。他對它們,實在太熟悉了,也實在太有感情了。
譚大哥說, 當年看《偵察兵》,有一半的人是為了看王心剛,另一半的人,是為了看安震江。
這話有誇張的成分,但細想想,卻不無道理。
看王心剛,是因為他長得帥,看安震江,是因為他演得好。
那麼,如今47年的時間過去了,大家還記得這部《偵察兵》嗎?還記得其中的那些演員和老藝術家們嗎?今天,雅清就想和大家一起,來重溫和回顧一下呢。
其實,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偵察兵》並不算是一部特別優秀的電影。編造的痕跡太重了。但我還是看了好幾遍。也不知為啥,反正就是覺得挺過癮的。裡面的好多台詞,我都倒背如流。
而且,裡面匯聚了好多我們所喜歡的大明星啊。單是「22大明星」就有王心剛、於藍和於洋,另外八一廠當時的當家花旦楊雅琴扮演女主角,而著名演員安震江、於紹康、方輝等在其中演反派, 真可以說是群星薈萃啊。
那麼他們如今都有些什麼樣的變化呢?他們的現狀和近況如何呢?
王心剛扮演郭銳
王心剛太帥了。
尤其是穿上敵軍制服的造型,簡直帥出天際。
當時王心剛其實已經被總政任命為八一廠的廠長了。但他更多的時間卻是在北影廠拍戲。70年代他在北影廠拍了好幾部電影,如《偵察兵》、《大河奔流》、《傷逝》等,都是北影廠的作品。
《偵察兵》這部電影在劇情方面有許多漏洞,但因為是王心剛擔任主演,所以仍然收獲了良好票房。這充分說明,在那個年代,明星同樣具有廣泛影響力。
王心剛出演偵察參謀郭銳時,已經42歲,但他的人物造型依然帥氣。而且他的做派也非常瀟灑,將一個智勇雙全的偵察英雄塑造得栩栩如生。如今,很多影迷提到影視劇中的偵察兵形象,首先想到的,就是王心剛扮演的郭銳。
這之後,王心剛又在《知音》中扮演了蔡鍔、在《蘇祿國王與中國皇帝》中扮演了明成祖朱棣,在《我的長征》中扮演了王瑞。他演戲一直演到70多歲, 作為「22大明星」之一,他是我國觀眾最喜愛的電影演員,是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
如今王心剛89歲,依然瀟灑帥氣,風采迷人。
楊雅琴扮演孫秀英
1966年,楊雅琴被調入八一廠。在這之前,她因在電影《地雷戰》中扮演田嫂,和在《苦菜花》中扮演娟子,而被大家所熟知。
當時是特殊時期,八一廠的演員隊伍出現了青黃不接的情況,所以楊雅琴一進廠,便受到重用。她先是參加了重拍版《海鷹》和第一版《南海長城》的拍攝(均未完成),然後在北影廠拍攝的《偵察兵》中出演了女主角孫秀英一角。
70年代中期是楊雅琴的藝術創作高峰期,她陸續在《第二個春天》、《青春似火》、《蒙根花》、《我的十個同學》等電影中出演女主角。其端莊秀美的銀幕形象非常深入人心。
時間進入80年代後,楊雅琴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在一些電影中為新一代的銀幕花旦們如潘虹、劉曉慶等配戲,陸續出演了《漩渦里的歌》、《心靈深處》、《西子姑娘》等電影。
1992年,楊雅琴在八一廠辦了內退,然後跟隨第二任丈夫去了香港。而當她重回北京時,卻已經形容枯槁,好像換了一個人。1997年9月29日,楊雅琴因患癌症去世,年僅53歲。
她這一生,在事業上有過輝煌時刻,但在 情感 上卻一直並不順心。她有過兩段婚姻,但都並不如意。到最後,她也並沒找到真正所愛。
周森冠扮演村幹部
周森冠是一位好演員。但卻跑了一輩子龍套。在北影廠演員劇團,他參演的電影非常多,但基本上一次主角也沒演過。
他1953年從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畢業後,就進入到了北影廠,而他所扮演的第一個角色,就是一個老農民。此後,他又在《平原游擊隊》中扮演喊「平安無事嘍」的老人,又在《國慶十點鍾》中扮演張大力、又在《糧食》中扮演發成、又在《小兵張嘎》中扮演楊大爸等。
在我的記憶里,他在《偵察兵》中所出演的村幹部,和在《小花》中所出演的何翠姑的養父何向東,都給我們留下了難忘印象。
這位老戲骨演了一輩子,直到1992年,72歲的他還在《天若有情》中出演了角色。1994年,他因病去世,享年74歲。
於藍扮演孫大娘
《偵察兵》是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所主演的最後一部影片。
在這之前,她在銀幕上塑造的眾多形象,都非常深入人心,如《龍須溝》中的程娘子,《翠崗紅旗》中的向五兒,《革命家庭》中的周蓮,《烈火中永生》中的江姐等。她的表演風格朴實無華卻又充滿激情,極具個人魅力。
然而在特殊年代,她和丈夫田方作為北影廠的重點「黑幫」被打倒,隨後被下放到北京郊區大興縣天堂河的北影廠「五七幹校」參加勞動。而也正是在這里,於藍落下了一生的殘疾,那就是在一次勞動中,她不慎從房頂上摔落下來,最終導致面部肌肉不自覺抽搐。這就使她無法再正常拍攝特寫、近景等鏡頭。
所以在主演完《偵察兵》之後,於藍就從幕前,轉到了幕後,從事起了導演工作。她執導了《薩里瑪珂》等電影,又負責成立了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並出任首任廠長。她兢兢業業地工作一直到80歲才退休。
於藍是我國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是大家所喜愛的「22大明星」。2020年6月27日,於藍去世,享年99歲。
關長珠扮演孫誠
關長珠是王心剛非常欣賞的一位演員。他最看好的,就是關長珠嚴謹的創作態度,和他為了角色可以舍棄一切的敬業精神。所以在拍攝《偵察兵》時,王心剛就對大家說,這樣的好演員不培養,培養誰?
