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楊德昌的電影有哪些
1981年
春天參與《一九O五年的冬天》拍攝,任編劇及演員;
秋天拍攝電視單元劇《十一個女人》中的《浮萍》;
1982年
《指望》(《光陰的故事》第二段)35mm∕彩色∕中影公司 導演、編劇
1983年
《海灘的一天》 35mm∕彩色∕中影,邵氏∕167分鍾 導演
1985年
《青梅竹馬》 35mm∕彩色∕萬年青影業∕105分鍾 導演
1986年
《恐怖分子》 35mm∕彩色∕中影公司∕109分鍾 導演
1991年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35mm∕彩色∕中影公司及楊德昌電影公司∕240分鍾 導演
1994年
《獨立時代》 35mm∕彩色∕楊德昌電影公司∕127分鍾 導演∕編劇
1996年
《麻將》 35mm∕彩色∕原子∕121 分鍾 導演∕編劇
2000年
《一一》35mm∕彩色∕台灣、日本 編劇、導演
② 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楊德昌導演的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網路網盤免費資源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nqkyABEtgt4dHxfuoeEZxQ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是一部改編自台灣青少年真實殺人事件的電影作品,影片由楊德昌執導,張震、楊靜怡、張國柱、金燕玲等人主演。故事講述了20世紀60年代初在台灣的一宗殺人事件的始末。影片已於1991年7月27日在台灣上映。
③ 找一部關於麻將的電影.
雀聖有3部呢,樓主說的是第三部,望樓主慷慨採納!!
《雀聖3自摸三百番》 (2007)
導演: 林子皓
編劇: 王晶
主演: 郭晉安 / 楊思琦 / 夏雨 / 元秋 / 元華 / 陳百祥
類型: 喜劇
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
語言: 粵語
上映日期: 2007-01-18
片長: 91 分鍾
劇情簡介 · · · · · ·
萬金游(郭晉安 飾)是「雀爺」萬叔(夏雨 飾)的獨生子,麻雀技藝深得父親真傳,是承繼父親的賭業的好人選。一筒(元秋 飾)是萬金游的干媽,一直把金游當成自己的親兒子,疼愛有加。可是在在雀爺大壽的當晚,從拉斯維加斯回來的雀爺也帶上了他的新任妻子二索(劉琸琪 飾)。金游跟一筒都覺得二索圖謀不軌,原來她聯手雀爺的死對頭爆棚要霸佔雀爺的一切產業。故意讓金游認識倒霉透頂的吳靚(楊思琦 飾),使金游的牌運急速下跌,每次打牌拿的都是爛牌。幸好金游學會了樂觀處事,運氣剛要回來的時候,女友卻被爆棚挾持……
④ 楊德昌的人物生平
1949年2月,年僅1歲的楊德昌隨父母遷至台灣。小學時候的楊德昌功課並不大太好,和老師關系冷淡。在60年代的台灣,楊德昌度過了他略顯孤寂的少年時代,直到高中才有所轉變(可參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受哥哥的影響,楊德昌酷愛漫畫,經常在牆壁上塗鴉亂畫。他接觸的漫畫從本省漫畫家到手冢冶蟲的日本漫畫系列,並嘗試自己編畫,中學時他自編自畫的漫畫故事已經在班上傳閱。可以說,楊德昌深受手冢冶蟲漫畫作品中對於人性光輝的信念,以及悲劇結局中對人性肯定的影響。
1965年,楊德昌考上了位於台灣新竹的國立交通大學,後來成為傑出校友的他就讀於控制工程系並於1969年畢業。
小時候的楊德昌也隨父親去看電影,對於電影的興趣屬於逐漸濃厚增強,從小時候看的《血戰勇士堡》,到中學時喜歡大衛·里恩的 《阿拉伯的勞倫斯》和《湯姆·瓊斯》,直到後來喜歡上並且看了很多遍後才終於明白的費里尼《八又二分之一》。 1981年春天楊德昌回台,在余為彥執導的《1905年的冬天》中擔當編劇、製片助理和演員。而從《1905年的冬天》里,亦可隱隱窺見楊德昌在編劇上強烈的社會觸角和人物在特定社會背境中的興趣。
