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李香蘭電影女主角

李香蘭電影女主角

發布時間:2022-11-26 00:08:32

⑴ 李蘭香 據周星馳國產007,李蘭香是不是漢奸

李香蘭其人
看過《國產凌凌漆》的朋友,一定記得李香琴說她媽媽是李香蘭。我第一次聽到李香蘭j就是在這部電影中,原以為是星爺在惡搞,虛構出來的人物,說說笑笑聽聽罷了,沒想到她的確是近代歷史上的個人物,她是抗戰勝利以後被作為「文化漢奸」遭到起訴的著名女演員,在審判她的時候,最終裁定所謂「李香蘭」根本不是中國人,她的真名叫作山口淑子,是日本人,所以「危害母國」的罪名沒有成立,鑒於她演員生涯以外沒有參與政界活動,乃將其釋放。這件事,同日本著名女諜川島芳子最終被認定為中國人金璧輝,而以漢奸罪槍決都成為一時的新聞。說日語,用日本名字的最終原來是中國人,說中文,用中國名字的卻是日本人,時人對此感到困惑不解。

李香蘭原名山口淑子,1920年生在日本一個漢學世家,祖父是佐賀縣的漢學學者,父親受其影響早年到中國學習,後任職於「滿鐵」公司。生在沈陽、後居撫順的山口淑子,少年時代留在腦海里的那片血紅讓她終生難忘———1932年,她親眼看到幾名被綁的中國人被日本憲兵當場槍殺,血肉模糊。後來她才知道那與平頂山慘案———3000名中國平民遭日軍屠殺的事件———有關。平頂山事件中,由於父親因「通敵」受到拘留,事後山口淑子一家遷居沈陽。13歲時,山口淑子認了父親的中國同學、當時的親日派沈陽銀行總裁李際春為養父,她也因此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李香蘭。

命運有時是在不經意之間改變的。李香蘭與白俄羅斯女孩柳芭的邂逅就是這樣,那次相識使李香蘭有機會跟一位俄羅斯聲樂家學習聲樂,她的音樂天分得以發掘。這一時期,日本為推行「日滿親善」、「五族協和」的懷柔政策,開始在電台上播放「滿洲新歌曲」,既懂日語又會北京話的李香蘭於是作為「少女歌手」被推上舞台。14歲時,李香蘭前往北京讀書。1937年,由「滿鐵」公司出資的電影公司「滿映」成立,李香蘭被聘為專職演員。她主演的第一部電影《蜜月快車》奠定了她「懂日語的中國少女影星」的地位,後又演出了《支那之夜》、《熱砂的誓言》和《白蘭之歌》等「大陸三部作」。1943年,因參演《萬世流芳》,李香蘭這個名字曾轟動一時。

追憶往事,山口淑子說:「在那個戰爭年代,為了生存,我的確是拼足了力氣學唱歌」。她稱,對那些曾為軍國主義服務、歧視中國人的電影而感到內疚。因受不了「李香蘭」身份的重壓,她在1944年從「滿映」辭職,客居上海。1945年日本戰敗,李香蘭被軍事法庭以「漢奸罪」嫌疑審訊,後因公布了自己的日本人身份得以倖免。對自己以中國人的名義演出的《支那之夜》等電影,她說「雖因年輕但考慮愚昧」而表示道歉。1946年2月,她被釋放回國。

告別了「李香蘭」的山口淑子,回國後跨入影壇,其間甚至想過要到好萊塢發展,後因故放棄。1958年,山口淑子與外交官大鷹弘墜入愛河,婚後改姓大鷹,並退出演藝界當起了外交官夫人。1969年,已將50歲的大鷹淑子圓了記者夢,當起了富士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還前往越南、柬埔寨、中東等戰爭前線,采訪過阿拉法特、曼德拉等風雲人物。1974年,頻頻在電視上出鏡的大鷹淑子在田中角榮首相的勸說下出馬競選,從此當了18年的參議院議員……

1975年,已是國會議員的大鷹淑子訪問平壤,路經北京時,受到廖承志會長的盛情款待。1978年,她再次訪問了留下過青春足跡的北京、上海、哈爾濱和長春等地。同年8月,她含著淚水看了中日締結和平友好條約的實況轉播。

談及這段經歷時,山口淑子打開了畫冊,讓我看鄧小平先生在1978年訪日時與她在田中角榮家中的合影。在翻到阿拉法特的照片時,她唏噓不已,「阿拉法特很了不起,可惜去世了」。看到畫冊里她年輕時與周璇、白楊等中國演員的合影時,她變得愉快起來。她回憶起1978年作為日本環境訪華團團長訪問的情景,提到重訪長春電影製片廠時,她這位「金魚美人」受到「古典美人」鄭曉君、「妖艷美人」白玫、「活潑美人」夏佩傑和「永遠青年」浦克等同行的歡迎。她說:「我有中國和日本兩個親人,中國是養育我的母親之國,日本是我的父親之國。中國是我的故鄉,所以去中國應說『回』中國。」