關長珠作為一名演員,同樣擁有出色的外形。他形象英俊,五官酷似因主演《平原游擊隊》中的李向陽而走紅的郭振清。但他又比郭振清更加秀氣,這使他的銀幕形象顯得更加俊美。
關長珠在《偵察兵》出演的是一個配角,但導演卻給了他好多個特寫。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劇組對他的重視。
上個世紀60年代,關長珠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後,就被分配到了北影廠,先後參演了《偵察兵》、《 激戰無名川 》、 《丁龍鎮》、《祭紅》、《藍色檔案》、《客從何來》等影片。後來他轉到幕後,從事起了電影剪輯的工作。
如今他已是79歲的老人了,早已退休,在北影小區過著平靜的日子。
不知大家在看《偵察兵》這部電影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其中的反派演員,個個都演得很精彩。
於紹康扮演還鄉團頭子
大家對於紹康的印象,也許更多的是來自於《海霞》中的劉阿太,和《喜盈門》中的仁文爺爺。但其實《偵察兵》中的還鄉團頭子,也是他所塑造的令人難忘的一個角色。
這個角色雖然戲份不多,但於紹康卻通過自己的演技,將這個人物塑造得活靈活現。尤其是在王心剛扮演的郭銳面前卑躬屈膝的樣子,著實令人忍俊不禁。
我一直都覺得於紹康是北影廠最好的演員之一,擁有豐富的表演經驗和技巧,這使他無論塑造怎樣的角色,都顯得十分得心應手。但遺憾的是,他也很早就去世了,1994年5月3日,北影老戲骨於紹康就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69歲。
邵沖飛扮演黃宇軒
邵沖飛這個名字很多觀眾都不熟悉,但他在《偵察兵》中所出演的敵炮團團長黃宇軒,卻是那麼活靈活現,呼之欲出。我覺得他和安震江所扮演的王德標一起,呈現了這部電影中最多的笑料。
在影片中,他所扮演的黃團長「智商」有點低,被王心剛扮演的郭銳,耍得團團轉,到最後知道真相後,卻又「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只好按照郭銳的吩咐,如實招供。但邵沖飛的表演真是出神入化,將角色在不同狀態下的言談舉止拿捏得十分到位。
C. 王心剛近期現狀
王心剛已經90歲的高齡,而且很少參演作品。不過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十分不錯,不僅堅持體育鍛煉,還會聽聽小曲放鬆自己的心情。
王心剛,1932年1月1日出生於遼寧省大連市,中國內地男演員。
1956年,主演個人首部電影《寂靜的山林》,從此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1958年,出演劇情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這是王心剛從影第一次飾演反派角色。1961年,主演戰爭電影《紅色娘子軍》。1962年,被中國文化部評選為「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之一。1965年,出演劇情電影《烈火中永生》。1974年,在戰爭電影《偵察兵》中飾演偵察參謀郭銳。1978年,出演劇情電影《大河奔流》。1982年,憑借劇情電影《知音》獲得第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
D. 著名演員王心剛:一代人的男神,與發妻攜手到老,如今過得如何
近些年,在一些社交媒體上,頻繁看到演員王心剛「逝世」的消息。
事實上,這位八十九歲高齡的老戲骨、老藝術家正在安享自己的晚年生活。
談到王心剛,相信大多數人都是想到 「帥哥」 這個詞,長相英俊的他,出演了很多部電影電視作品。
以精湛的演技,給廣大的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01
1932年,王心剛出生於遼寧,家庭條件還算比較富裕。
王心剛的父親是一名會計師,整日與算盤和數字打交道,而沒有注意到自己的兒子醉心於文藝。
王心剛從小就在音樂和表演上表現出了不同常人的熱愛和天賦。
進入學校後,老師們注意到了王心剛能歌善舞,非常有天賦,做事情也很積極,便推薦他參加各種文藝表演。
這些小型的舞台,就是王心剛演藝生涯的開始的起點,在這些表演里,王心剛更加確定了自己未來的道路,也下定決心一定要走這條路。
1949年,王心剛中學畢業,要想從事文藝工作,光靠天賦還是不夠的,王心剛自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於是,王心剛報名參加了一個演藝培訓班,培訓班的層層嚴格考試沒有難住他,最終順利進入培訓班。
但父親對王心剛的職業規劃表示強烈反對,他希望兒子能夠從事跟自己一樣的行業,既穩定又讓家裡安心,而不是演員這種朝不保夕的職業。
但王心剛對父親表達了自己的決心,不管多難,自己也要去做。
父親只好妥協,讓他追逐自己的志向。
在培訓班的兩年裡,王心剛學到了很多東西,成為了後來他表演的基礎。
這都是來自於他自己的勤奮,在別人呼朋引伴到處玩耍時,王心剛苦扎練功房。
無論是上課還是走路,都在用心揣摩學到的內容。
那時候的王心剛,相貌已經出落得一表人才,這樣的長相,任誰看了都得誇幾句。
培訓班兩年的苦練,王心剛的青澀褪去,演藝水平也得到了相當大的提高,於是王心剛便嘗試報考文工團,意料之中也意料之外,王心剛當即就被錄取了。
剛進入文工團,王心剛是第一次遇到這么多跟他一樣,甚至業務能力比他更拔尖的人,他感到有一些壓力。
一開始,王心剛在文工團的發展雖然順利,但是卻很一般。
不過就算不能演主角,王心剛也沒有因此放棄,而是每天都努力學習,不斷向有經驗的前輩請教。
盡管只是演一些邊緣角色,王心剛也努力做到最好,不懈怠任何一個演出的機會。
慢慢地,有人開始注意到這個英俊的小夥子,得到了一些重要角色的扮演機會。
《李闖王》《三個戰友》 等經典話劇中,王心剛都有過非常優秀的表現。
更大的舞台鍛煉,讓王心剛學到了更多,面對著台下觀眾熱烈的掌聲,他覺得自己沒有選錯,將來的自己會有更大的成就。
02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王心剛在文工團的苦練打下得到基礎,終於迎來了賞識他的人。