1982年由台灣中央電影公司陶德辰策劃,陶德辰、楊德昌、柯一正、張毅四人合作拍攝了四段式影片《光陰的故事》(In Our Time 1982)。影片用四段人生不同階段的故事來表現人際關系與男女關系的演變、人的成長和台灣30年來社會形態的變遷,由此突破了台灣70年代以來政治宣傳片和瓊瑤愛情劇占據電影市場的局面,開創關注社會和家庭生活的充滿情趣的實驗電影時代。《光陰的故事》因此被稱作台灣新電影的開山之作。以新人身份參與拍攝的楊德昌憑借第二段《指望》一鳴驚人,自此楊德昌也走上了台灣新電影的舞台。
1983年的作品《海灘的一天》,獲得美國休斯敦國際影展評審團推薦金牌獎、第二十八屆亞太電影展最佳攝影獎。楊德昌兼任導演和編劇,通過兩個女人(分別由張艾嘉與胡茵夢飾演)的一場對話,交代出30年來整個台灣社會的面貌,在歐洲片的外觀中流露出中國式的感情,用精密細致的手法具體概括了當時台灣中產階級的整個人際關系面貌,對愛情、婚姻、親情、事業等各方面都做了相當深刻的探討,復雜的結構方法和開放式的結局都是台灣電影前所未有的創舉,也奠定了楊德昌日後作品的基調。
1985年,由楊德昌執導、侯孝賢和蔡琴擔任男女主角的《青梅竹馬》,作為台灣新電影代表作之一的影片表現了楊德昌對台北社會生活、都市文化的個人觀察,作品獲得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家協會獎。可以說楊德昌對於台北的現代主義式關注,始自《青梅竹馬》,之後關注台北的都市生活和城市文化也成了楊德昌作品的一個明顯特徵,自此楊德昌的視線就完全集中在時下的台北(《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除外)。
1986年的作品《恐怖分子》獲第23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影片獎和第四十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國際影評人獎和英國電影協會最具創意和想像力獎、第32屆亞太電影節最佳編劇獎。同年11月6日,在台北第二區濟南路69號屋(屋主正是楊德昌本人),楊德昌、侯孝賢、陳國富、賴聲川、吳念真、焦雄屏等54名台灣青年電影人簽訂了「台灣電影宣言」。 1989年,楊德昌成立「楊德昌電影」獨立製片公司,開始獨立電影創作工作。
1991年,其獨立製片公司出品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是楊德昌集十年大成的經典之作,長達4個小時。楊德昌用自己穩健的影像描繪了20世紀60年代燈光昏黃的台北夜市,影片結構嚴謹、細節生動,有著龐雜但是清晰的人物關系、繁蕪但不凌亂的敘事編排。《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獲第二十八屆台灣金馬獎最佳作品獎、最佳編劇獎,並獲最佳導演提名。同時獲第三十六屆亞太電影節最佳作品獎、第十三屆南特三大洲最佳導演獎、第四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1992年楊德昌又憑借該片獲得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當年,他還曾為亞洲合作電影台灣編《夜來香》當製片人。
1994年,楊德昌編導的《獨立時代》(A Confucian Confusion)獲第三十一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編劇獎和最佳導演、最佳作品提名,被評為1994台灣十大華語片之一。
2000年,楊德昌執導的電影《一一》被法國媒體形容為「把生命的詩篇透過電影傳頌吟唱」。 該影片獲得當年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殊榮。
2000年之後,楊德昌把精力投入到了動畫片《追風》的籌備上面,武俠動畫《追風》的故事背景設置在一千年前的開封,以成龍為人物原型。