山口淑子的「李香蘭時代」,正值日本侵華時期。《李香蘭》的作者之一藤原作彌說,「她在祖國日本和故國中國之間的夾縫中受到命運捉弄,度過了非常苦惱的青春歲月。」對此,山口淑子說有兩件事讓她終生難忘,至今想起來還覺得心酸。

1938年10月,18歲的李香蘭作為「日滿親善」代表首次回日本,興奮之中的她萬萬沒想到,當驗過護照剛要下船時,聽到官員兇狠地喝叫:「你還是日本人嗎?一等國民卻穿著支那服,不覺得羞恥嗎?」山口淑子說:「當時我都蒙了,不明白那個日本人為什麼說那種話,為此我十分苦惱。」後來在東京,當她身穿中式服裝演唱中國歌曲時,掌聲中不時傳來謾罵。這使她對祖國日本的幻想開始破滅,她感到可悲的,「不是為日本人錯把我當成中國人而歧視,而是祖國的日本人對我出生的中國———我母親之國的侮辱。」

1943年,李香蘭參與演出了描寫林則徐禁鴉片的歷史劇《萬世流芳》,她在劇中扮演了一位訴說鴉片之害的賣糖少女,唱過《賣糖歌》。在北平的一次記者招待會後,有位年輕記者追上來問她:「李香蘭,你不是中國人嗎?為什麼演出《支那之夜》、《白蘭之歌》那樣侮辱中國的電影?你中國人的自豪感到哪裡去了?」面對責問,她道歉說:「那時我年輕不懂事,現在很後悔。在此向大家賠罪,再不幹那種事了。」不料這番話引起一陣掌聲。她回憶說:「實際上那時他們已經知道我是日本人,只是希望我能謝罪。」

希望「父親之國」和「母親之國」友好相處

1992年,山口淑子從參議院退休。3年前丈夫去世後,她選擇了獨居。其間,她仍擔任著「亞洲女性基金」的副理事長(理事長是前首相村山富市)。她希望以此促成日本政府向戰爭受害者、當年的從軍「慰安婦」道歉賠償。明年是二戰結束60周年,她向記者透露,日本一家電視台計劃拍一部以她的經歷為題材的電視片。劇本目前正在構思,她希望能有一位既懂中文又通日語的大眼睛演員擔綱。

⑵ 李香琴跟李香蘭是什麼關系

李香琴跟李香蘭沒有關系,曹達華跟於素秋也沒有關系。

1、李香琴:

李香琴原名李瑞琴,廣東順德人,粵劇界出身,香港粵語電影女演員。早年居於澳門,入讀勵群小學;從小愛好粵劇,十六歲正式踏足舞台,曾有「二幫王」之稱。2021年1月4日,據新浪娛樂報道,李香琴因病在家中去世,享年88歲。

2、李香蘭:

李香蘭,出生於遼寧省燈塔市,祖籍日本佐賀縣,1944年在上海與黎錦光合作發行歌曲《夜來香》。1945年日本戰敗,李香蘭以漢奸罪名被逮捕,後因其日本公民身份被無罪釋放。

1946年遣送回日本,1947年改回原名山口淑子繼續其演藝事業。1958年冠夫姓成為大鷹淑子,告別舞台轉而從政。1974年當選參議院議員,1992年退休。

3、曹達華:

曹達華15歲便孤身前往上海拍攝默片《關東大俠》。1933年參演《孤兒行》、《小老虎》、《復員淚》、《山東響馬》等影片。

在電影《烈女行》中首次飾演男主角。1941年香港淪陷,曹達華一度靠售賣舊衣服維生。戰後電影業復甦,他與姐姐曹綺文合組「友僑影片公司」,並創辦「文華影片公司」與「友僑片場」。

2001年獲香港影評人協會頒贈金紫荊獎終身成就獎。 2003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頒贈專業精神獎。2007年在英國病逝,死於胃出血,享年91歲。

4、於素秋:

於素秋1930年出生於北京,八歲學刀馬旦九歲登台,擅打脫手北派。1948年從影,共演出二百多部影片,包括《五虎斷魂槍》、《關東三女俠》、《仙鶴神針》、《火燒紅蓮寺》、《碧血金釵》等。2017年5月12日,於素秋因肺炎安詳離世,享年87歲。

(2)李香蘭電影女主角擴展閱讀:

於素秋曾和七位著名的粵劇演員余麗珍,鄧碧雲,吳君麗,南紅,林鳳和羅艷卿結義金蘭,號稱「八牡丹」,於素秋是當中的「黑牡丹」。

因為於素秋和有「銀壇鐵漢」之稱的曹達華被公認為最合襯的「銀幕情侶」,所以 一直被誤以為是夫妻,後來他們一起澄清了誤會。

由於於素秋的粵語不靈光,因此她的粵語片電影作品一直是由別人配音來完成,早期替她配音的人有梁淑卿,許瑩英和林家儀,後來則全面由演員黎坤蓮負責配音工作。

⑶ 李香蘭是張學友什麼時候唱的

選自91年<每天愛你多一些》專輯。91,93,96,2002演唱會都唱過,個人覺得是93的最經典。觀看地址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UNLtQ62o7Y/
1991年,中日合拍的電視連續劇《別了,李香蘭!》(又名《再見李香蘭》)正式播映,吳健平導演,澤口靖子飾演李香蘭。主題曲為玉置浩二創作的《不要走》。
1991年音樂劇《李香蘭》在日本首次公演。在日本首演後次年,《李香蘭》作為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的一項紀念活動,受中國政府的邀請到中國的四個城市(北京、沈陽、長春、大連)進行公演,演出十五場,受到中國二萬觀眾的歡迎和贊賞。1997年,該劇到曾被日軍佔領過的新加坡公演,也得到出乎意外的良好反響。
1991年,寶麗金唱片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了張學友的專輯《「愛你多一些」精選》,其中有粵語歌曲《李香蘭》。
1993年,寶麗金唱片發行了張學友的專輯《吻別》,其中氣質唯一稍顯特別的是《秋意濃》。姚若龍將詞填的如秋風般凄落。這首歌曲是《李香蘭》的國語版,改編自91年玉置浩二為中日合拍電視劇《別了,李香蘭!》創作主題歌《不要走》。同樣改編自《不要走》的還有張立基的國語版《一生夢已遠》。
1994年,周星弛主演的香港電影《國產凌凌漆》在劇情中提及李香蘭。片中女主角袁詠儀飾虛構角色李香琴,其母為李香蘭,據劇情有影射文革中被打為「賣國賊」,導致其女香琴因此不得翻身,而不得不受金槍人的要挾。不過這顯然是電影的虛構。在粵語版中周星弛深情假唱的張學友的粵語流行歌曲《李香蘭》,在國語版中假唱的張學友的國語流行歌曲《秋意濃》。
1995年,福茂唱片發行了張中立的排笛音樂專輯《再見李香蘭》,主打是來自玉置浩二創作的《不要走》的排笛版《再見李香蘭》。
2003年,在電視連續劇《溥傑與王妃》中,天海佑希飾演李香蘭。
2007年,日本電視台TV tokyo於當年的2月11日、12日 20:54 播出由上戶彩飾演李香蘭並主演的冬季特別劇《李香蘭》, 劇末由野際陽子飾演晚年李香蘭,並由其在全劇作李香蘭的內心獨白。
2008年,在特長篇SP《男裝的麗人》,堀北真希飾演李香蘭。