當時,電影 《寂靜的山林》 正在選演員,製片廠的人和導演來到了王心剛所在的文工團,挑選合適的演員。
因為苦苦尋覓都找不到適合的人選,打算來這里碰碰運氣。
結果導演一眼就相中了相貌端正,身形挺拔的王心剛,覺得他非常貼合人物氣質,決定讓他出演男主角。
習慣了話劇那種能看見觀眾反應、能與觀眾交流的表演方式,面對電影這種一段一段的新的形式,王心剛覺得很不適應,甚至有想要退出的想法。
因為這是他第一次演電影,就要飾演男主角,王心剛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但上級領導的一番話,讓王心剛豁然開朗。
作為一個演員,就應該能夠接受各種各樣的挑戰和表演形式,與此同時,這還是一項任務,必須完成。
於是,就像剛進入文工團那樣,王心剛開始刻苦學習,在導演的指導下一點就通,慢慢習慣了電影拍攝的流程和方式,演電影時那種 「沉浸式」 演出,也讓王心剛覺得有很獨特的魅力。
《寂靜的山林》一上映就獲得了非常好的反響。
具有時代背景的反敵斗爭故事,再加上王心剛一絲不苟的演技,這部電影成為了王心剛的代表作。
一時間,王心剛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愛。
觀眾的這份喜愛,並沒有使王心剛飄飄然,而是促使他更加認真研究角色,觀察生活,演戲的一大靈感來源就是於日常。
因為王心剛深知,作為一個演員,好的演技才是最根本最應該提升的東西,雖然他的外形條件比一般人優越,但這僅僅是加成點。
03
《寂靜的山林》打開了王心剛的電影之路,有了一定知名度的他,很快又接到了另一部電影的邀約,這部電影是 《牧人之子》 。
原本打算演完《寂靜的山林》之後,重新回到話劇舞台上的王心剛,好像和電影綁住了,一演就「脫不了身」了。
《牧人之子》後,王心剛受到了業內人士的好評,都認定他是一個絕佳的演電影的好苗子。各家製片廠都爭著和他簽約。
最終,王心剛進入了八一製片廠,成為了一名專業的電影演員。
長相正派的王心剛,演起反派來也游刃有餘。
王心剛在 《永不消逝的電波》 里飾演的大反派姚葦,顛覆了自己以往的電影形象,讓觀眾看到了不一樣的王心剛。
雖然不是正面人物,但王心剛同樣受到了觀眾的喜愛。
「姚葦」 這個角色,也是王心剛從影史上唯一的反派角色。
1959年,電影 《海鷹》 作為建國獻禮,是一部具有重要意義的電影。
同時,對王心剛個人來說,是一部將他的電影事業推向了巔峰的作品。
在這部電影里,王心剛飾演了一位艦長,為了使自己與人物形象更加接近,王心剛與專業的人員討教了不少的經驗,還深入他們當中觀察、體驗他們的生活,去摸索出所飾演人物的習慣和特徵。
面對這樣努力的演員,導演 嚴寄洲 很是感動,對這樣帶著嚴謹態度創作的王心剛,表示非常贊賞。
由此也促使了他與王心剛的多次合作。
04
「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
這句話,來自同樣由嚴寄洲導演執導的電影 《野火春風斗古城》 。
在這部電影里,王心剛的英俊小生形象深入人心。
在當時 社會 ,愛情戲還有著諸多的限制,男女主角的愛情並不能通過直白的表演來表現,演員的表演空間極度受限。
但王心剛的表演,含蓄而有力量,哪怕不能用台詞和動作,只通過眼神和細節,也能將該有的愛情氛圍表演出來。
對於王心剛能夠做到這一點,導演覺得非常滿意,完全達到了他想要的效果。
這一個表演細節,王心剛也帶到了電影 《紅色娘子軍》 中。
電影 《紅色娘子軍》 里,不僅在含蓄表達男女主角愛情線這一點,在其他的方面,王心剛也是下了很多功夫。
「洪常青」 這個人物屬於基層百姓,身上必然有著一種粗糙的氣質,這樣的角色定位,跟書生氣的王心剛完全不符。
王心剛為了演好這個角色,親自去故事背景地體驗生活,王心剛在演戲上所做出的努力,最終都得以在他的作品裡體現。
05
之後的王新剛又參演了很多電影如 《 知音 》《 海鷹 》《偵察兵》 等, 創造了許許多多經典的熒幕人物和形象,在藝術上達到了非常高的成就,獲獎無數。
在事業上如此成功的王心剛,生活中卻非常低調,感情上也是一心一意。
王心剛的妻子 楊昭彩 也是一名演員,兩人互為對方的初戀,一見鍾情。
結婚多年,感情始終如初,非常恩愛。
1972年,妻子楊昭彩意外患病,病情嚴重,一個巨大的打擊降臨。
然而王心剛並沒有放棄,對妻子悉心照料,並且四處為妻子問醫,找尋良方。
夫妻二人相伴多年的風風雨雨,感動了很多人。
後來,妻子的病情漸漸出現了好轉,最後康復了,妻子也很感謝丈夫王心剛一直不離不棄的愛。
.
06
如今的王心剛已經不再出現在熒幕上,他認為,作為演員,就應該帶著作品出場,既然沒有演戲,那就不應該出來面對觀眾。
除去曾經是演員身份這一點之外,他說自己就是一個普通的老頭,日常就是鍛煉身體,陪陪孫子孫女。
這樣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才應該值得大家尊敬,從不把自己當明星,而是一名演員。
從年輕時就有才而不自傲,把演戲當成工作對待。
在演戲道路上,也堅持不懈地精進自己的演技,相比之下,面對著當今流量當道的 娛樂 圈,實在覺得可惜。
這樣的無論從為人,還是演技,兩個方面都能做好的演員,才配上藝術家這樣的稱號。
王心剛能夠獲 中國電影金雞獎 終身成就獎 ,實乃實至名歸。
E. 王心剛:照顧患病妻子60年,兒女已是億萬富翁,他卻想做普通老頭-
1972年,紅透半邊天的影星王心剛在媒體面前宣布,他要退出影壇,頓時引起輿論界嘩然。
那時他出演的作品《寂靜的山林》,《紅色娘子軍》,《永不消逝的電波》已經一一爆火,成為影視界的巔峰代表。
又加上王心剛英俊的外形,讓他有了中國電影「第一帥哥」的稱呼,是當時萬千少女心中的白馬王子。
在五六十年代,民間的影迷們甚至常年流傳著一句話叫 「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
但在此刻事業如日中天,一帆風順的情況下,王心剛卻要抽身離去。
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做法,自然讓大眾議論紛紛,不斷揣測。
有人說王心剛是因為個人原因,主動退出。有人說他是被別人暗中打壓,如今無劇可拍。
但事實真相真的是這樣嗎?為何王心剛這位國家級演員,會甘心退居幕後?這其中究竟發生了哪些不為人所知的秘密?