2007年,楊德昌於美國因病逝世。
⑤ 【盤點】導演楊德昌的最受歡迎的電影,你都看過了嗎 有沒有相關的影視百度網盤資源
相關影片有: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土撥鼠之日][1993][喜劇 / 愛情][美國] 恐怖分子 恐怖份子 [1986][劇情][台灣] 網路網盤資源高清免費下載在線觀看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鏈接: https://pan..com/s/1zfKV123b0jaJK9TwwRu91Q
[土撥鼠之日][1993][喜劇 / 愛情][美國]
鏈接: https://pan..com/s/1erNLnwCHXYTcHntLimlZWA
恐怖分子 恐怖份子 [1986][劇情][台灣]
鏈接: https://pan..com/s/1CZq26iKtQRQ_mkvK-LA9YQ 提取碼: 3b39
⑥ 金馬獎歷史上最經典的十部獲獎影片,你看過幾部
第53屆金馬獎的頒獎典禮將在今晚舉行,在我們期待新一屆金馬獎最佳影片出爐之前,不妨先回顧一下金馬獎歷史上最經典的十部「最佳影片」,一起來看看有沒有你還未看過的佳作。
TOP 10 《功夫》豆瓣評分: 7.8
主要競爭對手: 《天下無賊》《黑社會》
《功夫》是第42屆金馬獎的最佳影片, 這部無厘頭喜劇雖不是周星馳個人作品的巔峰, 但作為整個華語電影圈內最具影響力的喜劇演員和導演,星爺本應早就獲得金馬獎的認可,這個獎項對他來說只是姍姍來遲而已,此外周星馳也憑借《功夫》拿到了當屆的最佳導演獎。
TOP 9 《卧虎藏龍》豆瓣評分: 7.8
導演: 李安
主要競爭對手: 《花樣年華》《槍火》
《卧虎藏龍》是第37屆金馬獎的最佳影片,它在這屆金馬獎上的最大競爭對手是王家衛的《花樣年華》,這兩部影片風格不同,但都是華語電影中絕對的佳作,最佳影片最後花落《卧虎藏龍》,我想一方面是出於地域因素,另一方面是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加成。
TOP 8 《女人四十》豆瓣評分: 8.8(註:該片分數雖高,但評分人數較少)
導演: 許鞍華
主要競爭對手: 《熱帶魚》《好男好女》
《女人四十》是第32屆金馬獎的最佳影片,該片在當年並未遇到太強的競爭對手,作為女性導演的許鞍華細膩的刻畫出一位中年家庭婦女面對家庭的悲歡離合所表現出的堅強與勇氣,朴實無華的情感表達能使這部電影帶給人一種真實的感動。該片同時也獲得了當年的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
TOP 7 《可可西里》豆瓣評分: 8.6
導演: 陸川
主要競爭對手: 《大事件》《2046》《旺角黑夜》
《可可西里》是第41屆金馬獎的最佳影片,當年陸川的這部影片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從王家衛、杜琪峰、爾冬升三大香港導演新作的包圍中突出,影片反映的是一種信仰的力量,同時也涉及了現實社會中「生態保護」的問題,如今再回顧這部影片時,我想影迷們一定會為陸川而嘆息......
TOP 6 《賽德克·巴萊》豆瓣評分: 8.7
導演: 魏勝德
主要競爭對手: 《讓子彈飛》《桃姐》《鋼的琴》
《賽德克·巴萊》是第48屆金馬獎的最佳影片,這一屆的金馬獎同樣競爭激烈,除了本片之外,剩餘提名的三部影片也都完全具備獲獎的潛質,前者的勝出主要是地域因素起了作用,有意思的是在這一年的香港金像獎中最佳影片給了《桃姐》,而內地的金雞獎則給了《鋼的琴》。
TOP 5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豆瓣評分: 8.7
導演: 楊德昌
主要競爭對手: 《阿飛正傳》《阮玲玉》《推手》
該片是第28屆金馬獎的最佳電影,盡管競爭對手實力很強,但《牯嶺街》的問鼎絕對是實至名歸,它是台灣大師級導演楊德昌最優秀的作品,甚至可以將它放在台灣電影史上的第一位,如果你因為電影四小時的片長而錯過它,那絕對是一件憾事!