⑷ 李香蘭的劇情梗概

舞台上群情激奮。作為滿洲國將軍而為日本人效勞的前清肅親王之女川島芳子,戰後受到人們的聲討。川島芳子面臨死亡的判決,她發表了最後的演說。
舞台上出現了與川島芳子經歷相似的另一位女子——李香蘭。她正在軍事法庭上接受審判。
李香蘭作為「滿影」的領銜女主角,長期活躍在銀幕和舞台上,為推進日本的侵略政策服務。檢察官要求判處李香蘭死刑。李香蘭吐露真言:自己是日本人,名叫山口淑子。她的思緒回到了孩提時代。
李香蘭的父親叫山口文雄,他把日本友好理想寄託在女兒身上,讓淑子做了好友中國李將軍的養女。李將軍給她取名李香蘭。李家的女兒愛蓮和她的未婚夫玉林,還有被李香蘭敬為兄長的建國大學學生杉本都來祝賀。四個年輕人歡聚一堂,希望兩國友好相處。
日本軍國主義者加緊醞釀侵華計劃,偽「滿洲國」正式出籠。年輕幼稚的李香蘭和杉本對「滿洲國」寄予無限希望。但日本在「滿洲國」肆意殺戮,激起中國人民的反抗烈火。玉林和愛蓮加入抗日隊伍。當愛蓮同李香蘭告別時,李香蘭感到十分矛盾和悲痛。日本關東軍新設「滿洲電影協會」,為侵略政策鼓噪。李香蘭美麗的歌喉和一口流利的漢語被「滿影」看中,遂動員其入會,並把她作為中國影星推出。李香蘭被日本人利用,但她卻無知無覺。杉本對日本人的暴行深為不滿,為了心愛的人,他違心地加入滿影,但心內充滿痛苦。
一方面是殺氣騰騰,一方面卻是歌舞昇平。太平洋戰爭開戰前夕,李香蘭在日本的獨唱音樂會,竟空前火爆,排隊入場的人繞劇場七圈半。
玉林、愛蓮加入了抗日游擊隊,而杉本卻被征入侵略軍。李香蘭懇求杉本不要從軍,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兩人含淚分手,如被棒打散的一對鴛鴦。
戰局對日軍愈來愈不利,戰場上,日軍節節敗退,年輕士兵一個個地倒下。活著的人留戀故鄉,懷念親人,祈禱平安。杉本也是其中之一。
然而,包括李香蘭在內的普通日本民眾對戰事真相並不知曉。他們在日本欺騙宣傳下,以為日本一定會取得勝利。一天,愛蓮找到李香蘭,告訴她日本即將戰敗,要她在戰爭結束前回國。李香蘭對此感到愕然並迷惑不解。
日本戰敗了。「滿洲國」也隨之壽終正寢。舞台又回到審判李香蘭的法庭。
李香蘭出示物證,表明自己是日本人。但法庭上的人們仍不斷發出怒吼。李香蘭用歌聲唱出對養育自己的中國的一片深情,同時對自己的罪行表示懺悔。
法官判決:李香蘭無罪開釋。法庭中有人表示不滿。法官用歌聲告訴大家:「讓我們以德報怨。」
歌聲引起共鳴,整個法庭的嘈雜聲演變成大合唱。法庭中央,李香蘭和愛蓮緊緊擁抱。全劇在東方式道德理念的籠罩中落下帷幕。

⑸ 李香蘭到底是個什麼人

李香蘭
(1920.2.12-)

原名:山口淑子

籍貫:日本佐賀縣,生於沈陽

身份:20世紀三四十年代時期著名歌手

生平:

出生於日本一個漢學世家,祖父是一個漢學學者,父親受其影響早年到中國學習,後任職於「滿鐵」公司。

山口淑子少年時代留在腦海里的那片血紅讓她終生難忘———1932年,她親眼看到幾名被綁的中國人被日本憲兵當場槍殺,血肉模糊。後來她才知道那與平頂山慘案———3000名中國平民遭日軍屠殺的事件———有關。平頂山事件中,由於父親因「通敵」受到拘留,事後山口淑子一家遷居沈陽。13歲時,山口淑子認了父親的中國同學、當時的親日派沈陽銀行總裁李際春為養父,她也因此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李香蘭。

命運有時是在不經意之間改變的。李香蘭與白俄羅斯女孩柳芭的邂逅就是這樣,那次相識使李香蘭有機會跟一位俄羅斯聲樂家學習聲樂,她的音樂天分得以發掘。這一時期,日本為推行「日滿親善」、「五族協和」的懷柔政策,開始在電台上播放「滿洲新歌曲」,既懂日語又會北京話的李香蘭於是作為「少女歌手」被推上舞台。14歲時,李香蘭前往北京讀書。1937年,由「滿鐵」公司出資的電影公司「滿映」成立,李香蘭被聘為專職演員。她主演的第一部電影《蜜月快車》奠定了她「懂日語的中國少女影星」的地位,後又演出了《支那之夜》、《熱砂的誓言》和《白蘭之歌》等「大陸三部作」。1943年,因參演《萬世流芳》,李香蘭這個名字曾轟動一時。

山口淑子的「李香蘭時代」,正值日本侵華時期。《李香蘭》的作者之一藤原作彌說,「她在祖國日本和故國中國之間的夾縫中受到命運捉弄,度過了非常苦惱的青春歲月。」對此,山口淑子說有兩件事讓她終生難忘,至今想起來還覺得心酸。

1938年10月,18歲的李香蘭作為「日滿親善」代表首次回日本,興奮之中的她萬萬沒想到,當驗過護照剛要下船時,聽到官員兇狠地喝叫:「你還是日本人嗎?一等國民卻穿著支那服,不覺得羞恥嗎?」山口淑子說:「當時我都蒙了,不明白那個日本人為什麼說那種話,為此我十分苦惱。」後來在東京,當她身穿中式服裝演唱中國歌曲時,掌聲中不時傳來謾罵。這使她對祖國日本的幻想開始破滅,她感到可悲的,「不是為日本人錯把我當成中國人而歧視,而是祖國的日本人對我出生的中國———我母親之國的侮辱。」