所有問題的答案將在後文中一一揭曉。
20世紀30年代初,王心剛出生於遼寧省大連市,那時整個國家還處於動盪和不安之中。
對於以後的職業規劃,大部分老百姓都是選擇從商或從政,而青壯年身體素質好就去參軍,或者拜個師傅混門手藝,也能在亂世中勉強糊口。
但王心剛自幼卻對表演情有獨鍾,他尤其喜歡看舞台劇,一旦村口有人搭台唱戲,年幼的王心剛就搬個板凳坐在台下,聚精會神地從開場看到結束,不管誰叫都不肯離開半步。
王心剛的父親是一名會計,家境還算是殷實,但是他們全家人都反對王心剛走文藝道路。
因為演員在當時是離經叛道,不務正業的代表。最重要的是學表演的,大多數都養不活自己。
在那個互聯網不發達的年代,王心剛僅僅長得帥,還是不能當飯吃。
所以王心剛不得不向現實低頭,把心思轉移到學習中,並且順利地讀到了中學階段。
在一次課堂上,語文老師詢問王心剛以後想做什麼?
王心剛脫口而出:「 當一名演員 。」
這次王心剛收到的不是嘲笑和反對,而是老師的贊賞和肯定。
之後只要學校的有演藝活動,這名老師都讓王心剛參與其中。王心剛的演技和膽量,也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提高。
從中學畢業後,王心剛加入了當地一個「文藝骨幹訓練班」,開始系統性地表演和練習,因為出色的表現,他又被邀請到「東北軍工局文工團」里參演話劇。
從此以後王心剛在全國各地巡迴演出,他的表演技巧越來越爐火純青。
機會都是給努力和有準備的人的,王心剛的勤奮也為他的命運帶來了轉機。
當時導演朱文順正在為拍攝《寂靜山林》這部電影發愁,因為他一直物色不到合適的男主角人選,而長春製片廠又對這部影片非常重視。
因此朱文順讓自己朋友,同樣是導演的廣佈道爾基去全國各地部隊文工團尋找最適合演男主角的人。
當廣佈道爾基來到了沈陽軍區,剛好遇見一個20多歲的男子在排演抗敵話劇。
該男子面容剛毅,身姿挺拔如松,渾身散發著軍人的氣質。
廣佈道爾基感到十分興奮,因為他知道這就是他心目中的男主角馮廣發的形象。
於是廣佈道爾基立馬邀請王心剛去長春製片廠進行試鏡,一開始王心剛還很高興,但面試完後,王心剛變得鬱郁寡歡,當下搭了最早的一班車趕回了文工團。
原來王心剛面試的時候才發現,電影的拍攝是一幕一幕的,它們之間的劇情並不連貫,這讓以演話劇出身的王心剛很不適應,他覺得自己並不能演好電影。
這場面試王心剛原想當成一件小插曲,但沒多久導演朱文順就打電話來,說已經欽定讓他飾演男主角。
這讓王心剛更加愁眉不展,甚至還想拒絕朱文順導演的拍攝邀請。
幸好當時他們文工團的領導了解情況後,出面勸解王心剛,告訴他無論演電影還是演話劇,都是演員的任務,只要用心去表演就沒有問題。
當時大部分演話劇的演員,他們的夢想都是登上電影的大銀幕,這次機會非常難得。
王心剛思慮再三後,決定要抓住這次機遇。
也許冥冥之中,這位國家級大師註定要登上中國影視界的 歷史 舞台。
在王心剛出演的《寂靜的山林》播出後,立刻在全國產生了巨大的反響,這部以中國公安為題材,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至今依舊是經典中的經典。
隨即,「中國銀幕第一軍人」和「紅色第一小生」等美譽,都一一扣在王心剛的頭上。
許多導演都向王心剛遞來邀約,趁著熱度,王心剛又拍攝了以海軍作戰為主題的電影《海鷹》。
這部電影也讓他遇到了熒幕CP,王曉棠。
《海鷹》的拍攝地點是在航行中的船上,王心剛扮演的是一名艇長,但他本人卻十分暈船。
但是他依舊忍耐著痛苦,和船員們一起吃一起睡。
王心剛在那段時期,把全部身心都放在演戲上,就連平常的休息時間,也是和漁民相處,從中獲得演戲的靈感。
在這部電影中,王心剛和王曉棠配合默契,兩人又十分登對。
隨著《海鷹》播出後,王心剛和王曉棠一起聲名大噪。
之後兩人又再一次在《野火春風斗古城》中,扮演了情侶,最終兩人成了最佳熒幕CP。
甚至有的影迷入戲太深,不斷寫信給王心剛和王曉棠,希望他們兩個可以走到一起。
但王心剛和王曉棠始終保持著平淡的同事關系,因為那時的王心剛已經有了心愛的妻子和可愛的孩子。
王心剛的妻子叫楊昭彩。
也是因為她,最後王心剛才選擇退出表演界。
雖然他們夫妻兩人都是演員,但卻不是在片場上認識的,他們相識的地方是在戰火紛飛的朝鮮戰場上。
朝鮮戰爭爆發時,國內派軍隊前去支援,在浩浩盪盪的人群中,就有楊昭彩和王心剛。
兩人在朝鮮相識相知相愛,那時候的楊昭彩還是志願軍38軍113師的宣傳隊員。
回國後,楊昭彩為了能繼續和王心剛在一起,便加入了八一電影製片廠。
沒過多久兩人就結婚了,但是因為夫妻倆都忙於事業,基本上是聚少離多。
不過這也沒有影響王心剛和楊昭彩之間的感情。
在王心剛拍攝《紅色娘子軍》時,他和扮演女主角的祝希娟有感情戲。
在那個年代,影視劇中表達愛的方式需要很隱晦,不能有過多的肢體接觸,基本全靠眼神的傳遞。
祝希娟是個剛大學畢業的女孩,之前都沒有談過戀愛,所以在拍攝中,一直沒辦法演繹出那種戀人之間欲語還休的依戀。
但王心剛那時剛剛新婚,所以將這種感情演得非常到位,為此導演還讓王心剛教祝希娟演戲。
而王心剛雖然自己可以演得出來,但是讓他教別人卻始終不行,因為這種戀人的甜蜜,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王心剛的演技日益得到觀眾的認可,就在王心剛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楊昭彩決定退出影視行業。
因為楊昭彩發現,兩個人只要一到劇組演戲,就十天半個月見不到面,如今王心剛事業蒸蒸日上,需要有人料理家庭事務,讓他無後顧之憂。
而且楊昭彩回歸家庭後,兩人也能有更多獨處的時間,所以楊昭彩才決定退居幕後。
但事事無常,就在王心剛決定大展拳腳的時候,一個令人心碎的事情發生了,就是楊昭彩瘋了。