豆瓣評分: 8.7
導演: 李安
主要競爭對手: 《籠民》《戲夢人生》
《喜宴》是第30屆金馬獎的最佳影片,由於童年的競爭對手實力並不是很強,《喜宴》可以說是輕松勝出,該片是李安的父親三部曲之一,影片通過一個父母逼婚的故事,表現出兩代人的思想及中美文化之間的差異,片中婚禮上那句,「這是中國人壓抑了兩千年的性」也成為了華語電影里的經典台詞。
TOP 3 《甜蜜蜜》豆瓣評分: 8.7
導演: 陳可辛
主要競爭對手: 《香港製造》
《甜蜜蜜》是第34皆金馬獎的最佳電影,本片可以稱得上是華語電影中最經典的愛情片,在當年的金馬獎競爭中,唯一有實力較量一下的只有陳果的《香港製造》,不過前者的甜蜜和浪漫還是擊敗了後者的冷酷和暴力,獲得了當年最佳影片的桂冠。
豆瓣評分: 8.7
導演: 姜文
主要競爭對手: 無
《陽光燦爛的日子》是第33屆金馬獎的最佳電影,當年的提名的其餘四部影片早已被人遺忘,姜文的這部處女作可以說是毫無懸念的摘得桂冠,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內地製片的電影首次獲得金馬獎的最佳影片。
TOP 1 《無間道》豆瓣評分: 8.9
導演: 劉偉強、麥兆輝
主要競爭對手: 《PTU》《盲井》
該片是第40屆金馬獎最佳電影,《無間道》是香港電影最後的輝煌,這部影片是一個時代的總結,也是一個時代的結束,自《無間道》之後,我們曾經熟悉的港片已漸漸變得面目全非,我想即使沒有評分的因素,將此片定位金馬獎歷史上的最佳電影也應沒有懸念吧?
看完了上述的介紹,我們再回頭看看本屆金馬獎最佳影片的提名,不禁有一種無奈的感慨。
《一路順風》《樹大招風》《我不是潘金蓮》《再見瓦城》《八月》
不知道這五部影片你看好哪一部呢?
⑦ 你看的有史以來最長的一部電影是哪部
看過最長的一部電影應該是《與狼共舞》,它的時間是228分鍾還要多,快四個小時了,在我知道的范圍內,它應該是史上最長的電影了。
《與狼共舞》是一部美國西部的題材電影,它不僅時間長,而且是一部非常經典好看的電影,乍一聽這電影的名字,就很吸引人,能夠跟狼在一塊,其實不然,這是印第安的蘇族人為鄧巴中尉起的名字,不過,他也確實救了一隻狼,並且和它成為了朋友,這部電影主要介紹的就是鄧巴中尉在哨所跟印第安人交朋友的故事,故事背景是應該是發生在二戰後期,政府軍搶奪印第安蘇族人祖傳的土地,看這部電影你得拿出半天的時間靜靜的去看,才能知道它的魅力所在。
這部電影裡面描繪了很多美好的東西,空曠無垠的原野,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感情,人與動物之間的和諧共存,但看到最後,總是感覺沉甸甸的, 歷史 上任何事件只要有戰爭,有掠奪,就有血腥,貪欲,美好的東西總是那麼的脆弱,赤裸裸的掠奪被他們說成是文明的進步,可悲可嘆,侵略者總是拿著冠冕堂皇的理由掩蓋著他們齷齪的交易,歷來如此,善良的人們只能任人宰割。到最後看著鄧巴與妻子消失的背影,陷入了沉思。
針對看過最長的電影,說實話,其實現在的片子都是有要求的,幾乎都是在120分鍾以內,但為何有的時候總覺得看一部片子,總看總看總是不結束,而有時候,一部片一會就看完了,實際時間卻非常長。
這兩部電影就是我個人感覺最長的電影,哎!真人真事哦,大家有什麼更好長電影也可以推薦給我哦,點贊記得關注!
我個人看過的最長的電影應該就是 《美國往事》了,不是上映版本,是導演剪輯版本 ,我記得應該是 240分鍾左右的 。
說起美國往事這部作品可以說是令人惋惜啊,當時上映的版本是139分鍾的版本,結果票房口碑都撲街, 但當多年以後觀眾看到4個小時左右的導演剪輯版時,才意識到這是一部多麼偉大的作品!