1943年,李香蘭參與演出了描寫林則徐禁鴉片的歷史劇《萬世流芳》,她在劇中扮演了一位訴說鴉片之害的賣糖少女,唱過《賣糖歌》。在北平的一次記者招待會後,有位年輕記者追上來問她:「李香蘭,你不是中國人嗎?為什麼演出《支那之夜》、《白蘭之歌》那樣侮辱中國的電影?你中國人的自豪感到哪裡去了?」面對責問,她道歉說:「那時我年輕不懂事,現在很後悔。在此向大家賠罪,再不幹那種事了。」不料這番話引起一陣掌聲。她回憶說:「實際上那時他們已經知道我是日本人,只是希望我能謝罪。」

追憶往事,山口淑子說:「在那個戰爭年代,為了生存,我的確是拼足了力氣學唱歌」。她稱,對那些曾為軍國主義服務、歧視中國人的電影而感到內疚。因受不了「李香蘭」身份的重壓,她在1944年從「滿映」辭職,客居上海。1945年日本戰敗,李香蘭被軍事法庭以「漢奸罪」嫌疑審訊,後因公布了自己的日本人身份得以倖免。對自己以中國人的名義演出的《支那之夜》等電影,她說「雖因年輕但考慮愚昧」而表示道歉。1946年2月,她被釋放回國。

告別了「李香蘭」的山口淑子,回國後跨入影壇,其間甚至想過要到好萊塢發展,後因故放棄。1958年,山口淑子與外交官大鷹弘墜入愛河,婚後改姓大鷹,並退出演藝界當起了外交官夫人。1969年,已將50歲的大鷹淑子圓了記者夢,當起了富士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還前往越南、柬埔寨、中東等戰爭前線,采訪過阿拉法特、曼德拉等風雲人物。1974年,頻頻在電視上出鏡的大鷹淑子在田中角榮首相的勸說下出馬競選,從此當了18年的參議院議員……

1975年,已是國會議員的大鷹淑子訪問平壤,路經北京時,受到廖承志會長的盛情款待。1978年,她再次訪問了留下過青春足跡的北京、上海、哈爾濱和長春等地。同年8月,她含著淚水看了中日締結和平友好條約的實況轉播。

談及這段經歷時,山口淑子打開了畫冊,讓我看鄧小平先生在1978年訪日時與她在田中角榮家中的合影。在翻到阿拉法特的照片時,她唏噓不已,「阿拉法特很了不起,可惜去世了」。看到畫冊里她年輕時與周璇、白楊等中國演員的合影時,她變得愉快起來。她回憶起1978年作為日本環境訪華團團長訪問的情景,提到重訪長春電影製片廠時,她這位「金魚美人」受到「古典美人」鄭曉君、「妖艷美人」白玫、「活潑美人」夏佩傑和「永遠青年」浦克等同行的歡迎。她說:「我有中國和日本兩個親人,中國是養育我的母親之國,日本是我的父親之國。中國是我的故鄉,所以去中國應說『回』中國。」

希望「父親之國」和「母親之國」友好相處

1992年,山口淑子從參議院退休。3年前丈夫去世後,她選擇了獨居。其間,她仍擔任著「亞洲女性基金」的副理事長(理事長是前首相村山富市)。她希望以此促成日本政府向戰爭受害者、當年的從軍「慰安婦」道歉賠償。明年是二戰結束60周年,她向記者透露,日本一家電視台計劃拍一部以她的經歷為題材的電視片。劇本目前正在構思,她希望能有一位既懂中文又通日語的大眼睛演員擔綱。

對目前較「冷」的日中關系,山口淑子說,日中之間有些摩擦,但對此應該正視,不能使它積重難返。在談及接受專訪的初衷時,她表示希望中國的年輕人了解她的命運,藉此促進日中兩國關系的發展。「中國和日本是我的『母親之國』和『父親之國』,我最不希望見到兩國的友好關系出現問題。周恩來總理說過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日本人應該用自己的良知清算過去,兩國年輕人更應用全新的廣闊視野,認真考慮將來如何友好相處」。