與楊昭彩多年至交的好友自殺身亡,無法承受巨大打擊的楊昭彩,最終精神崩潰,整日神神叨叨。
為此王心剛帶著妻子去醫院看病,醫生告訴王心剛,楊昭彩的病並不嚴重,但是需要長期靜養、細心照料,否則病情會逐漸惡化。
當時很多人都勸王心剛離婚,雖然王心剛沒有當面反駁,但是心中已經有了自己的決定。
之後王心剛跟領導說明情況,放棄了前途一片光明的事業,帶著楊昭彩去全國各地的看病。
但身病好醫,心病難治。
幾年過去了,楊昭彩的病依舊沒有什麼起色,為此王心剛不惜遠走海外,甚至還不辭辛勞地四處奔走,為的只是要找到一些能治療精神病的偏方。
楊昭彩在那幾年,基本上沒有什麼自理能力,就連喝葯都要王心剛一勺一勺地喂給她。
而且楊昭彩一發病就誰也不認識,王心剛也不放心把她交給其他人照顧,每天都寸步不離地照顧妻子的生活起居。
在楊昭彩發脾氣時,王心剛就會放音樂給她聽,每次一聽到舒緩的音樂,楊昭彩就會平靜下來。
在治療楊昭彩心病的這幾年,正是王心剛事業的最佳發展的黃金時期。他的朋友曾問過王心剛,有沒有後悔自己做過的決定。
王心剛回說:「 楊昭彩曾經為了我的事業,自願放棄中央音樂學院的學習機會,她這么信任我,我不能辜負她。 」
都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但王心剛不僅沒有放棄自己的妻子,而且盡心盡力地照顧。
這種人品和擔當,想來也是他能在演藝圈內,受到認可的原因之一吧。
也許上天總會眷顧痴情的人,1974年,在王心剛堅持不懈地照料下,楊昭彩的病終於好轉了起來。
也是在這一年,王心剛才有了精力去參演了電影。
他復出後,參演了第一步電影是《偵察兵》
在《偵察兵》這部電影里王心剛扮演的是偵察兵連連長。
當時王心剛已經42歲,而劇中的偵察兵郭銳只有30歲。但王心剛把這個角色拿捏得得心應手,他英俊帥氣的面容和精湛的演技,再一次虜獲了觀眾的心。
後來大眾一聽到偵察員,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王心剛的形象。
王心剛再一次爆火後,他又演了《南海長城》,《知音》,塑造了一系列經典的角色。
1975年,王心剛成了八一製片廠的副廠長,而楊昭彩的病也好了大半。
新的生活又再一次向王心剛招手。
之後王心剛開啟了拿獎拿到手軟的環節。
1982年,王心剛憑借《知音》里飾演機敏果斷的蔡鍔,拿下了第五屆百花獎最佳男演員。
1990年,外國導演菲力浦邀請王心剛參演《白求恩:一個英雄的成長》。這部影片,獲得了全國優秀影片將特別獎。
這一次王心剛被載入了《中國電影電視藝術家辭典》。
之後一系列雜七雜八的獎項更是數不勝數,什麼中國電影世紀獎、中國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稱號、中國電影終身成就大獎以及金雞獎終身成就獎等等。
不過雖然王心剛演一部電影就爆火一部,但是年近半百的王心剛漸漸有了回歸家庭的想法。
1987年,王心剛拍完《蘇祿國王和中國皇帝》後,身體突然感到不適,隨後就被送往醫院進行治療。
這一次,王心剛才真正下定決心息影,畢竟累壞了身體,再多的榮譽和金錢都沒有用。
之後王心剛漸漸淡出了公眾的視線,他不參加任何活動和廣告的邀約。
演藝圈是個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地方,有才華的稚嫩面孔層出不窮。漸漸的,王心剛的形象留在了七八十年代,留在了那一代人的回憶之中。
王心剛在平時的生活中,是個十分低調的人。
和王心剛多次合作過的導演嚴寄洲說過,王心剛私底下是個十分內斂的人,從不跟人開玩笑,自己獨處的時候不是看書就是看劇。
所以從王心剛息影之後,不僅是觀眾很難見到這位表演大師,就連演藝圈的老戲骨們,也是破天荒才能見上王心剛一面。
到了21世紀,互聯網開始在國內生根發芽,影視行業不斷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演藝圈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人們在接受日新月異的世界時,開始懷念起過去。
於是有媒體邀請了王心剛進行了采訪。當時的王心剛已經多年未曾露面,大眾對於他的去向也是眾說紛紜。
王心剛有一兒一女,如今都在美國從事互聯網的工作,兩人都十分有出息,掙到了上億的身家。
所以一直有人認為王心剛到美國享受天倫之樂了。
如今的王心剛做著每個老人家該做的事,平時他也很注重鍛煉,幾乎天天堅持游泳,跟其他人下下棋,看看劇,聽聽音樂。
雖然王心剛是一代表演大師,但是他不沉迷於虛華的名利,在家庭和事業的分叉路上,堅定不移地選擇了家庭。
對於演藝事業,又能投入十二分精力,不敷衍、不傲慢,兢兢業業做好自己分內的事。
這種品質已經足以超越如今大多數的明星了。
也許王心剛的人品和心態,才是讓他永垂不朽的真正原因。
F. 王心剛是什麼時候去逝的
截至2021年10月,還健在。
王心剛,1932年1月1日出生於遼寧省大連市,中國內地演員。
1956年,主演個人首部電影《寂靜的山林》,從此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
代表作品有寂靜的山林、紅色娘子軍、知音、蘇祿國王與中國皇帝、白求恩:一個英雄的成長、我的長征等。
演藝經歷:
1958年,出演劇情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這是王心剛從影第一次飾演反派角色。
1961年,主演戰爭電影《紅色娘子軍》。
1965年,出演劇情電影《烈火中永生》。
1974年,在戰爭電影《偵察兵》中飾演偵察參謀郭銳。
1978年,出演劇情電影《大河奔流》。
1982年,憑借劇情電影《知音》獲得第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