《美國往事》這部電影是 導演萊翁內醞釀13年才出的作品 ,他在早期時讀到了《The Hoods》這部講述幾個黑板少年成長經歷的小說,他就以此小說為藍本,製作《美國往事》的劇本, 為了營造出電影中的場景氛圍,導演全世界去取景,還搭建了大量實景 ,經費也一路走高,達到了3000多萬美元,也為之後上映時500多萬的票房慘案埋下伏筆。
《美國往事》主要講了 主人公「面條」從少年成長到黑幫教父的歷程 ,整個電影時間跨度很長,大概有40年左右,主人公一路走來的經歷路程,可以讓大家對那個時代美國 社會 的發展有個新的認識。在導演剪輯版中, 人物被塑造的栩栩如生,電影中的各種細節處理做的非常棒 ,像是電影中「面條」的 忠誠 和好友麥克斯的 背叛 ,這些矛盾的元素相互沖突,人物性格就凸顯出來。 整個電影散發出來的那種黑幫暴力氣勢,讓觀眾感受到了電影的魅力所在。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令人痛心的,上映後票房慘敗,導演萊翁內花費那麼長時間嘔心瀝血製作的電影,最後確落了個如此下場,這對導演的打擊是很致命的, 萊翁內在這部電影之後也再沒有拍過電影,幾年之後在故鄉抑鬱而終了 ,令人唏噓。不過好在導演剪輯版本為萊翁內挽回了名聲,讓觀眾真正看到了這部作品的偉大之處!
我看過長的電影有很多。
首先,蘇聯的《莫斯科保衛戰》,整部電影分上集《侵略》和下集《台風》,一共300多分鍾,5個多小時。故事從1940年6月法國投降,希特勒出台「巴巴羅薩」計劃開始,一直說到1941年12月6日蘇軍對兵臨莫斯科城下的德軍展開反攻,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將德軍驅離莫斯科150至300公里。
《斯大林格勒大血戰》,故事長達4個小時,從莫斯科保衛戰勝利說起,斯大林頭腦發熱,命令蘇軍發起大反攻,結果被德軍打了個措手不及,節節敗退。德軍重新集結,進攻斯大林格勒。面對節節敗退的蘇軍,斯大林簽署命令,不許後退一步,違令者,殺無赦!蘇德兩軍在斯大林格勒陷入了大血戰。朱可夫制定了「土星」計劃,利用斯大林格勒拖住敵人,然後調集強大的部隊包圍敵軍,進行反攻。經過半年的苦戰,終於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成為蘇德戰爭乃至二戰的轉折點。
《解放》,這部電影有8個多小時,分為《炮火弧線》《突破》《主攻方向》《柏林戰役》《最後一擊》五個部分。1943年初,蘇軍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奪取了戰場主動權。德軍於是發起庫爾斯克戰役,想重新奪取戰場主動權。蘇軍在粉碎了德軍的企圖後,反起反攻,取得了庫爾斯克戰役的勝利。跟著,蘇軍開始強渡第聶泊河,收復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打出東南歐,解放波蘭等國,並對納粹老巢柏林展開強攻。希特勒在總理府地一室自殺,蘇軍將勝利的旗幟插上了德國議會大廈。
以上電影都是蘇聯導演尤里.奧澤洛夫的作品。如果再加上另外一個導演的《圍困》(說列寧格勒戰役的),那就是一部完整的蘇德戰爭史了。
美國的《珍珠港》和《虎虎虎》也是很長的電影。兩部電影都是講述珍珠港事件的,但《珍珠港》是以平民的視角展現珍珠港事件,而《虎虎虎》則是以官方的視角展現珍珠港事件。
《珍珠港》長約3個小時左右,講述了兩個熱愛飛行的美國青年(名字忘記了),他們從小一起長大,一起參加陸軍航空隊(美國空軍的前身),並同時愛上了女主角。在他們為三人的感情糾結時,日軍偷襲珍珠港,美軍損失慘重。兩人奮起升空迎敵。為報復日本,美國制定了空襲東京的計劃。兩人一起參加了杜立特組織的志願者飛行隊。由於行蹤暴露,杜立特飛行隊提前起飛,在轟炸了東京後無法飛到預定的中國機場降落,只好迫降在日軍佔領區。男主之一陣亡,另一男主在中國軍民的幫助下回到美國。