代表作:《夜來香》、《恨不相逢未嫁時》、《小時侯》、《賣糖歌》、《戒煙歌》、《海燕》、《何日君再來》、《蘇州夜曲》等。

⑹ 李香蘭的人生經歷

( 李香蘭原名山口淑子,家人稱她為豆豆。她是日本人,1920年2月12日出生於中國遼寧省奉天(今沈陽)附近的北煙台,不久舉家遷往撫順。山口淑子出生在日本一個漢學世家,祖父是佐賀縣的漢學學者,父親受其影響早年到中國學習,後任職於「滿鐵」公司。生在沈陽、後居撫順的山口淑子,少年時代留在腦海里的那片血紅讓她終生難忘———1932年,她親眼看到幾名被綁的中國人被日本憲兵當場槍殺,血肉模糊。後來她才知道那與平頂山慘案———3000名中國平民遭日軍屠殺的事件———有關。平頂山事件中,由於父親因「通敵」受到拘留,事後山口淑子一家遷居沈陽。13歲時,山口淑子認了父親的中國同學、當時的親日派沈陽銀行總裁李際春為養父,她也因此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李香蘭。 1943年,年輕幼稚的李香蘭滿懷著對中國和日本的愛,對未來生活的憧憬,來到北平,以「潘淑華」這個名字在北平翊教女中念書。「潘」是她的另一個義父——她父親的結拜兄弟,當時任天津市長的潘政聲的姓;「淑」是源於山口淑子之名;而「華」,則是出生於中國之意。這個名字當然也包含了希望中日兩國友好共處的意思。 北平翊教女子中學,是一所高、初中完備的女子中學。正是在那裡,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為今後的演藝事業打下了基礎。她在所著《我的前半生——李香蘭傳》中記載了當時學習的情況:「我從東北來投親,作為一個中國人——潘家的乾女兒——上了翊教女子學校,名叫潘淑華……上學時三人同路,放學時有時只剩我一個人。那時候,我常順路去北海公園,在無人的小島上練習漢語發音或查字典,也曾去過遠處的太廟。」 由於她從小天生麗質,說一口流利的漢語,又有一副美妙的歌喉,當「李家有女初長成」時,她的藝術天分和特殊出身很快就被日本侵略者操縱策劃的偽「滿洲電影協會」相中。他們動員她入會,並決定將她大力包裝,作為中國歌星推出,為侵略政策鼓噪。年幼無知的她心中滿懷對偽「滿洲國」的無限希望,在日本奉天廣播電台新節目《滿洲新歌曲》中演唱了《漁家女》、《昭君怨》、《孟姜女》等中國歌曲,更以一曲《夜來香》而聲名大噪。於是,「歌星李香蘭」就這樣被推上前台,並且迅速在歌壇和影壇走紅,成為家喻戶曉的「超級巨星」。大紅大紫之後,李香蘭還陸續演了一些替日軍宣傳,或者粉飾日本侵略戰爭的電影。當時誰都以為她是中國人,這也為她帶來了以後的不幸。 隨著日寇侵華戰爭不斷升級,太平洋戰爭的爆發,美英兩國對日宣戰。日本成為世界人民的敵人,深陷泥沼之中。一面是殺氣騰騰,一面是歌舞昇平,在刀光劍影中,她的歌聲像攙和了迷魂葯的葡萄酒,在撫慰人心靈的同時也消磨其旺盛的鬥志。雖然身處亂世,她受歡迎的程度卻有增無減。太平洋戰爭開戰前期,她在「日本劇場」的演出受到觀眾的熱情捧場,居然有7圈半的影迷包圍在她身邊,發生了混亂,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當時,她曾收到了日本外交大臣松崗洋右的長子松崗謙一郎的來信。信上說:「人的價值不能用有無名氣來衡量。人的價值並不表現在人的表面,你應該珍重自己。現在是個人價值被愚弄的時代,你必須更加尊重自己,否則只能被國家時局擺布。希望你永遠自尊自愛。」 這些話是耐人尋味的。在日本歷史最黑暗的一個時期,戰後被定為戰犯的松崗外相之子,給一個冒充中國人(或「滿洲人」),為日本的遠東政策效力的女明星寫這樣的信。這既讓人感受到了自由主義的力量,又讓人感受到自由主義的軟弱。它只能作為一種抵制,是不會成事的。 流利的中、日文,令人驚艷的外貌,以及猶如當時好萊塢玉女紅星黛安娜·杜萍的歐洲聲樂唱腔,完全體現了日本人對於中國女人的理想憧憬。就這樣,李香蘭成了關東軍推行戰爭政策中的「糖衣炮彈」。 歌者歲月 李香蘭的經歷是獨特的。雖然她是日本人一手製造的偽中國演員,拍攝宣傳日本的遠東政策的影片來慰問日軍,成為日本方面所需要的偽滿、中國的對日親善使者,但這些卻不足以抹殺她在藝術上的全部成就。 