1990年,與菲力浦·博薩斯聯合執導劇情電影《白求恩:一個英雄的成長》,該片獲得全國優秀影片獎特別獎。
2006年,主演獻禮電影《我的長征》。
2014年,王心剛獲得第2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G. 跪求偵察兵(1974)年由王心剛和金征源等演員聯合主演的影片高清視頻在線觀看百度雲資源
《偵察兵》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VkRapM0t3WrBr9EKYMeLpw
導演:李文化
編劇:李文化
主演:王心剛/金征源/王達成
類型: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1974-07-01(中國大陸)
片長:99分鍾
該片講述了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偵察參謀郭銳(王心剛飾),奉命帶領一支小分隊深入豐城進行偵察,路遇還鄉團長(於紹康飾)帶領團丁押解我婦女主任(楊雅琴飾)和村幹部(周冠森飾),小分隊將他們營救。之後,他們在小村安紮下來,分幾路化裝進城偵察。與此同時,敵人已知曉我偵察兵進城,派搜索隊長王德標(安震江飾)全城布控,郭銳得知王的姐夫是敵炮團團長黃宇軒(邵沖飛飾),便假扮敵作戰處長,並以黃老同學的身份到其家裡,智取到敵人火力配備圖,在第一時間上報給指揮部。
H. 89歲王心剛:與病妻患難60年,如今享副軍級待遇,兒女已身價過億
王心剛 青年時代曾是中國內地公認的電影界「白馬王子」, 在熒幕上,他塑造的形象熠熠生輝。
在現實生活中,他做事極其認真,做人低調而又謙虛, 對待患病的妻子,更是悉心照料,60年恩愛如初。
息影後,他露面不多,靜靜地安享晚年,與結發妻子相濡以沫,與子孫共享天倫之樂。
王心剛從小就喜歡文藝,但家裡沒有人在演藝界,父母也就沒有重視起兒子的興趣愛好,而是到了學校, 老師發現了他的藝術天賦。
中學時代,王心剛在學習之餘,就跟隨語文老師,參加業余文藝演出。
高中畢業的前一年,王心剛有幸得到了前往沈陽 ,參加文藝骨幹訓練班的學習機會,得以系統地學習話劇表演。
次年18歲的王心剛應征入伍,之後考取了東北軍工局文工團,成為一名話劇演員。
他在文工團時, 曾演過《李闖王》、《三個戰友》等多部話劇。 王心剛在話劇中,形象英俊、表演質朴,他所扮演的角色,官兵們都很喜歡。
24歲那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的演藝事業發生了重大轉折。
故事片《寂靜的山林》即將開拍,長春電影製片廠為男主角史永光挑選男演員,先後物色的幾個候選人,都不能令導演滿意。
長影就想到了去東北軍工局文工團, 看看那裡有沒有合適的人選。
此時的王心剛,已有了幾年的話劇表演經驗,文工團的領導極力推薦他前去試試。
王心剛憑借著實力和形象,連闖小品測試、角色分析和試鏡三道關 ,成功地拿到了偵查員史永光這一角色。
王心剛是那種凡事要麼不幹,干就一定要干好的人 。第一次拍電影,就擔任男主角,對於王心剛來說,他既要接觸一個陌生的領域,又是面臨的一次重要考驗。
他沒有焦慮,而是將壓力變為動力, 一邊潛心研究史永光這個人物角色 , 一邊虛心向導演請教 ,短時間內,他就熟悉了電影拍攝的整個流程,也顯示出了自身的表演才能。
影片中,王心剛將偵查員史永光的一舉一動,飾演得真實可信,充滿著昂揚的精神和飽滿的熱情,同時又蘊含著公安人員所必備的機靈和敏銳。
1956年,電影公映後,圈內外叫好聲一片, 觀眾們記住了王心剛英俊帥氣的形象,更記住了他的名字。
拍完電影,王心剛本以為任務完成, 他可以回到東北文工團繼續演話劇,誰知道長影又邀請他拍另一部影片《牧人之子》 。
連拍了2部影片,王心剛在圈內便小有名氣,好幾家電影製片廠都想要這個人, 還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動作最快,通過部隊組織,將他調入 。
從此,王心剛正式踏上了電影演藝之路。
導演嚴寄洲曾這樣評價王心剛,「他的創作態度非常嚴謹而又認真」。
進入八一廠不久,王心剛就接到了一個的任務,飾演電影《海鷹》中的魚雷快艇艇長張敏。
這部電影的意義非同尋常, 因為它是作為建國十周年獻禮的影片 。拍攝之前,為了更好地把握戲中人物的特點和各種細節, 王心剛就去親自體驗海軍的生活 。
他不僅跟魚雷快艇的艦長同吃同住,還細心觀察和揣摩生活原型的一舉一動,到最後, 他甚至可以替代艦長駕駛魚雷快艇 。
熒屏上,王心剛飾演的張敏,既英武又浪漫,與那輕巧威風的魚雷艇一起,定格在了一代人的腦海中,既征服了觀眾, 也奠定了他在電影界的地位。
《海鷹》上映之後,好評如潮, 在慶功宴上,總理還與王心剛碰杯 ,這是對他飾演角色的高度認可,更是給予他的一個莫大榮譽。
之後,王心剛還在《勐壠沙》、《哥倆好》、《秘密圖紙》、《永不消逝的電波》等影片中飾演了一批可信可親的軍人形象。
在整個60年代的中國熒幕上, 王心剛幾乎包攬了一半以上的英俊小生形象 ,他在叱吒風雲的演藝中,逐漸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精神偶像。
1962年,王心剛榮獲「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之一的稱號。
王心剛在事業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功,而在熒幕之外,他又有著怎樣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呢?