《虎虎虎》也是長約三個小時左右。故事從1939年山本五十六接任聯合艦隊司令開始,一直說到偷襲珍珠港成功,他站在大和號旗艦上說了一句「我們只不過喚醒了一個巨人」結束。該片是由美國和日本合拍的,日本導演拍日本的,美國導演拍美國的,沒有醜化對方,只依據 歷史 史實進程。
印度的電影一般來說都有三個小時左右,我看過的有《寶萊塢機器人之戀》和《三傻大鬧寶萊塢》。總體來說,這兩部都不錯。《寶萊塢機器人之戀》說的是一個科學家依照自己的模樣創造了一個機器人,並賦予它人類的感情和思維。結果他愛上了科學家的女友。科學家很生氣,就將它毀掉了。但另一個邪惡的科學家將它重新造好,並賦予它各種邪惡的思想和破壞力,結果它把 社會 弄得一團糟。科學家除掉了它的邪惡晶元,終於讓它重新變回善良。法官裁定,將它解體。機器人自己把自己拆毀。《三傻大鬧寶萊塢》則是探討教育問題的。
我們中國的長電影也有不少,如《大決戰》,本片分為《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部分,全長10個小時以上。還有《大進軍》,分為《大戰寧滬杭》(講述二野三野百萬大軍過長江,解放南京上海的故事),《席捲大西南》(講述二野在四野47軍和一野18兵團的配合下進軍大西南,解放雲貴川康四省的故事),《解放大西北》(講述一野解放陝甘寧青新西北五省的故事),《南線大追殲》(講述四野在二野4兵團配合下進軍華南,解放湘桂粵三省的故事)。《巍巍昆侖》《開國大典》《決戰之後》《大轉折》《四渡赤水》等片也是挺長的,都超過三個小時以上。《巍巍昆侖》講述的是毛主席帶領黨中央轉戰陝北的故事,《決戰之後》講述的是改造杜聿明、黃維等國民黨戰犯的故事,《大轉折》說的是劉鄧大軍鏖戰魯西南,挺進大別山的故事。至於《開國大典》和《四渡赤水》故事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說了。
如果從華語電影的緯度來講,《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絕對可以排進前十,在許多影評人眼中,這部影片也給不分數,因為它太過於經典,是華語電影的一座豐碑。
這部拍攝於1991年的電影,由於時代技術限制的原因,許多版本都模糊不清,但是電影在2017出了網路修復版的資源,是影迷的一大幸事,雖然這部時長237分鍾超過四個小時的電影不太可能重回大熒幕,但經典一定會經得起時間檢驗。
上個世紀世紀60年代的台灣到處都是戰爭後的影子,好像一切都是灰的,渾濁的空氣里也流動著灰暗的味道,失落和絕望的情緒籠罩在城市上空。來自四面八方的外省人操著他們各自濃重的口音,山東話、上海話、蘇北話、四川話……在這個城市奔波忙碌著。隨軍逃到台灣的家眷們形成了一個個被人們稱為「眷村」的小村落,在這樣一個城市裡,小四、小明、小馬、老二、小貓王、飛機、滑頭、小虎、小翠……他們成長著,並且拉幫結派地出來混,「小公園幫」和「217眷村幫」逐漸成了勢不兩立的對頭。電影最終在兩個少年一場殺人事件中結束,令人唏噓,也讓這種悲涼的調子更加陰郁。
楊德昌導演在電影中運作了大量的鏡頭語言,將那個時代人民心中的恐懼,躁動、壓抑、妥協都表現了出來,也只有通過四個小時的敘事,才能完整的將時代的風貌通過精巧的畫面得以呈現。
第一長度的電影,恐怕要算《美國往事》的導演剪輯加長版,251分鍾。當年看這部電影時,第一遍看的時候還津津有味的,耐心極好,全部完結束了,但是後來看第二遍時,耐心就沒有看第一遍時那麼好了,有些情節已經有印象的就一下子拉過去了。前幾年還曾經看了第三遍,當然,不少情節太慢的拉的更多了。不過無論如何,這部電影可謂經典。