她的歌聲婉轉動人,歌唱造詣高深。學生時代,她曾經跟隨一位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波多列索夫夫人學習花腔女高音,後來就在廣播電台擔任歌手,這是她的歌壇生涯的起點。她的一生演唱了無數經典情歌,據她自己在回憶錄《我的半生》中說,最受聽眾歡迎的三首歌是《何日君再來》、《蘇州夜曲》和《夜來香》。《何日君再來》是30年代的影片《三星伴月》插曲,雖然原唱是周璇,但她的演唱卻別具另種風情。就如她的幾幅老照片,艷而媚的臉,穿著旗袍,是東方但又不是中國的,眉眼間有一絲曖昧。《蘇州夜曲》是日本作曲家服部良一以中國的旋律為基礎,參考了美國的愛情歌曲,專門為她編寫的。 《夜來香》恐怕最為大家所熟知,這首歌是百代唱片公司特邀作曲家黎錦光參考中國民間小調為她譜寫的,但其中旋律和節奏完全採用了歐美風格,譜成了輕快的慢倫巴,傳遍了燈紅酒綠的淪陷區。可惜這卻是一首至今沒有開禁的歌,雖然很好聽,很多人也只能私下唱它。她在為自己寫的自傳中說:「盡管這首歌很受歡迎,但流行的時間不長,後來日文版和中文版都禁止出售……理由是任何一首外國的軟綿綿的情歌都會使風紀紊亂。」不僅如此,1945年,她在上海因演唱這首歌還受到工部局的傳訊。她說:「他們懷疑我唱這首歌是期望重慶政府或共產黨政府回來。」 直到後半生,她還念念不忘這首歌的詞作者黎錦光。1981年,她特地邀請他訪日,他們在雞尾酒會上登台高唱《夜來香》,一群「夜來香」迷則邊唱邊繞場一圈。 在自傳中,她還提到了另一首因被指責為「頹廢且挫傷士氣的敵國音樂」而被禁的歌曲——《離別的布魯斯》。這首歌深受日軍士兵的歡迎,當演員應要求演唱這首歌時,軍官雖假裝有事離開會場,卻也流著淚,躲在一邊悄悄欣賞。她的《三年》、《一夜風流》的插曲及《恨不相逢未嫁時》更是令歌迷聽後眷戀不已。1945年6月,當她在上海演唱會表演此曲時,處於戰爭對立狀態下的中、日歌迷都對她如痴如狂。這也是她最後一次在上海的公開演出,兩個月之後,大戰結束,她就因「勾結日軍」的罪名被逮捕了。 除了唱歌之外,她還曾經在偽「滿映」、上海、日本、港台等地拍攝了不少影片。1991年4月,她親自挑選了自己拍攝的七部影片,參加香港電影節展映。這七部影片是:《支那之夜》、《賽昂的鍾》、《我的夜鶯》、《我一生中最光輝的日子》、《在拂曉里出逃》、《丑聞》、《白夫人之妖戀》。其中,《我的夜鶯》是她在偽「滿映」時代拍攝的片子,這部影片花了近兩年時間才拍成,耗資25萬日元,相當於一般電影投資的五倍。影片描寫的是父女二人悲歡離合的故事,她自己認為這「是一部具有世界性的音樂片,也是日本電影史上一部真正的音樂片。」《我一生中最光輝的日子》是她於戰後回到日本後的代表作,由日本松竹影片公司攝制,描寫一個舞女愛上了殺死她父親的仇人,曾被評選為十部最佳影片的第五名。《在拂曉里出逃》是由黑澤明編劇的一出愛情悲劇,曾被評為當年十部最佳影片的第三名。《白夫人之妖戀》則是根據中國民間故事《白蛇傳》改編的影片。《支那之夜》留給觀眾的印象則是一個美艷的中國女性及其甜美的歌聲。 她的歌聲給人們以夢想,她出演的電影也轟動一時。她拍攝了《木蘭從軍》與《萬世流芳》,在《萬世流芳》中她因扮演林則徐的女兒而蜚聲中國影壇。她對這兩部電影有不同的解釋,她認為它們完全可以被中國觀眾從愛國抗敵——抗日的角度去理解,她甚至說這是中、日雙方都能接受的電影。不過,她真正的紅火卻是上世紀50年代繼演出好萊塢電影及百老匯歌劇後,應香港電影公司之邀拍攝的幾部電影,有《金瓶梅》、《一夜風流》、《神秘美人》等等,其中的插曲都由她親自演繹並灌成唱片。雖然有人指責她出演的電影充滿日本軍國主義色彩,但是,藝術不可能完全成為軍國主義的宣傳工具。此外,她還參與拍攝了「紀實性藝術片」《黃河》和俄羅斯風格的音樂片《我的黃鶯》,並因後者而被蘇、日兩國的間諜跟蹤調查。對於這些,她說:「日本肯定戰敗,但正因為戰敗,所以更要留下好的藝術電影。當美軍佔領日本時,可以證明日本不只是拍了戰爭影片,也拍了不亞於歐美名片的優秀的藝術影片……」