事業卓有成就的王心剛, 在生活中,卻經歷了一段很多常人難以想像的磨難, 但他都用男人的責任感和堅實的臂膀扛過去了。
《海鷹》上映後,王心剛收到不少年輕姑娘的求愛信。
那個年代的姑娘,能如此大膽地表露自己的真實 情感 ,足以看出,她們是多麼地認可王心剛在電影中飾演的人物形象,當然,肯定也有不少姑娘是抱著對他本人的崇拜。
不過,王心剛都沒有接受。
後來,王心剛與王曉棠搭檔,出演了《野火春風斗古城》,電影上映不久, 社會 上便流傳著一句話, 那就是「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
更為有趣的是,不少入戲太深的觀眾,還給王心剛寫信說,希望他與王曉棠,兩個人假戲真做,能成為現實中的伴侶。
王心剛看了觀眾的來信,不禁笑了, 他這樣回信道,「我已經當爸爸了」。
他之所以這樣寫,並不是想欺騙觀眾,而是他確實已經結婚,並且有了孩子。
王心剛的妻子名叫楊昭采,1961年在電影《突破烏江》中扮演過紅軍衛生員的角色,也是一位被導演看好的女演員,如果繼續拍戲,可能同樣會取得成績。
但楊昭采是位識大體的女子, 為了全力支持丈夫的事業,她主動放棄了自己的演藝天空 ,選擇在八一製片廠做了一名音樂編輯,心甘情願地做王心剛身後的女人。
楊昭采沒有看錯人,她對丈夫的付出,日後她生病時,王心剛同樣沒有辜負她。
王心剛和楊昭采結婚後,育有一兒一女,家庭生活非常幸福, 他們兩個人愛情和婚姻,讓身邊的人都很羨慕 。
然而,幾年幸福的生活時光之後,一個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了這個家庭的平靜。
1972年,妻子楊昭採的一個朋友,在沒有徵兆的情況下自殺了,朋友的離開,對她的打擊很大,她有些承受不了, 起初是整天鬱郁寡歡,後來脾氣就變得越來越暴躁 。
王心剛本以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妻子的情緒會逐漸得到恢復,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楊昭採的情緒卻是極度不穩定,後來,經醫生診斷, 妻子出現了精神紊亂 。
為了盡快讓妻子恢復 健康 ,王心剛就帶著楊昭采四處求醫問葯,甚至還讓朋友們幫忙尋找民間偏方。
只要聽說哪位醫生在治療精神疾病方面比較有經驗,他就會帶著妻子前去;如果周圍人告訴他,某個偏方可能有用, 他就會竭盡全力配齊各味葯材。
只要能治病,不管是西葯、還是中葯,王心剛都願意去嘗試。
照顧一個精神出現問題的人,談何容易, 因為意識不受控制,很多時候楊昭采並不配合王心剛 ,比如說吃葯。
當王心剛將西葯片拿給妻子,或將熬好的中葯碗端到妻子面前時,楊昭采多是拒絕服用。
每次喂葯的過程都需要花費王心剛很長的時間 ,他就想各種辦法,讓妻子能聽話地將葯吃下去。
後來,王心剛想到妻子以前喜歡聽音樂,就試著在喂葯時給她放音樂,結果還真奏效,妻子的情緒竟然穩定了下來。從那時起,王心剛就靠著放唱片,讓楊昭采安安靜靜地吃葯。
每天,照顧妻子都要耗費王心剛的多半精力,可家裡還有兩個孩子, 王心剛是又當爹、又當媽 ,管孩子的生活、輔導孩子的作業,全身心地為整個家付出。
他,一個大男人,沒有怨言、沒有煩躁,在妻子生病期間,依然讓這個家井然有序。
最終,王心剛用不離不棄、一片愛心, 花了整整5年時間,讓妻子漸漸恢復了 健康 , 一家人又重回往日的生活。
妻子痊癒後,王心剛重新復出,這時他已經42歲。
與大多數老電影表演藝術家一樣,年齡的緊迫感,促使著王心剛拚命創作,努力挽回失去的藝術青春。
出演《南海長城》時,他是44歲。 為了更接近劇中人物,他拚命地鍛煉身體 。
結果因為練得太投入,身體浮腫,而且為了膚色更接近漁民,他每天都去曬太陽, 曬得皮膚都脫了一層皮 。
雖然這個時期的王心剛,不如青年時期,在電影里的形象那麼光鮮, 但人到中年的他,另有一番成熟干練的魅力 ,嗓音還是很有磁性、富有親和力,依然迷倒了大批觀眾。
80年代初期,王心剛在《知音》中塑造的蔡鍔將軍形象,讓那些懷念他昔日軍人風採的觀眾們更是興奮不已。
這一年,王心剛49歲,而他要飾演的蔡鍔、當時年方34歲。
怎麼才能在這個形象上, 安全走過「老扮少」這根危險系數很高的鋼絲, 無疑成為王心剛當時遇到的最大難題。
化妝師范青山從外形上幫他想辦法,將王心剛面部的皮膚拉緊,這樣看起來就年輕了不少,發型也一改往日,給他弄了一個寸頭。
通過化妝,讓王心剛在外部造型上很有自信,但這只是形似, 還需要神似 。
神似的問題,就需要王心剛自己來解決,如何能把蔡鍔演得更貼切,他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為了保持身材, 王心剛每天早上都要跑兩三千米 ,晚上拍完戲,其他人去吃夜餐,他卻不敢吃東西,怕長胖。
到了正式開拍時,王心剛並沒有刻意地往年輕人上去演,而是按照戲的發展、人物規定的情景,自然去地表現。
他為《知音》這部電影的所有付出,都得到了回報,王心剛奪得了當年百花獎的最佳男演員獎。
將近半百的年紀,成功飾演了青年時期的蔡鍔 ,讓王心剛重現了60年代的熒幕風采。
不得不說,王心剛天生就是做演員的料,更是扮演軍人的料,他只要披上戎裝,便會光芒四射,引眾人矚目。
王心剛很早就成名了,如今 他享受副軍級待遇、政府特殊津貼 ,卻從不拿自己當大腕。