《守望者》終極剪輯版, 215分鍾,起碼在我看過的電影里,我印象中這部《守望者》屬於第二長的電影,三個多小時,問題是,當年看的時候並不覺得這部電影有多棒,不少鏡頭和情節總覺得根本沒必要這么慢節奏的,人物角色塑造方面,也覺得比較單薄,尤其那個超凡脫俗的曼哈頓博士,怎麼就能如此厲害,好像他連呆在地球上都感覺很委屈他了。不過直到很後來才知道,它是一部美國動漫改編的電影,好吧,以前我一直認為動漫這東西就是小孩子看的,所以才會這么粗糙馬虎的塑造人物。
電影《戰爭與和平》,阿根廷版453分鍾,蘇聯拍攝的。《燦爛人生》366分鍾,《浩劫》566分鍾,《與狼共舞》236分鍾。這幾部都很好的電影,值得看。其他基本上都是三個小時左右,《獵鹿人》182分,《指環王1》228分鍾,《指環王2》235分鍾,《指環王3》263分鍾,《霍比特人1》182分鍾,《霍比特人2》186分鍾,第三部比較短。《未知死亡》183分鍾,《坦塔尼克號》194分鍾,《印度往事》224分鍾,《亂世佳人》238分鍾,《美國往事》251分鍾
我看過最長的一部電影應該是《星際穿越》吧。全片時長169分鍾,整部電影劇情銜接,基本無尿點。
看的電影很多,像《星際穿越》這種這樣長的還真不多。整片像是以回憶敘事的方式將影片鋪展開來。從一開始描寫地球末日的窘境,人類生存出現危機,糧食問題日益明顯。為了解決人類生存問題,主角帶著人類使命踏上了為人類的求生之路。
前面一部分寫的比較啰嗦,後面又 探索 了3和星球,每個星球都有一部分時間,最後就是寫主角在第五維度與過去對話。整片劇情的迭起不多,像是很平緩的在敘述事情,但又因為劇中留給人類的時間不多,又顯得異常緊張,在特效和視覺效果上顯得尤為壓抑,這也是這部影片長但很抓住人心的原因吧。
這部電影雖然長但確實是很有看頭的,每一個部分都有存在的意義。即使是到了生存的臨界點都保持著人類的理性。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一下。
謝謝大家,我是皮皮寶貝。
我看過最長的電影,幾乎沒有思考與回憶,未刪減的《天國王朝》,非他莫屬了,整部電影看下來有190分鍾的時長,就算是刪減版的也有144分鍾,不過這電影刪減和未刪減的簡直是兩個電影,推薦大家在網上找未刪減看看。
這部電影並不是國家之間的爭斗,而是宗教之間,彼此為了心目中的聖城耶路撒冷而展開的信仰之戰。影片中,聖城還是由基督教的十字軍統治,國王卻病入膏肓,城外穆斯林十萬大軍虎視眈眈,就等國王病逝。在這種背景下,主角跟隨從天而降的父親進入了聖地,在途中,生父戰死。
入城後,因自己善城池攻防,國王和公主都對他青睞有加,並順利繼承父親的領土成為領主,對生活失去信心的他找到目標,決定要讓一片黃土的領地變成綠洲。 最終戰雖然投降,但他卻被基督徒稱為英雄。
190多分鍾的電影,每個角色都刻畫得鮮活有力,看似平庸的鐵匠,卻是機械工程師,設計師。風華絕代的公主同時也是一位溫柔善良的母親。讓我映象最深刻的就是身患麻風病,一直以鐵面示人的國王了,16歲便大敗穆斯林軍隊,天資聰穎,一直與於病魔爭斗,就算病毒纏身,最後的一次出征也是英姿颯爽,盡顯國王氣場,君臨天下。死後,公主偷偷摘下國王那寒光閃閃的面具,撕心裂肺。
刪減版中,主要人物都沒有交待清楚,男主就是一鐵匠,害死生父,女主就是花瓶沒有任何穿針引線,連有一位可愛的兒子也被剪掉了,也難怪做為女主角的伊娃格林拒絕參加任何宣傳活動。
《天國王朝》一部值得大家仔細觀看的電影,一定要是未刪減,未刪減,未刪減的,謝謝。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電影於1991年在台灣上映,導演楊德昌,電影時長237分鍾,將近4個小時! 這部電影我看了兩遍,每次都是從中午看到黃昏,每每看完都會覺得無限唏噓。影片講述的是60年的台北,中學生「小四兒」是置學校幫派外的好學生,小四兒與家庭不幸的小明十分投緣,並暗生情愫。然而小明的家庭不好,從小缺乏安全感的她周旋於幾個幫派老大之間,並與小四兒吵翻,最後小四兒與小明在牯嶺街見面,小四兒因愛生恨,將小明捅死....