⑺ 請問東京假期中的女主角是誰

東京假日Tokyo no kyujitsu (1958)
主演: 李香蘭 八千草薫 久慈麻美

⑻ 特別小的時候看過一個日本古裝電影,卻不知道名字

日本版奔月 不過 女主角本來就是月亮上的 而且 最後是派的飛碟來接。。。

片 名:竹取物語 日本 1987
類 型:幻想
出 品:東寶公司
導 演:市川昆
主 演:三船敏郎 若尾文子 澤口靖子 中井貴一
本片講述了一位伐竹翁在竹林中遇到美麗女嬰,遂和老伴收留其為養女。女嬰迅速長大成人,因其貌美無比而得名「輝夜姬」。之後便有包括天皇在內的諸多達官貴人紛紛前來求婚,但卻被其一一拒絕。最終,輝夜姬在中秋之夜迎來了月宮使者,順利地回到了她本該屬於的月球。
看似頗具科幻意味的故事其實來自於日本最古老的小說《竹取物語》,作為日本人從小便耳熟能詳的經典傳說,它早在1925年就被拍成黑白默片,此後又被多次搬上銀幕,不過無論演員陣容還是投入成本,都無人能出大導演市川昆所帶來的這個1987年版本其右。本片耗資高達20億日元,劇情基本沿襲小說,但加出了中井貴一(《天地英雄》)所扮演的大臣與澤口靖子(《姊妹坡》)所扮演的輝夜姬之間的感情戲,結尾一幕的UFO特效也顯得氣勢磅礴,賦予了古老傳說全新的科幻色彩。
劇中女主角加耶輝夜姬的飾演者是澤口靖子,曾經出演過《阿香》,《李香蘭》,在劇中服飾華美,美不勝收,嬌嫩的臉龐好似秋露下的荷花一樣飽滿粉白潤澤,幾分混血兒感覺的俏鼻樑和深凹的大眼睛,絕對的非亞洲感覺,澤口靖子是選美出身,哪怕演技不能比母親的扮演者,光美麗也已經足夠壓大梁,更何況,這樣冗長又熟悉的劇目也不需要主角有什麼演技,所以,僅看扮相,她就絕對是賞心悅目第一人。
中井貴一那時候尚年輕,麵皮雖不算白凈,卻也沒太大黑硬殺氣,並且與ET談戀愛,拚死取龍角為搏紅顏一笑,那怒濤中的厲吼,紅袖中的白刃,盪氣回腸,鐵漢柔情,十分霸氣。現在觀看分外有新鮮感。

⑼ 周星馳的電影國產凌凌漆中袁詠儀的母親叫李香蘭為什麼要用她做影片的故事背景

交待了袁詠儀扮演的角色是個孤兒,作為一名特務的女兒不受人待見,所以周星馳為了送花給她中彈,使她很感動對對男豬腳產生情義,是劇情合理化

⑽ 亮出身份後被無罪釋放的女漢奸,後來是什麼結局

抗日戰爭長達八年,在這期間我們國家出現了不少漢奸,他們雖為中國人,但是卻為了所謂的榮華富貴為日本人賣命,幫助他們殘害百姓。正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這些漢奸惡貫滿盈,最終都下場凄慘。當日本宣布戰敗之後,這些漢奸們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但是有一個人卻例外,她叫做李香蘭,抗戰後被定為女漢奸,就在即將行刑的前一刻她亮出了自己的身份,並最終免於死罪。

進入政壇之後李香蘭一直在為緩解中日關系而努力。在她任職期間曾多次來到中國進行訪問,為促進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2014年的時候,李香蘭去世。她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因父親被抓一家人平靜的生活被打破,只能背井離鄉。好不容易遇到伯樂發掘了她的表演和歌唱天賦,但是卻被日本人利用成為宣傳工具,還因此差點被判漢奸罪處死。雖然一生過的顛沛流離,但是李香蘭並沒有輕言放棄,她不論是在藝術領域還是政治領域都有很高的成就,因此值得敬佩。

閱讀全文

與李香蘭電影女主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3法國劇情電影推薦 瀏覽:347
花樣年華電影音樂和歌曲 瀏覽:490
羅馬希臘題材的電影大全 瀏覽:797
愛情電影寫真 瀏覽:820
我喜歡電影的陪伴的英文 瀏覽:610
有一部計程車電影 瀏覽:390
愛情公寓電影虧本 瀏覽:46
今天翡翠台播什麼電影 瀏覽:938
電影什麼神廚 瀏覽:636
血腥電影在線網站 瀏覽:66
電影夢工廠挖對手演員 瀏覽:872
辛普森電影音樂 瀏覽:560
開始拍電影說的英語 瀏覽:885
聽說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青 瀏覽:884
你以為灣仔你最大什麼電影 瀏覽:133
2019年暑假英文兒童電影 瀏覽:355
建黨偉業電影海報圖片 瀏覽:119
電視演員和電影演員區別知乎 瀏覽:209
印度最有名的電影演員 瀏覽:743
法國律師電影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164