日常生活中,王心剛非常低調,看起來與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在導演嚴寄洲眼裡,他就是一個平時不愛說話,沒事就喜歡看書、看劇本的人。
1975年,王心剛擔任八一電影製片廠的副廠長,廠里給他配了專車,他卻不願意享受領導待遇,除了外出開會,平時很少用 汽車 ,他每天就騎著自行車上下班。
拍完《蘇祿國王與中國皇帝》, 55歲的王心剛,認為自己的年齡,已不再適合表演,便選擇了息影 。
王心剛的低調是一貫如此,息影後也不像多數藝術家,還會參加一些外界的活動,他只想過普通人的生活, 很少露面、也不接受采訪 。
王心剛的低調也深深地影響著他的孩子,一雙兒女讀書時,身邊的同學都不知道他們的父親是一位名人。
他的兒女成人後,因為對演藝圈不感興趣,就沒有子承父業, 而是從事了IT產業,兩個人的事業很成功,目前兩個人資產已過億 。
作為老一輩藝術家,他在中國電影熒幕上,光彩奪目了近半個世紀, 亞洲演藝名人「中國電影終身成就大獎」、 第2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就是對他演藝生涯的最好詮釋。
昔日英俊小生的他,早已滿頭白發,精氣神仍不減當年,妻子楊昭采看起來,也比實際年齡年輕了不少。
89歲的王心剛,與妻子、兒孫一起,每天過著平凡而簡單的生活。
因為他是一位智者,無論在影片中塑造了多麼光輝的形象,終究要回到現實生活中去。
與妻子恩愛60年、白首偕老,兒女事業有成、兒孫孝順,這才是生活的真諦。
[1]《新京報》,2019年10月28日,《王心剛:鷹擊長空正青春,轉戰幕後知音在》
[2]《人民日報》,2012年8月23日,《新中國電影「22大明星」溯源》
I. 王心剛演過的電影大全(全部)
我的長征(飾演王瑞),蘇祿國王與中國皇帝(飾演明成祖朱棣),知音(飾演蔡鍔),傷逝(飾演涓生),綠海天涯(飾演南林),大河奔流(飾演秦縣長),南海長城(飾演區英才),秘密圖紙(飾演陳參謀),烈火中永生(飾演劉思揚),偵察兵(飾演郭銳),野火春風斗古城(飾演楊曉冬),紅色娘子軍(飾演洪常青),勐壠沙(飾演江洪),哥倆好(飾演指導員),海鷹(飾演張敏),永不消失的電波(飾演姚葦),破除迷信(導演王冰),牧人之子(飾演德力格爾),寂靜山林(飾演馮廣發)。
王心剛,1932年1月1日出生於遼寧省大連市,中國內地男演員。1956年,主演個人首部電影《寂靜的山林》,從此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2006年,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主演了獻禮電影《我的長征》。
J. 長影著名演員,王心剛首登銀幕與她演對手戲,美一輩子卻晚年痴呆
【千名老電影人尋蹤(374)——白玫】
說起王心剛,大家當然十分熟悉了,因為他是我國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曾主演過許多部著名電影,如《寂靜的山林》《海鷹》《野火春風斗古城》《勐壠沙 》《紅色娘子軍》《偵察兵》《南海長城》《傷逝》《知音》等。
但你知道王心剛參演的第一部影片是哪部嗎?那就是1956年由他和白玫主演的《寂靜的山林》。
《寂靜的山林》是一部反特片。該片中,王心剛飾演的馮廣發是我偵查員史永光假冒的。面對風流、柔情的女特務李文英,他沒有被拉下水,而是見招拆招,最終與我公安部隊布下天羅地網,徹底摧毀了敵人空投計劃,活捉了空投下來的特務。
由白玫飾演的女特務李文英借還鄉照顧子女為掩護,受敵間諜組織派遣潛入東北,用金錢和媚態誘惑拉攏舊親故友、腐蝕我方人員,對馮廣發既欣賞又曖昧。
電影中,白玫表演穩健,演技精湛,所飾演的女特務可以和王曉棠飾演的《英雄虎膽》阿蘭小姐、谷毓英飾演的《冰山上的來客》假古蘭丹姆、狄梵飾演的《羊城暗哨》八姑等媲美。
出生於1921年5月13日的白玫是北京人,原名白玉珍。18歲那年,長相漂亮的白玫被北平華北電影公司選中,主演了電影《甦生》中的一位京劇名伶。1939年,她進入日本人經營的影業公司「滿映」(後來改為東北電影製片公司)。
之後,白玫主演了數十部電影,代表作如《藝苑情侶》《如花美眷》《有朋自遠方來》《新婚記》《歌女恨》《黑痣美人》《春風野草》等。
新中國成立後,白玫先後在北京、長春從影。其代表作如《寂靜的山林》《馬蘭花開》《未完成的喜劇》《馬戲團的新節目》《甲午風雲》《兩宮皇太後》等。
白玫除主演的《寂靜的山林》外,她在《甲午風雲》中飾演的慈禧太後、《兩宮皇太後》中飾演的慈禧之母,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實,在長影時期,白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譯製片的配音上,其配音作品竟然多達200餘部,如《賣花姑娘》《流浪者》《復活》《烏里楊諾夫一家》《忠誠》《金姬和銀姬的命運》等。
在長春電影製片廠,有三位「白」姓電影藝術家,他們是白英寬、白德彰、白玫,被稱為「三白」藝術家。
演藝生涯中,白玫的美麗與光彩,真的如同一朵嬌艷的白玫瑰,吸引過無數影迷。
然而,1983年,晚年的白玫患上了腦血栓,隨著病情發展,竟然變成老年痴呆。到了後期,她連許多親朋好友都不認識了。
1999年5月26日,長影廠著名演員白玫因病去世,享年78歲。娛文娛視向白玫藝術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