《牯嶺街》是講述小四兒們青春的幻滅的故事,同是也是一副台灣那個年的 歷史 畫卷。雖然電影有四個小時,卻是娓娓道來,彷佛置身於其中,眼看著少年們在時代的洪流中無力的成長,墮落,甚至幻滅。
這部電影也是很多人心中最好的台灣電影,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看一看。
⑧ 導演楊德昌的多部電影作品當中,哪些是我們非常熟知的
楊德昌,1947年出生的導演兼編劇,其作品獲得過多項大獎,除了我們熟知的被譽為開山之作的“光陰的故事”和獲得多項大獎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外,還包括榮獲多項獎項的“恐怖分子”、戛納作家導演獎的“一一”、最佳攝影獎的“海灘的一天”、“獨立時代”、“麻將”等等,是對現實的強烈反映,是被大家尊敬的大師。
有些人的成就不是一朝一夕速成的,是經歷過生活的磨練、自我認知和反饋的,是從過往中錘煉出來的。我們敬佩這些對時代有著貢獻的大人物,感謝他們對現實的思考讓我們認識到另外的社會情緒的表達,也希望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奏響幸福的新篇章。
⑨ 楊德昌拍過什麼電影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原型是1961年發生在台北的真實事件,6月15日晚上10點左右,16歲的太保組織「璧玉幫」成員茅武跟蹤戀愛對象劉敏至牯嶺街七巷底,試圖挽回移情別戀的她,遭到拒絕後,他手持利刃連捅五刀,將15歲的劉敏刺倒在血泊中。
牯嶺街一案轟動整個台灣省。經過漫長的審判,茅武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上訴高院後減為七年,但檢察官不服上訴,由最高法院發回更審,最後改判為十年。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背景介紹:
60年代初,牯嶺街一案引發了全台灣省的關注,也給當年14歲的楊德昌留下深刻印象。多年以後,人到中年的他重溯少年記憶,參與編劇並導演了這部名作。
全片在台北實地取景,耗資2700萬,共加工、修飾、重建了92處場景,選用包括當時仍是青澀少年的張震在內的大批少年演員出演,編織出一張上百個角色緊密交錯的復雜網路,最後的成片更是長達4小時之久,儼然是60年代台灣面貌的史詩。
影片通過戲劇化的手法,完整地呈現了牯嶺街一案的來龍去脈,影片龐大的製作規模,對年代細節精益求精的雕琢,都反映出楊德昌對成長經驗的深切感情,也抬升了影片的藝術成就,是談論台灣電影時無法繞過的經典之作。
⑩ 台灣導演楊德昌一共拍了幾部電影呀,聽說每一部電影都獲得過國際性大獎,是不是真的
在拍電影之前他拍攝過一部電視劇。
1982年的電影【光陰的故事】是由4部短片組成,其中第二個短片【指望】是楊德昌的作品。他因這部電影開始受到矚目。
楊德昌的第一部電影是【海灘的一天】,獲美國休斯敦國際影展評審團推薦金牌獎、第二十八屆亞太電影展最佳攝影獎
1985年的【青梅竹馬】獲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家協會獎
1986年【恐怖分子】獲第二十三屆金馬獎最佳作品獎,第四十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國際影評人獎,英國電影協會最具創意和想像力獎,第32屆亞太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1991年【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張震的銀幕處女作;這部電影的名字也影響了後來《名偵探柯南》的中文翻譯)獲第二十八屆金馬獎最佳作品獎、最佳編劇獎;同時獲第三十六屆亞太電影節最佳作品獎、第十三屆南特三大洲最佳導演獎、第四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92』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獎
1994年的【獨立年代】(這一部沒有拿到國際大獎)獲第三十一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編劇獎和最佳導演、最佳作品提名,被評為1994年台灣十大華語片之一
1996年【麻將】獲柏林影展評審團特別推薦獎及新加坡影展最佳導演獎
2000年【一一】獲戛納影展最佳導演大獎
這些就是楊德昌一生所拍的電影,說是每一部電影都獲得過國際性大獎也不算太吹牛,但是其實沒有哪個人每部電影都能去威尼斯和戛納,楊德昌的成就在整個華語電影界也是數一數二的,只可惜此人逝世太早,不然會奉獻出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